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3237A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73237A CN105873237A CN201510474150.0A CN201510474150A CN105873237A CN 105873237 A CN105873237 A CN 105873237A CN 201510474150 A CN201510474150 A CN 201510474150A CN 105873237 A CN105873237 A CN 1058732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access
- subscriber equipment
- wireless access
- w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4112 Alkyl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synthase, peroxisom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99143 Homo sapiens Alkyl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synthase, peroxisom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05 comput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9—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or pre-shared ke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所述用户设备基于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请求并获取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从而实现一键解锁周围热点,用户可以基于该接入信息,自动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要接入无线网络,例如,用户设备连接进入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一般先基于该用户设备搜索到的设备周边的无线接入点,再基于用户手动输入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接入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若是用户忘记或是不知道目标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则无法接入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WiFi网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获取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
接收对应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第二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三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网络设备,包括:
第八装置,用于接收对应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第九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十装置,用于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包括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以及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网络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所述用户设备基于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请求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再基于获取的所述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若用户并不知道所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如连接密码,可以基于网络设备中所确定的与对应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自动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进一步,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配合工作,基于对应网络设备中存储的大量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向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一步,若是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则为用户设备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系统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和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1的设备示意图。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包括第一装置101、第二装置102和第三装置103。
其中,第一装置101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图1未示出)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第二装置102获取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第三装置103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装置101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包括各种云端服务器,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是单一设备,也可以是设备集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相关信息,如,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设备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等,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1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在此,所述呈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列表、多个滑动页面等多种形式。此外,所述用户设备1中所呈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可以是由该用户设备1基于自身扫描功能所直接确定,还可以是与对应的网络设备2配合,从网络设备2中获取。进而,在用户设备1所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用户可以以不限于点击、长按等任意定义的手势操作选中希望连接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基于用户的选择,所述用户设备1向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网络、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数字通信)网络、4G(4th Generation,第四代数字通信)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2中的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
在此,优选地,有时用户设备1当前已连接到相应的无线网络,如WiFi网络,但是当前网络状况可能不良,此时,用户设备1通过网络状况检测功能进行网络状况判断,例如,通过向目标域名或是目标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发送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数据包,基于反馈回来的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判断当前网络状况,进而,将检测到的当前网络状况反馈给对应用户,基于当前网络状况,提醒用户,或是自主判断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当判断当前网络状况不好时,提醒用户启用本申请所述的无线连接重新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此外,所述网络状况检测功能,可以在用户设备1进行网络连接的全部过程中任意时刻开启,从而可以实时对用户设备1当前的网络状况予以积极反馈,从而可以尽早发现用户连网不畅的实际状况并予以解决,优化用户体验。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
具体地,在此,呈现在所述用户设备1的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所对应的具体信息可以为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名称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以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在此,进一步,所述SSDI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48bit数值,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所述地理标志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经纬度信息,例如,通过AGPS(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来获取的无线接入点对应设备的经纬度信息;或者对应于该无线接入点具体的地图位置信息。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可以包括具体的信号强度数据,如50dbm的信号强度,也可以是基于一段时间内该无线接入点的历史信号强度统计分析确定的能够代表该无线接入点平均信号强度的分级信息,例如,首先将所述信号强度预先自定义为n+1个等级,接着,计算无线接入点A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可以达到n级。所述连接速度信息,可以包括具体的连接速度的数据信息,如72Mbps,也可以是基于一段时间该无线接入点的历史连接速度计算分析得到的能够代表该无线接入点平均连接速度的分级信息,例如,将所述信号强度自定义划分为m+1个等级,计算无线接入点B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可以达到m级。所述接入权限信息包括是否为有限连接。所述接入安全信息可以是显示为开放、或是WPA-PSK/WPA2-PSK(WPA:Wi-FiProtected Access,保护无线电脑网络安全系统;PSK:pre-shared key,预共享密钥模式;WPA2:WPA第二版)类型等,所述接入安全信息还可以是基于该无线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情况,或是其他相关信息,分析设置出一定的安全等级,例如,商业区的公共网络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等级低于住宅区个人网络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安全等级。此外,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包括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信息,在此,若是用户设备1中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来源于对应的网络设备2,则可以推定所述网络设备2中包含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进而,呈现于所述用户设备1中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就可以包括该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例如,在所述信息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该无线接入点有对应的免费连接密码。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呈现方式不限于信息列表、多个滑动页面等多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尽量便于用户基于所了解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便捷地进行目标接入点的选择,例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接入点,又如,用户要进行网络交易,则更倾向于选择接入安全等级高的无线接入点等,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即可以为用户的选择提供参考。
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无线接入点信息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所述第二装置102获取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包括各种云端服务器,优选地,该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在此,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在此,优选地,对于用户设备1所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2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1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所述用户设备1的第一装置101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了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优选地,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等信息,进而,若是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该辨识信息,则可以在所述网络设备2中寻找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接着,所述第三装置103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所述无线连接。在此,所述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所述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所述目标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用户,例如,以短信方式将接入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1,又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1,进而,对应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目标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请求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再基于获取的所述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若用户并不知道所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如连接密码,可以基于网络设备2中所确定的与对应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自动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键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第三装置103还包括第七单元(未示出)、第八单元(未示出)和第九单元(未示出),所述第七单元若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获取接入失败信息;所述第八单元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参照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所述第九单元基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有时虽然已知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但却无法顺利实现无线连接,例如,若是实际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生了变化,而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更新,则基于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无法成功连接;又如,若是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信号不稳定,则也可能出现无法顺利连接的情况。此时,用户可以重复目标无线接入点的选择操作,另行选择一个目标无线接入点;此时,更优选地,还可以是所述用户设备1主动为对应用户提供合适的候补无线接入点。首先,所述第七单元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获取接入失败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保持网络连接状态,例如,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或是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进而,在网络环境下,当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时,用户设备1获取相应的一个接入失败信息,进一步,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直接在该用户设备1上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或者,所述用户设备1将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网络设备2,再由网络设备2确定候补的无线接入点或与候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
接着,所述第八单元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参照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用户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可以作为参照数据,基于该参照数据,确定一个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最接近的候补无线接入点,例如,若是用户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偏好于较快的连接速度,继而,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则偏向于选择连接速度信息权重较高的无线接入点。在此,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获取可以是,基于所述用户设备1上呈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直接在用户设备1中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再基于选中的该候补无线接入点,从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获取该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获取还可以是,所述用户设备1将所述接入失败信息直接发送至对应的网络设备2,再由网络设备2确定候补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进而,由所述用户设备1从对应的网络设备2获取该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接入信息。
接着,所述第九单元基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提示用户选择该候补无线接入点,进而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进行对应的无线连接;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到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后,即自动连接上该候补无线接入点。
在此,本申请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自动为用户设备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在此,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时,可以自动为用户连接所述无线接入点,从而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还包括第六装置(未示出)和第七装置(未示出),第六装置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确定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第七装置将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网络设备2。
具体地,在此,用户设备1对应的用户已知呈现于用户设备1中的某个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如连接密码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第六装置,将该已知的接入信息进行分享,在此,所述用户应该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或是该用户虽不是该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但已被所述无线接入点所有人允许,可以对该接入信息进行分享。例如,所述用户选中待分享无线接入点,进而在用户设备1弹出的输入界面中输入该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信息。进一步,所述第七装置将该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同时将该无线接入点以及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网络设备2。在此,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不存在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及其相关信息,则直接将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存储;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已经存在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可以对已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接入信息的更新替换。
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用户的相应操作对其已知并有权分享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分享,可以丰富、并更新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存储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而,各个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使用的免费接入信息将有所增加,从而优化了用户体验。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1的设备示意图。其中,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包括第四装置201、第五装置202、第一装置203、第二装置204和第三装置205。
其中,第四装置201获取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第五装置202在所述用户设备1呈现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第一装置203根据用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第二装置204获取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第三装置205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图2示出的第二装置204、第三装置205与图1示出的第二装置102、第三装置103分别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所述第四装置201获取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相关信息,如,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设备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等。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1周围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此时,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基于自身设备的扫描功能获取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也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网络设备2发送获取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从而获得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可以首先基于自身设备的扫描功能获取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再基于该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从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获取相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
接着,所述第五装置202在所述用户设备1呈现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呈现方式不限于信息列表、多个滑动页面等多种形式。优选地,以信息列表呈现方式为例,列表的每一行对应一个无线接入点及其相关信息,可以以无线接入点的SSID指代各个无线接入点,同时依次对应显示该无线接入点信息中的若干信息,如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或连接速度信息等。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排列的先后顺序可以是随机的,更进一步,也可以以某一具体无线接入点信息为标准进行优选排列,例如,按照所述连接速度快慢排列,连接速度越快则排列越在前,又如,还可以是基于某几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对应的综合指数排序,例如基于所述连接速度信息和所述接入安全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结果越大排列越在前。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还可以直接在界面上为用户提供各种可选的呈现标准,所述呈现标准可以包括基于具体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信号强度信息或连接速度信息等分类进行的优化显示,此时,可以通过用户自主选择、切换不同的呈现标准,从而在所述用户设备1中以所选择的呈现标准优化排序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
接着,第一装置203根据用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此,基于用户设备1所呈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特别是基于所述优选排列呈现的无线接入信息,用户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在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选择出目标无线接入点,并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发出相应的接入请求。
在此,本申请中可以基于实际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并可以灵活的采用多种方式在用户设备1中呈现该无线接入点信息,更加方便用户可以高效地选择到适宜的目标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所述第四装置201包括第一单元(未示出),所述第一单元用于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1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通过开启自身设备的扫描功能,直接获得该用户设备1周围可能存在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通过主动扫描的方式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所述用户设备1在其支持的信道上依次发送探测信号,如探测请求帧,以获取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还可以通过被动扫描的方式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扫描周围存在的无线接入点定期发送的信标帧等,获取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无线接入反馈的信息,如所述信标帧会包含无线接入点的SSID、连接速度信息、接入安全信息等无线接入点信息。
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用户设备1通过主动扫描或被动扫描的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该用户设备1获取其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优选地,所述第四装置201还包括第二单元(未示出)、第三单元(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三单元接收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具体地,在此,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不仅存储有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还对应存储了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所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进一步,在此,优选地,对于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可以包括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即提示用户对应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此时,首先,所述第二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包括发出请求的该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设备地址信息,例如,基于用户设备1对应的GPS定位功能获取该用户设备1的经纬度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保持网络连接状态,例如,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或是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进而所述请求信息可以基于依托于上述各个网络状态下的各种数据传输形式发送至对应网络设备2。接着,所述网络设备2将基于获取的用户设备1的设备地址信息为其匹配相应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无线接入点,并确定所匹配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进一步,所述用户设备1的第三单元接收该网络设备2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接入点信息中对应的具体内容,如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即可以是来源于第三方提供,例如网络运营商提供,或是个人进行无线接入点分享,还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获取的历史数据,如来源于第三方的历史数据,重新设置的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对于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进行自定义分级等,所以基于本优选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2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更为全面,从而更加方便用户基于实际需要选择出适宜的目标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所述第四装置201还包括第四单元(未示出)、第五单元(未示出)和第六单元(未示出),其中,第四单元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第五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至少一个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第六单元接收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具体地,在此,首先由所述第四单元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自身的扫描功能可以获得实时状态下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但是此时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相对比较简单,若是用户希望进一步获取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更精确的安全等级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等,则所述第五单元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至少一个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在此,为了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量,优选地,用户设备1可以仅仅基于其扫描获得的部分而非全部的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发出所述请求信息。进一步,所述第六单元接收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首先基于所述用户设备1扫描出该设备周围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所获取的无线接入点具有实时性,即可以最准确的反应当前用户设备1周围存在的无线接入点,进而,基于所获取的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请求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使得所述用户设备1中所呈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更客观、更全面详细,例如,基于网络设备2所返回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中包含的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最适宜的目标无线接入点。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1和网络设备2的系统示意图。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包括第一装置301、第二装置302和第三装置303,所述网络设备2包括第八装置304、第九装置305和第十装置306。
其中,第一装置301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第二装置302获取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第三装置303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第八装置304接收对应用户设备1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第九装置305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第十装置306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在此,图3所示的第一装置301、第二装置302和第三装置303与图1所示出的第一装置101、第二装置102、第三装置103分别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2的第八装置304接收对应用户设备1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包括各种云端服务器,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是单一设备,也可以是设备集群。在此,优选地,该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信息。接着,第九装置305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唯一确定。此时,所述目标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包括对应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网络SSID、设备MAC等信息,用以辨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基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该辨识信息,在所述网络设备2中寻找与之匹配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而,所述第十装置306将所确定的所述接入信息反馈至对应的用户设备1。
在本申请中,所述网络设备2与所述用户设备1配合工作,基于对应网络设备2中存储的大量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为所接收的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反馈对应的接入信息。
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还包括第十一装置(未示出)和第十二装置(未示出),其中,所述第十一装置接收对应用户设备1获取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所述第十二装置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
具体地,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不仅存储有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还对应存储了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所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进一步,在此,优选地,对于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可以包括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即提示用户对应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即可以是来源于第三方提供,例如网络运营商提供,或是个人进行无线接入点分享,还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获取的历史数据,如来源于第三方的历史数据,重新设置的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对于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进行自定义分级等。在此,所述第十一装置接收来自于所对应的用户设备1的第二单元所发出的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包括发出请求的该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设备地址信息,例如,基于用户设备1对应的GPS定位功能获取该用户设备1的经纬度信息。基于该用户设备1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网络设备2将在所存储的海量数据中,确定与该设备地址信息匹配的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在网络设备2对应的数据库中,以所述用户设备1的设备地址信息为中心,查询基于其一定直径范围内的全部无线接入点,可以将所查询到的全部符合条件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或是将根据需要优选部分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设备1,优选地,由所述用户设备1的第三单元接收。
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还包括:第十三装置(未示出)和第十四装置(未示出),其中,所述第十三装置接收所述用户设备1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由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扫描周围的方式获取;所述第十四装置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
具体地,所述第十三装置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1第四装置第五单元所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设备MAC地址,或是同时包括相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由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无线扫描周围的方式获取。例如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主动扫描、被动扫描、或是其他方式获取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如获取该无线接入点的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发送的所述请求信息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优选地,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量,可以精简所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在此,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唯一辨识确定。进而,基于此辨识信息,可以在所述网络设备2中为所述无线接入点匹配相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接着,所述第十四装置将确定的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
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接入点信息中对应的具体内容,如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即可以是来源于第三方提供,例如网络运营商提供,或是个人进行无线接入点分享,还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获取的历史数据,如来源于第三方的历史数据,重新设置的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对于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进行自定义分级等。
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还包括第十五装置(未示出)和第十六装置(未示出),其中,所述第十五装置基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所述第十六装置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用户设备。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有时用户设备1虽然已知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但却无法顺利实现无线连接,例如,若是实际上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生了变化,而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并没有及时接受到相应的更新,则基于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无法成功连接;又如,若是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信号不稳定,则所述用户设备1也可能出现无法顺利连接的情况。此时,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获取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的接入失败信息,进而,所述第十五装置基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在此,可以基于目标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用户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可以作为参照数据,基于该参照数据,确定一个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最接近的候补无线接入点,例如,若是用户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偏好于较快的连接速度,继而,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则偏向于选择连接速度信息权重较高的无线接入点。接着,所述第十六装置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用户设备1,优选地,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第三装置的第八单元。
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还包括第十七装置(未示出),所述第十七装置接受并存储对应用户设备1发送的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
具体地,当用户设备1对应的用户已知呈现于用户设备1中的某个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如连接密码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设备1向所述网络设备2进行所该接入信息的分享。在此,首先由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用户提交的接入信息,进而,所述网络设备2的第十七装置接受对应用户设备1发送的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在此,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不存在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及其相关信息,则直接将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存储;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已经存在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可以对已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接入信息的更新替换并存储。在此,所述用户应该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或是该用户虽不是该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但已被所述无线接入点所有人允许,可以对该接入信息进行分享。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401、步骤S402和步骤S403。
具体地,在步骤S401中,所述用户设备1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图1未示出)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步骤S402中,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步骤S403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在步骤S401中,所述用户设备1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包括各种云端服务器,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是单一设备,也可以是设备集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相关信息,如,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设备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等,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1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在此,所述呈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列表、多个滑动页面等多种形式。此外,所述用户设备1中所呈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可以是由该用户设备1基于自身扫描功能所直接确定,还可以是与对应的网络设备2配合,从网络设备2中获取。进而,在用户设备1所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用户可以以不限于点击、长按等任意定义的手势操作选中希望连接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基于用户的选择,所述用户设备1向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2中的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
在此,优选地,有时用户设备1当前已连接到相应的无线网络,如WiFi网络,但是当前网络状况可能不良,此时,用户设备1通过网络状况检测功能进行网络状况判断,例如,通过向目标域名或是目标IP发送PING(Packet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数据包,基于反馈回来的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判断当前网络状况,进而,将检测到的当前网络状况反馈给对应用户,基于当前网络状况,提醒用户,或是自主判断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当判断当前网络状况不好时,提醒用户启用本申请所述的无线连接重新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此外,所述网络状况检测功能,可以在用户设备1进行网络连接的全部过程中任意时刻开启,从而可以实时对用户设备1当前的网络状况予以积极反馈,从而可以尽早发现用户连网不畅的实际状况并予以解决,优化用户体验。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
具体地,在此,呈现在所述用户设备1的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所对应的具体信息可以为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名称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以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在此,进一步,所述SSDI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48bit数值,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所述地理标志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经纬度信息,例如,通过AGPS(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来获取的无线接入点对应设备的经纬度信息;或者对应于该无线接入点具体的地图位置信息。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可以包括具体的信号强度数据,如50dbm的信号强度,也可以是基于一段时间内该无线接入点的历史信号强度统计分析确定的能够代表该无线接入点平均信号强度的分级信息,例如,首先将所述信号强度预先自定义为n+1个等级,接着,计算无线接入点A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可以达到n级。所述连接速度信息,可以包括具体的连接速度的数据信息,如72Mbps,也可以是基于一段时间该无线接入点的历史连接速度计算分析得到的能够代表该无线接入点平均连接速度的分级信息,例如,将所述信号强度自定义划分为m+1个等级,计算无线接入点B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可以达到m级。所述接入权限信息包括是否为有限连接。所述接入安全信息可以是显示为开放、或是WPA-PSK/WPA2-PSK类型等,所述接入安全信息还可以是基于该无线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情况,或是其他相关信息,分析设置出一定的安全等级,例如,商业区的公共网络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等级低于住宅区个人网络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安全等级。此外,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包括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信息,在此,若是用户设备1中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来源于对应的网络设备2,则可以推定所述网络设备2中包含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进而,呈现于所述用户设备1中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就可以包括该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例如,在所述信息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该无线接入点有对应的免费连接密码。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呈现方式不限于信息列表、多个滑动页面等多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尽量便于用户基于所了解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便捷地进行目标接入点的选择,例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接入点,又如,用户要进行网络交易,则更倾向于选择接入安全等级高的无线接入点等,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即可以为用户的选择提供参考。
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无线接入点信息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在步骤S402中,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包括各种云端服务器,优选地,该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在此,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在此,优选地,对于用户设备1所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2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1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设备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所述用户设备1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了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优选地,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等信息,进而,若是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该辨识信息,则可以在所述网络设备2中寻找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接着,在步骤S403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所述无线连接。在此,所述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所述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所述目标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用户,例如,以短信方式将接入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1,又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1,进而,对应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目标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请求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再基于获取的所述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若用户并不知道所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如连接密码,可以基于网络设备2中所确定的与对应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自动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键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步骤S403还包括步骤S4031(未示出)、步骤S4032(未示出)和步骤S4033(未示出),在步骤S4031中,若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接入失败信息;在步骤S4032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参照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步骤S4033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有时虽然已知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但却无法顺利实现无线连接,例如,若是实际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生了变化,而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更新,则基于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无法成功连接;又如,若是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信号不稳定,则也可能出现无法顺利连接的情况。此时,用户可以重复目标无线接入点的选择操作,另行选择一个目标无线接入点;此时,更优选地,还可以是所述用户设备1主动为对应用户提供合适的候补无线接入点。首先,在步骤S4031中,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接入失败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保持网络连接状态,例如,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或是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进而,在网络环境下,当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时,用户设备1获取相应的一个接入失败信息,进一步,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直接在该用户设备1上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或者,所述用户设备1将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网络设备2,再由网络设备2确定候补的无线接入点或与候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
接着,在步骤S4032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参照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用户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可以作为参照数据,基于该参照数据,确定一个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最接近的候补无线接入点,例如,若是用户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偏好于较快的连接速度,继而,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则偏向于选择连接速度信息权重较高的无线接入点。在此,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获取可以是,基于所述用户设备1上呈现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直接在用户设备1中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再基于选中的该候补无线接入点,从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获取该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获取还可以是,所述用户设备1将所述接入失败信息直接发送至对应的网络设备2,再由网络设备2确定候补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进而,由所述用户设备1从对应的网络设备2获取该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接入信息。
接着,在步骤S4033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提示用户选择该候补无线接入点,进而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进行对应的无线连接;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到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后,即自动连接上该候补无线接入点。
在此,本申请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自动为用户设备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在此,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时,可以自动为用户连接所述无线接入点,从而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04(未示出)和步骤S405(未示出),在步骤S404中,用户设备1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确定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在步骤S405中,用户设备1将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网络设备2。
具体地,在此,用户设备1对应的用户已知呈现于用户设备1中的某个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如连接密码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设备1,将该已知的接入信息进行分享,在此,所述用户应该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或是该用户虽不是该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但已被所述无线接入点所有人允许,可以对该接入信息进行分享。例如,所述用户选中待分享无线接入点,进而在用户设备1弹出的输入界面中输入该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信息。进一步,在步骤S405中,用户设备1将该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同时将该无线接入点以及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网络设备2。在此,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不存在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及其相关信息,则直接将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存储;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已经存在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可以对已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接入信息的更新替换。
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用户的相应操作对其已知并有权分享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分享,可以丰富、并更新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存储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而,各个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使用的免费接入信息将有所增加,从而优化了用户体验。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501、步骤S502、步骤S503、步骤S504和步骤S505。
具体地,在步骤S501中,获取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步骤S502中,在所述用户设备1呈现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步骤S503中,所述用户设备1根据用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步骤S504中,所述用户设备1获取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步骤S505中,所述用户设备1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图5示出的步骤S504和步骤S505与图4示出的步骤S402和步骤S403分别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在步骤S501中,获取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相关信息,如,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设备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等。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1周围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此时,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基于自身设备的扫描功能获取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也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网络设备2发送获取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从而获得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可以首先基于自身设备的扫描功能获取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再基于该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从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获取相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
接着,在步骤S502中,在所述用户设备1呈现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呈现方式不限于信息列表、多个滑动页面等多种形式。优选地,以信息列表呈现方式为例,列表的每一行对应一个无线接入点及其相关信息,可以以无线接入点的SSID指代各个无线接入点,同时依次对应显示该无线接入点信息中的若干信息,如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或连接速度信息等。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排列的先后顺序可以是随机的,更进一步,也可以某一具体无线接入点信息为标准进行优选排列,例如,按照所述连接速度快慢排列,连接速度越快则排列越在前,又如,还可以是基于某几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对应的综合指数排序,例如基于所述连接速度信息和所述接入安全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结果越大排列越在前。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还可以直接在界面上为用户提供各种可选的呈现标准,所述呈现标准可以包括基于具体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信号强度信息或连接速度信息等分类进行的优化显示,此时,可以通过用户自主选择、切换不同的呈现标准,从而在所述用户设备1中以所选择的呈现标准优化排序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
接着,在步骤S503中,所述用户设备1根据用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此,基于用户设备1所呈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特别是基于所述优选排列呈现的无线接入信息,用户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在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选择出目标无线接入点,并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发出相应的接入请求。
在此,本申请中可以基于实际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并可以灵活的采用多种方式在用户设备1中呈现该无线接入点信息,更加方便用户可以高效地选择到适宜的目标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所述步骤S501包括步骤S5011(未示出),在步骤S5011中,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1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通过开启自身设备的扫描功能,直接获得该用户设备1周围可能存在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通过主动扫描的方式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所述用户设备1在其支持的信道上依次发送探测信号,如探测请求帧,以获取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还可以通过被动扫描的方式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扫描周围存在的无线接入点定期发送的信标帧等,获取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无线接入反馈的信息,如所述信标帧会包含无线接入点的SSID、连接速度信息、接入安全信息等无线接入点信息。
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用户设备1通过主动扫描或被动扫描的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该用户设备1获取其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优选地,所述步骤S501包括步骤S5012(未示出)和步骤S5013(未示出),在步骤S5012中,所述用户设备1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在步骤S5013中,所述用户设备1接收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具体地,在此,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不仅存储有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还对应存储了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所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进一步,在此,优选地,对于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可以包括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即提示用户对应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此时,首先,在步骤S5012中,所述用户设备1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包括发出请求的该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设备地址信息,例如,基于用户设备1对应的GPS定位功能获取该用户设备1的经纬度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1保持网络连接状态,例如,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或是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进而所述请求信息可以基于依托于上述各个网络状态下的各种数据传输形式发送至对应网络设备2。接着,所述网络设备2将基于获取的用户设备1的设备地址信息为其匹配相应范围内、一定数量的的无线接入点,并确定所匹配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进一步,在步骤S5013中,所述用户设备1接收该网络设备2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接入点信息中对应的具体内容,如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即可以是来源于第三方提供,例如网络运营商提供,或是个人进行无线接入点分享,还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获取的历史数据,如来源于第三方的历史数据,重新设置的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对于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进行自定义分级等,所以基于本优选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2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更为全面,从而更加方便用户基于实际需要选择出适宜的目标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所述步骤S501包括步骤S5014(未示出)、步骤S5015(未示出)和步骤S5016(未示出),其中,在步骤S5014中,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在步骤S5015中,所述用户设备1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至少一个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在步骤S5016中,所述用户设备1接收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具体地,在此,首先在步骤S5014中,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自身的扫描功能可以获得实时状态下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但是此时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相对比较简单,若是用户希望进一步获取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更精确的安全等级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等,则在步骤S5015中,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至少一个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在此,为了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量,优选地,用户设备1可以仅仅基于其扫描获得的部分而非全部的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发出所述请求信息。进一步,在步骤S5016中,所述用户设备1接收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首先基于所述用户设备1扫描出该设备周围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所获取的无线接入点具有实时性,即可以最准确的反应当前用户设备1周围存在的无线接入点,进而,基于所获取的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的网络设备2请求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使得所述用户设备1中所呈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更客观、更全面详细,例如,基于网络设备2所返回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中包含的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最适宜的目标无线接入点。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和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601、步骤S602步骤S604和步骤S603。
其中,在步骤S601中,所述用户设备1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1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2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在步骤S602中,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步骤S604中,所述网络设备2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在步骤S603中,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1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图6中所述步骤S601、所述步骤S603与图4中所述步骤S401、所述步骤S403分别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在步骤S602中,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包括各种云端服务器,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是单一设备,也可以是设备集群。在此,优选地,该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信息。在此,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唯一确定。此时,所述目标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包括对应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网络SSID、设备MAC等信息,用以辨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基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该辨识信息,在所述网络设备2中寻找与之匹配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而,在步骤S604中,所述网络设备2将所确定的所述接入信息反馈至对应的用户设备1。
在本申请中,所述网络设备2与所述用户设备1配合工作,基于对应网络设备2中存储的大量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为所接收的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反馈对应的接入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网络设备端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606(未示出)和步骤S608(未示出),其中,在步骤S606中,所述网络设备2接收对应用户设备1获取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在步骤S608中,所述网络设备2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
具体地,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不仅存储有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还对应存储了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所述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进一步,在此,优选地,对于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可以包括接入信息的提示信息,即提示用户对应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即可以是来源于第三方提供,例如网络运营商提供,或是个人进行无线接入点分享,还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获取的历史数据,如来源于第三方的历史数据,重新设置的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对于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进行自定义分级等。在此,在步骤S606中,所述网络设备2接收来自于所对应的用户设备1所发出的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包括发出请求的该用户设备1所对应的设备地址信息,例如,基于用户设备1对应的GPS定位功能获取该用户设备1的经纬度信息。基于该用户设备1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网络设备2将在所存储的海量数据中,确定与该设备地址信息匹配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在网络设备2对应的数据库中,以所述用户设备1的设备地址信息为中心,查询基于其一定直径范围内的全部无线接入点,进而,在步骤S608中,所述网络设备2可以将所查询到的全部符合条件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或是将根据需要优选部分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设备1。
优选地,在所述网络设备端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610(未示出)和步骤S612(未示出),其中,在步骤S610中,所述网络设备2接收所述用户设备1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由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扫描周围的方式获取;在步骤S612中,所述网络设备2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
具体地,在步骤S610中,所述网络设备2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1所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设备MAC地址,或是同时包括相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在此,所述无线接入点由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无线扫描周围的方式获取。例如所述用户设备1通过主动扫描、被动扫描、或是其他方式获取周围的无线接入点,如获取该无线接入点的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在此,所述用户设备1发送的所述请求信息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优选地,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量,可以精简所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在此,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中所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和设备MAC地址唯一辨识确定。进而,基于此辨识信息,可以在所述网络设备2中为所述无线接入点匹配相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接着,在步骤S612中,所述网络设备2将确定的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1。
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在此,所述网络设备2接入点信息中对应的具体内容,如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即可以是来源于第三方提供,例如网络运营商提供,或是个人进行无线接入点分享,还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获取的历史数据,如来源于第三方的历史数据,重新设置的更详细的无线接入点信息,例如对于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进行自定义分级等。
优选地,在所述网络设备端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614(未示出)和步骤S616(未示出),其中,在步骤S614中,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在步骤S616中,所述网络设备2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用户设备。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有时用户设备1虽然已知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但却无法顺利实现无线连接,例如,若是实际上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生了变化,而对应的网络设备2中并没有及时接受到相应的更新,则基于所述网络设备2返回的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无法成功连接;又如,若是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信号不稳定,则所述用户设备1也可能出现无法顺利连接的情况。此时,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2获取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的接入失败信息,进而,在步骤S614中,所述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在此,可以基于目标无线接入点及其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用户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如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等可以作为参照数据,基于该参照数据,确定一个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最接近的候补无线接入点,例如,若是用户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偏好于较快的连接速度,继而,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则偏向于选择连接速度信息权重较高的无线接入点。接着,在步骤S616中,所述网络设备2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用户设备1。
优选地,在所述网络设备端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618(未示出),其中,在步骤S618中,所述网络设备2接受并存储对应用户设备1发送的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
具体地,当用户设备1对应的用户已知呈现于用户设备1中的某个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如连接密码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设备1向所述网络设备2进行所该接入信息的分享。在此,首先由所述用户设备1对应用户提交的接入信息,进而,在步骤S618中,所述网络设备2接受对应用户设备1发送的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在此,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不存在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及其相关信息,则直接将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存储;若是网络设备2中原本已经存在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可以对已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接入信息的更新替换并存储。在此,所述用户应该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或是该用户虽不是该无线接入点的所有人,但已被所述无线接入点所有人允许,可以对该接入信息进行分享。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27)
1.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获取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在所述用户设备呈现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包括:
根据用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用户设备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
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用户设备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用户设备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还包括:
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至少一个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获取接入失败信息;
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参照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基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确定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
将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网络设备。
9.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应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应用户设备获取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
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由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扫描周围的方式获取;
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
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用户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受并存储对应用户设备发送的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
14.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根据用户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第二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接入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三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四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设备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第五装置,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呈现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装置用于:
根据用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所选择的目标无线接入点,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四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装置还包括:
第二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
第三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四装置还包括:
第四单元,用于通过无线扫描方式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
第五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至少一个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
第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反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对应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地理标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连接速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或接入安全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装置还包括:
第七单元,用于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获取接入失败信息;
第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接入失败信息,参照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九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六装置,用于在呈现于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信息中确定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
第七装置,用于将所述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网络设备。
22.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八装置,用于接收对应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第九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接入请求,确定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十装置,用于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十一装置,用于接收对应用户设备获取对应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
第十二装置,用于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十三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接入点信息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由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扫描周围的方式获取;
第十四装置,用于将所述无线接入点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十五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确定候补无线接入点;
第十六装置,用于将所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对应用户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十七装置,用于接受并存储对应用户设备发送的待分享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
27.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74150.0A CN105873237A (zh) | 2015-08-05 | 2015-08-05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PCT/CN2016/070676 WO2017020553A1 (zh) | 2015-08-05 | 2016-01-12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74150.0A CN105873237A (zh) | 2015-08-05 | 2015-08-05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73237A true CN105873237A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24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74150.0A Pending CN105873237A (zh) | 2015-08-05 | 2015-08-05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73237A (zh) |
WO (1) | WO2017020553A1 (zh)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33264A (zh) * | 2017-08-21 | 2017-11-07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396363A (zh) * | 2017-08-21 | 2017-11-24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404722A (zh) * | 2017-08-21 | 2017-11-28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567021A (zh) * | 2017-08-21 | 2018-01-09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708076A (zh) * | 2017-10-09 | 2018-02-16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推送接入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8032705A1 (zh) * | 2016-08-19 | 2018-02-22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提供无线接入点信息包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896384A (zh) * | 2017-11-14 | 2018-04-10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连接方法、云服务器、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CN108076469A (zh) * | 2016-11-08 | 2018-05-25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接入点桥接的方法与路由器 |
CN108093365A (zh) * | 2017-12-21 | 2018-05-29 | 浙江维思无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理标志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8430092A (zh) * | 2018-01-30 | 2018-08-21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获取、提供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
CN108834196A (zh) * | 2018-05-31 | 2018-11-16 |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108874633A (zh) * | 2018-05-29 | 2018-11-23 |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WiFI标签属性展示方法、设备及介质 |
WO2018223907A1 (zh) * | 2017-06-08 | 2018-12-13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
CN109195202A (zh) * | 2018-09-29 | 2019-01-11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标识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CN109257797A (zh) * | 2018-10-26 | 2019-01-22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标识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CN109511146A (zh) * | 2018-12-29 | 2019-03-2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网络接入设备 |
CN109756856A (zh) * | 2017-11-06 | 2019-05-14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获取、提供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
WO2019091494A1 (zh) * | 2017-11-08 | 2019-05-16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获取、提供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
CN110113747A (zh) * | 2017-06-08 | 2019-08-09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连接隐藏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CN111970698A (zh) * | 2020-08-07 | 2020-11-20 | 云南微元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领域弱网环境优化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36547A (zh) * | 2021-07-13 | 2023-03-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接入控制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8072A (zh) * | 2013-07-02 | 2013-09-11 | 张洁昕 | 自动连接WiFi接入点的方法、系统和移动通信终端 |
CN103458409A (zh) * | 2013-08-19 | 2013-1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共享方法及装置 |
CN104159226A (zh) * | 2014-07-24 | 2014-11-1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
CN104350802A (zh) * | 2014-04-16 | 2015-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接入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8157A (zh) * | 2010-08-13 | 2012-03-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时分双工模式下调整频率带宽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基站 |
CN102595407A (zh) * | 2012-03-13 | 2012-07-18 | 宇龄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使移动设备自动登录并接入无线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685750A (zh) * | 2012-06-12 | 2012-09-19 | 刘梦阳 |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和无线网络系统 |
CN103596173B (zh) * | 2013-09-30 | 2018-04-06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认证方法、客户端及服务端无线网络认证装置 |
CN103857007A (zh) * | 2014-03-17 | 2014-06-11 | 北京峰华智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系统及方法 |
-
2015
- 2015-08-05 CN CN201510474150.0A patent/CN105873237A/zh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1-12 WO PCT/CN2016/070676 patent/WO201702055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8072A (zh) * | 2013-07-02 | 2013-09-11 | 张洁昕 | 自动连接WiFi接入点的方法、系统和移动通信终端 |
CN103458409A (zh) * | 2013-08-19 | 2013-1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共享方法及装置 |
CN104350802A (zh) * | 2014-04-16 | 2015-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接入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CN104159226A (zh) * | 2014-07-24 | 2014-11-1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32705A1 (zh) * | 2016-08-19 | 2018-02-22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提供无线接入点信息包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770834A (zh) * | 2016-08-19 | 2018-03-06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提供无线接入点信息包的方法与设备 |
CN108076469A (zh) * | 2016-11-08 | 2018-05-25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接入点桥接的方法与路由器 |
CN110113747B (zh) * | 2017-06-08 | 2023-05-09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连接隐藏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CN110113747A (zh) * | 2017-06-08 | 2019-08-09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连接隐藏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WO2018223907A1 (zh) * | 2017-06-08 | 2018-12-13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
CN107567021A (zh) * | 2017-08-21 | 2018-01-09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404722A (zh) * | 2017-08-21 | 2017-11-28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333264A (zh) * | 2017-08-21 | 2017-11-07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396363A (zh) * | 2017-08-21 | 2017-11-24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708076A (zh) * | 2017-10-09 | 2018-02-16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推送接入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708076B (zh) * | 2017-10-09 | 2020-03-17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推送接入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9756856A (zh) * | 2017-11-06 | 2019-05-14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获取、提供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
WO2019091494A1 (zh) * | 2017-11-08 | 2019-05-16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获取、提供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
CN107896384A (zh) * | 2017-11-14 | 2018-04-10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连接方法、云服务器、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WO2019096155A1 (zh) * | 2017-11-14 | 2019-05-23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连接方法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CN108093365A (zh) * | 2017-12-21 | 2018-05-29 | 浙江维思无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理标志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8093365B (zh) * | 2017-12-21 | 2021-05-11 | 浙江维思无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理标志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11310727B2 (en) | 2018-01-30 | 2022-04-19 |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 Methods, devices and media for obtaining and for providing access information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
CN108430092A (zh) * | 2018-01-30 | 2018-08-21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获取、提供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
CN108874633A (zh) * | 2018-05-29 | 2018-11-23 |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WiFI标签属性展示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08834196A (zh) * | 2018-05-31 | 2018-11-16 |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109195202A (zh) * | 2018-09-29 | 2019-01-11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标识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CN109257797A (zh) * | 2018-10-26 | 2019-01-22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标识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CN109257797B (zh) * | 2018-10-26 | 2023-03-14 | 上海尚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标识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
CN109511146A (zh) * | 2018-12-29 | 2019-03-2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网络接入设备 |
CN111970698A (zh) * | 2020-08-07 | 2020-11-20 | 云南微元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领域弱网环境优化方法 |
CN111970698B (zh) * | 2020-08-07 | 2023-04-07 | 江苏海岸线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领域弱网环境优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20553A1 (zh) | 2017-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73237A (zh)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
US10021581B2 (en) | Providing easy access to radio networks | |
US7486635B2 (en) | Network service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nd network service 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terminal thereof | |
US868754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connection to a network | |
US9100782B2 (en) | Location and state information providing/inquiring system using WLAN/WPAN communication, log information providing/inquiring system and method, service server and customer terminal, location and state providing/inquiring method | |
CN106162804B (zh) | 用于提供无线接入热点的接入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080171556A1 (en) | Database update systems | |
EP3777472A1 (en) | Intelligent band selection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 | |
US20190306781A1 (en) | Enabling Wireless Security Measures Based on Wireless Access Point Attributes | |
JP2014507850A (ja) | 動的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検出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160037445A1 (en) | Identification-assisted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s | |
US10433101B2 (en) | Location services in an obfuscated wireless network | |
CN105873177A (zh) | 一种用于获取共享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
RU2607615C2 (ru) |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услуги | |
WO200902915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wireless access points | |
CN106658502B (zh) | 一种基于指纹认证的智能无线局域网预约接入方法 | |
CN103906226A (zh) | 邻近终端发现方法、装置、终端和服务器 | |
CN106658665A (zh)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
CN105453615A (zh) | 无线终端、无线终端的搜索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
US20150237466A1 (en) | Radio access system,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 |
CN108040323A (zh) |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11615174B (zh) | 识别无线网络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548030A (zh) | WiFi开关控制、数据查询服务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 |
KR20060039553A (ko) | 위치 식별 장치를 이용한 와이브로 단말의 위치 관리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와이브로 단말 | |
JP5966425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ar位置情報交換システム、ar位置情報交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