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7676A - 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97676A CN106597676A CN201611265837.4A CN201611265837A CN106597676A CN 106597676 A CN106597676 A CN 106597676A CN 201611265837 A CN201611265837 A CN 201611265837A CN 106597676 A CN106597676 A CN 1065976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structured layers
- cylindrical lens
- lens configuration
- credit element
- mic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其中光学分像元件,包括:透明基材层;第一微结构层,第一微结构层设置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微结构层包括柱状透镜结构和用于均匀分配第一微结构层处的光线的微结构,柱状透镜结构为多个,多个柱状透镜结构依次排列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各柱状透镜结构的背离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装置带给观看者的3D视觉体验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显示产品的不断普及和竞争的加剧,现实产品越来越往轻薄化发展,同时,伴随着显示技术的革新,显示技术正在经历从平面到立体的过渡,立体显示特别是裸眼3D立体技术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新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显示产品开始整合裸眼3D显示。裸眼3D显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遮挡、折射等引导部分光线的方法结合其他光学元件将平面显示的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分别提供给观看者的左右眼,从而是观看者能够看到具有3D效果的显示画面。
裸眼3D显示一般有柱状透镜和视差屏障两种实现方式,一般柱状透镜实现方式是将光学分像元件对位贴合于显示屏上,之后将触摸屏置于光学分像元件之上进行整合。
3D显示装置通常通过液晶显示屏来显示具有多幅连续视差的图像,液晶显示屏上覆盖具有柱状透镜的光学分像元件来实现对视差图像的投影,由于柱状透镜的光学折射作用,多幅图像被分别投射向不同观看空间,使观看者的左右眼分别看到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从而形成立体视觉。由于液晶显示屏在制造时将黑色晶格图案置于滤光片的彩色像素之间,导致液晶显示屏像素的不连续,且单纯使用柱状透镜的光学分像元件对光线有较强的会聚效果,所以3D显示装置在投射由像素产生的图案时会将像素之间的黑色矩阵一起投射到观看者的左右眼,从而使观看者在视觉上会看到暗纹或者亮纹,影响了观看者对3D显示装置的3D视觉体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装置带给观看者的3D视觉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分像元件,包括:透明基材层;第一微结构层,第一微结构层设置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微结构层包括柱状透镜结构和用于均匀分配第一微结构层处的光线的微结构,柱状透镜结构为多个,多个柱状透镜结构依次排列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各柱状透镜结构的背离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
进一步地,柱状透镜结构与微结构为一体结构,且多个微结构沿柱状透镜结构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凸出于柱状透镜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柱状透镜结构具有第一参考平面,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柱状透镜结构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微结构的背离柱状透镜结构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多条直线段、圆弧线段、样条曲线的部分线段、抛物线的部分线段、圆锥曲线的部分线段、正弦曲线的部分线段、余弦曲线的部分线段、双曲线的部分线段或椭圆曲线的部分线段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微结构的背离柱状透镜结构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线段,柱状透镜结构的背离透明基材层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线段,且微结构的半径与柱状透镜结构的半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0.2。
进一步地,各柱状透镜结构上设置有N个微结构,其中,N≥10。
进一步地,光学分像元件还包括第二微结构层,第二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微结构层的远离透明基材层的一侧;第一微结构层的与第二微结构层的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一3D结构表面;第二微结构层的与第一微结构层的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二3D结构表面;其中,第一3D结构表面与第二3D结构表面适配性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微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1,第二微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2,其中,n1与n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3。
进一步地,n1大于n2,其中,1.3≤n1≤1.65,且1.3≤n2≤1.65;或n2大于n1,其中,1.3≤n1≤1.65,且1.3≤n2≤1.65。
进一步地,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由UV树脂材质制成,其中第一微结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um且小于等于30um,第二微结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um且小于等于10um。
进一步地,透明基材层由PET、PMMA、PE、PVC、透明玻璃和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透明基材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光学分像元件,光学分像元件设置在显示屏的表面上;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远离光学分像元件一侧的表面上;其中,光学分像元件为上述的光学分像元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光学分像元件的第一微结构层包括柱状透镜结构和微结构,柱状透镜结构为多个,多个柱状透镜结构依次排列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各柱状透镜结构的背离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这样,多个柱状透镜结构对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起到了会聚效果,提高了3D显示装置的3D画面的显示清晰度。显示屏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微结构层的背离透明基材层的表面处发生折射,多个微结构能够合理地、均匀地分配照射到第一微结构层的背离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的光线,起到了均匀第一微结构层处的亮度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弱了3D显示装置的边缘视场和中心视场处产生的暗纹,改善了边缘视场和中心视场的亮度均匀性,避免了3D显示装置产生暗纹或亮斑而对观看者产生视觉冲击,进而使观看者能够观看到既清晰又亮度均匀的3D显示画面,提升了观看者的3D视觉体验,提升了观看者使用3D显示装置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一的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3D显示装置的光学分像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光学分像元件的第一微结构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使用实施例一中的光学分像元件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试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二的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3D显示装置的光学分像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光学分像元件的第一微结构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使用实施例二中的光学分像元件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试曲线;
图9示出了一种使用现有的光学分像元件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试曲线。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显示屏;2、光学分像元件;10、透明基材层;20、第一微结构层;30、第二微结构层;21、柱状透镜结构;22、微结构;3、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装置带给观看者的3D视觉体验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1、光学分像元件2和背光模组3;光学分像元件2设置在显示屏1的表面上,背光模组3设置在显示屏1的远离光学分像元件2一侧的表面上,光学分像元件2为下述的光学分像元件。
可选地,显示屏1为液晶显示面板。这样,显示屏1能够显示具有连续视差的图像。光学分像元件2作为光学模组能够对显示屏1处产生的图像起到了分像的作用,将以特定形式同时显示于显示屏1的左右眼图像分别投射到观看者的左右眼所在的位置。
可选地,光学分像元件2为3D膜。
可选地,背光模组3为能够发出均匀的、稳定的、亮度可靠的背光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3D显示装置还包括透明保护屏,透明保护屏设置在显示屏1与光学分像元件之间。
可选地,为了便于3D显示装置的装配和便于观看者的使用,透明保护屏呈板状。
优选地,透明保护屏由透明玻璃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
如图1、图2、图3和图5、图6、图7所示,光学分像元件包括透明基材层10和第一微结构层20;第一微结构层20设置在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第一微结构层20包括柱状透镜结构21和用于均匀分配第一微结构层20处的光线的微结构22,柱状透镜结构21为多个,多个柱状透镜结构21依次排列在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各柱状透镜结构21的背离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22。
由于光学分像元件的第一微结构层20包括柱状透镜结构21和微结构22,柱状透镜结构21为多个,多个柱状透镜结构21依次排列在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各柱状透镜结构21的背离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22。这样,多个柱状透镜结构21对显示屏1发出的光线起到了会聚效果,提高了3D显示装置的3D画面的显示清晰度。显示屏1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微结构层20的背离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处发生折射,多个微结构22能够合理地、均匀地分配照射到第一微结构层20的背离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的光线,起到了均匀第一微结构层20处的亮度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弱了3D显示装置的边缘视场和中心视场处产生的暗纹,改善了边缘视场和中心视场的亮度均匀性,避免了3D显示装置产生暗纹或亮斑而对观看者产生视觉冲击,进而使观看者能够观看到既清晰又亮度均匀的3D显示画面,提升了观看者的3D视觉体验,提升了观看者使用3D显示装置的满意度。可选地,柱状透镜结构21与微结构22为一体结构,且多个微结构22沿柱状透镜结构2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凸出于柱状透镜结构21设置。
由于柱状透镜结构21与微结构22为一体结构,这样有利于对第一微结构层20的加工成型制造,能够根据既定结构的模具对第一微结构层20进行批量加工生产,从而提高了光学分像元件的加工制造效率,大大地缩短了3D显示装置的生产周期。
可选地,光学分像元件还包括第二微结构层30,第二微结构层30设置在第一微结构层20的远离透明基材层10的一侧。这样,第二微结构层30起到了对第一微结构层20的保护作用,避免第一微结构层20被划伤,且同样能够保证显示屏1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微结构层20和第二微结构层30的接触面处发生折射。
由于多个微结构22沿柱状透镜结构2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凸出于柱状透镜结构21设置,这样,保证透过柱状透镜结构21的光线均会通过微结构22与第二微结构层30的接触面处或微结构22与空气的接触面处发生折射,从而可靠地减弱了3D显示装置的边缘视场和中心视场处产生的暗纹。
可选地,柱状透镜结构21具有第一参考平面,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柱状透镜结构2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微结构22的背离柱状透镜结构21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多条直线段、圆弧线段、样条曲线的部分线段、抛物线的部分线段、圆锥曲线的部分线段、正弦曲线的部分线段、余弦曲线的部分线段、双曲线的部分线段或椭圆曲线的部分线段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对微结构22的背离柱状透镜结构21的表面在的第一参考平面内的投影进行函数方程优化,从而能够根据光学分像元件的实际情况使光线在微结构22与第二微结构层30或空气的接触面处按需分配,从而避免了光学分像元件对光线的过度集中汇聚作用,进而防止了观看者看到3D显示装置上的暗纹或亮斑,使3D显示装置达到更好的3D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微结构22的背离柱状透镜结构21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线段,柱状透镜结构21的背离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线段。
由于柱状透镜结构21的背离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线段。这样能够保证设置在柱状透镜结构21的朝向第二微结构层30的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22沿圆弧线段规则排布。
优选地,微结构22的半径与柱状透镜结构21的半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0.2。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微结构层20对显示屏1处暗纹或亮斑的弱化性能,保证3D显示装置在边缘视场和中心市场均有均匀的能量分配,各柱状透镜结构21上设置有N个微结构22,其中,N≥10。
可选地,第一微结构层20的与第二微结构层30的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一3D结构表面;第二微结构层30的与第一微结构层20的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二3D结构表面;其中,第一3D结构表面与第二3D结构表面适配性相对设置。这样,提高了显示屏1处产生图像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微结构层20和第二微结构层30的接触面处的折射效果,从而使光学分像元件能够对显示屏1产生的视差图像的具有更佳的透影效果,进而使观看者的左右眼观看到的视差图像后产生更稳定的立体视觉,改善了观看者使用3D显示装置的体验好感。
优选地,第一3D结构表面与第二3D结构表面适配性贴合。
可选地,第一微结构层20的折射率为n1,第二微结构层30的折射率为n2,其中,n1与n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3。这样能够保证光学分像元件具有较好的光学效果。
优选地,n1大于n2,其中,1.3≤n1≤1.65,且1.3≤n2≤1.65;或n2大于n1,其中,1.3≤n1≤1.65,且1.3≤n2≤1.65。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光学分像元件具有较好的光学效果,而且保证了光线在第一微结构层20与第二微结构层30的连接处稳定地折射。
可选地,第一微结构层20和第二微结构层30由UV树脂材质制成,其中第一微结构层20的厚度大于等于10um且小于等于30um,第二微结构层30的厚度大于等于5um且小于等于10um。这样,第一微结构层20和第二微结构层30形成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树脂材料层,优选地,该树脂材料可以是在紫外光或者一定温度下固化的紫外光固化树脂层。
可选地,为了提高透明基材层10光线的透过效果,透明基材层10由PET、PMMA、PE、PVC、透明玻璃和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透明基材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mm。其中,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为聚乙烯、PVC为聚氯乙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示出了两个3D显示装置的可选实施例,其中,图1至图4示出了实施例一,图5至图8示出了实施例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中,透明基材层10由PET材质制成,透明基材层10的厚度为0.125mm,第一微结构层20的折射率为n1为1.63,第二微结构层30的折射率n2为1.45,且第一微结构层20和第二微结构层30均由UV树脂制成,其中,第一微结构层20的厚度为17um,第二微结构层30的厚度为33um。第一微结构层20的每个柱状透镜结构21上设置有20个微结构22。如图3所示,柱状透镜结构21的朝向第二微结构层30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线段,其圆弧半径R1为0.16mm;各微结构22的朝向第二微结构层30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线段,其圆弧半径r1为0.016mm;柱状透镜结构21的宽度P1为0.13785mm,第一微结构层20的最大高度H1为0.017mm。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二中,透明基材层10由PET材质制成,透明基材层10的厚度为0.125mm,第一微结构层20的折射率为n1为1.56,在该实施例中没有设置第二微结构层30,第一微结构层20直接与空气接触,且第一微结构层20由UV树脂制成,第一微结构层20的厚度为12um。第一微结构层20的每个柱状透镜结构21上设置有10个微结构22。如图7所示,柱状透镜结构21的朝向第二微结构层30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线段,其圆弧半径R2为0.18mm;各微结构22的朝向第二微结构层30的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线段,其圆弧半径r2为0.032mm;柱状透镜结构21的宽度P2为0.12588mm,第一微结构层20的最大高度H2为0.012mm。
图4是采用3D专用测量设备对实施例一中的3D显示装置的3D显示性能进行测试后得到的3D测试曲线图。
图8是采用3D专用测量设备对实施例二中的3D显示装置的3D显示性能进行测试后得到的3D测试曲线图。
图9是采用3D专用测量设备对一种由现有的光学分像元件制成的3D显示装置的3D显示性能进行测试后得到的3D测试曲线图。需要指出的是,该现有的光学分像元件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光学分像元件的主要区别在于该光学分像元件的柱状透镜结构21的表面为圆柱的部分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中的图4和现有技术图9中的3D测试曲线图均是由3D专用测量设备的接收面设置在与3D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之间的距离为300mm处得到的。
实施例二中的图8的3D测试曲线图均是由3D专用测量设备的接收面设置在与3D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之间的距离为320mm处得到的。
在图4、图8和图9中,L代表左视点能量曲线,R代表右视点能量曲线,T代表总能量曲线,纵坐标表示归一化的能量,横坐标表示接收面上距离接收面中心的距离位置。
由图4与图9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一中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量曲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量曲线,实施例一中的3D显示装置在各个起伏区域内均在一个较小起伏范围内波动,而且由曲线T可以看出处于中心视角或边缘视角的观看位置的能量起伏状态基本一致,尤其是边缘视场的总能量非常均匀,没有出现中心视角能量起伏小,边缘视角能量起伏大的情况,或中心视角能量起伏大,边缘视角能量起伏小的情况,边缘视角的能量没有出现严重上浮现象,实施例一中的3D显示装置的总能量起伏平缓稳定,整体的能量均一性比较好,实施例一中的3D显示装置比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3D具有更好的3D显示效果。
由图8与图9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二中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量曲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量曲线,实施例二中的3D显示装置在各个起伏区域内均在一个较小起伏范围内波动,而且由曲线T可以看出处于中心视角或边缘视角的观看位置的能量起伏状态基本一致,尤其是边缘视场的总能量非常均匀,没有出现中心视角能量起伏小,边缘视角能量起伏大的情况,或中心视角能量起伏大,边缘视角能量起伏小的情况,边缘视角的能量没有出现严重上浮现象,实施例二中的3D显示装置的总能量起伏平缓稳定,整体的能量均一性比较好,实施例一中的3D显示装置比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3D具有更好的3D显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材层(10);
第一微结构层(20),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包括柱状透镜结构(21)和用于均匀分配第一微结构层(20)处的光线的微结构(22),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为多个,多个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依次排列在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各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的背离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微结构(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与所述微结构(22)为一体结构,且多个所述微结构(22)沿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凸出于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具有第一参考平面,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
所述微结构(22)的背离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多条直线段、圆弧线段、样条曲线的部分线段、抛物线的部分线段、圆锥曲线的部分线段、正弦曲线的部分线段、余弦曲线的部分线段、双曲线的部分线段或椭圆曲线的部分线段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22)的背离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线段,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的背离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线段,且所述微结构(22)的半径与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的半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柱状透镜结构(21)上设置有N个所述微结构(22),其中,N≥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分像元件还包括第二微结构层(30),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远离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一侧;
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的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一3D结构表面;
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的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二3D结构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3D结构表面与所述第二3D结构表面适配性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的折射率为n2,其中,所述n1与所述n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n1大于所述n2,其中,1.3≤n1≤1.65,且1.3≤n2≤1.65;或
所述n2大于所述n1,其中,1.3≤n1≤1.65,且1.3≤n2≤1.6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由UV树脂材质制成,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厚度大于等于10um且小于等于30um,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的厚度大于等于5um且小于等于10u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10)由PET、PMMA、PE、PVC、透明玻璃和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厚度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mm。
11.一种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1);
光学分像元件(2),所述光学分像元件(2)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的表面上;以及
背光模组(3),所述背光模组(3)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的远离所述光学分像元件(2)一侧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光学分像元件(2)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分像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5837.4A CN106597676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5837.4A CN106597676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97676A true CN106597676A (zh) | 2017-04-26 |
Family
ID=5858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65837.4A Pending CN106597676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9767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74612A (zh) * | 2020-04-23 | 2020-07-31 | 香港理工大学 | 柱状透镜、透镜的生成方法、柱状透镜阵列及显示装置 |
CN112904609A (zh) * | 2021-01-28 | 2021-06-0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256735U (zh) * | 2011-09-20 | 2012-05-30 |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结构增亮膜 |
CN104614864A (zh) * | 2015-02-15 | 2015-05-13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
CN104656371A (zh) * | 2013-11-22 | 2015-05-27 | 光群雷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双层构造的光栅式立体迭纹膜及其薄型化制造方法 |
CN204439945U (zh) * | 2015-02-15 | 2015-07-01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裸眼3d膜片及包含该膜片的3d立体画 |
CN105137607A (zh) * | 2015-10-09 | 2015-12-09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3d膜与3d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11265837.4A patent/CN10659767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256735U (zh) * | 2011-09-20 | 2012-05-30 |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结构增亮膜 |
CN104656371A (zh) * | 2013-11-22 | 2015-05-27 | 光群雷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双层构造的光栅式立体迭纹膜及其薄型化制造方法 |
CN104614864A (zh) * | 2015-02-15 | 2015-05-13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
CN204439945U (zh) * | 2015-02-15 | 2015-07-01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裸眼3d膜片及包含该膜片的3d立体画 |
CN105137607A (zh) * | 2015-10-09 | 2015-12-09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3d膜与3d显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74612A (zh) * | 2020-04-23 | 2020-07-31 | 香港理工大学 | 柱状透镜、透镜的生成方法、柱状透镜阵列及显示装置 |
CN112904609A (zh) * | 2021-01-28 | 2021-06-0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49722B2 (en) | Display device displaying an image for a first viewpoint and an image for a second viewpoint | |
CN102213788B (zh) | 具有光准直和散射结构的光学基板 | |
US10007122B2 (en) |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ubstrat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 |
US20120026430A1 (en) | Uniform reflective light-guide apparatus with micro-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CN101512393B (zh) | 透镜片、面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388543B (zh) | 在基板上形成凹凸结构的方法与模具制作的方法 | |
CN110297386B (zh) | 曲面屏幕及其微结构设置方法和投影系统 | |
CN105182552B (zh) | 光栅膜及3d显示装置 | |
KR20140119986A (ko) | 반사형 프로젝터용 스크린 | |
CN103587098A (zh) | 层压膜 | |
US2022035005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olographic displays | |
WO2012070740A1 (ko) | 무안경 3차원 디스플레이 | |
TWI763488B (zh) |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 |
CN204044385U (zh) | 一种3d成像光栅组件及3d显示装置 | |
CN100449351C (zh) | 可变光阵列和该可变光学阵列的制作方法 | |
CN105842860B (zh) | 带对位标靶的3d柱镜膜、光学膜和显示装置 | |
US20100195349A1 (en) | Light Source of Varying Thickness | |
CN106597676A (zh) | 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 |
CN203337990U (zh) | 指向光源3d成像屏幕及裸眼3d投影系统 | |
CN108389531A (zh) | 一种空中悬浮显示系统 | |
CN208818949U (zh) | 三维显示装置 | |
CN101191849A (zh) | 光学板 | |
JP5659660B2 (ja) | 立体画像表示用光学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7908014A (zh) | 一种大尺寸指向性背光裸眼3d显示系统 | |
Tan et al. | Low-crosstalk super multi-view lenticular printing using triplet lenticular le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