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6022A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16022A CN106716022A CN201580051140.4A CN201580051140A CN106716022A CN 106716022 A CN106716022 A CN 106716022A CN 201580051140 A CN201580051140 A CN 201580051140A CN 106716022 A CN106716022 A CN 1067160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exchanging chamber
- machine room
- conduit
- out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该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被隔板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热交换室和机械室,上述热交换室内配置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上述机械室内配置有压缩机和电气安装件单元,上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孔,该连通孔连通将上述机壳的内部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的上述机械室和上述热交换室,并且设有覆盖所述连通孔的靠热交换室一侧的导管。上述导管的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比上下两个端部更向与上述机械室相反的一侧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尤其是涉及设于室外单元的电气安装件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通过隔板被分隔成配有压缩机和四通阀等的机械室以及配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扇的热交换室。其中,机械室内配置有用于驱动和控制压缩机和送风扇的电气安装件单元。压缩机和送风扇驱动的同时,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电气安装件发热,为了防止由于发热所导致的电气安装件故障或误操作,使用散热装置等对电气安装件进行冷却。
通常,对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在最大运转能力(kW)相同的情况下,优选机壳尺寸小的,当机壳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优选最大运转能力(kW)大的。机壳尺寸设计较小时,机械室内部容易充满电气安装件发出的热量,当增大最大运转能力时,压缩机和送风机大型化的同时,驱动控制这些设备的电气安装件发热量也将变大。无论如何都有必要高效地对电气安装件进行冷却,近年来,公开了一种冷却方法,一边利用制冷循环中的部分制冷剂进行冷却,一边使用热管对电气安装件进行冷却(比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26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比如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记载那样,一边利用制冷循环中的部分制冷剂,一边使用热管对电气安装件进行冷却时,不仅使得结构变得复杂,而且将增加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不仅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还能够高效地对电气安装件进行冷却。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被隔板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热交换室和机械室,所述热交换室内配置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所述机械室内配置有压缩机和电气安装件单元,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孔,该连通孔连通将所述机壳的内部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的所述机械室和所述热交换室,并且设有覆盖所述连通孔的靠热交换室一侧的导管,所述导管的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比上下两个端部更向与所述机械室相反的一侧突出。
另外,较佳的是所述导管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两个端部一体地设有保持所述送风机的导线的导线引导件。
进一步根据更加详细的实施方式来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由底面面板、正面面板、背面面板、左右侧面面板构成;隔板,所述隔板将机壳的内部沿纵方向划分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所述热交换室内配置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所述机械室内配置有压缩机和电气安装件单元;以及至少一个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正面面板之间,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连通将所述机壳的内部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的所述机械室和所述热交换室,并且设有覆盖所述隔板上设置的所述连通孔的靠热交换室一侧的导管,所述导管的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比上下两个端部更向靠所述热交换室的一侧突出。
发明效果
基于具备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可以改良现有的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其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高效地对电气安装件进行冷却。
关于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特征以及基于此特征的效果,通过参考以下附图说明的记载能够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关于图1中记载的实施方式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关于相同实施方式下,表示取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部分部件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关于相同实施方式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关于相同实施方式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导管的立体图,其中,(5A)是从机械室2B方向看导管时的立体图,(5B)是从热交换室方向看导管时的立体图。
图6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下,表示取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部分部件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参考图1至图5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记载中,表示纵横、上下、左右等方向的用语是以图示状态或者设置状态为基准来使用的。
图1中,关于第1实施方式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1(以下简称为室外单元1)包括机壳2,机壳2包括构成底面的底面面板3、构成正面的正面面板4、与正面面板4一起构成正面的维护面板5、构成右侧面和部分背面的右侧面面板6、设有多个空气吸入口并构成左侧面的左侧面面板7以及构成顶面的上面面板8。
底面面板3从平面图视角来看是矩形的,并且沿其周缘设有翻折部分3a(图2)。在底面面板3的下表面沿室外单元1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安装有左右两个脚部部件9、9。脚部部件9、9支承室外单元1,并且将室外单元1固定于安装场所。
上面面板8从平面图视角来看是和底面面板3大体相同的矩形形状,沿其周缘设有翻折部分8a(图2)。
如图2所示,从平面图的视角来看,从室外单元1的背面到左侧面配置有L形状的热交换器10。热交换器10例如是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的长边部分10a和右侧面面板6共同构成了机壳2的背面,短边部分10b被配置成与左侧面面板7的内侧相对。
室外单元1的内部设有从底面面板3延伸至上面面板8的隔板12。机壳2的内部通过隔板12被划分为热交换室2A和机械室2B。
热交换室2A中,在热交换器10和正面面板4之间上下并列地配有两个送风机11A、11B。将送风机11A置于上方,将送风机11B置于下方。送风机11A、11B分别由风扇电动机11a和安装于风扇电动机11a的旋转轴的送风扇11b构成。送风机11A、11B由直立于热交换室2A内部的电动机基座13所支承。电动机基座13的下方固定在底面面板3上,上方固定在正面面板4的上方端部。
正面面板4上设有两个空气吹出口41A、41B。空气吹出口41A、41B分别与送风机11A、11B相对配置。正面面板4上,在空气吹出口41A、41B的热交换室2A内侧分别与空气吹出口41A、41B一体地设有喇叭口42A、42B。正面面板4的外侧安装有覆盖空气吹出口41A、41B的风扇罩43A、43B。
机械室2B中收容有压缩机14、四通阀15、蓄电器16等制冷循环结构部件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20。并且图2以及图3中的压缩机13上覆有防噪材料。
机械室2B的正面覆盖有能够自由安装拆卸的维护面板5。机械室2B的右侧面和背面由右侧面面板6所覆盖,右侧面面板6下方靠近背面处设有向机械室2B内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部分6a。此外部空气导入部分6a设为具有多个横向长的缝隙的百叶窗状。
机械室2B的正面一侧配置有电气安装件单元20。电气安装件单元20横跨隔板12和右侧面面板6地配置,并且位于机械室2B沿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
图4是详细表示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立体图。此电气安装件单元20具有金属板制的框架21,此框架21内部收容有安装有各种电气安装件的控制基板30。控制基板30由框架21的上表面、背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围住。
安装于控制基板30上的逆变器电路部分设有散热装置31。由于逆变器电路用于驱动压缩机13以及送风机11A、11B,因此在电气安装件单元20中也是发热量非常大的部件。散热装置31在长边方向的长度尺寸被设为与控制基板30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散热装置31具有多个散热翅片31a,这些散热翅片31a以设有规定的间隙的状态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散热装置31被配置在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正面并且靠近隔板12的一侧,也就是说,被配置在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左侧前方。
散热装置31的正面侧、右侧面侧以及底面侧由金属板制的散热装置导管22所覆盖。
散热装置导管22上,与散热装置31的正面右侧相对的部分处设置了纵向长的长孔即正面给气部分24,与散热装置31的右侧面相对的部分处设置了纵向长的长孔即内部给气部分25。
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正面右侧处,与散热装置导管22相邻地安装有金属板制的遮挡板23。遮挡板23具有正面、右侧面和底面。在遮挡板23的右侧面的端部,沿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地设有两个钩挂孔23a、23a。在框架21的右侧面设有与钩挂孔23a、23a卡合的两个钩挂爪21a、21a。基于这个可以卡合的结构,遮挡板23被安装为相对于框架21可以自由打开和关闭。
通过框架21、散热装置导管22以及遮挡板23形成了电气安装件单元20内的空间S1。控制基板30配置于此空间S1内。在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正面侧且在空间S1的下方设有端子台32,该端子台32供电气地连接室外单元1和室内单元(图上没有表示)的电线连接。
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框架21的背面右侧设有多个由纵向长的长孔构成的背面给气部分26。另一方面,在框架21的左侧面,设有由纵向长的长孔构成的排气部分27。
电气安装件单元20中,形成通过背面给气部分26、空间S1、内部给气部分25、散热装置导管22和排气部分27的第1空气流通路28。另外,形成通过正面给气部分24、散热装置导管22、排气部分27的第2空气流通路29。第1空气流通路28和第2空气流通路29于散热装置导管22内合流。
如图2所示,隔板12的供电气安装件单元20安装的安装位置处设有纵向长的长孔即连通孔12a。在隔板12上安装电气安装件单元20时,使得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排气部分27和隔板12的连通孔12a相对。
如图2到图5所示,隔板12靠热交换室2A一侧处,安装有覆盖连通孔12a的金属板制的导管50。
图5(5A)是从机械室2B方向看到的导管50的立体图,图5(5B)是从热交换室2A方向看到的导管50的立体图。
导管50包括上底设置在送风机11A、11B一侧、下底设置在隔板12一侧,大致为等腰梯形(以下简称梯形)的正面侧侧面50C以及背面侧侧面50d。导管50中,正面侧侧面50c和背面侧侧面50d之间形成的构成梯形的上底部分的面为上底面50a,构成下底部分的面为下底面50b。此处,下底面50b整个面基本是开口的。另外,构成梯形两个腰部分的面中,上侧面为上侧斜面50e,下侧面为下侧斜面50f。
根据上述的构成,导管50的中间部分比两个端部更向与机械室2B相反的一侧突出,即更向热交换室的一侧突出。于是,通过将导管50的下底面50b一侧与隔板12密切接触地安装,在隔板12和导管50之间形成空间S2。
导管50的上底面50a上、上侧斜面50e上以及下侧斜面50f上靠近背面侧侧面50d处设有一系列排气孔51。由于排气孔51跨越上底面50a、上侧斜面50e以及下侧斜面50f三个面形成,因此其开口面积可以开的较大。
由于排气孔51的开口面积很大,侵入热交换室2A的雨水容易通过排气孔51侵入到导管50内。为此,排气孔51的内侧(空间S2侧)设有防止雨水入侵的导流板51a。导流板51a从排气孔51的正面一侧的开口端部向内侧弯折所形成。而且由于排气孔51进深方向的位置比起隔板12连通孔12a的位置更靠近背面,因此即使雨水入侵到导管50内部,也不会直接通过连通孔12a入侵到电气安装件单元20内部。
另外,导管50还具有上侧斜面50e以及下侧斜面50f,这些斜面具备整流板的功能,可以调节导管50附近的气流。
图5中,导管50的上下方向的端部设有上部固定片52和下部固定片53,通过这些固定片52、53将导管50固定在隔板12上。而且上部固定片52上一体地设有上部导线引导件52a,下部固定片53上一体地设有下部导线引导件53a。
然后,通过上部导线引导件52a保持从上部送风机11A的风扇电动机11a处延伸过来的导线11c的一部分,并将其向电气安装件单元20引导。
另一方面,通过下部导线引导件53a保持从下部送风机11B的风扇电动机11a处延伸过来的导线11c的一部分,并将其向电气安装件单元20引导。
通过上述构成可知,因为导管50设有导线引导件52a、53a并形成一体,所以部件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组装工作和导线11c的安装工作也可以容易地进行。
而且对上部导线引导件52a的周端部施行了折边加工(弯曲加工),使得金属板的端部不会对导线造成损伤。
另一方面,下部导线引导件53a的周端没有施行折边加工,作为替代,设有卡箍固定片53b,可以将导线11c的一部分使用卡箍固定在卡箍固定片53b上。通过将部分导线11c固定在卡箍固定片53b上,可以防止由于运输和运转时的振动而导致导线11c和下部导线引导件53a端部的摩擦,即使不进行折边加工也可以防止导线11c的损伤。
另外,由于导线引导件52a、53a的形状各自不同,组装工作人员更容易辨别导管50的上下方向,防止组装工作时发生安装错误。
如上所述构成的室外单元1中,当室内单元一侧指示制冷循环运转开始时,从电气安装件单元20发出必要的控制信号送往压缩机13以及送风机11等电动部件处。压缩机13被驱动,送风机11A、11B开始送风。外部空气被热交换室2A吸入并在热交换器10中流通,在和伴随压缩机13的驱动而导入热交换器10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通过正面面板4的喇叭口42A、42B以及风扇罩43A、43B向室外单元1的正面侧被吹出。
由于一方面热交换室2A和机械室2B通过导管50、隔板12的连通孔12a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20连通,另一方面通过送风机11A、11B的送风作用使热交换室2A负压化,因此机械室2B的空气向热交换室2A一侧排出。与此同时,外部空气从右侧面面板6下方设置的外部空气导入部分6a流入机械室2B。
从外部空气导入部分6a流入机械室2B的外部空气通过在电气安装件单元20形成的两条空气流通路28、29。
首先对空气在第1空气流通路28上流通的状态进行说明。机械室2B的一部分空气通过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背面给气部分26流入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空间S1。流入空间S1的空气在通过控制基板30时对控制基板30进行冷却,并通过内部给气部分25流入散热装置导管22内。流入散热装置导管22内的空气对散热装置31进行冷却,并从框架21的排气部分27排出到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外部。
其次对空气在第2空气流通路29上流通的状态进行说明。机械室2B的一部分空气通过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正面给气部分24流入散热装置导管22内。流入散热装置导管22内的空气与在散热装置导管22内第一空气流通路28上流通的空气合流后对散热装置31进行冷却,然后从框架21的排气部分27排出到电气安装件单元20的外部。
如上所述,被导入机械室2B的空气在通过两个空气流通路28、29时,对控制基板30和散热装置31进行冷却来抑制电气安装件单元20内部的电气安装件的温度上升。
另外,由于将机械室2B的空气向热交换室2A排出的导管50的形状被设为其中间部分向机械室2B的相反一侧突出的近似等腰梯形,因此排气孔51的面积可以做大,机械室2B的空气可以高效地向热交换室2A一侧排出。因此,机械室2B和电气安装件单元20内部不容易堆积热量,即使外部气温达到40-50摄氏度或者更高温的使用条件,还是能稳定地运转。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关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下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分解主视图。
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各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的各部分是相同部分时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第2实施方式同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2实施方式不具备两个送风机11A、11B,只有一个送风机11C。
关于第2实施方式下的室外单元100与第1实施方式下的室外单元1相比,最大运转能力(kW)被设置为较低,热交换器10的高度尺寸以及室外单元100的高度尺寸较小。因此,只具有一个送风机11C。
电气安装件单元20以及导管50的构成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即使是第2实施方式,也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能够高效地将机械室2B的空气向热交换室2A一侧排出。另外,送风机11C的风扇电动机11a的导线11c(图上没有表示)通过下部导线引导件53b引入电气安装件单元20。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机械室内产生的热量能够高效地向热交换室一侧排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形。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使用的导管50虽然将正面侧侧面50c以及背面侧侧面50d设为近似等腰梯形形状,但是只要是中间部分朝向机械室相反一侧突出的形状即可,是三角形也行,是圆弧形也行,是从下底面50b向上底面50a逐渐缩小的喇叭形状也行。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作为例示,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定为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范围。本发明能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其能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或要点中,且包含在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100…室外单元;
6a…外部空气导入部分;
11…送风机;
12…隔板;
12a…连通孔;
20…电气安装件单元;
21…框架;
22…散热装置导管;
23…遮挡板;
24…正面给气部分;
25…内部给气部分;
26…背面给气部分;
27…排气部分;
28…第1空气流通路;
29…第2空气流通路;
30…控制基板;
31…散热装置;
50…导管;
51…排气孔。
Claims (3)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被隔板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热交换室和机械室,所述热交换室内配置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所述机械室内配置有压缩机和电气安装件单元,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孔,该连通孔连通将所述机壳的内部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的所述机械室和所述热交换室,并且设有覆盖所述连通孔的靠热交换室一侧的导管,
所述导管的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比上下两个端部更向与所述机械室相反的一侧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两个端部一体地设有保持所述送风机的导线的导线引导件。
3.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由底面面板、正面面板、背面面板、左右侧面面板构成;
隔板,所述隔板将机壳的内部沿纵方向划分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所述热交换室内配置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所述机械室内配置有压缩机和电气安装件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正面面板之间,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连通将所述机壳的内部沿纵方向划分而形成的所述机械室和所述热交换室,并且设有覆盖所述隔板上设置的所述连通孔的靠热交换室一侧的导管,所述导管的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比上下两个端部更向靠所述热交换室的一侧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7234 | 2014-12-05 | ||
JP2014247234 | 2014-12-05 | ||
PCT/JP2015/083725 WO2016088748A1 (ja) | 2014-12-05 | 2015-12-01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16022A true CN106716022A (zh) | 2017-05-24 |
CN106716022B CN106716022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56091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51140.4A Active CN106716022B (zh) | 2014-12-05 | 2015-12-01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98542B2 (zh) |
CN (1) | CN106716022B (zh) |
WO (1) | WO201608874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36154A (zh) * | 2019-09-30 | 2020-01-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外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61071A1 (ja) * | 2016-09-27 | 2018-04-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WO2020066334A1 (ja) * | 2018-09-26 | 2020-04-0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部 |
JP7454977B2 (ja) * | 2020-03-25 | 2024-03-25 |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6905A (zh) * | 2001-09-21 | 2004-12-22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1603703A (zh) * | 2003-09-30 | 2005-04-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201277658Y (zh) * | 2008-10-17 | 2009-07-22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 |
JP2012159223A (ja) * | 2011-01-31 | 2012-08-23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93820B2 (ja) * | 1995-07-07 | 2004-02-03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4430257B2 (ja) * | 2001-02-22 | 2010-03-10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2003065563A (ja) * | 2001-08-23 | 2003-03-05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2011149655A (ja) * | 2010-01-25 | 2011-08-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2015
- 2015-12-01 JP JP2016562631A patent/JP62985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2-01 CN CN201580051140.4A patent/CN106716022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01 WO PCT/JP2015/083725 patent/WO201608874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6905A (zh) * | 2001-09-21 | 2004-12-22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1603703A (zh) * | 2003-09-30 | 2005-04-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201277658Y (zh) * | 2008-10-17 | 2009-07-22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 |
JP2012159223A (ja) * | 2011-01-31 | 2012-08-23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36154A (zh) * | 2019-09-30 | 2020-01-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外机 |
CN110736154B (zh) * | 2019-09-30 | 2022-03-2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外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16022B (zh) | 2019-06-14 |
JP6298542B2 (ja) | 2018-03-20 |
WO2016088748A1 (ja) | 2016-06-09 |
JPWO2016088748A1 (ja) | 2017-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84022B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JP5870553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EP2565547A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106716022A (zh)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 |
WO2004042287A1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室外ユニットの電装品箱 | |
US10731875B2 (en) |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EP2930441A1 (en) | Outdoor machine for air-conditioner | |
US10107189B2 (en) | Package-storage type engine generator | |
JP6632733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JP4859776B2 (ja) | 室外ユニット | |
JP2000275372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
US20130025822A1 (en) | Ventilation apparatus | |
CN112050295A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2014240713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JP2016161206A (ja) |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 |
CN211233276U (zh) | 移动空调 | |
JP381047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612186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JP2016161204A (ja) |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 |
JPWO2020157824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22137582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375831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1240721B1 (ko) | 버스용 공조장치 | |
JP6974754B2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 |
JP2017053494A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