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4262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34262A CN106134262A CN201580014798.8A CN201580014798A CN106134262A CN 106134262 A CN106134262 A CN 106134262A CN 201580014798 A CN201580014798 A CN 201580014798A CN 106134262 A CN106134262 A CN 1061342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user terminal
- transmit power
- transmission power
- power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适当地进行双重连接(DC)中的发送功率控制。与由利用不同的频率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半静态地分割了本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对于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且进行控制,使得在满足了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变更对于特定的小区组的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以及发送单元,将变更后的最大发送功率值通知给形成小区组的无线基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了标准(非专利文献1)。
在LTE中,作为多址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的方式。
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正在研究例如被称为LTE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的LTE的后继系统,且作为LTE Rel.10/11成为标准。
LTE Rel.10/11的系统带域包括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这样,将汇集多个CC而宽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
在作为LTE的进一步的后继系统的LTE Rel.12中,正在研究多个小区在不同的频带(载波)中使用的各种情形。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上述的CA。另一方面,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考虑应用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
另外,载波聚合(CA)有时被称为eNB内(Intra-eNB)CA,双重连接(DC)有时被称为eNB间(Inter-eNB)CA。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双重连接(DC)中,主基站MeNB、副基站SeNB分别独立进行调度,且2个基站是非同步的。因此,在各个基站中独立地控制了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合计达到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顾虑。因此,不能直接应用载波聚合(CA)的发送功率控制。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双重连接(DC)中的发送功率控制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与由利用不同的频率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半静态地分割了本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对于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且进行控制,使得在满足了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变更对于特定的小区组的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以及发送单元,将所述变更后的最大发送功率值通知给形成所述小区组的无线基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当地进行双重连接(DC)中的发送功率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双重连接(DC)中的小区组的图。
图3是说明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图。
图4是表示双重连接(DC)的发送功率控制中的新的控制信号的例的图。
图5是说明基于剩余功率而计算增加(Ramp-up)的值的例的图。
图6是说明在构成了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的分割点的图。
图7是说明对于主基站MeNB的PHR以及对于副基站SeNB的PHR的图。
图8是说明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PHR计算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在记载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情况下,还包括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DCCH)。
在LTE-A系统中,正在研究在具有半径为几千米左右的宽范围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宏小区内形成具有半径为几十米左右的局部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小型小区的HetNet(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能够应用于HetNet结构。
图1是说明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图。在图1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UE与无线基站eNB1以及eNB2进行通信。
在图1中,分别示出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以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而被发送接收的控制信号。例如,经由PDCCH,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被发送。此外,经由PUCCH,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被发送。
图1A表示涉及载波聚合(CA)的无线基站eNB1、eNB2以及用户终端UE的通信。在图1A所示的例中,eNB1是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宏基站),eNB2是形成小型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小型基站)。
例如,小型基站也可以是如与宏基站连接的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Head))的结构。在应用载波聚合(CA)的情况下,一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具有的调度器)进行多个小区的调度。
设想在宏基站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多个小区的调度的结构中,各基站间通过例如光纤这样的高速且低延迟线路等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来连接。
图1B表示涉及双重连接(DC)的无线基站eNB1、eNB2以及用户终端UE的通信。在图1B所示的例中,eNB1以及eNB2都是宏基站。
在应用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多个调度器独立设置,该多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具有的调度器以及宏基站eNB2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各自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
设想在宏基站eNB1具有的调度器以及宏基站eNB2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各自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的结构中,各基站间通过例如X2接口等不能忽略延迟的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来连接。
如图2所示,在双重连接(DC)中,各无线基站设定由一个或者多个小区构成的小区组(CG:Cell Group)。各小区组(CG)由同一个无线基站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或者由发送天线装置、发送台等同一个发送点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
包括PCell的小区组(CG)被称为主小区组(MCG:Master CG),主小区组(MCG)以外的小区组(CG)被称为副小区组(SCG:Secondary CG)。在各小区组(CG)中,能够进行2个小区以上的载波聚合(CA)。
设定主小区组(MCG)的无线基站被称为主基站(MeNB:Master eNB),设定副小区组(SCG)的无线基站被称为副基站(SeNB:Secondary eNB)。
被设定为构成主小区组(MCG)以及副小区组(SCG)的小区的合计数量成为预定值(例如,5个小区)以下。该预定值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在无线基站eNB以及用户终端UE间半静态或者动态地设定。此外,也可以根据用户终端UE的实际情况,构成能够设定的主小区组(MCG)以及副小区组(SCG)的小区的合计值以及小区的组合作为能力信令而被通知给无线基站eNB。
图3是说明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Power Control)的图。
在现有的LTE、LTE-A系统中,用户终端的每个分量载波(CC)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PPUSCH,c(i)由下述式(1)表示。
PPUSCH,c(i)=min{PCMAX,c(i),10log10(MPUSCH,c(i))+POPUSCH,c(j)+αc(j)·PLc+ΔTF,c(i)+fc(i)}[dBm] (1)
这里,PCMAX,c(i)是用户终端的每个分量载波(CC)的最大发送功率,MPUSCH,c(i)是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资源块数目,PO_PUSCH,c(j)是与由基站所通知的发送功率偏移有关的参数,α是由基站所指定的分数TPC(发送功率控制(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的倾斜参数,PLc是传播损耗(路径损耗),ΔTF,c(i)是基于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功率偏移值,fc(i)是基于TPC命令的校正值。
用户终端基于上述式(1)而决定发送功率。
用户终端对基站反馈用于报告用户终端的剩余发送功率的PHR(功率余量报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包括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PPUSCH和最大发送功率PCMAX,c的差分信息即PH、以及2比特的保留(Reserved)区域。
如上述式(1)所示,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PPUSCH基于从下行链路所估计的路径损耗PLc而计算。例如在路径损耗的变化值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PHR反馈给基站。
用户终端的剩余发送功率PHtype1,c(i)由下述式(2)表示。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fc(i)}[dB] (2)
如图3A所示,在载波聚合(CA)中,1个基站(例如,宏基站eNB1)控制2个基站的调度。即,宏基站eNB1能够进行在用户终端对于2个基站eNB1、eNB2的发送功率的合计不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范围内动态地调整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
另一方面,在双重连接(DC)中,主基站MeNB、副基站SeNB分别独立进行调度,且2个基站是非同步的。因此,在各个基站中独立地控制了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合计达到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顾虑。因此,不能直接应用载波聚合(CA)的发送功率控制。
作为双重连接(DC)中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最简单的解决法,如图3B所示,举出半静态(semi-static)地分割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对各小区组(CG)设定作为阈值的最大发送功率Pm、Ps,主基站MeNB、副基站SeNB只要在对于各自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Pm、Ps的范围内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即可。另外,最大发送功率Pm表示主基站MeNB侧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大发送功率Ps表示副基站SeNB侧的最大发送功率。
这样在半静态地分割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且作为其阈值而设定了最大发送功率Pm、Ps的情况下,作为“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发送功率”模式而举出3个模式。即,只有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m的模式、只有副基站S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s的模式、或者通过主基站MeNB侧和副基站SeNB侧这双方的发送功率分别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m、Ps而总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t(合计(total))的模式。
在半静态地分割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有时发生分割损耗(如图3B所示的白的区域)。由此,由于发送功率无用地剩下,所以在用户数据观点上,产生上行链路吞吐量劣化的课题。尤其,在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不足且SRB(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Bearer))变得不通的情况下,产生不能保证用户终端以及网络间的连接性的课题。
本发明人发现了在半静态地分割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法中,当某一个基站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阈值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或者基站进行根据需要而灵活地变更阈值的控制。在该控制中,在某一个基站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阈值的时刻,对更需要发送功率的一方分配功率。尤其,为了追随路径损耗的急剧的变动,用户终端进行的阈值的自主控制是有效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半静态地分割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法中,当某一个基站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阈值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或者基站进行根据需要而灵活地变更阈值的控制的方法。
步骤0:主基站MeNB对用户终端以及副基站SeNB,设定应对各小区组(CG)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Pm、Ps。这里,在用户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Pue为23[dBm]的情况下,满足Pm+ΣPs≤Pue(例如23[dBm]),或者满足Pm≤Pue且Ps≤Pue。
步骤1:主基站MeNB以及副基站SeNB在被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Pm、Ps的范围内,进行现有的发送功率控制。
步骤2:用户终端在检测到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下,为了对主基站MeNB侧分配更多的功率,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为配合最大发送功率Pm而降低最大发送功率Ps的值从而将总的最大发送功率设为一定,也可以不变更最大发送功率Ps而保证SeNB侧的发送功率。
在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采用通过使用渐升(Ramping)而抑制急剧的功率变动的方法。另外,渐升的预定值预先对用户终端进行信令通知或者隐式地(implicit)已知。此时,通过使用TTT(触发时间(Time To Triger))或保护阶数,能够实现不依赖瞬时资源分配或瞬时衰落的发送功率控制。
用户终端通过上行链路而报告最大发送功率Pm、Ps的变更。报告内容也可以包括对于变更后的Pm、Ps的PH和/或Pm、Ps。此外,在不能取得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发送调度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沿用现有的PHR的机制。
步骤3:在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状态通过步骤2的操作也没有被消除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进一步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并发送PHR或者调度请求。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副基站SeNB侧的发送功率逐渐减小,所以设想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发送功率不足。但是,副基站SeNB通过来自主基站MeNB的通知或者伴随着未达到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的上行链路失步,能够掌握几乎不对本基站分配发送功率的情况。进一步,若在没有CQI资源的情况下,也伴随着PH发生而触发调度请求,则在副小区组(SCG)中产生RACH(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问题。RACH问题是指,虽然用户终端为了发送Scell PH而发送调度请求,但如果副基站SeNB侧的最大发送功率Ps小的话,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到达不了。在产生了RACH问题的情况下,能够从主基站MeNB经由回程而对副基站SeNB通知几乎不分配发送功率的情况。
步骤4:在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状态被消除的情况下,或者在主基站MeNB侧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或者在这双方的情况下,为了向副基站SeNB侧分配发送功率而变更阈值,将阈值进行重置或者使其接近初始值。阈值的变更例如可以是用户终端对副基站SeNB侧进行步骤2中的控制,也可以由主基站MeNB明示地进行通知。但是,由于用户终端不管理控制信息的发送定时,所以在用户终端自主地进行阈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存在在每次进行SRB发送时都需要重新进行Pm增强(Boost)的顾虑。因此,阈值的变更优选根据主基站MeNB的指示而进行。
作为主基站MeNB侧通知阈值的变更的方法,有基于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层或者物理层的方法,但优选采用MAC CE(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以使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进行动态的控制。
图4是表示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中的新的控制信号的例的图。
图4A表示用户终端用于对基站除了报告PHR之外还报告最大发送功率Pm以及Ps的控制信号。如图4A所示,此时的进一步增强的PHR(Further enhanced PHR(FePHR))MAC CE格式具有现有的PHR、最大发送功率Pm以及Ps。
图4B表示用户终端用于对基站报告作为新的变量的渐升索引(Ramping index)的控制信号。如图4B所示,此时的功率渐升MAC CE具有渐升索引。渐升索引如图4B所示那样被定义。
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中,例如,设想在检测到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下,为了对主基站MeNB侧分配更多的功率,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压迫主基站MeNB以外的基站例如副基站SeNB的发送功率的顾虑。相对于此,也可以具有在本基站的发送数据中有富余的情况下,降低本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P的上限,将功率资源让给其他基站的功能。
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步骤0中,说明主基站MeNB对用户终端以及副基站SeNB设定应对各小区组(CG)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Pm、Ps的方法。尤其,说明以最大发送功率Pm和Ps之和成为用户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Pue以下的方式设定最大发送功率Pm、Ps的方法。此时,在用户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Pue为23[dBm]的情况下,可以满足Pm+ΣPs≤23[dBm],也可以满足Pm≤Pue且Ps≤Pue。
此时,通过指定为作为用户终端的每个分量载波(CC)的最大发送功率的Pcmax,c的合计值不超过作为总发送功率的Pcmax(ΣPcmax,c≦Pcmax),最大发送功率Pm、Ps被限制。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各个Pcmax,c设为Pcmax以下来增加功率控制的自由度。
此外,通过根据上行链路分量载波(CC)数目而变更每个分量载波(CC)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大发送功率Pm、Ps被限制。
关于上述2个例,能够采用应用分量载波(CC)数目的倒数的偏移、即-10log10(CC数目)[dB]的偏移的方法。此外,例如,能够采用减去由Pm+ΣPs-Pcmax表示的超过量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通过从Ps减去超过量而减小对于Pm的冲击(Impact)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由Pm和Ps均分超过量的方法。
也可以通过主基站MeNB对每个基站设定最大发送功率,对每个基站赋予对分量载波(CC)分配功率的自由度。此外,也可以通过主基站MeNB对每个分量载波(CC)设定最大发送功率,由主基站MeNB统一地集中控制每个分量载波(CC)的功率。
说明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步骤2以及3中,进行用于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的控制的条件。
也可以以主基站MeNB的期望发送功率值成为功率极限、例如超过Pcmax,c为条件,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
也可以以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计算值低于基准值、例如低于Pcmax为条件,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这是因为在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计算值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由于不会产生剩余功率(图3B所示的白的区域),所以因Pm的增大而导致抑制副基站SeNB的功率。
也可以根据主基站MeNB的发送信道来判断是否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例如,通过将主基站MeNB的发送信道包括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或者分配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等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优先而允许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的控制,能够确保最低限度的连接性。
也可以基于承载类别(例如,语音或数据(Voice or Data))来判断是否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
也可以根据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的基站是主基站MeNB还是副基站SeNB来判断是否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例如,若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的基站是主基站MeNB,则控制为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但若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的基站是副基站SeNB,则直到影响主基站MeNB的区域为止,不会进行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s的值的控制。此外,也可以通过设为能够指定是否控制为按每个分量载波(CC)提高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功率控制。
说明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步骤2以及3中,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的决定方法。
也可以控制为将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设为主基站MeNB的期望发送功率值。由此,能够最优先确保主基站MeNB的功率,能够将对于覆盖范围的冲击作为最低限度。
也可以控制为将从用户终端的最大可发送功率Pt减去副基站SeNB的发送功率所得的值设为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或者,设为Pm的上限)。其中,设副基站SeNB的发送功率是最大发送功率Ps以下。
也可以控制为缓慢地增加(ramp up)最大发送功率Pm(积累(accumulate)型)。由此,能够抑制向副基站SeNB的传输质量的急剧降低的同时,保证主基站MeNB的覆盖范围。增加的功率的值(增加步长(ramp up step))例如可以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通知给用户终端,也可以应用预先决定的值。此外,也可以将增加的值基于剩余功率(图3B所示的白的区域)而计算。具体而言,以预定的比率来分割剩余功率,并计算能够增加的功率(参照图5)。由于不将全部剩余功率作为最大发送功率Pm的增加量来使用,所以能够避免因副基站SeNB侧的功率变动而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s的情况。此外,能够避免由于主基站MeNB侧和副基站SeNB侧这双方的发送功率分别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m、Ps而总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t的情况。
说明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步骤2以及3中,增加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下的上限值。通过对最大发送功率Pm设置上限值,能够保证副基站SeNB的发送质量。
可以对用户终端通过高层等而信令通知最大发送功率Pm和Ps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上限值。最大发送功率Pm的上限值可以通过绝对值来信令通知,也可以将与最大发送功率Pm的初始值的差分进行信令通知。或者,也可以将上限值决定为用户终端的最大可发送功率。
也可以将最大发送功率Pm的上限值决定为从最大发送功率Pm的初始值为一定的差分(例如,3[dB])。此时,不需要上述信令开销。
也可以考虑副基站SeNB侧的功率而决定最大发送功率Pm的上限值。例如,对副基站SeNB至少确保用于发送PUCCH的资源等留下一定数的资源块用的发送功率而决定最大发送功率Pm的上限值。
或者,也可以不特别设置最大发送功率Pm的上限值。即,也可以将主基站MeNB侧的功率设为最优先,将用户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例如Pcmax)设为最大发送功率Pm的上限值。
说明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步骤2以及3中,将变更了最大发送功率Pm和Ps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情况通知给网络的方法。若网络、尤其是副基站SeNB侧不能掌握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余量或者发送功率本身,则存在在副基站SeNB中的调度或功率控制等中产生不适的顾虑。
将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通知给网络的信息也可以沿用现有的PHR。
现有的PHR按每个分量载波(CC)进行规定,但这里,也可以通知与总发送功率(Pcmax)的HR。这是因为在增大最大发送功率Pm时,需要知道包括其他基站、其他小区组(CG)或者其他分量载波(CC)的剩余功率。此外,通过按每个小区组(CG)通知上述HR,能够按每个基站自主分散地进行功率控制,能够削减通知信号的开销。
作为将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通知给网络的信息,可以将增加值或者其累积值通知给基站。尤其,通过在上行信号发送时捎带(Piggyback)与发送信号相匹配的增加值,能够实现无延迟的通知。在增加值的通知中,能够使用图4B所示的渐升索引。在图4B所示的渐升索引中存在负的值,但通过包括负的值,能够考虑业务量等通信状况而将功率资源让给其他基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于各基站的互让功率的合计值应成为0,所以也可以定义为Pm-Δ=Ps′。另外,Ps′表示增加处理后的最大发送功率Ps的值。例如,在渐升索引为“0”的情况下,最大发送功率Pm成为-3[dB],增加处理后的最大发送功率Ps′成为+3[dB]。
在图4B所示的渐升索引中,包括Δ=-3、-1这样的多个负的值,通过包括不渐升或者渐升值为负的信息,能够抑制控制比特数目。这是因为在Δ为0或者负的值的情况下,对于其他小区的冲击小。
作为将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通知给网络的信息,例如可以通知前TTI(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和该TTI之差。此时,能够削减信令比特数目。
作为将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通知给网络的物理信道的例,可举MAC CE或PUSCH等。或者,也可以在数据信号中捎带。此外,也可以使用PRACH或D2D(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信号,通过用户终端判断而将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通知给网络。通过使用PRACH或D2D信号,还能够直接对副基站SeNB通知信息。
作为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的通知目的地,可举作为主控制台的主基站MeNB。此外,通过增大主基站MeNB侧的最大发送功率Pm,受到调度或功率控制的限制的是副基站SeNB,所以作为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的通知目的地,可举副基站SeNB。通过将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直接通知给副基站SeNB,能够低延迟地通知信息。
或者,能够将增大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通知给主基站MeNB以及副基站SeNB的双方。此时,不仅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通过双方共享信息还能够实现协作。
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步骤4中,当副基站SeNB侧的最大发送功率Ps的值变得过低的情况下,存在副基站SeNB的通信质量显著降低的危险。对此,也可以在主基站MeNB发送的数据为低优先的情况下和高优先的情况下决定2种最大发送功率Pm,进行根据数据而变更最大发送功率Pm的控制。另外,主基站MeNB发送的低优先的数据例如指在没有被分配UCI的PUSCH,高优先的数据指除此以外的数据。
说明在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步骤4中,重置最大发送功率Pm的方法。
也可以设为在主基站MeNB中不需要大功率的情况下,由于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被消除,所以将最大发送功率Pm设为初始值。
也可以设为在副基站SeNB的功率不足的情况下,将主基站MeNB侧的最大发送功率Pm设为初始值。或者,也可以设为在对最大发送功率Pm确保了一定数目的资源块、例如PUCCH、PRACH或者声音数据用的资源的基础上,削减最大发送功率Pm。
由于在最大发送功率Pm的控制后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传播状态或业务量不同的可能性高,所以也可以设为通过定时器而将最大发送功率Pm重置为初始值。
也可以设为在去激活(Deactivation)或RACH发送定时,将最大发送功率Pm重置为初始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检测到主基站M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Pm的情况下,控制为增大最大发送功率Pm的值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检测到副基站SeNB侧的发送功率达到了最大发送功率Ps的情况下,控制为增大最大发送功率Ps的值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不根据主基站MeNB、副基站SeNB的分类而按每个基站指定可否增大最大发送功率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用户终端与主基站MeNB以及副基站SeNB各自一个进行通信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用户终端与主基站MeNB和多个副基站SeNB进行通信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据主基站MeNB、副基站SeNB的分类而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按每个分量载波(CC)或每个小区组(CG)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结构。
若在用户终端和主基站MeNB连接的状态下(参照图6A)构成双重连接(DC),则用户终端以副基站SeNB的设定作为触发,对主基站MeNB发送PHR。主基站MeNB基于从用户终端发送的PHR,决定要对副基站SeNB分配的功率以及分割点(split-point)(参照图6B)。
但此时,需要分割点的最佳化以及追随(调整(adjustment))。主基站MeNB基于来自用户终端的PHR,调整分割点。用户终端报告主小区组(MCG)的实际PHR以及副小区组(SCG)的虚拟PHR,作为对于主基站MeNB的PHR(参照图7)。用户终端报告主小区组(MCG)的虚拟PHR以及副小区组(SCG)的实际PHR,作为对于副基站SeNB的PHR(参照图7)。
虚拟PHR是指在假设了有特定的上行链路发送时的PHR。这里,特定的上行链路发送也可以是设想了特定数目的资源块数目的PUSCH发送。因此,是与实际的上行链路分配无关地决定的PHR,能够掌握上述的式(1)中的路径损耗PLc以及基于TPC命令的校正值fc(i)。另外,虚拟PHR也可以假设PUCCH发送而计算。由于PUCCH和PUSCH中TPC命令的累积不同,所以通过假设PUCCH发送而计算虚拟PHR,基站能够适当地掌握路径损耗以及TPC命令的校正值。
通过将副基站SeNB的设定设为对主基站MeNB发送PHR的触发,能够掌握主基站MeNB应对本基站留下多少功率。
在以副基站SeNB的设定作为触发而被发送的PHR中,也可以包括副基站SeNB的虚拟PHR。该虚拟PHR假设分割点位于特定的位置而计算。由此,能够在主基站MeNB掌握了副基站SeNB侧的路径损耗的基础上,决定要对副基站SeNB分配的功率。
用户终端也可以将分割点或者Pcmax的变更作为对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发送PHR的触发。在对主基站MeNB发送的PHR中,包括主小区组(MCG)的实际PH和副小区组(SCG)的虚拟PH的信息。在对副基站SeNB发送的PHR中,包括副小区组(SCG)的实际PH和主小区组(MCG)的虚拟PH的信息。由此,即使是主基站MeNB单方面地指示分割点或Pcmax的变更的运用,副基站SeNB通过来自用户终端的PHR报告,也能够准确地掌握之后可使用的剩余功率。
接着,说明PHR的计算方法。
由于在双重连接(DC)中,基站间发送定时不同,所以PHR的值根据在哪个定时计算PHR而不同。
如图8A所示,由于在载波聚合(CA)中,在基站间发送定时一致,所以例如在对基站eNB2侧的任意的子帧计算PHR的情况下,在子帧的开头计算出的PHR的值(PH1)和在子帧的末尾计算出的PHR的值(PH2)成为相同的值。
如图8B所示,由于在双重连接(DC)中,在基站间发送定时不同,所以例如在对副基站SeNB侧的任意的子帧计算PHR的情况下,在子帧的开头计算出的PHR的值(PH1)和在子帧的末尾计算出的PHR的值(PH2)成为不同的值。因此,若不规定某种规则,则会导致在网络侧产生模糊(Ambiguity)。
因此,在双重连接(DC)中,也可以将在子帧的开头定时计算PHR作为规则而规定。即,将图8B中的PH1设为该子帧的PHR的值。此时,具有不需要复杂的终端处理的优点。
此外,在双重连接(DC)中,也可以将在子帧的末尾定时计算PHR作为规则而规定。即,将图8B中的PH2设为该子帧的PHR的值。此时,也具有不需要复杂的终端处理的优点。
此外,在双重连接(DC)中,也可以将把时间上的重复大的子帧设为PHR的计算对象作为规则而规定。在图8B所示的例中,对于副基站SeNB侧的任意的子帧,PHR的值成为PH2的主基站MeNB侧的子帧在时间上的重复比PHR的值成为PH1的主基站MeNB侧的子帧更大。因此,在该例中,将PH2设为副基站SeNB侧的任意的子帧的PHR的值。此时,能够考虑更主导性的子帧。
进一步,在双重连接(DC)中,也可以将通过取2个重复子帧的平均而计算考虑了2个子帧的PHR作为规则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进行与重复区间长度相应的加权,能够计算更加严密的PHR。在图8B所示的例中,对于副基站SeNB侧的任意的子帧,由于PHR的值成为PH1的主基站MeNB侧的子帧和PHR的值成为PH2的主基站MeNB侧的子帧以1:2的比率重复,所以将考虑了这个情况的PH1和PH2的加重平均设为副基站SeNB侧的任意的子帧的PHR的值。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进行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如图9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多个无线基站10(11以及12)以及位于由各无线基站10所形成的小区内且能够与各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20。无线基站10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
在图9中,无线基站11例如由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宏基站构成,形成宏小区C1。无线基站12由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小型基站构成,形成小型小区C2。另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数目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数目。
在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中,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带。此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相互连接。
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无线基站11和其他无线基站11之间或者无线基站12和其他无线基站12之间,应用双重连接(DC)或者载波聚合(CA)。
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可以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固定通信终端。用户终端20能够经由无线基站10而与其他用户终端20执行通信。
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等。通过PDSCH而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通过PDCCH、EPDCCH而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等。通过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0所示,无线基站1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接口单元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被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接口单元1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被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并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被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下行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放大,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对用户终端发送对于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Pm、Ps。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从用户终端接收最大发送功率值Pm的变更通知。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接口单元106而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口单元106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站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或者,接口单元106经由预定的接口而与上位站装置3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1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301、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和判定单元309而构成。
控制单元301对在PDSCH中被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在PDCCH和扩展PDCCH(EPDCCH)的双方或者任一方中被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在PRACH中被传输的RA前导码、在PUSCH中被传输的上行数据、在PUCCH或者PUSCH中被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有关的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号(DCI)而被通知给用户终端20。
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或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即,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
控制单元301在对于本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Pm、Ps的范围内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EPDCCH信号的双方或者任一方)。具体而言,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和通知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上行链路许可。
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向资源的分配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对由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的数据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来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对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和在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上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3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通过上行控制信道(PRACH、PUCCH)从用户终端被发送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进行解码,并输出到控制单元301。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通过上行共享信道(PUSCH)从用户终端被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309。判定单元309基于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N判定)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2所示,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被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Hybrid)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并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单元2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而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与对由主基站MeNB设定的各小区组应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Pm、Ps有关的信息、与最大发送功率Pm的上限值有关的信息。发送接收单元203对网络通知最大发送功率Pm的增大。
图13是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3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和判定单元409而构成。
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或对于接收到的PDSCH信号的重发控制判定结果,控制上行控制信号(A/N信号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从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输出,重发控制判定结果从判定单元409输出。
控制单元401作为在满足了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变更对于主小区组(MCG)的最大发送功率值Pm的功率控制单元来发挥作用。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反馈信号)。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另外,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对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和上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PUCCH、PUSCH)的分配进行控制。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下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4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在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被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调度信息(对于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与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小区有关的信息或与RF调整的应用有无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也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在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被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409。判定单元409基于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N判定),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附图中图示的大小或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除此之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就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3月20日申请的特愿2014-058259。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与由利用不同的频率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半静态地分割了本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对于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且进行控制,使得在满足了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变更对于特定的小区组的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以及
发送单元,将所述变更后的最大发送功率值通知给形成所述小区组的无线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检测到所述特定的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达到了对所述小区组所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增大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成为所述特定的小区组的期望发送功率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接收对于所述特定的小区组的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的上限值,
所述功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增大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以不超过所述上限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直到所述特定的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达到了对所述小区组所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的状态消除为止,所述功率控制单元渐升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用于报告渐升索引的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具有功率余量、对于所述特定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和对于其他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的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小区组是主小区组。
9.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形成由利用不同的频率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小区组,且与形成不同于所述小区组的小区组的其他的无线基站应用双重连接而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对于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
控制单元,在对于本小区组的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的范围内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以及
接收单元,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的变更通知。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与由利用不同的频率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控制半静态地分割了本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对于各小区组的最大发送功率值的步骤;
进行控制,使得在满足了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变更对于特定的小区组的所述最大发送功率值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变更后的最大发送功率值通知给形成所述小区组的无线基站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58259 | 2014-03-20 | ||
JP2014058259A JP6298329B2 (ja) | 2014-03-20 | 2014-03-20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PCT/JP2015/050806 WO2015141258A1 (ja) | 2014-03-20 | 2015-01-14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34262A true CN106134262A (zh) | 2016-11-16 |
Family
ID=5414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14798.8A Pending CN106134262A (zh) | 2014-03-20 | 2015-01-14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111873A1 (zh) |
EP (1) | EP3122122A4 (zh) |
JP (1) | JP6298329B2 (zh) |
CN (1) | CN106134262A (zh) |
WO (1) | WO201514125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8237A (zh) * | 2018-03-09 | 2020-07-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166629A (zh) * | 2018-02-09 | 2021-01-0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424650A (zh) * | 2018-12-21 | 2021-09-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557769A (zh) * | 2019-01-10 | 2021-10-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48374B2 (en) * | 2014-03-21 | 2019-10-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wer headroom report method of dual-connectivity U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6249215A (zh) * | 2016-08-05 | 2023-06-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
EP3503634B1 (en) * | 2016-09-14 | 2023-01-18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123278B2 (en) | 2016-11-14 | 2018-1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for power-limited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scenarios |
WO2019033302A1 (zh) | 2017-08-16 | 2019-0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WO2019112209A1 (ko) * | 2017-12-08 | 2019-06-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0351048B (zh) * | 2018-04-04 | 2021-10-2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瞬变场景下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WO2020201119A2 (en) | 2019-03-29 | 2020-10-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ireless device,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a power of transmission |
WO2021030970A1 (en) * | 2019-08-16 | 2021-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endc dual connection device |
CN110557822A (zh) * | 2019-09-19 | 2019-12-10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上行功率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21087977A1 (zh) * | 2019-11-08 | 2021-05-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
US11647465B2 (en) * | 2021-03-05 | 2023-05-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ower control enhancements for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of different priority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7370A (zh) * | 2009-03-05 | 2010-09-0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ofdm的频率复用控制方法、系统及基站设备 |
CN102197690A (zh) * | 2008-10-27 | 2011-09-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
CN102378261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协调长期演进计划系统下行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378259A (zh) * | 2010-08-04 | 2012-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上行干扰控制装置及方法 |
US20130272231A1 (en) * | 2012-04-16 | 2013-10-17 | Esmael Hejazi Dinan | Wireless Device Transmission Pow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525081A (ja) * | 2009-04-23 | 2012-10-18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端末のために電力調整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EP2317815A1 (en) * | 2009-11-02 | 2011-05-0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ower-limit repor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2771173B (zh) * | 2010-02-25 | 2015-11-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多载波系统中发射功率余量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
US9521632B2 (en) * | 2011-08-15 | 2016-12-13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Power allocation for overlapping transmission when multiple timing advances are used |
US9237537B2 (en) * | 2012-01-25 | 2016-01-12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a multicarrier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
EP3836648A1 (en) * | 2012-08-23 | 2021-06-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Providing physical layer resources to different serving sites |
US9712308B2 (en) * | 2013-01-10 | 2017-07-1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enhancing small cell |
WO2015034299A1 (en) * | 2013-09-04 | 2015-03-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763199B2 (en) * | 2014-01-29 | 2017-09-1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BR112016021392B8 (pt) * | 2014-03-19 | 2024-01-2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s de operar um dispositivo sem fio, dispositivos sem fio, meio de armazenamento não transitório e portadora |
-
2014
- 2014-03-20 JP JP2014058259A patent/JP62983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14 EP EP15765043.3A patent/EP312212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1-14 WO PCT/JP2015/050806 patent/WO201514125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1-14 US US15/127,210 patent/US2017011187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1-14 CN CN201580014798.8A patent/CN10613426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7690A (zh) * | 2008-10-27 | 2011-09-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
CN101827370A (zh) * | 2009-03-05 | 2010-09-0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ofdm的频率复用控制方法、系统及基站设备 |
CN102378259A (zh) * | 2010-08-04 | 2012-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上行干扰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02378261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协调长期演进计划系统下行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30272231A1 (en) * | 2012-04-16 | 2013-10-17 | Esmael Hejazi Dinan | Wireless Device Transmission Power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66629A (zh) * | 2018-02-09 | 2021-01-0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2166629B (zh) * | 2018-02-09 | 2024-03-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1418237A (zh) * | 2018-03-09 | 2020-07-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3424650A (zh) * | 2018-12-21 | 2021-09-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424650B (zh) * | 2018-12-21 | 2024-04-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557769A (zh) * | 2019-01-10 | 2021-10-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557769B (zh) * | 2019-01-10 | 2024-02-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41258A1 (ja) | 2015-09-24 |
US20170111873A1 (en) | 2017-04-20 |
EP3122122A1 (en) | 2017-01-25 |
JP2015185891A (ja) | 2015-10-22 |
JP6298329B2 (ja) | 2018-03-20 |
EP3122122A4 (en) | 2017-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3426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EP3096568B1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6134239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20190116562A1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2948226B (zh) |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台装置 | |
JP6585043B2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10306561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648929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666466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431985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889206A (zh) | 上行信号发送功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
CN105580450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11379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5580463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6254240B2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