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户通常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线连接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与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从而能够通过PC对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并且能够在PC和移动终端之间进行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PC和终端的连接方法,用户需要随身携带USB线,如果用户未携带USB线,则不能实现PC与终端的连接,导致用户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PC与终端连接时依赖USB线导致的不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个人计算机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应用于PC客户端,包括: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获取关联终端客户端的终端信息;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应用于终端客户端,包括: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触发终端接受PC根据终端信息发送的无线连接建立请求,以与PC建立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个人计算机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应用于PC客户端,包括:第一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关联终端客户端的终端信息;第一触发模块,用于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应用于终端客户端,包括:第二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发送模块,用于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第二触发接块,用于触发终端接受PC根据终端信息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以与PC建立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C与终端的连接系统,包括:包括如前述应用于PC客户端的无线连接装置的PC客户端;包括如前述应用于终端客户端的无线连接装置的终端客户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和系统,在通过探测数据包确认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且PC获取终端的信息后,触发PC无线连接至终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PC与终端的无线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PC与终端的连接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七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八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九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PC与终端的无线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应用于PC客户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2,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
S104,获取关联终端客户端的终端信息;
S106,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PC客户端即安装在PC上的客户端;终端客户端即为安装在终端上的客户端。终端客户端可以安装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接入无线局域网的移动终端上;终端信息是用于标识该移动终端的信息。
PC客户端本地局域网是指PC当前接入的局域网;该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是指关联终端客户端所在的终端接入该局域网。在具体实施时,PC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接入局域网,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接入局域网;终端通常通过无线的方式接入局域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实现PC与终端的无线连接,PC与终端均具备如无线网卡的无线通信模块。
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客户端与PC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该终端客户端所在的终端与PC客户端所在的PC成功在预定时间内有线或无线连接过、该终端客户端与PC客户端登录的是同一账号、或者是终端客户端与PC客户端登录的是属于同一用户的不同账号等方式建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能将终端客户端与PC客户端关联,并在终端客户端和PC客户端上建立彼此之间的关联关系即可。更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在PC客户端/终端客户端上记录最新成功连接过的终端/PC的唯一标识等方式建立终端客户端和PC客户端的关联关系。为避免混淆,通常在一个局域网内,一个PC客户端仅与一个终端客户端相互关联。优选地,PC与终端的无线连接方式是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连接。
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IEEE802.11b最高为11Mbps,IEEE802.11a为54Mbps、IEEE802.11g也为54Mbps,Netgear SUPER g技术可以将速度提升到108Mbps。
在具体实施时,PC与终端之间还可以采用如WAPI(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的无线方式进行连接。
因此,用户通过WIFI或WAPI等的无线方式实现PC和终端的连接,能够使用户不依赖USB线而方便快捷的体验PC与终端之间的高数据传输速率。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且PC获取终端的信息后,触发PC无线连接至终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中,用户需要首先启动PC客户端,然后在PC客户端主界面上点击进入手机连接界面,进入手机连接界面后,PC客户端触发PC扫描PC本地局域网内是否存在安装有手机助手终端客户端的手机;如果有,则列出,由用户从列出的手机列表中确认与自己的PC客户端相关联的手机,然后PC客户端执行后续操作,使PC无线连接到手机。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由用户来选择与PC客户端相关联的手机,如果在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多个安装有手机助手终端客户端的手机,那么用户将需要花费好几秒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想要连接的手机,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可选地,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具体包括:PC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第一探测数据包;接收到来自本地局域网内的关联终端客户端针对第一探测数据包的第一响应数据时,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其中,第一响应数据携带终端信息;获取终端客户端的终端信息具体包括:从第一响应数据中提取终端信息。
如果该局域网内不存在与该PC客户端关联的终端客户端,则PC客户端可以在预定时间间隔后再次发送探测数据包,也可以不再发送探测数据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一探测数据包和第一响应数据可以是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包;PC客户端可以以组播的形式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第一探测数据包,也可以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了使接收到该第一探测数据包的PC或终端能够识别并返回响应数据,PC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包中携带该PC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中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可以是PC的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器端为该PC客户端分配的唯一标识,如随机生成的32位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全局唯一标识体符):2cf2ecc8-166d-43ce-8759-38735f842211等。
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客户端根据第一探测数据包判断PC客户端是否关联PC客户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终端客户端接收到第一探测数据包时,从探测数据包中提取PC的标识,并将该标识与终端客户端存储的关联PC的标识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判断发送该第一探测数据包的PC客户端是关联PC客户端,如果不一致,则认为不是。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通过PC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发送网络探测包、关联终端客户端回复响应数据的形式使得PC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终端客户端,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PC客户端启动触发PC客户端在局域网内发送第一探测数据包。在具体实施本申请时,PC客户端也可以在启动后,在检测到PC已连接至局域网后再进行发送,也可以在其他任意预置时刻发送。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PC客户端在启动后立即触发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第一探测数据包,能够在用户启动该PC客户端后,立即发起连接至终端的流程,无须用户进行更多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具体包括:接收第二探测数据包,其中,第二探测数据包是终端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的;根据第二探测数据包判断终端客户端是否关联终端客户端,如果是,则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获取终端客户端的终端信息具体包括:向关联终端客户端发送针对第二探测数据包的第二响应数据;接收终端客户端发送的终端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二探测数据包和第二响应数据可以是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包;第二探测数据包可以是以组播的形式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的,也可以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了使接收到该第二探测数据包的PC或终端能够识别并返回响应数据,终端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包中携带该终端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中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可以是终端的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器端为该终端客户端分配的唯一标识,如终端客户端连接码:GK5R9K等。
在具体实施时,PC客户端根据第二探测数据包判断终端客户端是否关联终端客户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PC客户端接收到第二探测数据包时,从探测数据包中提取发送终端的标识,并将该标识与PC客户端存储的关联终端的标识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判断发送该第二探测数据包的终端客户端是关联终端客户端,如果不一致,则认为不是。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PC客户端收到第二探测数据包时,根据该数据包中携带的内容判断出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使得PC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终端客户端,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在用户PC或终端没有WIFI环境时,将无法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导致用户不便。
可选地,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之前,还包括:PC客户端触发PC建立WIFI热点,终端通过热点连接至局域网。
PC能够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软AP),使终端和PC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之前,还包括:终端客户端触发终端建立WIFI热点,PC通过热点连接至局域网。
终端能够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使终端和PC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之前,还包括:在PC屏幕或终端屏幕上提示是否连接PC与终端;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具体包括:在用户确认连接时,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
在具体实施时,在PC屏幕或终端屏幕上提示是否连接到终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在PC屏幕右下角弹出提示框;在PC屏幕中间弹出提示框;在PC右下角闪烁,并在用户点击后弹出提示框;在终端屏幕中间弹出提示框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能对用户进行提示即可,上述方式仅作为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果用户选择的是不连接,则关闭该提示框;或者如果用户不点击选择按钮,则在预定时间,例如10s后自动关闭该提示框。
以接入同一无线局域网的PC与手机的WIFI连接过程为例,在PC开机接入无线局域网并自动登录PC客户端后,PC客户端发现用户的手机也接入了同一无线局域网;PC获取手机相关信息;然后PC客户端弹出提示框,向用户询问“你是否需要连接你的手机?”,如果用户点击“是”按钮,PC客户端触发PC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并通过WIFI连接至手机;如果用户点击“否”,PC客户端关闭该提示框;或者如果用户不点击提示按钮,则在10s后自动关闭该提示框。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在PC客户端发现接入同一局域网的关联终端客户端时,触发终端客户端或PC客户端向用户进行询问是否连接,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无线连接/不连接;将PC与终端连接与否的选择权交至用户手里,避免了在用户不需要的情况下PC与终端连接导致的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中,在用户从列出的手机列表中确认与自己的PC客户端相关联的手机后,PC获取该手机的手机信息后,再无线连接到手机。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在用户确认连接后,PC会再去获取终端信息,即使获取成功,也会存一定的延时,如果获取失败,还将连接不成功,与用户期望不一致,都将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优选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IP地址及端口号。在具体实施本申请时,该终端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终端名称、用户手机号等终端的其他信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在向用户询问是否连接至终端之前,已经获取到终端信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后续无线连接作好准备,一旦用户确认连接,则能够快速连接至终端,避免了在用户确认连接后,再去获取终端信息带来的延时,也能提升用户确认连接后的连接成功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应用于终端客户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
S204,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
S206,触发终端接受PC根据终端信息发送的无线连接建立请求,以与PC建立无线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终端客户端即为安装在终端上的客户端;PC客户端即安装在PC上的客户端。终端客户端可以安装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接入无线局域网的移动终端上;终端信息是用于标识该移动终端的信息。
PC客户端本地局域网是指PC当前接入的局域网;该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是指关联终端客户端所在的终端接入该局域网。在具体实施时,PC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接入局域网,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接入局域网;终端通常通过无线的方式接入局域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实现PC与终端的无线连接,PC与终端均具备如无线网卡的无线通信模块。
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客户端与PC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该终端客户端所在的终端与PC客户端所在的PC成功在预定时间内有线或无线连接过、该终端客户端与PC客户端登录的是同一账号、或者是属于同一用户的不同账号等方式建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能将终端客户端与PC客户端关联,并在终端客户端和PC客户端上建立彼此之间的关联关系即可。更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在PC客户端/终端客户端上记录最新成功连接过的终端/PC的唯一标识等方式建立终端客户端和PC客户端的关联关系。为避免混淆,通常在一个局域网内,一个PC客户端仅与一个终端客户端相互关联。
优选地,终端接受的无线连接建立请求是WIFI连接建立请求。
在具体实施时,PC与终端之间还可以采用如WAPI的无线方式进行连接。
因此,用户通过WIFI进行PC和终端的连接,能够使用户不依赖USB线而方便快捷的体验PC与终端之间的高数据传输速率。
以接入同一无线局域网的PC与手机的WIFI连接过程为例,在手机开机接入无线局域网并自动登录终端客户端后,终端客户端发现用户的PC也接入了同一无线局域网;终端客户端向PC客户端发送手机相关信息后;等待PC端发送无线连接建立请求;如果收到该请求,则接受;如果未收到请求,则不进行处理。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终端向PC发送终端信息,然后接受PC发送的无线连接建立请求以建立终端与PC之间的无线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中,如果用户希望从终端侧触发PC与终端之间建立无线连接,需要用户打开PC客户端的主界面,然后进入二维码连接界面,生成二维码,同时打开终端的二维码扫描工具,扫描此二维码,扫描完成后,终端向PC请求建立无线连接,完成PC与终端之间的无线连接。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用户需要同时打开PC客户端和终端客户端,多次点击操作后,还需要扫描二维码进行连接,操作繁琐,对于对智能终端不熟悉的用户来说,很难顺利完成。
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终端客户端在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时,向该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触发PC侧发起无线连接请求,在该过程中,用户无须任何操作即可完成PC与终端的无线连接,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具体包括:接收第一探测数据包,其中,第一探测数据包是PC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的;根据第一探测数据包判断PC客户端是否关联PC客户端;如果是,则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具体包括: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第一响应数据,第一响应数据携带终端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一探测数据包和第一响应数据可以是UDP数据包;第一探测数据包可以是以组播的形式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的,也可以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了使接收到该第一探测数据包的PC或终端能够识别并返回响应数据,PC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包中携带该PC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中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可以是PC的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器端为该PC客户端分配的唯一标识,如随机生成的32位GUID:2cf2ecc8-166d-43ce-8759-38735f842211等。
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客户端根据第一探测数据包判断PC客户端是否关联PC客户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终端客户端接收到第一探测数据包时,从探测数据包中提取发送PC的标识,并将该标识与终端客户端存储的关联PC的标识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判断发送该第一探测数据包的PC客户端是关联PC客户端,如果不一致,则认为不是。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终端客户端收到第一探测数据包时,根据该数据包中携带的内容判断出存在关联PC客户端,并向该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以触发PC客户端发起无线连接请求;使得终端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PC客户端,并触发PC客户端发起无线连接请求,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具体包括:在局域网内发送第二探测数据包;接收到来自关联PC客户端针对第二探测数据包的第二响应数据时,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
如果该局域网内不存在与该终端客户端关联的PC客户端,则终端客户端可以在预定时间间隔后再次发送探测数据包,也可以不再发送探测数据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二探测数据包和第二响应数据可以是UDP数据包;终端客户端可以以组播的形式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第二探测数据包,也可以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了使接收到该第二探测数据包的PC或终端能够识别并返回响应数据,终端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包中携带该终端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中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可以是终端的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器端为该终端客户端分配的唯一标识,如终端客户端连接码:GK5R9K等。
在具体实施时,PC客户端根据第二探测数据包判断终端客户端是否关联终端客户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PC客户端接收到第二探测数据包时,从探测数据包中提取终端的标识,并将该标识与PC客户端存储的关联终端标识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判断发送该第二探测数据包的终端客户端是关联终端客户端,如果不一致,则认为不是。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均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目的而示出,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终端客户端在局域网内发送第二探测数据包;在接收到来自关联PC客户端针对第二探测数据包的第二响应数据时,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然后向该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以触发PC客户端向用户询问是否连接;使得终端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PC客户端,并触发PC客户端向用户询问是否连接,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终端连接到局域网触发终端客户端在局域网内发送第二探测数据包。在具体实施本申请时,终端客户端可以在启动后立即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第二探测数据包,也可以在终端启动WIFI连接时立即发送,也可以在其他任意预置时刻发送。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终端客户端在连接到局域网后立即触发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第二探测数据包,能够在用户连接到局域网后,立即发起连接至终端的流程,无须用户进行更多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具体包括:向服务器获取预定时间内连接成功的PC的IP地址;向该IP地址发送第三探测数据包;在接收到针对该第三探测数据包的第三响应数据时,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具体包括:向发送第三响应数据的IP地址对应的PC客户端发送所述终端信息。
如果未接收到第三响应数据,则判断本地不存在预定时间内连接过的PC客户端。
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客户端可以通过WIFI或WAPI等无线方式发送第三探测数据包。
终端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取的IP地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能没有。如果是多个,则终端客户端可以向这些IP地址依次发送探测数据包,对于不在本地局域网内的IP地址,将无法收到探测数据包,所以终端客户端也不会收到来自该IP地址的响应数据包;如果收到响应数据包,则确认该PC处于本地局域网中。
终端客户端可以在启动后立即向服务器获取预定时间,如24小时内成功连接过的PC的IP地址列表,也可以在启动WIFI时立即向服务器获取,也可以在其他任意预置时刻向服务器获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终端客户端在向服务器获取在预定时间内成功连接过的PC的IP地址后,向该IP地址发送第三探测数据包;在接收到针对该第三探测数据包的第三响应数据时,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然后向发送第三响应数据的IP地址对应的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触发PC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在用户PC或终端没有WIFI环境时,将无法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导致用户不便。
可选地,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之前,还包括:PC客户端触发PC建立WIFI热点,终端通过热点连接至局域网。
PC能够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使终端和PC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之前,还包括:终端客户端触发终端建立WIFI热点,PC通过热点连接至局域网。
终端能够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使终端和PC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之前,还包括:在PC屏幕或终端屏幕上提示是否连接PC与终端;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具体包括:在用户确认连接时,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
在具体实施时,在PC屏幕或终端屏幕上提示是否连接到终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在PC屏幕右下角弹出提示框;在PC屏幕中间弹出提示框;在PC右下角闪烁,并在用户点击后弹出提示框;在终端屏幕中间弹出提示框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能对用户进行提示即可,上述方式仅作为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果用户选择的是不连接,则关闭该提示框;或者如果用户不点击选择按钮,则在预定时间,例如10s后自动关闭该提示框。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终端客户端发现接入同一局域网的PC客户端时,触发PC客户端或终端客户端向用户进行询问是否连接,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无线连接/不连接;将PC与终端连接与否的选择权交至用户手里,避免了在用户不需要的情况下PC与终端连接导致的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中,在用户扫描二维码后,终端将信息发送至PC,并向PC请求建立无线连接,完成PC与终端之间的无线连接。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在用户扫描二维码以确认连接后,终端再将信息发送至PC,会存一定的延时,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优选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IP地址及端口号。在具体实施本申请时,该终端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终端名称、用户手机号等终端的其他信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在PC客户端向用户询问是否连接至终端之前,终端已经将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至PC客户端,以便PC为后续无线连接作好准备,一旦用户确认连接,则能够快速连接至终端,避免了在用户确认连接后,再去获取终端信息带来的延时,提升了用户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PC客户端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应用于PC客户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应用于PC客户端30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300包括:第一确认模块302,用于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获取模块304,用于获取关联终端客户端的终端信息;第一触发模块306,用于在用户确认连接时,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在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且PC能够获取终端的信息时,触发PC无线连接至终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第一确认模块302具体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在局域网内发送第一探测数据包;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本地局域网内的关联终端客户端针对第一探测数据包的第一响应数据时,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其中,第一响应数据携带所述终端信息;获取模块304,还用于从第一响应数据中提取终端信息。
可选地,第一确认模块302具体包括: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探测数据包,其中,第二探测数据包是终端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的;第二确认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探测数据包判断终端客户端是否关联终端客户端,如果是,则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终端客户端;获取模块304具体包括: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关联终端客户端发送针对第二探测数据包的第二响应数据;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客户端发送的终端信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使得PC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终端客户端并进行无线连接,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在用户PC或终端没有WIFI环境时,将无法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导致用户不便。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于PC客户端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WIFI热点建立模块,用于建立WIFI热点,终端客户端通过热点连接至局域网。
PC能够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使终端和PC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于PC客户端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提示模块,用于在PC屏幕或终端屏幕上提示是否连接PC与终端;第一触发模块具体用于在用户确认连接时,触发PC根据终端信息无线连接至终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在PC客户端发现接入同一局域网的关联终端客户端时,触发PC客户端或终端客户端向用户进行询问是否连接,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无线连接/不连接;将PC与终端连接与否的选择权交至用户手里,避免了在用户不需要的情况下PC与终端连接导致的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IP地址及端口号。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在向用户询问是否连接至终端之前,已经获取到终端信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后续无线连接作好准备,一旦用户确认连接,则能够快速连接至终端,避免了在用户确认连接后,再去获取终端信息带来的延时,也能提升用户确认连接后的连接成功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终端客户端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应用于终端客户端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应用于终端客户端40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400包括:第二确认模块402,用于根据探测数据包,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发送模块404,用于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第二触发接块406,用于触发终端接受PC根据终端信息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以与PC建立无线连接。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装置,在确认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终端向PC发送终端信息,以触发PC向终端发起无线连接请求且终端接收该无线连接请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终端客户端在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时,向该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触发PC向终端发起无线连接请求且终端接收该无线连接请求,在该过程中,用户无须任何操作即可实现PC与终端的无线连接,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第二确认模块402具体包括: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探测数据包,其中,第一探测数据包是PC客户端在本地局域网内发送的;第二确认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探测数据包判断PC客户端是否关联PC客户端;发送模块404,还用于向关联PC客户端发送第一响应数据,该第一响应数据携带终端信息。
可选地,第二确认模块402具体包括: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在局域网内发送第二探测数据包;第三确认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关联PC客户端针对第二探测数据包的第二响应数据时,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
可选地,第二确认模块402具体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向服务器获取预定时间内连接成功的PC的IP地址列表;第四确认子模块,用于无线连接IP地址列表中的IP地址,并根据连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关联PC客户端,如果连接成功,则确认本地局域网内存在关联PC客户端;发送模块404,还用于向连接成功的IP地址对应的PC客户端发送终端信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使得终端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PC客户端并完成无线连接,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在用户PC或终端没有WIFI环境时,将无法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导致用户不便。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客户端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WIFI热点建立模块,用于建立WIFI热点,PC客户端通过热点连接至局域网。
终端能够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使PC与终端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实现终端与PC的连接,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客户端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提示模块,用于在PC屏幕或终端屏幕上提示是否连接PC与终端;第二触发模块具体用于在用户确认连接时,触发终端接受PC根据终端信息发送的无线连接建立请求。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终端客户端发现接入同一局域网的PC客户端时,触发PC客户端或终端客户端向用户进行询问是否连接,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无线连接/不连接;将PC与终端连接与否的选择权交至用户手里,避免了在用户不需要的情况下PC与终端连接导致的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IP地址及端口号。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在PC客户端向用户询问是否连接至终端之前,终端已经将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至PC客户端,以便PC为后续无线连接作好准备,一旦用户确认连接,则能够快速连接至终端,避免了在用户确认连接后,再去获取终端信息带来的延时,提升了用户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PC与终端的连接系统,由于该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相似,因此该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PC与终端的连接系统的系统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PC与终端的连接系统50包括:包括无线连接装置300的PC客户端30;包括无线连接装置400的终端客户端40。
优选地,该连接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存储终端客户端在预定时间内连接成功的PC的IP地址。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系统,在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终端向PC发送终端信息,以触发PC向终端发起无线连接请求,使PC和终端无线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PC与终端建立无线连接的过程中,PC与终端之间自动确认彼此的关联关系,并进行无线连接,全程无须用户参与,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六以云手机助手客户端为例,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6所示,由手机侧主动触发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602,手机连接入WIFI网络;
S604,云手机助手手机客户端向服务器获取最近连接过的PC端IP;
S606,手机客户端尝试连接这些IP,如果连接成功,则执行S614;如果连接失败,则执行S608;
S608,手机客户端发出网络组播探测数据包,并等待接收来自PC客户端的响应数据包;
S610,PC客户端收到探测数据包后,判断是否是相关的云手机助手客户端的发送的探测数据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11;如果否,则结束流程;
S611,发送响应数据包;
S612,手机客户端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收到针对该探测数据包的响应数据包,则执行S614;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则结束流程;
S614,手机客户端发送手机相关信息给云手机助手PC客户端,并等待PC的无线连接请求;
S616,PC客户端弹出提示窗口;
S618,用户点击“立即连接”按钮;
S620,PC客户端发起TCP连接,连接到手机客户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在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终端向PC发送终端信息,以触发PC客户端向用户提示是否需要连接手机,然后在用户确认连接时,使PC和终端无线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将PC与终端连接与否的选择权交至用户手里,避免了在用户不需要的情况下PC与终端连接导致的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终端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PC客户端,并触发PC客户端向用户询问是否连接,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七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七以云手机助手客户端为例,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七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7所示,由PC主动触发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702,云手机助手PC客户端服务进程启动,发出网络组播探测数据包;
S704,手机客户端收到探测数据包后,判断是否是相关的PC客户端的发送的探测数据包,如果是,则执行S705,如果否,则结束流程;
S705,发送响应数据包;
S706,如果PC客户端没有收到相应的响应数据包,则结束流程;如果PC客户端收到相应的响应数据包,则执行S708;
S708,PC客户端弹出提示窗口;
S710,用户点击“立即连接”按钮;
S712,PC客户端发起TCP连接,到手机客户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在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PC客户端向用户提示是否需要连接手机,然后在用户确认连接时,PC和终端无线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将PC与终端连接与否的选择权交至用户手里,避免了在用户不需要的情况下PC与终端连接导致的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PC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终端客户端,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八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八以云手机助手客户端为例,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八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8所示,手机建立WIFI热点、由PC主动触发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802,用户在云手机助手手机客户端的界面上,点击建立WIFI热点;
S804,手机客户端生成WIFI热点,热点名称为alizhushou,密码为该手机客户端的6位连接码;
S806,用户启动云手机助手PC客户端,并打开PC客户端的连接界面,选择关联的手机名称;
S808,PC通过无线网关检测当前热点名称为alizhushou的WIFI热点,并用关联手机的连接码作为密码尝试连接该热点,如果连接成功,则执行S810,如果未连接成功,则提示连接失败并结束流程;
S810,PC客户端向连接的手机发送网络探测数据包;
S812,手机客户端接收到该探测数据包后,判断来自关联PC客户端,向PC客户端发送响应数据包,该响应数据包中携带手机IP地址及端口号;
S814,PC客户端收到该响应数据包后,从中提取手机IP地址及端口号,并向手机发起TCP连接;
S816,手机客户端接收到该连接请求后,进行连接校验,校验通过后,建立与PC的连接。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终端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使PC与终端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为后续终端与PC的连接提供无线环境,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在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PC客户端与手机自动通过WIFI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PC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终端客户端,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九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九以云手机助手客户端为例,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九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9所示,PC建立WIFI热点、由手机主动触发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902,用户打开PC端云手机助手连接界面,并在手机列表中选择想要连接的手机名称,并选择智能WIFI连接;
S904,PC客户端触发PC通过无线网卡生成WIFI热点,热点名称为alizhushou;密码为被选择的手机的6位连接码;
S906,用户启动云手机助手的手机客户端,并选择WIFI智能连接;
S908,手机客户端触发手机通过无线网卡检测到名称为alizhushou的WIFI热点,并通过当前手机的连接码作为密码进行连接;如果连接成功,则执行S910,如果不成功,则提示失败并结束流程;
S910,手机客户端发送探测数据包;
S912,PC客户端接收到手机发送的探测数据包,判断是否来自关联手机;如果是,则执行S914;如果否,则忽略该数据包;
S914,PC客户端向手机发起TCP连接请求;
S916,手机接受该连接请求,PC与手机建立连接。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PC通过无线网卡建立WIFI热点,使PC与终端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从而为后续终端与PC的连接提供无线环境,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C与终端的连接方法,在关联的PC与终端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PC客户端与手机自动通过WIFI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PC与终端连接时对USB线的依赖,使得PC与终端的连接更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PC客户端能够自动确认与其关联的终端客户端,该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部件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部件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