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3852A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3852A CN106033852A CN201510122325.1A CN201510122325A CN106033852A CN 106033852 A CN106033852 A CN 106033852A CN 201510122325 A CN201510122325 A CN 201510122325A CN 106033852 A CN106033852 A CN 1060338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plate portion
- conducting terminal
- terminal
- adap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该导电端子包含:一基部单元、一接触单元及一尾部单元,该基部单元包括一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部,该接触单元与该板部相对且相间隔并包括一板状接触部及一位于该板状接触部后方的弹性接触部,该尾部单元连接于该板部的后端。该电连接器组合中,每两相对接的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分别与其对接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相接触而在该两导电端子之间形成两个接触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特别涉及一种相对接可形成两个接触区域的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可相对接的公母连接器组合,其中设于公连接器及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皆具有接触弹片且用以连接线缆,例如如公开号为GB886251A的英国专利及公开号为US3688243的美国专利所公开,在公、母连接器相对接时,公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以接触弹片互相接触,相对接的两导电端子之间仅有一个接触区,而且两导电端子的接触弹片都具有弹性,因此容易受到不当外在环境力量的影响,例如震动、线缆拉扯等,使得两导电端子的接触弹片无法稳定接触。再者,长期使用后,接触弹片可能产生弹性疲劳,也容易导致两导电端子的接触弹片接触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导电端子。
因此,本发明的其中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电连接器组合。
于是,本发明导电端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含:一基部单元、一接触单元、一连接片体及一尾部单元。该连接片体连接该基部单元与该接触单元。该基部单元包括一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部。该接触单元与该板部相对且相间隔并包括一板状接触部及一位于该板状接触部后方的弹性接触部。该尾部单元连接于该板部的后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接触单元具有一与该板部平行相间隔的板体,该板体具有该板状接触部及一切口,该弹性接触部由该板体撕裂所形成且撕裂处形成该切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板体还具有一背向该板部的外表面,该弹性接触部具有一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延伸段,该弹性臂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该板体的外表面,该延伸段由该弹性臂的末端弯折朝后斜向延伸且该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该切口而未高出该板体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弹性臂具有一朝后且往靠近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该下伸段朝后且往远离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并连接该延伸段的上升段,该下伸段与该上升段的连接处介于该切口与该板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片体连接该板部与该板体的前端,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的两侧弯折延伸的侧板部,该两侧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该板部与该板体侧边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前端的两侧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该两翼部分别位于该两侧板部前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一由该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该卡止部沿该前后方向朝后且远离该板体方向斜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尾部单元沿该前后方向包括一连接于该板部的定位部、一连接该定位部且用以夹置固定一线缆的未包覆绝缘层的导体段的导体固定部,及一连接该导体固定部且用以夹置固定该线缆包覆有绝缘层的部分的绝缘体固定部。
于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含一第一连接器及一可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及多个设于该第一绝缘壳的导电端子。该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及多个设于该第二绝缘壳的导电端子。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每一导电端子包含一基部单元、一接触单元、一连接片体及一尾部单元。该连接片体连接该基部单元与该接触单元。该基部单元包括一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部。该接触单元与该板部相对且相间隔并包括一板状接触部及一位于该板状接触部后方的弹性接触部。该尾部单元连接于该板部的后端。该第一连接器的该等导电端子用以分别与该第二连接器的该等导电端子相对接,且于对接时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每两相对接的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分别与其对接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相接触而在该两导电端子之间形成两个接触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的接触单元具有一与该板部平行相间隔的板体,该板体具有该板状接触部及一切口,该弹性接触部由该板体撕裂所形成且撕裂处形成该切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的板体还具有一背向该板部的外表面,该弹性接触部具有一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延伸段,该弹性臂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该外表面,该延伸段由该弹性臂的末端弯折朝后斜向延伸且该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该切口而未高出该板体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具有一朝后且往靠近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该下伸段朝后且往远离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并连接该延伸段的上升段,该下伸段与该上升段的连接处介于该切口与该板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片体连接该板部与该板体的前端,且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的两侧弯折延伸的侧板部,该两侧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该板部与该板体侧边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平行该前后方向的两侧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该两翼部分别位于该两侧板部前方且相邻该板部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基部单元还包括一由该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该卡止部沿该前后方向朝后且远离该板体方向斜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尾部单元沿该前后方向包括一连接于该板部的定位部、一连接该定位部且用以夹置固定一线缆的未包覆绝缘层的导体段的导体固定部,及一连接该导体固定部且用以夹置固定该线缆包覆有绝缘层的部分的绝缘体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绝缘壳具有一第一对接部、一与该第一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及多个分别贯通该第一对接部与第一安装部的端子槽,该第二绝缘壳具有一第二对接部、一与该第二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及多个分别贯通该第二对接部与第二安装部的端子槽,该第二对接部用以与该第一对接部对接,该第一绝缘壳及该第二绝缘壳的端子槽分别容置该等导电端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端子槽内设有卡置对应导电端子的两翼部的两个侧槽部及一用以挡止该导电端子的卡止部的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一端子固持件,该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端子固持件,每一端子槽内还设有一横截壁及一凸出该横截壁的凸块,每一导电端子的定位部包括两个彼此间隔相对且凸出该板状接触部的外表面的片体,且该两片体的形状与该凸块相配合使该凸块位于该两片体之间,该第一端子固持件与该第一安装部相结合且具有多个分别伸入对应端子槽的第一定位板部,每一第一定位板部与对应的端子槽内的横截壁共同将对应导电端子的两片体夹置定位,该第二端子固持件与该第二安装部相结合且具有多个分别伸入对应端子槽的第二定位板部,每一第二定位板部与对应的端子槽内的横截壁共同将对应导电端子的两片体夹置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绝缘壳具有一本体及一锁扣部,该本体具有一第一对接部、一沿该前后方向与该第一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及一由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一安装部共同形成的顶壁,该顶壁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对接部的前侧缘及一形成于该第一安装部的后侧缘,该锁扣部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顶壁一体连接的弹性支撑体及一卡块,该弹性支撑体具有一连接于该顶壁且相邻该前侧缘的第一连接段、一连接于该顶壁且相邻该后侧缘的第二连接段,及一位于该第一、第二连接段之间且与该顶壁相间隔的弹性段,该卡块设于该弹性段,该第二绝缘壳具有一第二对接部及一沿该前后方向与该第二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对接部具有一容置该第一对接部及部分该锁扣部的插槽及一容置该卡块的卡槽,且该卡槽与该插槽空间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锁扣部还具有一开槽,该开槽由该弹性支撑体的第一连接段沿该前后方向延伸至该弹性段且至少通过该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卡块具有沿该前后方向相间隔的一前端面与一后端面,及一位于该前端面与该后端面之间的导引面,该前端面直立于该弹性支撑体且相较于该后端面靠近该第一连接段,且该导引面由该前端面往斜上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绝缘壳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该锁扣部平行该前后方向两侧的键,该两键分别与该顶壁连接并由该前侧缘处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该第二绝缘壳的第二对接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容置该两键的键槽,且该两键槽与该插槽空间相连通。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功效: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使用相同结构及形状大小的导电端子,可节省制造成本,且对接的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分别与其对接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相接触而在该两导电端子之间形成两个接触区域,藉此提供更稳定与更可靠的电连接,且能提高长时间使用的性能及稳定性。导电端子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在制造过程中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之间或导电端子与线缆之间相勾缠,以避免导电端子的损坏。第一连接器的锁扣部不仅其弹性支撑体不易被拉扯而折断,且卡块的前端面为直立面,能够增加使用者在操作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时的手感,以容易确认是否完成锁扣。而且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通过两键与两键槽的配合防止错插。
附图说明
本发明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在未对接的状态;
图2是一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构件;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导电端子;
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导电端子;
图6是一俯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导电端子;
图7是一沿图6中VII-V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导电端子;
图8是一局部立体剖视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端子槽结构与导电端子的对应关系;
图9是一局部立体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于端子槽中及其与第一端子固持件的作用关系;
图10是一图9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1是一局部立体剖视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端子槽结构与导电端子的对应关系;
图12是一局部立体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于端子槽中及其与第二端子固持件的作用关系;
图13是一图1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4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
图1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
图1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时卡块尚未进入插槽的状态;
图17是一图16的俯视图;
图18是一沿图17中XVIII-XVI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9是一沿图17中XIX-XIX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20是一俯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完成时的状态;
图21是一沿图20中XXI-XX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卡块位于卡槽中;
图22是一沿图20中XXII-XX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键与第二连接器的键槽的作用关系;及
图23是一沿图20中XXIII-XXI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第二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对接时形成两个接触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第一连接器
200 第二连接器
1 第一绝缘壳
10 本体
101 顶壁
102 前侧缘
103 后侧缘
11 第一对接部
111 第一插槽
12 第一安装部
13 锁扣部
131 弹性支撑体
131a 第一连接段
131b 第二连接段
131c 弹性段
132 卡块
132a 前端面
132b 后端面
132c 导引面
133 开槽
14 键
15 第一定位块
151 斜面
152 直立面
2 导电端子
21 基部单元
211 板部
212 侧板部
213 翼部
214 卡止部
22 接触单元
221 板体
221a 板状接触部
221b 切口
221c 外表面
222 弹性接触部
222a 弹性臂
222b 延伸段
222c 下伸段
222d 上升段
23 连接片体
24 尾部单元
241 定位部
241a 片体
242 导体固定部
243 绝缘体固定部
3 第二绝缘壳
31 第二对接部
311 第二插槽
312 卡槽
313 键槽
314 凸伸块
32 第二安装部
33 第二定位块
4 端子槽
41 侧槽部
42 阶部
43 横截壁
44 凸块
5 第一端子固持件
51 第一定位板部
52 第一弹性板部
53 第一定位槽
6 第二端子固持件
61 第二定位板部
62 第二弹性板部
63 第二定位槽
7 线缆
71 导体
72 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一实施例包含:一第一连接器100及一可与该第一连接器100对接的第二连接器200,该第一连接器100包括一第一绝缘壳1、多个设于该第一绝缘壳1的导电端子2及一第一端子固持件5。该第二连接器200包括一第二绝缘壳3、多个设于该第二绝缘壳3的导电端子2,及一第二端子固持件6。在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具有相同的导电端子2。
参阅图4至图7,该第一连接器100与该第二连接器200的每一导电端子2包含一基部单元21、一接触单元22、一连接片体23及一尾部单元24。该连接片体23连接该基部单元21与接触单元22。该基部单元21包括一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部211、两个侧板部212及两个翼部213。该接触单元22与该板部211相对且相间隔并包括一板状接触部221a及一位于该板状接触部221a后方的弹性接触部222,详细而言,该接触单元22具有一与该板部211平行相间隔的板体221,该板体221具有该板状接触部221a、一切口221b及一背向该板部211的外表面221c,该弹性接触部222由该板体221撕裂所形成且撕裂处形成该切口221b。该弹性接触部222具有一连接该板状接触部221a的弹性臂222a及一延伸段222b,该弹性臂222a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该板体221的外表面221c,该延伸段222b由该弹性臂222a的末端弯折朝后斜向延伸且该延伸段222b的末端伸入该切口221b而未高出该板体221的外表面221c。该弹性臂222a具有一朝后且往靠近该板部211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222c,及一由该下伸段222c朝后且往远离该板部211方向斜向延伸并连接该延伸段222b的上升段222d,该下伸段222c与该上升段222d穿过切口221b且连接处介于该切口221b与该板部211之间。通过延伸于该板体221与该板部211之间的下伸段222c及上升段222d可以增加弹性臂222a的长度。该基部单元21的两侧板部212分别由该板部211平行该前后方向的两侧弯折延伸,而至少局部遮蔽该板部211与该板体221侧边之间的间隙。该两翼部213分别由该板部211前端的两侧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且该两翼部213分别位于该两侧板部212前方。该基部单元21还包括一由该板部211撕裂形成的卡止部214,该卡止部214沿该前后方向朝后且远离该板体221的方向斜向延伸。该连接片体23连接该板部211与该板体221的前端。该尾部单元24连接于该板部211的后端,沿该前后方向包括一连接于该板部211的定位部241、一连接该定位部241且用以夹置固定一线缆7(见图3)的未包覆绝缘层72的导体71段的导体固定部242,及一连接该导体固定部242且用以夹置固定该线缆7包覆有绝缘层72的部分的绝缘体固定部243。该定位部241包括两个彼此间隔相对且高出该板体221的外表面221c的片体241a。通过该两侧板部212至少局部遮蔽该板部211与该板体221侧边之间的间隙,以及弹性接触部222的延伸段222b的末端伸入该切口221b,可以防止在制造过程中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2之间或导电端子2与线缆7之间相勾缠,以避免导电端子2的损坏。在一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2由金属板一体成型各个部件。
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的前后方向是分别相对于两者的对接侧为前,而线缆7连接侧为后,故在图1至图3中以不同箭头分别表示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的前后方向。
参阅图3、图8至图10,该第一绝缘壳1具有一本体10及一锁扣部13,该本体10具有一第一对接部11、一与该第一对接部11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2、多个分别贯通该第一对接部11与第一安装部12的端子槽4、多个形成于该第一对接部11且分别与该等端子槽4空间相连通的第一插槽111,及一本体10的顶壁101。该顶壁101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11的前侧缘102及一位于该第一安装部12的后侧缘103。该等端子槽4分别容置该等导电端子2。每一端子槽4内设有卡置对应导电端子2的两翼部213的两个侧槽部41、一用以挡止该导电端子2的卡止部214的阶部42、一横截壁43及一朝后凸出该横截壁43的凸块44。安装导电端子2时,导电端子2由端子槽4在第一安装部12的开口置入并往该第一对接部11移动,当导电端子2到达定位时,导电端子2的两翼部213分别卡置于对应的侧槽部41,使导电端子2不能再前进且在上下方向被限位,而且导电端子2的卡止部214具有弹性,在导电端子2移动过程中被挤压内缩,并在到达定位时回复原位而在反向移动时可抵于该阶部42(见图19),使导电端子2不能后退而被限位。再者,导电端子2的定位部241的两片体241a的形状与该凸块44相配合使该凸块44位于该两片体241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两片体241a呈相向弯折的L形且共同形成近似U形,凸块44即呈U形。而且,该第一端子固持件5与该第一安装部12相结合(见图1、2)且具有多个分别伸入对应端子槽4的第一定位板部51,每一第一定位板部51与对应的端子槽4内的横截壁43共同将对应导电端子2的两片体241a夹置定位。参阅图1至图3,具体而言,第一端子固持件5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该等第一定位板部51两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一弹性板部52,该等第一弹性板部52分别具有一第一定位槽53。该第一绝缘壳1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该等第一定位槽53且呈楔形的第一定位块15。在第一端子固持件5与第一绝缘壳1组装前,第一定位块15的斜面151朝向第一弹性板部52,使第一端子固持件5组装至第一绝缘壳1时较容易滑移通过第一定位块15,待第一端子固持件5到达定位时,第一定位块15进入第一定位槽53,通过第一定位块15的直立面152挡止第一弹性板部52反向移动,且第一定位块15卡置于第一定位槽53中使第一弹性板部52在上下方向被限位,而使第一端子固持件5与第一绝缘壳1结合固定。参阅图10,导电端子2固设于第一绝缘壳1时,弹性接触部222凸伸入对应的第一插槽111且板状接触部221a露出于该第一插槽111。
参阅图3、图11至图13,该第二绝缘壳3具有一第二对接部31、一与该第二对接部31一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32及多个分别贯通该第二对接部31与第二安装部32的端子槽4。该第二对接部31用以与该第一对接部11对接,具有一第二插槽311及多个凸伸于该第二插槽311中的凸伸块314,该等凸伸块314分别对应容置于该等第一插槽111。第二绝缘壳3的端子槽4分别由第二安装部32延伸至对应的凸伸块314并与第二插槽311空间相连通,端子槽4内的结构与第一绝缘壳1的端子槽4内结构大致相同,设置导电端子2的方式也相同,只是第二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2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旋转180度设置,以使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2能够相对接,所以第二绝缘壳3的端子槽4内的结构配置相对于第一绝缘壳1内的端子槽4结构配置对应呈180度旋转,细部结构于此不再重述。导电端子2固设于第二绝缘壳3时,弹性接触部222凸伸入第二插槽311且板状接触部221a露出于该第二插槽311。同样地,该第二连接器200还包括一第二端子固持件6,该第二端子固持件6与该第二安装部32相结合且具有多个分别伸入对应端子槽4的第二定位板部61,以与对应的端子槽4内的横截壁43共同将对应导电端子2的两片体241a夹置定位。而且,参阅图1至图3,第二端子固持件6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该等第二定位板部61两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二弹性板部62,该等第二弹性板部62分别具有一第二定位槽63。该第二绝缘壳3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该等第二定位槽63且呈楔形的第二定位块33。第二端子固持件6和第二绝缘壳3的组装方式与第一端子固持件5和第一绝缘壳1的组装方式相同,于此不再重述。
参阅图14与图15,该第一绝缘壳1的锁扣部13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顶壁101一体连接的弹性支撑体131及卡块132。该弹性支撑体131具有连接于该顶壁101且相邻该前侧缘102的第一连接段131a、一连接于该顶壁101且相邻该后侧缘103的第二连接段131b,及一位于该第一连接段131a、第二连接段131b之间且与该顶壁101相间隔的弹性段131c。通过位于该弹性支撑体131两端的第一连接段131a、第二连接段131b分别与本体10的顶壁101连接,亦即两端为封闭,使得弹性支撑体131不易被拉扯而折断。该卡块132设于该弹性段131c,且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相间隔的前端面132a与一后端面132b,及一位于该前端面132a与后端面132b之间的导引面132c,该前端面132a直立于该弹性支撑体131且相较于该后端面132b靠近该第一连接段131a,且该导引面132c由该前端面132a往斜上方向延伸。该锁扣部13还具有一开槽133,该开槽133由该弹性支撑体131的第一连接段131a沿该前后方向延伸至该弹性段131c且至少通过该卡块132,亦即该卡块132被开槽133分成两部分。通过该开槽133可减少该弹性支撑体131的刚性使卡块132较容易被弹性下压。该第二绝缘壳3的第二插槽311容置该第一对接部11及部分该锁扣部13,且第二对接部31还具有一容置该卡块132的卡槽312,该卡槽312与该第二插槽311空间相连通。而且,该第一绝缘壳1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该锁扣部13平行该前后方向两侧的键14,该两个键14分别与该顶壁101连接并由该前侧缘102处沿该前后方向朝后延伸,该第二绝缘壳3的第二对接部31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容置该两键14的键槽313,且该两键槽313与该第二插槽311空间相连通。通过两个键14与键槽313的配合,可以避免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对接部11未在正确位置被插入该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插槽311。此外,两个键14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见图22),该两键1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调整且对应的键槽313亦配合调整,如此能使得不同的电连接器组合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的键14与键槽313,藉此可避免在多个电连接器组合的系统中不同电连接器组合之间的错插。
参阅图16至图19,在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的对接过程中,第一连接器100的两键14的位置及形状需分别对应第二连接器200的两键槽313的位置及形状才能使第一对接部11进入第二插槽311,然后,第一连接器100的卡块132的前端面132a会抵于第二绝缘壳3,由于卡块132的前端面132a为直立面,需要施加较大的力量才能将卡块132下压以进入第二插槽311,能够增加使用者在操作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对接时的手感,以容易确认是否完成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的锁扣。而且卡块132的前端面132a与导引面132c的连接处形成倒角,且该导引面132c使得卡块132较容易相对第二绝缘壳3滑动以移动进入该卡槽312。
参阅图20至图23,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完成对接时,第一连接器100的卡块132位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卡槽312中,通过卡块132的后端面132b可抵靠于界定卡槽312的壁面以防止第一连接器100后退,使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相对固定以稳定连接。再者,如图23所示,该第一连接器100与该第二连接器200每两相对接的导电端子2的弹性接触部222分别与其对接导电端子2的板状接触部221a相接触而在该两导电端子2之间形成两个接触区域,藉此提供更稳定与更可靠的电连接,且能提高长时间使用的性能及稳定性。
由于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使用相同结构及形状大小的导电端子2,可以使用相同的模具制造,不仅可节省制造成本,而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及库存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使用相同结构及形状大小的导电端子2,可节省制造成本,且对接的导电端子2的弹性接触部222分别与其对接导电端子2的板状接触部221a相接触而在该两导电端子2之间形成两个接触区域,藉此提供更稳定与更可靠的电连接,且能提高长时间使用的性能及稳定性。导电端子2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在制造过程中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2之间或导电端子2与线缆7之间相勾缠,以避免导电端子2的损坏。第一连接器100的锁扣部13不仅其弹性支撑体131不易被拉扯而折断,且卡块132的前端面132a为直立面,能够增加使用者在操作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对接时的手感,以容易确认是否完成锁扣。而且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可通过两键14与两键槽313的配合防止错插。
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部单元、一接触单元、一连接片体及一尾部单元,该连接片体连接该基部单元与该接触单元,该基部单元包括一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部,该接触单元与该板部相对且相间隔并包括一板状接触部及一位于该板状接触部后方的弹性接触部,该尾部单元连接于该板部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电端子,其中,该接触单元具有一与该板部平行相间隔的板体,该板体具有该板状接触部及一切口,该弹性接触部由该板体撕裂所形成且撕裂处形成该切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导电端子,其中,该板体还具有一背向该板部的外表面,该弹性接触部具有一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延伸段,该弹性臂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该板体的外表面,该延伸段由该弹性臂的末端弯折朝后斜向延伸且该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该切口而未高出该板体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导电端子,其中,该弹性臂具有一朝后且往靠近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该下伸段朝后且往远离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并连接该延伸段的上升段,该下伸段与该上升段的连接处介于该切口与该板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导电端子,其中,该连接片体连接该板部与该板体的前端,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的两侧弯折延伸的侧板部,该两侧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该板部与该板体侧边之间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导电端子,其中,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前端的两侧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该两翼部分别位于该两侧板部前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导电端子,其中,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一由该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该卡止部沿该前后方向朝后且远离该板体方向斜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导电端子,其中,该尾部单元沿该前后方向包括一连接于该板部的定位部、一连接该定位部且用以夹置固定一线缆的未包覆绝缘层的导体段的导体固定部,及一连接该导体固定部且用以夹置固定该线缆包覆有绝缘层的部分的绝缘体固定部。
9.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连接器及一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及多个设于该第一绝缘壳的导电端子,该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及多个设于该第二绝缘壳的导电端子;
其中,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每一导电端子包含一基部单元、一接触单元、一连接片体及一尾部单元,该连接片体连接该基部单元与该接触单元,该基部单元包括一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部,该接触单元与该板部相对且相间隔并包括一板状接触部及一位于该板状接触部后方的弹性接触部,该尾部单元连接于该板部的后端;
该第一连接器的该等导电端子用以分别与该第二连接器的该等导电端子相对接,且于对接时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每两相对接的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分别与其对接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相接触而在该两导电端子之间形成两个接触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导电端子的接触单元具有一与该板部平行相间隔的板体,该板体具有该板状接触部及一切口,该弹性接触部由该板体撕裂所形成且撕裂处形成该切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导电端子的板体还具有一背向该板部的外表面,该弹性接触部具有一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弹性臂及一延伸段,该弹性臂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该外表面,该延伸段由该弹性臂的末端弯折朝后斜向延伸且该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该切口而未高出该板体的外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具有一朝后且往靠近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该下伸段朝后且往远离该板部方向斜向延伸并连接该延伸段的上升段,该下伸段与该上升段的连接处介于该切口与该板部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片体连接该板部与该板体的前端,且该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的两侧弯折延伸的侧板部,该两侧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该板部与该板体侧边之间的间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基部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板部平行该前后方向的两侧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该两翼部分别位于该两侧板部前方且相邻该板部的前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基部单元还包括一由该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该卡止部沿该前后方向朝后且远离该板体方向斜向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尾部单元沿该前后方向包括一连接于该板部的定位部、一连接该定位部且用以夹置固定一线缆的未包覆绝缘层的导体段的导体固定部,及一连接该导体固定部且用以夹置固定该线缆包覆有绝缘层的部分的绝缘体固定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第一绝缘壳具有一第一对接部、一与该第一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及多个分别贯通该第一对接部与第一安装部的端子槽,该第二绝缘壳具有一第二对接部、一与该第二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及多个分别贯通该第二对接部与第二安装部的端子槽,该第二对接部用以与该第一对接部对接,该第一绝缘壳及该第二绝缘壳的端子槽分别容置该等导电端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端子槽内设有卡置对应导电端子的两翼部的两个侧槽部及一用以挡止该导电端子的卡止部的阶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一端子固持件,该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端子固持件,每一端子槽内还设有一横截壁及一凸出该横截壁的凸块,每一导电端子的定位部包括两个彼此间隔相对且凸出该板状接触部的外表面的片体,且该两片体的形状与该凸块相配合使该凸块位于该两片体之间,该第一端子固持件与该第一安装部相结合且具有多个分别伸入对应端子槽的第一定位板部,每一第一定位板部与对应的端子槽内的横截壁共同将对应导电端子的两片体夹置定位,该第二端子固持件与该第二安装部相结合且具有多个分别伸入对应端子槽的第二定位板部,每一第二定位板部与对应的端子槽内的横截壁共同将对应导电端子的两片体夹置定位。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第一绝缘壳具有一本体及一锁扣部,该本体具有一第一对接部、一沿该前后方向与该第一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及一由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一安装部共同形成的顶壁,该顶壁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对接部的前侧缘及一形成于该第一安装部的后侧缘,该锁扣部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顶壁一体连接的弹性支撑体及一卡块,该弹性支撑体具有一连接于该顶壁且相邻该前侧缘的第一连接段、一连接于该顶壁且相邻该后侧缘的第二连接段,及一位于该第一、第二连接段之间且与该顶壁相间隔的弹性段,该卡块设于该弹性段,该第二绝缘壳具有一第二对接部及一沿该前后方向与该第二对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对接部具有一容置该第一对接部及部分该锁扣部的插槽及一容置该卡块的卡槽,且该卡槽与该插槽空间相连通。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锁扣部还具有一开槽,该开槽由该弹性支撑体的第一连接段沿该前后方向延伸至该弹性段且至少通过该卡块。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卡块具有沿该前后方向相间隔的一前端面与一后端面,及一位于该前端面与该后端面之间的导引面,该前端面直立于该弹性支撑体且相较于该后端面靠近该第一连接段,且该导引面由该前端面往斜上方向延伸。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第一绝缘壳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该锁扣部平行该前后方向两侧的键,该两键分别与该顶壁连接并由该前侧缘处沿该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该第二绝缘壳的第二对接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容置该两键的键槽,且该两键槽与该插槽空间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2325.1A CN106033852B (zh) | 2015-03-19 | 2015-03-19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
US15/073,748 US9685726B2 (en) | 2015-03-19 | 2016-03-18 |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2325.1A CN106033852B (zh) | 2015-03-19 | 2015-03-19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3852A true CN106033852A (zh) | 2016-10-19 |
CN106033852B CN106033852B (zh) | 2018-05-29 |
Family
ID=5714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22325.1A Active CN106033852B (zh) | 2015-03-19 | 2015-03-19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3385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6658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金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86251A (en) * | 1957-04-22 | 1962-01-03 | Amp Inc |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US4235497A (en) * | 1977-03-17 | 1980-11-25 | Hans Simon | Spring contact element and insulating case therefore |
FR2535910B1 (zh) * | 1982-11-08 | 1985-01-18 | Labinal | |
WO2011021424A1 (ja) * | 2009-08-21 | 2011-02-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および基板対基板の接続構造 |
JP2014099370A (ja) * | 2012-11-15 | 2014-05-2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および電線の接続構造 |
-
2015
- 2015-03-19 CN CN201510122325.1A patent/CN1060338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86251A (en) * | 1957-04-22 | 1962-01-03 | Amp Inc |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US4235497A (en) * | 1977-03-17 | 1980-11-25 | Hans Simon | Spring contact element and insulating case therefore |
FR2535910B1 (zh) * | 1982-11-08 | 1985-01-18 | Labinal | |
WO2011021424A1 (ja) * | 2009-08-21 | 2011-02-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および基板対基板の接続構造 |
JP2014099370A (ja) * | 2012-11-15 | 2014-05-2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および電線の接続構造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6658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金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3852B (zh) | 2018-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71545B (zh)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2195168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US7485016B2 (en) |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 |
CN106450890B (zh) |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 |
US11011859B1 (en) | Plug-type connector with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 |
CN102282732A (zh) |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 |
CN117595020A (zh) | 电插接连接部的插接连接器以及由其形成的电插接连接部 | |
US953114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med by the same | |
US8801445B2 (en) | Vertical T-junction block assembly | |
CN102025061A (zh) | 实芯线端子 | |
CN204243294U (zh)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
EP3091618B1 (en) | Female contact and power-supply connector | |
CN112952423B (zh) |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2931504A (zh) | 具套接壳的双面电连接公头 | |
CN106033852A (zh)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8256943U (zh) | 改良的连接器组合 | |
CN204858026U (zh) | 具有金属外壳的双面电连接公头 | |
TWM287005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TWI565149B (zh) |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TWI571006B (zh) |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CN204481204U (zh) | 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系统 | |
CN208368769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1985294U (zh) | 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 |
CN102396117A (zh) | 连接器 | |
CN201029167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