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7206187B - 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187B
CN107206187B CN201680007763.6A CN201680007763A CN107206187B CN 107206187 B CN107206187 B CN 107206187B CN 201680007763 A CN201680007763 A CN 201680007763A CN 107206187 B CN107206187 B CN 107206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tructure
direction passage
guide path
needle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7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187A (zh
Inventor
竹本昌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06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7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with guiding tracks for controlled sliding of needle protective sleeve from needle exposing to needle covering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002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yringes or needles, kits for 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4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e.g. to improve manipulation or func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6Fully automatic sleeve extension, i.e. in which triggering of the sleeve does not require a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7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with guiding tracks for controlled sliding of needle protective sleeve from needle exposing to needle covering position
    • A61M5/3272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with guiding tracks for controlled sliding of needle protective sleeve from needle exposing to needle covering position having projections following labyrinth path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abet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保护装置(14)安装于具有针(16)的注射器(12)。该保护装置(14)包括:具有由1个以上的突起(60)构成的凸轮结构(66)的内筒(44);覆盖针(16)及内筒(44)的外侧的外筒(48);弹簧(46)。外筒(48)具有由1个以上的导向路径(82)构成的导向路径结构(80)。导向路径结构(80)包括:允许凸轮结构(66)的移动的弹性片(84);设于外筒(48)的周壁(72)的不同于弹性片(84)的位置,通过与凸轮结构(66)卡合而限制凸轮结构(66)的移动的内缘(74g)。

Description

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针对穿刺对象穿刺后覆盖针尖的保护装置、以及安装有该保护装置的医疗设备组装体。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的注射中所使用的注射器中,为了在穿刺后防止针的非故意穿刺,研发了具有保护装置的组件(医疗设备组装体)。
例如,在专利第4981030号公报中公开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针的内侧构件(支承体);配置于内侧构件的外侧且可相对于内侧构件相对移动的外筒(套筒)。在该情况下,在内侧构件的基端侧的规定位置设有向前端方向延伸的挠性片(tab),在该挠性片的前端形成有突起(栓钉)。另一方面,外筒具有收容内侧构件的突起的U字形的导向路径(行进通路)、和朝向导向路径内的锁定位置而从周壁突出的弹性片(台阶)。
该保护装置在针穿刺时使内侧构件相对于外筒进出而使针从前端露出。此时,配置于导向路径的突起,变位到设于导向路径的前端的穿刺位置。穿刺后,由外筒覆盖针,因此通过内部的弹簧将外筒向前端方向推出。由此,突起使导向路径向基端方向变位,越过由弹性片构成的导向路径的狭窄部而配置于基端侧的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即使施加了使针再露出的作用力(外筒的后退动作),由于突起钩挂于弹性片,因此避免了针露出。
发明内容
然而,这种保护装置若以较强的力使外筒相对于内侧构件后退,则弹性片与突起的钩挂会脱开而针再露出。为了防止这样的针再露出,考虑采用提高弹性片的刚性而牢固地钩挂突起(凸轮结构)的结构。但是,若单纯提高弹性片的刚性,则突起在向锁定位置移动时无法越过弹性片的可能性变高,结果,变得无法防止针的再露出。即,以往的保护装置中使弹性片一体地具有允许突起通过的功能和限制突起在锁定位置处的移动的功能,因此抑制针再露出的力变弱,导致安全性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情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针穿刺后使凸轮结构顺畅地移动到锁定位置、同时牢固地限制被导向到锁定位置的凸轮结构从锁定位置脱离、由此可良好地抑制针再露出的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装置,安装于医疗设备,所述医疗设备包括:前端具有针尖的针;以及保持所述针的针保持部,在所述针向穿刺对象穿刺后,所述保护装置覆盖所述针尖,所述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内侧构件,其可在周方向旋转自如地配置于所述医疗设备的外侧,具有由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1个以上的突起构成的凸轮结构;外筒,在穿刺前所述外筒覆盖所述针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内侧构件的外侧;施力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向前端方向对所述外筒施力,所述外筒收容所述凸轮结构,具有由1个以上的导向路径构成的导向路径结构,所述导向路径结构随着所述外筒的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内侧构件旋转,所述外筒在穿刺时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相对地向基端方向移动而使所述针尖露出,在穿刺后借助施加力而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相对地向前端方向移动而将所述针尖覆盖,所述导向路径结构包括:在穿刺前所述凸轮结构所配置的初始位置;穿刺位置,处于比所述初始位置靠前端侧,是在穿刺时所述凸轮结构移动过去的位置;锁定位置,处于比所述穿刺位置靠基端侧,是在穿刺后所述凸轮结构移动过去的位置;前端方向通路,在穿刺时将所述凸轮结构从所述初始位置导向到所述穿刺位置;基端方向通路,在穿刺后将所述凸轮结构从所述穿刺位置导向到所述锁定位置;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其在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的中途、在与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的缘部之间形成宽度比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内的所述突起的宽度小的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随着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与所述突起的接触而使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以扩大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的宽度,由此允许所述凸轮结构从所述穿刺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的移动;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在由于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加力而使所述突起超过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地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与所述凸轮结构的接触而使所述内侧构件相对于所述外筒相对旋转;以及限制部,其设于所述外筒的周壁上与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不同的位置,通过与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凸轮结构卡合,由此限制所述凸轮结构相对于所述外筒向前端方向移动,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在所述凸轮结构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移动时,通过与所述凸轮结构的接触来限制所述内侧构件相对于所述外筒的旋转。
根据上述,保护装置中,外筒的导向路径结构在不同的位置具有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和限制部,由此在针穿刺后,能够良好地抑制针再露出。即,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通过在基端方向通路移动的凸轮结构的接触发生弹性变形而通过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将凸轮结构顺畅地导向到锁定位置。而且,在锁定位置与凸轮结构相对的限制部,由于是与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不同地单独形成,因此刚性提高,即使从凸轮结构施加了作用力,也会牢固地限制从锁定位置脱离。进而,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通过与位于锁定位置的凸轮结构的接触而限制内侧构件的旋转,由此能够防止锁定位置处的凸轮结构与限制部的卡合被解除。
在该情况下可以是,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能够通过与所述突起的接触而弹性变形,以使得所述突起能够沿着所述外筒的轴线而大致直线地通过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
如此,通过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可使得突起大致直线地通过,由此凸轮结构在基端方向通路移动时的摩擦受到抑制。由此,可以减弱施力构件的施加力,针的穿刺操作变得容易。
此外可以是,所述基端方向通路以使所述凸轮结构能够从所述穿刺位置沿着所述外筒的轴线而大致直线地移动到所述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的方式,对所述凸轮结构进行导向。
如此通过基端方向通路使凸轮结构直线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凸轮结构与基端方向通路的摩擦,能够减弱施力构件的施加力。
而且优选是,所述导向路径结构具有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所述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设于所述前端方向通路的中途,在所述凸轮结构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穿刺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与所述凸轮结构的接触来使所述内侧构件相对于所述外筒相对旋转。
如此,通过具有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能够在穿刺时使内侧构件旋转,能够抑制凸轮结构返回初始位置。
进而可以是,在所述外筒仅形成1个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
如此,通过在外筒仅形成1个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由此凸轮结构在通过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时受到来自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反弹力变小,能够更加可靠地通过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
在此优选是,所述导向路径结构包括第一导向路径、和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周壁上与所述第一导向路径不同的位置的第二导向路径,所述凸轮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导向路径内移动的第一突起、和在所述第二导向路径内移动的第二突起,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向路径,所述限制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导向路径,由所述第一导向路径及所述第二导向路径形成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穿刺位置、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及所述基端方向通路。
如此,通过导向路径结构在第一导向路径具有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在第二导向路径具有,从而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作用于被收容于第一导向路径的第一突起,限制部作用于被收容于第二导向路径的第二突起。由此,内侧构件能够作为凸轮结构整体实现对锁定位置的导向和防止从锁定位置的脱离,良好地防止针再露出。
此外优选是,所述导向路径结构具有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在所述前端方向通路的中途、在与所述前端方向通路的缘部之间形成宽度比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内的所述凸轮结构的宽度小的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通过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凸轮结构的接触,使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以扩大所述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的宽度,由此允许所述凸轮结构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穿刺位置的移动,而防止所述凸轮结构从所述穿刺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的移动。
如此,即使保护装置在与前端方向通路的缘部之间具有宽度比突起小的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通过在凸轮结构在前端方向通路移动时使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从而能够顺畅地通过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突起通过后,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使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缩窄,因此能够避免在针穿刺后突起后退时进入初始位置。
而且可以是,所述外筒具有1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在所述外筒的周方向上设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锁定位置之间,并从所述外筒的基端部向前端方向延伸而构成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及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
如此,通过由1个弹性片构成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及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从而能够更简单地形成导向路径结构而使制造更容易。
或者可以是,所述外筒包括:设于所述锁定位置的附近、构成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一弹性片;以及设于所述外筒的周壁上与所述第一弹性片不同的位置、构成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二弹性片。
如此,通过由第一弹性片构成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由第二弹性片构成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从而能够分别涉及赋予凸轮结构的弹性力,更良好地进行基于导向路径结构的凸轮结构的导向及限制。
此外可以是,所述限制部具有引导部,在所述凸轮结构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外筒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向基端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将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凸轮结构向远离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方向引导。
由此,即使施加了使针再露出的力,由于与引导部接触的凸轮结构被向远离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方向引导,因此能够使凸轮结构与限制部更可靠地卡合。
而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保护装置、和安装有上述保护装置的上述医疗设备。
如此,通过做成在医疗设备安装有保护装置的状态的医疗设备组装体,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
而且优选是,所述医疗设备为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括:主干部,其在所述针保持部的基端侧具有能够储存液体的空间部;以及密封所述针尖的密封盖,能够从所述针的前端排出所述液体。
如此,通过对注射器安装保护装置,由此能够将医疗设备组装体做成安全性更高的制品。
此外可以是,所述内侧构件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所述主干部的外周面,所述外筒从覆盖所述针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延伸到覆盖所述内侧构件的位置,所述医疗设备组装体还具有罩体,其收容所述保护装置,用于将所述保护装置安装于所述注射器。
如此,通过由罩体覆盖内侧构件及外筒,由此能够将保护装置简单地安装于注射器。此外,使用者可以以操作注射器的感觉来使用保护装置。而且,可以将市场上售卖的注射器收容于保护装置来使用,通用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在针穿刺后使凸轮结构顺畅地移动到锁定位置、同时牢固地限制被导向到锁定位置的凸轮结构从锁定位置的脱离,由此可良好地抑制针再露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前端侧的侧面剖视图。
图4A是表示保护装置的内筒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内筒的侧面剖视图。
图5A是表示外筒的第一周壁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外筒的第二周壁的立体图。
图6是将第一导向路径和第二导向路径假想地合成而示出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图1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第一周壁侧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一说明图,图7B是表示图1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第二周壁侧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一说明图,图7C是表示接着图7A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二说明图,图7D是表示接着图7B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二说明图。
图8A是表示接着图7C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三说明图,图8B是表示接着图7D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三说明图,图8C是表示接着图8A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四说明图,图8D是表示接着图8B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四说明图。
图9A是表示接着图8C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五说明图,图9B是表示接着图8D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五说明图,图9C是表示接着图9A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六说明图,图9D是表示接着图9B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六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图10的外筒的第一周壁侧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图10的外筒的第二周壁侧的立体图。
图12A是表示图10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第一周壁侧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一说明图,图12B是表示图10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第二周壁侧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一说明图,图12C是表示接着图12A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二说明图,图12D是表示接着图12B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二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3A是表示接着图12C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三说明图,图13B是表示接着图12D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三说明图,图13C是表示接着图13A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四说明图,图13D是表示接着图13B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四说明图。
图14A是表示接着图13C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五说明图,图14B是表示接着图13D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五说明图,图14C是表示接着图14A的动作的第一周壁侧第六说明图,图14D是表示接着图14B的动作的第二周壁侧第六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保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在外筒及罩体收容了本体部的状态的侧面图,图17B是图17A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侧面剖视图。
图18A是表示图15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动作的第一说明图,图18B是表示接着图18A的动作的第二说明图,图18C是表示接着图18B的动作的第三说明图。
图1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的外筒及内筒的关系的第一侧面图,图19B是表示接着图19A的外筒及内筒的关系的第二侧面图,图19C是表示接着图19B的外筒及内筒的关系的第三侧面图。
图20A是表示接着图19C的外筒及内筒的关系的第四侧面图,图20B是表示接着图20A的外筒及内筒的关系的第五侧面图,图20C是表示接着图20B的外筒及内筒的关系的第六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举出适当的实施方式(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构成为预先填充有药液(液体)的预灌封注射器。如图1所示,该医疗设备组装体10作为在注射器12(医疗设备)组装了保护装置14的形式而提供。
保护装置14用于在注射器12使用前提高安全性、卫生性,并且防止药液的漏出。在使用时,在使用者(医疗从业者或患者自身)的操作下使注射器12的针16(参照图2)从前端露出,可以进行向作为穿刺对象的患者穿刺针16。然后,从针16给与药液之后,保护装置14从患者脱离,由此将露出的针16自动地再收容而提高了穿刺后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组装有保护装置14的注射器12包括:针16;具有储存药液的储存空间18a(空间部)的本体部18;插入于储存空间18a并可在本体部18内滑动的垫圈40;用于操作垫圈40的柱塞20。此外,注射器12以覆盖针16的方式安装有密封盖21。
针16形成为适当的细径,其前端的针尖16a形成为锐利。在针16的内部设有用于喷出药液的导出路16b。
本体部18包括:在内侧具有储存空间18a的主干部22;设于主干部22的前端侧的针保持部24;设于主干部22的基端侧的钩挂部26。各部位在本体部18的制造时一体成形。
主干部22根据储存空间18a的药液储存量而形成为具有规定的轴方向长度及直径尺寸的圆筒状。该主干部22具有:包围储存空间18a的侧面周围的圆筒状的侧壁22a;与侧壁22a的前端相连并向径方向内侧突出而构成储存空间18a的底部的端壁22b。钩挂部26构成为从侧壁22a的基端侧周面向外侧突出形成,并在向储存空间18a内填充药液之际等时,供保持本体部18的工具钩挂。
针保持部24与端壁22b的前端相连,以与主干部22的轴心同轴的轴心向前端方向突出。针保持部24的轴方向的长度优选是形成为比自针16的针保持部24向前端侧突出的部分的轴方向的长度短。由此,谋求医疗设备组装体10的小型化。针保持部24为了以该较短的尺寸保持针16,由基端侧的支承筒部28和前端侧的鼓出筒部30构成。
支承筒部28从端壁22b突出较短而固定保持针16。作为针16的固定方法,可举出嵌件成型、利用高频、激光的热熔接、利用粘结剂的粘结等。为了提高支承筒部28的强度,支承筒部28在其外周面具有多个(4个)增强肋32。各增强肋32在从端壁22b到鼓出筒部30的范围延伸。如图3所示,各增强肋32的突出高度朝向前端方向而缓慢变低,在鼓出筒部30的连结部位处变得最低。
鼓出筒部30包括:为了保持针16而形成为大致圆锥形状的中央支承部34、和绕中央支承部34的侧方一周将其包围的外侧包围部36。外侧包围部36与基端侧的增强肋32的连结部分朝向基端方向而呈锥状变小,由此形成缩颈部38。该缩颈部38具有以使保护装置14的内筒44可自如旋转的方式安装该内筒44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缩颈部38不限于锥状,例如可以是在外侧包围部36与各增强肋32之间仅形成为台阶。此外,鼓出筒部30及支承筒部28形成为具有保持针16的保持孔的一连串的圆筒状,也可以在鼓出筒部30与支承筒部28之间形成缩颈部38。
返回图2,注射器12的柱塞20作为供使用者进行推压操作的推压件。在柱塞20的前端部安装有液密地插入于储存空间18a的垫圈40。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预灌封注射器的本医疗设备组装体10可以是如下构成:在使用前仅将垫圈40收容于本体部18,而不安装柱塞20。
此外,密封盖21通过柔软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具有针收容空间43(参照图3)的筒状。该密封盖21直到医疗设备组装体10使用之前,覆盖针16、并同时从保护装置14的前端开口70a露出。在医疗设备组装体10使用时,由使用者抓住露出部分而向前端方向拔出由此将密封盖21取下。密封盖21的比针收容空间43靠前端侧的部位形成为较厚的厚壁部21a,该厚壁部21a可靠地将穿刺的针16的针尖16a封堵。
密封盖21的基端侧在将密封盖21安装于针保持部24的状态下,接触保护装置14的内筒44而抑制使用前的内筒44的动作,进而与鼓出筒部30的外周面紧贴。由此密封盖21在注射器12使用前使整个针16为非露出状态。
另一方面,保护装置14以将针16、针保持部24及主干部22的前端侧覆盖的方式安装。如图2及图3所示,该保护装置14包括:内筒44(内侧构件)、弹簧46(施力构件)、外筒48和罩体50。
内筒44可旋转自如地安装于针保持部24的周围。该内筒44具有在其基端部设置一圈的环状部54;和从环状部54的前端面突出的一对突出壁部56。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环状部54及一对突出壁部56的内侧设有用于插入针保持部24来进行加以安装的安装孔58。此外,在环状部54的侧周面,一对突起60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地形成。进而,环状部54的前端面成为配置弹簧46的基端的基座。
环状部54沿内筒44的轴方向形成得较厚。环状部54的外径被设定成在将内筒44安装于针保持部24的状态下、与主干部22的外径大致一致。此外,环状部54的安装孔58的内径形成为在与针保持部24的安装状态下比支承筒部28的外径、即一对增强肋32的突出高度大一些,降低了与支承筒部28的接触所导致的摩擦力。
突出壁部56与环状部54的前端面的内侧(靠近安装孔58)相连。一对突出壁部56配置在相对的位置,在彼此之间形成有与安装孔58连通的一对分割间隙62、62。一对分割间隙62在将内筒44安装于针保持部24时,使一对突出壁部56的前端侧彼此弹性地分离开。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内筒44安装于针保持部24。
构成安装孔58的环状部54及一对突出壁部56的内表面在俯视下形成为朝向前端方向而逐渐变窄的锥状。并且,在一对突出壁部56的前端侧内表面设有向径方向内侧突出一些的一对钩部64。钩部64配置在在内筒44的安装状态下覆盖针保持部24的缩颈部38的外周的位置,钩挂于缩颈部38的前端部。由此,防止内筒44从针保持部24向前端方向脱出。
另一方面,一对突起60、60一体成形于环状部54的外周面,收容(插入)于外筒48的导向路径结构80,由此构成使内筒44及外筒48动作的凸轮结构66。突起60在侧视下形成为顶点位于与内筒44在穿刺时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侧的三角形。详细而言,在环状部54的轴方向前端及基端具有2个底角部61a、61c,在从所述2个底角部61a、61c向周方向偏移的轴方向中间部具有1个顶角部61b。突起60相对于顶角部61b连结底角部61a、61c,由此形成向周方向倾斜的基端倾斜边68及前端倾斜边69。此外,顶角部61b被R面倒圆。
返回图1,保护装置14的外筒48形成为比本体部18的主干部22大一圈的外径。在外筒48的内部设有中空部70,在该中空部70收容针16、本体部18的前端侧、内筒44及弹簧46。此外,如图3所示,外筒48具有圆筒状的周壁72、以及与周壁72的前端相连并向径方向内侧突出一些的上底壁75。
周壁72包围中空部70的侧面周围,并形成为其轴方向的长度大于针16的全长。周壁72的内径设定为比主干部22的外径大一些的程度,同时实现外筒48的相对移动的顺畅性和保护装置14的小型化。此外,上底壁75在周壁72的前端形成为环状,上底壁75的基端面成为配置弹簧46的前端的基座。在外筒48的前端由上底壁75的内周面形成有与中空部70连通且在穿刺时使针16露出的前端开口70a。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周壁72的前端侧,沿周方向设有防止罩体50向前端方向脱出的环状凹部76。而且,为了使得在针16穿刺时容易把持密封盖21,比环状凹部76靠前端侧的周壁72成为向前端方向而变窄一些的前端锥部77。在该前端锥部77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对平坦面77a,向外筒48内插入内筒44时,一对平坦面77a用于使内筒44的突起60和将突起60向外筒48的初始位置导向的导向槽(后述的第一及第二导向槽89、102)的对位。进而如图3所示,在罩体50与周壁72之间,为了与外筒48的弹性片84不接触,因此设有微小的间隙72a。而且,在周壁72的基端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凸缘部78。该凸缘部78增强外筒48的基端部、并限制罩体50向基端方向的脱出。
而且,在从周壁72的基端附近到环状凹部76之间,形成有导向内筒44的凸轮结构66(一对突起60)的导向路径结构80。如图5A及图5B所示,导向路径结构80由隔着中空部70而设置于相对位置的2个导向路径82构成。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5A中的正面所示的导向路径82称为第一导向路径82A,与其相应地,将外筒48的具有第一导向路径82A的周壁72也称为第一周壁73。相反,将图5B中的正面所示的导向路径82称为第二导向路径82B,与其相应地,将具有第二导向路径82B的周壁72也称为第二周壁74。
第一及第二导向路径82A、82B将中空部70与外筒48的外部连通。此外,第一及第二导向路径82A、82B的沿着外筒48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大于内筒44的轴方向的长度。并且,第一导向路径82A和第二导向路径82B形成为彼此不同的形状,由此可改变对内筒44的凸轮结构66施加的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导向路径82A通过将第一周壁73的一部分切缺而形成的第一周壁73的内缘形成为规定形状。在第一导向路径82A的内部存在有支承于外筒48的基端部的弹性片84。在第一导向路径82A的基端侧连接设置有使该弹性片84从外筒48的基端部延伸出的延伸用空间86。
弹性片84包括:使延伸用空间86的周方向中央部向前端方向突出的棒状的弹性变形部87;在弹性变形部87的前端、俯视下形成为箭头形状的倾动部88。倾动部88配置在与延伸用空间86的前端相连的第一导向路径82A的较大空间的大致中心位置。弹性片84借助弹性变形部87的弹性力而可自由弹性变形,相应于凸轮结构66的接触而使倾动部88在第一导向路径82A内倾转动作。以下,将配置于第一导向路径82A的凸轮结构66的突起60也称为第一突起60A。
第一导向路径82A在相对于倾动部88在基端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且在周方向错开相位的位置,具有作为使穿刺前的第一突起60A待机的空间的第一初始位置90。在第一突起60A于第一初始位置90待机的状态下,抑制第一突起60A与弹性片84的接触,不会受到弹性片84的弹性力的影响。第一初始位置90通过形成其基端的内缘73a而设定在相对于外筒48的基端部在前端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由此,在第一突起60A于第一初始位置90待机的状态下,外筒48的基端部与主干部22的前端部重叠,可抑制外筒48的摇摆。该内缘73a通过钩挂于第一突起60A来防止外筒48相对于内筒44的脱落。
在第一周壁73的内表面形成有在内筒44插入于外筒48内时将第一突起60A向第一初始位置90诱导的第一导向槽89。第一导向槽89从外筒48的基端延伸到内缘73a的近旁。此外,第一导向槽89从轴方向中途位置到基端的范围在周方向呈锥状扩展,以便于在组装时容易将第一突起60A诱导到第一初始位置90。第一突起60A在组装时从第一导向槽89越过与内缘73a的基端相邻的第一周壁73而配置在第一导向路径82A。
并且,第一导向路径82A具有从第一初始位置90向左方(周方向)且向前端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初始通路91。第一初始通路91由倾动部88的右侧(第一初始位置90侧)的单侧边缘部88a和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b形成。此外,内缘73b从前端侧中途位置朝向内侧折曲而形成为弯曲状。倾动部88与内缘73b的间隔设定为如下尺寸:在倾动部88因第一突起60A的接触而向右侧(第一初始位置90侧)倾倒时,倾动部88与内缘73b不发生接触。
第一导向路径82A在比轴方向中间部靠基端侧一些的位置具有第一初始通路91与后述的第一中间通路93及第一最终通路95合流的第一合流位置92。第一合流位置92位于比倾动部88的前端顶部88b靠前端侧的位置。当第一突起60A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第一合流位置92时,针16的针尖16a位于外筒48的前端开口70a近旁。因此,在误使针尖16a从外筒48的前端开口70a露出的情况下,第一突起60A移动到后述的锁定位置,变得无法再使用。
此外,第一导向路径82A的第一中间通路93从该第一合流位置92朝向前端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中间通路93由第一周壁73的一对内缘73d、73e形成,在其前端具有在针16穿刺时导向第一突起60A的第一穿刺位置94。第一穿刺位置94由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f限定。
而且,第一导向路径82A的第一最终通路95从第一合流位置92朝向左方(周方向)且向基端方向倾斜延伸。第一最终通路95由倾动部88的左侧(第一锁定位置96侧)的单侧边缘部88c和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g形成。倾动部88的单侧边缘部88c与内缘73g的间隔设定为如下尺寸:倾动部88因第一突起60A的接触向左侧(第一锁定位置96侧)倾倒时,倾动部88与内缘73g不发生接触。
第一最终通路95的斜向基端侧成为穿刺后的第一突起60A被导向的空间、即第一锁定位置96。该第一锁定位置96设于比第一初始位置90靠基端侧一些的位置。第一锁定位置96由与内缘73g相连且在周方向上平行的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h、与内缘73h相连且在轴方向上平行的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i、和与内缘73i相连且向基端方向凹入一些的形成为弯曲状的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j形成。内缘73j延伸到倾动部88的近旁位置,与弹性片84一起构成使内筒44旋转的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该内缘73j与构成延伸用空间86的内缘73k、73l相连。
接着,参照图5B说明导向路径结构80的第二导向路径82B。以下,将配置在第二导向路径82B的第一突起60A的相反一侧的突起60也称为第二突起60B。第二导向路径82B通过将第二周壁74的一部分切缺而形成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形成为规定形状。第二导向路径82B形成为与第一导向路径82A相似的形状,但未设置弹性片84,而且有几个第二周壁74的内缘形状不同。
第二导向路径82B具有作为使穿刺前的第二突起60B待机的空间的第二初始位置100。第二初始位置100通过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a设定在相对于外筒48的基端部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由此,在第二突起60B于第二初始位置100待机的状态下,外筒48的基端部与主干部22的前端部重叠,可抑制外筒48的摇摆。该内缘74a通过钩挂于第二突起60B来防止外筒48相对于内筒44的脱落。
此外,在第二导向路径82B的内缘74a的左侧连接有将第二初始位置100与后述的第二最终通路107区分开的划分突出部101。而且,在第二周壁74的内表面形成有在保护装置14组装时将第二突起60B向第二初始位置100诱导的第二导向槽102。第二导向槽102位于第一导向槽89的相对位置,从外筒48的基端延伸到内缘74a的近旁。该第二导向槽102也从轴方向中途位置到基端的范围而在周方向呈锥状扩展,以便于在内筒44插入于外筒48内时、容易将第二突起60B诱导到第二初始位置100。
第二导向路径82B具有从第二初始位置100向左方(周方向)且向前端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初始通路103。第二初始通路103通过划分突出部101的第二初始位置100侧的缘部(第二周壁74的内缘101a)、及与其相对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b以相同的倾斜角平行延伸而构成。该内缘74b比内缘101a向前端侧延伸得更长。
第二初始通路103与在比划分突出部101的前端顶部101b靠前端侧且较宽的空间形成的第二合流位置104相连。此外,第二导向路径82B具有从该第二合流位置104朝向前端方向而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二中间通路105。第二中间通路105由第二周壁74的一对内缘74c、74d构成,在其前端具有在针16穿刺时导向第二突起60B的第二穿刺位置106。第二穿刺位置106由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e限定。
而且,第二导向路径82B具有从第二合流位置104在基端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二最终通路107。第二最终通路107由划分突出部101的第二锁定位置108侧的缘部(第二周壁74的内缘101c)、及与其相对且从第二穿刺位置106在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内缘74d的基端部构成。而且,第二最终通路107中,与划分突出部101的内缘101c相连的内缘74f朝向左方(周方向)且向基端方向倾斜地延伸较长,由此将第二突起60B引导到第二锁定位置108。
此外,隔着第二最终通路107的划分突出部101的相反一侧形成从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d的基端向左方(周方向)且向前端方向折曲而具有锐角角部的引导件109。构成引导件109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g向左方(从第二最终通路107远离的方向)且向前端方向斜向地倾斜延伸。第二锁定位置108由引导件109的内缘74g、与内缘74g相连且在轴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h、与内缘74h及划分突出部101相连且在基端方向上凹入一些的弯曲状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f构成。内缘74f的前端部构成使内筒44旋转的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
以上的第一及第二导向路径82A、82B通过相互协作,从而在针16穿刺时,进行导向使得内筒44的第一突起60A、第二突起60B通过适当的路径。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若假设使第二导向路径82B与第一导向路径82A重叠,则在实线所示的构成第一导向路径82A的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a~73l靠内侧,存在构成第二导向路径82B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a~74h、101a、101c。在图6中,将该部分用虚线示出。
即,导向路径结构80具有前端方向通路110,作为在穿刺时将凸轮结构66(第一及第二突起60A,60B)从初始位置(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导向到穿刺位置(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94,106)的导向路径。该前端方向通路110由第一初始通路91、第一合流位置92、第一中间通路93、第二初始通路103、第二合流位置104、第二中间通路105形成。另一方面,导向路径结构80具有在穿刺后将凸轮结构66(第一及第二突起60A,60B)从穿刺位置(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94,106)导向到锁定位置(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的基端方向通路112。该基端方向通路112由第一中间通路93、第一合流位置92、第一最终通路95、第二中间通路105、第二合流位置104、第二最终通路107形成。
并且,在前端方向通路110的中途,由于作为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弹性片84的单侧边缘部88a与作为前端方向通路的缘部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b之间的关系,而形成宽度比前端方向通路110内的第一突起60A的宽度窄的狭窄部110a(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因此,在凸轮结构66通过狭窄部110a时,被内缘74b导向的凸轮结构66与弹性片84接触,使弹性片84向左侧(第一锁定位置96侧)弹性变形而允许凸轮结构66的通过。弹性片84在凸轮结构66通过后弹性恢复而使狭窄部110a恢复原来的宽度。即,弹性片84成为使前端方向通路110的宽度变化的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
此外,在凸轮结构66在前端方向通路110移动时,第二突起60B的顶角部61b与第二初始通路103的内缘74b抵接。由于顶角部61b被R面倒圆,因此可降低因与内缘74b的抵接所导致的摩擦,实现凸轮结构66的顺畅移动。
此外,在基端方向通路112的中途也是,由于弹性片84的单侧边缘部88c与作为基端方向通路112的缘部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d之间的关系,而形成宽度比基端方向通路112内的第一突起60A的宽度窄的狭窄部112a(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因此,凸轮结构66通过狭窄部112a时,被内缘74d导向的凸轮结构66与弹性片84接触,使弹性片84向右侧(第一初始位置90侧)弹性变形而允许凸轮结构66的通过。弹性片84在凸轮结构66通过后弹性恢复而使狭窄部112a恢复原来的宽度。即,弹性片84成为使基端方向通路112的宽度也变化的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优选是在外筒仅形成1个。由此,凸轮结构66从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94、106移动到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时,由于与凸轮结构66的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仅为1个,凸轮结构66容易通过狭窄部112a。
需要说明的是,凸轮结构66在基端方向通路112移动时,由于弹性片84使狭窄部110a变狭窄,由此防止凸轮结构66进入第一及第二初始通路91、103。此外,由于第一突起60A被R面倒圆的顶角部61b与倾动部88的单侧边缘部88c接触,降低了因接触导致的摩擦,将凸轮结构66顺畅地导向到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尤其是,第一导向路径82A的内缘73j、第二导向路径82B的内缘74f,在凸轮结构66向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移动时,由于与凸轮结构66的接触,容易使内筒44相对于外筒48而相对旋转。
返回图1及图2,罩体50安装于外筒48的周壁72,覆盖导向路径结构80。罩体50的轴方向的长度与从外筒48的凸缘部78到环状凹部76的长度一致,可覆盖导向路径结构80整体。此外,罩体50的外径与凸缘部78的外径大致一致。保护装置14利用该罩体50来避免对凸轮结构66、导向路径结构80的非故意接触,提高了其安全性。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保护装置14的弹簧46的基端抵接于内筒44的环状部54的前端面。弹簧46的前端抵接于在外筒48的内部设置的上底壁75的基端面。通过伴随针16穿刺的使用者的操作,而使外筒48相对于内筒44向基端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该弹簧46发生弹性收缩。并且,在穿刺后发生弹性恢复,由此将弹簧的施加力施加给外筒48,使外筒48相对于内筒44向前端方向相对移动。此外,弹簧46是以与在凸轮结构66从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向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移动时的内筒44相对于外筒48的旋转方向一致的朝向,朝向基端卷绕而成的螺旋弹簧。由此,凸轮结构66从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向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移动时,可抑制弹簧46的基端干扰内筒44而引起内筒44的旋转不良。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基本上如以上所述构成,以下,具体说明其作用效果。
医疗设备组装体10如上所述在储存空间18a填充有药液,以该储存空间18a被垫圈40密封的状态来提供。此外,如图7A及图7B所示,医疗设备组装体10利用插入于外筒48内的密封盖21来防止针16(参照图2)的露出及药液的漏出。在使用医疗设备组装体10时,使用者在垫圈40安装柱塞20,抓住密封盖21而向前端方向拔出。由此,医疗设备组装体10成为可向患者穿刺及可给与药液的穿刺前状态。在穿刺前状态下,内筒44的凸轮结构66(第一及第二突起60A,60B)位于外筒48的导向路径结构80的初始位置(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
使用者在针16穿刺时,使外筒48的前端锥部77接触患者的穿刺部位(手臂等)并简单固定,使注射器12相对于外筒48进出。由此,如图7C及图7D所示,针16、本体部18及内筒44相对于外筒48及罩体50向前端方向变位。结果,针16从外筒48的前端开口70a逐渐露出。此时,弹簧46被轴方向收缩。
此外,内筒44的凸轮结构66(第一及第二突起60A,60B)伴随注射器12的进出而从待机的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穿过导向路径结构80的前端方向通路110向前端方向移动(也参照图6)。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针保持部24的内筒44通过凸轮结构66被前端方向通路110导向而在周方向旋转。
若凸轮结构66朝向前端方向在前端方向通路110内移动,则由第二初始通路103的内缘74b(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诱导第二突起60B,第一突起60A朝向弹性片84的单侧边缘部88a。并且,在狭窄部110a,第一突起60A与弹性片84接触,使弹性片84向左方(第一锁定位置96侧)弹性变形而通过。该弹性片84在凸轮结构66通过后弹性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若通过狭窄部110a,则凸轮结构66(第一及第二突起60A,60B)穿过前端方向通路110(第一及第二中间通路93,105)而向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94、106进出。由此如图8A及图8B所示,针16从外筒48的前端开口70a充分露出而穿刺于患者。针16穿刺后,使用者推出柱塞20,进行储存于储存空间18a的药液的给药。
药液给药后,使用者将针16从患者拔出,因此使注射器12从患者退出。此时,外筒48及罩体50被在中空部70内收缩着的弹簧46施力,而如图8C及图8D所示,相对于针16、内筒44及本体部18向前端方向相对移动。伴随于此,凸轮结构66相对于导向路径结构80后退。
凸轮结构66(第一及第二突起60A,60B)穿过外筒48的基端方向通路112而从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94、106向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移动。凸轮结构66在通过第一导向路径82A及第二导向路径82B而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的基端方向通路112上移动。凸轮结构66以几乎不使内筒44旋转的微弱的摩擦力在导向路径结构80内后退。
在狭窄部112a,由第二最终通路107的内缘74d诱导第二突起60B,第一突起60A接触弹性片84的单侧边缘部88c,使弹性片84向右方(第一初始位置90侧)弹性变形。此时,第一突起60A的顶角部61b被弹性片84的单侧边缘部88c诱导而朝向左方(第一锁定位置96侧)。此外,在穿过基端方向通路112时,前端方向通路110的狭窄部110a比基端方向通路112内的第一突起60A的宽度窄,由此可限制凸轮结构66向前端方向通路110进入。
已通过了狭窄部112a的凸轮结构66相应于第一导向路径82A的内缘73j、弹性片84的单侧边缘部88c及第二导向路径82B的内缘74f的形状而使内筒44在周方向旋转,如图9A及图9B所示,向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移动。在凸轮结构66移动到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的阶段,针16、本体部18、内筒44相对于外筒48的相对移动结束,针16被收容于外筒48内。
保护装置14能够在凸轮结构66移动到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的阶段,防止针16的再进出(再露出)。即,如图9C及图9D所示,引导件109的内缘74g与凸轮结构66的前端相对。因此,即使使针16及内筒44相对于外筒48相对地向前端方向进出,凸轮结构66会钩挂于内缘74g。如此,内缘74g作为限制凸轮结构66相对于外筒48向前端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而发挥作用。此外,由于内缘74g朝向与第二最终通路107远离的方向且向前端方向倾斜,因此使第二突起60B积极地从第二最终通路107远离。即,内缘74g作为在凸轮结构66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外筒48相对于内筒44向基端方向相对移动时、使配置在锁定位置的凸轮结构66向远离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方向引导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因此凸轮结构66与作为限制部的内缘74g的卡合变得更牢固。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一周壁73的内缘73h也与凸轮结构66的前端相对,在使针16及内筒44与外筒48相对地向前端方向以直线方式进出时,凸轮结构66也钩挂于内缘73h。即,内缘73h也能作为限制凸轮结构66相对于外筒48向前端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而发挥作用。
此外,由于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的右侧(基端方向通路112侧)配置有弹性片84,由此狭窄部112a比基端方向通路112内的第一突起60A的宽度变窄,抑制凸轮结构66伸出到狭窄部112a。尤其是,即使内筒44相对于外筒48绕轴线旋转而接触凸轮结构66,弹性片84也会弹性压回突起60而限制内筒44相对于外筒48的旋转。因此,防止凸轮结构66与内缘74g的卡合被解除、良好地限制针16的再露出。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及保护装置14中,外筒48的导向路径结构80在不同位置具有限制凸轮结构66从锁定位置向穿刺位置的移动的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弹性片84)、和限制位于锁定位置的凸轮结构66向前端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内缘74g,内缘73h)。即,作为限制部的内缘74g及内缘73h与作为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弹性片84分别独立形成,因此提高了刚性,即使从凸轮结构66施加了作用力也会牢固地限制凸轮结构66从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脱离。而且,作为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弹性片84通过与凸轮结构66的接触来限制内筒44的旋转,由此防止与在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的凸轮结构66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在针16穿刺后,能够良好地抑制针16的再露出。
在该情况下,弹性片84通过与第一突起60A的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第一突起60A能够沿着外筒48的轴线而大致直线地通过狭窄部112a,由此,抑制了凸轮结构66在基端方向通路112移动时的摩擦。由此,能够减弱弹簧46的施加力,针16的穿刺操作变得容易。此外,通过基端方向通路112使凸轮结构66直线移动,由此进一步抑制凸轮结构66与基端方向通路112的摩擦,能够减弱弹簧46的施加力。除此之外,导向路径结构80具有内缘74b,由此能够在穿刺时使内筒44旋转,能够抑制凸轮结构66返回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
此外,保护装置14在第一导向路径82A具有弹性片84而作为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在第二导向路径82B具有内缘74g而作为限制凸轮结构66相对于外筒48向前端方向移动的限制部,由此能够可靠地限制凸轮结构66从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的脱离。
而且,保护装置14中,弹性片84形成为使狭窄部110a的间隙比前端方向通路110内的突起60的宽度小的宽度,由此在狭窄部110a移动时,能够使弹性片84弹性变形而顺畅地通过狭窄部110a。并且,在通过后,弹性片84使狭窄部110a缩窄,因此在穿刺后可可靠地避免进入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进而,保护装置14中,由1个弹性片84形成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和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因此导向路径结构80进一步简化而制造变得容易。而且,作为限制部的内缘74g作为在施加了使针16再露出的力时、将配置于锁定位置的凸轮结构66向远离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方向引导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使凸轮结构66与限制部的卡合更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及保护装置14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做成各种方式。例如,不言而喻,对于凸轮结构66的突起60的形成数量、导向路径结构80的导向路径82的形成数量没有特别限定。此外,2个突起60及2个导向路径82不仅可以设置在隔着轴心的相对位置,若突起60与导向路径82的相位一致、也可以形成在周方向上的任意位置。此外,保护装置14可以为省略了罩体50的结构。此外,医疗设备组装体10可以以不填充药液的状态、即在储存空间18a未填充药液的本体部18安装了保护装置14的状态来提供。在该情况下,在提供对象处向储存空间18a填充药液,然后推入垫圈40,根据需要而安装柱塞20,由此可制造预先填充有药液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图14D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A。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相同的结构或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0、图11A及图11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A,其保护装置14A的凸轮结构120及导向路径结构1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不同。保护装置14A的内筒44A中,使呈圆柱状的一对突起121(第一突起121A,第二突起121B)从侧周面向径方向外侧突出。总之,在本发明中凸轮结构66,120的形状未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可在导向路径结构80、122内移动的各种形状。
另一方面,导向路径结构122由形成于外筒48A的一对导向路径123(第一导向路径123A,第二导向路径123B)构成。并且,在构成第一导向路径123A的第一周壁127设有2个弹性片124(第一弹性片124A,第二弹性片124B)、和前端具有前端顶部126b的三角形状的划分突出部126。另一方面,第二导向路径123B除了未设置弹性片124及三角形状的划分突出部126之外,其余与第一导向路径123A的形状大致一致,形成为在第二锁定位置146的前端方向具有作为限制部发挥作用的第二周壁128的内缘128f。此外,通过第一及第二导向路径123A、123B的组合而形成前端方向通路150及基端方向通路152。
第一导向路径123A中,由划分突出部126的右侧(第一初始位置130侧)的内缘126a、第一周壁127的内缘127a及内缘127b而形成配置穿刺前的第一突起121A的第一初始位置130。在该第一初始位置130的前端侧设有向前端方向且向左方(第一锁定位置136侧)倾斜突出的第一弹性片124A。第一弹性片124A比划分突出部126的内缘126a更向基端侧倾斜突出。第一初始通路131由内缘126a和第一弹性片124A的第一初始通路131侧的单侧边缘部125a构成,从第一初始位置130以直线状延伸到划分突出部126的前端方向且左方(第一锁定位置136侧)的第一合流位置132。
此外,第一弹性片124A的单侧边缘部125a在与划分突出部126的前端顶部126b附近的内缘126a之间,形成比第一初始通路131内的突起121的宽度小的间隙。即,在前端方向通路150的中途,在作为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一弹性片124A与作为前端方向通路150的缘部的内缘126a之间形成宽度比前端方向通路150内的第一突起121A的宽度小的、作为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的狭窄部150a。在隔着第一弹性片124A的第一导向路径123A的相反一侧,形成允许第一弹性片124A的弹性变形的较广空间。
第一中间通路133由第一周壁127的一对内缘127c、127d及第二弹性片124B的第一中间通路133侧的单侧边缘部125b构成,从第一合流位置132以直线状延伸到第一穿刺位置134。第二弹性片124B形成为从第一中间通路133的中途位置向基端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悬臂梁状。第二弹性片124B的基端部125c的基端面形成为向前端方向且向右方切断的倾斜状。此外,与单侧边缘部125b相反一侧的单侧边缘部125d,与单侧边缘部125b平行地从基端部125c向前端方向延伸。
第一最终通路135位于比第一合流位置132更靠基端侧,由划分突出部126的左侧(第一锁定位置136侧)的内缘126c和第二弹性片124B的单侧边缘部125b形成,与其基端侧的第一锁定位置136连通。第一最终通路135中,由于相对于向第一锁定位置136侧倾斜的内缘126c而第二弹性片124B以直线状延伸,由此在基端部125c与内缘126c之间具有比突起121的宽度小的间隙。即,在基端方向通路152的中途,在作为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二弹性片124B与作为基端方向通路152的缘部的内缘126c之间,形成宽度比基端方向通路152内的第一突起121A的宽度小的、作为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的狭窄部152a。此外,划分突出部126的内缘126c的基端部作为使通过了狭窄部152a的凸轮结构120旋转、将第一突起121A诱导到第一锁定位置136的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而发挥作用。
第一锁定位置136由划分突出部126的内缘126c的基端部、第一周壁127的内缘127e及内缘127f形成。在第一锁定位置136的前端侧形成有允许第二弹性片124B的弹性变形的、轴方向上较长的空间。
另一方面,第二导向路径123B形成为较大的大致三角状的空间。第二初始位置140设定于第二导向路径123B的基端方向且右方的角部,该角部由朝向前端方向且向左方倾斜的第二周壁128的内缘128a和沿着周方向延伸的内缘128b形成。
第二初始通路141、第二合流位置142、第二最终通路145基本上存在于第一初始通路131、第一合流位置132、第一最终通路135的相对位置,但通过第二导向路径123B形成在较大空间而相互连通。第二中间通路143由沿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周壁128的一对内缘128c、128d构成,在其前端部形成有第二穿刺位置144。在内缘128d的基端侧形成有向第二锁定位置146侧稍微倾斜的内缘128e,该内缘128e在规定位置与向左方延伸的内缘128f相连。此外,第二锁定位置146设定于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的基端方向且在左方偏移了一些的空间,由内缘128b、内缘128f及内缘128g构成。
形成为以上形状的导向路径结构122基本上成为第二导向路径123B不影响第二突起121B的动作的形状。并且,通过组合第一及第二导向路径123A、123B,而形成前端方向通路150及基端方向通路152。并且,在第二导向路径123B形成有作为限制配置于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136、146的凸轮结构120相对于外筒48A向前端方向移动的限制部的内缘128f。
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A(凸轮结构120及导向路径结构122)基本上如以上这样构成。以下,说明医疗设备组装体10A使用时的凸轮结构120及导向路径结构122的动作及效果。
医疗设备组装体10A在使用者的操作下使注射器12进出,使凸轮结构120沿着外筒48A的导向路径结构122的前端方向通路150移动。在该情况下,如图12A及图12B所示,配置在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130、140的凸轮结构120(第一突起121A,第二突起121B)在导向路径结构122的前端方向通路150中移动。
如图12C及图12D所示,在第一初始通路131移动的第一突起121A使第一弹性片124A向远离内缘126a的方向弹性变形而通过狭窄部150a。此时,形成为圆柱状的第一突起121A顺畅地通过内缘126a与单侧边缘部125a之间。第一弹性片124A在第一突起121A通过后发生弹性恢复而使狭窄部150a恢复为原来的宽度。
当通过狭窄部150a时,凸轮结构120向第一及第二合流位置132、142移动,进而如图13A及图13B所示,通过第一及第二中间通路133、143而进出于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134、144。由此,针16从外筒48A的前端开口70a露出而穿刺于患者,接着进行药液的给药。
凸轮结构120在针16穿刺后,从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134、144穿过基端方向通路152而向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136、146移动。此时,第一弹性片124A使狭窄部150a缩窄,因此限制了凸轮结构120向第一及第二初始通路131、141移动。
如图13C及图13D所示,若在基端方向通路152中移动的凸轮结构120通过第一及第二合流位置132、142,则一边沿着内缘126c的倾斜形状旋转、一边进入狭窄部152a。在狭窄部152a,第二弹性片124B向右方弹性变形而使第一突起121A通过。第二弹性片124B在第一突起121A通过后弹性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其后,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凸轮结构120相应于第一最终通路135的形状而向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136、146移动。在凸轮结构120的移动结束的阶段,针16、本体部18、内筒44A相对于外筒48A的相对后退结束,针16收容于外筒48A内。
在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136、146,第二导向路径123B的内缘128f与第二突起121B的前端侧相对。因此,如图14C及图14D所示,即使欲使内筒44A相对于外筒48A向前端方向移动,内筒44A的第二突起121B钩挂于内缘128f,牢固地限制了针16的再露出。此外,第二弹性片124B的基端部125c位于第一锁定位置136的右侧,限制了内筒44A相对于外筒48A的旋转。由此,能够维持凸轮结构120与内缘128f的卡合。
如以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A中,也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相同的效果。尤其是,由于该医疗设备组装体10A具有第一及第二弹性片124A、124B,因此可以在前端方向通路150、基端方向通路152分别设计施加于凸轮结构120的弹性力。例如,通过将第一弹性片124A的弹性力设计得较大,由此能够利用凸轮结构120通过的反作用力而将针16一气穿刺到充分的深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及第二弹性片124A、124B设于第一周壁127,但也可以分开设置、在第二周壁128设置第一弹性片124A,在第一周壁127设置第二弹性片124B。在该情况下,在作为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一弹性片124A与作为前端方向通路150的缘部的第一周壁127的内缘126a之间形成宽度比前端方向通路150内的第二突起121B的宽度小的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并且,作为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一弹性片124A伴随与作为凸轮结构120的第二突起121B的接触而以扩开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的宽度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允许凸轮结构120从初始位置向穿刺位置的移动,防止凸轮结构120从穿刺位置向初始位置的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图18C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B。该医疗设备组装体10B中,做成由保护装置14B覆盖针16及本体部18整体的结构,在这一点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10A不同。此外,在密封盖21的外侧安装有比密封盖21硬质的硬罩体21A。需要说明的是,医疗设备组装体10B不仅是在注射器12安装保护装置14B来提供,也可以仅以保护装置14B的方式提供,可以是安装于预先填充有药液的注射器12(参照图15)的结构。
保护装置14B的内筒44B形成为包围本体部18的主干部22的较大的筒状。此外如图16所示,内筒44B可被分割为:具有直径比本体部18的外径稍大的插入孔160、在轴方向上形成为规定长度的基端筒部162;配置于基端筒部162的前端侧、形成为外径与基端筒部162相同的前端环状部164。基端筒部162与基端侧的钩挂部26接触,将前端环状部164支承在与钩挂部26隔开了规定间隔的位置。
前端环状部164配置成可相对于本体部18及基端筒部162自由相对旋转。由此,在外筒48B相对于内筒44B进出时,前端环状部164旋转,而基端筒部162不旋转,因此降低了内筒44B旋转时的摩擦。在前端环状部164的前端形成有作为配置弹簧46的基端部的基座的台阶166。此外,在前端环状部164的侧周面设有一对突起(第一突起60A,第二突起60B)而作为凸轮结构66。内筒44B在伴随针16的穿刺而凸轮结构66被外筒48B导向时,与本体部18的侧壁22a的接触面积小的前端环状部164主要进行相对于本体部18的旋转动作。
另一方面,保护装置14B的外筒48B的基端部配置在主干部22的中间位置,形成为从其基端部朝向前端方向而延伸得比针16的前端更长的圆筒状。外筒48B包括:在基端侧形成直径比内筒44B的外径稍大的中空部70的基端部位168;在比基端部位168靠前端侧的位置形成直径比该基端部位168小且比主干部22的外径稍大的中空部70的前端部位170。即,在外筒48B的内侧的基端部位168与前端部位170的边界形成有台阶172。如图17B所示,该台阶172成为配置弹簧46的前端部的基座。
此外,在外筒48B的基端部位168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导向路径82A、82B而作为导向路径结构80。导向路径结构80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形状,对凸轮结构66进行导向。
保护装置14B的罩体50A形成为比外筒48B更粗,设定为全长比本体部18的轴方向长度长一些。该罩体50A一体形成有:具有可覆盖内筒44B及外筒48B的收容空间174a的主体部174;在主体部174的基端侧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钩挂部188;与钩挂部188的基端相连的基端环状部186。需要说明的是,在注射器12的硬罩体21A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在安装保护装置14B时将密封盖21及硬罩体21A卸下的卸下构件178(参照图17A)。
罩体50A的主体部174包括:与本体部18的全长大致一致的大径部180;在大径部180的前端侧形成得细一些、且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小径部182。在小径部182形成有与收容空间174a连通的前端开口174b。作为大径部180与小径部182的边界的台阶184,在本体部18的安装状态下,位于外筒48B的基端部位168与前端部位170的边界的近旁位置。外筒48B通过基端部位168与前端部位170的台阶172钩挂于罩体50A的台阶184,由此防止罩体50A从前端开口174b脱离。
此外,在罩体50A的基端环状部186的内表面设有向径方向内侧突出一些的卡定肋186a(参照图17B)。该卡定肋186a在将注射器12插入于罩体50A内时越过钩挂部26,由此与该钩挂部26卡合而将注射器12和保护装置14B固定。
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B基本上如以上这样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效果。
如图17B及图18A所示,医疗设备组装体10B的保护装置14B在针16穿刺前,被收容于罩体50A内的外筒48B的前端部位170从前端开口174b露出。此时,内筒44B的凸轮结构66配置于外筒48B的导向路径结构80的第一及第二初始位置90、100。使用者将外筒48B的前端部位170抵接于患者的皮肤而简单地加以固定,通过向前端方向推出罩体50A,由于将注射器12及内筒44B与罩体50A一起相对于外筒48B相对进出。
通过使凸轮结构66被外筒48B的导向路径结构80导向,由此前端环状部164发生旋转。凸轮结构66与导向路径结构80的结构及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然后,如图18B所示,通过使外筒48B相对于罩体50A后退,由此针16从外筒48B的前端露出,实施针16对患者的穿刺。此时,凸轮结构66移动到第一及第二穿刺位置94、106。
在针16穿刺后,操作柱塞20而将药液向患者注入之后,将医疗设备组装体10B从患者脱离。由此如图18C所示,通过弹簧46的施加力使内筒44B、注射器12及罩体50A相对于外筒48B后退。此时,凸轮结构66向导向路径结构80的第一及第二锁定位置96、108。然后,在穿刺后,通过导向路径结构80的弹性片84及形成第二锁定位置108的第二周壁74的内缘74g,抑制了旋转方向及前端方向的移动。由此医疗设备组装体10B可防止针16的再露出。
如以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B中,也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相同的效果。尤其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4B连本体部18一同收容,因此能够使使用者以操作注射器12的感觉来使用保护装置14B。此外,在制造过程中不仅将保护装置14B安装于本体部18,也能将预先填充有药液的注射器12收容于保护装置14B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通用性。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9A~图20C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C。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C中,保护装置14C在1个导向路径190具有弹性片192及内缘196d(限制部),在这一点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10A、10B不同。因而,导向路径结构191可以在外筒48C的周壁196具有1个导向路径190,也可以具有多个(例如一对)。需要说明的是,在医疗设备组装体10C的内筒44A(参照图11A)设置的凸轮结构120(突起12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形成为圆柱状。
该导向路径190具有从外筒48C的凸缘部78向前端方向延伸的弹性片192,并在弹性片192的左侧具有锁定位置194。并且,在锁定位置194的前端侧具有与凸轮结构120相对的内缘196d(限制部)。
弹性片192包括:以直线状延伸规定长度的棒部198;设于棒部198的前端侧的箭头形状的倾动部200。倾动部200的右侧(初始位置侧)的单侧边缘部200a在与外筒48C的周壁196的内缘196a之间构成初始通路202。此外,中间通路204从向倾动部200的前端方向且向左方(周方向)偏移一些的位置而在内缘196b与内缘196c之间以直线状延伸。而且,倾动部200的左侧(锁定位置侧)的单侧边缘部200c在与外筒48C的周壁196的内缘196c之间构成最终通路206。也就是说,弹性片192构成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和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这两个。
前端方向通路208由初始通路202和中间通路204构成,在倾动部200的前端顶部200b与内缘196a之间形成宽度比内筒44的突起121小的狭窄部208a(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参照图19B)。此外,基端方向通路210由中间通路204和最终通路206构成,在周壁196的内缘196c与倾动部200的单侧边缘部200c之间形成宽度比内筒44的突起121小的狭窄部210a(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
锁定位置194由周壁196的内缘196d、196e、196f形成。内缘196d向前端方向以描绘圆弧状的方式凹入,作为将突起121向远离弹性片192的方向导向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内缘196f从倾动部200的单侧边缘部200c的近旁向基端方向以描绘圆弧状的方式凹入,内缘196f的前端部作为将突起121向锁定位置194诱导的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而发挥作用。
如图19A所示,如以上这样构成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C,在针16穿刺前将突起121配置于初始位置212。在使用者的操作下使针16进出而外筒48C后退时,突起121从初始位置212在初始通路202中移动。然后,突起121通过狭窄部208a时,如图19B所示,使弹性片192向左方弹性变形而允许通过。其后,针16穿刺于患者时,如图19C所示,突起121在中间通路204中移动而移动到穿刺位置214。
在针16穿刺后,由于外筒48C进出,从而如图20A所示,突起121从穿刺位置214后退,在基端方向通路210移动。然后突起121通过狭窄部210a时,使弹性片84向右方弹性变形。由此如图20B所示,突起121移动到锁定位置194。
如图20C所示,在锁定位置194,内缘196d与突起121的前端方向相对。因此,突起121的前端方向的变位被牢固地限制,防止了针16的再露出。此外,即使外筒48C向旋转方向移动,突起121与倾动部200的单侧边缘部200c接触而限制了旋转,能够良好地抑制突起121的脱离。
如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C中,也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相同的效果。而且,医疗设备组装体10C能够利用1个导向路径190顺利地进行从初始位置212到锁定位置194的突起121的导向,而且在锁定位置194能够牢固地防止突起121的脱离。因此,例如,医疗设备组装体10C通过设置多个相同形状的导向路径190,做成分别导向突起121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牢固地限制针16的再露出。
如上所述,针对本发明举出了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保护装置14、14A~14C可以安装在安装于鲁尔注射器的前端的注射针上。在该情况下,内侧构件(内筒44,44A,44B)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注射针的针毂。此外,在凸轮结构66、12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针尖可以从外筒48、48A~48C露出。即,外筒48、48A~48C只要在穿刺前覆盖针16的至少一部分及内侧构件(内筒44,44A,44B)即可。

Claims (13)

1.一种保护装置(14,14A~14C),安装于医疗设备(12),所述医疗设备(12)包括:前端具有针尖(16a)的针(16);以及保持所述针(16)的针保持部(24),在所述针(16)向穿刺对象穿刺后,所述保护装置(14,14A~14C)覆盖所述针尖(16a),所述保护装置(14,14A~14C)的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构件(44,44A),其可在周方向旋转自如地配置于所述医疗设备(12)的外侧,具有由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1个以上的突起(60,121)构成的凸轮结构(66,120);
外筒(48,48A~48C),在穿刺前所述外筒(48,48A~48C)覆盖所述针(16)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内侧构件(44,44A)的外侧;
施力构件(46),其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44,44A)向前端方向对所述外筒(48,48A~48C)施力,
所述外筒(48,48A~48C)收容所述凸轮结构(66,120),具有由1个以上的导向路径(82,123,190)构成的导向路径结构(80,122,191),所述导向路径结构(80,122,191)随着所述外筒(48,48A~48C)的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内侧构件(44,44A)旋转,所述外筒(48,48A~48C)在穿刺时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44,44A)相对地向基端方向移动而使所述针尖(16a)露出,在穿刺后借助施加力而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44,44A)相对地向前端方向移动而将所述针尖(16a)覆盖,
所述导向路径结构(80,122,191)包括:
在穿刺前所述凸轮结构(66,120)所配置的初始位置(90,100,130,140,212);
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处于比所述初始位置(90,100,130,140,212)靠前端侧,是在穿刺时所述凸轮结构(66,120)移动过去的位置;
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处于比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靠基端侧,是在穿刺后所述凸轮结构(66,120)移动过去的位置;
前端方向通路(110,150,208),在穿刺时将所述凸轮结构(66,120)从所述初始位置(90,100,130,140,212)导向到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
基端方向通路(112,152,210),在穿刺后将所述凸轮结构(66,120)从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导向到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
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其在所述基端方向通路(112,152,210)的中途、在与所述基端方向通路(112,152,210)的缘部之间形成宽度比所述基端方向通路(112,152,210)内的所述突起(60,121)的宽度小的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112a,152a,210a),随着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与所述突起(60,121)的接触而使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弹性变形以扩大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112a,152a,210a)的宽度,由此允许所述凸轮结构(66,120)从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向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的移动;
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74f,126c,196f),在由于所述施力构件(46)的施加力而使所述突起(60,121)超过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112a,152a,210a)地向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移动时,通过所述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74f,126c,196f)与所述凸轮结构(66,120)的接触而使所述内侧构件(44,44A)相对于所述外筒(48,48A~48C)相对旋转;以及
限制部(74g,128f,196d),其设于所述外筒(48,48A~48C)的周壁上与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不同的位置,通过与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的所述凸轮结构(66,120)卡合,由此限制所述凸轮结构(66,120)相对于所述外筒(48,48A~48C)向前端方向移动,
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在所述凸轮结构(66,120)从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朝向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112a,152a,210a)移动时,通过与所述凸轮结构(66,120)的接触来限制所述内侧构件(44,44A)相对于所述外筒(48,48A~48C)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C),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能够通过与所述突起(60,121)的接触而弹性变形,以使得所述突起(60,121)能够沿着所述外筒(48,48A~48C)的轴线而大致直线地通过所述基端方向通路狭窄部(112a,152a,210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C),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方向通路(112,152,210)以使所述凸轮结构(66,120)能够从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沿着所述外筒(48,48A~48C)的轴线而大致直线地移动到所述基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74f,126c,196f)的方式,对所述凸轮结构(66,120)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C),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路径结构(80,122,191)具有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74b,128a,196a),所述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74b,128a,196a)设于所述前端方向通路(110,150,208)的中途,在所述凸轮结构(66,120)从所述初始位置(90,100,130,140,212)向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移动时,通过所述前端方向通路旋转诱导部(74b,128a,196a)与所述凸轮结构(66,120)的接触来使所述内侧构件(44,44A)相对于所述外筒(48,48A~48C)相对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C),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筒(48,48A~48C)仅形成1个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B),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路径结构(80,122)包括第一导向路径(82A,123A)、和设置在所述外筒(48,48A,48B)的周壁上与所述第一导向路径(82A,123A)不同的位置的第二导向路径(82B,123B),
所述凸轮结构(66,120)包括在所述第一导向路径(82A,123A)内移动的第一突起(60A,121A)、和在所述第二导向路径(82B,123B)内移动的第二突起(60B,121B),
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向路径(82A,123A),
所述限制部(74g,128f)形成于所述第二导向路径(82B,123B),
由所述第一导向路径(82A,123A)及所述第二导向路径(82B,123B)形成所述初始位置(90,100,130,140)、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所述前端方向通路(110,150)及所述基端方向通路(112,152)。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C),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路径结构(80,122,191)具有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A,192),在所述前端方向通路(110,150,208)的中途、在与所述前端方向通路(110,150,208)的缘部之间形成宽度比所述前端方向通路(110,150,208)内的所述凸轮结构(66,120)的宽度小的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110a,150a,208a),通过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A,192)与所述凸轮结构(66,120)的接触,使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A,192)弹性变形以扩大所述前端方向通路狭窄部(110a,150a,208a)的宽度,由此允许所述凸轮结构(66,120)从所述初始位置(90,100,130,140,212)向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的移动,而防止所述凸轮结构(66,120)从所述穿刺位置(94,106,134,144,214)向所述初始位置(90,100,130,140,212)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B,14C),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48,48B,48C)具有1个弹性片(84,192),所述弹性片(84,192)在所述外筒(48,48B,48C)的周方向上设于所述初始位置(90,100,212)与所述锁定位置(96,108,194)之间,并从所述外筒(48,48B,48C)的基端部向前端方向延伸而构成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及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14),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48A)包括:设于所述锁定位置(136,146)的附近、构成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一弹性片(124B);以及设于所述外筒(48A)的周壁上与所述第一弹性片(124B)不同的位置、构成所述前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的第二弹性片(124A)。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C),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74g,128f,196d)具有引导部,在所述凸轮结构(66,120)位于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的状态下所述外筒(48,48A~48C)相对于所述内侧构件(44,44A)向基端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将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96,108,136,146,194)的所述凸轮结构(66,120)向远离所述基端方向通路弹性变形部(84,124B,192)的方向引导。
11.一种医疗设备组装体(10,10A~10C),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14A~14C);以及
安装有所述保护装置(14,14A~14C)的所述医疗设备(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10A~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疗设备(12)为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括:主干部(22),其在所述针保持部(24)的基端侧具有能够储存液体的空间部(18a);以及密封所述针尖(16a)的密封盖(21),能够从所述针(16)的前端排出所述液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设备组装体(10,10A~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构件(44,44A)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所述主干部(22)的外周面,
所述外筒(48,48A~48C)从覆盖所述针(1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延伸到覆盖所述内侧构件(44,44A)的位置,
所述医疗设备组装体(10,10A~10C)还具有罩体(50,50A),其收容所述保护装置(14,14A~14C),用于将所述保护装置(14,14A~14C)安装于所述注射器。
CN201680007763.6A 2015-01-30 2016-01-29 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 Active CN107206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7214 2015-01-30
JP2015017214 2015-01-30
PCT/JP2016/052669 WO2016121932A1 (ja) 2015-01-30 2016-01-29 保護装置及び医療機器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187A CN107206187A (zh) 2017-09-26
CN107206187B true CN107206187B (zh) 2020-09-25

Family

ID=56543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763.6A Active CN107206187B (zh) 2015-01-30 2016-01-29 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3809B2 (zh)
EP (1) EP3251715B1 (zh)
JP (1) JP6677656B2 (zh)
CN (1) CN107206187B (zh)
AU (1) AU2016213009B2 (zh)
WO (1) WO20161219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2250B2 (ja) 2016-03-25 2020-10-21 テルモ株式会社 保護装置及び医療器具組立体
US10463804B2 (en) * 2016-09-22 2019-11-05 Steven M. Montgomery Medicament device for use with a conventional syringe
US10953158B2 (en) * 2017-05-16 2021-03-23 Steven M. Montgomery Medicament device for use with a conventional syringe
KR101845655B1 (ko) 2017-02-10 2018-05-18 최규동 펜 타입 주사기의 안전 커버 구조
US11554223B2 (en) 2017-09-30 2023-01-17 Cc Biotechnology Corporation Safety needle and safety needle device
US10932193B2 (en) * 2018-05-30 2021-02-23 Intel Corporation Wake up receiver transmit wavefor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272A (zh) * 2007-09-25 2010-10-20 贝克顿迪金森法国公司 具有可由安全护套解除作用的容器保持装置的自动注射器
CN103068424A (zh) * 2010-07-02 2013-04-24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预装式注射器的安全装置和注射装置
WO2013134465A1 (en) * 2012-03-07 2013-09-12 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Inc. Low radial profile needle safety device
CN103957971A (zh) * 2011-10-06 2014-07-30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针安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7577B2 (zh) 1972-12-08 1976-08-13
FR2852250B1 (fr) * 2003-03-11 2009-07-24 Jean Luc Jouvin Fourreau de protection pour canule, un ensemble d'injection comportant un tel fourreau et aiguille equipee d'un tel fourreau
FR2884723B1 (fr) 2005-04-20 2008-03-14 Becton Dickinson France Soc P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un dispositif d'injection
US7727190B2 (en) * 2007-01-04 2010-06-01 Miller Stuart H Enveloping needle stick protection device
US8303541B2 (en) * 2010-06-24 2012-11-06 Thomas Chun Protective guard for needles of injection devices having removable needle assemblies
KR101840625B1 (ko) * 2010-07-02 2018-03-21 사노피-아벤티스 도이칠란트 게엠베하 사전 충전된 주사기용 안전 디바이스 및 주사 디바이스
US8128594B1 (en) * 2010-11-03 2012-03-06 Chang li-feng Safety syringe
EP2572746A1 (en) * 2011-09-23 2013-03-27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Needle safety device
WO2015022787A1 (ja) 2013-08-14 2015-02-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272A (zh) * 2007-09-25 2010-10-20 贝克顿迪金森法国公司 具有可由安全护套解除作用的容器保持装置的自动注射器
CN103068424A (zh) * 2010-07-02 2013-04-24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预装式注射器的安全装置和注射装置
CN103957971A (zh) * 2011-10-06 2014-07-30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针安全装置
WO2013134465A1 (en) * 2012-03-07 2013-09-12 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Inc. Low radial profile needle safet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51715B1 (en) 2020-01-29
AU2016213009A1 (en) 2017-07-27
US20180015233A1 (en) 2018-01-18
JPWO2016121932A1 (ja) 2017-11-09
CN107206187A (zh) 2017-09-26
AU2016213009B2 (en) 2019-05-16
WO2016121932A1 (ja) 2016-08-04
JP6677656B2 (ja) 2020-04-08
US10463809B2 (en) 2019-11-05
EP3251715A1 (en) 2017-12-06
EP3251715A4 (en) 2018-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6187B (zh) 保护装置及医疗设备组装体
CN107261263B (zh) 注射器
KR102110292B1 (ko) 자동 주사기 장치
KR101541662B1 (ko) 주사 장치용 재충전 모듈
EP2796160B1 (en) Catheter assembly
MX2013000841A (es) Jeringa con doble camara con aguja retractil.
MX2013000878A (es) Jeringa con doble camara con aguja retractil.
JP6211790B2 (ja) 注射器
MX2013000880A (es) Jeringa con doble camara con aguja retractil.
CN213048725U (zh) 笔针
US20170246400A1 (en) Delivery Device
JP2018504991A (ja) 薬剤送達装置向けの針ユニット
JP6046721B2 (ja) 液体投与具
CN110691622A (zh) 具有用于注射笔的可变形插管的安全针
WO2019156201A1 (ja) 薬液注入装置
US11065390B2 (en) Automatic delivery device with end of injection indication device
CN110624161A (zh) 笔式针
US20170246395A1 (en) Delivery Device
US20230166046A1 (en) Delivery device
US11612700B2 (en) Delivery device
JP2019154954A (ja) 針組立体
JP2019154953A (ja) 針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