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681B - 用户装置、基站、通信方法以及指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通信方法以及指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52681B CN107852681B CN201680039915.0A CN201680039915A CN107852681B CN 107852681 B CN107852681 B CN 107852681B CN 201680039915 A CN201680039915 A CN 201680039915A CN 107852681 B CN107852681 B CN 1078526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max
- subframe
- component carrier
- transmission power
- maximum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支持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利用第一分量载波和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相比TTI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计算单元,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或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装置、基站、通信方法以及指示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采用以预定的带宽(最大20MHz)为基本单位,同时使用多个载波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在载波聚合中成为基本单位的载波被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
当进行CA时,针对用户装置设定作为确保连通的可靠性高的小区的PCell(Primary Cell:主小区)以及作为附属的小区的SCell(Secondary Cell:副小区)。用户装置首先与PCell连接,并能够根据需要而追加SCell。PCell为与支持RLM(无线链路监控(Radio Link Monitoring))以及SPS(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等的单独的小区同样的小区。
SCell为在PCell基础上针对用户装置追加设定的小区。SCell的追加以及删除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来进行。SCell在针对用户装置而进行了设定的紧接之后为非激活状态(deactivate状态),因此,是通过激活而能够首次进行通信(能够调度)的小区。在LTE的Rel-10的CA中,利用同一基站下属的多个CC。
另一方面,在Rel-12中,规定有利用不同的基站下属的CC同時进行通信而实现高吞吐量的双重连接(Dual connectivity(双重连接))。即,在双重连接(Dualconnectivity)中,用户装置同时使用两个物理上不同的基站的无线资源而进行通信。
双重连接(Dual connectivity)是CA的一种,也被称为eNB间CA(Inter eNB CA)(基站间载波聚合),并被引入有Master-eNB(MeNB)、Secondary-eNB(SeNB)。另外,为了与eNB间CA进行区分,使用同一基站进行的CA也被称为eNB内CA(Intra eNB CA)。
在DC中,将由MeNB下属的小区(一个或多个)构成的小区组称为MCG(Master CellGroup,主小区组),将由SeNB下属的小区(一个或多个)构成的小区组称为SCG(SecondaryCell Group,副小区组)。对SCG中的至少一个SCell设定上行链路的CC,并对其中一个SCell设定PUCCH。将该SCell称为PSCell(主SCell(Primary SCell))。
接下来,在LTE中,为了能够以恰当的功率接收上行链路的信号,基站对用户装置的发送功率进行着控制(TPC: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更具体而言,用户装置基于自身能够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下行信号的传播损耗(PL:路径损耗(Path Loss))的推算值、信号发送带宽、来自基站的功率控制命令(TPC命令)等而决定发送功率(参见非专利文献1)。
在此,在LTE中,以干扰减轻等为目的而对以用户装置为单位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设置有上限。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被称为“PCMAX_H”。此外,同样以干扰减轻为目的而规定了,当在各子帧中发送带宽(对上行链路分配的RB数)非常大的情况下使最大发送功率降低的内容(最大功率降低:MPR:Maximum Power Reduction)。进一步地,为了应对地域性的条件,还规定了在存在网络的指示的情况下,在特定的频带中进一步降低最大发送功率的内容(追加的最大功率降低:A-MPR: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等,依据这些规定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被称为“PCMAX_L”(参见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213V12.6.0(2015-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101V13.0.0(2015-0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LTE中,为了实现系统容量的进一步大容量化、数据传送速度的进一步高速化、无线区间的进一步低延迟化等,而推进了第5代(5G)的无线技术的研究。在5G中,为了实现低延迟化而研究了使作为调度的最小单位的TTI长度小于LTE的TTI长度(1ms)的技术。由此,存在将不同的TTI长度的小区(CC)进行了组合的CA被进行的可能性。
此外,可以设想到如下情况,即,在5G的引入初期,并不是单独运行5G的无线通信系统,而是LTE的无线通信系统与5G的无线通信系统协作地被运行。因此,也存在在TTI长度不同的LTE的CC与5G的CC之间进行CA的可能性。
然而,在以往的LTE中未规定当在TTI长度不同的小区(CC)之间进行CA的情况下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的方法。此外,由于在非专利文献2中所规定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是设想了各CC中的子帧长度相同(即,TTI长度相同)的情况的计算过程,因此,不能直接应用于在TTI长度不同的小区(CC)之间进行CA的情况。
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进行利用了TTI长度不同的CC的CA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算出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以及上限而进行通信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公开的技术的用户装置为支持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且具备:发送单元,利用第一分量载波、和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第二分量载波,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计算单元,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或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
此外,公开的技术的基站为支持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且具备: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指示单元,向所述用户装置指示如下内容,即:是将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还是将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提供在进行利用了TTI长度不同的CC的CA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算出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以及上限而进行通信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UL CA以及同步型DC中的PCMAX_L的计算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非同步型DC中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A是表示在对TTI长度不同的CC进行捆绑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的图。
图4B是表示在对TTI长度不同的CC进行捆绑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的图。
图5A是表示对TTI长度不同且TTI长度可变的CC进行捆绑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的图。
图5B是表示对TTI长度不同且TTI长度可变的CC进行捆绑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时序图。
图7是用于说明计算过程的切换处理的图。
图8是表示对TTI长度不同的CC进行捆绑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变形例之一)的图。
图9是表示对TTI长度不同的CC进行捆绑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变形例之二)的图。
图10是表示对TTI长度不同CC进行捆绑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变形例之三)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基站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例而已,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设想了遵循LTE的方式的系统,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LTE,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LTE”以不仅包含3GPP的版本8、或9所对应的通信方式,还包含3GPP的版本10、11、12、13、或版本14以后所对应的第5代通信方式在内的广泛的意义而使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TTI长度与子帧长度相同为前提来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TTI长度与子帧长度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TTI长度与子帧长度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以下的说明中的TTI长度的记载替换为子帧长度来应用。
<以往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
根据非专利文献2,如式(1)所示,规定了以用户装置为单位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为收敛于PCMAX_L以及PCMAX_H的范围内的值。此外,规定了用户装置的PCMAX_L以及PCMAX_H分别根据式(2)以及式(3)来计算。另外,式(2)以及式(3)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意指通信中的上行CC。
[数学式1]
PCMAX_L≤PCMAX≤PCMAX_H (式1)
[数学式2]
按照每个服务小区(c)而计算
PEMAX,c:对于由网络指定的服务小区(c)的P-Max值的真实值
PPowerClass:UE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不包括允许差的功率)
mprc:服务小区(c)中的MPR(最大功率降低(Maximum Power Reduction))的真实值
a-mprc:服务小区(c)中的A-MPR(追加的最大功率降低(Additional MaximumPower Reduction))的真实值
pmprc:服务小区(c)中的P-MPR(功率管理最大功率降低(Power ManagementMaximum Power Reduction))的真实值
ΔtC,c:由服务小区(c)中的特定的条件决定的1.41或1的其中任意一个的值
ΔtIB,c:服务小区(c)中的追加允许差(Additional tolerance)的真实值
[数学式3]
按照每个服务小区(c)而计算并相加
如式(2)所示,“PCMAX_L”通过对每个CC的功率进行计算(利用式(2)中相当于“按照每个服务小区(c)而计算”的算式来计算),并选择将所计算出的每个CC的功率相加(Σ)得出的值以及Ppowerclass之中的较小的值而计算出。根据式(2),推导出“PCMAX_L”的上限为Ppowerclass。此外,如式(3)所示,“PCMAX_H”通过选择将针对于每个CC由网络指定的P-Max的值相加得出的值以及Ppowerclass之中较小的值而计算出。根据式(3)而推导出“PCMAX_H”的上限为Ppowerclass。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PCMAX_L(x,y)”意指:通过将预定的CC的子帧x、同与该预定的CC不同的其他CC的子帧y配对而计算出的PCMAX_L。换言之,PCMAX_L(x,y)意指:对由子帧x中的各种参数(PEMAX,c、mprc等)计算出的功率与由子帧y中的各种参数(PEMAX,c,mprc等)计算出的功率相加而得出的值以及Ppowerclass的值之中较小的值。同样,“PCMAX_H(x,y)”意指:通过将预定的CC的子帧x、同与该预定的CC不同的其他的CC的子帧y配对而计算出的PCMAX_H。换言之,PCMAX_H(x,y)意指:将子帧x中的PEMAX与子帧y中的PEMAX相加而得出的值以及Ppowerclass的值之中较小的值。
图1是用于说明UL CA以及同步型DC中的PCMAX_L的计算过程的图。图1(a1)表示了在利用了CC#1以及CC#2的上行CA中子帧同步着的状态。在CC#1以及CC#2间子帧同步着的状态下,各子帧中的“PCMAX_L”能够表示为PCMAX_L(i,i)、PCMAX_L(i+1,i+1)。
另一方面,在各CC的TA(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不同的情况下,CC#1的子帧与CC#2的子帧有时会错开一些。在非专利文献2中规定了:在该情况下,如图1(a2)所示,将子帧i与子帧i+1重叠的部分的子帧i中的PCMAX_L(i,i)及子帧i+1中的PCMAX_L(i+1,i+1)之中较小的值作为PCMAX_L。
图1(b1)以及图1(b2)表示了同步型DC(Sync DC)中的“PCMAX_L”的计算过程。同步型DC是指,以构成MCG和SCG的CC的子帧的边界大致对齐的方式被运行的DC。图1(b1)表示了在CC#1以及CC#2间子帧同步着的状态。在图1(b1)的情况下,各子帧中的“PCMAX_L”能够表示为PCMAX_L(p,q)、PCMAX_L(p+1,q+1)。
在同步型DC中,在各CC的TA(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不同的情况下,有时也如图1(b2)所示那样,CC#1的子帧与CC#2的子帧错开一些。在非专利文献2中规定了:在该情况下,也将子帧间重叠的部分的PCMAX_L(p,q)与PCMAX_L(p+1,q+1)之中较小的值作为PCMAX_L。
图2是用于对非同步型DC中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进行说明的图。非同步型DC(Async DC)是指,构成MCG和SCG的CC的子帧的边界较大地错开而被运行的DC。在非同步型DC中,非专利文献2中规定了在MCG侧的CC中的子帧比SCG侧的CC中的子帧提前的情况、和在SCG侧的CC中的子帧比MCG侧的CC中的子帧提前的情况下各自不同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另外,MCG侧的CC中的子帧比SCG侧的CC中的子帧提前的情况是指,MCG侧的CC中的子帧的起始点与SCG侧的CC中的子帧(与MCG侧的子帧相比靠后的定时的SCG侧的子帧)的起始点之间为0.5ms秒以下的情况。
图2(a)表示MCG侧的CC中的子帧比SCG侧的CC中的子帧提前的情况下的计算过程。在非专利文献2中规定了:在MCG侧的CC中的子帧比SCG侧的CC的子帧提前的情况下,将MCG侧的子帧作为Reference Subframe(以下,称为“基准子帧”),将通过使该基准子帧同与该基准子帧区间重叠的SCG侧的两个子帧的每一个配对而求取的两个“PCMAX_L”之中较小的值作为“PCMAX_L”。同样,在非专利文献2中规定了:将通过使该基准子帧同与该基准子帧区间重叠的SCG侧的两个子帧的每一个配对而求取的两个“PCMAX_H”之中较大的值作为“PCMAX_H”。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PCMAX_L(p,q)以及PCMAX_L(p,q-1)之中较小的值成为子帧p的区间内的“PCMAX_L”,PCMAX_H(p,q)以及PCMAX_H(p,q-1)之中较大的值成为子帧p的区间内的“PCMAX_H”。在其他的子帧区间(··、p-1,p+1,P+2,··)中,也通过同样的过程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图2(b)表示SCG侧的CC中的子帧比SCG侧的CC中的子帧提前的情况下的计算过程。在图2(b)的情况下,将SCG侧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通过与图2(a)同样的过程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系统结构>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用户装置UE、构成小区a的基站eNBa、以及构成小区b的基站eNB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对基站eNBa以及基站eNBb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仅记载为“基站eNB”。
图3之中图示了一个用户装置UE,但也可以包括多个用户装置UE。此外,图3中图示了基站eNBa以及基站eNBb,但基站eNB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基站eNB。此外,在图3中,基站eNBa构成小区a,基站eNBb构成小区b,但基站eNBa以及基站eNBb也可以分别构成多个小区。此外,基站eNBa以及基站eNBb可以分别为MeNB以及SeNB,也可以相反地分别为SeNB以及MeNB。本实施方式中的CA可以为eNB内CA,也可以为eNB间CA,也可以为eNB内CA以及eNB间CA混合存在。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小区a以及小区b由下行CC与上行CC的组构成,但是也可以仅具有上行CC。此外,设想小区a的上行CC中的TTI长度与小区b的上行CC中的TTI长度不同。例如,可以使小区a为4G(LTE)小区(TTI=1ms),小区b为5G小区(例如,TTI=0.2ms等)。此外,也可以小区a以及小区b均为5G小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用户装置UE在小区a的CC以及小区b的CC间进行上行的CA,但是也可以捆绑三个以上CC而进行上行的C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行CC中的通信方式可以与LTE同样而为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也可以为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或其他的通信方式。
<关于“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
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可以将TTI长度较长的CC中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而定义,并利用上述的式(2)以及式(3)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以TTI长度较长的CC中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而定义并利用上述的式(2)以及式(3)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的过程称为“计算过程1”。
具体而言,用户装置UE通过选择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如下多个子帧的各个子帧与TTI长度较长的CC中的基准子帧的组合之中“PCMAX_L”较小的组合中的“PCMAX_L”,来计算该基准子帧的区间内的“PCMAX_L”,其中,所述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所述多个子帧为,在该基准子帧的起始以及结束之间所包含的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多个子帧、以及跨该基准子帧的起始点以及结束点的其中任意一点的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多个子帧。同样,通过选择“PCMAX_H”较大的组合中的“PCMAX_H”而计算该基准子帧的区间内的“PCMAX_H”。
图4A以及图4B表示捆绑TTI长度不同的CC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的图。利用图4A具体说明。用户装置UE选择PCMAX_L(p,q-1)、PCMAX_L(p,q)、PCMAX_L(p,q+1)以及PCMAX_L(p,q+n)之中值最小的PCMAX_L作为子帧p(基准子帧)的区间内的“PCMAX_L”。同样,用户装置UE选择PCMAX_H(p,q-1)、PCMAX_H(p,q)、PCMAX_H(p,q+1)以及PCMAX_H(p,q+n)之中值最大的PCMAX_H作为子帧p的区间内的“PCMAX_H”。用户装置UE通过针对CC#1的每个子帧进行本处理过程,从而能够在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期间持续地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通过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从而在TTI长度较长的CC的各子帧区间内最大发送功率(PCMAX)成为一定,能够避免因在同一子帧内产生功率差距而导致的TTI长度较长的CC侧的基站eNB中的解调精度恶化。即,通过利用计算过程1,能够避免TTI长度较长的CC侧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接下来,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可以将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来定义,并利用上述的式(2)以及式(3)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以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来定义并利用上述的式(2)以及式(3)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的过程称为“计算过程2”。
具体地,在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基准子帧跨TTI长度较长的CC中的子帧的边界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通过选择该边界的前后的TTI长度较长的CC中的两个子帧的各个子帧与基准子帧的组合之中“PCMAX_L”较小的组合中的“PCMAX_L”,从而计算出该基准子帧的区间内的“PCMAX_L”。同样,通过选择“PCMAX_H”较大的组合中的“PCMAX_H”来计算该基准子帧的区间内的“PCMAX_H”。
而且,在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基准子帧未跨TTI长度较长的CC中的子帧的边界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利用基准子帧与包含基准子帧的起始点以及结束点的TTI长度较长的CC中的子帧的组合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利用图4B具体说明。在图4B的例中,子帧q-1跨子帧p-1以及子帧p的边界。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UE选择PCMAX_L(p-1、q-1)以及PCMAX_L(p,q-1)之中值较小的PCMAX_L作为子帧q-1(基准子帧)的区间内的“PCMAX_L”。同样,用户装置UE选择PCMAX_H(p-1、q-1)以及PCMAX_H(p,q-1)之中值较大的PCMAX_H。对于跨子帧p以及子帧p+1的边界的子帧q+n(基准子帧),用户装置UE也用同样的过程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此外,在图4B的例中,子帧q未跨CC#1的子帧的边界(即,子帧q包含在子帧p的区间内)。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UE将PCMAX_L(p,q)以及PCMAX_H(p,q)分别作为子帧q(基准子帧)的区间内的“PCMAX_L”以及“PCMAX_H”。对于未跨CC#1的子帧的子帧q+1,用户装置UE也用同样的过程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用户装置UE通过针对CC#2的每个子帧进行本处理过程,从而能够在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期间持续地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通过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从而在TTI长度较短的CC的各子帧区间内最大发送功率(PCMAX)成为一定,能够避免因在同一子帧内产生功率差距而导致的TTI长度较短的CC侧的基站eNB中的解调精度恶化。此外,在利用了计算过程1的情况下,具有在TTI长度较长的CC的子帧区间内“PCMAX_L”成为一定值的优点,而另一方面,也存在如下风险,即,在与该子帧区间内重叠的TTI长度较短的CC侧的多个子帧之中会出现最大发送功率被不必要地设定得过低的子帧,而发生例如TTI长度较短的CC所涉及的区域的覆盖范围缩退等。在利用了计算过程2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此类问题,而能够避免区域的覆盖范围缩退等。即,能够避免TTI长度较短的CC侧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另外,即时在利用计算过程1或计算过程2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了计算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也与以往同样,以用户装置为单位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设定为收敛于PCMAX_L以及PCMAX_H的范围内的值。
图5A以及图5B是表示捆绑TTI长度不同且TTI长度可变的CC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的图。图5A以及图5B表示CC#2的TTI长度(子帧长度)可变的情况,表示子帧q的TTI长度分别与图4A以及图4B不同的情形。
在捆绑TTI长度可变的CC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也可以利用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其中任意一方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图5A以及图5B的各子帧内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分别与图4A以及图4B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关于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选择以及切换>
(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装置UE可以始终利用计算过程1(即,将TTI长度较长的CC作为基准子帧)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也可以始终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即,将TTI长度较短的CC作为基准子帧)“PCMAX_L”以及“PCMAX_H”。
此外,用户装置UE也可以按照来自基站eNB的指示来选择是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例如,如图6(a)所示,用户装置UE可以在来自基站eNB的指示信号(S11)中包含表示计算过程1的信息的情况下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在该指示信号中包含表示计算过程2的信息的情况下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该指示信号可以是物理层(PHY)、MAC层的信号或RRC信号。此外,该指示信号可以从LTE(4G)的基站eNB发送,也可以从5G的基站eNB发送。此外,用户装置UE在从LTE(4G)的基站eNB以及5G的基站eNB的双方接收到该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来自LTE(4G)的基站eNB的指示信号优先(按照来自LTE的基站eNB的指示信号),也可以使来自5G的基站eNB的指示信号优先(按照来自5G的基站eNB的指示信号)。
另外,基站eNB可以基于从用户装置UE报告的各CC(构成CA的各小区的下行CC)的通信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Quality Indicator))等)向用户装置UE指示是利用计算过程1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
此外,对于用户装置UE是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也可以由用户装置UE自身来选择。
例如,用户装置UE也可以通过测定各小区的下行链路(与上行CC为同一小区的下行CC)的通信质量(RSRQ、RSRP、CQI等)而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是利用择计算过程1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
此外,用户装置UE也可以向基站eNB通知是利用计算过程1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例如,如图6(b)所示,用户装置UE可以向基站eNB发送包含表示是利用计算过程1进行计算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进行计算的信息的通知信号(S21)。该通知信号可以是物理层(PHY)、MAC层的信号或RRC信号。
(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装置UE也可以在预定的定时对是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切换。在图7中示出进行计算过程的切换的情形。在图7的例中,在步骤S51以及步骤S52的定时进行计算过程的切换。
用户装置UE可以根据来自基站eNB的指示而切换计算过程,也可以根据用户装置UE自身的判断来切换计算过程。在根据来自基站eNB的指示而切换的情况下,可以由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发送指示信号(图6(a)的S11),用户装置UE在接收到该指示信号的定时对计算过程进行切换。此外,用户装置UE对计算过程进行切换的定时可以是TTI长度较短的(或较长的)CC的子帧的边界,也可以是从用户装置UE判断出计算过程的切换的定时(或从基站eNB被指示了计算过程的切换的定时)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此外,并不限于这些定时,也可以在任何定时对计算过程进行切换。
以下,对基站eNB或用户装置UE切换计算过程时的判断基准的例进行说明。
[基准例(之一)]
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可以根据是使TTI长度较长的CC的通信质量优先还是使TTI长度较短的CC的通信质量优先来切换计算过程(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例如,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可以对在各个上行CC中预定发送的数据量进行比较,并切换计算过程(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使得预定发送的数据量较多的CC的通信质量优先。此外,也可以切换计算过程(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替),使得被设定为优先级高的承载(例如、QCI(QoS类标识符(QoSClass Identifier))较小的值的承载)的CC的通信质量优先。
[基准例(之二)]
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可以基于各CC的通信质量(RSRQ、RSRP、CQI等),在TTI长度较长的CC的通信质量成为了良好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1(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也可以在TTI长度较短的CC的通信质量成为了良好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2(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相反地,也可以在TTI长度较长的CC的通信质量成为了良好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2(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也可以在TTI长度较短的CC的通信质量成为了良好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1(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
[基准例(之三)]
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也可以在TTI长度较长的CC属于MCG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1(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也可以在TTI长度较短的CC属于MCG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2(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相反地,也可以在TTI长度较长的CC属于MCG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2(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也可以在TTI长度较短的CC属于MCG的定时切换为计算过程1(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另外,两个CG(小区组(Cell Group))之中,包含PCell的CG为MCG,不包含PCell的CG为SCG。即,TTI长度较长的(或较短的)CC属于MCG意指,通过切换等而使PCell跨CG而切换这种情况。
[基准例(之四)]
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可以基于每个CC的操作状态而对利用计算过程1还是利用计算过程2进行切换(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
例如,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在利用计算过程1的情况(即,基准子帧被设定于TTI较长的CC侧的情况)下,可以在TTI长度较长的CC被去激活(Deactivate)时、该CC的TA计时器已停止时、该CC的上行发送(SRS/PUCCH/PUSCH等)未被进行时、该CC转移为DRX状态时、或该CC转移为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的状态时,切换为计算过程2(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
同样,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在利用计算过程2的情况(即,基准子帧被设定于TTI较短的CC侧的情况)下,可以在TTI长度较短的CC被去激活(Deactivate)时、该CC的TA计时器已停止时、该CC的上行发送(SRS/PUCCH/PUSCH等)未被进行时、该CC转移为DRX状态时、或该CC转移为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的状态时,切换为计算过程1(进行指示,以进行切换)。
<关于“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由三个以上CC构成CA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可以通过将计算过程1、计算过程2、以及前述的以往的计算过程进行组合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以下示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的例。
(变形例(之一))
图8是表示捆绑TTI长度不同的CC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变形例之一)的图。在图8的例中,示出了利用属于MCG的CC#1以及CC#2、属于SCG的CC#3以及CC#4而进行上行CA的情形。
在图8的例中,在CC#1以及CC#2之间,子帧间隔是相同的,且子帧是同步的。此外,在CC#3以及CC#4之间,子帧间隔也是相同的、且子帧也是同步的。另一方面,在CC#1以及CC#2、与CC#3以及CC#4之间,子帧间隔是不同的(TTI长度不同)。
在图8所示的CA的情况下,首先,在CC#1以及CC#2的各子帧之间,利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图1(a1)或图1(b1)的计算过程)而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并将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视为CC#2的各子帧中的PCMAX_L以及PCMAX_H。
同样,在CC#3以及CC#4的各子帧之间,利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图1(a1)或图1(b1)的计算过程)而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并将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视为CC#3的各子帧中的PCMAX_L以及PCMAX_H。
接下来,利用被视为PCMAX_L以及PCMAX_H的值,在CC#2以及CC#3之间通过计算过程1或计算过程2而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另外,在以下的各变形例中,在利用计算过程1或计算过程2而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的情况下,利用被视为各子帧中的PCMAX_L的“PCMAX_L”、和被视为各子帧中的PCMAX_H的“PCMAX_H”来进行子帧间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因此,以如下方式进行计算。
例如,假设在被视为CC#2的子帧x中的PCMAX_L的“PCMAX_L”与被视为CC#3的子帧y中的PCMAX_L的“PCMAX_L”之间求取PCMAX_L的情况。首先,将被视为CC#2的子帧x中的PCMAX_L的“PCMAX_L”的值与被视为CC#3的子帧y中的PCMAX_L的“PCMAX_L”的值相加。这相当于进行式(2)中对“按照每个服务小区(c)进行计算”得到的值相加(Σ)的部分的计算。接下来,在相加值小于Ppowerclass的情况下,将该相加值作为PCMAX_L,在该相加值为Ppowerclass以上的情况下,将Ppowerclass作为PCMAX_L。这相当于在式(2)中“PCMAX_L”的上限为Ppowerclass。由此,能够计算出PCMAX_L。
同样,假设在被视为CC#2的子帧x中的PCMAX_H的“PCMAX_H”与被视为CC#3的子帧y中的PCMAX_H的“PCMAX_H”之间求取PCMAX_H的情况。首先,将被视为CC#2的子帧x中的PCMAX_H的“PCMAX_H”的值与被视为CC#3的子帧y中的PCMAX_H的“PCMAX_H”的值相加。这相当于进行式(3)中“按照每个服务小区(c)进行算出并相加”所涉及的部分的计算。接下来,在相加值小于Ppowerclass的情况下,将相加值设为PCMAX_H,在相加值为Ppowerclass以上的情况下,将Ppowerclass设为PCMAX_H。这相当于在式(3)中“PCMAX_H”的上限为Ppowerclass。由此,能够计算出PCMAX_H。
换言之,以上所说明的PCMAX_L的计算过程与如下过程同义,即:利用式(2)中的“按照每个服务小区(c)而进行计算”所涉及的部分对各个CC的各子帧中的PCMAX_L进行计算,并将各个CC中所计算出的PCMAX_L相加,在相加值小于Ppowerclass的情况下,将该相加值设为PCMAX_L,在该相加值为Ppowerclass以上的情况下,将Ppowerclass设为PCMAX_L。
同样,以上所说明的PCMAX_H的计算过程与如下过程同义,即:将各个CC的各子帧中的PEMAX相加,在相加值小于Ppowerclass的情况下,将该相加值设为PCMAX_H,在该相加值为Ppowerclass以上的情况下将Ppowerclass设为PCMAX_H。
图8(a)图示了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的情况,图8(b)图示了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的情况。
在图8(a)的例中,用户装置UE在CC#1以及CC#2之间,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2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此外,用户装置UE在CC#3以及CC#4之间,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3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接下来,用户装置UE将CC#2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在CC#2以及CC#3之间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在图8(b)的例中,在CC#1以及CC#2之间,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2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此外,在CC#3以及CC#4之间,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3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接下来,将CC#3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在CC#2以及CC#3之间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变形例(之二))
图9是表示捆绑TTI长度不同的CC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变形例之二)的图。在图9的例中,利用属于MCG的CC#1、属于SCG的CC#2以及CC#3来进行上行CA的情形。
在图9的例中,在CC#1以及CC#2之间子帧间隔不同,而且CC#2以及CC#3之间子帧间隔也不同。
在图9所示的CA的情况下,首先,在CC#2以及CC#3的各子帧之间,利用计算过程1(以CC#2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将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视为CC#2的各子帧中的PCMAX_L以及PCMAX_H。
接下来,利用被视为PCMAX_L以及PCMAX_H的值,在CC#1以及CC#2之间,通过计算过程1或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图9(a)图示了利用计算过程1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的情况,图9(b)图示了利用计算过程2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的情况。
在图9(a)的例中,用户装置UE在CC#2以及CC#3之间,用计算过程1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2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接下来,用户装置UE将CC#1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在CC#1以及CC#2之间利用计算过程1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
在图9(b)的例中,用户装置UE在CC#2以及CC#3之间,利用计算过程1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2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接下来,用户装置UE将CC#2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在CC#1以及CC#2之间利用计算过程2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
(变形例(之三))
图10是表示捆绑TTI长度不同的CC的情况下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计算过程(变形例之三)的图。在图10的例中,示出了利用属于MCG的CC#1、属于SCG的CC#2以及CC#3进行上行CA的情形。
在图10的例中,在CC#2以及CC#3之间子帧间隔相同,但子帧是不同步的。此外,在CC#1以及CC#2之间子帧间隔不同。
在图10所示的CA的情况下,首先,在CC#2以及CC#3的各子帧之间,利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在图2(a)中所说明的计算过程)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将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视为CC#2的各子帧中的PCMAX_L以及PCMAX_H。
接下来,利用被视为PCMAX_L以及PCMAX_H的值,在CC#1以及CC#2之间,通过计算过程1或计算过程2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
图10(a)图示了利用计算过程1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的情况,图10(b)图示了利用计算过程2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的情况。
在图10(a)的例中,用户装置UE在CC#2以及CC#3之间,利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2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接下来,用户装置UE将CC#1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在CC#1以及CC#2之间利用计算过程1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
在图10(b)的例中,用户装置UE在CC#2以及CC#3之间,利用以往的计算过程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并视为所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为CC#2的各子帧的PCMAX_L以及PCMAX_H。接下来,用户装置UE将CC#2的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在CC#1以及CC#2之间利用计算过程2对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
(变形例(之四))
作为其他变形例,用户装置UE也可以在计算过程2中将多个连续的子帧整体作为基准子帧来处理。具体地,在图4B的例中,也可以例如将两个连续的子帧(p、p+1)作为基准子帧来处理。由于也设想了针对每个子帧而计算出的PCMAX_L以及PCMAX_H的值不会频繁地变动的情况,因此能够减轻用户装置UE的处理负荷。
以上对多个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计算过程1、计算过程2、以及前述的以往的计算过程进行组合,从而对于任何CC的组合的CA均能够计算出“PCMAX_L”以及“PCMAX_H”。
<功能结构>
对执行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UE以及基站eNB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
(用户装置)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图。如图11所示,用户装置UE包括:信号发送单元101、信号接收单元102、以及计算单元103。图11仅示出在用户装置UE中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特别相关的功能单元,且至少还具有用于执行遵照LTE的操作的未图示的功能。此外,图11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而已。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则可以采用任何功能区分或功能单元的名称。
信号发送单元101包括对物理层的各种信号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接收单元102包括从基站eNB对各种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并从所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取得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信号发送单元101以及信号接收单元102分别包括捆绑多个CC而进行CA通信的功能。此外,信号发送单元101以及信号接收单元102分别包括在与MeNB以及SeNB之间进行通过DC实现的CA通信的功能。
计算单元103具有将TTI长度较长的CC的子帧或TTI长度较短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利用预定的算式对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计算的功能。
此外,计算单元103可以基于来自基站eNB的指示或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选择是将TTI长度较长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还是将TTI长度较短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此外,计算单元103也可以在预定的定时,对将TTI长度较长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还是将TTI长度较短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进行切换。预定的定时是指,可以根据例如前述的“(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切换)”中所说明的判断基准而决定。
(基站)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基站的功能结构例的图。如图12所示,基站eNB包括:信号发送单元201、信号接收单元202、以及指示单元203。图12仅示出在基站eNB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相关的功能单元,且至少还具有用于进行遵照LTE的操作的未图示的功能。此外,图12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而已。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则可以采用任何功能区分或功能单元的名称。
信号发送单元201包括对物理层的各种信号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接收单元202具有从用户装置UE对各种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并从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取得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信号发送单元201以及信号接收单元202分别具备捆绑多个CC而进行CA通信的功能。
指示单元203具有向用户装置UE指示是将TTI长度较长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即,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还是将TTI长度较短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即,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的功能。
此外,指示单元203也可以在预定的定时向用户装置UE指示是将TTI长度较长的CC的子帧作为基准(即,利用计算过程1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还是将TTI长度较短的CC作为基准(即,利用计算过程2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预定的定时可以根据例如前述的“(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切换)”中所说明的判断基准来决定。
以上所说明的用户装置UE以及基站eNB的功能结构可以使整体由硬件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IC芯片)来实现,也可以使一部分由硬件电路来构成,并使其他部分由CPU和程序来实现。
(用户装置)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3示出了比图11更接近安装例的结构。如图13所示,用户装置UE具有进行与无线信号相关的处理的RF(射频(Radio Frequency))模块301、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BB(基带(Base Band))处理模块302、以及进行高层等的处理的UE控制模块303。
RF模块301通过对从BB处理模块30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D/A(数字-模拟(Digital-to-Analog))转换、调制、频率变换、以及功率放大等,生成应由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此外,通过对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变换、A/D(模拟-数字(Analog toDigital))转换、解调等而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交给BB处理模块302。RF模块301例如包括图11所示的信号发送单元101的一部分、以及信号接收单元102的一部分。
BB处理模块302进行将IP分组与数字基带信号相互进行转换的处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312是进行BB处理模块302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322作为DSP312的工作区域而被使用。BB处理模块302例如包括图11所示的信号发送单元101的一部分、信号接收单元102的一部分、计算单元103的一部分。
UE控制模块303进行IP层的协议处理、各种应用的处理等。处理器313是进行由UE控制模块303所进行的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323作为处理器313的工作区域而被使用。UE控制模块303例如包括图11所示的计算单元103的一部分。
(基站)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4示出了比图12更接近安装例的结构。如图14所示,基站eNB具有:进行与无线信号相关的处理的RF模块401、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BB处理模块402、进行高层等的处理的装置控制模块403、作为用于与网络连接的接口的通信IF404。
RF模块401通过对从BB处理模块40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D/A转换、调制、频率变换、以及功率放大等而生成应从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此外,通过对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变换、A/D转换、解调等而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交给BB处理模块402。RF模块401例如包括图12所示的信号发送单元201的一部分、信号接收单元202的一部分。
BB处理模块402进行将IP分组与数字基带信号相互进行转换的处理。DSP412是进行BB处理模块402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422作为DSP412的工作区域而被使用。BB处理模块402例如包括图12所示的信号发送单元201的一部分、信号接收单元202的一部分、指示单元203的一部分。
装置控制模块403进行IP层的协议处理、OAM(运行和维护(Operation andMaintenance))处理等。处理器413是进行由装置控制模块403进行的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423作为处理器413的工作区域而被使用。辅助存储装置433例如为HDD等,存储有用于基站eNB本身进行操作的各种设定信息等。装置控制模块403例如包括图12所示的指示单元203的一部分。
<总结>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持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具有:发送单元,利用第一分量载波以及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相比TTI长度短的第二分量载波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计算单元,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或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通过该用户装置UE,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进行利用了TTI长度不同的CC的CA的情况下恰当地计算出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以及上限而进行通信的技术。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单元利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与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如下多个子帧的各个子帧的组合之中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较小的组合,对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进行计算,并利用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较大的组合对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其中,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所述多个子帧为,该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的起始以及结束之间所包含的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多个子帧、以及跨该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的起始点以及结束点的其中任意一点的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多个子帧。由此,在TTI长度较长的CC的各子帧区间内最大发送功率(PCMAX)成为一定,能够避免因在同一子帧内产生功率差距而导致的基站eNB侧的解调精度恶化。即,能够避免TTI长度较长的CC侧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将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每个子帧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的边界时,所述计算单元利用该边界的前后的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两个子帧的各个子帧与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的组合之中、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较小的组合对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进行计算,并利用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较大的组合对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未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的边界时,所述计算单元利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与包含该子帧的起始点以及结束点的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的组合,对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以及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由此,在TTI长度较短的CC的各子帧区间内最大发送功率(PCMAX)成为一定,能够避免因在同一子帧内产生功率差距而导致的基站eNB侧的解调精度恶化。此外,能够避免例如TTI长度较短的CC中的覆盖范围缩退等。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计算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基站的指示或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选择是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还是将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由此,用户装置UE能够在实际安装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同时选择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其中任一方。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计算单元在预定的定时,对是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还是将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切换。由此,用户装置UE能够不持续地应用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中的某一方,而是响应于CC的通信状态的变化这样的定时而适宜地切换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计算单元向所述基站通知是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还是将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由此,基站eNB能够掌握用户装置UE利用计算过程1或计算过程2中的哪个过程来计算PCMAX_L以及PCMAX_H。
此外,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持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具有: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指示单元,向所述用户装置指示是将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还是将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相比TTI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通过该基站eNB,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利用了TTI长度不同的CC的CA的情况下,恰当地计算出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以及上限而进行通信的技术。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指示单元在预定的定时进行指示,以对是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还是将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进行切换。由此,用户装置UE能够不持续地应用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的其中某一方,而是响应于CC的通信状态的变化这样的定时而适宜地切换计算过程1以及计算过程2。
此外,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持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所执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具有:发送步骤,利用第一分量载波和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相比TTI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计算步骤,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或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利用预定的算式对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进行计算。通过该通信方法,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使用了TTI长度不同的CC的CA的情况下,恰当地计算出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以及上限而进行通信的技术。
此外,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持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执行的指示方法,所述指示方法具有:接收步骤,接收来自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指示步骤,向所述用户装置指示是将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还是将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相比TTI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而利用预定的算式来计算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和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通过该指示方法,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利用了TTI长度不同CC的CA的情况下恰当地计算出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以及上限而进行通信的技术。
<实施方式的补充>
各信号可以是消息。例如,指示信号可以是指示消息,通知信号可以是通知消息。
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只要在权利要求中未明确记载,则并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装置(用户装置UE/基站eNB)的结构可以是在具备CPU和存储器的该装置中通过由CPU(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实现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具有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处理的逻辑的硬件电路等的硬件所实现的结构,也可以是程序和硬件混合存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公开的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助于发明的理解而利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未特别地禁止,则这些数值只是一例而已,也可以使用任何恰当的值。上述说明中的项目的划分对于本发明而言并非是本质上的,可以根据需要将两个以上项目所记载的的事项组合使用,某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只要不矛盾)可以应用于其他项目所记载的事项中。功能框图中的功能单元或处理单元的边界并不一定对应于物理上的部件的边界。可以使多个功能单元的操作在物理上由一个部件来执行,或者也可以使一个功能单元的操作在物理上由多个部件来执行。实施方式中所记述的时序以及流程图只要不矛盾,则可以替换顺序。为了便于进行处理说明,利用功能性的框图对用户装置UE/基站eNB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可以由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用户装置UE所具有的处理器操作的软件以及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基站eNB所具有的处理器操作的软件分别可以被保存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及其他适宜的任何存储介质中。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PCMAX_L是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一例,PCMAX_H是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的一例。
本专利申请基于2015年8月21日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5-164257号而主张其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援引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5-164257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eNB 基站;
UE 用户装置;
101 信号发送单元;
102 信号接收单元;
103 计算单元;
201 信号发送单元;
202 信号接收单元;
203 指示单元;
301 RF模块;
302 BB处理模块;
303 UE控制模块;
401 RF模块;
402 BB处理模块;
403 装置控制模块;
404 通信IF。
Claims (5)
1.一种用户装置,被用于支持上行链路的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用户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利用第一分量载波和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TTI长度相比时间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计算单元,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利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与在该子帧的开始以及结束之间重叠的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多个区间的各个区间的组合之中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较小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并且利用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较大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多个区间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的起始点以及结束点中的至少一个。
3.一种基站,被用于支持上行链路的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站具有:
接收单元,利用第一分量载波和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TTI长度相比时间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接收从用户装置被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指示单元,向所述用户装置指示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利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与在该子帧的开始以及结束之间重叠的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多个区间的各个区间的组合之中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较小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并且利用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较大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
4.一种通信方法,由支持上行链路的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执行,所述通信方法具有:
发送步骤,利用第一分量载波和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TTI长度相比时间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计算步骤,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利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与在该子帧的开始以及结束之间重叠的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多个区间的各个区间的组合之中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较小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并且利用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较大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
5.一种指示方法,由支持上行链路的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执行,所述指示方法具有:
接收步骤,利用第一分量载波和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TTI长度相比时间长度较短的第二分量载波,接收从用户装置被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指示步骤,向所述用户装置指示将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作为基准子帧,利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的子帧、与在该子帧的开始以及结束之间重叠的所述第二分量载波的多个区间的各个区间的组合之中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较小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并且利用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较大的组合,计算最大发送功率的上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64257 | 2015-08-21 | ||
JP2015164257 | 2015-08-21 | ||
PCT/JP2016/061319 WO2017033490A1 (ja) | 2015-08-21 | 2016-04-06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指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2681A CN107852681A (zh) | 2018-03-27 |
CN107852681B true CN107852681B (zh) | 2021-06-01 |
Family
ID=5809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9915.0A Active CN107852681B (zh) | 2015-08-21 | 2016-04-06 | 用户装置、基站、通信方法以及指示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93489B2 (zh) |
EP (1) | EP3340698B1 (zh) |
JP (2) | JPWO2017033490A1 (zh) |
CN (1) | CN107852681B (zh) |
FI (1) | FI3340698T3 (zh) |
WO (1) | WO20170334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31762A1 (zh) * | 2015-08-27 | 2017-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信道的发射方法、ue及基站 |
CN108029134B (zh) * | 2016-02-02 | 2021-07-2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具有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7222206A1 (ko) | 2016-06-22 | 2017-12-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V2x 통신을 위한 온/오프 파워 타임 마스크를 적용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
WO2018027540A1 (en) * | 2016-08-09 | 2018-02-15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ES2902735T3 (es) * | 2016-11-04 | 2022-03-2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Derivación de la potencia de salida configurada con diferentes TTI |
CN115834009A (zh) * | 2016-11-14 | 2023-03-2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缩短的tti模式中导出连续传输时间间隔(tti)的配置输出功率 |
US11304164B2 (en) * | 2016-11-18 | 2022-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ynchronous CA handling |
US11917555B2 (en) | 2017-03-24 | 2024-02-27 | Lg Electronics Inc. |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having multiple carriers configured,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EP3603216A4 (en) * | 2017-03-31 | 2020-04-08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PERFORMANCE |
CN111108729B (zh) * | 2017-05-12 | 2022-07-1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11743840B2 (en) * | 2017-05-26 | 2023-08-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limit determin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EP3718350B1 (en) * | 2017-12-01 | 2023-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maximum transmit power |
CN112351483B (zh) * | 2020-10-30 | 2023-05-05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te终端智能省电方法及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5187A (zh) * | 2009-04-23 | 2012-04-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用于生成多个上行链路传输块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过程 |
CN103220768A (zh) * | 2012-01-21 | 2013-07-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上行信号功率削减方法及装置 |
EP2876850A1 (en) * | 2012-08-31 | 2015-05-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ining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training sequence generation devic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683082A (zh) * | 2013-12-03 | 2015-06-03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60866A1 (en) * | 2010-02-12 | 2011-08-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using resource assignments |
WO2012056273A1 (en) * | 2010-10-29 | 2012-05-03 | Nokia Corporation | Enhanced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mat |
KR102382363B1 (ko) | 2014-01-29 | 2022-04-05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무선 통신에서의 업링크 송신 |
KR102270662B1 (ko) * | 2014-02-11 | 2021-06-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으로 상향링크 전력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10455503B2 (en) * | 2014-10-21 | 2019-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onitor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US9749970B2 (en) * | 2015-02-27 | 2017-08-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and power headroom for component carrier |
-
2016
- 2016-04-06 US US15/578,398 patent/US108934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4-06 FI FIEP16838837.9T patent/FI3340698T3/fi active
- 2016-04-06 CN CN201680039915.0A patent/CN107852681B/zh active Active
- 2016-04-06 EP EP16838837.9A patent/EP3340698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4-06 JP JP2017536629A patent/JPWO2017033490A1/ja not_active Ceased
- 2016-04-06 WO PCT/JP2016/061319 patent/WO201703349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
- 2020-04-17 JP JP2020074300A patent/JP7132972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5187A (zh) * | 2009-04-23 | 2012-04-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用于生成多个上行链路传输块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过程 |
CN103220768A (zh) * | 2012-01-21 | 2013-07-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上行信号功率削减方法及装置 |
EP2876850A1 (en) * | 2012-08-31 | 2015-05-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ining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training sequence generation devic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683082A (zh) * | 2013-12-03 | 2015-06-03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40698A4 (en) | 2019-04-10 |
EP3340698A1 (en) | 2018-06-27 |
US20180213489A1 (en) | 2018-07-26 |
WO2017033490A1 (ja) | 2017-03-02 |
JPWO2017033490A1 (ja) | 2018-06-07 |
FI3340698T3 (fi) | 2023-04-24 |
CN107852681A (zh) | 2018-03-27 |
EP3340698B1 (en) | 2023-03-08 |
JP7132972B2 (ja) | 2022-09-07 |
US10893489B2 (en) | 2021-01-12 |
JP2020110017A (ja) | 2020-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32972B2 (ja) |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指示方法 | |
US11057814B2 (en) | Seamless mobility for 5G and LTE systems and devices | |
EP3289803B1 (en) | Relaxed measurement reporting with control plane dual connectivity | |
EP3661250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 |
EP2638752B1 (en) | Ue timing adjustment in a multi-rat,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70303182A1 (en) | User apparatus, and uplink transmission switching method | |
WO2018083929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 |
US11032779B2 (en) | Use of 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for NR open loop uplink power control | |
US11271704B2 (en) | Radio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 |
US20170374624A1 (en) |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WO2016157657A1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 |
EP3141062A1 (en) | A network node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handling scheduling of one or more wireless devices;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in | |
JP5420587B2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
KR10249072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결합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6091276A1 (en) | Uplink power control mechanism | |
CN118451679A (zh) | 适应过程中涉及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 |
KR20150111799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결합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