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5850215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0215B
CN105850215B CN201480070551.3A CN201480070551A CN105850215B CN 105850215 B CN105850215 B CN 105850215B CN 201480070551 A CN201480070551 A CN 201480070551A CN 105850215 B CN105850215 B CN 105850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ucch
ccs
control information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5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0215A (zh
Inventor
武田一树
武田和晃
内野徹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50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0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0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0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同时应用交叉载波调度(CCS)、和在副小区中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也抑制系统整体的性能降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20)是与由利用不同的频带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CG)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203),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控制单元(401),从在各CG中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中至少选择一个小区,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来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CCS的信息的情况下,判定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号的小区、和由表示CCS的信息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G,基于该判定结果来进行选择。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下一代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被标准化(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址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以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为基础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以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为基础的方式。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有时被称为LTE-advanced或LTE-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作为LTE Rel.10/11而被标准化。
LTE-A系统(LTE Rel.10/11)的系统带域包含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如此,将多个CC汇集而宽带域化的情况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CC简称为小区。
此外,在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控制信号的稳定的发送接收,导入了交叉载波调度(CCS:Cross-Carrier Scheduling)。通过CCS,能够将与通过共享数据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小区相关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经由分配给其他小区的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来通知。
在LTE的进一步的后继系统(LTE Rel.12)中,研究了多个小区在不同的频带(载波)中使用的各种方案。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上述的CA(也称为Intra-eNB CA(eNB内CA))。另一方面,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考虑应用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也被称为Inter-eNB CA(eNB间CA))。在利用DC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构成为不仅在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中,还能够在至少一个副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中对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分配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从而反馈到无线基站。以下,将在至少一个SCell中经由PUCCH反馈UCI的情况还称为PUCCH on SCell。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无论在CA以及DC的哪一个中,都同时应用了CCS和PUCCH on SCell的系统。但是,至此没有设想同时应用了CCS和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的动作,所以在对CCS进行UCI反馈的小区的辨识在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不同的情况下,存在引起系统整体的性能降低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该点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用户终端使用CA或DC与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同时应用CCS和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系统整体的性能降低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是与分别由利用不同的频带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中,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控制单元,从在各小区组中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中至少选择一个小区,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来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的情况下,判定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号的小区、和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小区组,基于该判定结果来进行选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同时应用CCS和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系统整体的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示意图。
图2是载波聚合的配置方案4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交叉载波调度(CCS)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通过DC来设定CCS以及SCell中的PUCCH的情况下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通过DC来设定CCS以及SCell中的PUCCH的情况下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通过CA对SCell分配了PUCCH的情况下,CCS是否成为有效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用户终端在检测出通知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用户终端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用户终端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两个小区的CA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在两个小区的CA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用户终端在检测到同时通知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用户终端在检测到同时通知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在各CG由一个小区构成,由5CG构成的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在各CG由一个小区构成,由5CG构成的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构成为在CA中将PUCCH发送小区关联的CIF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说明中,设为在被记载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情况下,也包含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DCCH)。此外,“对信道(PUCCH、PDCCH等)进行发送/接收”的记载意味着经由该信道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此外,在简单地记载为“上行”以及“下行”的情况下,分别意味着“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
在LTE-A系统中,研究了在具有半径几千米左右的宽范围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宏小区内,形成具有半径几十米左右的局部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小型小区的HetNet(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被应用于HetNet结构。另外,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网络结构。
在HetNet结构中,为了支持业务量的进一步的增大,研究了高密度地展开小型小区的方案。在该方案中,优选对宏小区使用相对低频带的载波从而确保覆盖范围,为了确保较宽的带域而对小型小区使用相对高频带的载波。在宏小区层,确立控制面(C(Control)-plane)的连接,通过较低频带来支持较高的发送功率密度从而确保较宽的覆盖范围、移动性。另一方面,在高密度小型小区层中,确立针对数据的用户面(U(User)-plane)的连接,通过较高的频带来确保容量从而增大吞吐量。另外,小型小区也可以被称为虚拟(phantom)小区、微微小区、纳米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小区等。
图1是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示意图。用户终端UE与无线基站eNB1以及eNB2进行通信。图1分别示出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发送接收的控制信号。例如,经由PDCCH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此外,经由PUCCH发送上行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另外,经由PDCCH发送的DCI也可以简称为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经由PUCCH发送的UCI也可以简称为上行控制信号(PUCCH信号)。
图1A示出有关CA的eNB1、eNB2以及UE的通信。在图1A中,例如,eNB1是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宏基站),eNB2是形成小型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小型基站),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小型基站也可以是与宏基站连接的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Head))那样的结构。在应用CA的情况下,一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所具有的调度器)对多个小区的调度进行控制。据此,CA(Rel.10/11CA)也可以被称为基站内CA(intra-eNBCA),但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CA。
在该结构中,设想基站间通过光纤那样的高速线路(也被称为理想回程(idealbackhaul))而连接。因此,UE经由一个小区(例如,PCell)的PUCCH发送与各小区相关的UCI就足够。例如,对于在PCell(宏小区)以及SCell(小型小区)中发送的PDSCH信号的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用的确认响应信号(也被称为重发控制信号)集中分配到PCell的PUCCH资源。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同时发送多个确认响应信号,所以容易确保上行链路的覆盖范围。
另一方面,图1B示出有关DC的eNB1、eNB2以及UE的通信。在图1B中,例如,eNB1以及eNB2是宏基站,但不限于该结构。在应用DC的情况下,独立设置多个调度器,该多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所具有的调度器以及宏基站eNB2所具有的调度器)对各自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进行控制。据此,DC也可以被称为基站间CA(inter-eNB CA)。
在该结构中,设想各基站间通过不能忽略延迟的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而连接。例如,通过X2接口而连接。因此,UE需要对每个基站反馈与基站形成的小区相关的UCI。也就是说,UE除了PCell之外,还需要对至少一个SCell的无线资源分配PUCCH,进行UCI反馈(PUCCH on SCell)。如此,在DC中,存在以下特征:UE需要至少在两个小区中发送PUCCH,但即使不通过理想回程来连接小区间,也可得到与CA同样的吞吐量改善效果。
在CA中,也研究了如DC那样进行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参照图2对其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CA的配置方案4的示意图。在图2中,将宏小区设为PCell,将小型小区设为SCell。CA的配置方案4(deployment scenario#4)是,通过频率F1确保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将宏小区的业务量通过频率F2(F1<F2)卸载到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所形成的小型小区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享受到宏小区带来的移动性确保、小型小区带来的容量增大这双方的效果。
但是,如上所述,在CA中,基于PUCCH的UCI反馈仅能够经由PCell,所以随着在配置方案4中小型小区数增加,宏小区的上行链路中的有关UCI反馈的业务量增大。由此,存在宏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被PUCCH逼迫,小型小区带来的容量增大效果受限制的顾虑。
因此,通过如DC那样进行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在CA的配置情形4中,用户终端能够将UCI反馈卸载到小型小区。只不过,为了使其成为可能,用户终端需要能够利用上行链路的CA(UL-CA)。
若考虑设备的成本、安装的容易性,则优选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按照在CA和DC中公共的方针来决定。参照图3,说明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图3是表示DC或CA中的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在图3中,横轴表示频率,示出了使用规定的频带的无线资源的五个小区和用户终端UE的连接。
另外,以下,将被设定为能够分配PUCCH的小区称为“PUCCH设定小区”。此外,将被设定为能够分配PUCCH的SCell称为“PUCCH设定SCell”。PUCCH设定小区包含PCell以及PUCCH设定SCell。
图3A是表示DC中的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在DC中,各无线基站设定由一个或多个小区构成的小区组(CG:Cell Group)。各CG由同一无线基站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或同一发送点(发送天线装置、发送台等)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可能性高,但实际的应用不限于此。包含PCell的CG被称为主小区组(MCG:Master CG),MCG以外的CG被称为副小区组(SCG:Secondary CG)。此外,在各CG中,被设定为能够进行两个小区以上的CA,但构成MCG以及SCG的小区的合计成为规定值(例如,五个小区)以下。该规定值也可以预先决定,也可以在eNB以及UE间动态地设定。此外,也可以根据UE的安装,能够设定的构成MCG以及SCG的小区的合计数、小区的组合等作为capability信令(能力信号)而被通知给eNB。此外,将设定MCG的无线基站称为主基站(MeNB:Master eNB),将设定SCG的无线基站称为副基站(SeNB:Secondary eNB)。
在图3A中,UE与五个小区(C1-C5)连接。C1是PCell,C2-C5是SCell。此外,C1以及C2构成MCG,C3-C5构成SCG。此外,各小区利用的频率按升序为C1、C2、C3、C4、C5。
在各CG中,被设定为至少一个小区能够反馈PUCCH。在图3A中,作为PCell的C1被设定为MCG的PUCCH设定小区,且C3被设定为SCG的PUCCH设定小区。即,基于MCG的PUCCH的UCI反馈通过PCell(C1)来进行,基于SCG的PUCCH的UCI反馈通过PUCCH设定SCell(C3)来进行。另外,在指令了上行链路的PUSCH发送的情况下,UE还能够在PUSCH中复用UCI而发送。即,基于PUSCH的UCI反馈不限于PUCCH设定小区。
另一方面,图3B是表示CA中的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如上述那样,从按照在CA和DC中公共的方针而分配PUCCH的观点来看,在CA中,各无线基站也设定由一个或多个小区构成的CG。各CG由同一无线基站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或同一发送点(发送天线装置、发送台等)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可能性高,但实际的应用不限于此。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在CA中将包含PCell的CG称为XCG,将XCG以外的CG称为YCG。只不过,不特别限于这些称呼。此外,在各CG中,能够进行两个小区以上的CA,但被设定为构成XCG以及YCG的小区的合计成为规定值(例如,五个小区)以下。该规定值也可以预先决定,也可以在eNB以及UE间动态地设定。
在图3B中,除了XCG以及YCG相当于图3A的MCG以及SCG之外,小区的结构与图3A同样。在各CG中,被设定为至少一个小区能够反馈PUCCH。在图3B中,作为PCell的C1作为能够分配XCG的PUCCH的小区而被设定,且C3作为能够分配YCG的PUCCH的小区而被设定。也就是说,C1以及C3是PUCCH设定小区,XCG的UCI反馈在PCell(C1)中进行,YCG的UCI反馈在PUCCH设定SCell(C3)中进行。另外,在指令了上行链路的PUSCH发送的情况下,UE还能够在PUSCH中复用UCI而发送。即,基于PUSCH的UCI反馈不限于PUCCH设定小区。
另外,与PUCCH设定小区相关的信息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号)从无线基站被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与CG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通知。具体而言,与通过PCell的PUCCH来反馈UCI的小区或CG相关的信息、与通过SCell的PUCCH来反馈UCI的小区或CG相关的信息也可以被通知给用户终端。例如,图3B是被设定为在CA中除了PCell之外通过一个SCell来发送PUCCH,且被设定为在各自中被设定为通过PCell的PUCCH反馈两个小区(即XCG)量的UCI以及通过SCell的PUCCH反馈三个小区(即YCG)量的UCI的情况下的例子。
然而,在LTE Rel.10以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CA中,导入了将与通过共享数据信道(PDSCH/PUSCH)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小区相关的DCI,通过分配给其他小区的控制信道(PDCCH)进行通知的交叉载波调度(CCS:Cross-Carrier Scheduling)。例如,能够通过小区C1的PDCCH进行小区C2的PDSCH/PUSCH发送接收的指令。通过利用CCS,能够使用多个小区之中可靠性高的PCell或SCell来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接收。另外,CCS本身从高层起设定,动态地实施通过CCS调度的小区的决定。
参照图4说明CCS的一例。在图4中,PDSCH-1被分配给小区C1,PDSCH-2被分配给不同的小区C2。用于对PDSCH-1进行解码的控制信息即PDCCH-1在与PDSCH-1相同的C1被传送(图4A)。另一方面,用于对PDSCH-2进行解码的控制信息即PDCCH-2在与PDSCH-2不同的C1被传送(图4B)。此外,在PDCCH-1和PDCCH-2中,分别包含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Indicator Field))。CIF是用于将确定通过CCS而调度的小区(CC)的载波识别符(CI:Carrier Indicator)设定在DCI中的比特域。
在DC中,也如CA那样研究CCS的应用。在CA中通过理想回程连接无线基站间(即,CG间),所以能够设定跨越CG间的CCS。另一方面,在DC中通过非理想回程来连接CG间,所以存在由于延迟而跨越CG间的CCS不会有效地运作的顾虑。在此,跨越CG间的CCS意味着在表示对于属于与接收到PDCCH的小区所属的CG不同的CG的小区的调度的情况下的CCS。换言之,对PDCCH进行发送接收的小区、和使用该PDCCH进行PDSCH的解调的小区(由PDCCH中包含的CIF指定的小区)属于不同的CG的情况下的CCS。
如以上叙述那样,考虑无论在DC以及CA的哪一个中,都同时应用了CCS和PUCCH onSCell的系统。具体而言,在DC中,PUCCH on SCell是必须的,此外还存在为了进行PDCCH的负载平衡而应用CCS的可能性。此外,在CA中PUCCH on SCell不是必须的,但存在以PUCCH的负载平衡为目的而设定PUCCH on SCell的可能性,进而还存在为了进行PDCCH的负载平衡而应用CCS的可能性。
但是,无论在CA以及DC的哪一个中至此都没有规定同时应用了CCS和PUCCH onSCell的情况下的动作。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指令CCS的PDCCH的情况下,需要从至少一个PUCCH设定小区发送PUCCH,但没有规定使用哪个PUCCH设定小区来发送PUCCH。从而,在关于对CCS进行UCI反馈的小区,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进行不同的辨识的情况下,存在引起系统整体的性能降低的顾虑。
因此,本发明人们设想了在用户终端使用CA或DC与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适当地规定在设定了CCS和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的操作。
具体而言,设想了控制为在检测到表示CCS的PDCCH的情况下,判定该CCS是否在属于相同的CG的小区间进行,基于该结果而至少选择一个发送PUCCH的小区,经由该选择的小区来发送PUCCH。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系统整体的性能降低。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在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的情况下,进行该PDCCH接收小区(用户终端接收PDCCH的小区)、和由CCS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G的判定。在上述判定结果为真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该CCS没有跨越CG(以下,设为没有跨越CG意味着PDCCH接收小区和由CCS指定的小区属于同一CG),在假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该CCS跨越CG(以下,设为跨越CG意味着PDCCH接收小区和由CCS指定的小区不属于同一CG)。
在此,PDCCH接收小区、和由CCS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G的判定例如能够使用CIF来进行判定。例如,上述判定的结果在接收到设定了CIF的PDCCH的小区、和该CIF中包含的序号所指定的小区属于相同的CG的情况下为真,在属于不同的CG的情况下为假。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被大致分为在用户终端中应用DC的情况(称为方式1)、和在用户终端中应用CA的情况(称为方式2)。以下,分别具体说明各方式。另外,在以下中,在检测到表示CCS的PDCCH的情况下将发送PUCCH的小区称为“PUCCH发送小区”。
(方式1)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1是规定在DC中,设定CCS以及SCell中的PUCCH的情况下的PUCCH的分配的方式。
在方式1中,在检测到通知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选择PDCCH接收小区所属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经由该PUCCH发送小区来发送UCI。具体而言,如果所检测到的CCS是MCG内的CCS,则用户终端选择PCell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如果所检测到的CCS是SCG内的CCS,则用户终端选择该SCG内的PUCCH设定SCell作为PUCCH发送小区。要反馈的UCI例如是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等确认响应信号,但也可以反馈除此之外的信号(例如,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等)。
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在检测到通知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将该PDCCH视为无效。此时,用户终端选择该PDCCH接收小区所属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反馈NACK或进行不连续发送(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在此,DTX意味着不发送ACK和NACK,在要反馈的发送定时设为无发送。此外,也可以发送与ACK/NACK/DTX哪个都不相应的、意味着PDCCH的无效判定的反馈信息。
另外,用户终端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多个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的情况下,分别判定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号的小区、和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小区组,基于该判定结果从PUCCH设定小区选择PUCCH发送小区。这在后述的方式2中也同样。
图5是表示在DC中,设定CCS以及SCell中的PUCCH的情况下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图5示出了从通过PDCCH检测到表示CCS的信息(CIF)的小区至使用该信息来调度的小区的箭头。在图5A中,示出了UE通过C1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1至C2以及C4的CCS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在图5B中,示出了UE通过C3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3至C2、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
此外,对图5所示的被调度的小区,在该调度为有效的情况下赋予“○”,在为无效的情况下赋予“×”的记号(用户终端将视为有效的调度以“○”来表示,将视为无效的调度以“×”来表示)。此外,在图5中,所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由虚线的箭头来表示。这些箭头和记号在后述的图6-16中也表示同样的含义。
在方式1中,关于图5A中的从C1至C2的CCS,由于PDCCH接收小区(C1)、和由CCS指定的小区(C2)属于同一CG(MCG),所以该PDCCH为有效,选择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关于图5B中的从C3至C4以及C5的CCS,由于PDCCH接收小区(C3)、和由CCS指定的小区(C4、C5)属于同一CG(SCG),所以该PDCCH为有效,选择C3作为PUCCH发送小区。
另一方面,关于图5A中的从C1至C4的CCS,由于PDCCH接收小区(C1)、和由CCS指定的小区(C4)属于不同的CG,所以UE将该PDCCH视为无效而不进行PDSCH的解码。此外,UE在C1中发送NACK或进行DTX。此外,关于图5B中的从C3至C2的CCS,由于PDCCH接收小区(C3)、和由CCS指定的小区(C2)属于不同的CG,所以UE将该PDCCH视为无效,在C3中发送NACK或进行DTX。
另外,CIF的比特数通常为3比特,但在如上所述在DC中最大的小区数被设定为五个小区的情况下,在方式1中也可以减少为2比特。这是因为在该情况下,在CG内能够CA的最大数成为四个小区,所以CIF为2比特就足够。通过降低CIF的比特,能够降低DCI消息的编码率,其结果,能够提高传输质量。换言之,能够降低DCI聚合等级(DCI aggregation level),能够减少PDCCH的开销。
此外,在CG内三个小区以上被CA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来自PUCCH设定小区以外的小区的CCS。也就是说,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设定小区也可以不同。具体而言,也可以在MCG中设定来自PCell以外的小区的CCS,在SCG中设定来自PUCCH设定SCell以外的小区的CCS。在该情况下,只要PDCCH发送小区是MCG内的小区,则UE选择PCell作为PUCCH发送小区,只要是SCG内的小区则选择PUCCH设定SCell作为PUCCH发送小区。由此,能够将PUCCH小区和接收PDCCH的小区分离,能够实现控制信号的更灵活的负载平衡。
此外,在SCG中,也可以设为不支持(视为无效)从PUCCH设定小区以外的小区对PUCCH设定小区的CCS。这与不支持在CA中从SCell至PCell的CCS同样。由此,若仅看SCG内,则应用与CA中的CCS相同的规则,所以能够转用CA的CCS算法,能够抑制安装负担、成本的增大。
图6是表示在DC中,设定CCS以及SCell中的PUCCH的情况下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示出在SCG内三个小区被CA,在不是PUCCH设定小区的C4的PDCCH中包含表示从C4至C2、C3以及C5的CCS的信息(CIF)的情况。另外,在图6的说明中,假设为在CG内三个小区以上被CA的情况下,来自PUCCH设定小区以外的小区(C4、C5)的CCS被许可,且在SCG中,不支持从PUCCH设定小区以外的小区(C4、C5)对PUCCH设定小区(C3)的CCS。
在该情况下,从C4至C5的CCS为有效,在C3中发送PUCCH。此外,从C4至C2的CCS不是对于PDCCH接收小区(C4)所属的CG(SCG)中包含的小区的CCS,所以将该PDCCH视为无效,在C3中发送NACK或进行DTX。此外,从C4至C3的CCS是从SCG中的PUCCH设定小区以外的小区对PUCCH设定小区的CCS,所以将该PDCCH视为无效,在C3中发送NACK或进行DTX。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1,在应用DC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了CCS和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判定接收到包含CCS的PDCCH的小区、和由CCS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G,基于其结果来选择PUCCH发送小区。此外,将判定为跨越CG的CCS视为无效。根据这些结构,将在DC中不可能出现的调度小区(scheduling cell)/调度的小区(scheduled cell)的组合的CCS视为无效,在用户终端中省略不需要的解码动作,能够降低功耗。此外,DC也在相同的小区组内(MCG内或SCG内)将CCS设为有效,从而能够实现PDCCH的小区间干扰控制、质量确保。
另外,在判断为CCS为无效的情况下进行DTX时,或进行意味着PDCCH的无效判定的反馈时,能够提高HARQ的性能。根据上述的方式1,在判断为CCS为无效时,用户终端不进行PDSCH的解码。从而,基站判断为用户终端未接收到PDSCH,并进行重发。在被反馈了NACK的情况下,基站为了提高基于HARQ的编码增益,发送编码后比特序列之中与初次发送不同的比特串。但是在用户终端不对PDSCH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即使发送与初次发送不同的比特串也不会得到编码增益。代替于此,发送包含更多编码前的信息比特串的初次发送比特串易于得到重发增益。通过这样进行不是NACK而是意味着DTX、无效判定的反馈,从而基站能够重发初次发送比特串,因此能够提高HARQ的效果。
(方式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2用于规定CA中设定CCS以及SCell中的PUCCH的情况下的PUCCH的分配。另外,在方式2中,设为被设定为各无线基站设定由一个或多个小区构成的CG,在各CG中,至少一个小区能够反馈PUCCH。在此,将包含PCell的CG称为XCG,将XCG以外的CG称为YCG,但称呼不限于此。
在方式2中,用户终端在检测到通知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与方式1同样地从PDCCH接收小区所属的CG选择PUCCH发送小区。具体而言,只要所检测到的CCS表示XCG内的CCS,则用户终端将PCell设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只要所检测到的CCS是YCG内的CCS,则用户终端将PUCCH设定SCell设为PUCCH发送小区。
此外,用户终端在检测到通知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也与方式1不同,能够将CCS视为有效。图7是表示在CA中对SCell分配了PUCCH的情况下,CCS是否成为有效的一例的图。在图7A中,示出UE通过C1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1至C2、C3、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在图7B中,示出UE通过C3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3至C2、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在方式2中,CCS与是否跨越CG无关而成为有效。
在方式2中,在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PUCCH发送小区按照以下的两个方针的其中一个被选择(方式2.1、方式2.2)。另外,以下,在记载为方式2的情况下,包含方式2.1以及方式2.2这双方。
在方式2.1中,在检测到通知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与没有跨越CG的CCS的情况相同,选择接收到PDCCH的小区所属的CG中包含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具体而言,在属于XCG的小区中接收到PDCCH的情况下将PCell设为PUCCH发送小区,在属于YCG的小区中接收到PDCCH的情况下,将PUCCH设定SCell设为PUCCH发送小区。由此,由于能够将PDCCH和PUCCH设定于相同的小区,所以通过设为在设定PDCCH/PUCCH的小区中进行小区设计以确保通信质量、覆盖范围(例如使其成为宏小区),在不是这样的小区中使小区半径变小而减少在一个小区中同时容纳的用户终端数(例如使其成为小型小区)等的结构,从而能够并存数据的卸载和控制信号的质量保持。
另一方面,在方式2.2中,在检测到通知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选择接收PDSCH的小区(基于该CCS而被指定为对PDSCH进行解码的小区)所属的CG中包含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具体而言,在属于XCG的小区中接收到PDSCH的情况下将PCell设为PUCCH发送小区,在属于YCG的小区中接收到PDSCH的情况下将PUCCH设定SCell设为PDCCH发送小区。由此,能够提高上下行链路的卸载效果。例如在PDCCH设定于被设计为确保通信质量、覆盖范围的小区(例如宏小区)的状态下,将对下行链路的PDSCH和上行链路的PUCCH进行发送接收的小区合并而切换指定业务量小的小区(例如小型小区)的应用成为可能。
以下,参照图8-16具体说明方式2中的PUCCH发送小区的选择。另外,如图所示,图8-16中的CCS所示的调度全部被视为有效。
图8是表示在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在图8A中,示出UE通过C1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1至C2的CCS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在图8B中,示出UE通过C3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3至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
由于图8A中的从C1至C2的CCS是对于PDCCH接收小区(C1)所属的CG(XCG)中包含的小区的CCS,所以选择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由于图8B中的从C3至C4以及C5的CCS是对于PDCCH接收小区(C3)所属的CG(YCG)中包含的小区的CCS,所以选择C3作为PUCCH发送小区。
接着,说明方式2.1以及方式2.2所涉及的PUCCH发送小区的选择。图9是表示在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在图9A中,示出UE通过C1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1至C3、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在图9B中,示出UE通过C3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3至C2的CCS的信息的情况。
在图9A中,选择检测到CCS的PDCCH接收小区(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在图9B中,选择检测到CCS的PDCCH接收小区(C3)作为PUCCH发送小区。
图10是表示在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图10A以及图10B中的表示CCS的信息分别与图9A以及图9B的情况相同。
在图10A中,通过CCS而调度的C3、C4以及C5接收PDSCH。此外,C3-C5全部属于YCG。从而,选择作为YCG的PUCCH设定小区的C3作为PUCCH发送小区。另一方面,在图10B中,通过CCS而调度的C2接收PDSCH。此外,C2属于XCG。从而,选择作为XCG的PUCCH设定小区的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
在此,作为方式2.1以及方式2.2的最单纯的例子,说明XCG以及YCG分别由一个小区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两个小区的CA的情况)。设为PCell以及SCell这双方是PUCCH设定小区,且CCS被设定(配置(configure))。在该情况下,对于其他小区的CCS必须跨越CG而进行。
图11是表示在两个小区的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时,通过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C1是PCell,C2是SCell。此外,C1构成XCG,C2构成YCG。此外,各小区所利用的频率按升序为C1、C2。在图11A中,示出UE通过C1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1至C2的CCS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在图11B中,示出UE通过C2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2至C1的CCS的信息的情况。
在方式2.1中,用户终端通过接收到PDCCH的小区(进行基于CIF的调度的小区)发送PUCCH。也就是说,在图11A中,选择检测到CCS的PDCCH接收小区(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在图11B中,选择检测到CCS的PDCCH接收小区(C2)作为PUCCH发送小区。如此,根据方式2.1,能够将上下行L1/L2控制信号固定于可靠性高的小区。
图12是表示在两个小区的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时,通过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图12A以及图12B中的表示CCS的信息以及小区结构分别与图11A以及图11B的情况相同。
在方式2.2中,用户终端通过接收PDSCH的小区(通过CIF而被调度的小区)发送PUCCH。也就是说,在图12A中,选择接收PDSCH的小区(C2)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在图12B中,选择接收PDSCH的小区(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如此,根据方式2.2,还能够与PDSCH的卸载配合而对PUCCH进行卸载。
(在CA中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同时产生的情况)
接着,说明在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同时产生的情况下的、方式2.1以及方式2.2所涉及的PUCCH发送小区的选择。图13是表示在用户终端检测到同时通知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在图13A中,示出UE通过C1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1至C2、C3、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在图13B中,示出UE通过C3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3至C2、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
在图13A中,选择检测到CCS的PDCCH接收小区(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在图13B中,选择检测到CCS的PDCCH接收小区(C3)作为PUCCH发送小区。如以上所知,在方式2.1的情况下,即使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同时产生,也选择一个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
图14是表示在用户终端检测到同时通知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图14A以及图14B中的表示CCS的信息以及小区结构分别与图13A以及图13B的情况相同。
在图14A中,通过CCS而被调度的C2、C3、C4以及C5接收PUSCH。此外,C2属于XCG,C3-C5属于YCG。从而,选择作为XCG的PUCCH设定小区的C1以及作为YCG的PUCCH设定小区的C3这两个作为PUCCH发送小区。
在图14B中,通过CCS而被调度的C2、C4以及C5接收PUSCH。此外,C2属于XCG,C4以及C5属于YCG。从而,选择作为XCG的PUCCH设定小区的C1以及作为YCG的PUCCH设定小区的C3这两个作为PUCCH发送小区。
从以上可知,在方式2.2的情况下,若跨越CG的CCS和没有跨越CG的CCS同时产生,则能够从两个小区发送PUCCH。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仅从两个小区中的其中一个发送PUCCH的结构。
(在CA中CG为3个以上的情况)
在CA的情况下,PUCCH设定小区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换言之,CG也可以存在3个以上。此外,各CG也可以由一个小区构成。图15是表示在各CG由一个小区构成,由5个CG构成的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时,通过方式2.1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C1是PCell,C2-C5是SCell。此外,C1构成XCG,C2-C5分别构成其他CG。此外,各小区利用的频率按升序为C1、C2、C3、C4、C5。在图15A中,示出UE通过C1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1至C2的CCS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在图15B中,示出UE通过C3的PDCCH检测到的信息是表示从C3至C4以及C5的CCS的信息的情况。
在方式2.1中,UE经由接收到设定了CIF的PDCCH的小区来发送PUCCH。也就是说,UE在图15A中选择C1作为PUCCH发送小区,在图15B中选择C3作为PUCCH发送小区。
图16是表示在各CG由一个小区构成,由5个CG构成的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时,通过方式2.2而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的一例的图。图16A以及图16B中的表示CCS的信息、小区结构分别与图15A以及图15B的情况相同。
在方式2.2中,UE经由基于CIF而调度的小区来发送PUCCH。也就是说,UE在图16A中选择C2作为PUCCH发送小区,在图16B中选择C4以及C5作为PUCCH发送小区。另外,在图16B中,也可以设为UE经由C4以及C5的其中一个来发送PUCCH的结构。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2,在应用C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了CCS和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判定接收到包含CCS的PDCCH信号的小区、和由CCS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G,基于该结果来选择PUCCH发送小区。在该判定结果为真的情况下,选择与检测到CCS的小区相同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此外,在为假的情况下,实施与设为真的情况同样、或者选择通过CCS而被调度的小区所属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这其中一个。根据该结构,在CA的情况下,也能够兼顾数据的卸载和控制信号的质量保持。
(用户终端中的DC以及CA的辨识)
另外,用户终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与从网络(例如,无线基站、上位控制站等)通知的DC的应用相关的信息,辨识是否对本终端应用了DC或CA。该信息也可以是表示设定MCG以及SCG的信息。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辨识为在所设定的MCG以及SCG间应用DC。此外,也可以在表示设定SCG的信息中,包含与SCell中的PUCCH设定小区相关的信息。
此外,与DC的应用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是使用CA的构造,还是使用DC的构造的信息。CA的构造在MAC层对U-plane进行分离,另一方面,DC的构造在比MAC层上位的层对U-plane进行分离,所以能够通过表示所使用的构造的信息来辨识是否对本终端应用DC。
此外,与DC的应用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是规定的小区间或CG间是否是延迟小的光纤等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的信息。如上所述,设想在DC中通过非理想回程来连接,所以用户终端能够通过与回程相关的信息来辨识是否对本终端应用DC。
此外,与DC的应用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是在规定的小区间或CG间使用DC还是使用CA这样的直接的信息。据此,与其他信息相比,能够容易进行辨识。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与从网络(例如,无线基站、上位控制站等)而被通知的CA的应用相关的信息,辨识是否对本终端应用了CA或DC。与CA的应用相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和与上述DC的应用有关的信息同样。
(CIF的变形)
另外,在方式1以及方式2中,也可以构成为将PUCCH发送小区与在CCS中使用的CIF进行关联。具体而言,也可以构成为将发送由CIF指定的小区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进行关联。图17是表示构成为在应用CA的情况下将PUCCH发送小区进行关联的CIF的一例的图。在图17中,示出对一个主小区(PCell)和四个副小区(SCell(1)、SCell(2)、SCell(3)、SCell(4))进行CA的情况下的CIF。此外,在图17中,“PUCCH发送小区”、CIF值5-7的要素是与以往的CIF相比新关联的信息,例如通过RRC信令、广播信号等来自高层的指令而预先设定。
图17A是通过CIF的各值来指定PDSCH接收小区(通过CCS而被调度的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的图。以往的CIF对应于最大五个小区,仅指定图17所示的CIF值0-4的PDSCH接收小区。此外,以往,没有设想在CA中通过SCell发送PUCCH,默认PUCCH发送小区被设为PCell。相对于此,在图17A中在CIF值2-4的情况下PUCCH发送小区被设定为SCell(2)。
此外,图17B是仅通过CIF的未使用值来指定PDS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的图。以往,在CA中是最大五个小区,所以未使用的CIF值5-7的情况下,指定PDS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
如图17A以及图17B那样,通过采用对下行控制信息的CIF组合与PDS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关的信息而设定(联合编码(joint precoding))的结构,能够挪用已有的CIF,灵活且动态地指定PUCCH发送小区。另外,对CIF进行的与PDSCH接收小区以及PUCCH发送小区相关的信息的关联不限于图17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其他比特结构。
(capability信令)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能够事先对无线基站,关于本终端的通信能力而通知以下那样的capability信令。例如,通知能够进行下行链路的CA(DL-CA)的小区的组合(CC combination)、能够进行上行链路的CA(UL-CA)的小区的组合。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通知的capability信令来决定CA、DC、还有其小区的组合,设定于用户终端。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通知能够通过下行链路进行CCS的小区的组合作为capability信令。此外,也可以通知SCell之中成为PUCCH设定小区的上行链路的小区(UL-CC)。此外,在进行CCS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知SCell之中成为PUCCH设定小区的UL-CC、也就是说SCell之中成为PUCCH设定小区的UL-CC的子集。此外,在SCell中指定了PUCCH设定小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知能够通过下行链路进行CCS的小区的组合、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下行链路进行CCS的小区的组合的子集。通过利用以上那样的capability信令,无线基站能够对用户终端适当地设定CCS以及PUCCH on SCell。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另外,对同一结构要素赋予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包含SUPER 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1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被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此外,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无线基站11和其他无线基站11之间或无线基站12和其他无线基站12之间,应用CA和/或DC。另外,CA也可以被称为基站内CA(Intra-eNB CA),DC也可以被称为基站间CA(Inter-eNB CA)。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已有载波,也被称为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与在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作为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间的载波类型,也可以利用新载波类型(NCT)。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或无线基站12间)被有线连接(光纤、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ome eNodeB、微基站、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向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在此,说明在图1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张PDC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此外,也可以通过扩展PDCCH(E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该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ACK/NACK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10(包含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用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
要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会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包含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ARQ(Hybrid 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反馈用的资源信息。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而预编码并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对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进行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给无线基站10的数据,由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通过各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20所示,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含控制单元301、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而构成。在此,仅示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一部分的结构,但设为充分具备必要的结构。
控制单元301对通过PDSCH而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通过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而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通过PUSCH而传输的上行数据、通过PUCCH或PUSCH而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相关的信息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通知给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令信息、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另外,也可以设为在对用户终端20应用DC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按每个无线基站10独立控制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的结构。此外,在对用户终端20应用CA的情况下,设为控制单元301汇总控制包含其他无线基站10的小区的多个小区的调度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其他无线基站10的控制单元301不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的结构。
此外,控制单元301在根据PDCCH/EPDCCH的资源、信号结构,进行用户终端中的PUCCH资源的决定的情况下,对PDCCH/EPDCCH的信号结构进行控制,并通知给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
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或EPDCCH信号)。具体而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进行通知的DL分配(DL assignment)、对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进行通知的UL许可(UL grant)。
另外,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优选构成为与有关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CIF而指定CCS的小区的PUCCH发送小区关联而生成该CIF。
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根据从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的用户数据,生成下行链路数据信号(PDSCH信号)。对由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的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信息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案,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控制由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和由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的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上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由解映射单元305分离出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状态,将所估计出的信道状态输出给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以及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从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例如,确认响应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给控制单元301。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通过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给传输路径接口106。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MAC层更上位的层相关的处理。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MAC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此后,放大器单元202对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进行发送。
图22是表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22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含控制单元401、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而构成。在此,仅示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一部分的结构,但设为充分具备必要的结构。
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信号)、所接收到的PDSCH信号,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反馈信号)、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输出。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用户终端20是否应用了DC,是否应用了CA等与无线基站10的通信所需的信息进行管理。
此外,控制单元401还作为控制对于PDSCH信号的确认响应信号(ACK/NACK)的反馈的反馈控制单元来发挥作用。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对反馈确认响应信号的小区(CC)、分配确认响应信号的PUCCH资源的选择进行控制。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决定确认响应信号的反馈目的地的小区、要利用的PUCCH资源,向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令。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在PDCCH信号包含表示CCS的信息的情况下,判定接收到PDCCH信号的小区、和由CCS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G。
并且,在用户终端20应用DC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方式1),若上述判定结果为真,则选择接收到PDCCH信号的小区所属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向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令,以使对该PUCCH发送小区分配PUCCH资源而进行UCI反馈。此外,若上述判定结果为假,则选择该PDCCH接收小区所属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向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令,以使对该PUCCH发送小区分配PUCCH资源而反馈NACK或进行DTX。
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应用了CA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方式2),若上述判定结果为真,则选择接收到PDCCH信号的小区所属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向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令,以使对该PUCCH发送小区分配PUCCH资源而进行UCI反馈。此外,若上述判定结果为假,则设为与真的情况同样(本实施方式的方式2.1),或选择通过CCS而被调度的小区所属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作为PUCCH发送小区(本实施方式的方式2.2),向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令,以使对该PUCCH发送小区分配PUCCH资源而进行UCI反馈。
控制单元401例如能够使用CIF进行上述判定。例如,在接收到设定了CIF的PDCCH的小区和该CIF中包含的序号所指定的小区属于相同的CG的情况下为真,在属于不同的CG的情况下为假。此外,在构成为CIF与有关由CCS指定的小区(进行PDSCH的解调的小区)的PUCCH发送小区进行关联而生成的情况下,能够参照CIF的值和PUCCH发送小区的关系,进行PUCCH发送小区的选择。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设为省略上述判定的结构。另外,与CIF的值关联的信息(进行PDSCH的解调的小区、PUCCH发送小区等)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来设定。此外,也可以将其他信息与CIF的值进行关联。
另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根据从网络(例如,无线基站10、上位站装置30等)通知的信息,判断是应用了DC,还是应用了CA。根据该结构,能够自适应地切换方式1和2。该信息也可以是应用了DC或CA这样的直接的信息,也可以是间接的信息(例如,表示设定MCG以及SCG的信息、与在通信中使用的构造相关的信息、与回程相关的信息等)。此外,该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来设定,也可以被包含于下行链路信号中。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而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确认响应信号、CSI等反馈信号)。此外,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而生成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另外,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向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指令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的生成。
映射单元404(分配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号(UCI)和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例如,映射单元404根据经由PUCCH进行反馈的小区(CC),对该小区的PUCCH进行反馈信号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下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由解映射单元405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状态,将所估计出的信道状态输出给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而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信号)进行解码,将调度信息(对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通过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而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给应用单元205。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意旨以及范围。例如,能够将上述的多个方式适当组合而应用。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3年12月26日申请的特愿2013-268332。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3)

1.一种终端,在分别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多个小区组中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处理器,将在各小区组中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来进行控制,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且接收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与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小区属于第一小区组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基于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将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所属的所述第一小区组中包含的能够分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作为通过PUCCH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来进行控制,
在利用所述多个小区组通过双重连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不支持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以及第二小区组中的一个且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和所述第二小区组中的另一个的交叉载波调度,
在利用所述多个小区组通过载波聚合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支持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以及第二小区组中的一个且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和所述第二小区组中的另一个的交叉载波调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不支持从能够分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以外的小区对能够分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的交叉载波调度。
3.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在分别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多个小区组中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步骤,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步骤,将在各小区组中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来进行控制,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且接收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与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小区属于第一小区组的情况下,基于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将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所属的所述第一小区组中包含的能够分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作为通过PUCCH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来进行控制,
在利用所述多个小区组通过双重连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不支持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以及第二小区组中的一个且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和所述第二小区组中的另一个的交叉载波调度,
在利用所述多个小区组通过载波聚合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所述控制步骤中,支持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以及第二小区组中的一个且由表示所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指定的小区属于所述第一小区组和所述第二小区组中的另一个的交叉载波调度。
CN201480070551.3A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Active CN105850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332 2013-12-26
JP2013268332A JP2015126308A (ja) 2013-12-26 2013-12-26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CT/JP2014/083070 WO2015098583A1 (ja) 2013-12-26 2014-12-15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0215A CN105850215A (zh) 2016-08-10
CN105850215B true CN105850215B (zh) 2020-06-30

Family

ID=5347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551.3A Active CN105850215B (zh)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0889B2 (zh)
EP (1) EP3089537B1 (zh)
JP (1) JP2015126308A (zh)
CN (1) CN105850215B (zh)
ES (1) ES2893242T3 (zh)
WO (1) WO2015098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2588B2 (ja) 2013-12-26 2016-10-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284453B1 (ko) * 2014-01-29 2021-08-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23849B (zh) * 2014-06-30 2020-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的配置和发送方法、装置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7211446B (zh) 2015-01-29 2021-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34272B (zh) * 2015-01-30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US20180054806A1 (en) * 2016-08-22 2018-02-22 Alcatel-Lucent Us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coupl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in wireless networks
JP6769811B2 (ja) * 2016-09-30 2020-10-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20190313385A1 (en) * 2018-04-05 2019-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act dci for urllc
US11152999B2 (en) * 2019-10-11 2021-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eam failure recovery configuration
US11812314B2 (en) 2020-05-20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ulti-connectivity
US11310815B2 (en) 2020-07-14 2022-04-1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ervice over multiple uplinks
JP2020202596A (ja) 2020-09-24 2020-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896B (zh) * 2010-06-13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61744A1 (ja) * 2010-06-21 2011-12-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2098151B (zh) * 2010-12-28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US9337984B2 (en) * 2011-08-19 2016-05-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method f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base station
CN104272834B (zh) * 2012-05-31 2018-01-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US10389488B2 (en) * 2012-12-18 2019-08-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ocedures for dual connectivity;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TSG-RAN2#84,R2-134002》;20131101;第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9537B1 (en) 2021-09-08
ES2893242T3 (es) 2022-02-08
CN105850215A (zh) 2016-08-10
US10560889B2 (en) 2020-02-11
JP2015126308A (ja) 2015-07-06
EP3089537A1 (en) 2016-11-02
WO2015098583A1 (ja) 2015-07-02
EP3089537A4 (en) 2017-08-23
US20170041865A1 (en)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9497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585021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21141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931828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462781B2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316640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21002865A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6938464B2 (ja) 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797802B2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2191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800233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224417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410779B2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43191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7184282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8023159A (ja) ユーザ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