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5792358A -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2358A
CN105792358A CN201410830315.9A CN201410830315A CN105792358A CN 105792358 A CN105792358 A CN 105792358A CN 201410830315 A CN201410830315 A CN 201410830315A CN 105792358 A CN105792358 A CN 105792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information
channel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03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照华
陈艺戬
郁光辉
李儒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8303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2358A/zh
Priority to US15/539,730 priority patent/US2018026993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88519 priority patent/WO2016101647A1/zh
Priority to EP15871721.5A priority patent/EP3240343A4/en
Publication of CN105792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通过本发明,避免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出现,导致了无线通信网络数据应用业务的蓬勃发展,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视频电话、手机视频会议、在线游戏、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图片下载、微博、社区等,也带动了无线通信网络用户的大规模增加,导致无线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根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年,无线数据业务将增长500~1000倍,平均每年增长1.6~2倍,这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提升无线网络容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1)增加频谱带宽;(2)加强业务分流;(3)提高网络密度;(4)提升频谱效率,在这些方法中,基于多天线技术的频谱效率提升方法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
多天线技术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演进到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再发展为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MultiplePoints,简称为CoMP)技术,发展思路是从提高单链路的稳定性和峰值流量到提高系统整体流量。但是,COMP技术在实现中,由于种种困难(比如,测量信道、数据交互等带来的资源开销,以及多路径功率的不平衡等)导致性能并不理想,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种背景之下,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LargeScaleAntennaSystem,简称为LSAS)或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MIMO)的通信技术被提出来,它是MIMO技术的扩展和延伸,其基本特征就是在基站侧配置数量众多的天线阵列(从几十至几千),利用空分多址(Spac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为SDMA)原理,同时服务于多个用户。由于大规模天线阵列带来的巨大阵列增益和干扰抑制增益,使得小区总的频谱效率和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在实际应用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问题。以时分双工系统为例,由于上下行链路存在互异性,一般通过终端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估计信道,由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数量非常巨大,不同终端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之间会产生严重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同终端使用正交的资源发送信道获取信号,但这样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信道获取信号占用了非常多的上行资源,导致系统整体吞吐量的急剧下降。在频分双工系统或者上下行不存在互异性的时分双工系统中(例如工作在特定高频段的系统),由于上下行链路不存在互异性,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开销与天线数成正比,而且终端需要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状态信息,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反馈开销,进而严重降低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的性能。另外,考虑到未来天线形态可能会根据实际环境需要存在多种形状,这种异形天线阵列的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问题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针对相关技术中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和/或,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在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之前,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第一通信节点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从获取信道信息;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压缩感知技术分析信道信息,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进一步的,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的,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进一步的,当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时,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周期信息小于信道获取信号的周期。
进一步的,当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时,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密度信息小于信道获取信号的密度。
进一步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进一步的,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进一步的,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以下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
进一步的,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之前,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数;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生成参数。
进一步的,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天线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装置,包括: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和/或,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之前,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生成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从获取信道信息;生成单元,用于通过压缩感知技术分析信道信息,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进一步的,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的,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进一步的,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进一步的,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装置,包括: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以下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
进一步的,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数;或者,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生成参数。
进一步的,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天线端口。
通过本发明,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从而避免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生成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信道获取信号生成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另一信道获取信号生成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一的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二的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三的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四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五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端口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十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十四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二十二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二十三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二十四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S104,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从而避免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的问题。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根据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时,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周期信息小于信道获取信号的周期。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时,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密度信息小于信道获取信号的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终端生成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S204,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以使基站根据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终端生成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S304,终端向基站发送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以使基站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和/或,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在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之前,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三,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步骤S404,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S406,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以使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第一通信节点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从获取信道信息;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压缩感知技术分析信道信息,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510,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520,与生成模块510相连,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和/或,当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上述生成模块510,用于生成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530,用于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之前,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上述生成模块510,与接收模块530相连,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生成模块51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512,用于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从获取信道信息;生成单元514,与获取单元512相连,用于通过压缩感知技术分析信道信息,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2,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S804,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并生成信道获取信号,从而避免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上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或者,上述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上述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910,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生成模块920,与接收模块910相连,用于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上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或者,上述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上述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2,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以下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天线端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上述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之前,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数;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生成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信道获取信号生成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1110,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以下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上述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和污染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天线端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120,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数;或者,生成模块1110,还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上述参数。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可选实施方式一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一的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2,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S1304,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二通信节点。
其中,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或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或者,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也就是说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可以从基站发送到终端,也可以从终端发送到基站。
可选地,上述密度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可选地,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或伪随机序列。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前,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通过压缩感知技术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指第一通信节点对基于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所有天线端口中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可选地,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部分天线端口的。
可选实施方式二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二的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4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2,终端生成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1404,终端发送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基站。
其中,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
可选地,上述密度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可选地,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或伪随机序列。
可选地,终端生成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前,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可选地,终端根据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通过压缩感知技术生成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可选地,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描述了部分端口的标识信息。
可选实施方式三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三的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02,终端生成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1504,终端发送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基站。
其中,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
可选地,上述密度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可选地,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或伪随机序列。
可选地,终端生成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前,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可选地,终端根据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通过压缩感知技术生成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可选地,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描述了部分端口的标识信息。
可选实施方式四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四的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6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02,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步骤S1604,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该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上述密度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
可选地,上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或伪随机序列。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可选地,上述步骤1602之前还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发送给第一通信节点。其中,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通过压缩感知技术生成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可选地,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的密度小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的密度。
可选地,上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的周期小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的周期。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指第二通信节点对基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所有天线端口中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可选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部分天线端口的。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或者,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
可选实施方式五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五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序列信息;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为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或walsh序列,或m序列,或伪随机序列,序列的选择由第二通信节点根据自己与第一通信节点的实际信道确定。
可选实施方式六
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密度信息;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地,密度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以天线端口域密度为例,假如总的天线端口数是128,从中选取16个天线端口发送信道获取信号,这些端口可以是随机选择的,或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确定的,其他端口的信道由接收方通过这16个信道获取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较佳地,信道获取信号的密度小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的信道获取信号开销。
可选实施方式七
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功率信息;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地,功率信息是第二通信节点基于信道恢复情况确定的,如果信道恢复情况不好,则增加功率,反之亦然。
可选实施方式八
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带宽信息;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地,带宽信息是一组或多组子载波的集合,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设置了这些集合上信道获取信号的其他参数,例如序列、密度、周期、信道恢复方式、对应的天线端口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据不同频域位置的信道情况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的参数,以使第二通信节点或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道获取信号尽可能好的恢复出信道。
可选实施方式九
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周期信息;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地,信道获取信号的周期小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第二通信节点或第一通信节点及时通过信道获取信号获取信道信息,改善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
可选实施方式十
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信道恢复方式;
上述信道恢复方式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或第一通信节点基于信道获取信号如何恢复信道,信道恢复方式可以是最小均方误差方式,或压缩感知方式,或迭代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这样做的好处根据实际信道情况选择最有效的信道恢复方式,从而可以较低信道获取信号的开销,提高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的频谱效率。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二
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上述端口描述信息用来描述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有关的属性,例如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的标识信息,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根据信道进行的分组信息,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部分天线端口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所有天线端口(128个)由于实际环境组成了比较特别的形状(如图18所示),第二通信节点通过对这些天线端口的信道进行分析后发现部分天线端口(64个)对应的信道可以减少其对应的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则基于这64个端口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三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压缩感知技术对基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得到的信道进行分析,确定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参数,例如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等,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等,一般来说,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的开销比较大,因此第二通信节点基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信道信息,通过对信道信息进行分析,确定信道获取信号的配置信息,信道获取信号的开销要小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四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序列信息;
可选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为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或walsh序列,或m序列,或伪随机序列,序列的选择由第二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的实际信道确定。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五
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密度信息;
可选地,密度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以天线端口域密度为例,假如总的天线端口数是128,从中选取16个天线端口发送信道获取信号,这些端口可以是随机选择的,或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确定的,其他端口的信道由接收方通过这16个信道获取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较佳地,信道获取信号的密度小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中的信道获取信号开销。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六
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功率信息;
可选地,功率信息是基于信道恢复情况确定的,如果信道恢复情况不好,则增加功率,反之亦然。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七
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带宽信息;
可选地,带宽信息是一组或多组子载波的集合,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设置了这些集合上信道获取信号的其他参数,例如序列、密度、周期、信道恢复方式、对应的天线端口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据不同频域位置的信道情况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的参数,以使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信道获取信号尽可能好的恢复出信道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八
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周期信息;
可选地,信道获取信号的周期小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第二通信节点及时通过信道获取信号获取信道信息,改善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十九
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信道恢复方式;
上述信道恢复方式包括:第二通信节点基于信道获取信号如何恢复信道,信道恢复方式可以是最小均方误差方式,或压缩感知方式,或迭代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这样做的好处根据实际信道情况选择最有效的信道恢复方式,从而可以降低信道获取信号的开销,提高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的频谱效率。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二十
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可选地,上述端口描述信息用来描述与下行信道获取信号有关的属性,例如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的标识信息,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根据信道进行的分组信息,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部分天线端口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下行信道获取信号对应的所有天线端口(128个)由于实际环境组成了比较特别的形状,第二通信节点通过对这些天线端口的信道进行分析后发现部分天线端口(64个)对应的信道可以减少其对应的信道获取信号开销,则基于这64个端口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二十一
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第二通信节点(或网络中其他网元)发送给第一通信节点的,或第一通信节点自行生成的,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实施方式二十二
如图2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给第一通信节点。
步骤三,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步骤四,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
步骤五,第二通信节点接收信道获取信号。
可选实施方式二十三
如图2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步骤二,第一通信节点基于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步骤三,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步骤四,第二通信节点接收信道获取信号。
可选实施方式二十四
如图2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步骤二,第二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并发送至第一通信节点其中,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步骤三,第一通信节点基于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步骤四,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给第二通信节点。
步骤五,第二通信节点接收信道获取信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9)

1.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所述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和/或
当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所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所述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所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从获取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压缩感知技术分析所述信道信息,生成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时,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周期信息小于信道获取信号的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时,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密度信息小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的密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15.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21.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以下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参数生成信道获取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所述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天线端口。
27.一种信道获取信号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或者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所述上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端口描述信息;和/或
当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为下行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时,所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中的端口描述信息为所述基站的端口描述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之前,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信道获取信号;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生成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下行信道获取信号从获取信道信息;
生成单元,用于通过压缩感知技术分析所述信道信息,生成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
37.根据权利要求27、28、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
38.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信道获取信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或天线端口域密度。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获取信号配置参数是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部分端口的。
44.一种信道获取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以下参数至少之一生成信道获取信号:序列信息、密度信息、功率信息、带宽信息、周期信息、信道恢复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频密度,频域密度,天线端口域密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信息指示的序列包括以下之一: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walsh序列、m序列、伪随机序列。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参数;或者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生成所述参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所有天线端口中至少部分天线端口的描述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描述信息基于对应通信节点的部分天线端口。
CN201410830315.9A 2014-12-25 2014-12-25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792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315.9A CN105792358A (zh) 2014-12-25 2014-12-25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5/539,730 US20180269937A1 (en) 2014-12-25 2015-08-31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or Generating Channel Acquisition Signal
PCT/CN2015/088519 WO2016101647A1 (zh) 2014-12-25 2015-08-31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EP15871721.5A EP3240343A4 (en) 2014-12-25 2015-08-31 Channel acquisition signal configuring and channel acquisition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315.9A CN105792358A (zh) 2014-12-25 2014-12-25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2358A true CN105792358A (zh) 2016-07-20

Family

ID=5614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0315.9A Pending CN105792358A (zh) 2014-12-25 2014-12-25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69937A1 (zh)
EP (1) EP3240343A4 (zh)
CN (1) CN105792358A (zh)
WO (1) WO201610164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202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在网络配置中引入动作周期的方法和设备
CN111130913A (zh) * 2019-12-31 2020-05-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62997A (zh) * 2020-04-14 2020-08-21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通道快速恢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691B (zh) * 2016-03-08 2019-08-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79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mrs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595B (zh) * 2010-04-30 2013-08-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配置dmrs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71026B (zh) * 2011-07-27 2013-11-27 东南大学 用于高级长期演进系统上行链路的闭环自适应传输方法
WO2013048030A2 (ko) * 2011-09-26 2013-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46516A1 (en) * 2012-09-24 2014-03-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77742A1 (en) * 2012-11-13 2014-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antenna mapping configuration
CN103944685B (zh) * 2013-01-18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扩展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KR20140126555A (ko) * 2013-04-23 2014-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통신시스템의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43374B (zh) * 2013-06-21 2017-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79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mrs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202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在网络配置中引入动作周期的方法和设备
CN109257202B (zh) * 2017-07-14 2022-03-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引入动作周期进行网络配置的方法和对应网元
CN111130913A (zh) * 2019-12-31 2020-05-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62997A (zh) * 2020-04-14 2020-08-21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通道快速恢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40343A4 (en) 2017-12-27
EP3240343A1 (en) 2017-11-01
US20180269937A1 (en) 2018-09-20
WO2016101647A1 (zh)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5350B2 (en) Method of joint clustering and precoding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2299769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375962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JP6681692B2 (ja) 混合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技術における共通信号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401694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Radio Access Virtualization
CN103580782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带处理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Yang et al. A random beamforming technique for omnidirectional coverage in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CN102868477B (zh) 一种基于分组波束的多用户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CN103973392A (zh) 参数发送方法和装置、上行解调参考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CN106412942A (zh) 波束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波束选择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KR20140041884A (ko) 전송 발산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1769918A (zh) Dmrs端口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KR20130018856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그의 시스템
CN105792358A (zh) 信道获取信号配置、信道获取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1826944B (zh) 多点协作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079286B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CN104378146A (zh) 一种上行mu-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配对方法
CN107154814B (zh) 联合用户分组与预编码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
CN106160990B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5580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06905A (zh) 用户配对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557348B (zh) 用于解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850163B (zh) 一种phich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4753573B (zh) 一种实现空分复用的方法、系统、基站及终端
CN107592676B (zh) 一种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发射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