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5774B - 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65774B CN107565774B CN201710933922.1A CN201710933922A CN107565774B CN 107565774 B CN107565774 B CN 107565774B CN 201710933922 A CN201710933922 A CN 201710933922A CN 107565774 B CN107565774 B CN 1075657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s
- winding
- phase
- lines
- winding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5
- 210000003781 tooth socke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方法的步骤中含有:(a)将定子的任意三个相邻的齿槽作为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在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A相第一绕组,接着顺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A相第二绕组;其中,A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本发明绕线简单、便捷,得到的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磁阻小,工作效率高,功率密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当A相和B相工作时,C相不工作;当B相和C相工作时,A相不工作;当A相和C相工作时,B相不工作,其不能实现满槽工作,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它绕线简单、便捷,得到的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磁阻小,工作效率高,功率密度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具有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齿槽数为6的倍数,并且齿槽数至少为12个;所述绕组具有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所述A相绕组具有A相第一绕组和A相第二绕组,所述B相绕组具有B相第一绕组和B相第二绕组,所述C相绕组具有C相第一绕组和C相第二绕组,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定子的任意三个相邻的齿槽作为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在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A相第一绕组,接着顺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A相第二绕组;其中,A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A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和A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
(b)将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和A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和A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作为A相头线;将A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作为A相尾线;
(c)分别将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五个齿槽,作为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B相第一绕组,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B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B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B相第二绕组;其中,B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B相第二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B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和B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
(d)将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和B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B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作为B相尾线;将B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B相头线;
(e)分别将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两个齿槽,作为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C相第一绕组,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C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C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C相第二绕组;其中,C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C相第二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C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和C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
(f)将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和C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C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作为C相尾线;将C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C相头线;
(g)将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形连接,从而使A相头线、B相头线和C相头线作为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三相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12或18或24或30或36或42或48或60或66或72或78或84或90或120或150或180个齿槽。
进一步,当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Y个齿槽时,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磁钢极对数为Y/6对。
进一步,所述定子上的齿槽为长方形结构,相邻齿槽之间的齿也为长方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定子上的齿槽为矩形结构,相邻齿槽之间的齿为扇形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具有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齿槽数为6的倍数,并且齿槽数至少为12个;所述绕组具有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所述A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A相第一绕组、A相第二绕组直到A相第N绕组,所述B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B相第一绕组、B相第二绕组直到B相第N绕组,所述C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C相第一绕组、C相第二绕组直到C相第N绕组,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定子的任意三个相邻的齿槽作为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在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A相第一绕组,接着顺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A相第二绕组,再按照A相第二绕组的绕法依次绕A相第N绕组;其中,A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A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A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A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b)将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和A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和A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作为A相头线;将A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作为A相尾线;
(c)分别将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五个齿槽,作为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B相第一绕组,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B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B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B相第二绕组,再按照B相第二绕组的绕法依次绕B相第N绕组;其中,B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B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B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B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d)将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和B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B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作为B相尾线;将B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B相头线;
(e)分别将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两个齿槽,作为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C相第一绕组,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C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C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形成C相第二绕组,再按照C相第二绕组的绕法依次绕C相第N绕组;其中,C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C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C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C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f)将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和C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和C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作为C相尾线;将C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C相头线;
(g)将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形连接,从而使A相头线、B相头线和C相头线作为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三相输入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本发明方法绕成的满齿槽绕组,应用于三相永磁直流电机上,每个齿槽均能形成磁极,功率密度高,工作效率高,KV值比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定子为30齿槽时的A相绕线展开图;
图2为本发明的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定子为30齿槽时的B相绕线展开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定子为30齿槽时的C相绕线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具有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100,齿槽数为6的倍数,并且齿槽数至少为12个,所述绕组具有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所述A相绕组具有A相第一绕组201和A相第二绕组202,所述B相绕组具有B相第一绕组301和B相第二绕组302,所述C相绕组具有C相第一绕组401和C相第二绕组402,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定子的任意三个相邻的齿槽100作为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在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一绕组201,接着顺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A相第二绕组2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二绕组202;其中,A相第一绕组2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和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A相第二绕组202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2021、A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2022和A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2023;
(b)将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和A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2021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和A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2022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作为A相头线;将A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2023作为A相尾线;
(c)分别将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五个齿槽100,作为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一绕组3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二绕组;其中,B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3021、B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3022和B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3023;
(d)将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和B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3021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3023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作为B相尾线;将B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3022作为B相头线;
(e)分别将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两个齿槽100,作为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一绕组4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其中,C相第一绕组4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4021、C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4022和C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4023;
(f)将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和C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4021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4023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作为C相尾线;将C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4022作为C相头线;
(g)将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形连接,从而使A相头线、B相头线和C相头线作为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三相输入端。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30个齿槽,但是不限于此,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还可设置有12或18或24或36或42或48或60或66或72或78或84或90或120或150或180个齿槽100;其中,当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Y个齿槽100时,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磁钢极对数为Y/6对。
所述定子上的齿槽100为长方形结构,相邻齿槽100之间的齿也为长方形结构;这是一种结构,当然,所述定子上的齿槽100也可以为矩形结构,相邻齿槽100之间的齿对应地为扇形结构。
实施例二
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具有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100,齿槽数为6的倍数,并且齿槽数至少为12个;所述绕组具有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所述A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A相第一绕组201、A相第二绕组202直到A相第N绕组,所述B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B相第一绕组301、B相第二绕组302直到B相第N绕组,所述C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C相第一绕组401、C相第二绕组402直到C相第N绕组,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定子的任意三个相邻的齿槽100作为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在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一绕组201,接着顺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A相第二绕组2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二绕组202,再按照A相第二绕组202的绕法依次绕A相第N绕组;其中,A相第一绕组2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和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A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A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A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b)将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和A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和A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作为A相头线;将A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作为A相尾线;
(c)分别将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五个齿槽100,作为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一绕组3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二绕组,再按照B相第二绕组302的绕法依次绕B相第N绕组;其中,B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B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B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B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d)将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和B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作为B相尾线;将B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B相头线;
(e)分别将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两个齿槽100,作为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一绕组4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再按照C相第二绕组402的绕法依次绕C相第N绕组;其中,C相第一绕组4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C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C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C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f)将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和C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作为C相尾线;将C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C相头线;
(g)将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形连接,从而使A相头线、B相头线和C相头线作为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三相输入端。
本实施例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30个齿槽,但是不限于此,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还可设置有12或18或24或36或42或48或60或66或72或78或84或90或120或150或180个齿槽100;其中,当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Y个齿槽100时,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磁钢极对数为Y/6对。
所述定子上的齿槽100为长方形结构,相邻齿槽100之间的齿也为长方形结构;这是一种结构,当然,所述定子上的齿槽100也可以为矩形结构,相邻齿槽100之间的齿对应地为扇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为三层以上,层数越多,扭力越大。
各相绕组的第三绕组以上的绕组的绕法均以第二绕组为基准进行,继续绕满定子的齿槽即可
通过本发明方法绕成的满齿槽绕组,应用于三相永磁直流电机上,每个齿槽均能形成磁极,经过试验发现,其与普通的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相比,功率密度高,工作效率高,KV值比值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具有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100),齿槽数为6的倍数,并且齿槽数至少为12个;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具有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所述A相绕组具有A相第一绕组(201)和A相第二绕组(202),所述B相绕组具有B相第一绕组(301)和B相第二绕组(302),所述C相绕组具有C相第一绕组(401)和C相第二绕组(402),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定子的任意三个相邻的齿槽(100)作为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在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一绕组(201),接着顺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A相第二绕组(2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二绕组(202);其中,A相第一绕组(2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和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A相第二绕组(202)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2021)、A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2022)和A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2023);
(b)将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和A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2021)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和A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2022)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作为A相头线;将A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2023)作为A相尾线;
(c)分别将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五个齿槽(100),作为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一绕组(3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二绕组;其中,B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3021)、B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3022)和B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3023);
(d)将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和B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3021)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3023)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作为B相尾线;将B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3022)作为B相头线;
(e)分别将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两个齿槽(100),作为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一绕组(4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其中,C相第一绕组(4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4021)、C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4022)和C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4023);
(f)将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和C相第二绕组1号终止线(4021)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二绕组3号终止线(4023)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作为C相尾线;将C相第二绕组2号终止线(4022)作为C相头线;
(g)将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形连接,从而使A相头线、B相头线和C相头线作为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三相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12或18或24或30或36或42或48或60或66或72或78或84或90或120或150或180个齿槽(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Y个齿槽(100)时,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磁钢极对数为Y/6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的齿槽(100)为长方形结构,相邻齿槽(100)之间的齿也为长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的齿槽(100)为矩形结构,相邻齿槽(100)之间的齿为扇形结构。
6.一种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所述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具有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100),齿槽数为6的倍数,并且齿槽数至少为12个;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具有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所述A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A相第一绕组(201)、A相第二绕组(202)直到A相第N绕组,所述B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B相第一绕组(301)、B相第二绕组(302)直到B相第N绕组,所述C相绕组至少具有三层绕组,依次为C相第一绕组(401)、C相第二绕组(402)直到C相第N绕组,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a)将定子的任意三个相邻的齿槽(100)作为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在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一绕组(201),接着顺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A相第二绕组的三股起始线,再将A相第二绕组(2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A相第二绕组(202),再按照A相第二绕组(202)的绕法依次绕A相第N绕组;其中,A相第一绕组(2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和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A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A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A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A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b)将A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2011)和A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2013)和A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串联;将A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2012)作为A相头线;将A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作为A相尾线;
(c)分别将A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五个齿槽(100),作为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一绕组(3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B相第二绕组(3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B相第二绕组,再按照B相第二绕组(302)的绕法依次绕B相第N绕组;其中,B相第一绕组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B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B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B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B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d)将B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3011)和B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3012)和B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B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3013)作为B相尾线;将B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B相头线;
(e)分别将B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的三个齿槽(100)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对应回退两个齿槽(100),作为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将另三股线在C相的起始嵌线齿槽组中起头嵌线,并将三股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正方向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一绕组(401),接着逆时针绕该三股线,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再将C相第二绕组(402)的三股起始线采用三股线并绕和波绕的方式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回绕并绕满定子的所有齿槽(100),形成C相第二绕组(402),再按照C相第二绕组(402)的绕法依次绕C相第N绕组;其中,C相第一绕组(401)的三股起始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C相第N绕组的三股终止线沿着周向的反方向分别为C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C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和C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
(f)将C相第一绕组1号起始线(4011)和C相第N绕组1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2号起始线(4012)和C相第N绕组3号终止线串联;将C相第一绕组3号起始线(4013)作为C相尾线;将C相第N绕组2号终止线作为C相头线;
(g)将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形连接,从而使A相头线、B相头线和C相头线作为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三相输入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3922.1A CN107565774B (zh) | 2017-10-10 | 2017-10-10 | 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3922.1A CN107565774B (zh) | 2017-10-10 | 2017-10-10 | 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65774A CN107565774A (zh) | 2018-01-09 |
CN107565774B true CN107565774B (zh) | 2018-07-13 |
Family
ID=6098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33922.1A Active CN107565774B (zh) | 2017-10-10 | 2017-10-10 | 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657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65391B (zh) * | 2022-02-16 | 2024-03-29 | 常州银杏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多相永磁直流电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07311A (en) * | 1979-05-25 | 1981-12-22 | Robert Bosch Gmbh | Winding method for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and generator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
CN1499694A (zh) * | 2002-09-18 | 2004-05-26 | ��ʽ�����װ | 顺序段联接电枢以及采用这种电枢的交流电机 |
CN201947147U (zh) * | 2011-04-07 | 2011-08-24 |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波绕组多相并联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 |
TW201212489A (en) * | 2010-04-01 | 2012-03-16 | Globe Motors Inc | Parallel wound stator |
CN105978202A (zh) * | 2016-06-21 | 2016-09-28 | 天津大学 | 一种24槽2极三相交流电机单双层定子绕组 |
CN106410995A (zh) * | 2015-07-31 | 2017-02-15 | 株式会社电装 |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37048B2 (ja) * | 2008-02-13 | 2013-07-17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および固定子巻線 |
JP5915149B2 (ja) * | 2011-12-19 | 2016-05-1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3相回転電機の波巻き巻線 |
JP6094149B2 (ja) * | 2012-10-31 | 2017-03-1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3相回転電機の波巻き巻線 |
-
2017
- 2017-10-10 CN CN201710933922.1A patent/CN1075657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07311A (en) * | 1979-05-25 | 1981-12-22 | Robert Bosch Gmbh | Winding method for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and generator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
CN1499694A (zh) * | 2002-09-18 | 2004-05-26 | ��ʽ�����װ | 顺序段联接电枢以及采用这种电枢的交流电机 |
TW201212489A (en) * | 2010-04-01 | 2012-03-16 | Globe Motors Inc | Parallel wound stator |
CN201947147U (zh) * | 2011-04-07 | 2011-08-24 |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波绕组多相并联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 |
CN106410995A (zh) * | 2015-07-31 | 2017-02-15 | 株式会社电装 |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
CN105978202A (zh) * | 2016-06-21 | 2016-09-28 | 天津大学 | 一种24槽2极三相交流电机单双层定子绕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65774A (zh) | 2018-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17343U (zh) | 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成型绕组 | |
WO2018032617A1 (zh) | 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 |
CN107979258A (zh) |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闭口槽定子及其嵌线方法 | |
CN101951099A (zh) | 高性能直流输出永磁发电机系统 | |
CN104393699A (zh) | 一种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单元化并绕结构 | |
CN103414263A (zh) | 一种采用新型并联绕组布线的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定子 | |
CN107565774B (zh) | 满齿槽工作三相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 |
KR101945118B1 (ko) | 전동기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 |
CN201315507Y (zh) | 微型直流电机 | |
CN212751945U (zh) | 扁线电机绕组及交流电机 | |
CN104810994A (zh) |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 | |
CN108566010A (zh) | 一种多极空心杯电机线圈结构及其绕制方法 | |
CN219372121U (zh) | 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 | |
CN108092472B (zh) | 一种单元电机为9槽4极的永磁电机定子绕线方法 | |
CN103401381B (zh) | 用于六槽四极的永磁有刷电机的绕线方法及其结构 | |
CN101159403A (zh) | 中频永磁发电机等匝式单相绕组 | |
CN202749988U (zh) | 十二槽十极三相直流无刷电机 | |
CN212231200U (zh) | 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 | |
DE10116183A1 (de) | Mehrpoliger Kommutatormotor mit Brückenleitern | |
CN110829660A (zh) | 电机定子绕组、方法及电机 | |
CN21129635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子总成结构 | |
CN108448772B (zh) | 一种三相发电机单层分布短距绕组 | |
CN210693606U (zh) | 一种双绕组发电机下线结构 | |
CN203788113U (zh) | 用于六槽四极的永磁有刷电机的绕线结构 | |
CN204089397U (zh) | 40极42槽曳引机定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