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6180B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76180B CN105576180B CN201510711820.6A CN201510711820A CN105576180B CN 105576180 B CN105576180 B CN 105576180B CN 201510711820 A CN201510711820 A CN 201510711820A CN 105576180 B CN105576180 B CN 1055761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ternal
- power storage
- storage device
- terminal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将相邻的蓄电元件电连接的蓄电装置。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相邻的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一方至少形成凸部,在另一方至少形成凹部,并且使一方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到另一方的连接部的凹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两个以上的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在电动机动车、混合电动机动车等各种设备中需要容量较大的电源,因此,如图10所示,提供一种具备多个电池单体6的电池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如图11所示,多个电池单体6具有方形的外装罐60、以及从该外装罐60的上表面突出的一对电极端子61。
电极端子61具有折弯板状的构件而形成的折弯片610。折弯片610具有从外装罐60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片部611、以及从第一片部611伸出的第二片部612,该第二片部612向与该第一片部61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且,在第二片部612上形成有连结孔613。
所述电池组通过使相邻的电池单体6各自的第二片部612彼此抵接而将各电池单体6电连接。此外,所述电池组在彼此抵接的第二片部612各自的连结孔613中插入铆钉、螺栓等紧固构件(在图12所示的电池组中为铆钉)。然后,通过紧固构件将彼此抵接的第二片部612各自紧固。
为此,在制造所述电池组的情况下,在向邻接的电池单体6各自的第二片部612的连结孔613插入紧固构件时,需要使该第二片部612各自的连结孔613一致。因此,在制造所述电池组的情况下,将邻接的电池单体6电连接的作业较为繁琐。
另外,在所述电池组中,在相邻的电池单体6各自的第二片部612没有恰当地紧固的情况下,相邻的电池单体6各自的第二片部612的连接有时被解除。因此,在所述电池组中,有时相邻的电池单体6的电连接被解除。
此外,在所述电池组中,例如在与外部电路(如马达、控制装置或者其它的电池组等那样,通过在一部分中流通电而构成电路的一部分的结构)连接的端子与电池单体6的电极端子61进行紧固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若该端子相对于电池单体6的电极端子61没有恰当地紧固,则电池单体6的电极端子61与该端子之间的连接有时被解除。因此,在所述电池组中,有时外部电路相对于电池单体6的电连接被解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1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相对于蓄电元件的电连接被解除的蓄电装置。
另外,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相对于蓄电元件的连接作业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各自具有一对外部端子,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任一方的蓄电元件在所述一对外部端子中的任一方的外部端子上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另一方的蓄电元件在所述一对外部端子中的另一方的外部端子上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一方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的划定凹部的部分。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彼此接合的两个连接部分离。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相邻的蓄电元件彼此的电连接被解除。
也可以是,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连接部的凸部在突出方向上具有前端和与该前端相反的一侧的基端,并且包括止脱部,随着从基端侧到前端侧,该止脱部在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增大。
如此一来,止脱部嵌入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的凹部,能够抑制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一方的连接部的凸部从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的凹部脱落。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相邻的蓄电元件彼此的电连接被解除。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所述一对外部端子各自的连接部包括所述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的凹部,该凹部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至少任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该传感器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如下两者中的任一者:其一是,向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中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其二是,供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中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中包括向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或者供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中的任一方。因此,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能够抑制成为与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或者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分离的状态。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将传感器构件与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外部端子或者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状态。即,在所述蓄电装置中,能够抑制传感器构件相对于蓄电元件的电连接被解除。
也可以是,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由延展性比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高的金属构成。
如此一来,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容易变形。因此,在所述蓄电装置中,能够抑制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受到损伤。由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彼此接合的两个连接部分离。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相邻的蓄电元件彼此的电连接被解除。
也可以是,所述一对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包括与相邻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对置的贴合面,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以及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至少在贴合面上配置防腐层。
如此一来,能够抑制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以及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至少贴合面发生腐蚀。
也可以是,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和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由彼此不同的金属构成,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和供该连接部的凸部嵌入凹部的连接部中的、彼此的贴合面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构件覆盖。
在接合由不同的金属构成的两个连接部的情况下,若在各连接部的界面附着水分,则有可能在各连接部产生电腐蚀。然而,在所述蓄电装置中,由于彼此接合的两个连接部各自的贴合面中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构件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在该两个连接部各自上产生电腐蚀。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各自具有外部端子,将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并排配置,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彼此抵接,以利用阳型的模具与阴型的模具来夹入所述连接部的状态,对所述连接部进行按压。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以阳型的模具与阴型的模具来夹入所述两个蓄电元件各自的连接部的状态,对所述连接部进行按压。因此,能够在彼此抵接的两个连接部中的任一方的连接部形成凸部,并且在所述两个连接部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形成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因此,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模具的按压来接合各连接部。因此,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将相邻的蓄电元件高效地电连接。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收容电极体的壳体的外表面上配置所述外部端子而构成所述蓄电元件,使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在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外部端子排列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抵接。
如此一来,在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容易按压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各自中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因此,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使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各自中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容易接合。因此,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将相邻的蓄电元件进一步高效地电连接。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使用来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传感器构件与所述两个蓄电元件中的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或者另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抵接,使所述传感器构件与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连接部抵接,以利用阳型的模具与阴型的模具来夹入所述两个外部端子各自的连接部以及所述传感器构件的状态,对所述两个外部端子各自的连接部以及所述传感器构件进行按压。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以通过阳型的模具与阴型的模具来夹入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各自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以及传感器构件的状态,对所述两个外部端子各自的连接部以及传感器构件进行按压。因此,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中形成向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中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或者供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中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因此,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不需要传感器构件中的连接部与所述两个蓄电元件各自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之间的对位就能够接合各连接部。因此,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将相邻的蓄电元件电连接,还能够高效地将配电端子与蓄电元件电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蓄电装置具备:具有外部端子的至少一个蓄电元件;以及用于将该蓄电元件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输出端子,所述外部端子以及该外部输出端子中的任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所述外部端子以及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中的另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以及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中的任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凸部向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以及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划定凹部的部分嵌入。因此,在所述蓄电装置中,能够抑制彼此接合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与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分离。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外部电路相对于蓄电元件的电连接被解除。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与所述外部端子以及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中的至少任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所述外部端子以及所述外部输出端子各自的连接部包括所述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的凹部,该凹部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所述传感器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任一者:其一是,向所述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其二是,供所述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
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包括所述凸部的情况下,该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或者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中的任一方的凹部。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传感器构件与外部端子、外部输出端子分离。
另外,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包括所述凹部的情况下,在该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的凹部中嵌入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以及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中的任一方的连接部的凸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蓄电装置也能够抑制传感器构件与外部端子、外部输出端子分离。
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传感器构件相对于蓄电元件的电连接被解除。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蓄电装置具备:用于将蓄电元件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输出端子;以及外部电路端子,其作为所述外部电路的一部分,且与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中的任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中的另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以及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中的任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凸部向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以及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凹部嵌入。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与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分离。因此,在所述蓄电装置中,能够抑制外部电路相对于蓄电元件的电连接被解除。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与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中的至少任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各自包括:所述凸部;以及凹部,其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且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该传感器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任一者:其一是,向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或者所述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其二是,供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或者所述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中包括所述凸部的情况下,该传感器构件的凸部向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以及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中的任一方的凹部嵌入。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传感器构件与外部输出端子、外部电路端子分离。
另外,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中包括所述凹部的情况下,在该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的凹部中嵌入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以及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中的任一方的凸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蓄电装置也能够抑制传感器构件与外部输出端子、外部电路端子分离。
因此,在所述蓄电装置中,能够抑制外部电路相对于蓄电元件的电连接被解除。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能够抑制相对于蓄电元件的电连接被解除。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进行相对于蓄电元件的连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蓄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是蓄电元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的剖视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是将各连接部并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是连接有各连接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现有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11是现有的电池组中的蓄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现有的电池组中的外部端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元件,2…隔板,3…保持构件,4…绝缘体,5…绝缘构件,10…壳体,11、12…外部端子,13、14…连接部,15、16…台部,17、18…安装部,19…传感器构件,30…终端构件,31…框架,60、61…模具,100…壳体主体,101…盖板,130、140…凸部,131、141…凹部,132…止脱部,190…连接部,191…凸部,192…凹部,L…分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构件的名称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名称,有时会与背景技术中的各构成构件的名称不同。
如图1所示,蓄电装置具备:具有外部端子11、12的蓄电元件1;与该蓄电元件1相邻的隔板2;以及将蓄电元件1以及隔板2保持在一起的保持构件3。保持构件3通过导电材料来成形。与之相伴地,蓄电装置具备在蓄电元件1与保持构件3之间配置的绝缘体4。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3具备图1所示的终端构件30以及框架31作为其构成要素。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多个蓄电元件1各自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另外,在蓄电装置中,将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1、1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下,为了方便说明,将蓄电元件1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称为X轴方向。另外,将与蓄电元件1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双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第二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剩余的一个方向(第三方向)称为Z轴方向。与之相伴地,在各附图中辅助图示有与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各自对应的正交三轴(坐标轴)。
隔板2具有绝缘性。在蓄电装置中,作为隔板2而具备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之间的隔板2、以及与在X轴方向上的两端配置的蓄电元件1相邻的隔板2。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3为金属制。如图1以及图3所示,保持构件3具备:在与配置于X轴方向上的两端的隔板2相邻的位置分别配置的一对终端构件30、以及连接该一对终端构件30各自的框架31。
绝缘体4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而且,绝缘体4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各自与多个保持构件3(框架31)之间。由此,在蓄电装置中,蓄电元件1相对于保持构件3绝缘。
如图2所示,蓄电元件1具备:包括正极以及负极的电极体;收容电极体的壳体10;以及配置在壳体10的外表面上的一对外部端子11、12。
壳体10具有:具有开口的壳体主体100;以及盖板101,其关闭壳体主体100的开口,在盖板101的外表面上配置一对外部端子11、12。
多个蓄电元件1的各自之中,作为外部端子11、12,具有负极的外部端子11与正极的外部端子12。一方的外部端子11与电极体的负极连接。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与电极体的正极连接。
如图4所示,外部端子11、12具有与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1、12电连接的连接部13、1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由延展性比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高的金属构成。另外,一对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包括与相邻的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对置的贴合面。
如图5所示,在连接部13、14上形成凸部130、140以及位于该凸部130、140的相反侧的凹部131、141,该凹部131、141向与该凸部130、140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连接部13的凸部130形成为嵌入到相邻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因此,在蓄电装置中,连接部13的凸部130的外表面整体与相邻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内周面整体无间隙地接触。
连接部13的凸部130在突出方向上具有前端以及与该前端相反一侧的基端。所述连接部13的凸部130形成有止脱部132,随着从基端侧到前端侧,该止脱部132在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30形成为随着从基端到前端而外径增大。因此,在凸部130处,凸部130的外表面整体成为止脱部132。
凹部131、141形成为在与凸部130、140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开口。凹部131、141具有形成开口的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
如上述那样,凸部130形成为随着从基端到前端而外径增大。与之相伴地,凹部141形成为与第一端的内周相比而第二端的内周较大。因此,在蓄电装置中,凸部130的第二端的外周大于凹部141的第一端的内周。
连接部13、14在与壳体10与外部端子11排列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上抵接于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连接部13、14。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外部端子11、12具有在蓄电元件1的壳体10(盖板101)的外表面配置的台部15、16。另外,外部端子11、12具有与连接部13、14和台部15、16相连的安装部17、18。
在台部15、16上配置安装部17、18。在一方的外部端子11处,安装部17在X轴方向上呈长条状。
在一方的外部端子11处,安装部17从台部15向X轴方向的一方伸出。安装部17具有在台部15上配置的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因此,安装部17的第二端配置在比台部15更向X轴方向的一方偏移的场所。
在安装部17的第二端连结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从安装部17的第二端立起(在Z轴方向上立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方的外部端子11处,连接部13、台部15、安装部17各自一体形成。
在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处,安装部18在X轴方向上呈长条状。在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处,安装部18从台部16朝X轴方向的另一方伸出。安装部18具有在台部16上配置的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因此,安装部18的第二端配置在比台部16更向X轴方向的另一方偏移的场所。
在安装部18的第二端处连结有连接部14。连接部14从安装部18的第二端立起(在Z轴方向上立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外部端子11中,使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构件弯曲而形成有连接部13与安装部17。另外,在外部端子12中,使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构件弯曲而形成有连接部14与安装部1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构成连接部13、安装部17的构件和构成连接部14、安装部18的构件各自作为导电构件,进行以下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如上所述。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如图6所示,在X轴方向上以使外部端子11、12相邻的方式配置多个蓄电元件1。
由此,在X轴方向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中,一方的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与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在X轴方向上对置。一方的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与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在X轴方向上对置。然后,使沿X轴方向相邻的两个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彼此抵接。
此外,将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朝向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阴阳一对的模具60、61将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朝向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按压。即,在利用阳型的模具60与阴型的模具61夹入彼此抵接的连接部13、14的状态下对上述连接部13、14进行按压。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利用一对模具60、61,沿X轴方向夹入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与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然后,利用一方的模具60(阳型的模具60)来按压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
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中,被一方的模具60按压的部分向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侧突出。此时,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经由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被一方的模具60按压。
如此一来,如图7所示,相对于彼此抵接的连接部13、14而形成凸部130、140以及位于该凸部130、140的相反侧的凹部131、141,该凹部131、141向与该凸部130、140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并且使连接部13的凸部130嵌入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
当利用一方的模具60(阳型的模具60)进一步按压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时,凸部130的第一端的外周变得比凸部130的第二端的外周大。另外,负极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由延展性比正极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高的金属构成。在利用模具60按压连接部13并形成凸部130、140时,负极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的变形的程度较大。如此,负极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由延展性比正极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高的金属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凸部130损伤。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将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嵌入到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由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与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分离。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相邻的蓄电元件1彼此的电连接被解除。
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形成有止脱部132,随着从基端侧到前端侧,该止脱部132在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增大。
另外,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中,止脱部132嵌入到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从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凹部141脱落。因此,所述蓄电装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相邻的蓄电元件1彼此的电连接被解除。
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所述负极的外部端子11的凸部130嵌入到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所述正极的外部端子12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
因此,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负极的外部端子11的凸部130被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正极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覆盖。因此,在所述蓄电装置中,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负极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不易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相对于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各自的连接部13、14而形成凸部130、140以及凹部131、141,并且将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嵌入到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
因此,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模具60、61的按压来接合各连接部13、14,因此能够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高效地电连接。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相对于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而形成有止脱部132,随着从基端侧到前端侧,该止脱部132在与该凸部130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增大。
因此,能够将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凸部130的止脱部132嵌入到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划定凹部141的部分内。由此,通过抑制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与所述另一方的蓄电元件1中的连接部14的凹部141脱离,能够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更高效地电连接。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各自之中的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在与壳体10和外部端子11、12排列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抵接。
因此,容易按压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各自中的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因此,所述蓄电装置容易接合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各自之中的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能够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更高效地电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高效地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不限定于上述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是不言而喻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形成有凸部130与凹部131,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也可以构成为仅包括向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的凹部141嵌入的凸部130。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通过在使用模具60、61形成有凸部130以及凹部131之后利用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等填埋凹部131而形成。另外,也可以在通过锻造预先在连接部13形成有凸部130之后,使该凸部130与形成于另一方的端子的凹部嵌合。
另外,在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3形成有凸部140与凹部14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也可以构成为仅包括供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嵌入的凹部141。
在这样的情况下,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通过代替阴型的模具61而使用平坦的模具来形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使用阳型的模具60以及平坦的模具,再次按压连接部13、14中的形成有凸部130以及凹部141的位置来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14经由安装部17、18而安装在台部15、16上,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连接部13、14也可以与台部15、16直接(一体)连接。
对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外部端子11、12进行电连接,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具备将蓄电装置以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的蓄电元件1的情况下,连接部13、14也可以与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外部端子11、12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14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外部端子11、12电连接,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蓄电装置具备以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的蓄电元件1的情况下,连接部13、14也可以与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外部端子11、12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14在X轴方向上彼此对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连接部13、14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彼此对置,或者在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各自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置。
另外,连接部13、14相对于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连接部13、14在与壳体10和外部端子11排列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上抵接,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连接部13、14也可以在壳体10与外部端子11排列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Z轴方向)上彼此抵接。其中,在蓄电装置中,通过使连接部13、14在与壳体10和外部端子11排列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抵接,能够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高效地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未特别言及,但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以及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也可以至少在贴合面上配置防腐层。如此一来,能够抑制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以及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的至少贴合面发生腐蚀。
防腐层优选使用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的材质即第一金属与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的材质即第二金属之间的具有离子化倾向的第三金属。另外,防腐层优选使用碳材料等非金属的导电性材料或者贵金属。
在防腐层中使用金属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连接部13与连接部14通过焊接进行接合。但是,由于在接合时金属层熔融,在连接部13与连接部14的贴合面有可能无法将金属层维持于规定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为凸部130嵌入到凹部141的结构。因此,在连接部13与连接部14的贴合面能够可靠地维持防腐层。
在防腐层中使用碳材料等非金属的导电性材料的情况下,由于碳材料等非金属的导电性材料在通常的焊接条件下不会熔融,因此难以将连接部13与连接部14通过焊接来接合。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为凸部130嵌入到凹部141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向连接部13与连接部14的贴合面配置有防腐层的状态下维持连接部13与连接部14的电连接。
另外,如图8所示,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与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也可以由彼此不同的金属构成,彼此抵接的连接部的贴合面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带等绝缘构件5覆盖。即,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与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也可以使彼此的分界线L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构件5覆盖。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与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彼此的分界线L整体被绝缘构件5覆盖。
在彼此接合的连接部13、14各自由不同的金属构成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连接部13、14的界面附着水分,从而在该连接部13、14处产生电腐蚀。然而,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彼此抵接的连接部13、14各自的贴合面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构件5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在该连接部13、14各自之中产生电腐蚀。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绝缘带而使绝缘体4的一部分或者隔板2的一部分延长,以覆盖分界线L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如图9所示,蓄电装置也可以具备与外部端子11、12连接的传感器构件(例如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19。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具有与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对置的第一面(贴合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在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的第二面中的与凸部130对应的部分处形成凹部131。
传感器构件19具有隔着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而与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排列的连接部190。在传感器构件19的连接部190中包括向一方的外部端子11中的连接部13的凹部131内突出的凸部191。另外,传感器构件19的连接部190包括位于凸部191的相反侧的凹部192,该凹部192向与凸部191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
在图9所示的蓄电装置中,通过将传感器构件19的连接部190朝向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以及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按压,能够将传感器构件19与外部端子11、1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感器构件19的连接部190中,也可以向凹部192嵌入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的凸部140。另外,传感器构件19的连接部190也可以包括凸部191或者凹部192中的任一方。
在连接部190中仅包括凸部191的情况下,通过在使用模具60、61而形成凸部130以及凹部131之后,利用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等填埋凹部131进行形成。在连接部190中仅包括凹部192的情况下,通过代替阴型的模具61而使用平坦的模具来形成。另外,也能够通过在形成有凸部191以及凹部192之后,使用阳型的模具60以及平坦的模具,再次按压连接部190中的形成有凸部191以及凹部192的位置,从而进行形成。
传感器构件19也可以配置在一对外部端子11、12之间。换句话说,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凸部130也可以隔着传感器构件19而间接地嵌入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4的凹部141。此时,也可以在一对外部端子11、12的至少一方与传感器构件19之间配置防腐层。具体来说,一方的外部端子11的凸部130也可以隔着在表面配置有防腐层的传感器构件19而间接地嵌入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14的凹部141。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部端子11中,可以将导电构件(连接部13以及安装部17)与台部15一体形成,也可以将导电构件(连接部13以及安装部17)与台部15独立构成。
另外,外部端子12中,可以将导电构件(连接部14以及安装部18)与台部16一体形成,也可以将导电构件(连接部14以及安装部18)与台部16独立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中,通过将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嵌入到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的凹部141而使相邻的蓄电元件1彼此电连接,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蓄电装置也可以还具备用于将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1、12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输出端子。在此,外部电路是指马达、控制装置或者其他蓄电装置等、至少在其一部分流通电并构成电路的一部分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蓄电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外部端子11、12或者外部输出端子中的任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外部端子11、12或者外部输出端子中的另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所述凸部嵌入到该凹部。
另外,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也可以还具备与外部端子11、12以及外部输出端子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构件也可以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向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或者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凹部嵌入的凸部、以及供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或者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中的任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凸部嵌入的凹部中的至少任一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以及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各自包括凸部以及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的凹部即朝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的凹部的情况下,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到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的凹部131、141或者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另外,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的凹部中,嵌入外部端子11、12的连接部13、14的凸部130、140或者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的技术、或者旨在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通过将外部端子11的连接部13的凸部130嵌入到外部端子12的连接部14的凹部141,使相邻的蓄电元件1彼此电连接,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蓄电装置也可以具备用于将蓄电元件1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输出端子以及作为该外部电路的一部分的外部电路端子即与该外部输出端子电连接的外部电路端子。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那样,外部电路是指马达、控制装置或者其他蓄电装置等、至少在其一部分流通电并构成电路的一部分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蓄电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外部输出端子或者外部电路端子中的任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外部输出端子或者外部电路端子中的另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所述凸部嵌入到该凹部。
另外,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也可以还具备与外部输出端子以及外部电路端子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构件也可以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向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或者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凹部嵌入的凸部以及供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或者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中的任一方的连接部所含的凸部嵌入的凹部中的至少任一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以及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各自包括凸部以及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的凹部即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的凹部的情况下,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或者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另外,在传感器构件的连接部的凹部中,嵌入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或者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
另外,作为提高安全性的技术,连接部也可以具有熔断器那样的功能(也可以具有在外部端子间熔断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例如优选至少使凸部或者凹部中的任一方的厚度变薄的构造。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的技术、或者旨在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
Claims (14)
1.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各自具有一对外部端子,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任一方的蓄电元件在所述一对外部端子中的任一方的外部端子上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另一方的蓄电元件在所述一对外部端子中的另一方的外部端子上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
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所述一对外部端子各自的连接部包括所述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的凹部,该凹部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连接部的凸部在突出方向上具有前端和与该前端相反的一侧的基端,并且包括止脱部,随着从基端侧到前端侧,该止脱部在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至少任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
该传感器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如下两者中的任一者:其一是,向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中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其二是,供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中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由延展性比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高的金属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包括与相邻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对置的贴合面,
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以及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至少在贴合面上配置防腐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和所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由彼此不同的金属构成,
所述一方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和供该连接部的凸部嵌入凹部的连接部中的、彼此的贴合面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构件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至少所述凸部或者凹部的厚度比所述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薄。
8.一种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各自具有外部端子,其中,
将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并排配置,
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彼此抵接,
以利用阳型的模具与阴型的模具来夹入所述连接部的状态,对所述连接部进行按压,形成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且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的凹部,从而形成凸部嵌入凹部的嵌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收容电极体的壳体的外表面上配置所述外部端子而构成所述蓄电元件,
使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在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外部端子排列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用来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传感器构件与所述两个蓄电元件中的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或者另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抵接,
使所述传感器构件与所述一方的蓄电元件中的连接部抵接,
以利用阳型的模具与阴型的模具来夹入所述两个外部端子各自的连接部以及所述传感器构件的状态,对所述两个外部端子各自的连接部以及所述传感器构件进行按压。
11.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具有外部端子的至少一个蓄电元件;以及
用于将该蓄电元件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输出端子,
所述外部端子以及该外部输出端子中的任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
所述外部端子以及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中的另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
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所述外部端子以及所述外部输出端子各自的连接部包括所述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的凹部,该凹部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与所述外部端子以及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中的至少任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
所述传感器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任一者:其一是,向所述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其二是,供所述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
13.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用于将蓄电元件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输出端子;以及
外部电路端子,其作为所述外部电路的一部分,且与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电连接,
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中的任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凸部的连接部,
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中的另一方具有至少包括凹部的连接部,
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各自的连接部包括所述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相反侧的凹部,该凹部向与该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与所述外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外部电路端子中的至少任一方连接的传感器构件,
该传感器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任一者:其一是,向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或者所述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的凹部嵌入的凸部;其二是,供所述外部输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或者所述外部电路端子的连接部的凸部嵌入的凹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24332 | 2014-11-04 | ||
JP2014-224332 | 2014-11-04 | ||
JP2015209914A JP6748937B2 (ja) | 2014-11-04 | 2015-10-26 |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5-209914 | 2015-10-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76180A CN105576180A (zh) | 2016-05-11 |
CN105576180B true CN105576180B (zh) | 2019-12-27 |
Family
ID=55753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11820.6A Active CN105576180B (zh) | 2014-11-04 | 2015-10-28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66585B2 (zh) |
CN (1) | CN105576180B (zh) |
DE (1) | DE10201522147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34626B2 (ja) * | 2017-12-27 | 2022-09-12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装置 |
EP4228070A1 (fr) * | 2022-02-10 | 2023-08-16 | Automotive Cells Company SE | Ensemble d'interconnexion élastique de cellules électrochimiques et procédé d'installation associ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26907A (ja) | 2005-07-19 | 2007-02-01 | Toyota Motor Corp | 電池及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
JP5054905B2 (ja) | 2005-09-05 | 2012-10-2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バッテリ出力端子と端子金具の接続方法 |
JP4915220B2 (ja) * | 2006-11-24 | 2012-04-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JP5159112B2 (ja) | 2007-01-24 | 2013-03-0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100140B2 (ja) | 2007-01-30 | 2012-12-1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623039B2 (ja) * | 2007-03-30 | 2011-02-02 | Tdk株式会社 | 電気化学素子 |
JP2011129675A (ja) | 2009-12-17 | 2011-06-30 | Ud Trucks Corp | 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
KR101403779B1 (ko) * | 2010-05-26 | 2014-06-03 | 스미도모쥬기가이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축전모듈을 구비한 쇼벨 |
JP2012178271A (ja) | 2011-02-25 | 2012-09-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組電池 |
JP5447542B2 (ja) | 2012-01-24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バッテリ出力端子と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
JP6045299B2 (ja) * | 2012-10-26 | 2016-12-14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作業機械 |
-
2015
- 2015-10-28 CN CN201510711820.6A patent/CN105576180B/zh active Active
- 2015-11-03 DE DE102015221474.5A patent/DE102015221474A1/de active Pending
- 2015-11-04 US US14/932,605 patent/US9966585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966585B2 (en) | 2018-05-08 |
US20160126524A1 (en) | 2016-05-05 |
DE102015221474A1 (de) | 2016-05-04 |
CN105576180A (zh) | 2016-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92149B (zh) | 电池模块、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 |
CN106663773B (zh) | 电极构件及集电板、电池组 | |
KR102778242B1 (ko) | 접속 부재, 접속 어셈블리, 배터리 모듈 지지 어셈블리, 및 배터리 모듈 | |
CN111095597B (zh) | 电池模块壳体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壳体的电池模块 | |
JP6227569B2 (ja) |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 |
CN106104847B (zh) | 连接蜂窝电气元件的连接器和将其安装于电池单元的方法 | |
JP6069343B2 (ja) | 電気的に互いに接続されている多数の個別セルを備えるバッテリ及びそのようなバッテリのメンテナンス、修理及び/又は最適化方法 | |
US20190006717A1 (en) | Rectangula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4810498A (zh) | 二次电池 | |
EP3082177B1 (en) | Secondary cell module | |
US9112195B2 (en) | Sealed battery | |
JP6748937B2 (ja) |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5470591A (zh) | 电池组 | |
CN110892555A (zh) | 包括应用于电极接头-引线联接部分的塑料构件的电极组件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 |
CN107004816B (zh) | 蓄电模块 | |
KR101354645B1 (ko) | 이차전지 | |
US10637032B2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al device | |
CN103779531B (zh) | 密封型电池的电流中断装置 | |
CN105576180B (zh)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
JP5034152B2 (ja) | 組電池 | |
TW201240193A (en) | Battery module | |
CN104425783B (zh) | 蓄电装置 | |
US12230814B2 (en) | Rectangular secondary battery and assembled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
WO2009151007A1 (ja) | 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 |
JP6568721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用いたバスバ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