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0330B - 摆动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摆动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90330B CN105690330B CN201410693092.6A CN201410693092A CN105690330B CN 105690330 B CN105690330 B CN 105690330B CN 201410693092 A CN201410693092 A CN 201410693092A CN 105690330 B CN105690330 B CN 1056903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p
- power tool
- motor
- trigger
- s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摆动动力工具,包括:具有启动和关闭电机的开关;用于触发开关的触发件;传动机构;用于使摆动动力工具具有不同摆动角度的调节机构;摆动动力工具还包括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的止挡机构,止挡机构具有两个位置;开关启动电机时,止档机构位于第一位置,阻止调节机构调节传动机构;调节机构调节传动机构时,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阻止开关启动电机。用户不能在摆动动力工具开机时调节摆动角度;在调节机构调节摆角过程中,即调节机构未调节到位时,用户无法开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强了摆动动力工具的可靠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摆动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是业界常见的手持式摆动动力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输出轴围绕自身的轴线做摆动运动。因此,当用户在输出轴的自由端上安装有不同的工作头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铲型刮刀后,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如锯、切、磨、刮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摆动动力工具100′主要包括电机11'、由主轴4'带动的偏心传动机构3、由偏心传动机构3带动的输出轴2'。其中,偏心传动机构3主要包括安装在主轴4'上的偏心件8'和安装在输出轴2'上的拨叉7',主轴4'转动时带动偏心件8'转动,偏心件8'与拨叉7'配合后驱动拨叉7'旋转往复摆动,进而带动输出轴2'在一个固定的摆动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期望能够摆动动力工具100′可以输出不同的摆动角度,以满足更多的工况应用。比如,当使用摆动动力工具100′安装直锯片6′在不同硬度的木质材料上开槽时,如果木质材料的硬度较低时,输出轴2′输出常用的较小摆动角度即可;而木质材料的硬度较高时,较小的摆动角度下,木屑不容易排出,从而使直锯片6′很容易被卡住,此时需要输出轴2′输出较大的摆动角度。
逐渐的,生厂商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改进了该类摆动动力工具的结构,增设了能够实现不同摆动角度的结构,例如通过双偏心件分别与拨叉的不同部位配接,或者在拨叉上设置一个中间件,通过中间件的不同部位分别于双偏心件配接,从而实现不同摆动角度的功能。然而这类能够实现多个摆动角度的摆动动力工具,当用户在摆动动力工具工作时调节摆动角度,会降低机构的可靠性,甚至对用户的身体构成伤害。当对摆动动力工具的摆动角度未调节到位时,用户就将工具开启,可能造成工具或者其他物体的损坏,甚至对用户的身体也会构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安全的摆动动力工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动动力工具包括,壳体;电机,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具有电机轴;开关,与所述电机相连,用于开启电机运转或者关闭电机运转;触发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开关相连,用于触发所述开关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电机;输出轴,由所述电机轴驱动做围绕自身轴线的摆动;传动机构,将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输出轴的摆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电机轴上的偏心装置及连接所述偏心装置和输出轴的拨叉组件;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调节所述传动机构,使得所述输出轴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其中,所述摆动动力工具还包括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的止挡机构,所述止挡机构具有两个位置,所述开关启动所述电机时,所述止档机构位于第一位置,阻止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传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传动机构时,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阻止所述开关启动所述电机。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部和配合部;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机构与触发件连接,同时与所述限位部抵触,用于阻止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传动机构;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机构与所述配合部滑移配合,同时所述止挡机构与所述触发件连接,用于阻止所述开关启动所述电机。
优选的,所述触发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上的开关杆,所述止挡机构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上设有与开关杆连接的触接部和止挡部;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限位部抵触;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配合部滑移配合。
优选的,所述止挡机构包括枢转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上设有触接部和止挡部;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接部与所述触发件连接,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限位部抵触;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配合部滑移配合,所述触接部与所述触发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止挡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止挡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提供促使所述触接部与所述触发件连接的弹性力。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壳体的操作单元和活动连接所述操作单元以及所述传动机构的传递单元,所述操作单元包括围绕调节轴线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件以及连接所述操作件的凸轮件,所述传递单元包括可容纳所述凸轮件的容纳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传递件,当所述凸轮件在所述容纳件内转动时,驱动所述传递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配合部相邻地设置在所述传递件上。
优选的,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线平行于输出轴的轴线且垂直于电机轴的轴线。
优选的,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位于所述止挡部的相对端,所述触接部位于所述枢转轴与所述止挡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配合部相邻地设置在所述凸轮件上。
优选的,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线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和电机轴的轴线。
优选的,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位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触接部之间,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触接部的相对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摆动动力工具,通过设置止挡机构,实现了在摆动动力工具开启过程中,用户无法调节摆动角度的位置;在调节摆动角度位置的过程中,即摆动角度未调节到位时,无法触发开关,进而不会启动摆动动力工具;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所述摆动动力工具的可靠性以及所述摆动动力工具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描述而清楚地获得。
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相同的标号和符号用于代表相同的或者等同的元件。
图1是现有的一种摆动动力工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摆动动力工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偏心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拨叉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第二拨叉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保持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部分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保持机构的沿平面A-A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调节机构沿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调节机构沿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图13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传递单元的整体示意图。
图14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止挡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15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触发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16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位于第一摆角位置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18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位于第二摆角位置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20是图3所示摆动动力工具位于调节摆角过程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位于第一摆角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位于第二摆角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位于调节摆角过程时的剖视图。
1,10、摆动动力工具 2、壳体 21、头壳
22、机壳 23、电机 24、电机轴
25、触发件 251、第一接触部 252、第二接触部
26、输出轴 27、工作头 3、偏心传动机构
31、偏心装置 32、第二拨叉件 33、驱动件
331、第一驱动件 332、第二驱动件 333、第一偏心块
334、第二偏心块 34、拨叉部 341、拨叉臂
35、套接部 351、第二穿孔 352、第二凸台
4、第一拨叉件 41、第一协同部 411、第一配接面
412、第二配接面 42、第二协同部 421、第三配接面
422、第四配接面 43、转轴 44、第一凸台
441、第一穿孔 45、中间臂 46、凸耳
48、连接结构 5、保持机构 51、第一弹性件
52、定位件 53、第一V型结构 531、第一斜面
532、第二斜面 54、第二V型结构 541、第三斜面
542、第四斜面 55、容纳槽 6、调节机构
61、操作单元 611、操作件 612、凸轮件
613、第一形状 614、第二形状 615、凸轮结构
616、紧固件 62、传递单元 621、容纳件
6211,6121、第一限位部 6212,6122、第二限位部
6213,6123、配合部 622、传递件 63、限位单元
631、第二弹性件 632、限位件 633、限位槽
634、限位凹槽 635、限位块 636、端盖
637、第三穿孔 7、止挡件 71、轴孔
711、枢转轴 72、触接部 73、止挡部
74、第三弹性件 X1、输出轴轴线 X2、电机轴轴线
X3、转轴轴线 X4、调节轴线 Y1、压缩轴线
Y2、枢转轴线 Y3、操作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本发明中摆动动力工具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很多的变化形式,但其采用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3至图4所示为一种摆动动力工具1,其具有大致沿一方向延伸的壳体2。定义该壳体2为沿纵向延伸。壳体2沿纵向分为前端和后端,壳体2包括位于前端的头壳21和位于后端的机壳22。机壳22通常为塑料材质,头壳21通常为金属材质。机壳22与头壳21之间通过螺钉一体固定连接。电机23收容在机壳22内,电机23具有电机轴24。电机轴24由电机23驱动。电机轴24的轴线X2同样沿纵向延伸。电机23驱动电机轴24围绕其轴线作旋转运动。电机23末端设有一开关(图中未示出),用于开启电机运转或者关闭电机运转。另外机壳22上活动设有与开关连接的触发件25,用于触发所述开关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电机。相应的,触发件25具有启动所述电机的开启位置和关闭所述电机的关闭位置。输出轴26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头壳21内。输出轴26的轴线X1大致与电机轴轴线X2垂直。输出轴26可以围绕自身的轴线X1以一定的摆动角度作旋转往复摆动运动,摆动方向如图3中双箭头a所示。输出轴26的一端可拆卸地配接工作头27。
如图4所示,在壳体2的内部还设有偏心传动机构3。偏心传动机构3位于电机轴24和输出轴26之间,其作用是把电机轴24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输出轴26的旋转往复摆动运动。偏心传动机构3包括偏心装置31和拨叉组件。偏心装置31安装在电机轴24上,而拨叉组件安装在输出轴26上。偏心装置31和拨叉组件相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拨叉组件包括第一拨叉件4和第二拨叉件32。第一拨叉件4把偏心装置31和第二拨叉件32连接起来。偏心装置31包括了至少两个驱动件33。驱动件33可以无相对转动地安装在电机轴24上,从而随电机轴24的旋转运动而一起作旋转运动。该多个驱动件33沿电机轴24的轴线X2方向依次排列。并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彼此间隔一定间隙地设置。驱动件33可以具有多种具体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3为业界常见的滚珠轴承。该多个驱动件33具有同样的半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半径。另外,本发明的驱动件33可自由选择地相对电机轴24中心的具有一定偏心距或不具有偏心距。在具有一定偏心距的实施例中,该多个驱动件33可以具有同样大小的偏心距,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大小的偏心距。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件33包括第一驱动件331和第二驱动件332,其中第一驱动件331靠近电机23或者说远离输出轴26。而第二驱动件332远离电机23或者说靠近输出轴26。而偏心装置31还包括了固定连接电机轴24的第一偏心块333和第二偏心块334。其中,第一偏心块333和第二偏心块334与电机轴24依次轴向连接。即第一偏心块333的一端连接电机轴24,其另一端连接第二偏心块334。第一偏心块333偏移设置于电机轴轴线X2一侧、第二偏心块334偏移设置于电机轴轴线X2的同一侧,第一偏心块333和第二偏心块334的轴线分别平行于电机轴轴线X2。另外,第一偏心块333和第二偏心块334的偏心距并不相同。具体地,第一偏心块333的偏心距小于第二偏心距334的偏心距。而第一驱动件331不可相对运动地安装在第一偏心块333上,而第二驱动件332不可相对运动地安装在第二偏心块334上。
第二拨叉件32如图6所示。第二拨叉件32用于分别与偏心装置31和输出轴26联接。第二拨叉件32主要包括拨叉部34。拨叉部34在本技术领域中时常见的结构。拨叉部34包括两个叉状设置的拨叉臂341,大致呈U型设置,两个拨叉臂341相互平行。拨叉臂341包围在驱动件33的径向外侧,从而使的拨叉臂341的内侧面与驱动件33的外表面接触而联接。当然在本发明中,拨叉臂341并不与驱动件33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其他元件实现联接关系。另外,第二拨叉件32还包括用于与输出轴26套接的套接部35。套接部35呈中空的筒形结构,其延伸方向与输出轴的轴线X1方向一致。套接部35可以与拨叉部34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拨叉组件还包括了位于偏心装置31和第二拨叉件32之间的第一拨叉件4。如图7所示,第一拨叉件4具有与驱动件33配合的第一协同部41以及与第二拨叉件32配合的第二协同部42。第一拨叉件4可被操作地移动,从而使第一协同部41与不同的驱动件33连接,同时第二协同部42与第二拨叉件32的不同位置连接。由于与不同位置配合,驱动件33通过第一拨叉件4带动第二拨叉件32进行运动的幅度就不同,从而使输出轴26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更进一步地,第一拨叉件4具有如图16所示的第一摆角位置和如图18所示的第二摆角位置。第一拨叉件4可在第一摆角位置和第二摆角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其中,第一摆角位置对应输出轴26输出小摆动角度的位置,第二摆角位置对应输出轴26输出大摆动角度的位置。从而摆动动力工具1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拨叉件4以围绕一转轴43转动的方式进行移动。该转轴43的轴线X3沿垂直输出轴的轴线X1方向以及电机轴的轴线X2方向延伸设置。如图7所示,第一拨叉件4上设有第一凸台44,第一凸台44具有容纳转轴43穿过的第一穿孔441。如图6所示,而在第二拨叉件32上则设有容纳该转轴43穿过的第二穿孔351。进一步地,第二拨叉件32的套接部35上设有第二凸台352,第二穿孔351就位于该第二凸台352上。转轴43可以是销轴。第一穿孔441和第二穿孔351安装对齐后,销轴依次穿过第一穿孔441和第二穿孔351。第一拨叉件4可相对第二拨叉件32围绕转轴43进行枢转。当第一拨叉件4产生移动后,第一协同部41可选择地与第一驱动件331或者第二驱动件332连接,而第二协同部42可选择地与第二拨叉件32的拨叉臂341的不同位置连接。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协同部41是通过面接触的方式连接到驱动件33上的。第一协同部41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驱动件331的第一配接面411和连接第二驱动件332的第二配接面41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驱动件331和第二驱动件332具有不同的半径,为了能够连接第一驱动件331或第二驱动件332的径向侧表面,第一配接面411到第一偏心块333的径向距离与第二配接面412到第二偏心块334的径向距离不同。第一配接面411的径向距离更小。换句话说,第一配接面411和第二配接面412并非共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接面411也可以与第二配接面412共面设置。另外,第一拨叉件4大致呈U型结构,具有两条中间臂45。中间臂45位于第二拨叉件32及驱动件33之间。两条中间臂45大致平行,其一端作为连接端而通过连接结构48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凸台44及转轴43就设置在中间臂45的连接结构48上。而第一协同部41设置在中间臂45的自由端处。中间臂45的自由端为叉状结构,具有两个分支,第一配接面411位于其中一个分支上,第二配接面412位于另外一个分支上。安装后,当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一摆角位置时,第一配接面411配合第一驱动件331,因而更靠近电机轴24。当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二摆角位置时,第二配接面412配合第二驱动件332,因而更远离电机轴24。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协同部42是通过面接触的方式连接到第二拨叉件32上的。第二协同部42包括第三配接面421和第四配接面4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面421和第四配合面422分别和拨叉臂341的内侧面的不同位置连接。拨叉臂341沿电机轴24的轴线X2平行延伸,因此其两段拨叉臂341的内侧面也是相互平行的,所以第三配接面421和第四配接面422是共面设置的。因此第三配合面421与第四配合面422到电机轴24的径向距离相同。第二协同部42同样位于中间臂45的自由端。第一协同部41设置在中间臂45朝向驱动件33的侧面,第二协同部42设置在中间臂45朝向拨叉组件32的侧面。其中第三配接面421与第一配接面411相对设置,第四配接面422与第二配接面412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三配接面421更靠近电机轴24,第四配接面422更远离电机轴24。当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一摆角位置时,第一拨叉件4的第一配接面411连接第一驱动件331,第四配接面422连接拨叉臂341的内侧面,此时第二配接面412及第三配接面421处于自由状态,并未连接任何表面;当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二摆角位置时,第一拨叉件4的第二配接面412连接第二驱动件332,第三配接面421连接拨叉臂341的内侧面,此时第一配接面411及第四配接面422处于自由状态,并未连接任何表面。其中第三配合面421与拨叉臂341的内侧面连接时的位置和第四配合面422与内侧面连接时的位置不同。
如图8至图10所示,偏心传动机构3还包括了保持机构5。保持机构5的作用是第一拨叉件4保持在当前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一摆角位置或第二摆角位置时,保持机构5能够让第一拨叉件4稳定地保持在第一摆角位置或第二摆角位置,这样防止因意外振动而造成第一拨叉件4在工作中离开第一摆角位置或第二摆角位置。保持机构5位于第二拨叉件32和第一拨叉件4之间。保持机构5包括了第一弹性件51和定位件52。定位件52受第一弹性件51的偏压作用,抵靠到第一拨叉件4上,从而对第一拨叉件4起到定位保持作用。而需要解除定位保持作用使第一拨叉件4主动进行移动时,用户只要克服第一弹性件51的偏压作用即可。为了使定位件52的定位保持作用足够可靠,同时又需要解除定位保持作用的作用力不能过大以避免影响操作体验,因此定位件52在与第一弹性件51偏压方向倾斜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连接第一拨叉件4。第一拨叉件4包括了朝向定位件52设置的第一V型结构53。第一V型结构53位于第一拨叉件4的中间臂45上。第一V型结构53相对于中间臂45的表面向内侧突出。第一V型结构5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531和第二斜面532,该第一斜面531和第二斜面532构成了V字型。而在定位件52上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V型结构54。第二V型机构54朝向第一拨叉件4突起,从而第一V型结构53与第二V型结构54相对凸起。第二V型结构54同样具有构成V字型的第三斜面541和第四斜面542。第一斜面531只能和第三斜面541连接,第二斜面532只能和第四斜面542连接。当第一拨叉件4位于第一摆角位置时,第一弹性件51偏压第三斜面541连接第一斜面531,此时两斜面连接能够起到保持在第一摆角位置的作用。而当要移动第一拨叉件4至第二摆角位置时,用户克服第一弹性件51的偏压力使第一斜面531与第三斜面541产生相对滑动,直到移动越过斜面的顶点。然后第二斜面532开始连接第四斜面542。此时,第一弹性件51的偏压力是推动第二斜面532相对第四斜面542移动的,并且是向斜面的底部移动。当第一拨叉件4位于第二摆角位置后,第二斜面532与第四斜面54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V型结构5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地位于中间臂45上。而定位件52的第二V型结构54同样具有两个。第一弹性件51位于该两个第二V型结构54之间,第一弹性件51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二V型结构54上。另外,第二拨叉件32还包括可容纳第一弹性件51的容纳槽55。容纳槽55位于第二拨叉件32的套接部35一侧并且固定连接套接部35。优选地,套接部35和容纳槽55一体成型。容纳槽55为前后贯通的通道。第一弹性件51即位于该通道中。
如图11和图12所示,摆动动力工具1还具有调节机构6,用于调节偏心传动机构3,使得输出轴26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偏心传动机构3包括第一拨叉件4,调节机构6通过调节第一拨叉件4移动,使得输出轴26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调节机构6设置在壳体2上,便于用户对其操作调节。优选的,调节机构6设置在头壳21上,这样方便对第一拨叉件4进行控制。调节机构6可以具有两个,设置在第一拨叉件4的两侧。调节机构6也可以只有一个,设置在第一拨叉件4的一侧。调节机构6是以围绕其调节轴线X4旋转调节的方式进行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轴线X4与转轴轴线X3是平行设置的,但是并非共轴,而是间隔了一定距离。调节机构6包括了活动地连接壳体2的操作单元61和活动连接操作单元61以及第一拨叉件4的传递单元62,操作单元61用于围绕调节轴线X4旋转操作,传递单元62同于把操作单元61的转动操作转化为第一拨叉件4在第一摆角位置和第二摆角位置之间的转动。操作单元61包括用户直接操作的操作件611和配接操作件611的凸轮件612。操作件611和凸轮件612形状配合使得操作件611和凸轮件612之间无相对转动。操作件611具有凸起的第一形状613,凸轮件612具有下凹的第二形状614。第一形状613与第二形状614构成形配,从而操作件611的旋转操作带动凸轮件612一起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形状613也可以下凹设计,而第二形状614凸起设计。而第一形状613和第二形状614可以是不规则形状、规则形状(例如方形、梯形)或者规则形状的组合。而凸轮件612除了具有第二形状614外,还具有轮廓渐变的凸轮结构615。凸轮结构615的轮廓用于与传递单元62连接。凸轮结构615的旋转中心位于调节轴线X4上。而传递单元62包括与凸轮结构615配合的容纳件621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拨叉件32的传递件622。容纳件621和传递件622优选地一体成型。容纳件621包括一对叉形臂结构,用于容纳凸轮结构615。凸轮结构615的轮廓连接容纳件621的叉形臂之间。凸轮结构615的转动能够带动容纳件621及传递件622相应产生移动。由于传递件622连接第一拨叉件4,因此传递件622的移动会带动第一拨叉件4产生相应移动。紧固件616沿调节轴线X4方向将凸轮件612、端盖636和操作件611连接为一体,紧固件616具体可以为螺钉、销栓等。在本实施例中,传递件622包括一对叉形臂结构。而第一拨叉件4具有至少一个凸耳46。凸耳46位于该对叉形臂的中间。这样凸耳46在第一摆角位置或者第二摆角位置时,凸耳46与传递件622是存在间隙的。这是因为由于第一拨叉件4在第一摆角位置或者第二摆角位置工作会产生高速振动,为了避免该高速振动通过凸耳46反作用干扰传递件622。当进行调节操作时,传递件622的叉形臂会受到凸轮结构615的带动而产生移动,从而使凸耳46与传递件622之间的间隙消除。这样传递件622就与凸耳46产生接触。随着传递件622的进一步移动会带动凸耳46及第一拨叉件4相应移动。在本发明中,凸耳46设置在第一拨叉件4的中间臂45上,并且相对中间臂45向外突出。凸耳46到转轴43的距离小于第一协同部41到转轴43的距离。换句话说,凸耳46位于转轴43与第一协同部41之间。进一步的,凸耳46位于转轴43与第一V型结构53之间。
为了使操作单元61快速准确地带动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一摆角位置或第二摆角位置,调节机构6还包括对操作单元61限位的限位单元63。限位单元63包括连接操作件611的第二弹性件631、通过第二弹性件631连接操作件611的限位件632以及容纳限位件632进行转动的限位槽633。第二弹性件631的一端连接操作件611,另一端连接限位件632。限位件632可容纳在限位槽633中进行转动。限位槽633为大致呈弧形设计的槽,在弧形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限位槽633径向外凸的限位凹槽634,限位凹槽634分别对应第一摆角位置和第二摆角位置。同时,限位件632还设有向外凸的限位块635,在第二弹性件631的偏压作用下限位块635向外偏压。限位件632在限位槽633中被操作地旋转移动,限位块635被偏压接触限位槽633的侧壁。当转动至其中一个限位凹槽634时,限位块635移动至限位凹槽634中,从而形成稳定的卡接。此时正好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一摆角位置。当需要移动第一拨叉件4时,用户克服第二弹性件631的偏压力按动限位件632,从而使得限位块635从限位凹槽634中脱离。然后限位件632就可以无阻力的在限位槽633中滑动。知道滑动至另一个限位凹槽634时,限位块635又卡接至对应的限位凹槽635实现锁定。此时第一拨叉件4移动至第二摆角位置。为了显示清楚,在壳体2的对应限位凹槽634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指示结构,方便用户了解当前摆动动力工具1的工作模式。指示结构可以是箭头、图示说明等。另外,限位槽633优选地设置在端盖636上。端盖636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2上。端盖636上还设有第三穿孔637,第三穿孔637容纳凸轮件612部分的穿过,从而使凸轮件612的第二形状614和凸轮结构615分别位于端盖636的两侧。
图13为调节机构6中传递单元62的整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传递单元62除了包括上述所讲的容纳件621以及传递件622,还包括限位部和配合部621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6211和第二限位部6212。第一限位部6211、第二限位部6212分别和配合部6213相邻地设置在传递单元62上。
再结合图4所示,摆动动力工具1还包括相对壳体2活动设置的止挡机构,止挡机构具有两个不同的位置。当触发件25启动电机23时,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阻止调节机构6调节偏心传动机构3;当调节机构6调节偏心传动机构3时,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阻止触发件25启动电机23。
当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挡机构与触发件25连接,同时和限位部抵触,从而可以阻止调节机构6调节偏心传动机构3;当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机构与配合部滑移配合,同时和触发件25连接,从而可以阻止触发件25启动电机23。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实现了摆动动力工具1在开机时,用户无法调节摆动角度的位置;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实现了摆动角度未调节到位时,用户无法触发开关,不能启动摆动动力工具。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机构包括止挡件7和第三弹性件74。止挡件7外轮廓的弧形与机壳22和头壳21的接触固定处的弧形相匹配。结合图14所示,止挡件7包括触接部72、止挡部73、轴孔71和枢转轴711。轴孔71用于和枢转轴711配合。枢转轴711的枢转轴线Y2平行于输出轴轴线X1,且垂直于电机轴轴线X2。止挡部73位于枢转轴711的相对端,触接部72位于止挡部73与枢转轴711之间。第三弹性件74设置于止挡件7与壳体2之间,提供促使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的弹性力。第三弹性件74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形式可以为一弹簧或者弹性柱等。
当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止挡部73与限位部抵触。具体地,当摆动动力工具1处于第一摆角位置工作时,止挡部73与第一限位部6211抵触;当摆动动力工具1处于第二摆角位置工作时,止挡部73与第二限位部6212抵触。当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部73与配合部6213滑移配合,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触发件25具体形式为一开关杆,包括第一接触部251和第二接触部252。具体地,上述所述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是指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的第一触接部251活动连接。当触发件25向头壳21方向滑移一定距离时,止挡件7的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的第一接触部251连接。触发件25中的第二接触部252用于和开关(图中未画出)相连接。通过滑移触发件25,第二接触部252拉动开关(图中未画出)。开关(图中未画出)开启电机23有一定的行程,因此,只有当触发件25滑移转达到一定的行程,第二接触部252才能使得开关(图中未画出)开启电机23。一定的行程即为触发件25关闭位置到开启位置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25具体形式为开关杆,通过滑移带动开关启动或者关闭电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触发件25的具体形式也可以为其他旋钮或者按钮,通过旋转带动开关启动或者关闭电机。当然,当触发件25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止挡件的结构也会有相应地改动。
通过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实现本发明技术效果的另一实施例:将止档件与触发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触发件具体形式为一开关杆,包括第一触接部和第二触接部。触发件滑动连接在壳体上。止挡机构包括止挡件,止挡件包括触接部和止档部。其中,触接部与触发件固定连接,具体地,触接部与触发件的第一触接部固定连接。触接部时刻与第一触接部相连接。当触发件沿壳体滑动时,触发件会带动止挡件滑动。
当触发件启动电机23时,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阻止调节机构6调节偏心传动机构3。当调节机构6调节偏心传动机构3时,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阻止触发件25启动电机23。
当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挡部与限位部抵触。具体地,当摆动动力工具1处于第一摆角位置工作时,止挡部与第一限位部6211抵触;当摆动动力工具1处于第二摆角位置工作时,止挡部与第二限位部6212抵触。当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部与配合部6213滑移配合。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如图16至图2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1处于不同状态时,调节机构、止挡机构和触发件之间的结构状态。假定摆动动力工具1的初始位置为图16所示的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拨叉件4的第一限位部41的第一配接面411与第一驱动件331连接,同时背向第一配接面411的第四配接面422与第二拨叉件32的拨叉34连接,此时第二配接面412及第三配接面421处于自由状态。当摆动动力工具1启动工作后通过电机23和偏心传动机构3的传动作用,使摆动动力工具1的输出轴26输出第一摆动角度的旋转往复摆动运动。如图16和图17所示,此时,触发件25处于开启位置,触发件25的第一接触部251与触接部72连接,止挡部73与第一限位部6211抵触。此时,用户若转动操作件611,由于触发件25与触接部72连接、使得止挡机构无法活动,所以第一限位部6211与止挡部73的连接会限制调节机构的活动,即凸轮结构615及容纳件621不能带动传递单元62转动,从而无法调节第一拨叉件4与偏心传动机构3的配合位置。即止挡机构与开关连接,止挡机构同时连接第一限位部,从而阻止调节机构的活动,避免开机时摆动角度被调节。
当用户根据实际工况需要输出第二摆动角度时,用户首先将触发件25调节至关闭位置,止挡件7在第三弹性件74的弹力作用下,往触发件25方向(即远离头壳21方向)转动,从而止挡部73不再和第一限位部6211抵触。用户再操作调节机构6,转动操作件611从而通过凸轮结构615及容纳件621使得传递单元62转动。这样使传递单元62的传递件622与第一拨叉件4的凸耳46之间的间隙消除直到传递件622与凸耳46连接并带动第一拨叉件4也产生转动。第一拨叉件4的转动使第一协同部41与第二协同部42分别的配接关系产生变化。具体地,第二配接面412与第二驱动件332连接,同时第三配接面421与拨叉34连接,此时第一配接面411和第四配接面422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当摆动动力工具1启动工作后,输出轴26就相应输出第二摆动角度的旋转往复摆动运动。如图18和图19所示,触发件25的第一接触部251与触接部72相连接,止挡部73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6212抵触。此时,触发件25处于开启位置,触发件25的第一接触部251与触接部72连接,止挡部73与第二限位部6212抵触。此时,用户若转动操作件611,由于触发件25与触接部72连接、使得止挡机构无法活动,所以第二限位部6212与止挡部73的连接会限制调节机构的活动,即凸轮结构615及容纳件621不能带动传递单元62转动,从而无法调节第一拨叉件4与偏心传动机构3的配合位置。即止挡机构与开关连接,止挡机构同时连接第二限位部,从而阻止调节机构的活动,避免开机时摆动角度被调节。
在第一摆动角度和第二摆动角度转换的过程中,即当调节机构活动时,若用户试图将触发件25由关闭位置转换为开启位置,即启动电机23,由于止挡机构和传递单元的相互作用,使得用户无法将触发件25转换至开启位置。如图20和图21所示,当触发件25由关闭位置向开启位置转换时,第一接触部251与触接部72连接,止挡部73的一端与配合部6213滑移配合。若用户转动操作件611,由于止挡部73与配合部6213滑移配合,止挡部73只能沿配合部6213的表面滑移,不能在沿电机制动器的致动方向产生所需开启电机的位移,因此,阻止开关由关闭位置活动至开启位置。从而确保了用户在调节摆角的过程中,摆动动力工具不会被开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当摆动动力工具位于第一摆动角度或者第二摆动角度时,即止挡机构处于第一位置,触发件25启动电机23,止挡机构的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止挡机构的止挡部73与第一限位部6211或者第二限位部6212抵触,从而阻止调节机构6调节传动机构3,避免开机时摆动角度被调节。当摆动动力工具在第一摆动角度和第二摆动角度转换的过程中,即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止挡机构的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止挡机构的止挡部73与配合部6213滑移配合,从而阻止触发件25启动电机23,确保了用户在调节摆角的过程中,摆动动力工具不会被开启。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22至图24所示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摆动动力工具10。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相似部分就不再描述,下面主要介绍其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7的具体结构发生变化。止挡件7包括枢转轴711、轴孔71、止挡部73和触接部72。其中枢转轴711与轴孔71相互配合。枢转轴711位于止挡部73与触接部72之间,止挡部73位于触接部72的相对端。枢转轴711的枢转轴线Y2垂直于输出轴轴线X1,且垂直于电机轴轴线X2。第三弹性件74(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止挡件7与壳体2之间,提供促使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的弹性力。第三弹性件74的具体形式可以为一扭簧。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7的触接部72仍然和触发件25的第一触接部251连接,止挡件7的止挡部73和凸轮件612相配合。限位部和配合部相邻地设置在凸轮件612上。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包含第一限位部6121和第二限位部6122。具体地,在凸轮件612上分别设置与第一摆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部6121,与第二摆角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6122。在第一限位部6121与第二限位部6122之间设置有配合部6123。
第一限位部6121与第二限位部612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止挡部73的具体形状设定。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73的形状为凸起状,则第一限位部6121与第二限位部6122的形状设定为凹槽状。
如图22所示,摆动动力工具10处于第一摆角位置时,此时,触发件25处于开启位置,触发件25的第一接触部251与触接部72连接,止挡部73与第一限位部6121抵触。此时,用户若转动操作件611,由于触发件25与触接部72连接、使得止挡机构无法活动,所以第一限位部6121与止挡部73的抵触会限制调节机构的活动,即凸轮结构615及容纳件621不能带动传递单元62转动,从而无法调节第一拨叉件4与偏心传动机构3的配合位置。即止挡机构与触发件25连接,止挡机构同时抵触第一限位部6121,从而阻止调节机构6调节传动机构3,避免开机时摆动角度被调节。
当用户根据实际工况需要输出第二摆动角度时,用户首先将触发件25滑移至关闭位置,止挡件7在第三弹性件74的弹力作用下,往触发件25方向(即远离头壳21方向)转动,从而止挡部73不再和第一限位部6121抵触。用户再操作调节机构6,转动操作件611从而通过凸轮结构615及容纳件621使得传递单元62转动。这样使传递单元62的传递件622与第一拨叉件4的凸耳46之间的间隙消除直到传递件622与凸耳46连接并带动第一拨叉件4也产生转动。第一拨叉件4的转动使第一协同部41与第二协同部42分别的配接关系产生变化。具体地,第二配接面412与第二驱动件332连接,同时第三配接面421与拨叉34连接,此时第一配接面411和第四配接面422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当摆动动力工具10启动工作后,输出轴26就相应输出第二摆动角度的旋转往复摆动运动。如图23所示,此时,触发件25位于开启位置,触发件25的第一接触部251与触接部72相连接,止挡部73与第二限位部6122相连接、使得止挡机构无法活动,所以第二限位部6122与止挡部73的连接会限制调节机构的活动。即凸轮结构615及容纳件621不能带动传递单元62转动,从而无法调节第一拨叉件4与偏心传动机构3的配合位置。即止挡机构与开关连接,止挡机构同时连接第二限位部,从而组织调节机构的活动,避免开机时摆动角度被调节。
在第一摆动角度和第二摆动角度转换的过程中,即当调节机构调节传动机构时,若用户试图将触发件25由关闭位置转换为开启位置,即启动电机23,由于止挡机构和传递单元的相互作用,使得用户无法将触发件25滑移至开启位置。如图24所示,当触发件25由关闭位置向开启位置转换过程中,第一接触部251与触接部72连接,止挡部73的一端与配合部6123滑移配合。若用户转动操作件611,由于止挡部73连接在配合部6123上,止挡部73沿配合部6123的表面滑移,阻止开关由关闭位置活动至开启位置。从而确保了用户在调节摆角的过程中,摆动动力工具不会被开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当摆动动力工具位于第一摆动角度或者第二摆动角度时,即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触发件25处于触发开关启动电机23的状态,止挡机构的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止挡机构的止挡部73与第一限位部6121或者第二限位部6122抵触,从而阻止调节机构调节传动机构,避免开机时摆动角度被调节。当摆动动力工具在第一摆动角度和第二摆动角度转换的过程中,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止挡机构的触接部72与触发件25连接,止挡机构的止挡部73沿配合部6123的表面滑移配合,从而阻止触发件25触发开关启动电机23,确保了用户在调节摆角的过程中,摆动动力工具1不会被开启。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举的具体实施例结构,基于本发明构思的结构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摆动动力工具,包括:
壳体;
电机,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具有电机轴;
开关,与所述电机相连,用于开启电机运转或者关闭电机运转;
触发件,供用户调节且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开关相连,用于触发所述开关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电机,所述触发件具有启动所述电机的开启位置和关闭所述电机的关闭位置;
输出轴,由所述电机轴驱动做围绕自身轴线的摆动;
传动机构,将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输出轴的摆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电机轴上的偏心装置及连接所述偏心装置和输出轴的拨叉组件;
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调节所述传动机构,使得所述输出轴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壳体的操作单元和活动连接所述操作单元以及所述传动机构的传递单元,所述传递单元包括限位部和配合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动力工具还包括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的止挡机构,所述开关启动所述电机时,所述止挡机构与触发件连接,同时与所述限位部抵触,阻止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传动机构;所述操作单元被操作,所述传递单元调节所述传动机构以调节所述输出轴的摆动角度时,所述止挡机构与所述配合部滑移配合,同时所述止挡机构与所述触发件连接,阻止所述触发件从关闭位置向开启位置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上的开关杆,所述止挡机构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上设有与开关杆连接的触接部和止挡部;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限位部抵触;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配合部滑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包括枢转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上设有触接部和止挡部;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接部与所述触发件连接,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限位部抵触;当所述止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配合部滑移配合,所述触接部与所述触发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止挡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提供促使所述触接部与所述触发件连接的弹性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包括围绕调节轴线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件以及连接所述操作件的凸轮件,所述传递单元包括可容纳所述凸轮件的容纳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传递件,当所述凸轮件在所述容纳件内转动时,驱动所述传递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配合部相邻地设置在所述传递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线平行于输出轴的轴线且垂直于电机轴的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位于所述止挡部的相对端,所述触接部位于所述枢转轴与所述止挡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配合部相邻地设置在所述凸轮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线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和电机轴的轴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摆动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的枢转轴位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触接部之间,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触接部的相对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93092.6A CN105690330B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摆动动力工具 |
PCT/CN2015/095613 WO2016082768A1 (zh) | 2014-11-26 | 2015-11-26 | 摆动动力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93092.6A CN105690330B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摆动动力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90330A CN105690330A (zh) | 2016-06-22 |
CN105690330B true CN105690330B (zh) | 2021-09-07 |
Family
ID=5607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93092.6A Active CN105690330B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摆动动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90330B (zh) |
WO (1) | WO20160827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7447B (zh) * | 2015-11-25 | 2021-08-1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7009327B (zh) * | 2016-01-27 | 2021-03-1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9505933A (zh) * | 2018-12-21 | 2019-03-22 |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传动组件限位机构及物料运转小车 |
EP4025390A4 (en) | 2019-09-04 | 2024-03-20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OSCILLATING MACHINE TOOL WITH ADJUSTABLE SWING ANGLE WIDTH |
TWI742746B (zh) * | 2020-07-03 | 2021-10-11 | 三角點股份有限公司 | 工具的轉接裝置 |
CN116952808B (zh) * | 2023-09-19 | 2023-12-15 | 江苏芯梦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 晶圆盒检测辅助装置及晶圆盒洁净度检测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3739A (zh) * | 2003-12-01 | 2005-06-08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手持式工具机 |
JP2008119755A (ja) * | 2006-11-08 | 2008-05-29 | Makita Corp | 打撃工具 |
CN201107933Y (zh) * | 2007-10-29 | 2008-09-03 | 黄理 | 一种电动修枝剪 |
CN201160398Y (zh) * | 2008-01-25 | 2008-12-10 | 制尚电器(浙江)有限公司 | 长柄修枝机主机分度定位停机控制机构 |
JP2009285812A (ja) * | 2008-05-30 | 2009-12-10 | Hitachi Koki Co Ltd | 電動工具 |
CN102145486A (zh) * | 2010-02-10 | 2011-08-1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电动工具 |
CN102152207A (zh) * | 2010-01-13 | 2011-08-17 |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 电动工具 |
CN202825770U (zh) * | 2012-10-09 | 2013-03-27 | 宁波伊司达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工具的电源自动切断装置 |
CN103302641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80668A (zh) * | 2009-01-19 | 2010-07-21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
2014
- 2014-11-26 CN CN201410693092.6A patent/CN105690330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1-26 WO PCT/CN2015/095613 patent/WO201608276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3739A (zh) * | 2003-12-01 | 2005-06-08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手持式工具机 |
JP2008119755A (ja) * | 2006-11-08 | 2008-05-29 | Makita Corp | 打撃工具 |
CN201107933Y (zh) * | 2007-10-29 | 2008-09-03 | 黄理 | 一种电动修枝剪 |
CN201160398Y (zh) * | 2008-01-25 | 2008-12-10 | 制尚电器(浙江)有限公司 | 长柄修枝机主机分度定位停机控制机构 |
JP2009285812A (ja) * | 2008-05-30 | 2009-12-10 | Hitachi Koki Co Ltd | 電動工具 |
CN102152207A (zh) * | 2010-01-13 | 2011-08-17 |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 电动工具 |
CN102145486A (zh) * | 2010-02-10 | 2011-08-1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电动工具 |
CN103302641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202825770U (zh) * | 2012-10-09 | 2013-03-27 | 宁波伊司达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工具的电源自动切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90330A (zh) | 2016-06-22 |
WO2016082768A1 (zh) | 2016-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90330B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107009327B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EP2688715B1 (en) | Hand held power tool with locking rotatable handle | |
EP3075502B1 (en) | Oscillating power tool | |
CA2850613C (en) | Accessory clamp for a power tool | |
RU2520246C2 (ru) | Удар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 |
CN106475974B (zh) |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 |
US7549484B2 (en) | Power tool | |
US11504782B2 (en) | Reciprocating saw blade mounting device and reciprocating saw | |
EP2103388A1 (en) | Hammer drill | |
EP2762278B1 (en) | Power tool | |
JP5340881B2 (ja) | 打撃工具 | |
US20070163793A1 (en) | Operating mode switch for setting at least one operating mode in a hand-held power tool | |
JP2003205423A (ja) | ブレード着脱機構 | |
CN106737447B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100589940C (zh) | 电动工具 | |
WO2012159559A1 (en) | Power tool and transmission switching mechanism thereof | |
CN203092511U (zh) |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 |
US20230118960A1 (en) | Power tool | |
CN101658957B (zh) | 往复切割工具 | |
JP5287068B2 (ja) | 電動工具 | |
CN205552453U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221561228U (zh) | 电动工具 | |
JPWO2022009495A5 (zh) | ||
JP2024120301A (ja) | 電動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