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6485A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36485A CN107436485A CN201710859728.3A CN201710859728A CN107436485A CN 107436485 A CN107436485 A CN 107436485A CN 201710859728 A CN201710859728 A CN 201710859728A CN 107436485 A CN107436485 A CN 1074364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system
- optical imaging
- optical
- imag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8—Catadioptric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透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反射面;以及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透射面,其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0.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更具体地,涉及折反射光路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学系统常用的感光元件有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随着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减小,对摄像镜头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为了匹配感光元件,需要使光学镜头的总体长度进一步减小,满足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但目前配置有折射光学系统、反射光学系统和成像光学系统的摄像系统,都无法满足小型化的要求,难以与不断趋于小型化的成像装置相匹配。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满足小型化,亦能有效改善像差,具有高性能的光学成像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透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反射面;以及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透射面,其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 之间可满足:TTL/f≤0.6。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透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反射面;以及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透射面,其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 DT1/ImgH<2.0。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透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反射面;以及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透射面,其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可满足: DT1<4.5mm。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透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反射面;以及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透射面,其中,可满足:0.1<BFL/TTL<0.2,BFL为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透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反射面;以及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透射面,其中,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可具有全反射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可满足: DT1<4.5mm,例如,DT1≤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 DT1/ImgH<2.0,例如,DT1/ImgH≤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第一透镜的第二透射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之间可满足:0<DT2/DT1≤0.5,例如, 0.3≤DT2/DT1≤0.4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f之间可满足:TTL/f≤0.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2.8,例如,f/EPD≤2.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0.1<BFL/TTL<0.2,例如,0.12≤ BFL/TTL≤0.18。其中,BFL为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可具有全反射作用。
通过上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可进一步具有小型化、高性能、高成像品质、高分辨率、平衡像差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所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
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
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以及
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具有至少三个透镜。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这至少三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可具有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透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反射面;以及设置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的第二透射面。为光学系统配置折反射光路,可有效降低光学系统的总长,同时最小限度的引入系统球差,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可满足: DT1<4.5mm,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DT1≤3.5。通过这样的配置,可降低光学系统口径,满足小型化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 DT1/ImgH<2.0,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DT1/ImgH≤1.3。通过这样的配置,在满足口径小型化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系统分辨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第一透镜的第二透射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之间可满足:0<DT2/DT1≤0.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3≤DT2/DT1≤0.48。通过这样的配置,可有效提升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提高系统性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0.6,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TTL/f≤0.5。通过这样的配置,可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2.8,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 f/EPD≤2.6。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保证光学系统的通光量,进而提升系统的衍射极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0.1<BFL/TTL<0.2,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12≤BFL/TTL≤0.18。其中,BFL为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TTL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保证光学系统后焦的取值范围,以满足系统小型化要求,同时满足系统实际生产装配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可具有全反射作用。通过合理选择透镜的折射率范围,可减少像差的产生,从而有效提升光学系统的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还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STO,调节进光量,提高成像品质。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三片、四片等。通过引入折反射光路,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保证镜头的小型化并改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从而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曲率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另外,非球面透镜的使用还可有效地减少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个数。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C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四个透镜E1-E4。
第一透镜E1具有第一透射面S1-1、第一反射面S2-1、第二反射面S1-2和第二透射面S2-2。其中,第一透射面S1-1设置于第一透镜 E1物侧面的外圆周;第一反射面S2-1设置于第一透镜E1像侧面的外圆周;第二反射面S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物侧面的近轴处;以及第二透射面S2-2设置于第一透镜E1像侧面的近轴处。
第二透镜E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
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
第四透镜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还包括用于限制光束的、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圈STO。
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 的滤光片E5和/或保护透镜E5’。滤光片E5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E5’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1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下表1中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
表1
本实施例采用了四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镜片的焦距与面型,有效缩短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小型化;同时校正各类像差,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上表1中已给出);Ai 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示出了实施例1中可用于各镜面S1-1至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和A18。
表2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S1-1 | -2.3824E-01 | 1.4353E-02 | 6.8430E-04 | 6.4109E-05 |
S2-1 | -5.2400E-03 | 5.7687E-03 | 1.5330E-04 | 4.2863E-05 |
S1-2 | -3.0443E-02 | 2.6099E-03 | -3.1578E-04 | 2.0871E-05 |
S2-2 | -2.9897E-01 | 2.0469E-02 | -2.8048E-03 | 6.1869E-04 |
S3 | 3.1293E-01 | 6.9919E-02 | -2.3275E-02 | -1.4469E-03 |
S4 | -1.1068E-01 | -1.5669E-01 | 1.4653E-01 | -5.7398E-02 |
S5 | -1.1207E-01 | -9.3491E-02 | 6.7062E-02 | -1.2024E-02 |
S6 | -3.8914E-01 | 9.7372E-02 | 3.4014E-02 | -5.2216E-02 |
S7 | 1.8100E-01 | 7.9782E-02 | 6.3035E-02 | -5.1069E-02 |
S8 | -1.1711E+00 | 8.1521E-02 | -1.4241E-02 | 1.2572E-02 |
面号 | A12 | A14 | A16 | A18 |
S1-1 | -6.6553E-05 | 5.06893E-06 | 0 | 0 |
S2-1 | -1.9662E-05 | 0 | 0 | 0 |
S1-2 | -1.0493E-05 | 2.38555E-06 | 0 | 0 |
S2-2 | -3.6499E-05 | 0 | 0 | 0 |
S3 | 1.6512E-03 | -0.000248928 | -5.3314E-05 | -1.4839E-05 |
S4 | 1.3707E-02 | 0 | 0 | 0 |
S5 | 0 | 0 | 0 | 0 |
S6 | 2.5616E-05 | 0 | 0 | 0 |
S7 | 8.8329E-05 | 0.004027896 | 0 | 0 |
S8 | -1.7419E-03 | 0.003916624 | 0 | 0 |
以下表3中示出了实施例1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第二反射面S1-2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
表3
f1(mm) | 10.45 | f(mm) | 11.48 |
f2(mm) | 11.11 | TTL(mm) | 5.05 |
f3(mm) | -18.50 | ||
f4(mm) | -2.85 |
根据表1-表3可得,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的最大有效半径DT1满足DT1=2.77mm;第一透镜E1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ImgH=1.01;第一透镜E1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第一透镜E1的第二透射面S2-2的最大有效半径DT2之间满足DT2/DT1=0.48;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E1的第二反射面S1-2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TTL/f=0.44;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EPD之间满足f/EPD=2.3;以及满足BFL/TTL=0.18,其中,BFL为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 TTL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第二反射面S1-2中心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A至图2C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除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镜片的参数之外,例如除了各镜片的曲率半径、厚度、圆锥系数、有效焦距、轴上间距、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等之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各实施例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布置结构相同。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四个透镜E1-E4。
第一透镜E1具有第一透射面S1-1、第一反射面S2-1、第二反射面S1-2和第二透射面S2-2。其中,第一透射面S1-1设置于第一透镜 E1物侧面的外圆周;第一反射面S2-1设置于第一透镜E1像侧面的外圆周;第二反射面S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物侧面的近轴处;以及第二透射面S2-2设置于第一透镜E1像侧面的近轴处。
第二透镜E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
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
第四透镜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还包括用于限制光束的、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圈STO。
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滤光片和/或保护透镜。滤光片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9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1至S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9上。
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第二反射面S1-2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4
表5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S1-1 | -1.9106E-03 | -9.6821E-06 | -2.2089E-06 | 3.1080E-07 | -1.6480E-08 |
S2-1 | -2.0943E-04 | -2.9870E-07 | -5.2761E-07 | 7.1542E-08 | -4.1085E-09 |
S1-2 | 6.3603E-04 | 8.1934E-05 | -5.8915E-04 | 6.3889E-04 | -3.2690E-04 |
S2-2 | -1.4829E-02 | -1.9779E-03 | -7.1592E-03 | 5.1963E-03 | -1.0752E-03 |
S3 | -3.7027E-03 | -1.8061E-01 | 9.0947E-02 | -2.9976E-02 | 7.3773E-03 |
S4 | 8.7841E-02 | -1.7206E-01 | 9.9011E-02 | -2.5596E-02 | -4.4724E-04 |
S5 | 2.8521E-02 | -1.1667E-02 | 4.0860E-02 | -2.0646E-02 | -0.002572939 |
S6 | 3.2298E-02 | 1.0234E-02 | -1.1354E-02 | 4.5629E-03 | -1.4281E-03 |
S7 | 1.2891E-01 | -2.4055E-02 | -4.7629E-03 | 2.8772E-03 | -5.7995E-04 |
S8 | 3.1980E-03 | 1.1799E-02 | -3.1383E-03 | -2.0481E-04 | -4.9930E-05 |
面号 | A14 | A16 | A18 | A20 |
S1-1 | 0 | 0 | 0 | 0 |
S2-1 | 0 | 0 | 0 | 0 |
S1-2 | 0 | 0 | 0 | 0 |
S2-2 | 0 | 0 | 0 | 0 |
S3 | -1.5082E-02 | 1.3993E-02 | 2.2143E-03 | -2.8525E-03 |
S4 | -1.6136E-04 | 6.5320E-04 | 3.9894E-04 | -1.7084E-04 |
S5 | 8.8480E-04 | 2.3226E-03 | -1.3244E-03 | 2.2660E-04 |
S6 | 1.8154E-04 | 7.0852E-06 | -3.6446E-06 | 2.7410E-07 |
S7 | 5.2111E-06 | 1.4063E-05 | 8.9201E-07 | -4.3014E-07 |
S8 | 1.8381E-05 | 4.3380E-06 | 1.0762E-07 | -1.6338E-07 |
表6
f1(mm) | 7.86 | f(mm) | 11.02 |
f2(mm) | -17.32 | TTL(mm) | 5.10 |
f3(mm) | 3.65 | ||
f4(mm) | 4.33 |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A至图4C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三个透镜E1-E3。
第一透镜E1具有第一透射面S1-1、第一反射面S2-1、第二反射面S1-2和第二透射面S2-2。其中,第一透射面S1-1设置于第一透镜 E1物侧面的外圆周;第一反射面S2-1设置于第一透镜E1像侧面的外圆周;第二反射面S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物侧面的近轴处;以及第二透射面S2-2设置于第一透镜E1像侧面的近轴处。
第二透镜E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
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还包括用于限制光束的、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圈STO。
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滤光片和/或保护透镜。滤光片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7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1至S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7上。
下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9示出了实施例3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3、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以及第一透镜E1的第二反射面S1-2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表8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S1-1 | -2.7582E-03 | 3.1256E-05 | -1.1534E-05 | 1.3722E-06 | -4.6616E-08 |
S2-1 | -1.6954E-04 | 1.8984E-07 | -5.6398E-07 | 1.1748E-07 | -4.5044E-09 |
S1-2 | 6.4156E-03 | 1.8150E-03 | -1.1857E-03 | 7.1212E-04 | -1.0254E-04 |
S2-2 | -1.6954E-04 | 1.8984E-07 | -5.6398E-07 | 1.1748E-07 | -4.5044E-09 |
S3 | 4.7363E-03 | -2.1622E-01 | 1.8664E-01 | -1.2229E-01 | 3.3098E-02 |
S4 | 1.4152E-01 | -3.1109E-01 | 2.1960E-01 | -7.4154E-02 | 9.4715E-03 |
S5 | 1.4577E-01 | -1.7231E-01 | 1.9800E-01 | -8.7079E-02 | 0.013828127 |
S6 | -1.5028E-01 | 1.1142E-01 | -4.7876E-02 | 1.0685E-02 | -1.0120E-03 |
表9
f1(mm) | 9.09 | f(mm) | 12.00 |
f2(mm) | 14.62 | TTL(mm) | 4.67 |
f3(mm) | -2.17 |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A至图6C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分别满足以下表10所示的关系。
表10
条件式/实施例 | 1 | 2 | 3 |
TTL/f | 0.44 | 0.46 | 0.39 |
DT1(mm) | 2.77 | 3.19 | 3.00 |
DT1/ImgH | 1.01 | 1.20 | 1.29 |
f/EPD | 2.30 | 2.60 | 2.19 |
BFL/TTL | 0.18 | 0.12 | 0.16 |
DT2/DT1 | 0.48 | 0.33 | 0.44 |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
第一透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
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
第二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以及
第二透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满足:DT1<4.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ImgH<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二透射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之间满足:0<DT2/DT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0.1<BFL/TTL<0.2,
其中,BFL为最靠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TTL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具有全反射作用。
8.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
第一透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外圆周;
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外圆周;
第二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近轴处;以及
第二透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近轴处,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DT1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ImgH<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59728.3A CN107436485B (zh) | 2017-09-21 | 2017-09-21 | 光学成像系统 |
PCT/CN2018/091834 WO2019056817A1 (zh) | 2017-09-21 | 2018-06-19 | 光学成像系统 |
US16/273,940 US10996449B2 (en) | 2017-09-21 | 2019-02-12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59728.3A CN107436485B (zh) | 2017-09-21 | 2017-09-21 | 光学成像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6485A true CN107436485A (zh) | 2017-12-05 |
CN107436485B CN107436485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60462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59728.3A Active CN107436485B (zh) | 2017-09-21 | 2017-09-21 | 光学成像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36485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56817A1 (zh) * | 2017-09-21 | 2019-03-28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US20200041773A1 (en) * | 2018-08-01 | 2020-02-06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CN113740999A (zh) * | 2020-05-29 | 2021-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3933975A (zh) * | 2021-12-17 | 2022-01-1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960757A (zh) * | 2021-11-02 | 2022-01-21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114624A (zh) * | 2021-12-01 | 2022-03-0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 |
CN114488486A (zh) * | 2022-02-14 | 2022-05-1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WO2023081071A1 (en) * | 2021-11-03 | 2023-05-11 | SoliDDD Corp. | Flat aperture telephoto len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76816A (ja) * | 2004-12-07 | 2006-10-12 | Olympus Corp | 光学系 |
JP2009080410A (ja) * | 2007-09-27 | 2009-04-16 | Olympus Corp |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内視鏡 |
CN101542350A (zh) * | 2007-05-21 | 2009-09-23 | 索尼株式会社 | 实时取景光学系统及摄像设备 |
US20130010180A1 (en) * | 2011-07-05 | 2013-01-10 | Sony Corporation | Catadioptric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
CN106908936A (zh) * | 2015-12-22 | 2017-06-30 | 博立码杰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全景光学镜头及影像采集装置 |
CN107209353A (zh) * | 2015-01-23 | 2017-09-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折反射系统和图像捕获装置 |
-
2017
- 2017-09-21 CN CN201710859728.3A patent/CN1074364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76816A (ja) * | 2004-12-07 | 2006-10-12 | Olympus Corp | 光学系 |
CN101542350A (zh) * | 2007-05-21 | 2009-09-23 | 索尼株式会社 | 实时取景光学系统及摄像设备 |
JP2009080410A (ja) * | 2007-09-27 | 2009-04-16 | Olympus Corp |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内視鏡 |
US20130010180A1 (en) * | 2011-07-05 | 2013-01-10 | Sony Corporation | Catadioptric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
CN107209353A (zh) * | 2015-01-23 | 2017-09-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折反射系统和图像捕获装置 |
CN106908936A (zh) * | 2015-12-22 | 2017-06-30 | 博立码杰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全景光学镜头及影像采集装置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56817A1 (zh) * | 2017-09-21 | 2019-03-28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US20200041773A1 (en) * | 2018-08-01 | 2020-02-06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US11754822B2 (en) * | 2018-08-01 | 2023-09-1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CN113740999A (zh) * | 2020-05-29 | 2021-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3740999B (zh) * | 2020-05-29 | 2023-0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3960757A (zh) * | 2021-11-02 | 2022-01-21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3081071A1 (en) * | 2021-11-03 | 2023-05-11 | SoliDDD Corp. | Flat aperture telephoto lens |
CN114114624A (zh) * | 2021-12-01 | 2022-03-0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 |
CN114114624B (zh) * | 2021-12-01 | 2023-10-27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 |
CN113933975A (zh) * | 2021-12-17 | 2022-01-1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488486A (zh) * | 2022-02-14 | 2022-05-1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4488486B (zh) * | 2022-02-14 | 2023-10-27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6485B (zh) | 2022-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42512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7436485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708528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681040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6950681A (zh) | 摄像镜头 | |
CN107065141A (zh) | 成像镜头 | |
CN206757163U (zh) | 成像镜头 | |
CN106990510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6680976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7153257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709208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6710689U (zh) | 摄像镜头 | |
CN106802477B (zh) | 摄像镜头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7783261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422465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797678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728290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07037198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037578A (zh) | 摄像透镜系统 | |
CN10820518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997089A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6842513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7121761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6757160U (zh) | 成像镜头 | |
CN207148397U (zh) | 摄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