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1405A -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61405A CN105961405A CN201610525501.0A CN201610525501A CN105961405A CN 105961405 A CN105961405 A CN 105961405A CN 201610525501 A CN201610525501 A CN 201610525501A CN 105961405 A CN105961405 A CN 1059614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zothiostrobin
- bacterium ester
- benzene bacterium
- nitre benzene
- powdery mild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06—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7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3
- A01N43/78—1,3-Thiazoles; Hydrogenated 1,3-th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及常用的辅助成分,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重量比为10:1~1:10,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5%。经大量的室内外试验表明,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苯噻菌酯(benzothiostrobin):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抑制剂,对有益生物及作物有良好的安全性,低毒且对环境友好。苯噻菌酯可以用于多种病害的防治,特别是对黄瓜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表现出了优异的防效。
硝苯菌酯(meptyldinocap):属于二硝基酚类杀菌剂,作用于病原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通过抑制孢子萌发,抑制真菌呼吸作用,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从而使病原菌细胞死亡;对多种农作物上的白粉病有特效。
农药的单独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风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成本和环境负荷,而通过农药复配筛选出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
本发明对苯噻菌酯与硝苯菌酯的混配组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量的试验的基础上,发现苯噻菌酯与硝苯菌酯在一定用量范围内组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表现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工艺技术可以赋予农药剂型。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对农作物上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重量比为10:1~1:10,优选比为2:1~1:4,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5,其余为农业上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农药助剂。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还包括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囊壁材料、pH调节剂、消泡剂、崩解剂、稳定剂、渗透剂、扩散剂、防腐剂、增效剂、药害减轻剂、粘结剂、密度调节剂和填料等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超低容量液剂。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描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白粉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效果。
2、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3、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1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微囊悬浮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5%、硝苯菌酯10%、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囊壁材料)8%、脂肪酸甲酯(溶剂)10%、多元醇脂肪酸酯(乳化剂)5%、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散剂)3%、氢氧化钠(pH调节剂)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分散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囊壁,即可制得1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微囊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1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微囊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96.78%;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8.26%;36%硝苯菌酯乳油按20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82.45%。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黄瓜产生药害。
实施例二:24%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悬浮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16%、硝苯菌酯8%、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湿润剂)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分散剂)5%、乙二醇(防冻剂)3%、黄原胶(增稠剂)1.5%、多羟基苯甲酸丙酯(防腐剂)0.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消泡剂)0.2%、三乙醇胺(pH调节剂)0.2%、植物油(增效剂)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pH调节剂、增效剂和去离子水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24%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24%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为95.69%;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为74.48%;36%硝苯菌酯乳油按200g a.i./ha用量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为79.91%。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葡萄产生药害。
实施例三:3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水乳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20%、硝苯菌酯15%、棕榈油酸甲酯(溶剂)15%、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分散剂)5%、醋酐(稳定剂)3%、丙三醇(防冻剂)2%、有机硅氧烷(消泡剂)0.2%、苯甲酸钠(防腐剂)0.2%、尿素(密度调节剂)1.5%、黄原胶(增稠剂)0.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消泡剂、防腐剂、密度调节剂和增稠剂在去离子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机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制得3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水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3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水乳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为92.87%;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为71.47%;36%硝苯菌酯乳油按200g a.i./ha用量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为75.28%。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草莓产生药害。
实施例四:40%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微乳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25%、硝苯菌酯15%、棕榈油酸甲酯(溶剂)15%、乙醇(助溶剂)5%、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乳化剂)10%、柠檬酸钠(稳定剂)3%、有机硅(渗透剂)1%、增效酯(增效剂)2%、三乙醇胺(pH调节剂)0.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用溶剂和助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渗透剂、增效剂和pH调节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40%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微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40%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微乳剂按200g a.i./ha用量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97.39%;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76.96%;36%硝苯菌酯乳油按200g a.i./ha用量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80.45%。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小麦产生药害。
实施例五:10%苯噻菌酯·硝苯菌酯超低容量液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2%、硝苯菌酯8%、三甲苯(溶剂)20%、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10%、端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5%、芸苔素内酯(药害减轻剂)0.02%、异佛尔酮(渗透剂)2%,三醋酸甘油酯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用溶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湿润剂、药害减轻剂和渗透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最后加入三醋酸甘油酯,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10%苯噻菌酯·硝苯菌酯超低容量液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豇豆白粉病:10%苯噻菌酯·硝苯菌酯超低容量液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豇豆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效为95.04%;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a.i./ha用量在豇豆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效为72.98%;36%硝苯菌酯乳油按200g a.i./ha用量在豇豆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效为77.63%。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豇豆产生药害。
实施例六:6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水分散粒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45%、硝苯菌酯20%、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5%、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分散剂)5%、聚萘甲醛磺酸钠盐5%(扩散剂)、膨润土(崩解剂)5%、白糖(粘结剂)0.2%、无水氯化钙(稳定剂)0.2%、有机硅氧烷(消泡剂)0.2%、甘露醇(pH调节剂)0.2%,硅藻土(填料)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扩散剂、崩解剂、粘结剂、稳定剂、消泡剂、pH调节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6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水分散粒剂。
该实施例用于西瓜白粉病:6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水分散粒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西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效为93.84%;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西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4.87%;36%硝苯菌酯乳油按200g a.i./ha用量在西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1.53%。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西瓜产生药害。
实施例七:7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可湿性粉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65%、硝苯菌酯10%、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湿润剂)5%、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分散剂)5%、聚萘甲醛磺酸钠盐5%(扩散剂)、白炭黑(填料)5%,硅藻土(填料)补足100%。将上述将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扩散剂和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7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观赏菊花白粉病:75%苯噻菌酯·硝苯菌酯可湿性粉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观赏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白粉病的防效为95.05%;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观赏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白粉病的防效为74.45%;36%硝苯菌酯乳油按200ga.i./ha用量在观赏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白粉病的防效为78.51%。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观赏菊花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观赏菊花产生药害。
实施例八: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
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
试验方法: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防效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用孢子悬浮液接种24h后,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天~10天。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
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11)]×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 | EC50(mg/L) | ATI | TTI | CTC |
苯噻菌酯 | 14.28 | 100.00 | - | - |
硝苯菌酯 | 10.91 | 130.89 | - | -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10:1) | 9.65 | 147.98 | 102.81 | 143.94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8:1) | 8.37 | 170.61 | 103.43 | 164.95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6:1) | 7.63 | 187.16 | 104.41 | 179.25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4:1) | 7.02 | 203.42 | 106.18 | 191.58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2:1) | 6.16 | 231.82 | 110.30 | 210.17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1:1) | 5.49 | 260.11 | 115.45 | 225.30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1:2) | 5.01 | 285.03 | 120.59 | 236.36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1:4) | 5.22 | 273.56 | 124.71 | 219.36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1:6) | 5.83 | 244.94 | 126.48 | 193.66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1:8) | 6.51 | 219.35 | 127.46 | 172.09 |
苯噻菌酯:硝苯菌酯(1:10) | 7.14 | 200.00 | 128.08 | 156.15 |
从表1可以看出,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在10:1~1:1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黄瓜白粉病菌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在2:1~1:4(按重量)的范围内,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均在200以上;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以1:2(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36.36。可见,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效果明显提高,对农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Claims (7)
1.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重量比为10: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重量比为2: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重量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超低容量液剂中的一种。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白粉病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25501.0A CN105961405A (zh) | 2016-07-05 | 2016-07-05 |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25501.0A CN105961405A (zh) | 2016-07-05 | 2016-07-05 |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61405A true CN105961405A (zh) | 2016-09-28 |
Family
ID=56954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25501.0A Withdrawn CN105961405A (zh) | 2016-07-05 | 2016-07-05 |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6140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36097A (zh) * | 2017-06-07 | 2017-09-08 | 广西南宁乐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
2016
- 2016-07-05 CN CN201610525501.0A patent/CN10596140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36097A (zh) * | 2017-06-07 | 2017-09-08 | 广西南宁乐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98192B (zh) | 一种含有四霉素与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766353B (zh) |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258043A (zh) |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584323B (zh) | 一种含嘧菌酯与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810181A (zh) | 杀菌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334493A (zh) |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新型杀菌组合物 | |
CN106172429A (zh) |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284828A (zh) | 一种含有松脂酸铜与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946779A (zh) | 一种生物-化学协同增效杀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52950A (zh) | 一种含有四霉素与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054712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961405A (zh) |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340927A (zh) | 一种含有噻霉酮与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617658A (zh) |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 | |
CN102308813B (zh) | 一种含螺环菌胺与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172430A (zh) | 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 |
CN107926951B (zh) | 一种含萜烯醇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617670B (zh) | 一种含四氟醚唑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584324A (zh) | 一种含氰烯菌酯与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960286B (zh) | 一种含地衣芽孢杆菌的增效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68033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302031A (zh) | 一种含螺环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284835A (zh) | 一种含有四霉素与氯氟异氰尿酸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012540A (zh) | 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342827A (zh) | 一种含噻霉酮和壬菌铜的杀菌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