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4830B -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74830B CN105874830B CN201480033896.1A CN201480033896A CN105874830B CN 105874830 B CN105874830 B CN 105874830B CN 201480033896 A CN201480033896 A CN 201480033896A CN 105874830 B CN105874830 B CN 1058748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teway
- user equipment
- base station
- address
- data forwa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TVZRAEYQIKYCPH-UHFFFAOYSA-N 3-(trimethylsilyl)propane-1-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Si](C)(C)CCCS(O)(=O)=O TVZRAEYQIKYCP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18350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55 prolif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location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2—Mobility data transfer for traffic bypassing of mobility servers, e.g. location registers, home PLMNs or home ag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在不通过锚点设备的情况下有效保证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正常通信,并保证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具体方案为:用户设备建立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在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当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用户设备在获取第二IP地址后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通信对端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子流,第一网关在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本发明用于无线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通信技术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接入技术,比如蜂窝网络的2G/3G/4G接入技术、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以及蓝牙接入技术等。在一个通信终端中可以集成多种接入技术,如何有效利用通信终端(如用户终端)中的各种接入技术提升通信效率和用户体验是当前技术热点之一。
在实现多路接入的技术中,MPTCP(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技术是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一种,可以分发数据包通过多种接入技术的通路在用户终端和网络之间进行传递。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协议栈架构的socket(套接字)和TCP层之间,增加MPTCP层,由它负责管理多个子TCP模块。通信双方可以使用不同的地址对,建立TCP子流连接,这些TCP子流可以在一个或者多个接入技术的网络上传输,MPTCP层负责选择对业务数据流的分包组包,选路和调度。每个子流通过关联和管理多条TCP子流,并发传输数据,提高带宽利用率和传输性能,socket和应用层不用关心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具体TCP子流。
在单接入技术下,比如蜂窝网络,当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蜂窝网络中移动时,如果其IP地址发生改变,则导致通信双方的TCP连接中断。因此现有的蜂窝网络中,为保证基于TCP的业务的连续性,避免发生数据传输中断,需要部署保持IP地址不变的锚点设备。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应用的迅速普及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趋于分布式部署。同时,大数据量的移动互联网通信,使得原有移动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汇聚式的锚点设备压力巨大,一旦锚点设备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整个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在不通过锚点设备的情况下有效保证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正常通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移动性管理系统,包括:用户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一网关,第二网关及通信对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网关连接,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二网关连接;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建立与所述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是所述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在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通信对端,用于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所述第一网关,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所述用户设备及所述通信对端,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销后,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IP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与第二网关标识相同,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不是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并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判断指示消息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位置更新确认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在连接第二基站完成位置更新之后,进入空闲态;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并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向所述第一网关请求所述下行数据,接收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并将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的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在连接第二基站完成位置更新之后,进入空闲态;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及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注册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确认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注册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在线计费系统OCS及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从所述在线计费系统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从所述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当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流与所述通信对端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进行扣减,并向在线计费系统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余额。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及离线计费系统OFCS。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发送至离线计费系统。
第二方面,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总线,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生成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指示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指示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及接收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及接收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便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生成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位置更新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寻呼响应消息;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寻呼响应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寻呼响应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第三方面,一种第一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接收器及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发送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并生成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所述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生成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第四方面,一种第二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接收器及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发送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消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第五方面,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路径控制单元及收发单元,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完成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生成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便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切换控制单元,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生成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第六方面,一种第一基站,包括控制单元、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并生成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所述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生成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第七方面,一种第二基站,包括控制单元、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当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消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第八方面,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户设备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是所述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在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通信对端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与所述通信对端正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所述用户设备及所述通信对端,通过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IP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与第二网关标识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不是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并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判断指示消息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判断指示消息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进行位置更新,并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后进入空闲态;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并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向所述第一网关请求所述下行数据,接收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并将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的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位置更新,并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后进入空闲态;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注册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在确认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注册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及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
所述第一网关在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流与所述通信对端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进行扣减;
所述第一网关向在线计费系统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余额。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发送至离线计费系统。
第九方面,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所述用户设备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在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当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完成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与所述通信对端正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建立与所述通信对端的数据转发隧道,并通过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指示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指示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以便于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便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并接收所述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并接收所述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第十方面,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并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在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后,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
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第十一方面,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在所述第一子流撤消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在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动态分配IP地址。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汇聚式的锚点设备统一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锚点设备压力巨大,一旦锚点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引起用户设备业务中断。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子流,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子流进行通信,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子流。从而在不通过锚点设备的情况下有效保证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蜂窝网络为例进行说明。LTE蜂窝网络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一网关、第二网关、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户设备及通信对端,其中第一基站与第一网关连接,第二基站与第二网关连接,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一个网关可以连接多个基站,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第一基站为与第一网关连接的基站,第二基站为与第二网关的基站,且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个网关。当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第一IP地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由于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第一IP地址不属于第二网关的管理范围,因此第二网关需要为用户设备分配新的IP地址,用户设备使用新的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通信。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为第二IP地址。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后,使用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TCP连接。用户设备使用第一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TCP连接为第一子流,用户设备使用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TCP连接为第二子流。本发明的实施例以通过MPTCP技术建立MPTCP子流的应用场景为例,对移动性管理的系统、装置和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系统100,参照图1,包括用户设备1001,第一基站1002,第二基站1003,第一网关1004,第二网关1005及通信对端1006,第一基站1002与第一网关1004连接,第二基站1003与第二网关1005连接。可选的,移动性管理系统100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及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用于管理第一基站1002和第一网关1004,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用于管理第二基站1003和第二网关1005。
其中,用户设备1001,用于建立与通信对端1006的第一MPTCP(Multi-Path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子流,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1001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1006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IP地址是第一网关1004为用户设备1001分配的IP地址。可选的,通信对端1006可以是支持MPTCP技术的服务器、用户终端或者MPTCP代理及服务器,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可以是分布式的本地网关(Local Gateway)。
当用户设备1001由第一基站1002向第二基站1003切换时,用户设备1001,还用于当第二网关1005与第一网关1004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1005为用户设备1001分配的IP地址。
用户设备1001,还用于在获取第二IP地址后与通信对端1006建立第二MPTCP子流,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1001使用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1006建立的MPTCP子流。
通信对端1006,用于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
第一网关1004,还用于在第一MPTCP子流撤销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第一网关1004释放第一IP地址,即解除用第一IP地址与用户设备1001之间的绑定。第一网关1004释放第一IP地址后,可以将第一IP地址分配给其他用户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移动性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汇聚式的锚点设备统一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锚点设备压力巨大,一旦锚点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引起用户设备业务中断。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系统,通过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动态分配IP地址,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可选的,用户设备1001,还用于在撤销第一MPTCP子流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并向第一网关1004发送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以便于第一网关1004在接收用户设备1001发送的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后,释放第一IP地址。具体可选的,用户设备1001可以通过第一基站1002或者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将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发送至第一网关1004。
用户设备1001释放第一IP地址,即不再占用第一IP地址。
可选的,第一基站1002及第二基站1003,用于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数据转发隧道为第一基站1002及第二基站1003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用户设备1001及通信对端1006,还用于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
可选的,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可选的,第二基站1003,还用于在第一MPTCP子流撤销后,删除数据转发隧道。
可选的,当第二网关1005与第一网关1004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用户设备1001与第一基站1002连接时,接收第一基站1002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具体的,网关标识可以是本地网络(Local Network)ID,或者,网关标识也可以是本地网关(Local Gateway)ID。
当用户设备1001由第一基站1002向第二基站1003切换时,接收第二基站1003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
如果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用户设备1001向第二网关1005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第二网关1005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当第二网关1005与第一网关1004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用户设备1001由第一基站1002向第二基站1003切换时,用户设备1001将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确定第一IP地址是否为第二网关1005为用户设备1001分配的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是否与第二网关标识相同。
如果第一IP地址不是第二网关1005为用户设备1001分配的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与第二网关标识不同,则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向第二网关1005为用户设备1001申请分配IP地址,并将从第二网关1005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1001。进一步可选的,当第一网关1004与第二网关1005由同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进行管理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和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可以是同一移动性管理实体。
可选的,当第二网关1005与第一网关1004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用户设备1001由第一基站1002向第二基站1003切换时,用户设备1001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一基站1002。
如果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第一基站1002向用户设备1001发送判断指示消息,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关1005与第一网关1004不是同一网关。
用户设备1001在接收判断指示消息后向第二网关1005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第二网关1005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用户设备1001,还用于当用户设备1001在空闲态由第一基站1002向第二基站1003切换时,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8,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位置更新确认消息。
可选的,用户设备1001,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在连接第二基站1003完成位置更新之后,进入空闲态。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在用户设备1001进入空闲态后接收第一网关1004发送的用户设备1001的下行数据通知。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从第一网关1004接收用户设备1001的下行数据通知,并在接收用户设备1001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用户设备1001。
用户设备1001,还用于响应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的寻呼。
可选的,第一网关1004,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在用户设备1001响应寻呼后向第一网关1004请求下行数据,接收第一网关1004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从第一网关1004接收的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001。
可选的,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在用户设备1001响应寻呼后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第一网关1004,还用于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用户设备1001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的,用户设备1001,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在连接第二基站1003完成位置更新之后,进入空闲态。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还用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注册用户设备1001的下行数据通知。
第一网关1004,还用于在用户设备1001进入空闲态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发送用户设备1001的下行数据通知。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在确认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的注册后,将用户设备1001的下行数据通知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还用于在接收用户设备1001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用户设备1001。
用户设备1001,还用于响应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的寻呼。
可选的,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还用于在用户设备1001响应寻呼后通过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请求下行数据。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将第一网关1004发送的下行数据转发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还用于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001。
可选的,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1007,还用于在用户设备1001响应寻呼后通过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第一网关1004,还用于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用户设备1001发送下行数据。可选的,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可以是第一网关1004与第二网关1005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此时第一网关1004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关1005,第二网关1005通过第二基站1003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001。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也可以是第一网关1004与第二基站1003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此时第一网关1004将下行数据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二基站1003,由第二基站1003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001。
可选的,移动性管理系统100还包括:在线计费系统(OCS,Online ChargingSystem)1009及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 RuleFunction)1010,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从线计费系统1009获取用户设备1001的可用额度,并将用户设备1001的可用额度发送至第一网关1004。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从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1010获取用户设备1001的计费规则,并将用户设备1001的计费规则发送至第一网关1004。
第一网关1004,还用于根据用户设备1001的计费规则对用户设备1001的可用额度进行扣减,并向在线计费系统1009发送用户设备1001的可用额度余额。
可选的,移动性管理系统100还包括:离线计费系统(OFCS,Off-line ChargingSystem)1011。
第一网关1004,还用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发送用户设备1001在第一网关1004的话单。
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1006,还用于将用户设备1001在第一网关1004的话单发送至离线计费系统1011。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系统,通过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动态分配IP地址。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汇聚式的锚点设备统一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锚点设备压力巨大,一旦锚点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引起用户设备业务中断。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系统,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20,参照图2所示,包括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及总线2003,处理器2001及存储器2002通过总线2003相互连接。可选的,该用户设备20还包括接收器2004及发送器2005,该接收器2004及发送器2005通过总线2003与处理器2001和存储器2002相互连接。
该总线20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20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20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20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20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20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2001,用于调用存储器2002中的程序代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2001执行时,实现如下功能。
处理器2001,用于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子流,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20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20分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第一网关与第一基站连接。
处理器2001,还用于获取第二IP地址,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20分配的IP地址。
处理器2001,还用于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二MPTCP子流,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20使用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
处理器2001,还用于撤销第一MPTCP子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获取IP地址,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在撤销第一MPTCP子流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并生成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其中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
发送器2005,用于向第一网关发送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具体可选的,发送器2005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者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将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发送至第一网关。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数据转发隧道为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可选的,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释放第一IP地址。
处理器2001,还用于生成指示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
发送器2005,还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指示所述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以便于第二基站删除数据转发隧道。
可选的,接收器2004,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接收器2004,还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处理器2001,还用于判断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是否相同,如果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发送器2005,用于向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接收器2004,还用于接收第二网关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发送器2005,还用于当用户设备20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20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20,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可选的,接收器2004,还用于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发送器2005,还用于当用户设备20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一基站,以便于第一基站确定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
接收器2004,还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处理器2001,还用于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发送器2005,还用于向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接收器2004,还用于接收第二网关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当用户设备20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生成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发送器2005,还用于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接收器2004,还用于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控制用户设备20进入空闲态。
接收器2004,还用于当用户设备20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处理器2001,还用于生成寻呼响应消息。
发送器2005,还用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寻呼响应消息。
接收器2004,还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
接收器2004,还用于当用户设备20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发送器2005,还用于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寻呼响应消息。
可选的,发送器2005,还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获取IP地址,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基站30,参照图3所示,包括处理器3001、存储器3002及总线3003,处理器3001、存储器3002、接收器3004及发送器3005通过总线3003相互连接。
该总线30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30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30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30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30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30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3001,用于调用存储器3002中的程序代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3001执行时,实现如下功能。
处理器3001,用于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30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二网关与第二基站连接,数据转发隧道为第一基站30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30向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一网关与第一基站30连接。
发送器3005,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
接收器3004,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接收器3004,还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发送器3005,还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处理器3001,还用于释放数据转发隧道,并生成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发送器3005,还用于向第一网关发送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可选的,接收器3004,还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
处理器3001,还用于根据第二网关标识确定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当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生成判断指示消息,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发送器3005,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用户设备向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第二网关发送的第二IP地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站,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确定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网关,并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建立与第二基站的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基站40,参照图4所示,包括处理器4001、存储器4002及总线4003,处理器4001、存储器4002、接收器4004及发送器4005通过总线4003相互连接。
该总线40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40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40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40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40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40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4001,用于调用存储器4002中的程序代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4001执行时,实现如下功能。
接收器4004,用于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40切换时,在第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子流建立之前,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二网关与第二基站40连接,数据转发隧道为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40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40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一网关与第一基站连接。
处理器4001,用于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发送器4005,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处理器4001,还用于在第一MPTCP子流撤消后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发送器4005,还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接收器4004,还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处理器4001,还用于释放数据转发隧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站,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建立与第一基站的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户设备50,参照图5所示,包括多路径控制单元501及收发单元502。
多路径控制单元501,用于当用户设备50与第一基站连接时,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子流,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50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50分配的IP地址,第一网关与第一基站连接。
收发单元502,用于获取第二IP地址,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50分配的IP地址。
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二MPTCP子流,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50使用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
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完成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
可选的,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在撤销第一子流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并生成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其中,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向第一网关发送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可选的,收发单元502,还用于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数据转发隧道为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可选的,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可选的,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释放第一IP地址。
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生成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以便于第二基站删除数据转发隧道。
可选的,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当用户设备50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当当用户设备50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
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判断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是否相同,如果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向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第二网关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当用户设备50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50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50,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当用户设备50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一基站,以便于第一基站确定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向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第二网关发送的第二IP地址。
可选的,用户设备50还包括切换控制单元503,用于当用户设备50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生成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可选的,多路径控制单元501,还用于控制用户设备50进入空闲态。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当用户设备50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切换控制单元503,还用于响应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
收发单元502,还用于当用户设备50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切换控制单元503,还用于响应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可选的,收发单元502,还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获取IP地址,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一基站60,参照图6所示,包括控制单元601、发送单元602及接收单元603。
控制单元601,用于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60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二网关与第二基站连接,数据转发隧道为第一基站60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60向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一网关与第一基站60连接。
发送单元602,用于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
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接收单元603,还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控制单元601,还用于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发送单元602,还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控制单元601,还用于释放数据转发隧道,并生成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发送单元602,还用于向第一网关发送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可选的,接收单元603,还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
控制单元601,还用于根据第二网关标识确定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生成判断指示消息,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发送单元602,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用户设备向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第二网关发送的第二IP地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站,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确定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网关,并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建立与第二基站的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二基站70,包括控制单元701、发送单元702及接收单元703。
接收单元703,用于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70切换时,在第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子流建立之前,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二网关与第二基站70连接,数据转发隧道为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70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70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第一网关与第一基站连接。
控制单元701,用于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发送单元702,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控制单元701,还用于在第一MPTCP子流撤消后,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发送单元702,还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接收单元703,还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控制单元701,还用于释放数据转发隧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站,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建立与第一基站的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基于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蜂窝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系统。移动性管理系统包括用户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一网关,第二网关及通信对端,第一基站与第一网关连接,第二基站与第二网关连接。当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与通信对端建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时,由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为第一IP地址。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由于第二网关并不对第一网关分配的IP地址进行管理,用户设备不能使用第一网关分配的IP地址通过第二网关与通信对端建立TCP连接,因此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新的IP地址,以使得用户设备使用新的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TCP连接。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新的IP地址为第二IP地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TCP连接为第一子流,用户设备使用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TCP连接为第二子流。本实施例以通过MPTCP(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技术建立MPTCP子流的应用场景为例,对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建立子流的应用场景,例如通过MPRTP(Multi-Path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技术建立子流。本发明对建立子流的具体技术手段不做限定。参照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01、用户设备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
可选的,第一子流可以为第一MPTCP(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子流,第一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第一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地址是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MPTCP技术中,通过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协议栈架构的socket(套接字)和TCP层之间,增加MPTCP层,由MPTCP层负责管理多个子TCP模块。通信双方可以使用不同的IP地址对,建立TCP子流连接,每个TCP子流即为一个MPTCP子流。
可选的,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无线蜂窝网络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进行说明。其中,用户设备及通信对端可以是支持MPTCP技术的用户终端、服务器、或者MPTCP代理及服务器,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为分布式的本地网关。用户设备在接入第一基站后,从第一网关获取第一IP地址,并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MPTCP技术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一MPTCP子流。
具体可选的,用户设备获取第一IP地址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用户设备向第一网关发送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消息向第一网关请求IP地址,第一网关通过DHCP消息将第一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第二种方式,用户设备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请求IP地址,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NAS消息将第一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用户设备获取第一IP地址后,通过MPTCP技术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一MPTCP子流。具体的,用户设备向通信对端发送建立第一MPTCP子流的请求,通信对端在接收到建立第一MPTCP子流的请求后,向用户设备返回确认消息,用户设备在接收确认消息后,向通信终端发送第一MPTCP子流建立的确认消息,由此第一MPTCP子流建立完成。
802、在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当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
其中,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如果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则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的过程中,需要从第二网关获取新的IP地址。在切换完成后,使用第二网关分配的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进行通信。
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之前,处于空闲态。可选的,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第一基站移动到第二基站时,可以有两种获取第二IP地址的方式。
第一种获取第二IP地址的方式中,当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其中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当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第一基站移动到第二基站并与第二基站连接时,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其中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用户设备对第二网关标识及第一网关标识进行判断,如果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用户设备向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第二网关根据上下文记录判断是否已经为用户设备分配了IP地址,如果已经为用户设备分配了IP地址,则拒绝用户设备获取新IP地址的请求,并指示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关已经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如果第二网关没有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则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IP地址,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网关发送的第二IP地址,即完成第二IP地址的获取过程。
可选的,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可以将各自的网关标识通过广播发送至用户设备。网关标识可以是本地网络(Local Network)ID,或者,网关标识也可以是本地网关(LocalGateway)ID。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可以是DHCP请求。
第二种获取第二IP地址的方式中,在空闲态从第一基站移动到第二基站时,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TAU,Tracking Area Update)请求消息,并将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第一IP地址是否为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是否与第二网关标识相同。如果第一IP地址不是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与第二网关标识不同,则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网关后,根据上下文记录判断第二网关是否已经为用户设备分配了IP地址,如果第二网关已经为用户设备分配了IP地址,则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拒绝用户设备获取新IP地址的请求,并指示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关已经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如果第二网关没有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则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并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可选的,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通过NAS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IP地址,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第二IP地址包括在位置更新确认(TAUAccept)消息中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二IP地址,即完成第二IP地址的获取过程。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可以由同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进行管理,此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是同一移动性管理实体。
可选的,当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后,也可以指示用户设备向第二网关请求IP地址,完成第二IP地址的获取过程。
可选的,当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与同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连接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为同一移动性管理实体。
803、用户设备在获取第二IP地址后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
其中,第二MPTCP子流为用户设备使用第二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MPTCP子流。MPTCP技术,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协议栈架构的socket(套接字)和TCP层之间增加MPTCP层,由MPTCP层负责管理多个子TCP模块,使得用户设备和通信对端可以使用不同的IP地址对,建立一条或者一条以上的MPTCP子流连接。用户设备在发往通信对端的TCP消息中设置关于MPTCP的选项,发起添加第二MPTCP子流的请求。具体的,用户设备通过设置MP_CAPABLE(Multipath Capable多路径可用)标识,向通信对端查询是否能够建立第二MPTCP子流,当接收到通信对端返回的MP_CAPABLE的ACK(Acknowledgement,确认)消息后,再使用第二IP地址向通信对端发送设置了MP_JOIN(JoinConnection,子流接入)标识位的TCP消息,当用户设备接收到通信对端所发送的MP_JOIN的ACK消息,则第二MPTCP子流建立完成。
804、通信对端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子流。
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用户设备和通信对端通过第二MPTCP子流进行通信,因此撤销第一MPTCP子流。
可选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第二MPTCP子流向通信对端发送携带REMOVE_ADDR(Remove Address,移除地址)选项的TCP消息,向通信对端发送撤销第一MPTCP子流的请求,其中REMOVE_ADDR选项中包括第一IP地址。
或者,用户设备通过第一MPTCP子流,向通信对端发送DSS(Data SequenceSignal,数据序列信息号)标识的F位为1的TCP消息,其中,DSS标识的F位为DATA_FIN位,DATA_FIN位置l代表数据传输完成,请求撤销第一MPTCP子流。
或者,用户设备通过第一MPTCP子流,向通信对端发送携带MP_FASTCLOSE(Multipath Fastclose,多路径快速关闭)选项的TCP消息,请求撤销第一MPTCP子流。
805、第一网关在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
第一MPTCP子流撤销之后,用户设备释放第一IP地址,并指示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具体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者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将释放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发送至第一网关。
用户设备释放第一IP地址,即不再占用第一IP地址。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即解除用第一IP地址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绑定。第一网关在释放第一IP地址后,可以将第一IP地址分配给其他用户设备。
可选的,用户设备在第一MPTCP子流撤销之后,同时释放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资源及第一IP地址,并进入空闲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通过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动态分配IP地址。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汇聚式的锚点设备统一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锚点设备压力巨大,一旦锚点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引起用户设备业务中断。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基于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蜂窝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系统。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空闲态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在与第二基站连接后即获取第二IP地址。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空闲态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在与第二基站连接后进入空闲态,当用户设备发起业务请求或者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用户设备才获取第二IP地址。本实施例中部分步骤与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步骤相同,此处对相同部分不再详述,具体步骤如下:
901、用户设备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
902、在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当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
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之前,处于空闲态。结合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802,用户设备在空闲态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同时将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确定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是否为统一网关,并确定是否需要为用户设备分配新的IP地址。
如果需要为用户设备分配新的IP地址,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暂不向用户设备申请IP地址,只是向用户设备发送位置更新确认(TAU Accept)消息。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位置更新确认消息后,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可以有三种方式获取第二IP地址。
第一种获取第二IP地址的方式中,用户设备向第二基站发送业务请求(ServiceRequest),第二基站将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申请IP地址,并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IP地址,完成第二IP地址的获取过程。
第二种获取第二IP地址的方式中,当第一网关接收到通信对端向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后,缓存下行数据,并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下行数据通知(DDN,DownlinkData Notification)。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Page)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响应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请求新的IP地址,并通过NAS消息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同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一网关请求第一网关缓存的下行数据,并通过NAS消息将从第一网关接收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可选的,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将第二IP地址及下行数据同时发送给用户设备。
或者,用户设备响应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请求新的IP地址,并通过NAS消息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同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使得第一网关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可选的,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可以是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此时第一网关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关,第二网关通过第二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也可以是第一网关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此时第一网关将下行数据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二基站,由第二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
第三种获取第二IP地址的方式中。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向用户设备发送位置更新确认消息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注册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在确认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注册后,如果接收到第一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通知,就将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用户设备。其中,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用户设备响应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请求新的IP地址,并通过NAS消息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同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一网关请求下行数据。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接收到第一网关通过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下行数据后,通过NAS消息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可选的,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将第二IP地址及下行数据同时发送给用户设备。
或者,用户设备响应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请求新的IP地址,并通过NAS消息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同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使得第一网关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将缓存的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可选的,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可以是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此时第一网关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关,第二网关通过第二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也可以是第一网关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此时第一网关将下行数据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二基站,由第二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
903、用户设备在获取第二IP地址后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
904、通信对端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子流。
结合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804,第二MPTCP子流建立后,用户设备通过第二MPTCP子流向通信对端发送数据,而不再通过第一MPTCP子流向通信对端发送数据,因此撤销第一MPTCP子流。
905、第一网关在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
第一MPTCP子流撤销后,用户设备指示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一MPTCP子流已撤销,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用户设备转发下行数据之后,如果在预设定时器超时后没有收到新的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则指示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下行数据转发隧道,上下文(Context)等资源。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通过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动态分配IP地址。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汇聚式的锚点设备统一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锚点设备压力巨大,一旦锚点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引起用户设备业务中断。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并通过下行数据转发隧道传输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基于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再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蜂窝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系统。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空闲态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在与第二基站连接后即获取第二IP地址。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前正在通过第一MPTCP子流与通信对端进行通信,当用户设备正在与通信对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需要保证用户设备的服务连接不中断。本实施例中部分步骤与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步骤相同,此处对相同部分不再详述,具体步骤如下:
1001、用户设备建立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
1002、在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当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
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用户设备在与通信对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且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此时,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用户设备在获取第二IP地址的同时,通过数据转发隧道继续与通信对端保持通信,即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从而避免了在切换过程中出现业务中断的问题。
数据转发隧道可以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两者之一,或者两者都包括。此处,以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的情况为例,对数据转发隧道建立的过程,以及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的过程进行说明。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两种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方式。
在第一种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方式中,通过X2接口切换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具体的,第一基站将上行数据转发隧道的IP地址和TEID(Tunnel End ID,隧道终端标识)通过Handover Request(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二基站。第二基站在接收Handover Request消息后,将下行数据转发隧道的IP地址和TEID通过Handover Request Ack(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发送至第一基站,由此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在第二种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方式中,通过S1接口切换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具体的,第一基站将上行数据转发隧道的IP地址和TEID通过Handover Required(切换查询)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经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转发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上行数据转发隧道的IP地址和TEID通过Handover Request消息发送至第二基站。第二基站在接收到Handover Request消息后向第一基站返回Handover RequestAck消息,由此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后,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第一MPTCP子流的数据包括第一MPTCP子流的下行数据及第一MPTCP子流的上行数据,其中,第一MPTCP子流的下行数据为目标地址是第一IP地址的数据,第一MPTCP子流的上行数据为用户设备向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
对于第一MPTCP子流的下行数据,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第一MPTCP子流的下行数据后,将第一MPTCP子流的下行数据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二基站,由第二基站发送至用户设备。
对于第一MPTCP子流的上行数据,第二基站在获取第二IP地址后,将源地不是第二IP地址的数据包作为第一MPTCP子流的上行数据包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一基站,由第一基站向通信对端发送。可选的,结合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802,本实施例提供两种第二基站获取第二IP地址的方式,分别应用于用户设备通过DHCP消息获取第二IP地址的场景,以及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的场景。
在用户设备通过DHCP消息获取第二IP地址的场景中,用户设备通过接收第一网关标识及第二网关标识确定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网关,通过向第二网关请求新的IP地址获取第二IP地址。或者,用户设备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对第二网关标识和第一网关标识进行判断,如果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第一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该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用户设备在接收判断指示消息后,通过向第二网关请求新的IP地址获取第二IP地址。
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后,将第二IP地址通过RRC消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或者,用户设备将第二IP地址通过NAS消息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由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S1消息将第二IP地址发送至第二基站。由此,完成用户设备及第二基站获取第二IP地址的过程。第二基站将用户设备发送的源地为第一IP地址的数据包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一基站,由第一基站向通信对端发送。
在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的场景中,用户设备将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网关,然后由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请求新的IP地址,并将从第二网关接收的第二IP地址通过NAS消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同时通过S1消息发送至第二基站,由此,完成用户设备及第二基站获取第二IP地址的过程。第二基站将用户设备发送的源地为第一IP地址的数据包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一基站,由第一基站向通信对端发送。
或者,在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的场景中,用户设备将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不是同一网关,然后由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请求新的IP地址,第二网关在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第二IP地址的同时,通过Bearer Creat Request(承载新建请求)消息请求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新建用户设备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承载。承载新建完成后,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新建的承载与第二IP地址绑定并通过NAS消息一起发送至用户设备。由此,完成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的过程。当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将源地址为第二IP地址的数据包通过新建的承载发送,将源地址为第一IP地址的数据包通过已有的承载发送。第二基站将用户设备通过已有的承载发送的数据包通过数据转发隧道发送至第一基站,由第一基站向通信对端发送。
1003、用户设备在获取第二IP地址后与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
1004、通信对端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子流。
结合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804,第二MPTCP子流建立后,用户设备通过第二MPTCP子流向通信对端发送数据,而不再通过第一MPTCP子流向通信对端发送数据,因此撤销第一MPTCP子流。
1005、第一网关在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第一IP地址。
第一MPTCP子流撤销后,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指示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另外用户设备指示第二基站删除数据转发隧道。
对应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两种方式,删除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也有两种。
具体的,在通过X2接口切换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场景中,用户设备通过RRC消息指示第二基站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或者用户设备通过NAS消息指示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由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指示第二基站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第二基站收到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后,第一基站发送删除数据转发隧道的请求消息,第一基站在接收删除数据转发隧道的请求消息后,向第二基站返回删除数据转发隧道的确认消息。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释放数据转发隧道,第一基站删除用户设备的上下文(Context)和接入网资源。
或者,在通过Sl接口切换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场景中,用户设备通过RRC消息指示第二基站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或者用户设备通过NAS消息指示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由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指示第二基站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第二基站收到第一MPTCP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后,通过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指示消息。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指示第二网关释放数据转发隧道,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指示第一网关及第一基站释放数据转发隧道,第一基站同时删除用户设备的上下文和接入网资源。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用户设备进行计费的方法。当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子流与通信对端通信时,由第一网关对用户设备进行计费,当用户设备通过第二子流与通信对端通信时,由第二网关对用户设备进行计费。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网关对用户设备进行计费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在使用计费规则功能(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以及在线计费系统(OCS,Online Charging System)的应用场景中,第一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及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并根据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对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进行扣减,然后向在线计费系统发送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余额。其中,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为该用户设备的账户的可用额度,可用额度可以为该用户设备的信用(Credit)或配额(Quota)。
具体可选的,当用户设备连接到第一网关时,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及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从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获得的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并发送至第一网关,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从在线计费系统获取用户设备的可用余额并发送至第一网关。第一网关根据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对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进行扣减。如果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全部被扣减完,则第一网关重新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第一子流撤销后,第一网关将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余额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返回给在线计费系统。
在使用计费规则功能以及离线计费系统(OFCS,Off-line Charging System)的应用场景中,第一网关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用户设备在第一网关的话单(CDR,CallDetail Record)。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将用户设备在第一网关的话单发送至离线计费系统。可选的,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管理多个网关,第一网关可以为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管理网关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通过第一网关及第二网关为用户设备动态分配IP地址。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汇聚式的锚点设备统一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锚点设备压力巨大,一旦锚点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引起用户设备业务中断。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当用户设备由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切换时,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MPTCP技术,使用第二IP地址建立第二MPTCP子流,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前,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通过第一MPTCP子流进行通信,并通过数据转发隧道接收下行数据以及发送上行数据,在第二MPTCP子流建立之后,撤销第一MPTCP子流。从而保证了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并保证了用户设备与通信对端之间的业务连续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内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即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和碟包括CD(Compact Disc,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DVD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0)
1.一种移动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第一网关,第二网关及通信对端,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网关连接,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二网关连接;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建立与所述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是所述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在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通信对端,用于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所述第一网关,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所述用户设备及所述通信对端,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销后,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IP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与第二网关标识相同,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不是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并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判断指示消息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位置更新确认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在连接第二基站完成位置更新之后,进入空闲态;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并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响应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向所述第一网关请求所述下行数据,接收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并将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的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在连接第二基站完成位置更新之后,进入空闲态;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及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注册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确认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注册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在线计费系统OCS及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从所述在线计费系统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还用于从所述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当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流与所述通信对端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进行扣减,并向在线计费系统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余额。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及离线计费系统OFCS;
所述第一网关,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发送至离线计费系统。
1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总线,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生成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指示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指示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及接收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及接收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便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第二基站时,生成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位置更新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寻呼响应消息;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寻呼响应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寻呼响应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27.一种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接收器及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发送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并生成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所述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生成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29.一种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接收器及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发送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消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3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路径控制单元及收发单元,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完成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生成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的指示消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的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便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多路径控制单元,还用于生成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所述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切换控制单元,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第二基站时,生成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3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时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40.一种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生成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并生成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所述第一IP释放指示消息。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生成判断指示消息,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42.一种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流撤消后,生成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43.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户设备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是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在所述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当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后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通信对端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之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第一子流撤销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与所述通信对端正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所述用户设备及所述通信对端,通过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IP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是否与第二网关标识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不是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或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并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49.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判断指示消息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判断指示消息后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50.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51.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时,进行位置更新,并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后进入空闲态;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并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所述用户设备响应寻呼后向所述第一网关请求所述下行数据,接收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并将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的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5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位置更新,并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后进入空闲态;
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注册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在确认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注册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后寻呼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请求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第一网关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在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后向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缓存下行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
所述第一网关,通过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5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及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
所述第一网关在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流与所述通信对端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规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进行扣减;
所述第一网关向在线计费系统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额度余额。
5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向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
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网关的话单发送至离线计费系统。
59.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所述用户设备建立与通信对端的第一子流,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在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当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第二子流,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子流建立完成后,撤销所述第一子流;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与所述通信对端正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
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建立与所述通信对端的数据转发隧道,并通过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传输所述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
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或者,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上行数据转发隧道。
62.根据权利要求60或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撤销所述第一子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并指示第一网关释放第一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指示所述第一子流已经撤销,以便于所述第二基站删除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63.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连接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网关标识,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如果所述第二网关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标识不同,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
64.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将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发送至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以便于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或第一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并在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向所述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申请分配IP地址,将从所述第二网关接收的所述第二IP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65.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获取第二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网关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便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判断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66.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从所述第一基站移动到所述第二基站,向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网关。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
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接收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响应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并接收所述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在空闲态接收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后,响应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寻呼,并接收所述第一网关缓存并转发的下行数据,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管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网关。
68.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并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在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后,指示所述第一网关释放所述第一IP地址。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网关标识,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网关;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是否为同一网关;
当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时,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判断指示消息,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网关发送获取IP地址的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二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判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不是同一网关。
70.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用户设备由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时,在第二子流建立之前,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请求消息,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建立确认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第二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与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二IP地址为第二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数据转发隧道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通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下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或者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包括所述下行数据转发隧道和所述上行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通道用于传输第一子流的数据,所述第一子流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之前,使用第一IP地址与所述通信对端建立的子流,所述第一IP地址为第一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
在所述第一子流撤消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
在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的删除确认消息后,释放所述数据转发隧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90274 WO2016070333A1 (zh) | 2014-11-04 | 2014-11-04 |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74830A CN105874830A (zh) | 2016-08-17 |
CN105874830B true CN105874830B (zh) | 2019-10-25 |
Family
ID=55908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3896.1A Active CN105874830B (zh) | 2014-11-04 | 2014-11-04 |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238215A1 (zh) |
EP (1) | EP3209043B1 (zh) |
CN (1) | CN105874830B (zh) |
WO (1) | WO20160703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14864B1 (en) * | 2015-06-26 | 2018-10-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irs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second multi 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 is to be initiated |
FR3040851B1 (fr) * | 2015-09-07 | 2018-07-27 | Worldlin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tablissement et de maintien d'un acces a internet par utilisation d'un protocol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en reseau informatique local a partir d'une station cliente mobile |
CN108353334B (zh) * | 2015-12-25 | 2020-09-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BR112018017119A2 (pt) | 2016-02-29 | 2018-12-26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aparelho, e sistema de gerenciamento de mobilidade |
CN110419243A (zh) * | 2017-04-06 | 2019-11-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通信系统 |
CN111837371A (zh) * | 2018-01-26 | 2020-10-27 | Idac控股公司 | 基于增强mptcp的应用移动性 |
US10575234B2 (en) | 2018-02-05 | 2020-02-25 | Ofinno, Llc | Wireless device handov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bearer capabilities |
US10069726B1 (en) * | 2018-03-16 | 2018-09-04 | Tempered Networks, Inc. | Overlay network identity-based relay |
US10116539B1 (en) | 2018-05-23 | 2018-10-30 | Tempered Networks, Inc. | Multi-link network gateway with monitoring and dynamic failover |
US10158545B1 (en) | 2018-05-31 | 2018-12-18 | Tempered Networks, Inc. | Monitoring overlay networks |
CN109451528B (zh) * | 2018-12-27 | 2021-11-2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异常小流量话单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WO2021042400A1 (zh) * | 2019-09-06 | 2021-03-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路径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
US10911418B1 (en) | 2020-06-26 | 2021-02-02 | Tempered Networks, Inc. | Port level policy isolation in overlay networks |
CN112020112B (zh) * | 2020-07-27 | 2021-10-01 | 北京邮电大学 | Sdn架构下基于mptcp的异构网络切换方法和系统 |
WO2022042606A1 (en) * | 2020-08-25 | 2022-03-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management |
US11070594B1 (en) | 2020-10-16 | 2021-07-20 | Tempered Networks, Inc. | Applying overlay network policy based on users |
US10999154B1 (en) | 2020-10-23 | 2021-05-04 | Tempered Networks, Inc. | Relay node management for overlay network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8022A (zh) * | 2006-08-18 | 2008-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切换方法及装置、源接入网关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
EP2214360A1 (en) * | 2007-10-30 | 2010-08-04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CN103517264A (zh) * | 2012-06-29 | 2014-01-1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用于切换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10708A2 (en) * | 2003-07-17 | 2005-02-03 | Starent Networks Corp.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improved handoff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483174B2 (en) * | 2007-04-20 | 2013-07-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gateway relocation |
US8027309B2 (en) * | 2007-11-19 | 2011-09-27 | Cellco Partnership | Low latency handover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KR101615000B1 (ko) * | 2011-04-11 | 2016-04-22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세션 관리자 및 소스 인터넷 프로토콜(ip) 어드레스 선택 |
US8661146B2 (en) * | 2011-10-13 | 2014-02-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P reachability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883437B2 (en) * | 2012-06-19 | 2018-0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network handoff t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US8923880B2 (en) * | 2012-09-28 | 2014-12-30 | Intel Corporation |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
US9049588B2 (en) * | 2013-02-28 | 2015-06-02 | Blackberry Limited | Communicating data in a predefined transmission mode |
KR20140124116A (ko) * | 2013-04-16 | 2014-10-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패스를 최적화시키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9867084B2 (en) * | 2013-10-18 | 2018-01-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4
- 2014-11-04 CN CN201480033896.1A patent/CN105874830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04 WO PCT/CN2014/090274 patent/WO201607033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1-04 EP EP14905481.9A patent/EP3209043B1/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03 US US15/586,151 patent/US2017023821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8022A (zh) * | 2006-08-18 | 2008-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切换方法及装置、源接入网关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
EP2214360A1 (en) * | 2007-10-30 | 2010-08-04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CN103517264A (zh) * | 2012-06-29 | 2014-01-1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用于切换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74830A (zh) | 2016-08-17 |
EP3209043A1 (en) | 2017-08-23 |
EP3209043A4 (en) | 2018-02-28 |
US20170238215A1 (en) | 2017-08-17 |
WO2016070333A1 (zh) | 2016-05-12 |
EP3209043B1 (en) | 2020-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74830B (zh) |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167082B (zh) | 网络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切换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8811016B (zh) | 一种支持切换的方法 | |
JP5406220B2 (ja) | ユーザ装備の位置情報を更新するための方法 | |
US10945180B2 (en) |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EP3364676A1 (en) | Method for supporting pdn gw selection | |
CN108347748A (zh) | 服务质量参数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84263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Internet Protocol offload connection | |
CN109673026A (zh) |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2256329B (zh) | 一种实现路由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312585A (zh) | 对用户设备进行接入控制的方法,网络系统及相关设备 | |
CN104272860A (zh) | 本地移动性锚点或移动性接入网关中的信令消息的有效分布 | |
CN104853392A (zh) | 一种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2256326B (zh) | 一种实现路由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076113B (zh) | 一种终端从网络侧去附着的优化方法和系统及接入网关 | |
CN102006673A (zh) | 释放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313327A (zh) | 支持中继节点切换的方法、供者基站和中继节点 | |
CN104053192B (zh) | 一种建立邻近通信的方法及设备、系统 | |
CN105874765B (zh) |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831086B (zh) | 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 |
CN108307454A (zh) |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3391589B (zh) | 家庭基站网关用户设备上下文释放方法和系统 | |
WO2012068935A1 (zh) | 网关重定位方法和源分流网关 | |
CN102282807A (zh) |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573014B (zh) | 向采用多种接入方式的用户传输数据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8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