[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7867335B -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7335B
CN107867335B CN201710820938.1A CN201710820938A CN107867335B CN 107867335 B CN107867335 B CN 107867335B CN 201710820938 A CN201710820938 A CN 201710820938A CN 107867335 B CN107867335 B CN 107867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vehicle
steering support
pillar
dash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09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7335A (zh
Inventor
胁坂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67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7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7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7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其使前围板与转向支撑构件之间的接收部和弯曲部变得明确并通过使支柱变形成Z字状来吸收载荷以在前围板向后移动期间抑制转向支撑构件等向后移动。本发明包括转向支撑构件和支柱,支柱从转向支撑构件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且使转向支撑构件与前围板连接。支柱的上表面具有从前围板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一表面、从第一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倾斜的第二表面和从第二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上倾斜的第三表面。仪表板的仪表背面部和仪表的下表面部处的角部与支柱的第三表面重叠。

Description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车室内侧安装有用于安装各种装备(outfit)的仪表板。在这种仪表板中,用于支撑例如方向盘(steering wheel)和转向轴(steering shaft)的转向支撑构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典型的转向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端和左端均安装于位于车体侧部的侧板。因而,如果转向支撑构件具有低的刚性,则由车体接收到的振动会通过侧板向方向盘传递,从而导致驾驶员感觉不舒服。
为了解决该问题,机动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包括附加的支柱,该支柱从转向支撑构件朝向车辆前方延伸以便使转向支撑构件与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果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向支撑构件的中央部经由支柱连接到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则能够改善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05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向后移动时,通过现有技术的支柱提高了刚性的转向支撑构件可能会以固定的形态向车室内侧移动。因而,必须在确保转向支撑构件的刚性并抑制方向盘的振动的同时减轻前围板的向后移动的影响。
另外,在包括从转向支撑构件向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延伸的附加支柱的结构中,支柱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在接收到来自车辆前方的使前围板向后移动的载荷时变形,由此使支柱弯曲。然而,支柱的不充分的弯曲可能会使转向支撑构件向后移动。如果支柱具有大的脆弱部,则支柱可能会失去使转向支撑构件与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连接的功能。
在这些情况下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其能够在接收到使前围板从车辆前方向后移动的载荷时在前围板与转向支撑构件之间的接收载荷的部分与弯曲部分区分开的情况下,通过在使支柱变形成Z字状的同时吸收载荷来抑制转向支撑构件等的向后移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根据本发明,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包括:仪表板、转向支撑构件和支柱,所述仪表板配置在车室内并且安装有仪表,所述转向支撑构件在所述仪表板的内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柱从所述转向支撑构件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且使所述转向支撑构件与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连接,其中,所述支柱的上表面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从所述前围板朝向车辆后方延伸,所述第二表面从所述第一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倾斜,所述第三表面从所述第二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上倾斜,并且所述仪表板的形成为用于所述仪表的安装面的仪表背面部和所述仪表的下表面部处的角部与所述支柱的所述第三表面重叠。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包括:仪表板、转向支撑构件和支柱,所述仪表板配置在车室内并且安装有仪表,所述转向支撑构件在所述仪表板的内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柱从所述转向支撑构件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且使所述转向支撑构件与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连接,其中,所述支柱的上表面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从所述前围板朝向车辆后方延伸,所述第二表面从所述第一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倾斜,所述第三表面从所述第二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上倾斜,并且所述仪表板的形成为用于所述仪表的安装面的仪表背面部和所述仪表的下表面部处的角部与所述支柱的所述第三表面重叠。这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具体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中,当接收到使前围板从车辆前方向后移动的载荷时,前围板与转向支撑构件之间的接收载荷的部分(发挥对载荷的耐受性的部分)与弯曲部分是区分开的。因而,通过仪表板和位于车辆后方侧的仪表的耐压缩性稳固地接收支柱的第三表面,由此抑制支柱朝向车辆后方的移动。另外,支柱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是弯曲的,以便利于变形。因而,支柱在前围板与转向支撑构件之间变形成Z字状。Z字状的变形能够有效地吸收载荷并能够抑制位于车辆后方侧的转向支撑构件向后移动。此外,当仪表安装于仪表板时,支柱的与转向支撑构件一体化的第三表面从车辆后方支撑仪表板的仪表背面部,由此将例如螺栓等的紧固件安装于稳定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的立体图,其中,从车辆后方观察安装有仪表的仪表板。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周边结构的转向支撑构件和支柱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转向支撑构件和支柱的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5的(a)至图5的(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中当前围板向后移动时支柱变形成Z字状的过程的、从车辆侧方观察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在图1至图5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
如图1至图4所示,在车辆的车室内部R的前方侧,作为用于安装各种装备的大型树脂成型部件的仪表板1遍及车辆宽度地布置。指示诸如速度等的信息的仪表2安装于仪表板1的位于车室内部R侧且在驾驶员座席前方的正面部。仪表2具有能够将电子装置收纳在其内部的深度,并且仪表2安装到仪表板1的与该深度相对应的深处位置(车辆前方侧的位置)。因此,仪表板1的仪表安装部位具有能够收纳仪表2的大小,并且具有覆盖仪表2的背面、两侧面和底面的凹形状。另外,仪表板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
如图1至图4所示,仪表板1包括沿着车辆宽度的作为车体增强构件的转向支撑构件3。转向支撑构件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均经由端部连接支架3a安装于位于车体侧部的侧板(未示出)。转向支撑构件3支撑例如仪表板1以及位于驾驶员座席侧的转向轴和方向盘(未示出)。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3包括长的第一支撑构件31和短的第二支撑构件32,第一支撑构件31和第二支撑构件32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着一定距离平行布置的两根管。第一支撑构件31遍及车辆宽度地布置,而第二支撑构件32布置在位于驾驶员座席前方的对应部位的区域中。对于第一支撑构件31和第二支撑构件32,第一支撑构件31布置在车辆后方侧,而第二支撑构件32布置在车辆前方侧。第一支撑构件31和第二支撑构件32经由左右一对连接构件33彼此连接。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3的周边结构易受来自所支撑的转向轴(未示出)的振动的影响。因而,设置作为刚性板金部件(stiff sheet metal member)的支柱4,以确保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长的转向支撑构件3的支撑刚性和振动抑制能力。支柱4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布置,并且从转向支撑构件3朝向车辆前方延伸。支柱4构造为使转向支撑构件3的第一支撑构件31与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5(参见图5)连接的连接构件。另外,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支柱4的截面成形为开口在下侧的大致日文コ字状。支柱4具有:上表面41,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侧表面42,其从上表面41的左右两侧向车辆下方延伸;以及前表面43,其在上表面41的前端侧向车辆下方延伸。前表面43是利用螺栓(未示出)和熔接螺母6固定于前围板5的垂直表面。
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柱4的上表面41具有:第一表面41A,其从前围板5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第二表面41B,其从第一表面41A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倾斜;以及第三表面41C,其从第二表面41B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上倾斜。第三表面41C的倾斜角度设定成比第二表面41B的倾斜角度小,使得第三表面41C具有比第二表面41B缓和的倾斜面。
支柱4的上表面41的宽度朝向车辆后方逐渐增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第二表面41B具有比第一表面41A大且比第三表面41C小的尺寸(第一表面41A<第二表面41B<第三表面41C)。
另外,第三表面41C大致平行于第一表面41A并构成为用于使支柱4的第一表面41A的向后移动停止。
如图4所示,位于本实施方式的仪表2的背面侧(车辆前方侧)的仪表板1具有形成为用于仪表2的安装面的仪表背面部13。仪表背面部13和仪表2的下表面部处的角部C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重叠。因而,当接收到使前围板5从车辆前方向后移动的载荷时,支柱4在前围板5与转向支撑构件3之间明确地具有接收部分和弯曲部分。这能够将第三表面41C稳固地接收至位于车辆后方侧的仪表板1和仪表2,由此防止支柱4朝向车辆后方移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支柱4的第二表面41B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有除了后端侧以外均成形为方形的缺口形状部44。缺口形状部44的后端构造为与第三表面41C连接的连接部44a。缺口形状部44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固定仪表板1(或仪表2)的翘起片45。翘起片45具有前端部45a,前端部45a从缺口形状部44的后端翘起并在处于缺口形状部44的后端的连接部44a与车辆前方侧之间的位置处向上倾斜。当前围板5向后移动时,这利于支柱4的第二表面41B的变形,由此使支柱4变形成Z字状。
另外,如图5的(a)所示,翘起片45的前端部45a的上端翘起成比缺口形状部44的前端44b侧的上端朝向车辆上方高出高度H。根据该位置关系,当支柱4因前围板5的向后移动而大幅变形时,缺口形状部44的前端44b对翘起片45加压,使得通过仪表板1的仪表背面部13和仪表2的耐压缩性从后方支撑翘起片45。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转向支撑构件3的第二支撑构件32布置在车辆前方侧且布置在连接支柱4的第二表面41B与第三表面41C的连接部44a的下方。根据该位置关系,随着支柱4与前围板5的向后移动相对应地向后移动,第二支撑构件32能够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散的方式接收来自支柱4的载荷。这增强了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从而当支柱4变形成Z字状时抑制前围板5向后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3的周边结构中,如图5的(a)所示,当接收到使前围板5从车辆前方向后移动的载荷时,前围板5和支柱4如图5的(b)所示地朝向车辆后方移动。当前围板5和支柱4进一步朝向车辆后方移动时,如图5的(c)所示,通过仪表板1的位于仪表2背后的仪表背面部13接收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这限制了前围板5和支柱4的移动。
顺便地,当接收到使前围板5从车辆前方向后移动的载荷时,支柱4从用作位于第一表面41A与第二表面41B之间的弯曲部的边界部开始变形。这时,前围板5的向后移动容易使整个转向支撑构件3和支柱4向后移动,直到支柱4的接收部分变得明确为止。
在本实施方式的周边结构中,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与仪表板1的仪表背面部13重叠,由此限制支柱4的移动。此外,除非仪表板1受到压缩,否则支柱4不会变形。这会产生使位于第一表面41A与第二表面41B之间的弯曲部进一步变形的移动,由此使支柱4在前围板5与转向支撑构件3之间变形成Z字状。支柱4变形成Z字状会吸收来自车辆前方的载荷,并且通过支柱4中的变形接收前围板5的向后移动,由此防止例如位于车辆后方侧的方向盘朝向车室内部R侧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3的周边结构包括:转向支撑构件3,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在仪表板1中;以及支柱4,其从转向支撑构件3朝向车辆前方延伸,从而使转向支撑构件3与前围板5连接。支柱4的上表面41具有:第一表面41A,其从前围板5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第二表面41B,其从第一表面41A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倾斜;以及第三表面41C,其从第二表面41B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上倾斜。仪表板1的仪表背面部13和仪表2的下表面部处的角部C与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重叠。
因而,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向支撑构件3的周边结构中,当接收到使前围板5从车辆前方向后移动的载荷时,支柱4在前围板5与转向支撑构件3之间明确地具有接收部分和弯曲部分。这能够利用作为树脂部件的仪表板1的耐压缩性稳固地接收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由此抑制支柱4朝向车辆后方移动。另外,支柱4的第一表面41A与第二表面41B之间的边界部处的弯曲部进一步变形,从而使支柱4在前围板5与转向支撑构件3之间确实地变形成Z字状。因而,成为Z字状的变形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车辆前方的载荷,并且能够防止转向支撑构件3向后移动。当仪表2安装于仪表板1时,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从车辆后方支撑仪表板1的仪表背面部13。这能够将例如螺栓等的紧固件安装于稳定的表面,从而以较高的稳定性安装仪表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周边结构中,支柱4的第二表面41B设置有缺口形状部44,缺口形状部44的后端构造为与第三表面41C连接的连接部44a,缺口形状部44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固定仪表板1的翘起片45,翘起片45的前端部45a从缺口形状部44的后端翘起。因而,当仪表板5向后移动时,支柱4的第二表面41B更容易变形,从而利于支柱4变形成Z字状,具有改善的载荷吸收能力。另外,仪表板1的背面侧固定于作为板金部件的支柱4,由此以较高的稳定性安装仪表2。
在本实施方式的周边结构中,翘起片45的前端部45a的上端翘起成比缺口形状部44的前端44b侧的上端靠车辆上方。因而,当支柱4因前围板5的向后移动而大幅变形时,缺口形状部44的前端44b对翘起片45加压。因而,能够通过仪表板1的仪表背面部13和仪表2从车辆后方确实地支撑受压的翘起片45,由此防止当前围板5向后移动时位于转向支撑构件3前方的支柱4大幅度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周边结构中,支柱4的第三表面41C大致平行于第一表面41A,从而使支柱4的第一表面41A的在前围板5向后移动时的向后移动停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周边结构能够利于支柱4在前围板5与转向支撑构件3之间变形成Z字状,由此改善吸收来自车辆前方的载荷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周边结构中,转向支撑构件3包括位于车辆后方侧的第一支撑构件31和位于车辆前方侧的第二支撑构件32,第二支撑构件32布置在连接支柱4的第二表面41B与第三表面41C的连接部44a的下方。因而,随着支柱4与前围板5的向后移动相对应地向后移动,第二支撑构件32能够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散的方式接收来自车辆前方的载荷。这能够增强第三表面41C,并且能够利于支柱4在前围板5与转向支撑构件3之间变形成Z字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因而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各种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变型和改变。
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仪表板1的仪表背面部13固定于翘起片45。代替地,仪表2可以固定于翘起片45。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转向支撑构件3包括第一支撑构件31和第二支撑构件32。转向支撑构件3可以仅包括第一支撑构件31。
附图标记说明
1 仪表板
2 仪表
3 转向支撑构件
4 支柱
5 前围板
13 仪表背面部
31 第一支撑构件
32 第二支撑构件
41 支柱的上表面
41A 第一表面
41B 第二表面
41C 第三表面
42 支柱的侧表面
43 前表面
44 缺口形状部
44a 与第三表面连接的连接部
44b 前端
45 翘起片
45a 前端部
C 角部
R 车室内部

Claims (5)

1.一种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所述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包括仪表板、转向支撑构件和支柱,所述仪表板配置在车室内并且安装有仪表,所述转向支撑构件在所述仪表板的内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柱从所述转向支撑构件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且使所述转向支撑构件与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围板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上表面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从所述前围板朝向车辆后方延伸,所述第二表面从所述第一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倾斜,所述第三表面从所述第二表面的后部且相对于水平面越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上倾斜,并且
所述仪表板的形成为用于所述仪表的安装面的仪表背面部和所述仪表的下表面部处的角部与所述支柱的所述第三表面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缺口形状部,所述缺口形状部的后端构成与所述第三表面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缺口形状部的后端具有用于固定所述仪表板或所述仪表的翘起片,所述翘起片具有从所述缺口形状部的后端翘起的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片的前端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缺口形状部的前端侧的上端靠车辆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第三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撑构件包括位于车辆后方侧的第一支撑构件和位于车辆前方侧的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布置在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连接部的下方。
CN201710820938.1A 2016-09-23 2017-09-13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Active CN1078673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5673A JP6508154B2 (ja) 2016-09-23 2016-09-23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の周辺構造
JP2016-185673 2016-09-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7335A CN107867335A (zh) 2018-04-03
CN107867335B true CN107867335B (zh) 2020-01-07

Family

ID=6156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0938.1A Active CN107867335B (zh) 2016-09-23 2017-09-13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08154B2 (zh)
CN (1) CN107867335B (zh)
DE (1) DE102017115545B4 (zh)
FR (1) FR3056546B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0432A (en) * 1984-10-24 1987-09-0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bile instrument cluster tiltable with a steering column
JP2865813B2 (ja) * 1990-06-08 1999-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における物品組付構造及び組付方法
FR2669885A1 (fr) * 1990-11-30 1992-06-05 Peugeot Agencement d'une structure d'un poste de conduit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9513510C1 (de) * 1995-04-10 1996-03-28 Daimler Benz Ag Lenkungsaufhängung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4090730A (ja) * 2002-08-30 2004-03-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FR2883245B1 (fr) * 2005-03-21 2008-05-23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Dispositif de liaison entre un support de colonne de direction et un element de structure, travers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associe.
JP4485992B2 (ja) * 2005-05-26 2010-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取付部構造
FR2933368A1 (fr) * 2008-07-02 2010-01-0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artie d'habitacl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elle partie d'habitacle.
JP5569254B2 (ja) * 2010-08-25 2014-08-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の構造
CN102092414A (zh) * 2011-01-24 2011-06-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
JP5271406B2 (ja) * 2011-12-15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ガビーム構造
JP5786886B2 (ja) * 2013-04-19 2015-09-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室前部構造
FR3014821B1 (fr) * 2013-12-18 2017-06-1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comportant une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e d'un support pour fixer celle-ci au tablier du vehicule
KR101534730B1 (ko) * 2013-12-31 2015-07-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카울 크로스 멤버 어셈블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15545A1 (de) 2018-03-29
DE102017115545B4 (de) 2020-12-31
FR3056546B1 (fr) 2020-07-31
CN107867335A (zh) 2018-04-03
JP6508154B2 (ja) 2019-05-08
JP2018047840A (ja) 2018-03-29
FR3056546A1 (fr) 201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2226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4256436B2 (ja) バンパービーム構造
EP2767457A1 (en) Front-end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8100462B2 (en) Floor underframe of vehicles
EP1346887A1 (en) Fender structure
CN108909845B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2008049871A (ja) 車両用ニープロテクタ構造
JP5499991B2 (ja) 車両のボディ構造
RU2461473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усиления бампера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2476656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4845510B2 (ja) 車両用ニープロテクタ
JP2009023638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5630615B2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602744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7867335B (zh)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JP7081717B2 (ja) 車載部品支持構造
US20100066126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JP4645243B2 (ja) 車体の側面補強構造
JP2018020666A (ja) 車両用ニーボルスター
JP6686688B2 (ja) フェンダブラケット構造
JP6014872B2 (ja) ニーボルスタ
JP2021011171A (ja) 車両のフットレスト支持部構造
JP6335109B2 (ja) 側面衝突用補強部材を備えた乗用車シート
JP5122310B2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バンパ装置
JP7342576B2 (ja) 電装部品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