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7528361A -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8361A
CN107528361A CN201710606765.3A CN201710606765A CN107528361A CN 107528361 A CN107528361 A CN 107528361A CN 201710606765 A CN201710606765 A CN 201710606765A CN 107528361 A CN107528361 A CN 107528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hreshold
charging object
dump energy
battery st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67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山
李春山
刘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Recipro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Recipro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Recipro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Recipro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067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83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8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077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1DC charging controlled by the charging station, e.g. mode 4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1
    • H02J7/0026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电池状态包括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依据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充电对象充电;本发明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完成对电池的快速充电的同时,避免了采用达到甚至超过电池充电技术极限的工作方式,以最大可能的保护电池,从而减少了对电池的损坏,提高了电池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普及,电动车出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现有电动车续航能力普遍不强,充电难就成了电动车使用上最关键的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电动车快速充电站、电网直充站。其中,电动车快速充电站为了达到缩短充电时间的目的,提高电压,加大电流,接近甚至超过标准的电池充电技术要求,加速了电池老化,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电网直充站需要占用大量场地和专用电网,投资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可选的,所述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可选的,所述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可选的,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可选的,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的充电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可选的,所述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可选的,所述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可选的,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充电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可选的,所述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可选的,所述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可选的,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对电池的快速充电的同时,避免了采用达到甚至超过电池充电技术极限的工作方式,以最大可能的保护电池,从而减少了对电池的损坏,提高了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动车换点厅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四阶段法智能充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云平台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的流程框图。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
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对电池的快速充电的同时,避免了采用达到甚至超过电池充电技术极限的工作方式,以最大可能的保护电池,从而减少了对电池的损坏,提高了电池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方法包括:
S1: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
当充电对象开始充电前,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即在预设次数内完成对充电对象的电压值及电流值检测。在本实施例中,并不低预设次数作出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发明的要求即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针对预设时间,示范性的设置为20ms,并且,并不对预设时间的大小作出限定,只需该预设时间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通过使用STM32STM32F103VCT6作为核心,A/D芯片采用24位精度的AD7710完成上述的检测过程,实现了高精度采集处理,准确把握充电对象的每组电池的工作状况,便于运行维护,减少了运行事故的发生。
S2: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即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针对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及第三阈值,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以下设置: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及第三阈值的数值大小进行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小于第三阈值。在具体的过程中,需要先确定第一阈值及第三阈值的具体数值,如确定第一阈值为16%,第三阈值为95%。
具体的,若充电对象在开始充电时,检测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满足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恒流充电的方式;接着,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满足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恒压充电的方式;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满足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浮充的充电方式。锂电池充电是利用离子运动的方式来充电的,而铅酸电池是用化学反央的方式来充电的,所以充电速度和充电控制都有很大的差别。
当然,若充电对象在开始充电时,检测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满足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恒流充电的方式;接着,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满足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恒压充电的方式;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满足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浮充的充电方式。
故在充电对象开始充电时,检测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若该剩余电量满足第一阈值至第三阈值组成上述任意条件时,该充电对象就会以该条件所相应的充电方式开始充电,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充电对象的电量会组件增加,当充电对象的电量满足第一阈值至第三阈值组成上述任意条件时,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就会自动切换至相应的充电方式。
具体的,通过采用嵌入式芯片ARM9内核的STM32STM32F103VCT6,配以12位A/D芯片TLC2543完成充电过程中充电方式的切换,实现了快速精确的控制过程。
此外,所述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而且,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就此,在充电对象在进行充电时,还可以对电池进行检测,即检测充电对象是否损坏,就此,可以避免因充电对象的损坏而带来的危险。
该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动车换电亭为例进行说明,图4为云平台架构示意图,所以,根据图4可知:该电动车换电亭可用于电池组的租借及充电,具体的,该电动车换电亭包括控制中心、充电系统、检测系统、用户交互系统及云平台管理系统几个部分。
图2为电动车换点厅的工作原理图,根据图2所示,检测系统工作时,首先对充电对象的每个电池组进行电池的检测,并借此确定对充电对象的充电方式。依据充电方式,由充电系统对充电对象的电池组进行合理充电,直至完成充电要求。
具体的,针对检测系统,其每隔20ms,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实现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内阻的估测和剩余电量的检测。就此确定采用何种充电方式为最佳,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池不被损坏。检测系统同样使用STM32STM32F103VCT6作为核心,A/D芯片采用24位精度的AD7710,实现高精度采集处理,准确把握每组电池的工作状况,便于运行维护,减少运行事故的发生。
图3为四阶段法智能充电示意图。如图3可知,针对充电系统,其采用了四阶段法智能充电技术,对不同型号的充电对象的电池电池输入不同的充电曲线,采用涓流充、恒流充、恒压充、浮充等四种方式有机结合,在完成快速充电的同时,最大可能的保护电池,减少对电池的损坏,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具体实现采用嵌入式芯片ARM9内核的STM32STM32F103VCT6,配以12位A/D芯片TLC2543,实现快速精确的控制过程。
在此过程中,先确定第一阈值为16%,第三阈值为95%。如果充电对象在充电开始时,其剩余电量为5%,则需对其以涓流充的充电方式进行充电,在该充电过程中,可以对充电对象的电池组进行修复;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变为大于16%时,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恒流充;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变为大于85%时,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恒压充;随着充电行为的进行,当充电对象的电量变为大于95%时,充电方式就会切换至浮充,至充电完成。
此外,用户交互系统接收到用户操作时,如果是租借操作,用户交互系统就会发送信息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就会查找一个充电完成的电池组,同时,用户交互系统就会提示用户支付押金,押金支付成功后,用户交互系统就会反馈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控制以打开查找到的电池组所在的舱门,将电池组提供给用户。用户交互系统检测到电池组离开该舱位后,会提示用户关闭舱门,其中,电池组离开舱位的动作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利用自动化设备完成的;用户交互系统接收到用户操作时,如果是还回操作,用户交互系统就会发送信息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就会查找一个空舱位,打开舱门,用户交互系统就会提示用户将电池组放入该空舱位并关闭舱门,然后检测电池组,符合要求则还回成功,结算费用,否则提示用户还回失败。
为了减少用户操作上的繁琐,避免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电动车换电亭上的用户交互系统采用傻瓜式的操作模式,用户只需要点按几个按键或者在显示界面上点击相应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全部的操作,其他工作完全交给后台管理系统处理,方便可靠。
针对云平台管理系统,进行示范性的设置:其是基于腾讯云架构,自主开发了全部的后台运营程序,结合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扫码操作;采用标准4G和无线WIFI相结合的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与设备的可靠通讯,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整个管理系统采用C#编程技术开发,以后台运营程序为中心,依靠大型云数据库,采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实现B/S三层架构模式,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实施例的流程框图。根据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可选的,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的充电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可选的,所述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可选的,所述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可选的,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描述。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充电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包括: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可选的,所述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可选的,所述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还包括: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可选的,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
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包括:
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还包括:
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
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为20mV-100mV。
8.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对象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所述充电对象的剩余电量;
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电池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在剩余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在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浮充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第二阈值为:85%;所述第三阈值为:90%-95%。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充电对象放电时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包括:
确定相邻两次检测所得到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
若位于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充电对象无损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为
20mV-100mV。
15.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CN201710606765.3A 2017-07-24 2017-07-24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75283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6765.3A CN107528361A (zh) 2017-07-24 2017-07-24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6765.3A CN107528361A (zh) 2017-07-24 2017-07-24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361A true CN107528361A (zh) 2017-12-29

Family

ID=60679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6765.3A Pending CN107528361A (zh) 2017-07-24 2017-07-24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836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2235A (zh) * 2018-02-27 2018-08-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汽车
CN108631393A (zh) * 2018-04-27 2018-10-09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耗电量智能手机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77331A (zh) * 2018-06-08 2018-11-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中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927589A (zh) * 2019-04-18 2019-06-25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补电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1371140A (zh) * 2020-03-11 2020-07-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009307A (zh) * 2020-09-03 2020-12-01 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的语音提示方法、语音提示系统和车辆
WO2021077271A1 (zh) * 2019-10-21 2021-04-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8020A (zh) * 2003-04-28 2003-11-26 韩雪峰 一种电动车能量补充系统管理方法及设备
CN201733118U (zh) * 2010-05-13 2011-02-02 上海通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式电动车智能修复充电器的修复装置
CN101969281A (zh) * 2010-10-14 2011-02-09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共直流母线的电池储能与光伏发电的协调控制和优化方法
US20130147433A1 (en) * 2011-12-12 2013-06-13 Powerflash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ower status of a battery pack and related smart battery device
CN103997108A (zh) * 2014-04-18 2014-08-20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充电器
CN204156554U (zh) * 2014-09-05 2015-02-11 珠海尼尔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交换机
CN104354602A (zh) * 2014-10-17 2015-02-18 上虞安卡拖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两套能源供应模块的电动汽车
CN204696799U (zh) * 2015-06-18 2015-10-0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互动终端
CN205573912U (zh) * 2016-04-05 2016-09-14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换电池系统
CN106143183A (zh) * 2016-06-27 2016-11-2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小型自动充换电站
CN106160108A (zh) * 2016-08-05 2016-11-23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CN106211288A (zh) * 2016-07-15 2016-12-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6199450A (zh) * 2016-08-16 2016-12-07 成都市和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健康状况评判系统及方法
CN106204247A (zh) * 2016-08-26 2016-12-07 佛山华平勇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力锂电池的行程计量的电池租赁系统及方法
CN106882163A (zh) * 2017-01-13 2017-06-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模块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8020A (zh) * 2003-04-28 2003-11-26 韩雪峰 一种电动车能量补充系统管理方法及设备
CN201733118U (zh) * 2010-05-13 2011-02-02 上海通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式电动车智能修复充电器的修复装置
CN101969281A (zh) * 2010-10-14 2011-02-09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共直流母线的电池储能与光伏发电的协调控制和优化方法
US20130147433A1 (en) * 2011-12-12 2013-06-13 Powerflash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ower status of a battery pack and related smart battery device
CN103997108A (zh) * 2014-04-18 2014-08-20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充电器
CN204156554U (zh) * 2014-09-05 2015-02-11 珠海尼尔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交换机
CN104354602A (zh) * 2014-10-17 2015-02-18 上虞安卡拖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两套能源供应模块的电动汽车
CN204696799U (zh) * 2015-06-18 2015-10-0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互动终端
CN205573912U (zh) * 2016-04-05 2016-09-14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换电池系统
CN106143183A (zh) * 2016-06-27 2016-11-2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小型自动充换电站
CN106211288A (zh) * 2016-07-15 2016-12-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6160108A (zh) * 2016-08-05 2016-11-23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CN106199450A (zh) * 2016-08-16 2016-12-07 成都市和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健康状况评判系统及方法
CN106204247A (zh) * 2016-08-26 2016-12-07 佛山华平勇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力锂电池的行程计量的电池租赁系统及方法
CN106882163A (zh) * 2017-01-13 2017-06-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模块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熠: "基于SOC估计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2235A (zh) * 2018-02-27 2018-08-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汽车
CN108631393A (zh) * 2018-04-27 2018-10-09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耗电量智能手机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77331A (zh) * 2018-06-08 2018-11-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中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927589A (zh) * 2019-04-18 2019-06-25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补电方法、装置及汽车
WO2021077271A1 (zh) * 2019-10-21 2021-04-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12095299B2 (en) 2019-10-21 2024-09-17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battery
CN111371140A (zh) * 2020-03-11 2020-07-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371140B (zh) * 2020-03-11 2024-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009307A (zh) * 2020-09-03 2020-12-01 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的语音提示方法、语音提示系统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8361A (zh)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CN103969585B (zh) 评估电池的使用状况的方法和装置、相关系统和车辆
CN207200307U (zh) 电池组系统和电池充电站
CN108237925A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监控系统
CN102353905B (zh) 电池寿命的预测方法及检测电池寿命的装置
CN105914839B (zh) 一种双电池手机及其电池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081983A (zh) 一种预防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7219470A (zh) 蓄电池组在线核对性放电装置及方法
CN107264435A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的智能维护方法
CN103682498A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19421B (zh) 锂离子电池配组系统
CN106058973A (zh) 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7207775U (zh)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电动汽车的储能蓄电池模块
CN108116255A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控制方法
CN103066671A (zh) 锂电池组均充方法和装置
CN103097169A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CN104052107A (zh) 一种基于wifi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充电控制方法
CN112462289A (zh) 蓄电池组在线核容管理装置
CN105048559A (zh) 一种充电桩的快速充电方法
CN107176046A (zh) 基于充电失败风险排序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9177809A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0501651A (zh) 退役电池核容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8118967U (zh) 一种移动充电车
CN2069001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之间的电能转换设备
CN107351711A (zh) 充电桩断电操作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