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3689B - 研磨刷 - Google Patents
研磨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73689B CN107073689B CN201480082948.4A CN201480082948A CN107073689B CN 107073689 B CN107073689 B CN 107073689B CN 201480082948 A CN201480082948 A CN 201480082948A CN 107073689 B CN107073689 B CN 1070736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rasive
- bundle
- holding
- holder
- lin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13/00—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13/02—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acting by their periphery
- B24D13/10—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acting by their periphery comprising assemblies of brus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13/00—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13/14—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acting by the front 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13/00—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13/14—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acting by the front face
- B24D13/145—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acting by the front face having a brush-like working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9/00—Wheels or drums supporting in exchangeable arrangement a layer of flexible abrasive material, e.g. sandpaper
- B24D9/003—Wheels having flaps of flexible abrasive material supported by a flexibl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研磨刷(4)具有:研磨材料束(9),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28)捆绑而成,该线状研磨材料(28)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以及研磨材料支架(7),包括保持孔(20),该保持孔(20)将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保持于作为研磨材料保持面的外周侧面(7c)上。研磨材料束(9)包括朝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的前侧面(9a)以及朝向后方的后侧面(9b)。研磨材料束(9)以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相对于假想面(30)向相同方向倾斜的状态保持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该假想面(30)包含用外周侧面(7c)剖切所述研磨材料束(9)时形成的截面(9d)的中心点(P)以及研磨材料支架(7)的旋转中心轴线(L)并沿半径方向延伸。构成研磨材料束(9)的各线状研磨材料(28)容易位移,当各线状研磨材料(28)上施加有过大的力时,能够释放这些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刷,该研磨刷包括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线状研磨材料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研磨刷,该研磨刷的研磨材料束由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捆绑而成,并且从研磨材料支架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或外周侧面突出。该文献中的线状研磨材料是将粘合剂树脂浸渍于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碳纤维、氮化硅纤维、玻璃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硬化而成的。使用无机长纤维的线状研磨材料由于其高硬度,因此其磨削、研磨能力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9711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包括由使用无机长纤维的线状研磨材料捆绑而成的研磨材料束的研磨刷中,一旦研磨材料束由于磨损消耗变短,各线状研磨材料的硬度就会变得过强,存在磨削、研磨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容易发生折断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鉴于上述问题形成的,即提供一种研磨刷,该研磨刷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发生折断。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研磨刷具有:研磨材料束,该研磨材料束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捆绑而成,该线状研磨材料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以及研磨材料支架,该研磨材料支架通过设置于研磨材料束保持面上的保持孔来保持所述研磨材料束的基端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材料束的朝向旋转方向的前方的前侧面相对于假想面倾斜,该假想面包含用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剖切所述研磨材料束时形成的截面的中心点以及所述研磨材料支架的旋转中心轴线,并沿半径方向延伸。
本发明中,使研磨刷旋转并将研磨材料束的前端部按压于工件时,与研磨材料束的前侧面相对于假想面没有倾斜的情况比较,构成研磨材料束的各线状研磨材料容易位移。因此,当各线状研磨材料上施加有过大的力时,能够释放这些力。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发生折断。
本发明中,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能够朝向外周侧。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研磨材料束的所述截面是扁平形状的,所述截面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尺寸相比较短,所述前侧面能够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而向所述旋转方向倾斜。这样做的话,使研磨刷旋转并将研磨材料束的前端部按压于工件时,各线状研磨材料容易向旋转轴线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位移。此处,扁平形状包括长方形和椭圆形。另外,研磨材料束的截面是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谓的研磨材料束的前侧面相对于假想面倾斜的状态是指其前侧面通过椭圆形的截面的长轴相对于假想面倾斜而倾斜的状态。
本发明中,所述前侧面能够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倾斜。这样做的话,使研磨刷旋转并将研磨材料束的前端部按压于工件时,各线状研磨材料容易向旋转方向的后方位移。
本发明中,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能够朝向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研磨材料束的所述截面是扁平形状的,所述截面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与所述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比较短,所述前侧面能够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所述旋转方向倾斜。这样做的话,使研磨刷旋转并将研磨材料束的前端部按压于工件时,各线状研磨材料容易向外周侧以及旋转方向的后方位移。此处,扁平形状包括长方形和椭圆形。另外,研磨材料束的截面是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谓的研磨材料束的前侧面相对于假想面倾斜的状态是指其前侧面通过椭圆形的截面中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长轴相对于假想面倾斜而倾斜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前侧面能够随着从所述研磨材料支架沿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离开而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倾斜。这样做的话,使研磨刷旋转并将研磨材料束的前端部按压于工件时,各线状研磨材料容易向旋转方向的后方位移。
本发明中,较佳的是所述研磨材料支架是树脂制的。这样做的话,由于树脂的可挠性,能够吸收施加于线状研磨材料上的过大的力,因此与通过金属制的研磨材料支架保持线状研磨材料的内周侧的端部分的情况比较,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发生折断。
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具有多个所述研磨材料束,所述研磨材料支架具有分别保持多个所述研磨材料束的多个所述保持孔以及使所述保持孔在周向上连续的连接孔,各线状研磨材料的研磨材料束通过注入于所述保持孔以及所述连接孔内的粘接剂而固定于所述研磨材料支架上。这样做的话,通过填充于连接孔内的粘接剂能够粘接插入比邻保持孔内的研磨材料束彼此。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研磨材料束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上。另外,由于研磨材料束在研磨材料支架上的固定是可靠的,因此能够缩短保持孔的深度尺寸。因此,在研磨材料束从研磨材料支架向外周侧突出的研磨刷的情况下,能够使研磨材料支架在径向上小型化,能够使研磨刷的直径变小。另外,由于在使研磨刷与现有技术为相同外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使研磨材料束(各线状研磨材料)变长,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发生折断。同样地,在研磨材料束从研磨材料支架沿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突出的研磨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研磨材料支架的高度尺寸,能够使研磨刷小型化。另外,由于在使研磨刷与现有技术为相同高度尺寸的情况下能够使研磨材料束(各线状研磨材料)变长,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发生折断。
在这种情况下,较佳的是在所述的保持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凸。这样做的话,通过凹凸带来的锚定效应,使研磨材料束通过粘接剂在研磨材料支架上的固定更加可靠。
本发明中,较佳的是具有柄,该柄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研磨材料支架上。这样做的话,在线状研磨材料磨损消耗的情况下,能够仅将包括研磨材料束的研磨材料支架更换为新的,并能够再利用作为向机床安装的安装部的柄。另外,预先准备长度尺寸不同的多个柄的话,通过选择柄,在将研磨刷连接于机床的机头时能够调整研磨材料束相对于机头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研磨刷的立体图。
图2是刷主体以及研磨材料支架的说明图。
图3是刷主体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基于实施例1的研磨刷的加工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研磨刷以及刷主体的说明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研磨刷的刷主体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基于实施例2的研磨刷的加工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实施例3的研磨刷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例3的研磨刷的研磨材料支架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图10是基于实施例3的研磨刷的加工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实施例4的研磨刷的说明图。
图12是实施例4的研磨刷的刷主体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研磨刷。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图的上下定为研磨刷的上下。
(实施例1)
图1(a)是从斜上方看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研磨刷时的立体图,图1(b)是从斜下方看研磨刷时的立体图。图2(a)是从斜上方看刷主体时的立体图,图2(b)是刷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研磨刷1包括:柄构件6,该柄构件6包括连接于机床的机头(驱动装置)的柄部(柄)5;供柄构件6的下侧部分贯通的环状的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拧入柄构件6的下端部分的防松螺母8。多个研磨材料束9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外周侧突出。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研磨材料束9构成刷主体10。
柄构件6是金属制的,从上方向下方包括柄部5、凸缘部11以及螺栓部12。螺栓部12具有和柄部5相同的外径尺寸,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与防松螺母8拧合的阳螺钉。凸缘部11比柄部5以及螺栓部12更向外周侧突出。柄构件6的、比凸缘部11更靠下侧的部分被插入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参考图2(a))中,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
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本例中,研磨材料支架7是由ABS树脂构成的。在研磨材料支架7的上端面7a的中央部分处设有轴线方向向下方凹陷的上侧圆形凹部16。如图2(a)所示,上侧圆形凹部16的底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的上端开口17。如图1(b)所示,在研磨材料支架7的下端面7b的中央部分处设有轴线方向向上方凹陷的下侧圆形凹部18。下侧圆形凹部18的底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的下端开口(没有图示)。研磨材料支架7的环状的外周侧面7c是研磨材料保持面。外周侧面7c上等角度间隔地、环状地形成有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多个保持孔20。从半径方向看研磨材料支架7的情况下,保持孔20是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长、周向短的扁平平行四边形,并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L倾斜。研磨材料支架7是旋转对称的形状,在使其上下翻转的情况下为相同的形状。
如图2(b)所示,研磨材料支架7包括:支架主体部21;以及盖部22,该盖部22从上方覆盖支架主体部21并通过粘接剂固定。支架主体部21上,通过被盖部22覆盖,形成有成为保持孔20的多个保持沟槽23。保持沟槽23(保持孔20)沿半径方向延伸。另外,支架主体部21上形成有环状的连接沟槽25,该环状的连接沟槽25使多个保持沟槽23的内周侧的端部分连续。连接沟槽25与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同轴设置。连接沟槽25通过支架主体部21由盖部22覆盖而成为环状的连接孔24。保持沟槽23(保持孔20)和连接沟槽25(连接孔24)具有相同的高度尺寸。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壁面形成有细微的凹凸。
各研磨材料束9,如图2(b)所示,由具有相同的长度尺寸的多根线状研磨材料28捆绑而成。各线状研磨材料28是将硅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亚胺树脂、聚乙烯马来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具有热硬化性能的粘合剂树脂或者耐纶等的热可塑性树脂浸渍于作为无机长纤维的铝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硬化而形成的。本例中,聚合线是将250~3000根的纤维直径为8~50μm的铝长纤维聚合而成的。聚合线的直径为0.1mm~2mm。另外,也有对聚合线施加捻搓加工的情况。
研磨材料束9的内周侧的端部分被插入保持孔20内,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
将研磨材料束9固定于保持孔20内时,变成在支架主体部21的保持沟槽23以及连接沟槽25内填充了粘接剂的状态。另外,变成在支架主体部21的上端面涂有粘接剂的状态。能够使用硅树脂类、环氧树脂类等作为粘接剂。更进一步,与此同时,相同长度尺寸的多根线状研磨材料28通过夹具(没有图示)等捆绑并保持,以使其截面形状成为平行四边形。
接着,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填充有粘接剂的保持沟槽23内。比如说,如图2(b)中箭头所示,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的内周侧的端部分从上方插入保持沟槽23内。之后,在支架主体部21上覆盖盖部22并使粘接剂硬化。由此,一边形成研磨材料束9,一边将此研磨材料束9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并且,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研磨材料束9)也可以从支架主体部21的外周侧插入保持沟槽23内。
通过将研磨材料9插入保持孔20内,使研磨材料束9具有与保持孔20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也就是说,研磨材料束9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截面形状,具有朝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的前侧面9a以及朝向后方的后侧面9b。图3是研磨刷主体的部分放大图。并且,在图3中为了易于判断保持孔20的形状,省略连接孔24。
如图3所示,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分别沿着线状研磨材料28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扩展的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扩展。前侧面9a和后侧面9b是平行的,研磨材料束9的周向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与各线状研磨材料2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扁平形状,其周向上的厚度尺寸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的高度尺寸相比较短。
另外,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假想面30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θ1,该假想面30包含用研磨材料束保持面(外周侧面7c)剖切研磨材料束9时形成的截面9d的中心点P以及旋转中心轴线L,并沿与该旋转中心轴线L垂直的半径方向M延伸。换而言之,研磨材料束9中,通过中心点P而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从上方向下方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1相对于假想面30(相对于假想面30中通过中心点P而沿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延伸的假想线O)倾斜倾斜角度θ1。因此,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也相对于假想面30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朝旋转方向R1倾斜。本例中的倾斜角度θ1为30°。
防松螺母8从下方被拧入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的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防松螺母8被拧入螺栓部12中,直到成为通过该防松螺母8和柄构件6的凸缘部11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两侧夹持研磨材料支架7的状态。由此,研磨材料支架7固定于柄构件6上。研磨材料支架7安装于柄构件6上的状态下,凸缘部11的下端部分被插入上侧圆形凹部16内,凸缘部11的下表面与凹部底面抵接。另外,止动螺钉的上端部分被插入下侧圆形凹部18内,止动螺钉的上表面与凹部底面抵接。
(加工动作)
图4是基于本例的研磨刷1的加工动作的说明图。在使用研磨刷1对工件W进行去毛刺或对表面进行磨削、研磨加工时,将柄部5和机床的机头连接,并使柄部5绕旋转中心轴线L旋转,将研磨材料束9(线状研磨材料28)的前端部(外周侧的端部)按压至工件W的表面。
此处,本例的研磨刷1中,研磨材料束9中朝向周向的端面(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相对于包含旋转中心轴线L的假想面30倾斜。因此,与这些端面9a、9b和假想面30平行的情况(与旋转方向R1垂直的情况)比较,当使研磨刷1旋转而将研磨刷9的前端部按压至工件W上时,构成研磨材料束9的各线状研磨材料28容易沿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图4中箭头Q1所示方向:下方)位移。因此,当各线状研磨材料28上施加有过大的力时,能够释放这些力。因此,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另外,本例中,当使研磨刷1旋转而将研磨材料束9的前端部按压至工件W上时,由于构成研磨材料束9的各线状研磨材料28在旋转中心轴线L的方向上位移,因此通过此位移使磨削、研磨能力提高。
并且,较佳的是通过中心点P而从上方向下方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1相对于假想面30的倾斜角度θ1在15°以上、60°以下的范围。倾斜角度θ1在这个范围的话,既能够抑制研磨材料束9在工件W上的接触面积的降低,又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另外,本例中,由于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内周侧的端部分的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因此基于树脂的可挠性能够吸收施加于线状研磨材料28上的过大的力。因此,与通过金属制的研磨材料支架7保持线状研磨材料28的内周侧的端部分的情况比较,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更进一步,本例中,通过注入连接孔24内的粘接剂将比邻的研磨材料束9彼此粘接。因此,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更进一步,由于填充有粘接剂的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凸,因此由于锚定效应,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于研磨材料束7上。作为这些的结果,由于保持孔20的径向上的尺寸能够缩小,因此能够使研磨材料支架7在径向上小型化。因此,能够使研磨刷1的直径变小。另外,由于在使研磨刷1与现有技术为相同外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各线状研磨材料28)变长,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另外,本例中,柄构件6和刷主体10是分体的,柄构件6和研磨材料支架7能够装卸。因此,线状研磨材料28磨损消耗的情况下,能够仅将刷主体10更换为新的,并能够再利用柄构件6。更进一步,预先准备包括长度尺寸不同的柄部5的多个柄构件6的话,通过选择柄构件6,能够在将研磨刷1连接于机床的机头时调整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机头的位置。
并且,本例的研磨刷1中,在加工时可以使绕旋转中心轴线L的任一方向为旋转方向R1并使之旋转。
另外,也可以使用3D打印机等使研磨材料支架7作为一个构件形成。这种情况下,通过从外周侧向保持孔20内注入粘接剂,向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内填充粘接剂。另外,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研磨材料束9)从支架主体部21的外周侧插入保持孔20内并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
此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能够为上下方向长、旋转方向R1短的长方形或者椭圆形。这些情况下,使从半径方向M看的情况下的保持孔20的形状成为朝向上方或下方而向旋转方向R1倾斜的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然后,使研磨材料束9保持于此保持孔20内,并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此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为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谓的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的状态是指,通过椭圆形的截面的长轴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而朝旋转方向R1倾斜,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分别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的状态。
(实施例2)
图5(a)是从斜上方看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研磨刷时的立体图,图5(b)是从斜上方看图5(a)中的研磨刷的刷主体10时的立体图。并且,由于实施例2的研磨刷2包括与实施例1的研磨刷1对应的构成,因此给予对应部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a)所示,研磨刷2包括:柄构件6,该柄构件6包括连接于机床的机头(驱动装置)的柄部(柄)5;供柄构件6的下侧部分贯通的环状的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拧入柄构件6的下端部分的防松螺母8。多个研磨材料束9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外周侧突出。柄构件6以及防松螺母8是金属制的,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各研磨材料束9是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28捆绑而成的,该线状研磨材料28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各研磨材料束9具有相同的长度尺寸。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研磨材料束9构成刷主体10。本例的研磨刷2在加工时使之旋转的方向被定为旋转方向R1。
柄构件6从上方向下方包括柄部5、凸缘部11以及螺栓部12。柄构件6的、比凸缘部11更靠下侧的部分被插入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中,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
研磨材料支架7的环状的外周侧面7c是研磨材料保持面。外周侧面7c上等角度间隔地、环状地形成有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多个保持孔20。从半径方向M看研磨材料支架7的情况下,保持孔20为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长、周向短的长方形。研磨材料支架7是旋转对称的形状,在使其上下翻转的情况下为相同的形状。
各保持孔20,如图5(b)所示,向相对于半径方向M倾斜的方向凹陷。也就是说,各保持孔20朝向内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前侧倾斜。另外,研磨材料支架7上形成有连接孔24,该连接孔24使各保持孔20的内周侧的端部分连续。连接孔24与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同轴设置,与各保持孔20具有相同的高度尺寸。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壁面形成有细微的凹凸。此处,与实施例1相同,研磨材料支架7由支架主体部21和盖部22构成,支架主体部21上形成有成为保持孔20的保持沟槽23以及成为连接孔24的连接沟槽25。
研磨材料束9的内周侧的端部分被插入保持孔20内,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将研磨材料束9固定于保持孔20内时,变成在支架主体部21的保持沟槽23以及连接沟槽25内填充了粘接剂的状态。另外,变成在支架主体部21的上端面涂有粘接剂的状态。其次,相同长度尺寸的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通过夹具保持为束状,从上方或者外周侧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的内周侧的端部分插入保持沟槽23内。之后,在支架主体部21上覆盖盖部22并使粘接剂硬化。由此,一边形成研磨材料束9,一边将此研磨材料束9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
此处,通过将研磨材料9插入保持孔20内,使研磨材料束9具有与保持孔20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也就是说,研磨材料束9具有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有朝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图6是刷主体10的部分放大图。并且,在图6中为了易于判断保持孔20的形状,省略连接孔24。
如图6所示,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分别沿着线状研磨材料28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扩展的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扩展。前侧面9a和后侧面9b是平行的,研磨材料束9的周向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与各线状研磨材料2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的,其周向上的厚度尺寸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的高度尺寸相比较短。
另外,由于各保持孔20相对于半径方向M倾斜,因此通过研磨材料束9向保持孔20的插入,研磨材料束9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θ2。本例中,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假想面3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倾斜角度θ2,该假想面30包含用研磨材料束保持面(外周侧面7c)剖切研磨材料束9时形成的端面9d的中心点P以及旋转中心轴线L并沿半径方向M延伸。换而言之,通过中心点P而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2相对于假想面30(相对于假想面30中通过中心点P而沿半径方向M延伸的假想线S)倾斜倾斜角度θ2。因此,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也相对于假想面3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本例中的倾斜角度θ2为30°。
防松螺母8从下方被拧入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的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和柄构件6的凸缘部11共同夹持研磨材料支架7。
(加工动作)
图7是基于本例的研磨刷2的加工动作的说明图。并且,图7中,图面的近前侧为研磨刷2的上方,里侧为下方。在使用研磨刷2对工件W进行去毛刺或对表面进行磨削、研磨加工时,以柄部5和磨削机的驱动装置连接的状态使研磨刷2旋转,将线状研磨材料28(研磨材料束9)的前端部(外周侧的端部)按压至工件W的表面。加工时,使研磨刷2沿研磨材料束9中的前侧面9a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后方倾斜的旋转方向R1旋转。
此处,本例中,研磨材料束9中朝向周向的面(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相对于包含旋转中心轴线L的假想面30倾斜。因此,与这些端面9a、9b和假想面30平行的情况(与旋转方向R1垂直的情况)比较,当使研磨刷1旋转而将研磨刷9的前端部按压至工件W上时,构成研磨材料束9的各线状研磨材料28容易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图7中箭头Q2所示方向)位移。因此,当各线状研磨材料28上施加有过大的力时,能够释放这些力。因此,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并且,较佳的是通过中心点P而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2相对于假想面30的倾斜角度θ2在10°以上、60°以下的范围。倾斜角度θ2在这个范围的话,既能够抑制研磨材料束9对工件W的切削能力的降低,又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在本例中,由于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内周侧的端部分的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因此基于树脂的可挠性能够吸收施加于线状研磨材料28上的过大的力。另外,本例中由于通过注入连接孔24的粘接剂将比邻的研磨材料束9彼此粘接,因此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在研磨材料支架7上。更进一步,由于填充有粘接剂的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凸,因此由于锚定效应,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
另外,本例中的柄构件6和刷主体10是分体的,由于柄构件6和研磨材料支架7是能够装卸的,因此能够仅将刷主体10更换为新的。更进一步,预先准备包括长度尺寸不同的柄部5的多个柄构件6的话,通过选择柄构件6,在将研磨刷2连接于机床的机头时能够调整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机头的位置。
此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能够为上下方向长、旋转方向R1短的椭圆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保持于相对于半径方向M倾斜的保持孔20中,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分别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另外,本例中,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也能够为圆形。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通过将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保持于相对于半径方向M倾斜的保持孔20中,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分别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变形例)
实施例1中,也可以使研磨材料束9以相对于假想面30在周向上倾斜的状态保持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也就是说,和实施例2中的各保持孔20相同,使实施例1中的研磨材料支架7的各保持孔20朝相对于半径方向M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倾斜的方向凹陷。然后,通过使研磨材料束9保持于各保持孔20,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这样做的话,当施加过大的力时,各线状研磨材料28容易向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以及旋转方向R1的后方位移。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实施例3)
图8是从斜下方看本发明实施例3的研磨刷时的立体图。图9(a)是从下方看研磨材料支架时的立体图,图9(b)是研磨材料支架的纵向剖面图。图10是基于本例的研磨刷3的加工动作的说明图。图10是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柄部5一侧看研磨刷3时的情况,用虚线表示柄构件6以及研磨材料支架7。并且,图10中,图面的近前侧为研磨刷2的上方,里侧为下方。此处,由于实施例3的研磨刷3包括与实施例1的研磨刷1对应的构成,因此给予对应部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本例的研磨刷3与实施例1的研磨刷1相同,没有指定磨削、研磨加工时使之旋转的方向。因此,为了方便,将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定为旋转方向R1来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研磨刷3包括:柄构件6,该柄构件6包括连接于机床的机头(驱动装置)的柄部(柄)5;供柄构件6的下侧部分贯通的环状的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拧入柄构件6的下端部分的防松螺母8。多个研磨材料束9从研磨材料支架7的下端面7b沿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突出。柄构件6以及防松螺母8是金属制的,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各研磨材料束9是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28捆绑而成的,该线状研磨材料28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各线状研磨材料28的长度尺寸是相同的。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研磨材料束9构成刷主体10。
柄构件6从上方向下方包括柄部5、凸缘部11以及螺栓部12。柄构件6的、比凸缘部11更靠下侧的部分被插入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参考图7)中,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
如图9(a)所示,研磨材料支架7的环状的下端面7b成为研磨材料保持面,并且等角度间隔地、环状地形成有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多个保持孔20。保持孔20沿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凹陷。另外,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看研磨材料支架7的情况下,保持孔20为半径方向M长、周向短的长方形,并相对于半径方向M倾斜。也就是说,保持孔20的截面形状的长方形朝向外周侧而向研磨刷3的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
另外,如图9(b)所示,研磨材料支架7上形成有连接孔24,该连接孔24使各保持孔20的上端端部分连续。连接孔24是环状的,并且与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同轴设置。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壁面形成有细微的凹凸。
如图8所示,研磨材料束9的上端部分被插入保持孔20内,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将研磨材料束9固定于保持孔20内时,变成在支架主体部21的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内填充了粘接剂的状态。其次,相同长度尺寸的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通过夹具保持为束状,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的上端部分插入保持孔20内。由此,一边形成研磨材料束9,一边将此研磨材料束9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
此处,通过将研磨材料9插入保持孔20内,使研磨材料束9具有与保持孔20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也就是说,研磨材料束9具有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有朝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分别沿着线状研磨材料28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同时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扩展。前侧面9a和后侧面9b是平行的,研磨材料束9的周向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与各线状研磨材料2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扁平形状,其周向上的厚度尺寸与从内周侧向外周侧的长度尺寸相比较短。
另外,如图10所示,由于各保持孔20相对于半径方向M倾斜,因此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假想面30从半径方向M的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倾斜角度θ3,该假想面30包含用研磨材料束保持面(下端面7b)剖切研磨材料束9时形成的截面9d的中心点P以及旋转中心轴线L并沿半径方向M延伸。换而言之,通过中心点P而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3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倾斜角度θ3。因此,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也相对于假想面30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本例中的倾斜角度θ3为30°。
防松螺母8从下方被拧入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的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和柄构件6的凸缘部11共同夹持研磨材料支架7。
(加工动作)
在使用研磨刷3对工件W进行去毛刺或对表面进行磨削、研磨加工时,以柄部5和磨削机的驱动装置连接的状态使研磨刷3旋转,将线状研磨材料28(研磨材料束9)的前端部(下端部)按压至工件W的表面。如图10所示,加工时,使研磨刷3旋转,以使研磨材料束9中的前侧面9a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
此处,本例中,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相对于包含旋转中心轴线L的假想面30倾斜。因此,与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和假想面30平行的情况(与旋转方向R1垂直的情况)比较,当使研磨刷1旋转而将研磨刷9的前端部按压至工件W上时,构成研磨材料束9的各线状研磨材料28容易向外周侧(图10中箭头Q3所示方向)位移。因此,当各线状研磨材料28上施加有过大的力时,能够释放这些力。因此,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并且,较佳的是通过中心点P而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3相对于假想面30的倾斜角度θ3在20°以上、60°以下的范围。倾斜角度θ在这个范围的话,既能够抑制研磨材料束9对工件W的切削能力的降低,又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本例中,由于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上端部分的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因此基于树脂的可挠性能够吸收施加于线状研磨材料28上的过大的力。另外,通过注入连接孔24内的粘接剂将比邻的研磨材料束9彼此粘接,因此,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更进一步,由于填充有粘接剂的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凸,因此由于锚定效应,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于研磨材料束7上。作为这些的结果,由于保持孔20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能够缩小,因此能够使研磨材料支架7在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小型化。另外,由于在使研磨刷1与现有技术为相同高度尺寸的情况下,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各线状研磨材料28)变长,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另外,本例中,柄构件6和刷主体10是分体的,柄构件6和研磨材料支架7能够装卸。因此,能够仅将刷主体10更换为新的。更进一步,预先准备包括长度尺寸不同的柄部5的多个柄构件6的话,通过选择柄构件6,在将研磨刷3连接于机床的机头时能够调整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机头的位置。
此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能够为半径方向M长、旋转方向R1短的椭圆形。这种情况下,使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看的情况下的保持孔20的形状成为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倾斜的椭圆形。然后,使研磨材料束9保持于此保持孔20内,并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此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为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谓的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的状态是指,通过椭圆形的截面的长轴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分别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的状态。
(实施例4)
图11(a)是从斜下方看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研磨刷时的立体图,图11(b)是从斜下方看研磨刷支架7时的立体图。图12是从半径方向M看刷主体10时的部分放大图。并且,在图12中为了易于判断保持孔20的形状,省略连接孔24。并且,由于实施例4的研磨刷4包括与实施例3的研磨刷3对应的构成,因此给予对应部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其中,本例的研磨刷4在磨削、研磨加工时使之旋转的方向被定为如图11中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R1。
如图11(a)所示,研磨刷4包括:柄构件6,该柄构件6包括连接于机床的机头(驱动装置)的柄部(柄)5;供柄构件6的下侧部分贯通的环状的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拧入柄构件6的下端部分的防松螺母8。多个研磨材料束9从研磨材料支架7的下端面7b沿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突出。柄构件6以及防松螺母8是金属制的,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各研磨材料束9是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28捆绑而成的,该线状研磨材料28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研磨材料支架7以及研磨材料束9构成刷主体10。
柄构件6从上方向下方包括柄部5、凸缘部11以及螺栓部12。柄构件6的、比凸缘部11更靠下侧的部分被插入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参考图11(b))中,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
研磨材料支架7的环状的下端面7b成为研磨材料保持面。下端面7b上,如图11(b)所示,等角度间隔地、环状地形成有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多个保持孔20。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看研磨材料支架7的情况下,保持孔20为半径方向M长、周向短的长方形。各保持孔20的长方形的开口沿半径方向M延伸。
各保持孔20向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倾斜的方向凹陷。也就是说,各保持孔20朝向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上方而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倾斜。另外,研磨材料支架7上形成有连接孔24,该连接孔24使各保持孔20的上端端部分连续。连接孔24与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同轴设置。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壁面形成有细微的凹凸。
如图11(a)所示,研磨材料束9的上端部分被插入保持孔20内,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将研磨材料束9固定于保持孔20内时,变成在支架主体部21的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内填充了粘接剂的状态。其次,相同长度尺寸的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通过夹具保持为束状,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的一侧的端部分插入保持沟槽23内。由此,一边形成研磨材料束9,一边将此研磨材料束9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
此处,通过将研磨材料9插入保持孔20内,使研磨材料束9具有与保持孔20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也就是说,研磨材料束9具有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有朝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分别沿着线状研磨材料28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扩展的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扩展。前侧面9a和后侧面9b是平行的,研磨材料束9的周向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与各线状研磨材料2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的,其旋转方向R1的厚度尺寸与半径方向M的长度尺寸相比较短。
另外,由于各保持孔20相对于半径方向M倾斜,因此,如图12所示,通过研磨材料束9向保持孔20的插入,研磨材料束9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θ4。本例中,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假想面30(参考图12)从上方向下方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该假想面30包含用研磨材料束保持面(下端面7b)剖切研磨材料束9时形成的端面9d的中心点P(参考图11(a))以及旋转中心轴线L并沿半径方向M延伸。换而言之,如图12所示,通过中心点P而从上方向下方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4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倾斜角度θ4。因此,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也相对于假想面30随着从研磨材料支架7离开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本例中的倾斜角度θ4为20°。
防松螺母8从下方被拧入从研磨材料支架7向下方突出的螺栓部12的下端部分,和柄构件6的凸缘部11共同夹持研磨材料支架7。
在使用研磨刷4对工件W进行去毛刺或对表面进行磨削、研磨加工时,以柄部5和磨削机的驱动装置连接的状态使研磨刷4旋转,将线状研磨材料28(研磨材料束9)的前端部(下端部)按压至工件W的表面。加工时,使研磨刷4旋转,以使研磨材料束9中的前侧面9a朝向前端侧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
此处,本例中,研磨材料束9中朝向周向的端面(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相对于包含旋转中心轴线L的假想面30倾斜。因此,与这些端面9a、9b和假想面30平行的情况(与旋转方向R1垂直的情况)比较,当使研磨刷4旋转并将研磨刷9的前端部按压至工件W上时,构成研磨材料束9的各线状研磨材料28容易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图12中箭头Q4所示方向)位移。因此,当各线状研磨材料28上施加有过大的力时,能够释放这些力。因此,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并且,较佳的是通过中心点P而从上方向下方在前侧面9a与后侧面9b的中央延伸的研磨材料束9的中心线N4相对于假想面30的倾斜角度θ4在5°以上、20°以下的范围。倾斜角度θ2在这个范围的话,既能够抑制研磨材料束9对工件W的切削能力的降低,又能够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在本例中,由于保持研磨材料束9的上端部分的研磨材料支架7是树脂制的,因此基于树脂的可挠性能够吸收施加于线状研磨材料28上的过大的力。另外,研磨材料束9通过注入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内的粘接剂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据此,由于将比邻的研磨材料束9彼此粘接,因此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在研磨材料支架7上。更进一步,由于填充有粘接剂的保持孔20以及连接孔2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凸,因此由于锚定效应,研磨材料束9可靠地固定于研磨材料支架7上。作为这些的结果,由于保持孔20的深度方向的尺寸能够缩小,因此能够使研磨材料支架7在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小型化。另外,由于在使研磨刷4与现有技术为相同高度尺寸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研磨材料束9(各线状研磨材料28)的长度尺寸,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另外,本例中,柄构件6和刷主体10是分体的,柄构件6和研磨材料支架7能够装卸。因此,能够仅将刷主体10更换为新的。更进一步,预先准备包括长度尺寸不同的柄部5的多个柄构件6的话,通过选择柄构件6,在将研磨刷4连接于机床的机头时能够调整研磨材料束9相对于机头的位置。
此处,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能够为椭圆形,该椭圆形包括半径方向M长、旋转方向R1短的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保持于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的保持孔20中,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分别随着从研磨材料支架7离开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另外,本例中,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也能够为圆形。研磨材料束9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通过将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保持于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的保持孔20中,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分别随着从研磨材料支架7离开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4的变形例)
实施例3中,也可以使研磨材料束9随着从研磨材料支架7离开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也就是说,和实施例4中的各保持孔20相同,使实施例3中的研磨材料支架7的各保持孔20向朝向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上方而向旋转方向R1的前方倾斜的方向凹陷。然后,通过使研磨材料束9保持于各保持孔20,能够使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随着从研磨材料支架7离开而向旋转方向R1的后方倾斜。这样做的话,当施加过大的力时,各线状研磨材料28容易向半径方向M以及旋转方向R1的后方位移。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4的变形例)
实施例2的研磨刷2以及实施例4的研磨刷4中,也可以预先在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的内周面上设置与柄构件6的螺栓部12拧合的螺纹部,将螺栓部12拧入中心孔15的螺纹部而能够装卸地将柄构件6和研磨材料支架7连接。也就是说,实施例2的研磨刷2以及实施例4的研磨刷4中,将磨削、研磨加工时使之旋转的方向定为旋转方向R1。因此,预先将螺栓部12向设于中心孔15的螺纹部的拧入方向设定为恰当的方向的话,即使使研磨刷2、4旋转的情况下,柄构件6和研磨材料支架7的连接也不会松动,研磨材料支架7不会从柄构件6脱落。因此,在研磨材料支架7的中心孔15的内周面设置螺纹部,能够省略螺母8。
(其它的实施方式)
上述例子中,通过将多个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在研磨材料支架7的研磨材料保持面(外周侧面7c或者下端面7b)形成的保持孔20内并通过粘接剂固定来形成研磨材料束9。因此,各保持孔20的形状和各研磨材料束9的形状相对应。也就是说,各保持孔20的形状和被插入该保持孔的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为相同的形状。对此,也可使保持孔20成为比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大的孔。
这种情况下,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保持孔20内之前,先使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成为通过夹具捆绑并抓成规定的形状的研磨材料束9的状态。然后,在将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插入填充有粘接剂的保持孔20内时,使此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成为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的姿态,该假想面30包含用研磨材料束保持面剖切插入保持孔20内的研磨材料束9时形成的截面9d的中心点P以及旋转中心轴线L并沿与该旋转中心轴线L垂直的半径方向M延伸。由此,研磨材料束9以该姿势粘接固定于保持孔20内。并且,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保持孔20内之前,也可以先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捆绑成规定的形状的研磨材料束9,通过粘接剂将其基端部分固定。
这样做的话,容易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保持孔20内。另外,由于保持于保持孔20内的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另外,上述例子中,在研磨材料支架7的研磨材料保持面(外周侧面7c或者下端面7b)上设置有数量与由该研磨材料支架7保持的多个研磨材料束9相对应的保持孔20,各保持孔20内保持有各研磨材料束9,但也可在研磨材料保持面上设置一个沟槽形状的环状的保持孔20,使多个研磨材料束9互相间隔地保持于这一个环状的保持孔20内。
这种情况下,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保持孔20内之前,先使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成为通过夹具捆绑并抓成规定的形状的研磨材料束9的状态。然后,将各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以一定间隔地、逐个地插入填充有粘接剂的环状的保持孔20内。此处,在将研磨材料束9的基端部分插入环状的保持孔20内时,使各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成为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的姿态,该假想面30包含用研磨材料束保持面剖切插入保持孔20内的研磨材料束9时形成的截面9d的中心点P以及旋转中心轴线L并沿与该旋转中心轴线L垂直的半径方向M延伸。由此,各研磨材料束9以该姿势以一定间隔地粘接固定于保持孔20内。另外,在环状的保持孔20内,在比邻的研磨材料束9之间夹设有填充于保持孔20内的粘接剂。并且,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保持孔20内之前,也可以先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捆绑成规定的形状的研磨材料束9,通过粘接剂将其基端部分固定。
这样做的话,容易将多根的线状研磨材料28插入保持孔20内。另外,由于保持于保持孔20内的研磨材料束9的前侧面9a以及后侧面9b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时线状研磨材料28发生折断。
Claims (6)
1.一种研磨刷,具有:
研磨材料束,该研磨材料束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捆绑而成,该线状研磨材料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以及
研磨材料支架,该研磨材料支架通过设于研磨材料束保持面上的保持孔来保持所述研磨材料束的基端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与旋转中心轴线方向正交,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是沿所述研磨材料支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
所述研磨材料支架包括围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呈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保持孔以及使多个所述保持孔在周向上连续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使多个所述保持孔的与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相反一侧的端部分连续,
所述研磨刷包括所述基端部分分别保持于多个所述保持孔且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所述研磨材料束,
各研磨材料束沿所述研磨材料保持面剖切后的截面是扁平形状的,所述研磨材料束的所述截面的旋转方向上的厚度尺寸比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短,
保持于各保持孔的各研磨材料束的所述截面的长轴相对于假想面朝向径向倾斜,该假想面包含用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剖切所述研磨材料束时形成的截面的中心点以及所述研磨材料支架的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并沿半径方向延伸,
各研磨材料束通过注入所述保持孔以及所述连接孔内的粘接剂而固定于所述研磨材料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材料支架是树脂制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凹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刷,其特征在于:
具有柄,该柄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研磨材料支架上。
5.一种研磨刷,具有:
研磨材料束,该研磨材料束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捆绑而成,该线状研磨材料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以及
研磨材料支架,该研磨材料支架通过设于研磨材料束保持面上的保持孔来保持所述研磨材料束的基端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朝向旋转中心轴线方向,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是沿所述研磨材料支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
所述研磨材料支架包括围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呈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保持孔以及使多个所述保持孔在周向上连续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使多个所述保持孔的与所述研磨材料束保持面相反一侧的端部分连续,
所述研磨刷包括所述基端部分分别保持于多个所述保持孔且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所述研磨材料束,
各研磨材料束通过注入所述保持孔以及所述连接孔内的粘接剂而固定于所述研磨材料支架上。
6.一种研磨刷,具有:
研磨材料束,该研磨材料束由多根线状研磨材料捆绑而成,该线状研磨材料是将树脂浸渍于无机长纤维的聚合线中并使之固化而成的;以及
研磨材料支架,该研磨材料支架通过设于研磨材料束保持面上的保持孔来保持所述研磨材料束的基端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材料保持面朝向外周侧,
所述研磨材料支架包括围绕所述研磨材料支架的旋转中心轴线呈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保持孔以及使多个所述保持孔在周向上连续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使多个所述保持孔的内周侧的端部分连续,
所述研磨刷包括所述基端部分分别保持于多个所述保持孔且朝向外周侧延伸的多个所述研磨材料束,
各研磨材料束通过注入所述保持孔以及所述连接孔内的粘接剂而固定于所述研磨材料支架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4/078530 WO2016067345A1 (ja) | 2014-10-27 | 2014-10-27 | 研磨ブラ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73689A CN107073689A (zh) | 2017-08-18 |
CN107073689B true CN107073689B (zh) | 2020-10-30 |
Family
ID=5585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82948.4A Active CN107073689B (zh) | 2014-10-27 | 2014-10-27 | 研磨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99207B2 (zh) |
JP (1) | JP6488318B2 (zh) |
CN (1) | CN107073689B (zh) |
DE (1) | DE112014007101T5 (zh) |
WO (1) | WO20160673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33506B2 (en) * | 2016-07-15 | 2022-09-06 | Taimei Chemicals Co., Ltd. | Wheel brush and grinding element bundle holder |
DE102016220766B4 (de) * | 2016-10-21 | 2018-08-23 | Boeck Gmbh | Werkzeug zum Bearbeiten eines Objektes |
US11618130B2 (en) | 2017-06-05 | 2023-04-04 | Osborn, Llc | Double-stringer rotary brush |
EP3624992A4 (en) | 2017-06-05 | 2021-03-10 | Osborn, LLC | ROTATING BRUSH |
WO2020097133A1 (en) * | 2018-11-05 | 2020-05-14 | Osborn, Llc | Improved double-stringer rotary brush |
JP7203399B1 (ja) | 2022-09-16 | 2023-01-13 | 株式会社ジーベックテクノロジー | 研磨ブラシおよびブラシホルダ |
JP7343867B1 (ja) | 2022-12-01 | 2023-09-13 | 株式会社ジーベックテクノロジー | 研磨ブラシ、および研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99727A (en) * | 1971-04-30 | 1972-10-24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Abrasive artic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
US4200965A (en) * | 1978-08-21 | 1980-05-06 | Coastal Abrasive & Tool Company Inc. | Rotary stripper |
US4646479A (en) | 1981-09-25 | 1987-03-03 | Avco Corporation | Deburring method |
GB2221472B (en) | 1988-07-08 | 1991-10-16 | Jason Inc | Rotary abrasive tool and filament therefor |
US4907378A (en) * | 1988-11-14 | 1990-03-13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Flap wheel assembly |
JPH0329260U (zh) * | 1989-08-01 | 1991-03-22 | ||
US5438728A (en) * | 1994-03-18 | 1995-08-08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Rotary brush with segmented fiber sections |
JPH08229831A (ja) * | 1995-02-28 | 1996-09-10 | Yamana:Kk | 研磨用工具 |
JPH0985633A (ja) * | 1995-09-22 | 1997-03-31 | Fuji Heavy Ind Ltd | カップ型バリ取りブラシ |
DE19812515A1 (de) * | 1998-03-21 | 1999-09-23 | M & F Entw & Patentverwertungs | Lamellenschleifwerkzeug |
ATE398001T1 (de) * | 1998-09-30 | 2008-07-15 | Hotani Kk | Bürstenwalze mit dazugehörigem bürstengerät |
US6287177B1 (en) * | 1999-10-28 | 2001-09-11 | Conicity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high tolerance brush honing |
US6793569B2 (en) * | 2000-04-10 | 2004-09-21 | Poul Lundum | Sanding strip |
US6592442B2 (en) * | 2001-01-02 | 2003-07-15 | Jason Incorporated | Flap wheel |
CN100396439C (zh) * | 2002-07-22 | 2008-06-25 | 千贝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研磨机用刷 |
EP1535700A1 (de) * | 2003-11-25 | 2005-06-01 | Sika Tivoli GmbH | Schleifmittelverbundkörper |
US6949019B2 (en) * | 2004-01-12 | 2005-09-27 | Belanger Industrial Products, Inc. | Flap-type rotary finishing device |
US8105134B2 (en) * | 2005-01-25 | 2012-01-31 | Epoxi Tech, Inc. | Low pressure polis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7207876B2 (en) * | 2004-06-17 | 2007-04-24 | Jason Incorporated | Flap wheel and method |
CN101384399A (zh) * | 2006-02-20 | 2009-03-11 | 千贝克科技有限公司 | 刷状磨具 |
JP2007245279A (ja) * | 2006-03-15 | 2007-09-27 | Fujitsu Ltd | 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ディスク |
WO2008035383A1 (en) * | 2006-09-20 | 2008-03-27 | Mauro Di Mattia | Device having inserts for working hard stones and the like |
JP2008213126A (ja) * | 2007-03-07 | 2008-09-18 | Hanshin Kizai Kk | 研削ホイール |
JP4972492B2 (ja) | 2007-08-28 | 2012-07-11 | 株式会社ジーベックテクノロジー | 研磨機用ブラシ |
US20100154153A1 (en) * | 2008-12-24 | 2010-06-24 | 766089 Alberta Ltd. | Pipeline pig brush |
CN201483384U (zh) * | 2009-07-30 | 2010-05-26 | 青岛威特动力木业机械有限公司 | 偏心刷盘 |
JP5553378B2 (ja) * | 2009-12-04 | 2014-07-16 | 株式会社コーワ | バリ取りブラシ |
US10717419B2 (en) * | 2011-11-02 | 2020-07-21 | Piston Opw, Inc. | Treatment element for a vehicle wash media element |
AU2012332202B2 (en) * | 2011-11-02 | 2017-05-11 | Belanger, Inc. | An improved vehicle wash component |
JP6325195B2 (ja) * | 2013-03-08 | 2018-05-16 | 大明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ブラシ状砥石の製造方法、線状砥材およびブラシ状砥石 |
JP1567543S (zh) * | 2016-07-15 | 2017-01-23 |
-
2014
- 2014-10-27 CN CN201480082948.4A patent/CN107073689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7 JP JP2016556067A patent/JP64883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0-27 DE DE112014007101.3T patent/DE112014007101T5/de active Pending
- 2014-10-27 WO PCT/JP2014/078530 patent/WO201606734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0-27 US US15/521,264 patent/US10399207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99207B2 (en) | 2019-09-03 |
JPWO2016067345A1 (ja) | 2017-08-10 |
DE112014007101T5 (de) | 2017-07-20 |
US20170304997A1 (en) | 2017-10-26 |
WO2016067345A1 (ja) | 2016-05-06 |
CN107073689A (zh) | 2017-08-18 |
JP6488318B2 (ja) | 2019-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73689B (zh) | 研磨刷 | |
JP4421476B2 (ja) | 研磨機用ブラシ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研磨機用ブラシ | |
US8469039B2 (en) | Nail grinder | |
JP6421291B2 (ja) | 研摩ブラシ | |
JP6509731B2 (ja) | ブラシ状砥石および研磨ブラシ | |
KR101993997B1 (ko) | 버 제거장치 | |
CN107073690B (zh) | 研磨刷 | |
US6623340B2 (en) | Grinding jig | |
JP6621529B2 (ja) | 研磨ブラシユニットおよび研磨ブラシ | |
KR200424377Y1 (ko) | 핸드 그라인더용 연마휠 | |
JP6462712B2 (ja) | 研磨ブラシ | |
WO2019215962A1 (ja) | 研磨ブラシの研磨方法 | |
US20190247981A1 (en) | Grinding or polishing brush | |
US20150273658A1 (en) | Button for a attaching an abrasive article to a back-up pad | |
EP4434676A1 (en) | Grindstone with axis, and polishing tool | |
US20230211465A1 (en) | Abrasiv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grinding tool, grinding tool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grinding tool of this type | |
JP2016002605A (ja) | セグメントブラシ | |
WO2024116474A1 (ja) | 研磨ブラシ、および研磨方法 | |
JP2008132554A (ja) | ブラシ研磨装置 | |
KR200483201Y1 (ko) | 치과 기공용 다기능 드레서 | |
CN212192377U (zh) | 一种具有电极棒夹具的外圆磨床 | |
WO2016166852A1 (ja) | 砥材および回転研磨工具 | |
JP6559341B2 (ja) | バリ取り工具 | |
US9878426B2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grinding wheel | |
WO2016063349A1 (ja) | ブラシ状砥石および研磨ブラ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