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5836A -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25836A CN105825836A CN201610107259.5A CN201610107259A CN105825836A CN 105825836 A CN105825836 A CN 105825836A CN 201610107259 A CN201610107259 A CN 201610107259A CN 105825836 A CN105825836 A CN 1058258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 intensity
- illumination
- logic
- coordin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能够提高背光调节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移动终端都具有自动背光功能,即随光照强度动态变化背光亮度的功能,在自动背光调节时光照越强背光则需调节的越亮,这就需要对光照强度与背光亮度建立一个映射关系,依据映射关系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现有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案在移动终端中设置包含光照强度以及背光亮度映射关系的背光等级表,移动终端依据背光等级表进行背光调节。而在背光等级表中,将亮度滑动条中的点划分成设定份数,将背光等级划分成11个等级,每个背光等级对应一个光照强度范围,每个背光等级对应一个逻辑背光强度值,即一个光照强度范围对应一个逻辑背光值。
可见,现有的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是离散的,离散点的数目反映了背光等级的多少。如果背光等级过少,那么调节就略为单一,只能在光照强度变化大时才会发生背光的切换,而若光照强度变化小则不会发生背光的切换,背光调节精度差。如果背光等级划分过多,移动终端中存储的背光资源信息会过于冗余,难以快速找到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移动终端存储负担重且调节时间长。
可见,现有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案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高精度的背光调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案中存在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高精度的背光调节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包括: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曲线构建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调节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案,首先,通过构建样值曲线将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一一对应,因此,即便光照强度变化较小逻辑背光强度也会依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相较于现有的逻辑背光强度与光照强度范围对应而言背光调节的精度更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案依据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动态的构建指数函数曲线依据构建的函数曲线来确定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调节值,无需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冗余的背光资源信息,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存储负担。由于移动终端无需从大量的冗余背光资源中查找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而仅是通过查找简单的指数函数曲线即可确定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因此,能够缩短背光强度的确定时间,近而缩短背光调节时间。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示的方法进行自动背光调节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构建的样值曲线的示意图;
图5是构建的指数函数曲线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确定当前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
目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具有亮度调节的功能。通常通过触摸屏拖动亮度滑动条调节亮度,或者通过机械按键调节亮度。亮度滑动条包含多个点,在背光调节时用户通常会将游标滑动到亮度滑动条中的某一具体点处,因此,本步骤中需要确定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也即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所指的点对应的位置值。
例如:亮度滑动条中间处点的值为0,亮度滑动条最左端处的点的值为-1,亮度滑动条最右端处的点的值为1,那么,亮度滑动条中其他点的值则均匀分布在(-1,1)中。
光照强度可以通过光敏传感器感应得到。
步骤S104:通过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其中,在构建样值曲线时,可以从背光等级表中获取多组逻辑背光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对应关系,每组对应关系即一个样值点的坐标。通过样值点的坐标在二维坐标系中构建样值曲线。对于样值曲线的具体构建方式参见相关技术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采用三次艾尔米特插值法构建样值曲线。
在样值曲线中,每个光照强度对应一个逻辑背光强度,这样即可构造出一条连续的、平滑的逻辑背光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样值曲线。在该样值曲线中,若光照强度确定则可确定与该光照强度对应的逻辑背光强度,即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步骤S106:将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
在进行转化时,将背光能调到最亮的(255)逻辑背光强度对应的背光亮度计为1,将背光能调到最暗(20)逻辑背光强度对应的背光亮度计为0,则第一逻辑背光强度÷(255-20)=第一背光亮度。
假设第一逻辑背光强度为117.5,则转化后的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为50%即0.5。
步骤S108:以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
假设第一背光亮度为50%,则在本步骤中需要以0.5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即所构造的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0.5x。
需要说明的是,所构建的指数函数曲线并非预先构建的,而是依据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第一背光亮度后,有针对性的构建的。
在构建的指数函数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反映了在第一背光亮度下,亮度滑动条中各点与以百分比表征的背光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110:在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
本步骤中,在确定了游标位置即亮度滑动条中的具体某点的值时,即可得到该点对应的背光亮度,则所得到的背光亮度即为第二背光亮度。
步骤S112:确定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在进行自动背光调节时最终需要确定调节的逻辑背光强度,因此,本步骤中在确定了最终调节的第二背光亮度后需要将其转化为逻辑背光强度即第二逻辑背光强度。
在进行转化时,依然将背光能调到最亮的(255)逻辑背光强度对应的背光亮度计为1,将背光能调到最暗(20)逻辑背光强度对应的背光亮度计为0,则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第二背光亮度×(255-20)。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样值曲线将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一一对应,因此,即便光照强度变化较小逻辑背光强度也会依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相较于现有的逻辑背光强度与光照强度范围对应而言背光调节的精度更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依据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动态的构建指数函数曲线依据构建的函数曲线来确定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调节值,无需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冗余的背光资源信息,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存储负担。由于移动终端无需从大量的冗余背光资源中查找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而仅是通过查找简单的指数函数曲线即可确定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因此,能够缩短背光强度的确定时间,近而缩短背光调节时间。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S202:确定当前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
亮度滑动条包含多个点,在背光调节时用户通常会将游标滑动到亮度滑动条中的某一具体点处,因此,本步骤中需要确定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也即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所指的点对应的位置值该位置值可以用B表示。
例如:亮度滑动条中间处点的值为0,亮度滑动条最左端处的点的值为-1,亮度滑动条最右端处的点的值为1,那么,亮度滑动条中其他点的值则均匀分布在(-1,1)中。
步骤S204:通过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一种优选的通过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的方式如下:
首先,获取设定个数的样值点的坐标。
其中,每个样值点的坐标包括:光照强度以及逻辑背光强度。
设定个数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5、6、8或者11等。
其次,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
一种优选的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的方式为:通过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在二维坐标中构造折线;依据三次艾尔米特插值法对折线进行处理构造样值曲线。
最后,将光照强度与样值曲线的交点包含的逻辑背光强度确定为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样值曲线上的各点均对应有光照强度以及逻辑背光强度,因此,在确定了光照强度后,即可确定该光照强度对应的逻辑背光强度(也就是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步骤S206:通过第一逻辑背光强度除以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将所得的商值确定为第一背光亮度。
其中,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为将能将背光调到最亮的逻辑背光强度,最小逻辑背光强度为能将背光调到最暗的逻辑背光强度。
假设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为255,最小逻辑背光强度为20,则第一背光亮度=第一逻辑背光强度÷(255-20)。
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亮度均以百分比表示。
步骤S208:以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
假设现在游标处于亮度滑动条中点,背光亮度为50%即当前光照强度可以使背光亮度达到50%并处于稳定状态,这时用户向左滑动游标背光应该变暗,向右滑动游标背光应该变亮,因此,为了满足上述背光变化规律,本步骤中以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
以底数50%为底数构建的指数函数曲线中,50%背光亮度处亮度滑动条中点对应的x值是1,而亮度滑动条中点的实际被定义为0,因此,需要将亮度滑动条中的实际值1与定义值0进行影射,即要将0影射为1。相应地,也需要将亮度滑动条中的其他点的实际值与定义值进行影射,在进行影射时则需要借助预设的映射关系式,具体映射方式以及映射关系式在步骤S210中进行相关说明。
步骤S210:依据游标位置以及预设的映射关系式,确定游标位置在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预设的映射关系式为:X=A-B;其中,所述A为大于1的常量;所述B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且所述B∈[-1,1];所述X表示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X的范围为[1/A,A]。
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横轴X表示点的位置,纵轴Y表示以百分百表征的背光亮度。
本步骤中B即为步骤S202中确定的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例如:B为0.5,A为1,则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影射后的值为X=10.5=1,再例如:B为1,A为2,则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影射后的值为X=21=2。
通过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位置的影射即可确定游标位置在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横坐标值。
步骤S212:查找指数函数曲线与坐标值的交点,将交点对应的背光亮度确定为第二背光亮度。
在确定了横坐标值后,即可查找指数函数曲线与坐标值的交点,将交点对应的背光亮度确定为第二背光亮度。
步骤S214:确定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一种优选的确定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方式为:通过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乘以第二背光亮度,将所得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逻辑背光强度。
假设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为255,最小逻辑背光强度为20,则第二逻辑背光强度=(255-20)×第二背光亮度。
对于依据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的具体方式参加相关依据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技术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移动终端读取到的光照强度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背光的频繁调节。因此,在针对当前光照强度完成背光调节后,可以记录下对应的光照强度,并以该光照强度为基准设定一个百分比的上下阀值,在光照强度超过阀值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背光调节。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样值曲线将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一一对应,因此,即便光照强度变化较小逻辑背光强度也会依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相较于现有的逻辑背光强度与光照强度范围对应而言背光调节的精度更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依据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动态的构建指数函数曲线依据构建的函数曲线来确定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调节值,无需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冗余的背光资源信息,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存储负担。由于移动终端无需从大量的冗余背光资源中查找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而仅是通过查找简单的指数函数曲线即可确定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因此,能够缩短背光强度的确定时间,近而缩短背光调节时间。
下面参照图3,以一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进行说明。
本具体实例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从光敏传感器得到数据。
其中,得到的数据包括:当前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
光照强度数据从光敏传感器中读取。
本具体实例中,设亮度滑动条中间处点的值为0,亮度滑动条最左端处的点的值为-1,亮度滑动条最右端处的点的值为1,那么,亮度滑动条中其他点的值则均匀分布在(-1,1)中,因此,亮度滑动条中的每个点均对应有一个值,本具体实例中用statusbarVa,且由于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随着用户的操作变化,因此,该参数为可变参数,statusbarVa∈[-1,1]。
本具体实例中以游标处于亮度滑动条的中点处为例,对后续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304:根据得到的光照强度数据从样值曲线上计算逻辑背光强度。
在本步骤中首先需要构建样值曲线,构建样值曲线时需要从背光等级表中获取设定个数的样值点,所获取的样值点的如表1所示:
表1
光照强度 | 0 | 20 | 600 | 1200 | 5000 |
逻辑背光强度 | 20 | 115 | 190 | 252 | 255 |
将获取的样值点经过三次Hermite插值后,构建得到样值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图4中实线即为三次埃尔米特样值曲线,虚线为样值点所连成折线。图4中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轴标表示逻辑背光强度。通过构建样值曲线,可将每个光照强度均对应一个逻辑背光强度,即完成了对背光调节的无线等级的划分。
由于用户在使用自动背光过程中可能手动调节亮度滑动条,并且背光条上每一点都应完成无限等级划分,而步骤304中的样值曲线只能满足亮度滑动条中的亮度调节,所以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具体点,针对该点构建对应的样值曲线。
步骤S306:将逻辑背光强度进行百分比转化。
本具体实例中,设亮度滑动条中间处点的值为0,最左端处点的值为-1,最右端处点的值为1,亮度滑动条中其他点均匀分布在(-1,1)中。并且,本具体实例中将背光亮度均为百分比表示。假设能使背光能调到最亮的逻辑背光强度(255)对应的背光亮度计为1,能使背光能调到最暗得逻辑背光强度(20)对应的背光亮度计为0,这样,50%(0.5)背光亮度对应的逻辑背光强度为(255-20)*50%=117.5。
也即,背光亮度=逻辑背光强度÷(最大逻辑背光强度-最小逻辑背光强度)。
步骤S308:依据转化后的百分比构建对应的指数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步骤S306转化后的百分比为50%为例,对后续流程进行说明。
由于本具体实例中,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处于中间位置,光照强度可以使背光亮度达到50%并处于稳定状态,这时用户向左滑动游标背光应该变暗,向右滑动游标背光应该变亮,因此,为了满足上述背光变化规律,本步骤中以50%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所构建出的指数函数曲线如图5所示,图5中横坐标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所处的位置,纵坐标表示背光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例中仅是为当前光照强度可以使背光亮度达到50%并处于稳定状态为例构建的指数函数曲线。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若当前光照强度可以使背光亮度达到20%并处于稳定状态,则需要以20%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若当前光照强度可以使背光亮度达到70%并处于稳定状态,则需要以70%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若当前光照强度可以使背光亮度达到30%并处于稳定状态,则需要以30%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若当前光照强度可以使背光亮度达到10%并处于稳定状态,则需要以10%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
如图5所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间处时对应的x值是1,而该点处的值在步骤S306中已被定义为0,因此,需要进行定义值与实际值得影射,本具体实例中,需要将0影射为1。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间位置为例进行的说明,因此只需将该点在包含指数函数曲线中的二维坐标中进行影射即可。而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若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其他位置,则也需要将该位置的实际值与定义值进行影射,在进行影射时则需要借助预设的映射关系式,具体映射方式如下:
通过预设的映射关系式x=A-statusbarVal(A>1)进行影射。
其中,statusbarVal相当于实施例二中的B,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且所述statusbarVal∈[-1,1];所述A为大于1的常量;所述X表示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X的范围为[1/A,A],也即,亮度滑动条最左侧点(statusbarVal=-1)的x值为A,中间处点的X值为1,最右侧点(statusbarVal=1)的x值为1/A。
因此,若A=2,那么背光的调节范围即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调节范围被夹在x=1/2,与x=2之间。
步骤S310:利用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对应的数值,在指数曲线上计算出需要调节的背光亮度。
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对应的数值即在图5中所示的二维坐标中的横坐标值,在确定了横坐标值后,沿所述横坐标值作于指数函数曲线垂直的直线,确定该直线与指数函数曲线的交点,该交点对应的纵坐标值即为调节的背光亮度。
步骤S312:将背光亮度转化成逻辑背光强度,依据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步骤S310中确定的背光亮度为以百分比表征的值,而在进行自动背光调节时需要依据逻辑被光强度进行调节,并且背光亮度与逻辑背光强度具有对应关系,因此,需要将背光亮度依据相应的转化公式转化成逻辑被光强度。具体地,依据逻辑背光强度=(255-20)×背光亮度来进行转化。
在确定待调节的逻辑背光强度后,依据确定的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至此一次自动背光调节完毕,等待下一次背光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光敏传感器读取光照强度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背光的频繁调节,为了解决频繁调节的问题,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在调节背光后记录对应的光照强度,并以该光照强度为基准设定一个百分比的上下阀值,在光照强度超过阀值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背光调节。
本具体实例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通过构造样值曲线实现了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的连续对应。并且,将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用百分比表征的背光亮度,以该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使亮度滑动条上的每一个点针对当前光照强度都会对应一个自动背光亮度,实现了对背光调节进行连续、平滑的无限等级划分,提升了背光调节的精度。
实施例三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01,用于确定当前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第二确定模块302,用于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模块303,用于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曲线构建模块304,用于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第三确定模块305,用于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调节模块306,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首先,通过构建样值曲线将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一一对应,因此,即便光照强度变化较小逻辑背光强度也会依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相较于现有的逻辑背光强度与光照强度范围对应而言背光调节的精度更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依据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动态的构建指数函数曲线依据构建的函数曲线来确定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调节值,无需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冗余的背光资源信息,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存储负担。由于移动终端无需从大量的冗余背光资源中查找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而仅是通过查找简单的指数函数曲线即可确定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因此,能够缩短背光强度的确定时间,近而缩短背光调节时间。
实施例四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为对实施例三中的移动终端的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当前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第二确定模块402,用于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模块403,用于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曲线构建模块404,用于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第三确定模块405,用于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调节模块406,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402包括:获取子模块4021,用于获取设定个数的样值点的坐标,其中,每个样值点的坐标包括:光照强度以及逻辑背光强度;曲线构造子模块4022,用于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确定子模块4023,用于将所述光照强度与所述样值曲线的交点包含的逻辑背光强度确定为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优选地,所述曲线构造子模块4022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时:通过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在二维坐标中构造折线;依据三次艾尔米特插值法对所述折线进行处理构造样值曲线。
优选地,所述转化模块403具体用于:通过第一逻辑背光强度除以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将所得的商值确定为第一背光亮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确定模块405包括:坐标值确定子模块4051,用于依据所述游标位置以及预设的映射关系式,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背光亮度确定子模块4052,用于查找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与所述坐标值的交点,将所述交点对应的背光亮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背光亮度。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式为:X=A-B;其中,所述A为大于1的常量;所述B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且所述B∈[-1,1];所述X表示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优选地,所述调节模块406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时:通过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乘以第二背光亮度,将所得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逻辑背光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一、二中相应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并具有与方法实施例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04和其他用户接口503。移动终端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5。
其中,用户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5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5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5021和应用程序5022。
其中,操作系统5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5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5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5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5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501用于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1中,或者由处理器501实现。处理器5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2,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501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时,获取设定个数的样值点的坐标,其中,每个样值点的坐标包括:光照强度以及逻辑背光强度;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将所述光照强度与所述样值曲线的交点包含的逻辑背光强度确定为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可选地,处理器501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时,通过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在二维坐标中构造折线;依据三次艾尔米特插值法对所述折线进行处理构造样值曲线。
可选地,处理器501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时,通过第一逻辑背光强度除以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将所得的商值确定为第一背光亮度。
可选地,处理器501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时,依据所述游标位置以及预设的映射关系式,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查找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与所述坐标值的交点,将所述交点对应的背光亮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背光亮度。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式为:X=A-B;其中,所述A为大于1的常量;所述B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且所述B∈[-1,1];所述X表示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可选地,处理器501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时,通过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乘以第二背光亮度,将所得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逻辑背光强度。
移动终端5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首先,通过构建样值曲线将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一一对应,因此,即便光照强度变化较小逻辑背光强度也会依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相较于现有的逻辑背光强度与光照强度范围对应而言背光调节的精度更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依据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动态的构建指数函数曲线依据构建的函数曲线来确定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调节值,无需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冗余的背光资源信息,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存储负担。由于移动终端无需从大量的冗余背光资源中查找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而仅是通过查找简单的指数函数曲线即可确定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因此,能够缩短背光强度的确定时间,近而缩短背光调节时间。
实施例六
参照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6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9中的移动终端600包括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610、存储器620、输入单元630、显示单元640、处理器660、音频电路670、WiFi(WirelessFidelity)模块680和电源690。
其中,输入单元6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6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6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631。触控面板6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6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660,并能接收处理器6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31。除了触控面板631,输入单元6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32,其他输入设备6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6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600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640可包括显示面板6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41。
应注意,触控面板6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6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660是移动终端6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6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6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6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该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和/或该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处理器660用于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可选地,处理器660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时,获取设定个数的样值点的坐标,其中,每个样值点的坐标包括:光照强度以及逻辑背光强度;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将所述光照强度与所述样值曲线的交点包含的逻辑背光强度确定为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可选地,处理器660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时,通过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在二维坐标中构造折线;依据三次艾尔米特插值法对所述折线进行处理构造样值曲线。
可选地,处理器660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时,通过第一逻辑背光强度除以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将所得的商值确定为第一背光亮度。
可选地,处理器660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时,依据所述游标位置以及预设的映射关系式,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查找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与所述坐标值的交点,将所述交点对应的背光亮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背光亮度。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式为:X=A-B;其中,所述A为大于1的常量;所述B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且所述B∈[-1,1];所述X表示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可选地,处理器660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时,通过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乘以第二背光亮度,将所得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逻辑背光强度。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首先,通过构建样值曲线将光照强度与逻辑背光强度一一对应,因此,即便光照强度变化较小逻辑背光强度也会依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相较于现有的逻辑背光强度与光照强度范围对应而言背光调节的精度更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依据第一逻辑背光强度动态的构建指数函数曲线依据构建的函数曲线来确定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调节值,无需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冗余的背光资源信息,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存储负担。由于移动终端无需从大量的冗余背光资源中查找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而仅是通过查找简单的指数函数曲线即可确定光照强度对应的背光强度,因此,能够缩短背光强度的确定时间,近而缩短背光调节时间。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此提供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案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具有本发明方案的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背光调节方案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4)
1.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
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
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
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
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设定个数的样值点的坐标,其中,每个样值点的坐标包括:光照强度以及逻辑背光强度;
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
将所述光照强度与所述样值曲线的交点包含的逻辑背光强度确定为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的步骤包括:
通过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在二维坐标中构造折线;
依据三次艾尔米特插值法对所述折线进行处理构造样值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的步骤包括:
通过第一逻辑背光强度除以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将所得的商值确定为第一背光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游标位置以及预设的映射关系式,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查找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与所述坐标值的交点,将所述交点对应的背光亮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背光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式为:X=A-B;
其中,所述A为大于1的常量;所述B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且所述B∈[-1,1];所述X表示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的步骤包括:
通过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乘以第二背光亮度,将所得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逻辑背光强度。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及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以及样值曲线确定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转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逻辑背光强度转化为以百分比表征的第一背光亮度;
曲线构建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背光亮度为底数构建指数函数曲线;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中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对应的第二背光亮度;
调节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依据所述第二逻辑背光强度进行自动背光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设定个数的样值点的坐标,其中,每个样值点的坐标包括:光照强度以及逻辑背光强度;
曲线构造子模块,用于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
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光照强度与所述样值曲线的交点包含的逻辑背光强度确定为第一逻辑背光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构造子模块依据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构造样值曲线时:
通过获取的各样值点的坐标在二维坐标中构造折线;
依据三次艾尔米特插值法对所述折线进行处理构造样值曲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逻辑背光强度除以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将所得的商值确定为第一背光亮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坐标值确定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游标位置以及预设的映射关系式,确定所述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背光亮度确定子模块,用于查找所述指数函数曲线与所述坐标值的交点,将所述交点对应的背光亮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背光亮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式为:X=A-B;
其中,所述A为大于1的常量;所述B表示游标在亮度滑动条中的位置,且所述B∈[-1,1];所述X表示游标位置在所述指数函数曲线所处的二维坐标中对应的坐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确定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对应的第二逻辑背光强度时:
通过最大逻辑背光强度与最小逻辑背光强度的差乘以第二背光亮度,将所得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逻辑背光强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07259.5A CN105825836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07259.5A CN105825836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25836A true CN105825836A (zh) | 2016-08-03 |
CN105825836B CN105825836B (zh) | 2018-11-30 |
Family
ID=56987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07259.5A Active CN105825836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2583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47455A (zh) * | 2018-02-02 | 2018-08-24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屏幕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与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2991A (zh) * | 2008-05-13 | 2009-11-18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2137178A (zh) * | 2011-04-07 | 2011-07-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背光控制方法 |
US20120162532A1 (en) * | 2009-08-31 | 2012-06-28 | Motoyuki Oniki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CN104182143A (zh) * | 2014-08-22 | 2014-12-0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
CN104347036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4916259A (zh) * | 2014-03-13 | 2015-09-16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控制医疗显示器的显示屏亮度的方法、装置及医疗显示器 |
-
2016
- 2016-02-26 CN CN201610107259.5A patent/CN1058258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2991A (zh) * | 2008-05-13 | 2009-11-18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20120162532A1 (en) * | 2009-08-31 | 2012-06-28 | Motoyuki Oniki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CN102137178A (zh) * | 2011-04-07 | 2011-07-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背光控制方法 |
CN104347036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4916259A (zh) * | 2014-03-13 | 2015-09-16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控制医疗显示器的显示屏亮度的方法、装置及医疗显示器 |
CN104182143A (zh) * | 2014-08-22 | 2014-12-0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47455A (zh) * | 2018-02-02 | 2018-08-24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屏幕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与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25836B (zh) | 2018-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93293A (zh) | 一种物体距离状态的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681603A (zh) | 一种调节视频播放进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681604A (zh) | 一种调节视频播放进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527849A (zh) | 一种调整图标位置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11113460B2 (en) | Multi-path copying and pasting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6713117A (zh) | 一种群消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384577B (zh) | 一种显示屏的背光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648329A (zh) |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648426A (zh) | 一种调节视频播放进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20140304272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web history thereof | |
WO2008110865A1 (en) | Navigation spots on a web page | |
CN104199603A (zh) | 一种浏览器网页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293479A (zh) |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406738A (zh) | 一种键盘的按键内容信息的输入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708483B (zh) | 物联网设备的控制界面的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 |
CN106527884A (zh) | 一种目标对象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886409A (zh) |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528889B (zh) | 一种信息搜索方法及终端 | |
CN106354411A (zh) | 一种界面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338986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
CN106780314A (zh) | 一种拼图预览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648359A (zh) | 一种调节视频播放进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888319A (zh) | 一种快捷栏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406433B (zh) | 一种亮度调节系统 | |
CN105825836A (zh) |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