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2713A - 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52713A CN107752713A CN201610683727.3A CN201610683727A CN107752713A CN 107752713 A CN107752713 A CN 107752713A CN 201610683727 A CN201610683727 A CN 201610683727A CN 107752713 A CN107752713 A CN 1077527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process
- electric cooker
- heating
- cooking
- cook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若是,执行第一煮饭方法;若否,执行第二煮饭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长。通过上述方法和系统的控制,确保即使在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异常的情况下也能煮出效果好的米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式电饭煲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热盘与电饭煲内锅接触不良的情况,因为电饭煲内锅变形、热盘脏污和电饭煲内锅放歪等导致热盘与电饭煲内锅不能充分接触,热盘的热量就不能均匀地传送到米饭,由于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好的一端与接触不好一端有温度差,使得整煲米饭受热不均匀,导致电饭煲煮饭效果变差,还有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不良导致煮饭早跳的问题也会造成的煮饭效果变差,所以提出一种能解决由于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不良导致电饭煲米饭受热不均而导致的煮饭效果不佳的方法及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不良导致煮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
若是,执行第一煮饭方法;
若否,执行第二煮饭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长。
优选地,所述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加热过程,以确定功率进行确定时间长度的加热;
判断所述第一加热过程完成后获得的温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
若是,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异常;
若否,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正常。
优选地,所述第二煮饭方法先后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加热过程,所述第二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
第三加热过程,所述第三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所述第三加热过程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焖饭过程,所述第一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第一焖饭过程,所述第一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结束后,且在执行第三加热过程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停止加热并持续预设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煮饭方法先后包括以下步骤:
第四加热过程,所述第四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结束;
第五加热过程,所述第五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五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所述第五加热过程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焖饭过程,所述第二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第二焖饭过程,所述第二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
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
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所述电饭煲的煮饭控制系统包括:
判断模块: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
执行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的结果为“是”时,触发第一煮饭模块,在判断模块的结果为“否”时,触发第二煮饭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模块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模块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模块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模块的持续时间长。
优选地,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一加热过程,以确定功率进行确定时间长度的加热;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加热过程完成后获得的温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若是,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异常;若否,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正常。
优选地,所述第二煮饭模块包括:
第二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二加热过程,所述第二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
第三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三加热过程,所述第三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所述第二煮饭模块还包括:
第一焖饭单元,用于进行第一焖饭过程,所述第一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所述第二煮饭模块还包括:
停止加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结束后,且在执行第三加热过程之前,停止加热并持续预设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煮饭模块包括:
第四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四加热过程,所述第四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结束;
第五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五加热过程,所述第五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五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煮饭模块还包括:
第二焖饭单元,用于进行第二焖饭过程,所述第二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优选地:
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
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包括: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若是,执行第一煮饭方法;若否,执行第二煮饭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长。因为第二煮饭方法采用了比正常情况下第一煮饭方法低的功率来加热,使得加热速度变慢,有更长的时间使热量在米饭中传递,使热量可以更均匀些,减少了加热过程中米饭受热不均匀带来的煮饭效果上的缺陷,同时所述第二煮饭方法加热的温度又比所述第一煮饭方法加热的温度高,使得米饭之间有更多的热量可以用来传递,米饭整体受热更加均匀,如果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通过上述方法和系统的控制,确保在接触异常的情况下也能煮出效果好的米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煮饭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煮饭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煮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执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判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煮饭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煮饭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煮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判断模块 | 11 | 第一加热单元 |
12 | 判断单元 | 20 | 执行模块 |
21 | 第一煮饭模块 | 211 | 第四加热单元 |
212 | 第五加热单元 | 213 | 第二焖饭单元 |
22 | 第二煮饭模块 | 221 | 第二加热单元 |
221 | 第三加热单元 | 223 | 第一焖饭单元 |
224 | 停止加热单元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主要应用在电饭煲的煮饭控制系统中,来控制所述电饭煲的工作,保证即使在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不良的时候也能保证煮饭的效果,请参照图1,该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
在使用电饭煲煮饭时,会发生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不良的情况时,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不能充分接触,热盘的热量就不能均匀地传送到米饭,导致电饭煲煮饭效果变差,所以有必要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采取针对上述两种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煮饭方法,来保证煮饭效果。
步骤S21,执行第一煮饭方法;
当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正常时,执行第一煮饭方法来保证煮饭效果。
步骤S22,执行第二煮饭方法;
当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异常时,执行第二煮饭方法来保证煮饭效果,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长。前述第一煮饭方法和第二煮饭方法可能包括多个阶段,前述所指“设定的最高温度”相应地则为各阶段中设定最高的一个温度值。前述所指“持续时间”是指从判断煮饭开始至判断煮饭结束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为了得到好的煮饭效果,特别使用了第二煮饭方法:持续时间更长,设定的温度更高的方法。使得在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虽然所述热盘传递给电饭煲内锅的热量是不均匀的,但是由于所述第二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长,使得热量有时间在所述电饭煲内锅里的米饭得到有效传递,消除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热量传输不均匀的影响;同时由于所述第二煮饭方法所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也保证了在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有足够的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进一步提高了受热均匀性,保证了煮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所述步骤S10,先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第一加热过程,以确定功率进行确定时间长度的加热;
如果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热盘加热的热量不能及时传到所述电饭煲内锅及米饭,传递给电饭煲内锅一侧的热量会相对较少一些,即电饭煲内锅一侧温度也稍微低一些,而热盘一侧,因为保留的热量相对较多一些,温度也相对高一些,所以可以通过检测一点或区域的温度和正常情况下的温度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是否接触异常。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检测内锅一侧的温度做对比来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是否接触异常。
在以下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是否接触异常时所对比的温度都来自热盘一侧,具体的都来自电饭煲底部温控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过程是指电饭煲以确定的功率,在确定时间内加热后产生的温度,所以所述第一加热过程产生的热量每次都是相同的,统一了每次温度对比的基准,使得对比结果可靠,优选的第一加热过程的功率为所述电饭煲的全功率。
应该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季节等实际因素,微调整所述加热功率和时间,以达到精确控制起始阶段用于加热的热量对比基准是相同的,也涵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内。
步骤S12,判断所述第一加热过程完成后获得的温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
若是,步骤S121,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异常;
若否,步骤S122,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正常。
应该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是采用机械方法判断的,具体地:当温度达到某一阈值后,利用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或者金属受热变形,让体积扩大到某一程度,触碰到某一限位开关来起到判断的作用,也涵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内。
本实施例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温度的检测,所述第一预设值为底部温控器检测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正常时候进行完步骤S10后的温度数值,在煮饭时,完成步骤S10后,底部温控器把所感应到的温度和所述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这说明热盘一侧有多聚集的热量,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其余情况则可认为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正常。
请参照图3,当通过步骤S10判断出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执行步骤S22:所述步骤S22的第一实施例第二煮饭方法先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21,第二加热过程,所述第二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
步骤S222,第三加热过程,所述第三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步骤S223,第一焖饭过程,所述第一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煮饭方法并不包括第一焖饭过程,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所述第二煮饭方法为所述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执行的方法,当所述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不良时,热盘的热量不能均匀且及时的传导到所述电饭煲内锅,所以导致了电饭煲内锅内整体受热不均匀,进而造成了米饭受热不均匀,需要特别的处理才能保证得到好的煮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比正常情况低的功率来加热,使得加热速度变慢,有更长的时间使热量在米饭中传递,使热量可以更均匀些,减少了加热过程中米饭受热不均匀带来的煮饭效果上的缺陷,同时所述第二煮饭方法加热的温度又比所述第一煮饭方法加热的温度高,使得米饭之间有更多的热量可以用来传递,米饭整体受热更加均匀,同时因为加热温度的升高,进一步避免了因为所述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不好时,有些局部米饭受热不够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在步骤S221,所述第二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所述温度来自上盖温控器,所述上盖温控器设置在上盖中间,温度检测更加方便。
步骤S222,第三加热过程,所述第三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三加热过程,是使米饭充分加热熟透的过程,此过程温度较高,所以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为了防止米饭加热过度或者米饭烧糊粘锅,优选所述第三预设值对比的温度来自所述底部温控器检测得到的温度;同时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和电饭煲内水分溢出过快,所述步骤S222的加热功率比所述S221的小。
步骤S223,第一焖饭过程,所述第一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一焖饭过程为一个低功率维持电饭煲内锅在一个温度区间内蒸发水分的过程,此步骤不需要太多持续时间。所以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步骤S22的第二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224:停止加热并持续预设时间。为了进一步使所述米饭的受热均匀,在所述第二加热过程后,停止加热并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让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热量在米饭中慢慢传导,以达到受热更加均匀的效果,为后续加热提供便利,保证煮饭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停止持续时间范围为1到3分钟,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为3分钟,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数值根据实际问题选择,不限定在此优选范围内。
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当通过步骤S10判断出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正常时,执行步骤S21:第一煮饭方法,所述第一煮饭方法先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1,第四加热过程,所述第四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结束,具体的所述与第四预设值对比的温度来自上盖温控器,所述上盖温控器设置在上盖中间,温度检测更加方便。
步骤S212,第五加热过程,所述第五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五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五加热过程,是使米饭充分加热熟透的过程,此过程温度较高,所以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为了防止米饭加热过度或者米饭烧糊粘锅,优选所述第五预设值对比的温度来自所述底部温控器检测得到的温度;同时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和电饭煲内水分溢出,所述步骤S212的加热功率比所述S211的小。
步骤S213,第二焖饭过程,所述第二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二焖饭过程为一个低功率维持电饭煲内锅在一个温度区间内蒸发水分的过程,此步骤不需要太多持续时间。所以所述第二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煮饭方法并不包括第二焖饭过程,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可以使步骤S221的持续时间比步骤S211的持续时间长,更有利于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调功比为:25/32至30/32,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调功比为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一半。以调功比25/32为例,是指以固定功率工作,在32秒的周期内,其中25秒通电加热,另外7秒则断电不加热。前述平均功率可以是以固定功率在相应调功比于相应周期内所得出的平均功率。
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可以使步骤S222的持续时间比步骤S212的持续时间长,更有利于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调功比为:16/32至25/32,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调功比为所述第五加热过程调功比的一半;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可以使步骤S222的加热热量比步骤S212的热量多,保证了又更多的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五预设值为:130至140℃,所述三预设值的温度为:135至150℃;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可以使步骤S223的持续时间比步骤S213的热传递时间更长,更有利于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二时间段为5至15分钟,所述第一时间段为6至20分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主要应用在电饭煲的煮饭控制系统中,来控制所述电饭煲的工作,保证即使在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不良的时候也能保证煮饭的效果,请参照图6,该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模块10,用于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
在使用电饭煲煮饭时,会发生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不良的情况时,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不能充分接触,热盘的热量就不能均匀地传送到米饭,导致电饭煲煮饭效果变差,所以有必要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采取针对上述两种不同情况启动不同的煮饭模块,来保证煮饭效果。
请参照图7,所述执行模块20包括:
第一煮饭模块21:当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正常时,启动第一煮饭模块21来保证煮饭效果。
第二煮饭模块22:当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异常时,启动第二煮饭模块22来保证煮饭效果,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模块22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模块21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模块22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模块21的持续时间长。前述第一煮饭模块21和第二煮饭模块22可能包括多个单元,前述所指“设定的最高温度”相应地则为各单元中设定最高的一个温度值。前述所指“持续时间”是指从判断煮饭开始至判断煮饭结束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为了得到好的煮饭效果,特别使用了第二煮饭模块22:持续时间更长,设定的温度更高的模块。使得在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虽然所述热盘传递给电饭煲内锅的热量是不均匀的,但是由于所述第二煮饭模块22的持续时间长,使得热量有时间在所述电饭煲内锅里的米饭得到有效传递,消除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热量传输不均匀的影响;同时由于所述第二煮饭模块22所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也保证了在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有足够的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进一步保证了受热均匀,保证了煮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判断模块10包括:
第一加热模块11,以确定功率进行确定时间长度的加热;
如果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热盘加热的热量不能及时传到所述电饭煲内锅及米饭,传递给电饭煲内锅一侧的热量会相对较少一些,即电饭煲内锅一侧温度也稍微低一些,而热盘一侧,因为保留的热量相对较多一些,温度也相对高一些,所以如果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正常时,可以通过检测一点或区域的温度和正常情况下的温度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是否接触异常。
应当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是通过检测内锅一侧的温度做对比来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是否接触异常。
在以下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是否接触异常时用来对比的温度,都来自热盘一侧,具体的都来自电饭煲底部温控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模块是指电饭煲以确定的功率,在确定时间内加热后产生的温度,所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产生的热量每次都是相同的,统一了每次温度对比的基准,使得对比结果可靠,优选的所述功率为所述电饭煲的全功率。
应该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季节等实际因素,微调整所述加热功率和时间,以达到精确控制起始阶段用于加热的热量对比基准是相同的,也涵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内。
判断单元12,判断所述第一加热单元11完成后获得的温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若是,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异常;若否,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正常。
应该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是采用机械方法判断的,具体地:当温度达到某一阈值后,利用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或者金属受热变形,让体积扩大到某一程度,触碰到某一限位开关来起到判断的作用,也涵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内。
本实施例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温度的检测,所述第一预设值为底部温控器检测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正常时候进行第一加热模块11结束后的温度数值,在煮饭时,运行完成第一加热模块11后,底部温控器把所感应到的温度和所述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这说明热盘一侧有多聚集的热量,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其余情况则可认为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正常。
请参照图9,当判断模块10判断出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异常时,启动第二煮饭模块22,所述第二煮饭模块22的第一实施例包括:
第二加热单元221,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
第三加热单元222,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的平均功率低;
第一焖饭单元223,所述第一焖饭单元223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单元223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平均功率低。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煮饭模块22并不包括第一焖饭单元,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所述第二煮饭模块22为所述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运行的模块,当所述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不良时,热盘的热量不能均匀且及时的传导到所述电饭煲内锅,所以导致了电饭煲内锅内整体受热不均匀,进而造成了米饭受热不均匀,需要特别的处理才能保证得到好的煮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比正常情况低的功率来加热,使得加热速度变慢,有更长的时间使热量在米饭中传递,使热量可以更均匀些,减少了加热过程中米饭受热不均匀带来的煮饭效果上的缺陷,同时所述第二煮饭模块22加热的温度又比所述第一煮饭模块21加热的温度高,使得米饭之间有更多的热量可以用来传递,米饭整体受热更加均匀,同时因为加热温度的升高,进一步避免了因为所述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不好时,有些局部米饭受热不够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所述温度来自上盖温控器,所述上盖温控器设置在上盖中间,因为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沸点,所以检测上盖温控器的温度,更敏感。
第三加热单元222,所述第三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是使米饭充分加热熟透的过程,此过程温度较高,所以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为了防止米饭加热过度或者米饭烧糊粘锅,优选所述第三预设值对比的温度来自所述底部温控器检测得到的温度;同时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和电饭煲内水分溢出,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加热功率比述第二加热单元221的低。
第一焖饭单元223,所述第一焖饭单元223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单元223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一焖饭单元223为一个低功率维持电饭煲内锅在一个温度区间内蒸发水分的过程,此步骤不需要太多持续时间。所以所述第一焖饭单元223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平均功率低。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煮饭模块22的第二实施例还包括:停止加热单元224,所述停止加热单元224停止加热并持续预设时间。为了进一步使所述米饭的受热均匀,在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后,停止加热并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让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的热量在米饭中慢慢传导,以达到受热更加均匀的效果,为后续加热提供便利,保证煮饭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停止持续时间范围为1到3分钟,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为3分钟,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数值根据实际问题选择,不限定在此优选范围内。
请参照图11,在本实施例中当通过判断模块10判断出所述电饭煲内锅与热盘接触正常时,启动第一煮饭模块21,所述第一煮饭模块21包括:
第四加热单元211,所述第四加热单元211加热至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结束。所述第四加热单元211加热至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结束,所述温度来自上盖温控器,所述上盖温控器设置在上盖中间,因为第四加热单元211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沸点,所以检测上盖温控器的温度,更敏感。
第五加热过单元212,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五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单元211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是使米饭充分加热熟透的过程,此过程温度较高,所以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为了防止米饭加热过度或者米饭烧糊粘锅,优选所述第五预设值对比的温度来自所述底部温控器检测得到的温度;同时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和电饭煲内水分过分溢出,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的加热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单元211的低。
第二焖饭单元213,所述第二焖饭单元213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焖饭单元213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的平均功率低。所述第二焖饭单元213为一个低功率维持电饭煲内锅在一个温度区间内蒸发水分的单元,此步骤不需要太多持续时间。所以所述第二焖饭单元213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的平均功率低。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煮饭模块21并不包括第二焖饭单元,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单元211的平均功率低,可以使第二加热单元221的持续时间比第四加热单元211的持续时间长,更有利于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四加热单元211的调功比为:25/32至30/32,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1的调功比为所述第四加热单元211的一半。以调功比25/32为例,是指以固定功率工作,在32秒的周期内,其中25秒通电加热,另外7秒则断电不加热。前述平均功率可以是以固定功率在相应调功比于相应周期内所得出的平均功率。
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的平均功率低,可以使第三加热单元222的持续时间比第五加热单元212的持续时间长,更有利于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的调功比为:16/32至25/32,所述第三加热单元222的调功比为所述第五加热单元212调功比的一半;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保证有更多热量可以用来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五预设值为:130至140℃,所述三预设值的温度为:135至150℃;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可以使第一焖饭单元223的持续时间比第二焖饭单元213的热传递时间更长,更有利于热量在米饭中传递,让米饭可以较均匀的加热,改善了电饭煲内锅和热盘接触异常时的煮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二时间段为5至15分钟,所述第一时间段为6至20分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
若是,执行第一煮饭方法;
若否,执行第二煮饭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方法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方法的持续时间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加热过程,以确定功率进行确定时间长度的加热;
判断所述第一加热过程完成后获得的温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
若是,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异常;
若否,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正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煮饭方法先后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加热过程,所述第二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
第三加热过程,所述第三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过程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焖饭过程,所述第一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结束后,且在执行第三加热过程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停止加热并持续预设时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煮饭方法先后包括以下步骤:
第四加热过程,所述第四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结束;
第五加热过程,所述第五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五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加热过程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焖饭过程,所述第二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
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
9.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的煮饭控制系统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的接触是否正常;
执行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的结果为“是”时,触发第一煮饭模块,在判断模块的结果为“否”时,触发第二煮饭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煮饭模块设定的最高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煮饭模块设定的最高温度,且第二煮饭模块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煮饭模块的持续时间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一加热过程,以确定功率进行确定时间长度的加热;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加热过程完成后获得的温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若是,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异常;若否,则判断结果为电饭煲内锅与热盘之间接触正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煮饭模块包括:
第二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二加热过程,所述第二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结束;
第三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三加热过程,所述第三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二预设值大,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煮饭模块还包括:
第一焖饭单元,用于进行第一焖饭过程,所述第一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煮饭模块还包括:
停止加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结束后,且在执行第三加热过程之前,停止加热并持续预设时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煮饭模块包括:
第四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四加热过程,所述第四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结束;
第五加热单元,用于进行第五加热过程,所述第五加热过程加热至温度达到第五预设值时结束,其中所述第五预设值比所述第四预设值大,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煮饭模块还包括:
第二焖饭单元,用于进行第二焖饭过程,所述第二焖饭过程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焖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电饭煲煮饭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四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比所述第五加热过程的平均功率低;
所述第三预设值比所述第五预设值大;
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83727.3A CN107752713B (zh) | 2016-08-17 | 2016-08-17 | 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83727.3A CN107752713B (zh) | 2016-08-17 | 2016-08-17 | 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52713A true CN107752713A (zh) | 2018-03-06 |
CN107752713B CN107752713B (zh) | 2020-08-04 |
Family
ID=6126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83727.3A Active CN107752713B (zh) | 2016-08-17 | 2016-08-17 | 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5271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2930A (zh) * | 2018-03-20 | 2018-11-02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干烧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CN108851969A (zh) * | 2018-04-23 | 2018-11-23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方法及使用该烹饪方法的电压力锅 |
CN109662556A (zh) * | 2018-09-14 | 2019-04-23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03106Y (zh) * | 1994-10-14 | 1995-07-12 | 广东省佛山飞鹿实业公司 | 一种不粘电热锅 |
EP1454573A1 (en) * | 2003-03-05 | 2004-09-08 | Strix Limited | Mounting components to electric heaters |
CN200973609Y (zh) * | 2006-08-05 | 2007-11-14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电饭煲 |
CN101744520A (zh) * | 2008-12-17 | 2010-06-23 | 张华文 | 常压式或压力式节能电饭锅 |
CN201617649U (zh) * | 2010-01-28 | 2010-11-03 | 广东天际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饭锅 |
CN105595799A (zh) * | 2016-03-30 | 2016-05-25 | 黄宇松 |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电饭煲内锅 |
-
2016
- 2016-08-17 CN CN201610683727.3A patent/CN1077527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03106Y (zh) * | 1994-10-14 | 1995-07-12 | 广东省佛山飞鹿实业公司 | 一种不粘电热锅 |
EP1454573A1 (en) * | 2003-03-05 | 2004-09-08 | Strix Limited | Mounting components to electric heaters |
CN200973609Y (zh) * | 2006-08-05 | 2007-11-14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电饭煲 |
CN101744520A (zh) * | 2008-12-17 | 2010-06-23 | 张华文 | 常压式或压力式节能电饭锅 |
CN201617649U (zh) * | 2010-01-28 | 2010-11-03 | 广东天际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饭锅 |
CN105595799A (zh) * | 2016-03-30 | 2016-05-25 | 黄宇松 |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电饭煲内锅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2930A (zh) * | 2018-03-20 | 2018-11-02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干烧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CN108851969A (zh) * | 2018-04-23 | 2018-11-23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方法及使用该烹饪方法的电压力锅 |
CN109662556A (zh) * | 2018-09-14 | 2019-04-23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52713B (zh) | 2020-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49081B (zh) | 一种烹饪电器的加热控制方法 | |
CN105768860B (zh) | 电压力锅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压力锅 | |
CN109691855B (zh) | 烹饪器具及其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 |
CN106388556B (zh) | 一种电饭锅加热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饭锅 | |
CN105078267B (zh) | 用于煮饭器的加热控制方法 | |
CN108652433A (zh) | 烹饪米饭的方法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 |
CN105816058B (zh) | 煎烤机的加热方法、煎烤机的加热装置和煎烤机 | |
CN104083078A (zh) | 电压力锅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压力锅 | |
CN106979821A (zh) | 烹饪器具的过热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107692812A (zh)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 |
CN103082862A (zh) | 一种电压力锅的蒸蛋控制方法 | |
CN106539485A (zh) | 煮饭器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 |
CN107752713A (zh) | 一种电饭煲煮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8567313A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
CN106610038A (zh) | 电磁炉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磁炉 | |
CN109343434B (zh) | 一种电子烹饪器具烹饪食物的控制方法及其电子烹饪器具 | |
CN108732930A (zh) | 一种干烧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 |
CN113133636B (zh) | 一种烹饪器具的防干烧检测方法及烹饪器具 | |
CN109907661B (zh) | 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 |
CN106562686A (zh) | 一种机械式电烤器具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 |
CN103216858B (zh) | 一种燃气灶自动控制方法 | |
CN107388300B (zh) | 一种电磁炉控制方法、装置及电磁炉 | |
CN110338627A (zh) |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989720B (zh) | 一种智能温度控制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752970B (zh) |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