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9645A -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59645A CN106759645A CN201611149730.3A CN201611149730A CN106759645A CN 106759645 A CN106759645 A CN 106759645A CN 201611149730 A CN201611149730 A CN 201611149730A CN 106759645 A CN106759645 A CN 1067596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storage
- storage box
- filter
- pipeline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841 municip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26 dia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40 design pla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189 div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1148471 unidentified anaerobic bacter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85 heav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40—Other devices for confining, e.g. trenches, drainag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5/00—Use of pumping plants or installations; Layouts thereof
- E03B5/04—Use of pumping plants or installations; Layouts thereof arranged in w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包括过滤器、下渗井、蓄水箱、溢流水箱和净化装置,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框体,过滤框体包括框架体、支撑卡块和第一折流板,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内均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和潜水泵,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坑开挖;(2)蓄水箱、溢流水箱的施工;(3)潜水泵、缓冲装置的安装;(4)下渗井的建立;(5)第一下渗管道、第二下渗管道的铺设;(6)过滤器、净化装置的安装。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装便捷,而且蓄水箱案安装后,直接将其他设备安装在蓄水箱的顶面上,完全没有高差的问题,没有配管的麻烦,使得整个施工更加的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建设新理念,“海绵城市”作为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能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节约用水,解决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面临的水环境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海绵城市的雨水系统主要采取直排的方式排水,排水系统没有根据雨水情况合理设置,降落到地面的雨水通过雨水井直接进水管网,排水方式单一,雨水短时间汇集入管道造成管道瞬时排水能力不足,雨水井非常容易堵塞,造成排水压力大,导致了众多城市产生内涝;另外,由于路面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油污以及其它重金属污染,雨水冲刷后形成污染径流,若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无疑将会引起水资源污染,且部分污染严重的地区,初期雨水水质较差,直接排入河流水体,也对城市水系造成较大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的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而且蓄水箱案安装后,直接将其他设备安装在蓄水箱的顶面上,完全没有高差的问题,没有配管的麻烦,使得整个施工更加的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包括过滤器、下渗井、蓄水箱、溢流水箱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净化装置均位于蓄水箱的顶面上,过滤器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框体,过滤框体包括框架体、支撑卡块和第一折流板,框架体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漏水孔,框架体通过支撑卡块与过滤器的内侧壁限位连接,第一折流板均匀设置在框架体的内部,蓄水箱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溢流水箱、下渗井相连接,蓄水箱的上方通过溢流水管与溢流水箱相连接,溢流水管内设置有溢流阀,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内均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和潜水泵,缓冲装置与出水管相连接,潜水泵通过输送管与净化装置相连接;过滤框体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过滤后的干净雨水进入到蓄水箱中进行再次利用,而且又便于污水和杂质进入到市政污水管内进行污水的集中处理,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框架体的设计可以便于水与杂质之间的分离,清澈的雨水可以从框架体的漏水孔进入到出水管,再排入到蓄水箱中,支撑卡块的设计可以便于框架体与过滤器之间的嵌位固定,第一折流板的设计可以延长雨水在框架体中的时间,使得雨水与杂质的分离更加的彻底,从而使得经过过滤器处理后的雨水更加的清澈,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蓄水箱可以便于过滤后的雨水的蓄积,蓄积的雨水可以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蓄水箱中的雨水较多时,通过连接管将多余的雨水输送到溢流水箱中,进一步扩大雨水的收集体积,可以应对城市下雨量较大的情况,提高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率,溢流水管的设计可以在降雨量较密集时,打开溢流水管中的溢流阀,加快蓄水箱中的雨水排入到溢流水箱中的速度,避免排放速度较慢,造成蓄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水位检测装置的设计可以时刻检测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水位量,当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超过正常水位,而雨水还在源源不断的进入到蓄水箱时,同时将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打开,使得雨水可以从下渗井、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中渗透到泥土中,避免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缓冲装置的设计,可以防止雨水快速冲入到蓄水箱的底部,由于蓄水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底部会有一层细细的淤泥逐渐积累,如果保持静止,可以逐渐产生出厌氧菌的保护层,可以对蓄水箱中的雨水进行保护,所以采用缓冲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厌氧菌保护层被破坏,不仅不会对蓄水箱的雨水进行保护,被冲击的淤泥还会造成雨水的再次污染,影响雨水的后期处理和使用。
进一步,下渗井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下渗井通过第一排放管与第一下渗管道相连接,下渗井通过第二排放管与第二下渗管道相连接,第一排放管内设置有第一流量阀,第二排放管内设置有第二流量阀,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上均匀设置有渗滤孔,渗滤孔上设置有土工布,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的设计可以便于下渗井与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之间的连接,从而加快雨水的下渗速率,通过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可以分别控制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使用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最低水位检测器、警戒水位检测器和最高水位检测器,最低水位检测器、警戒水位检测器和最高水位检测器从低往高依次设置在蓄水箱、溢流水箱的内侧壁上,水位检测装置与溢流阀、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相连接,水位检测装置的设计可以检测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当最低水位检测器检测到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达到最低水位时,关闭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对雨水进行保护和累积,当警戒水位检测器检测到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达到警戒位置时,打开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加快雨水的下渗速率,避免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溢出,当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达到最高水位时,及时提醒市政的雨水管理部门,避免降雨量过多,造成城市交通的堵塞等情况。
进一步,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斗、分流盘、缓冲管和缓冲筒,缓冲斗、分流盘、缓冲管和缓冲筒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缓冲斗的顶面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孔,分流盘上均匀设置有连接孔,缓冲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孔与分流盘相连接,缓冲管的下端穿过缓冲筒的顶面延伸至缓冲筒的内部,通过缓冲斗、分流盘、缓冲管和缓冲筒的多重缓冲作用,有效提高缓冲装置的缓冲作用,使得排放到蓄水箱中的水流速率更加的缓慢,避免搅动蓄水箱底部的淤泥。
进一步,缓冲斗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折流板,缓冲斗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折流板相对应的卡槽,第二折流板的一端通过转动滑块转接在卡槽内,第二折流板呈弯曲状,第二折流板的设计可以进一提高缓冲斗的缓冲作用,对雨水起到阻碍作用,卡槽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二折流板与缓冲斗之间的安装和固定,弯曲状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折流板的折流效果。
进一步,第二折流板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气缸和导向连接板,调节气缸与缓冲斗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气缸通过活塞杆与第二折流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折流板之间设置有导向连接板,角度调节装置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降雨量进行角度的调整,当降雨量较大时,适当减小第二折流板与垂直平面的角度,加快雨水的排放速率,当降雨量正常或过小时,增加第二折流板与垂直平面的角度,在保证雨水排放速率的同时,提高雨水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出水管位于过滤器的右端下方,出水管穿过过滤器延伸至过滤器与框架体之间的腔体内,排水管位于过滤器的底部,排水管穿过过滤器和框架体延伸至框架体的内部。
进一步,排水管包括主排水管和辅助排水管,主排水管与下渗井相连接,辅助排水管与市政污水管道相通,主排水管和辅助排水管的设计,可以将雨水输送到两种处理方法中进行处理,而且当降雨量较大,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积水量较多时,通过辅助排水管和主排水管的双重作用,可以进一步缓解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压力,使得整个系统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坑开挖:
(1)首先技术人员根据前期施工要求、地势分析情况和城市设计规划图,选择地势较低的地面作为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施工地点,再根据施工城市以往的最长降雨量总和确定基坑的尺寸,技术人员再根据实际勘查和测量进行图纸的绘制,再根据设计图纸将待施工地面上的垃圾、碎石清除,从而便于基坑的开挖;
(2)采用挖土机对基坑进行开挖,直至基坑的深度达到10~15m,便于管道的安装,再用挖掘机将基坑的底面整平,将砂石运输到基坑内,用挖掘机轮将砂石压实、压平,保证基坑底面的平整度;
2)蓄水箱、溢流水箱的施工:
(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安装位置,首先将蓄水箱安装在基坑内,再根据蓄水箱的安装位置将溢流水箱安装好,确保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之间间距0.5m,并且确保在基坑中留有下渗井的安装位置;
(2)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安装好后,用连接管将蓄水箱的底部与溢流水箱的底部连接好,并且在连接管与蓄水箱、溢流水箱的连接处用密封布密封严密,确保连接处不会出现泄漏现象,再用溢流水管将蓄水箱的上部与溢流水箱的上部相连接,再在溢流水管上安装好溢流阀,并且确保溢流阀正常工作;
(3)溢流阀安装好后,进行水位检测装置的安装,将水位检测装置安装固定在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内壁上;
3)潜水泵、缓冲装置的安装:
(1)根据蓄水箱的测量尺寸确定潜水泵和缓冲装置的安装位置,确保缓冲装置和潜水泵之间的间距在2m以上,首先将潜水泵安装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并且用紧固螺钉将潜水泵的底部与蓄水箱之间连接牢固;
(2)潜水泵安装好后,进行缓冲装置的安装,首先将第二折流板安装在缓冲斗的卡槽中,然后将缓冲管的下端与缓冲筒相连接,并且在确保第二折流板的正常工作情况下,将缓冲管延伸至缓冲筒的内部,再将缓冲管的上端与分流盘安装固定好,接着将缓冲斗与分流盘的顶面安装固定好,缓冲装置安装好后,进行缓冲装置的试运行,确保缓冲装置可以正常工作,再将缓冲装置安装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
4)下渗井的建立:
根据蓄水箱的安装尺寸和基坑实际的测量尺寸确定好下渗井的建立位置,并且预留好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的安装位置,下渗井建立好后,将过滤器的主排水管与下渗井之间相连通,再将过滤器的辅助排水管与市政污水管道之间连接好,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5)第一下渗管道、第二下渗管道的铺设:
根据尺寸将第一下渗管道与第二下渗管道铺设好,再将第一下渗管道与下渗井的第一排放管连接好,第二下渗管道与下渗井的第二排放管之间连接好,确保连接处的紧密性,并且在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内分别安装好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
6)过滤器、净化装置的安装:
(1)根据安装设计图纸和蓄水箱的尺寸确定过滤器和净化装置的安装位置,在过滤器的安装位置处设置安装嵌位槽,从而便于过滤器的安装限位;
(2)首先进行过滤器的安装,将第一折流板安装在框架体的内部,并且确保相邻两个第一折流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m,再将框架体安装在过滤器内,并且用支撑卡块固定嵌位,再将出水管和排水管安装好,确保出水管延伸至过滤器与框架体之间的腔体内,同时确保排水管延伸至框架体的内部,过滤器组装好后,进行过滤器的试运行,确保过滤器的正常工作,再将过滤器安装在水箱顶面的安装嵌位槽中,过滤器安装好后,将过滤器的出水管与缓冲装置之间安装连接好;
(3)再将净化装置安装在水箱顶面,确保净化装置的稳定性能,再将净化装置与潜水泵之间安装连接好。
进一步,在步骤3)的步骤(2)中,第二折流板安装好后进行角度调节装置的安装,根据第二折流板的安装位置确定调节气缸的固定位置,调节气缸安装固定好后,将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与导向连接板之间连接好,在将导向连接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安装固定好。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过滤框体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过滤后的干净雨水进入到蓄水箱中进行再次利用,而且又便于污水和杂质进入到市政污水管内进行污水的集中处理,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框架体的设计可以便于水与杂质之间的分离,清澈的雨水可以从框架体的漏水孔进入到出水管,再排入到蓄水箱中,支撑卡块的设计可以便于框架体与过滤器之间的嵌位固定,第一折流板的设计可以延长雨水在框架体中的时间,使得雨水与杂质的分离更加的彻底,从而使得经过过滤器处理后的雨水更加的清澈,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2、蓄水箱可以便于过滤后的雨水的蓄积,蓄积的雨水可以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蓄水箱中的雨水较多时,通过连接管将多余的雨水输送到溢流水箱中,进一步扩大雨水的收集体积,可以应对城市下雨量较大的情况,提高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率,溢流水管的设计可以在降雨量较密集时,打开溢流水管中的溢流阀,加快蓄水箱中的雨水排入到溢流水箱中的速度,避免排放速度较慢,造成蓄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水位检测装置的设计可以时刻检测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水位量,当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超过正常水位,而雨水还在源源不断的进入到蓄水箱时,同时将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打开,使得雨水可以从下渗井、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中渗透到泥土中,避免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
3、缓冲装置的设计,可以防止雨水快速冲入到蓄水箱的底部,由于蓄水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底部会有一层细细的淤泥逐渐积累,如果保持静止,可以逐渐产生出厌氧菌的保护层,可以对蓄水箱中的雨水进行保护,所以采用缓冲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厌氧菌保护层被破坏,不仅不会对蓄水箱的雨水进行保护,被冲击的淤泥还会造成雨水的再次污染,影响雨水的后期处理和使用。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装便捷,而且蓄水箱案安装后,直接将其他设备安装在蓄水箱的顶面上,完全没有高差的问题,没有配管的麻烦,使得整个施工更加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过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缓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缓冲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过滤器;2-下渗井;3-蓄水箱;4-溢流水箱;5-净化装置;6-进水管;7-出水管;8-排水管;9-框架体;10-支撑卡块;11-第一折流板;12-漏水孔;13-连接管;14-溢流阀;15-缓冲装置;16-潜水泵;17-输送管;18-第一排放管;19-第二排放管;20-第一下渗管道;21-第二下渗管道;22-第一流量阀;23-第二流量阀;24-最低水位检测器;25-警戒水位检测器;26-最高水位检测器;27-缓冲斗;28-分流盘;29-缓冲管;30-缓冲筒;31-螺纹连接孔;32-第二折流板;33-卡槽;34-转动滑块;35-调节气缸;36-导向连接板;37-主排水管;38-辅助排水管;39-溢流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包括过滤器1、下渗井2、蓄水箱3、溢流水箱4和净化装置5,过滤器1、净化装置5均位于蓄水箱3的顶面上,过滤器1上设置有进水管6、出水管7和排水管8,出水管7位于过滤器1的右端下方,出水管7穿过过滤器1延伸至过滤器1与框架体9之间的腔体内,排水管8位于过滤器1的底部,排水管8穿过过滤器1和框架体9延伸至框架体9的内部,排水管8包括主排水管37和辅助排水管38,主排水管37与下渗井2相连接,辅助排水管38与市政污水管道相通,主排水管37和辅助排水管38的设计,可以将雨水输送到两种处理方法中进行处理,而且当降雨量较大,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积水量较多时,通过辅助排水管38和主排水管37的双重作用,可以进一步缓解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的压力,使得整个系统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过滤器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框体,过滤框体包括框架体9、支撑卡块10和第一折流板11,框架体9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漏水孔12,框架体9通过支撑卡块10与过滤器1的内侧壁限位连接,第一折流板11均匀设置在框架体9的内部,过滤框体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过滤后的干净雨水进入到蓄水箱3中进行再次利用,而且又便于污水和杂质进入到市政污水管内进行污水的集中处理,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框架体9的设计可以便于水与杂质之间的分离,清澈的雨水可以从框架体9的漏水孔12进入到出水管7,再排入到蓄水箱3中,支撑卡块10的设计可以便于框架体9与过滤器1之间的嵌位固定,第一折流板11的设计可以延长雨水在框架体9中的时间,使得雨水与杂质的分离更加的彻底,从而使得经过过滤器1处理后的雨水更加的清澈,提高过滤器1的过滤效果。
下渗井2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管18和第二排放管19,下渗井2通过第一排放管18与第一下渗管道20相连接,下渗井2通过第二排放管19与第二下渗管道21相连接,第一排放管18内设置有第一流量阀22,第二排放管19内设置有第二流量阀23,第一下渗管道20和第二下渗管道21上均匀设置有渗滤孔,渗滤孔上设置有土工布,第一排放管18和第二排放管19的设计可以便于下渗井2与第一下渗管道20和第二下渗管道21之间的连接,从而加快雨水的下渗速率,通过第一流量阀22和第二流量阀23可以分别控制第一下渗管道20和第二下渗管道21,使用更加的方便。
蓄水箱3的底部通过连接管13与溢流水箱4、下渗井2相连接,蓄水箱3的上方通过溢流水管39与溢流水箱4相连接,溢流水管39内设置有溢流阀14,蓄水箱3可以便于过滤后的雨水的蓄积,蓄积的雨水可以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蓄水箱3中的雨水较多时,通过连接管13将多余的雨水输送到溢流水箱4中,进一步扩大雨水的收集体积,可以应对城市下雨量较大的情况,提高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率,溢流水管39的设计可以在降雨量较密集时,打开溢流水管39中的溢流阀14,加快蓄水箱3中的雨水排入到溢流水箱4中的速度,避免排放速度较慢,造成蓄水箱3中的雨水的溢出,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内均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最低水位检测器24、警戒水位检测器25和最高水位检测器26,最低水位检测器24、警戒水位检测器25和最高水位检测器26从低往高依次设置在蓄水箱3、溢流水箱4的内侧壁上,水位检测装置与溢流阀14、第一流量阀22和第二流量阀23相连接,水位检测装置的设计可以检测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量,当最低水位检测器24检测到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达到最低水位时,关闭第一流量阀22和第二流量阀23,对雨水进行保护和累积,当警戒水位检测器25检测到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量达到警戒位置时,打开第一流量阀22和第二流量阀23,加快雨水的下渗速率,避免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溢出,当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达到最高水位时,及时提醒市政的雨水管理部门,避免降雨量过多,造成城市交通的堵塞等情况,水位检测装置的设计可以时刻检测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水位量,当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量超过正常水位,而雨水还在源源不断的进入到蓄水箱3时,同时将第一流量阀22和第二流量阀23打开,使得雨水可以从下渗井2、第一下渗管道20和第二下渗管道21中渗透到泥土中,避免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的溢出。
蓄水箱3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15和潜水泵16,缓冲装置15与出水管7相连接,缓冲装置15包括缓冲斗27、分流盘28、缓冲管29和缓冲筒30,缓冲斗27、分流盘28、缓冲管29和缓冲筒30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缓冲斗27的顶面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孔31,分流盘28上均匀设置有连接孔,缓冲管29的上端通过连接孔与分流盘28相连接,缓冲管29的下端穿过缓冲筒30的顶面延伸至缓冲筒30的内部,通过缓冲斗27、分流盘28、缓冲管29和缓冲筒30的多重缓冲作用,有效提高缓冲装置15的缓冲作用,使得排放到蓄水箱3中的水流速率更加的缓慢,避免搅动蓄水箱3底部的淤泥,缓冲斗27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折流板32,第二折流板32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气缸35和导向连接板36,调节气缸35与缓冲斗27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气缸35通过活塞杆与第二折流板32的底面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折流板32之间设置有导向连接板36,角度调节装置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降雨量进行角度的调整,当降雨量较大时,适当减小第二折流板32与垂直平面的角度,加快雨水的排放速率,当降雨量正常或过小时,增加第二折流板32与垂直平面的角度,在保证雨水排放速率的同时,提高雨水的缓冲效果,缓冲斗27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折流板32相对应的卡槽33,第二折流板32的一端通过转动滑块34转接在卡槽33内,第二折流板32呈弯曲状,第二折流板32的设计可以进一提高缓冲斗27的缓冲作用,对雨水起到阻碍作用,卡槽33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二折流板32与缓冲斗27之间的安装和固定,弯曲状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折流板32的折流效果,缓冲装置15的设计,可以防止雨水快速冲入到蓄水箱3的底部,由于蓄水箱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底部会有一层细细的淤泥逐渐积累,如果保持静止,可以逐渐产生出厌氧菌的保护层,可以对蓄水箱3中的雨水进行保护,所以采用缓冲装置15可以有效避免厌氧菌保护层被破坏,不仅不会带蓄水箱3的雨水进行保护,被冲击的淤泥还会造成雨水的再次污染,影响雨水的后期处理和使用,潜水泵16通过输送管17与净化装置5相连接。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坑开挖:
(1)首先技术人员根据前期施工要求、地势分析情况和城市设计规划图,选择地势较低的地面作为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施工地点,再根据施工城市以往的最长降雨量总和确定基坑的尺寸,技术人员再根据实际勘查和测量进行图纸的绘制,再根据设计图纸将待施工地面上的垃圾、碎石清除,从而便于基坑的开挖;
(2)采用挖土机对基坑进行开挖,直至基坑的深度达到10~15m,便于管道的安装,再用挖掘机将基坑的底面整平,将砂石运输到基坑内,用挖掘机轮将砂石压实、压平,保证基坑底面的平整度;
2)蓄水箱、溢流水箱的施工:
(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安装位置,首先将蓄水箱安装在基坑内,再根据蓄水箱的安装位置将溢流水箱安装好,确保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之间间距0.5m,并且确保在基坑中留有下渗井的安装位置;
(2)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安装好后,用连接管将蓄水箱的底部与溢流水箱的底部连接好,并且在连接管与蓄水箱、溢流水箱的连接处用密封布密封严密,确保连接处不会出现泄漏现象,再用溢流水管将蓄水箱的上部与溢流水箱的上部相连接,再在溢流水管上安装好溢流阀,并且确保溢流阀正常工作;
(3)溢流阀安装好后,进行水位检测装置的安装,将水位检测装置安装固定在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内壁上;
3)潜水泵、缓冲装置的安装:
(1)根据蓄水箱的测量尺寸确定潜水泵和缓冲装置的安装位置,确保缓冲装置和潜水泵之间的间距在2m以上,首先将潜水泵安装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并且用紧固螺钉将潜水泵的底部与蓄水箱之间连接牢固;
(2)潜水泵安装好后,进行缓冲装置的安装,首先将第二折流板安装在缓冲斗的卡槽中,第二折流板安装好后进行角度调节装置的安装,根据第二折流板的安装位置确定调节气缸的固定位置,调节气缸安装固定好后,将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与导向连接板之间连接好,在将导向连接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安装固定好,然后将缓冲管的下端与缓冲筒相连接,并且在确保第二折流板的正常工作情况下,将缓冲管延伸至缓冲筒的内部,再将缓冲管的上端与分流盘安装固定好,接着将缓冲斗与分流盘的顶面安装固定好,缓冲装置安装好后,进行缓冲装置的试运行,确保缓冲装置可以正常工作,再将缓冲装置安装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
4)下渗井的建立:
根据蓄水箱的安装尺寸和基坑实际的测量尺寸确定好下渗井的建立位置,并且预留好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的安装位置,下渗井建立好后,将过滤器的主排水管与下渗井之间相连通,再将过滤器的辅助排水管与市政污水管道之间连接好,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5)第一下渗管道、第二下渗管道的铺设:
根据尺寸将第一下渗管道与第二下渗管道铺设好,再将第一下渗管道与下渗井的第一排放管连接好,第二下渗管道与下渗井的第二排放管之间连接好,确保连接处的紧密性,并且在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内分别安装好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
6)过滤器、净化装置的安装:
(1)根据安装设计图纸和蓄水箱的尺寸确定过滤器和净化装置的安装位置,在过滤器安装位置处设置安装嵌位槽,从而便于过滤器的安装限位;
(2)首先进行过滤器的安装,将第一折流板安装在框架体的内部,并且确保相邻两个第一折流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m,再将框架体安装在过滤器内,并且用支撑卡块固定嵌位,再将出水管和排水管安装好,确保出水管延伸至过滤器与框架体之间的腔体内,同时确保排水管延伸至框架体的内部,过滤器组装好后,进行过滤器的试运行,确保过滤器的正常工作,再将过滤器安装在水箱顶面的安装嵌位槽中,过滤器安装好后,将过滤器的出水管与缓冲装置之间安装连接好;
(3)再将净化装置安装在水箱顶面,确保净化装置的稳定性能,再将净化装置与潜水泵之间安装连接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包括过滤器、下渗井、蓄水箱、溢流水箱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所述净化装置均位于所述蓄水箱的顶面上,所述过滤器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框体,所述过滤框体包括框架体、支撑卡块和第一折流板,所述框架体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框架体通过所述支撑卡块与所述过滤器的内侧壁限位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均匀设置在所述框架体的内部,所述蓄水箱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溢流水箱、所述下渗井相连接,所述蓄水箱的上方通过溢流水管与所述溢流水箱相连接,所述溢流水管内设置有溢流阀,所述蓄水箱和所述溢流水箱内均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和潜水泵,所述缓冲装置与所述出水管相连接,所述潜水泵通过输送管与所述净化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渗井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所述下渗井通过所述第一排放管与第一下渗管道相连接,所述下渗井通过所述第二排放管与第二下渗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排放管内设置有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排放管内设置有第二流量阀,所述第一下渗管道和所述第二下渗管道上均匀设置有渗滤孔,所述渗滤孔上设置有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最低水位检测器、警戒水位检测器和最高水位检测器,所述最低水位检测器、所述警戒水位检测器和所述最高水位检测器从低往高依次设置在所述蓄水箱、所述溢流水箱的内侧壁上,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溢流阀、所述第一流量阀和所述第二流量阀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斗、分流盘、缓冲管和缓冲筒,所述缓冲斗、所述分流盘、所述缓冲管和所述缓冲筒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缓冲斗的顶面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分流盘上均匀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缓冲管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分流盘相连接,所述缓冲管的下端穿过所述缓冲筒的顶面延伸至所述缓冲筒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斗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折流板,所述缓冲斗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折流板相对应的卡槽,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一端通过转动滑块转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折流板呈弯曲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下方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气缸和导向连接板,所述调节气缸与所述缓冲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气缸通过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折流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导向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过滤器的右端下方,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过滤器延伸至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框架体之间的腔体内,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过滤器的底部,所述排水管穿过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框架体延伸至所述框架体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包括主排水管和辅助排水管,所述主排水管与所述下渗井相连接,所述辅助排水管与市政污水管道相通。
9.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坑开挖:
(1)首先技术人员根据前期施工要求、地势分析情况和城市设计规划图,选择地势较低的地面作为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施工地点,再根据施工城市以往的最长降雨量总和确定基坑的尺寸,技术人员再根据实际勘查和测量进行图纸的绘制,再根据设计图纸将待施工地面上的垃圾、碎石清除,从而便于基坑的开挖;
(2)采用挖土机对基坑进行开挖,直至基坑的深度达到10~15m,便于管道的安装,再用挖掘机将基坑的底面整平,将砂石运输到基坑内,用挖掘机轮将砂石压实、压平,保证基坑底面的平整度;
2)蓄水箱、溢流水箱的施工:
(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安装位置,首先将蓄水箱安装在基坑内,再根据蓄水箱的安装位置将溢流水箱安装好,确保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之间间距0.5m,并且确保在基坑中留有下渗井的安装位置;
(2)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安装好后,用连接管将蓄水箱的底部与溢流水箱的底部连接好,并且在连接管与蓄水箱、溢流水箱的连接处用密封布密封严密,确保连接处不会出现泄漏现象,再用溢流水管将蓄水箱的上部与溢流水箱的上部相连接,再在溢流水管上安装好溢流阀,并且确保溢流阀正常工作;
(3)溢流阀安装好后,进行水位检测装置的安装,将水位检测装置安装固定在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内壁上;
3)潜水泵、缓冲装置的安装:
(1)根据蓄水箱的测量尺寸确定潜水泵和缓冲装置的安装位置,确保缓冲装置和潜水泵之间的间距在2m以上,首先将潜水泵安装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并且用紧固螺钉将潜水泵的底部与蓄水箱之间连接牢固;
(2)潜水泵安装好后,进行缓冲装置的安装,首先将第二折流板安装在缓冲斗的卡槽中,然后将缓冲管的下端与缓冲筒相连接,并且在确保第二折流板的正常工作情况下,将缓冲管延伸至缓冲筒的内部,再将缓冲管的上端与分流盘安装固定好,接着将缓冲斗与分流盘的顶面安装固定好,缓冲装置安装好后,进行缓冲装置的试运行,确保缓冲装置可以正常工作,再将缓冲装置安装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
4)下渗井的建立:
根据蓄水箱的安装尺寸和基坑实际的测量尺寸确定好下渗井的建立位置,并且预留好第一下渗管道和第二下渗管道的安装位置,下渗井建立好后,将过滤器的主排水管与下渗井之间相连通,再将过滤器的辅助排水管与市政污水管道之间连接好,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5)第一下渗管道、第二下渗管道的铺设:
根据尺寸将第一下渗管道与第二下渗管道铺设好,再将第一下渗管道与下渗井的第一排放管连接好,第二下渗管道与下渗井的第二排放管之间连接好,确保连接处的紧密性,并且在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内分别安装好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
6)过滤器、净化装置的安装:
(1)根据安装设计图纸和蓄水箱的尺寸确定过滤器和净化装置的安装位置,在过滤器的安装位置处设置安装嵌位槽,从而便于过滤器的安装限位;
(2)首先进行过滤器的安装,将第一折流板安装在框架体的内部,并且确保相邻两个第一折流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m,再将框架体安装在过滤器内,并且用支撑卡块固定嵌位,再将出水管和排水管安装好,确保出水管延伸至过滤器与框架体之间的腔体内,同时确保排水管延伸至框架体的内部,过滤器组装好后,进行过滤器的试运行,确保过滤器的正常工作,再将过滤器安装在水箱顶面的安装嵌位槽中,过滤器安装好后,将过滤器的出水管与缓冲装置之间安装连接好;
(3)再将净化装置安装在水箱顶面的安装嵌位槽中,确保净化装置的稳定性能,再将净化装置与潜水泵之间安装连接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的步骤(2)中,第二折流板安装好后进行角度调节装置的安装,根据第二折流板的安装位置确定调节气缸的固定位置,调节气缸安装固定好后,将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与导向连接板之间连接好,在将导向连接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安装固定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49730.3A CN106759645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49730.3A CN106759645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59645A true CN106759645A (zh) | 2017-05-31 |
CN106759645B CN106759645B (zh) | 2020-03-20 |
Family
ID=58876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49730.3A Active CN106759645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5964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85711A (zh) * | 2018-09-09 | 2019-01-11 | 韩少鹏 | 市政排水管道泄漏监测施工方法以及监测方法 |
CN112057789A (zh) * | 2020-08-04 | 2020-12-11 | 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智慧消防的喷淋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435463U (zh) * | 2015-02-03 | 2015-07-01 | 刘亚湘 |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与集雨节灌复合系统 |
CN204919661U (zh) * | 2015-07-14 | 2015-12-30 | 誊录企业有限公司 | 雨水收集结构 |
CN204919660U (zh) * | 2015-07-14 | 2015-12-30 | 誊录企业有限公司 | 雨水收集装置 |
DE202015106602U1 (de) * | 2014-12-03 | 2016-03-03 | Devaplus R&D | Regenwasserfiltersystem |
CN105587008A (zh) * | 2016-01-27 | 2016-05-18 | 潍坊大川置业有限公司 | 一种现代住宅雨水收集重复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 |
CN205557646U (zh) * | 2016-03-15 | 2016-09-07 | 辽宁大学 | 用于海绵城市的蓄水装置 |
CN205636878U (zh) * | 2016-04-29 | 2016-10-12 | 四川牧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精准弃流过滤存储一体罐 |
JP2016183545A (ja) * | 2015-03-27 | 2016-10-20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雨水桝用排水補助部材および雨水桝 |
-
2016
- 2016-12-13 CN CN201611149730.3A patent/CN1067596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015106602U1 (de) * | 2014-12-03 | 2016-03-03 | Devaplus R&D | Regenwasserfiltersystem |
CN204435463U (zh) * | 2015-02-03 | 2015-07-01 | 刘亚湘 |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与集雨节灌复合系统 |
JP2016183545A (ja) * | 2015-03-27 | 2016-10-20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雨水桝用排水補助部材および雨水桝 |
CN204919661U (zh) * | 2015-07-14 | 2015-12-30 | 誊录企业有限公司 | 雨水收集结构 |
CN204919660U (zh) * | 2015-07-14 | 2015-12-30 | 誊录企业有限公司 | 雨水收集装置 |
CN105587008A (zh) * | 2016-01-27 | 2016-05-18 | 潍坊大川置业有限公司 | 一种现代住宅雨水收集重复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 |
CN205557646U (zh) * | 2016-03-15 | 2016-09-07 | 辽宁大学 | 用于海绵城市的蓄水装置 |
CN205636878U (zh) * | 2016-04-29 | 2016-10-12 | 四川牧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精准弃流过滤存储一体罐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85711A (zh) * | 2018-09-09 | 2019-01-11 | 韩少鹏 | 市政排水管道泄漏监测施工方法以及监测方法 |
CN112057789A (zh) * | 2020-08-04 | 2020-12-11 | 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智慧消防的喷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59645B (zh) | 2020-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45214B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的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967841A (zh) | 一种在市政管网系统中实现初期雨水截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648873B (zh) | 一种舱蓄式路缘石 | |
JP2009257005A (ja) | 高架道路の雨水利用システム | |
CN104196118B (zh) | 一种水池自动真空冲洗清淤装置及方法 | |
CN112195981A (zh) | 一种用于地下室抗浮泄压设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905331A (zh) | 一种海绵城市自净渗滞系统 | |
CN105862548A (zh) |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 |
KR100834551B1 (ko) | 우수유출 저감장치 | |
CN106638917A (zh) | 一种分体式雨水回收蓄调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2767227U (zh) | 一种用于排水倒虹管的拦蓄自冲洗装置 | |
CN106759645A (zh) |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 |
CN20741964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自净渗滞系统 | |
JP5083602B2 (ja) | 流出抑制街渠工 | |
CN212427432U (zh) | 一种市政工程用多层过滤雨水口装置 | |
CN201952879U (zh) | 一种在市政雨水管网系统中截流初期雨水的截流装置 | |
CN104328836B (zh) | 一种环保型预制双箱深孔式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2527838B1 (ko) | 저영향개발 침투시설 | |
CN107044150B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渗透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938806A (zh) | 一种利用海绵型雨水管补给深部地下水的装置及方法 | |
CN213682175U (zh) | 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 | |
CN207794239U (zh) | 一种利用海绵型雨水管补给深部地下水的装置 | |
CN209620224U (zh)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截污的箱涵式截流井 | |
KR101151090B1 (ko) | 저류조를 이용한 초기우수 보관 처리 시스템 | |
CN218862671U (zh) | 隧道洞内排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3 Address after: 311100 No.111, Tianhe Road, Yu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HUANGLIN ENVIRON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508 Xuefu street, Xiasha Higher Education East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