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5848147A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147A
CN105848147A CN201510452270.0A CN201510452270A CN105848147A CN 105848147 A CN105848147 A CN 105848147A CN 201510452270 A CN201510452270 A CN 201510452270A CN 105848147 A CN105848147 A CN 105848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fi
password
user equipment
equipmen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22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522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81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8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所述方法包括: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依据本发明,不用记住复杂的密码,没有记忆负担;简单方便,规避了移动设备上输入密码效率低,输入操作麻烦耗时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传播、输入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方法、一种网络连接装置以及一种WIFI路由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普遍流行,无线路由、网关设备(WIFI路由)、无线Modem(WIFI猫)也走入了千家万户。WIFI路由/WIFI猫等设备作为基础设施设备,是家庭或集体接入互联网的入口,承载着用户之间数据交互的重任。不仅要满足设备拥有者的需求,也要满足设备拥有者家人、朋友、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目前行业中WIFI路由/WIFI猫的连接方式,通常是设置一个字符串密码,申请连接后进行密码验证,验证通过即可连接上网。但这种方式有以下诸多弊病:
1、告知、输入密码非常麻烦,且不易用。
字符串密码长度与安全性是成正比的,为了保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密码就不能过短或过于简单。而一个较长且复杂的密码告诉家人朋友是非常麻烦的。特别是在移动设备上,输入效率低,输入复杂的长密码用户体验极差。
2、密码使用率低,易遗忘。
作为家庭私有WIFI,连接一次后续都会自动连接。也就意味着密码只使用一次,时间稍长就会遗忘。当有一台新设备需要连入或朋友偶尔连接一次,就要去重新查询或设置密码。
3、修改密码会导致所有的设备重新连接。
定期修改更换密码虽然是一种好习惯,但只要是修成一个新的密码,会导致所有的连接设备断开连接,并重走连接流程,这为用户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4、不安全,容易泄露或被破解。
字符串密码在传播、输入等环节都是明文,这就极容易被泄露。而且作为公用的字符串,凡是搜索到wifi信号的人都可以尝试连接,容易被如密码字典等技术手段破解或是攻击,不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密码输入麻烦、易遗忘、重设复杂和不安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和相应的网络连接装置以及一种WIFI路由设备。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包括:
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包括:
密码接收模块,用于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WIFI路由设备,包括:
密码接收模块,用于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WIFI路由设备上设置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在接收到携带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的网络连接请求后,根据第一WIFI密码对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本方案以用户属性信息为依据来识别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具备相同用户属性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则通过验证,在此过程中仅仅提取当前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一方面,全程无需用户输入字符串密码,不用记住复杂的密码,没有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一次设置用户特征信息后可以供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设备使用,可达到一人设定,全家直接使用的目的,简单方便,规避了移动设备上输入密码效率低,输入操作麻烦耗时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传播、输入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属性信息可以不是设备的固件信息,而是可与用户设备分离的SIM卡标识和/或联系人信息时,只要是插入该SIM卡和/或是具备该联系人信息的用户设备,都可以认为是拥有权限的用户设备,从而实现自动连接,而不需要在进行手动连接。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设定网络连接条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WIFI路由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WIFI路由设备向用户设备提供WIFI网络,通过验证用户设备的权限来确定是否向用户设备开放互联网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WIFI密码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在具体的实现中,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按照实际需求选择或是自定义,例如,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SIM(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通讯录或是各种社交软件的联系人信息,或是其他可以区分允许连接互联网的用户设备与不允许连接互联网的用户设备的固件信息或是其他可更换的硬件信息,或是用户在设备上的其他私有特征,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制。
根据用户属性信息生成密码的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可以将用户属性信息按照预设样式组织成WIFI密码,以用户属性信息为SIM卡信息为例,具体为SIM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SIM卡号码13900000000,按照运营商+密码拼凑得到WIFI密码为中国移动13900000000,也可以将格式转换后的用户属性信息作为WIFI密码,例如,将zhongguoyidong13900000000作为WIFI密码,还可以按照其他任意适用的规则生成WIFI密码,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制。
第一用户终端根据用户属性信息生成WIFI密码后,进一步将WIFI密码发送给WIFI路由设备,由WIFI路由设备将该WIFI密码保存并设置为开放连接互联网权限的依据。
步骤102、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对WIFI路由设备设置完WIFI密码后,若第二用户设备需要连接互联网,则会向WIFI路由设备发送对互联网的网络连接请求,发送请求之前,首先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第二WIFI密码,并将该第二WIFI密码添加至网络连接请求一同发送到WIFI路由设备。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WIFI路由设备接收到网络连接请求后,从网络连接请求中提取第二WIFI密码,并按照设定的第一WIFI密码对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若两个WIFI密码一致,则可以授予第二用户设备访问互联网的权限,进一步建立当前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本方案以用户属性信息为依据来识别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具备相同用户属性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则通过验证,在此过程中仅仅提取当前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一方面,全程无需用户输入字符串密码,不用记住复杂的密码,没有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一次设置用户特征信息后可以供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设备使用,可达到一人设定,全家直接使用的目的,简单方便,规避了移动设备上输入密码效率低,输入操作麻烦耗时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传播、输入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具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同一用户设备,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具备相同的用户属性信息的不同用户设备,具备同一用户属性信息的不同用户设备,由于对应生成的WIFI密码相同,因此,其中一个用户设备向WIFI路由设备设置密码后,其他具备相同用户属性信息的用户设备均可以进一步访问互联网,无需手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也可以包括联系人信息,还可以同时包括这两种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不同的用户设备,针对当用户属性信息不是以设备的固件信息,而是可与用户设备分离的SIM卡标识和/或联系人信息时,只要是插入该SIM卡和/或是具备该联系人信息的用户设备,都可以认为是拥有权限的用户设备,从而实现自动连接,而不需要在进行手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所属运营商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编号(SIM卡号码,手机号)、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和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联系人信息可以为手机通讯录的联系人信息,也可以是用户设备上安装的其他社交软件的联系人信息,更具体可以为通讯录中联系人的名称以及所述联系人的属性信息,例如手机号码,社交软件的用户编号、邮箱等其他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属性信息可以不是设备的固件信息,而是可与用户设备分离的SIM卡标识和/或联系人信息时,只要是插入该SIM卡和/或是具备该联系人信息的用户设备,都可以认为是拥有权限的用户设备,从而实现自动连接,而不需要在进行手动连接。
例如,当用户的SIM卡更换至新设备以后,新设备上的客户端软件将重新执行一次步骤104,并自动以编译后的字段为密码,向WIFI路由申请连接。拿本例来说,由于SIM卡运营商、卡号,均是原来的信息,因此,新设备也可以自己连上WIFI。
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WIFI路由设备通过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WIFI网络连接WIFI路由设备,并通过WIFI网络与WIFI路由设备之间通信,通信之前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字符串密码进行验证。
步骤202,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WIFI网络上传的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一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
步骤203,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步骤204,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并按照所述预设标记提取所述第一WIFI密码。
WIFI密码不会替代原来设定的字符串密码,因此WIFI路由设备有多个密码,包括字符串密码和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这些密码是共存的。可以通过其中任意一个密码请求连接WIFI网络。
为了对密码进行区分,自动生成的WIFI密码还应该有一个自动生成标记,从而使得只有软件自动用此密码连接才能够正常连接上,手动输入该密码时,是连接不上的,从而可以防止密码被破解。
因此,在接收到第一WIFI密码后对其添加预设标记,添加标记之后进行保存。在接收到第二WIFI密码后,进一步对第二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如此可以区分手动输入的字符串密码和从第二用户设备获取的字符串密码。
步骤205,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步骤206,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更新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更新的WIFI密码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开机或是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根据重新读取的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当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相应的WIFI密码也需要变更,可以由第一用户设备监控到用户属性信息发生变更,将变更后对应的WIFI密码发送给WIFI路由设备。
用户在更换SIM卡时可能会关闭并重新开启第一用户设备,因此,第一用户设备发生变更时,可以重新读取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第一WIFI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1包括:
子步骤S1,接收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并生成可连接的WIFI网络;
子步骤S2,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连接所述WIFI网络上传的字符串密码;
子步骤S3,对所述字符串密码进行与验证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可以预先在WIFI路由设备设置传统的字符串密码,第一用户设备通过该字符串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后成功与WIFI路由设备连接。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WIFI路由设备上设置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在接收到携带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的网络连接请求后,根据第一WIFI密码对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本方案以用户属性信息为依据来识别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具备相同用户属性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则通过验证,在此过程中仅仅提取当前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一方面,全程无需用户输入字符串密码,不用记住复杂的密码,没有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一次设置用户特征信息后可以供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设备使用,可达到一人设定,全家直接使用的目的,简单方便,规避了移动设备上输入密码效率低,输入操作麻烦耗时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传播、输入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属性信息可以不是设备的固件信息,而是可与用户设备分离的SIM卡标识和/或联系人信息时,只要是插入该SIM卡和/或是具备该联系人信息的用户设备,都可以认为是拥有权限的用户设备,从而实现自动连接,而不需要在进行手动连接。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通过具体的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参考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301,在第一用户设备安装客户端软件。
参考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设定网络连接条件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安装该软件后可以进一步在WIFI路由上勾选“自动识别设备身份”,即开启自动识别设备身份的功能。
步骤302,第一用户设备读取SIM信息。
在用户设备上装上客户端软件,并使客户端软件得到读取用户设备SIM卡信息的权限。得到上述权限后,客户端软件立即读取到用户设备的SIM运营商、SIM卡号码、待用。需要说明的是,每次客户端开机、SIM发生更换都需要重新读取一遍上述信息。
设置完成后,按正常流程生成一个可连接的WIFI。客户端检测到WIFI信号后即可以进行字符串密码的验证连接。
步骤303,第一用户设备编译密码字段,向WIFI路由设备提供密码字段。
用户设备将步骤101中读取的SIM信息按一定的规则编译成密码字段。并将该字段以及SIM卡运营商、SIM卡号码上传给WIFI路由器保存。如本例中将运营商名称(拼音)加上SIM卡号码形成密码字段。例如,将中国移动13900000000,则编译成zhongguoyidong13900000000,并将这个三个信息上传到WIFI路由设备上。
步骤304,第一用户设备按正常的预设密码连接WIFI路由设备。
步骤305,第一用户设备上传密码字段至WIFI路由设备。
步骤306,WIFI路由设备生成一个共存的新密码。
WIFI路由收到用户设备上传的信息后,将上诉信息保存。并生成一个由编译字段为内容的连接密码。拿上述例子来说,就是将“zhongguoyidong13900000000”这个字段设置成WIFI的密码之一。
步骤307,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连接WIFI。
步骤308,第二用户设备以该字段为密码进行连接。
步骤309,WIFI路由设备验证是否通过。
步骤310,WIFI路由设备建立连接。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WIFI路由设备上设置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属性信息生成的WIFI密码,在接收到携带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WIFI密码的网络连接请求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WIFI密码对第二用户设备上传的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本方案以用户属性信息为依据来识别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具备相同用户属性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则通过验证,在此过程中仅仅提取当前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一方面,全程无需用户输入字符串密码,不用记住复杂的密码,没有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一次设置用户特征信息后可以供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设备使用,可达到一人设定,全家直接使用的目的,简单方便,规避了移动设备上输入密码效率低,输入操作麻烦耗时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传播、输入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密码接收模块401,用于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请求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验证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同一用户设备,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具备相同的用户属性信息的不同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WIFI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之前,通过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密码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WIFI网络上传的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WIFI连接模块包括:
WIFI生成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并生成可连接的WIFI网络;
字符串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连接所述WIFI网络上传的字符串密码;
字符串验证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字符串密码进行与验证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和/或联系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包括所属运营商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
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编号、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集成电路卡识别码中至少一种;
所述联系人信息包括所述通讯录或社交软件中联系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密码更新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更新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更新的WIFI密码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开机或是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根据重新读取的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在所述WIFI路由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之后,对所述第一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之前,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并按照所述预设标记提取所述第一WIFI密码。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WIFI路由设备上设置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在接收到携带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的网络连接请求后,根据第一WIFI密码对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本方案以用户属性信息为依据来识别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具备相同用户属性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则通过验证,在此过程中仅仅提取当前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一方面,全程无需用户输入字符串密码,不用记住复杂的密码,没有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一次设置用户特征信息后可以供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设备使用,可达到一人设定,全家直接使用的目的,简单方便,规避了移动设备上输入密码效率低,输入操作麻烦耗时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传播、输入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属性信息可以不是设备的固件信息,而是可与用户设备分离的SIM卡标识和/或联系人信息时,只要是插入该SIM卡和/或是具备该联系人信息的用户设备,都可以认为是拥有权限的用户设备,从而实现自动连接,而不需要在进行手动连接。
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WIFI路由设备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密码接收模块501,用于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请求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验证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WIFI路由设备上设置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在接收到携带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的网络连接请求后,根据第一WIFI密码对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本方案以用户属性信息为依据来识别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具备相同用户属性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则通过验证,在此过程中仅仅提取当前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一方面,全程无需用户输入字符串密码,不用记住复杂的密码,没有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一次设置用户特征信息后可以供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设备使用,可达到一人设定,全家直接使用的目的,简单方便,规避了移动设备上输入密码效率低,输入操作麻烦耗时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传播、输入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属性信息可以不是设备的固件信息,而是可与用户设备分离的SIM卡标识和/或联系人信息时,只要是插入该SIM卡和/或是具备该联系人信息的用户设备,都可以认为是拥有权限的用户设备,从而实现自动连接,而不需要在进行手动连接。
由于所述装置、设备实施例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和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就不赘述了。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7)

1.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同一用户设备,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具备相同的用户属性信息的不同用户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包括:
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WIFI网络上传的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
接收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并生成可连接的WIFI网络;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连接所述WIFI网络上传的字符串密码;
对所述字符串密码进行与验证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和/或联系人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包括所属运营商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
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编号、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集成电路卡识别码中至少一种;
所述联系人信息包括所述通讯录或社交软件中联系人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更新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更新的WIFI密码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开机或是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根据重新读取的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WIFI路由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并按照所述预设标记提取所述第一WIFI密码。
9.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码接收模块,用于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同一用户设备,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具备相同的用户属性信息的不同用户设备。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WIFI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之前,通过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密码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WIFI网络上传的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一WIFI密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连接模块包括:
WIFI生成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置的字符串密码,并生成可连接的WIFI网络;
字符串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连接所述WIFI网络上传的字符串密码;
字符串验证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字符串密码进行与验证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和/或联系人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标识信息包括所属运营商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
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编号、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集成电路卡识别码中至少一种;
所述联系人信息包括所述通讯录或社交软件中联系人信息。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密码更新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更新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更新的WIFI密码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开机或是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根据重新读取的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在所述WIFI路由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之后,对所述第一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之前,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添加预设标记,并按照所述预设标记提取所述第一WIFI密码。
17.一种WIFI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码接收模块,用于WIFI路由设备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的第一WIFI密码,所述第一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所述网络连接请求携带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用户属性信息生成的第二WIFI密码;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WIFI密码对所述第二WIFI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通过WIFI网络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CN201510452270.0A 2015-07-28 2015-07-28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Pending CN105848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2270.0A CN105848147A (zh) 2015-07-28 2015-07-28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2270.0A CN105848147A (zh) 2015-07-28 2015-07-28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147A true CN105848147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8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2270.0A Pending CN105848147A (zh) 2015-07-28 2015-07-28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814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6756A (zh) * 2017-04-25 2017-09-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密码的生成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94638A (zh) * 2018-02-09 2018-09-04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设备入网的方法、路由器、终端及介质
CN108990062A (zh) * 2018-07-13 2018-12-11 全讯汇聚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Wi-Fi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858971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配网方法和系统
CN116939603A (zh) * 2023-09-13 2023-10-24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wifi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016A (zh) * 2012-07-04 2012-11-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26226A (zh) * 2014-02-20 2014-05-28 深信服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上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113934A (zh) * 2014-07-25 2014-10-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接入路由器的方法及接入系统
CN104159226A (zh) * 2014-07-24 2014-11-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4363631A (zh) * 2014-10-24 2015-0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路由器的连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5670A (zh) * 2015-03-30 2015-06-2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016A (zh) * 2012-07-04 2012-11-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26226A (zh) * 2014-02-20 2014-05-28 深信服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上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159226A (zh) * 2014-07-24 2014-11-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4113934A (zh) * 2014-07-25 2014-10-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接入路由器的方法及接入系统
CN104363631A (zh) * 2014-10-24 2015-0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路由器的连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5670A (zh) * 2015-03-30 2015-06-2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6756A (zh) * 2017-04-25 2017-09-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密码的生成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94638A (zh) * 2018-02-09 2018-09-04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设备入网的方法、路由器、终端及介质
CN108990062A (zh) * 2018-07-13 2018-12-11 全讯汇聚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Wi-Fi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8990062B (zh) * 2018-07-13 2022-03-08 全讯汇聚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Wi-Fi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858971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配网方法和系统
CN116939603A (zh) * 2023-09-13 2023-10-24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wifi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
CN116939603B (zh) * 2023-09-13 2023-12-05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wifi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7435B (zh) 更新移动终端注册号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378145B (zh) 蓝牙设备的配对方法及系统
CN104540186B (zh) 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48147A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wifi路由设备
CN104008325B (zh) 基于二维码的手机无线Wi-Fi上网实名身份认证平台及方法
CN104363250B (zh) 一种用于设备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CN105828454A (zh)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装置和一种wifi路由设备
CN103124266B (zh) 移动终端及通过其进行登录的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4852915B (zh) 一种上网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3067373A (zh) 一种用户注册方法
CN106559783A (zh) 一种对wifi网络的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27577A (zh) 一种信息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4022878B (zh) 一种贴膜sim卡及相应的应用鉴权系统和鉴权方法
CN105827642A (zh) 一种自动化渗透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550360A (zh) WiFi连接方法和系统
CN107347054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4767713A (zh) 账号绑定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5848090A (zh) 路由器、终端设备及其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6101054A (zh) 一种多系统的单点登录方法和集中管控系统
CN107113613A (zh) 服务器、移动终端、网络实名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9257416A (zh) 一种区块链云服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KR20120025339A (ko) 온라인 서비스 접속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7846406A (zh) 一种账户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9150852A (zh) 一种帐号安全登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12398A (zh) 远程登录授权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