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6930827B -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0827B
CN106930827B CN201710146503.3A CN201710146503A CN106930827B CN 106930827 B CN106930827 B CN 106930827B CN 201710146503 A CN201710146503 A CN 201710146503A CN 106930827 B CN106930827 B CN 106930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er set
air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temperature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465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0827A (zh
Inventor
刘豪
王杰
廖玉华
陆云婷
沈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Enn Panergy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1465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0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0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0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0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0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 F01K23/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 F01K23/06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01K23/065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the combustion taking plac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piston engine, e.g. a diesel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 F01K23/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 F01K23/06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01K23/1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with exhaust fluid of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GHOT 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 PLANTS; USE OF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0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2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exhaust gases
    • F02G5/04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exhaust gase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waste heat from 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GHOT 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 PLANTS; USE OF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2260/00Recuperating heat from exhaust gases of combustion engines and heat from cooling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能系统的设备集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包括内燃机、空调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以及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其中:内燃机具有动力输出端和烟气输出端,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发电机连接;空调机组与烟气输出端连接;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和工质泵,管路内具有工质,蒸发器与烟气输出端连接,膨胀机与第二发电机连接。相比现有技术,该方案可以提高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降低供能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能系统的设备集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商用建筑,例如办公建筑、商场建筑等,在能源消耗上通常属于电负荷相对较高而冷热负荷相对较少的低热电比建筑。在夏季或者冬季,对于商用建筑来讲,其既有大量的电需求同时有热或者冷需求,此时利用冷热电联产系统(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Power,简称CCHP)和市政电网联合供能,其中,CCHP系统能够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系统余热对商用建筑进行供热或者供冷,因此这种供能方案能够在保持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充分满足夏季或者冬季的冷热电的能量需求。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在过渡季节,商用建筑的冷热负荷相对较低,使用CCHP系统供能所产生的余热因无法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不利于降低供能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降低供能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包括内燃机、空调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以及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其中:
所述内燃机具有动力输出端和烟气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发电机连接;
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
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和工质泵,所述管路内具有工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膨胀机与第二发电机连接。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商用建筑在不同时节的冷热电需求确定该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内燃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发电机用于发电,其排放的烟气在夏季或者冬季时可以供给至空调机组,以进行制冷或供热,而在过渡季节时则可以将烟气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余热使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做功并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发电机用于发电,相比现有技术,在过渡季节时仍然可利用该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供能并可充分利用内燃机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因此该方案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即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全年利用小时数,降低了供能成本。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锅炉和/或制冷机。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与内燃机的缸套连通的第一换热器。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相隔离的热流道和冷流道,所述热流道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冷流道与建筑的供热回水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空调机组与第一换热器的热水输出端连通。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室内,用于检测室内温度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内燃机、空调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制冷机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
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需满足: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依次增大。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信息;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商用建筑在不同时节的冷热电需求确定该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的工作模式,内燃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发电机用于发电,其排放的烟气在夏季或者冬季时可以供给至空调机组,以进行制冷或供热,而在过渡季节时则可以将烟气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余热使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做功并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发电机用于发电,相比现有技术,在过渡季节时仍然可利用该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供能,可充分利用内燃机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因此该方案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即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全年利用小时数,降低了供能成本。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还包括:
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还包括: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包括:
获取设备,用于获取室内温度信息;
控制设备,用于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商用建筑在不同时节的冷热电需求确定该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的工作模式,内燃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发电机用于发电,其排放的烟气在夏季或者冬季时可以供给至空调机组,以进行制冷或供热,而在过渡季节时则可以将烟气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余热使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做功并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发电机用于发电,相比现有技术,在过渡季节时仍然可利用该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供能,可充分利用内燃机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因此该方案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即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全年利用小时数,降低了供能成本。
优选的,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用于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优选的,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用于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燃机 11-动力输出端 12-烟气输出端 20-空调机组
30-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31-蒸发器 32-膨胀机 33-冷凝器
34-工质泵 40-第一发电机 50-第二发电机 60-锅炉
70-制冷机 80-第一换热器 90-第二换热器 100-获取设备
200-控制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降低供能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包括内燃机10、空调机组20、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以及第一发电机40和第二发电机50,其中:
内燃机10具有动力输出端11和烟气输出端12,动力输出端11与第一发电机40连接;
空调机组20与烟气输出端12连接;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蒸发器31、膨胀机32、冷凝器33和工质泵34,管路内具有工质,蒸发器31与烟气输出端12连接,膨胀机32与第二发电机50连接。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商用建筑在不同时节的冷热电需求确定该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内燃机10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发电机40用于发电,其排放的烟气在夏季或者冬季时可以供给至空调机组20,以进行制冷或供热,而在过渡季节时则可以将烟气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利用余热使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做功并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发电机50用于发电,相比现有技术,在过渡季节时仍然可利用该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供能并可充分利用内燃机10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因此该方案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即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全年利用小时数,降低了供能成本。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是以低沸点有机物为工质的朗肯循环,有机工质在蒸发器31内从烟气余热中吸收热量,生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蒸汽进入膨胀机32中进行膨胀做功,从而可以将动力输出至第二发电机50进行发电,做功后从膨胀机32中排出的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33中放热并凝结成液态,最后借助工质泵34重新回到蒸发器31内,进行下一次循环。其中,工质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五氟丙烷、1,1,1,2-四氟乙烷或者1,1,1-三氟乙烷等制冷剂。
内燃机10所用的燃料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煤或者天然气,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内燃机10通过燃烧天然气管网提供的天然气对外输出动力以及烟气余热。内燃机10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一台或多台,具体根据建筑对冷热电的能量需求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机组20为以内燃机10排放烟气和热水为动力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空调机组20的数量不限,以为一台或多台,具体根据建筑对冷热电的能量需求确定。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锅炉60和/或制冷机70。采用该技术方案,当建筑的热负荷较高,空调机组20的供热量不能满足热量需求时,可以利用锅炉60承担部分热量的供应;当建筑的冷负荷较高,空调机组20的制冷量不能满足冷量需求时,可以利用制冷机70承担部分冷量的供应,因此通过设置锅炉60和制冷机70使该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可以满足建筑的各种冷热需求,提高了该供能系统对能源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其中,锅炉60所用的燃料类型不限,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天然气管网提供的天然气作为燃料。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与内燃机10的缸套连通的第一换热器80。第一换热器80可以对内燃机的缸套水进行换热,使内燃机10工作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90,第二换热器90具有相隔离的热流道和冷流道,热流道与第一换热器80连通,冷流道与建筑的供热回水通道连通。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能够将冷、热水隔离的第二换热器90将内燃机冷却水与建筑的供热回水换热,使内燃机冷却水进行冷却后重新进入第一换热器80内,以及使供热回水进行升温后重新进入供热管路,因此该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内燃机冷却水的余热,同时可以避免内燃机冷却水对供热回水造成污染。其中,第二换热器9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或者转轮式换热器。
优选的,空调机组20与第一换热器80的热水输出端连通。空调机组20的动力可以由内燃机10排放烟气和内燃机冷却水同时提供,从而充分利用内燃机的烟气余热与冷却水余热,进一步降低了供能成本。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室内,用于检测室内温度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内燃机10、空调机组20、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锅炉60、制冷机70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内燃机10、空调机组20和锅炉60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20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和制冷机70停机。该方案适用于建筑的热负荷很高时,此时需要空调机组20和锅炉60同时开启进行供暖,内燃机10排放的烟气全部供给至空调机组20。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内燃机10和空调机组20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20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锅炉60和制冷机70停机。该方案适用于建筑的热负荷较高时,此时仅需要开启空调机组20进行供暖,内燃机10排放的烟气供给至空调机组20。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热负荷条件下,假如内燃机10排放的部分烟气即可满足空调机组20供暖时的动力需求,则多余的烟气也可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进行发电,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供能系统的余热利用率,降低供能成本。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内燃机10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20、锅炉60和制冷机70停机。该方案适用于建筑冷热负荷均较低时,此时内燃机10排放的烟气全部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进行发电,建筑的日常热需求可通过内燃机冷却水余热提供。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内燃机10和空调机组20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20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锅炉60和制冷机70停机。该方案适用于建筑的冷负荷较高时,此时仅需要开启空调机组20进行制冷,内燃机10排放的烟气供给至空调机组20。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冷负荷条件下,假如内燃机10排放的部分烟气即可满足空调机组20制冷时的动力需求,则多余的烟气也可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进行发电,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供能系统的余热利用率,降低供能成本。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内燃机10、空调机组20和制冷机70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20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30和锅炉60停机。该方案适用于建筑的冷负荷很高时,此时需要空调机组20和制冷机70同时开启进行制冷,内燃机10排放的烟气全部供给至空调机组20。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需满足: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依次增大,如第一温度阈值可以设定为5℃,第二温度阈值可以设定为18℃,第三温度阈值可以设定为28℃,第四温度阈值可以设定为35℃,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数值。
以下将以某商用建筑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做更详细的说明。
某商用建筑,包括商场以及办公楼,总建筑面积5080㎡,使用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供能。该商用建筑的供能需求分为三个时段:制冷时段为5~9月,约150天,3600小时;供暖时段为12月、1月和2月,约90天,2160小时;过渡时段为3月、4月以及10月、11月,约120天,2880小时。该商用建筑在节假日的用能需求较少,故可以忽略不计。在工作时段,该商用建筑的电负荷比较平稳,单位面积用电负荷约为100W/㎡,总用电负荷约为500kW;夏季冷负荷较大,单位面积冷负荷约为160W/㎡,总用冷负荷约为800kW;冬季单位面积热负荷约为60W/㎡,总用热负荷约为300kW。
本案例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包括一台燃气内燃机、一台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以及燃气锅炉和电制冷机,其中燃气内燃机和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表1燃气内燃机和的主要技术参数
表2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以过渡时段中的某一工作日为例,对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假设该商用建筑在工作日使用10小时,通过上文的分析,该商用建筑在过渡时段的冷热负荷较少,假如500kW的电负荷全部利用市政电网提供,根据目前市电的价格标准,则5000kW·h的电能需要花费约3900元;如果利用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和市政电网联合供能,在工作日的10个小时中,有6个小时处于电价高峰段,在这6个小时中使用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可提供2400kW·h的电能,而燃气内燃机排放的烟气可以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发电,可提供的电能为
W=297kW×6×19%≈340kW·h
此方案全天消耗天然气
其中。q为天然气的低位热值,取q=35MJ/N㎡,则消耗天然气m为650N㎡。
此方案需从市政电网取电
P=5000kW-2400kW-340kW=2260kW
根据目前的用电价格和天然气价格,该方案约花费3328元。
可见,在过渡时段,如果该商用建筑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供能,相比现有技术中仅利用市政电网供能的方案,能够减少成本15%左右,同时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在过渡时段能够至少运行528个小时。因此,该方案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并显著降低了供能成本。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信息;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商用建筑在不同时节的冷热电需求确定供能方法,内燃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发电机用于发电,其排放的烟气在夏季或者冬季时可以供给至空调机组,以进行制冷或供热,而在过渡季节时则可以将烟气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余热使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做功并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发电机用于发电,相比现有技术,在过渡季节时利用该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供能,可充分利用内燃机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因此该方案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即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全年利用小时数,降低了供能成本。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还包括:
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优选的,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还包括: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如图2所示,本发明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信息;
步骤102: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步骤104:判断室内温度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06;
步骤105: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步骤106:判断室内温度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7,否则,执行步骤108;
步骤107: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步骤108:判断室内温度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9,否则,执行步骤110;
步骤109: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步骤110: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的步骤实施顺序不限于图2中所列举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步骤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建筑对冷热电的能量需求。
如图3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包括:
获取设备100,用于获取室内温度信息;
控制设备200,用于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商用建筑在不同时节的冷热电需求确定该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的工作模式,内燃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发电机用于发电,其排放的烟气在夏季或者冬季时可以供给至空调机组,以进行制冷或供热,而在过渡季节时则可以将烟气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余热使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做功并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发电机用于发电,相比现有技术,在过渡季节时仍然可利用该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供能,可充分利用内燃机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因此该方案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利用率,即提高了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的全年利用小时数,降低了供能成本。
优选的,控制设备,进一步用于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优选的,控制设备,进一步用于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空调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以及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其中:
所述内燃机具有动力输出端和烟气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发电机连接;
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
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和工质泵,所述管路内具有工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膨胀机与第二发电机连接;
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还包括:锅炉和制冷机;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室内,用于检测室内温度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内燃机、空调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制冷机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
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需满足: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依次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内燃机的缸套连通的第一换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相隔离的热流道和冷流道,所述热流道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冷流道与建筑的供热回水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与第一换热器的热水输出端连通。
5.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应用于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中,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包括内燃机、空调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以及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锅炉和制冷机,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动力输出端和烟气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发电机连接;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和工质泵,所述管路内具有工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膨胀机与第二发电机连接;
所述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信息;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电联产供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8.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应用于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中,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包括内燃机、空调机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以及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锅炉和制冷机,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动力输出端和烟气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发电机连接;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和工质泵,所述管路内具有工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膨胀机与第二发电机连接;
所述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包括:
获取设备,用于获取室内温度信息;
控制设备,用于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启,同时控制空调机组、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并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和空调机组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锅炉和制冷机停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用于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锅炉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热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制冷机停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电联产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进一步用于当室内温度不小于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时,控制内燃机、空调机组和制冷机开启,并控制空调机组处于供冷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锅炉停机。
CN201710146503.3A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930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6503.3A CN106930827B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6503.3A CN106930827B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0827A CN106930827A (zh) 2017-07-07
CN106930827B true CN106930827B (zh) 2019-07-16

Family

ID=5943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46503.3A Active CN106930827B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0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5967B (zh) * 2018-07-18 2020-07-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数字温度传感器
CN110206698A (zh) * 2019-05-09 2019-09-06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烟气及缸套水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11102066A (zh) * 2019-12-13 2020-05-05 华鼎电源(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冷三联产的燃气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60316B (zh) * 2020-10-20 2022-05-03 浙江大学 一种离网型多能互补的冷热电湿联供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454A (zh) * 2005-09-08 2006-02-22 上海交通大学 吸收式循环与有机物朗肯循环的联合循环装置
CN2864507Y (zh) * 2005-12-15 2007-01-31 北京恩耐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与水蓄能相结合的新型能源系统
CN201007231Y (zh) * 2006-12-15 2008-01-16 朱晓彦 煤矿瓦斯发动机的矿井能量综合利用装置
WO2014059230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Echogen Power Systems, L.L.C. Heat engine system with a supercritical working fluid and processes thereof
CN204037316U (zh) * 2013-06-21 2014-12-24 卡特彼勒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机器的能量回收和冷却系统
CN105698432A (zh) * 2016-01-21 2016-06-22 天津大学 多功能模式co2冷电联合循环系统及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KR20160073349A (ko) * 2016-05-27 2016-06-24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초임계 이산화탄소 발전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CN106152602A (zh) * 2016-08-19 2016-11-23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与地源热泵的复合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0633A1 (en) * 2012-10-30 2014-05-08 Carrier Corporation Organic rankine cycle augmente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mobile refrigeration uni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454A (zh) * 2005-09-08 2006-02-22 上海交通大学 吸收式循环与有机物朗肯循环的联合循环装置
CN2864507Y (zh) * 2005-12-15 2007-01-31 北京恩耐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与水蓄能相结合的新型能源系统
CN201007231Y (zh) * 2006-12-15 2008-01-16 朱晓彦 煤矿瓦斯发动机的矿井能量综合利用装置
WO2014059230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Echogen Power Systems, L.L.C. Heat engine system with a supercritical working fluid and processes thereof
CN204037316U (zh) * 2013-06-21 2014-12-24 卡特彼勒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机器的能量回收和冷却系统
CN105698432A (zh) * 2016-01-21 2016-06-22 天津大学 多功能模式co2冷电联合循环系统及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KR20160073349A (ko) * 2016-05-27 2016-06-24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초임계 이산화탄소 발전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CN106152602A (zh) * 2016-08-19 2016-11-23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与地源热泵的复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0827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09817U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
CN108224535B (zh) 一种火电厂热电联产与压缩空气储能互补集成系统
CN106930827B (zh)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514667A (zh) 采用电动热泵实现热电厂跨季节蓄热放热的集中供热系统
CN102331110A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及其方法
CN101949612A (zh) 一种利用城市热网驱动的供冷方式
CN105972681B (zh) 水源热泵-汽轮机与热网互补联合供热系统
CN101140116A (zh) 废烟利用、废热回收式热电冷联产技术
CN103115388B (zh) 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
CN108361679B (zh) 利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余热进行供能的系统及方法
CN111811206A (zh) 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7387259B (zh) 制热系统、制冷系统及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05909329A (zh) 大型内燃机冷热电三联供优化系统
CN104975897A (zh) 基于导热油冷却燃气内燃机缸壁回收烟气余热的发电系统
CN209840253U (zh) 一种电厂余热冷热耦合利用的热泵系统
CN205532744U (zh) 大型内燃机冷热电三联供优化系统
Fu et al. A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absorption heat exchange with CHP systems
CN209689457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余热利用系统
CN210292423U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核能冷热联供系统
CN204187888U (zh) 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11396160A (zh) 一种烟气余热热电联供系统及热电联供方法
CN210512248U (zh) 一种基于燃气和污水源热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8001647U (zh) 双系列热网水四级加热供热系统
CN219607418U (zh) 一种余热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JPH0117010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065001 Langfang District,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 Xiang Road, Xinyuan Road,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Block B

Applicant after: ENN FA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Langfang District,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 Xiang Road, Xinyuan Road,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Block B

Applicant before: ENN UBIQUITOUS ENERGY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3

Address after: 065000 No.118,0392,Huaxiang Road,Langfang Development Zone,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ANGFANG ENN PANERGY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Langfang District,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 Xiang Road, Xinyuan Road,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Block B

Applicant before: ENN FA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