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071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90718A CN105990718A CN201510045342.XA CN201510045342A CN105990718A CN 105990718 A CN105990718 A CN 105990718A CN 201510045342 A CN201510045342 A CN 201510045342A CN 105990718 A CN105990718 A CN 1059907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group
- weld part
- differential signal
- adap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基体,容纳在所述壳体中;一组上侧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顶侧上,每个所述上侧端子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和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和一组下侧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底侧上,每个所述下侧端子具有适于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和适于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一组上侧端子的焊接部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的焊接部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被布置成整齐的一排。在发明中,由于上、下两组端子的焊接部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整齐的一排,可以保证连接器的焊接质量,方便检查是否存在焊接缺陷,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器的电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SMT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新型母端USB连接器具有上、下两组功能相同的端子,因此,当公端USB连接器与该母端USB连接器对配时,无需分辨公端USB连接器的正面和反面,正面朝上地插入和反面朝上地插入都能正常工作,因此,可为用户使用带来方便。
但是,在现有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设计中,上、下两组端子的焊接部一前一后交错地分两排排布并焊接到电路板上,这样的排列方式不利于保证连接器的焊接质量,容易出现焊接不良,且不易检查焊接质量。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上、下两组端子的焊接部排布顺序不合理,所有端子的焊接部都相互间隔开预定间距并分别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各个不同的焊盘上,这导致连接器的焊接工作变得复杂,电路板的结构也相应地变得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将上、下两组端子的焊接部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整齐的一排,可以保证连接器的焊接质量,方便检查是否存在焊接缺陷,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器的电连接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将上、下两组端子的焊接部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整齐的一排,并且通过将上、下两组端子中功能相同的一些端子的焊接部布置成彼此紧邻从而相应减小连接器所有焊接部在宽度方向的排列长度,以节省电路板上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基体,容纳在所述壳体中;一组上侧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顶侧上,每个所述上侧端子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和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和一组下侧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底侧上,每个所述下侧端子具有适于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和适于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一组上侧端子的焊接部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的焊接部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被布置成整齐的一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分别具有M个端子;所述一组上侧端子的接触部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依次排列;并且所述一组上侧端子中的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数的第N个端子的功能与所述一组下侧端子中的从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数的第N个端子的功能相同,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C型USB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分别具有12个端子;所述一组上侧端子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依次为: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电源端子、配置通道端子、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正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边带用端子、电源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和接地端子;并且所述一组下侧端子从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依次为: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电源端子、配置通道端子、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正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边带用端子、电源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和接地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组上侧端子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的焊接部被布置在一组上侧端子中的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和一组下侧端子中的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并且一组下侧端子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的焊接部被布置在一组上侧端子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和一组下侧端子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组上侧端子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的焊接部被布置在一组上侧端子中的一个电源端子的焊接部和一组上侧端子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并且一组下侧端子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的焊接部被布置在一组下侧端子中的一个电源端子的焊接部和一组下侧端子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的焊接部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中的所述一个电源端子的焊接部可被布置成彼此紧邻,并可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中的所述一个电源端子的焊接部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的焊接部被布置成彼此紧邻并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被布置成彼此紧邻并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中的除了四个电源端子和两个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之外的其它各个端子的焊接部相互隔开预定间距,并分别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各个不同的焊盘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中的各个端子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依次简称为:GND、TX1+、TX1-、Vbus、CC1、D+、D-、SBU1、Vbus、RX2-、RX2+、GND;所述一组下侧端子中的各个端子从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依次简称为:GND、RX1+、RX1-、Vbus、CC2、D+、D-、SBU2、Vbus、TX2-、TX2+、GND;并且一排所述焊接部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布置:GND、TX1+、TX1-、GND、RX1+、RX1-、Vbus、Vbus、SBU2、CC1、D+、D-、D-、D+、CC2、SBU1、Vbus、Vbus、RX2-、RX2+、GND、TX2-、TX2+、GND。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排焊接部大致位于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具有一个容纳腔,所述绝缘基体、所述上侧端子和所述下侧端子容纳在所述容纳腔中;和支架壳体,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并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用于将所述主壳体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基体由相互分离的上部绝缘半体和下部绝缘半体组装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上侧端子设置在所述上部绝缘半体的顶侧上;并且所述一组下侧端子设置在所述下部绝缘半体的底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部绝缘半体和所述下部绝缘半体通过一对弹性卡扣件被保持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基体为一个模制的一体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基体直接模制在所述上侧端子和所述下侧端子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端子和所述下侧端子插装在所述绝缘基体的端子安装槽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由于上、下两组端子的焊接部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整齐的一排,可以保证连接器的焊接质量,方便检查是否存在焊接缺陷,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器的电学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下两组端子的焊接部排布顺序合理,上、下两组端子中功能相同的一些端子的焊接部被布置成彼此紧邻,以便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从而简化了连接器的焊接工作,也简化了电路板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顶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图1中的一组上侧端子的空间布置图;
图5显示图1中的一组下侧端子的空间布置图;
图6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俯视图;和
图7显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绝缘基体由两个半体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基体,容纳在所述壳体中;一组上侧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顶侧上,每个所述上侧端子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和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和一组下侧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底侧上,每个所述下侧端子具有适于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和适于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一组上侧端子的焊接部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的焊接部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被布置成整齐的一排。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顶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显示图1中的一组上侧端子A1-A12的空间布置图;图5显示图1中的一组下侧端子B1-B12的空间布置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如图1-5所示,该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100、容纳在壳体100中的绝缘基体200、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
如图1所示,一组上侧端子A1-A12设置在绝缘基体200的顶侧上。如图2所示,一组下侧端子B1-B12设置在绝缘基体200的底侧上。
如图4所示,每个上侧端子A1-A12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电接触的接触部A1”-A12”和适于焊接到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焊接部A1’-A12’。
如图5所示,每个下侧端子B1-B12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B1”-B12”和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B1’-B12’。
请注意,前述配对连接器只有一排端子,这样,前述配对连接器无论是正插还是反插,都可以与本发明中公开的连接器的一组端子电接触,从而能够达到正反插的效果。
图6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俯视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一组上侧端子A1-A12的焊接部A1’-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的焊接部B1’-B12’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被布置成整齐的一排。这样,可以保证连接器的焊接质量,方便检查是否存在焊接缺陷,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器的电学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为C型USB连接器。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连接器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连接器,例如,USB3.0连接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分别具有12个端子。一组上侧端子A1-A12的接触部A1”-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的接触部B1”-B12”分别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依次排列。一组上侧端子A1-A12从第一侧向第二侧依次编号为成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一组下侧端子B1-B12从第二侧向第一侧依次编号为成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
表1: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各个端子的定义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 A9 | A10 | A11 | A12 |
GND | TX1+ | TX1- | Vbus | CC1 | D+ | D- | SBU1 | Vbus | RX2- | RX2+ | GND |
表2: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各个端子的定义
B12 | B11 | B10 | B9 | B8 |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GND | RX1+ | RX1- | Vbus | CC2 | D- | D+ | SBU2 | Vbus | TX2- | TX2+ | GND |
如上面的表1所示,一组上侧端子A1-A12从第一侧向第二侧依次定义为:接地端子(GND)A1、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TX1+)A2、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TX1-)A3、电源端子(Vbus)A4、配置通道端子(CC1)A5、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正低速差分信号端子(D+)A6、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D-)A7、边带用端子(SBU1)A8、电源端子(Vbus)A9、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RX2-)A10、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RX2+)A11、和接地端子(GND)A12。
如上面的表2所示,一组上侧端子B1-B12从第二侧向第一侧依次定义为:接地端子(GND)B1、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TX2+)B2、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TX2-)B3、电源端子(Vbus)B4、配置通道端子(CC2)B5、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正低速差分信号端子(D+)B6、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D-)B7、边带用端子(SBU2)B8、电源端子(Vbus)B9、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RX1-)B10、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RX1+)B11、和接地端子(GND)B12。
假设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分别具有M个端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分别具有12个端子。
请参见前面的表1和表2的定义,可以清楚地知道,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从第一侧向第二侧数的第N个端子的功能与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从第二侧向第一侧数的第N个端子的功能相同,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表3:一组上侧端子和一组下侧端子的焊接部的排列顺序
A1’ | A2’ | A3’ | B12’ | B11’ | B10’ | B9’-A4’ | B8’ | A5’ | A6’ | B7’-A7’ | B6’ | B5’ | A8’ | B4’-A9’ | A10’ | A11’ | A12’ | B3’ | B2’ | B1’ |
GND | TX1+ | TX1- | GND | RX1+ | RX1- | Vbus | SBU2 | CC1 | D+ | D- | D+ | CC2 | SBU1 | Vbus | RX2- | RX2+ | GND | TX2- | TX2+ | GND |
如图4-6以及上面的表3所示,一排焊接部A1’、A2’、A3’、B12’、B11’、B10’、B9’、A4’、B8’、A5’、A6’、B7’、A7’、B6’、B5’、A8’、B4’、A9’、A10’、A11’、A12’、B3’、B2’、B1’从第一侧向第二侧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布置:GND、TX1+、TX1-、GND、RX1+、RX1-、Vbus、Vbus、SBU2、CC1、D+、D-、D-、D+、CC2、SBU1、Vbus、Vbus、RX2-、RX2+、GND、TX2-、TX2+、GND。
如图6和上面的表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A2、A3的焊接部A2’、A3’被布置在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个接地端子A1的焊接部A1’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个接地端子B12的焊接部B12’之间。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B3、B2的焊接部B3’、B2’被布置在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A12的焊接部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B1的焊接部B1’之间。
如图6和上面的表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A10、A11的焊接部A10’、A11’被布置在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个电源端子A9的焊接部A9’和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A12的焊接部A12’之间。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B11、B10的焊接部B11’、B10’被布置在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个电源端子B9的焊接部B9’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B1的焊接部B1’之间。
如图6和上面的表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A4的焊接部A4’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个电源端子B9的焊接部B9’被布置成彼此紧邻(甚至可以相互接触)并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彼此紧邻意味着它们之间的间距小于其它端子相邻焊接部之间的平均间距。
如图6和上面的表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个电源端子A9的焊接部A9’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B4的焊接部B4’被布置成彼此紧邻(甚至可以相互接触)并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彼此紧邻意味着它们之间的间距小于其它端子相邻焊接部之间的平均间距。
如图6和上面的表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A7的焊接部A7’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B7的焊接部B7’被布置成彼此紧邻(甚至可以相互接触)并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彼此紧邻意味着它们之间的间距小于其它端子相邻焊接部之间的平均间距。
这样,通过将上、下两组端子中功能相同的一些端子的焊接部布置成彼此紧邻并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从而相应减小连接器所有焊接部在宽度方向的排列长度,并简化了连接器的焊接工作,也简化了电路板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彼此紧邻意味着它们之间的间距小于其它端子相邻焊接部之间的平均间距。
如图6和表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除了四个电源端子A4、B9、A9、B4和两个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A7、B7之外的其它各个端子的焊接部相互隔开预定间距,并适于分别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各个不同的焊盘上。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排焊接部A1’、A2’、A3’、B12’、B11’、B10’、B9’、A4’、B8’、A5’、A6’、B7’、A7’、B6’、B5’、A8’、B4’、A9’、A10’、A11’、A12’、B3’、B2’、B1’大致位于与电路板的表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这样,一排焊接部能够以表面贴装的方式一次性地焊接到电路板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0包括主壳体101和支架壳体102。主壳体101具有一个容纳腔。绝缘基体200、上侧端子A1-A12和下侧端子B1-B12容纳在容纳腔中。支架壳体102安装在主壳体101上,并固定到电路板上,用于将主壳体101固定在电路板上。如图2所示,支架壳体102上形成有安装脚1021,该安装脚1021适于固定到电路板上的安装孔中。
图7显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绝缘基体200由两个半体组成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绝缘基体200由相互分离的上部绝缘半体210和下部绝缘半体220组装而成。一组上侧端子A1-A12设置在上部绝缘半体210的顶侧上;并且一组下侧端子B1-B12设置在下部绝缘半体220的底侧上。
如图3和图7所示,上部绝缘半体210和下部绝缘半体220通过一对弹性卡扣件201、202被保持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侧端子A1-A12和下侧端子B1-B12可以插装在绝缘基体200的端子安装槽中。
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绝缘基体200也可以为一个模制的一体件。绝缘基体200可以直接模制在上侧端子A1-A12和下侧端子B1-B12上。这样,可以省去组装各个端子的步骤,以及组装绝缘基体200的步骤,提高了制造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100);
绝缘基体(200),容纳在所述壳体(100)中;
一组上侧端子(A1-A12),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200)的顶侧上,每个所述上侧端子(A1-A12)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A1”-A12”)和适于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A1’-A12’);和
一组下侧端子(B1-B12),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200)的底侧上,每个所述下侧端子(B1-B12)具有适于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电接触的接触部(B1”-B12”)和适于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B1’-B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的焊接部(A1’-A12’)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的焊接部(B1’-B12’)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被布置成整齐的一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分别具有M个端子;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的接触部(A1”-A12”)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的接触部(B1”-B12”)分别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依次排列;并且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数的第N个端子的功能与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从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数的第N个端子的功能相同,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分别具有12个端子;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依次为:接地端子(A1)、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A2)、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A3)、电源端子(A4)、配置通道端子(A5)、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正低速差分信号端子(A6)、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A7)、边带用端子(A8)、电源端子(A9)、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A10)、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A11)、和接地端子(A12);并且
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从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依次为:接地端子(B1)、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B2)、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B3)、电源端子(B4)、配置通道端子(B5)、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正低速差分信号端子(B6)、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端子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B7)、边带用端子(B8)、电源端子(B9)、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负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B10)、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中的正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B11)、和接地端子(B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A2、A3)的焊接部(A2’、A3’)被布置在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个接地端子(A1)的焊接部(A1’)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个接地端子(B12)的焊接部(B12’)之间;并且
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发射端子 (B3、B2)的焊接部(B3’、B2’)被布置在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A12)的焊接部(A12’)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另一个接地端子(B1)的焊接部(B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A10、A11)的焊接部(A10’、A11’)被布置在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一个电源端子(A9)的焊接部(A9’)和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所述另一个接地端子(A12)的焊接部(A12’)之间;并且
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对高速差分信号接收端子(B11、B10)的焊接部(B11’、B10’)被布置在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一个电源端子(B9)的焊接部(B9’)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所述另一个接地端子(B1)的焊接部(B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A4)的焊接部(A4’)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所述一个电源端子(B9)的焊接部(B9’)可被布置成彼此紧邻,并可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所述一个电源端子(A9)的焊接部(A9’)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B4)的焊接部(B4’)被布置成彼此紧邻并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A7)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B7)被布置成彼此紧邻并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和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除了四个电源端子(A4、B9;A9、B4)和两个负低速差分信号端子(A7、B7)之外的其它各个端子的焊接部相互隔开预定间距,并分别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各个不同的焊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中的各个端子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依次简称为:GND、TX1+、TX1-、Vbus、CC1、D+、D-、SBU1、Vbus、RX2-、RX2+、GND;
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中的各个端子从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依次简称为:GND、RX1+、RX1-、Vbus、CC2、D+、D-、SBU2、Vbus、TX2-、TX2+、GND;并且
一排所述焊接部(A1’、A2’、A3’、B12’、B11’、B10’、B9’、A4’、B8’、A5’、A6’、B7’、A7’、B6’、B5’、A8’、B4’、A9’、A10’、A11’、A12’、B3’、B2’、B1’)从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布置:GND、TX1+、TX1-、GND、RX1+、RX1-、Vbus、Vbus、SBU2、CC1、D+、D-、D-、D+、CC2、SBU1、Vbus、Vbus、RX2-、RX2+、GND、TX2-、TX2+、GN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排焊接部(A1’、A2’、A3’、B12’、B11’、B10’、B9’、A4’、B8’、A5’、A6’、B7’、A7’、B6’、B5’、A8’、B4’、A9’、A10’、A11’、A12’、B3’、B2’、B1’)大致位于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平行的 同一平面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
主壳体(101),具有一个容纳腔,所述绝缘基体(200)、所述上侧端子(A1-A12)和所述下侧端子(B1-B12)容纳在所述容纳腔中;和
支架壳体(102),安装在所述主壳体(101)上,并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用于将所述主壳体(101)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基体(200)由相互分离的上部绝缘半体(210)和下部绝缘半体(220)组装而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组上侧端子(A1-A12)设置在所述上部绝缘半体(210)的顶侧上;并且
所述一组下侧端子(B1-B12)设置在所述下部绝缘半体(220)的底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绝缘半体(210)和所述下部绝缘半体(220)通过一对弹性卡扣件(201、202)被保持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体(200)为一个模制的一体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基体(200)直接模制在所述上侧端子(A1-A12)和所 述下侧端子(B1-B12)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端子(A1-A12)和所述下侧端子(B1-B12)插装在所述绝缘基体(200的端子安装槽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C型USB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45342.XA CN105990718B (zh) | 2015-01-28 | 2015-01-28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45342.XA CN105990718B (zh) | 2015-01-28 | 2015-01-28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90718A true CN105990718A (zh) | 2016-10-05 |
CN105990718B CN105990718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5703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4534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90718B (zh) | 2015-01-28 | 2015-01-28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9071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23253A (zh) * | 2016-11-29 | 2018-06-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WO2022156742A1 (zh) * | 2021-01-21 | 2022-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相关产品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7324A (zh) * | 2005-09-16 | 2007-03-2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能够抑制串扰的电连接器 |
CN102544812A (zh) * | 2010-12-29 | 2012-07-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859265U (zh) * | 2014-05-30 | 2014-10-01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967306U (zh) * | 2014-07-05 | 2014-11-26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
CN204030144U (zh) * | 2014-08-22 | 2014-12-17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设有定位孔的高速usb3.1插座连接器 |
-
2015
- 2015-01-28 CN CN201510045342.XA patent/CN1059907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7324A (zh) * | 2005-09-16 | 2007-03-2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能够抑制串扰的电连接器 |
CN102544812A (zh) * | 2010-12-29 | 2012-07-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859265U (zh) * | 2014-05-30 | 2014-10-01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967306U (zh) * | 2014-07-05 | 2014-11-26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
CN204030144U (zh) * | 2014-08-22 | 2014-12-17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设有定位孔的高速usb3.1插座连接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USB 3.0 PROMOTER GROUP: "《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C Cable and Connector Specification(Revision 1.0)》", 11 August 2014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23253A (zh) * | 2016-11-29 | 2018-06-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08123253B (zh) * | 2016-11-29 | 2024-10-18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WO2022156742A1 (zh) * | 2021-01-21 | 2022-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相关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90718B (zh) | 2019-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0995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high frequency performance and shortened overall length | |
JP4663741B2 (ja) | ウェハ型構造を有する差動信号コネクタ | |
CN104752898B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US9444204B2 (en) | Serial bus connector | |
US870244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200735483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jack interface | |
TWM524574U (zh) | 電連接器 | |
CN105529554B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06878201U (zh) | 基板连接器 | |
US8033869B1 (en) | Electrical adaptor having opposite mating portion with different terminal pins | |
US896119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structures | |
US2019001362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and power contacts each with plural tail portions | |
US20200388970A1 (en) |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 |
TW200729645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3250307B (zh) | 具有布置在前面的接触端子的电插塞连接器 | |
CN105990718A (zh) | 连接器 | |
US945036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ating with two kinds of connector interfaces | |
CN202917721U (zh) |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 |
US8337215B2 (en) | Card-edge connector | |
CN206041043U (zh) |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座 | |
US20130210271A1 (en) | Combined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 |
JP4611362B2 (ja) | ウェハ型構造を有する差動信号コネクタ | |
CN10434805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749588U (zh) | 具有多个传输规格的电连接器插座及其电连接器插头 | |
JP3108564U (ja) | メモリカードアダプ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