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5518393B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8393B
CN105518393B CN201480047480.5A CN201480047480A CN105518393B CN 105518393 B CN105518393 B CN 105518393B CN 201480047480 A CN201480047480 A CN 201480047480A CN 105518393 B CN105518393 B CN 1055183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mentioned
blow
air
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7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8393A (zh
Inventor
公文由衣
大塚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1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8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3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moving unheated wet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A61L9/04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using substances evaporated in the air without heating
    • A61L9/12Apparatus, e.g. holders, therefor
    • A61L9/122Apparatus, e.g. holders, therefor comprising a fa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8Air-humidifier with water reservo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空气调节机具备:外壳(1),其具有吹出口(18),上述吹出口(18)向室内开口,吹出空气;以及风扇,其收纳于外壳(1),朝向吹出口(18)送出空气。吹出口(18)包括规定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内壁。空气调节机具备涡流成分发生部(75),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从该内壁突出,在通过风扇向吹出口(18)送出的空气流的主流侧产生涡流成分。通过上述构成,提供抑制集尘能力的降低且实现吸尘速度的提高的空气调节机。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空气调节机,更特定地涉及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的空气调节机,例如在特开2009-142356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空气清洁器,其从设于主体的前面下部的吹出口产生大量的离子,目的在于抑制地面附近的尘螨或霉菌的繁殖,发挥除菌功能(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气清洁器中,在主体的顶面和前面下部分别设有与净化后的空气一起吹出负离子的上方吹出口和下部吹出口。从上方吹出口和下部吹出口向室内吹出的包含负离子的空气形成从上方和下方流转并在中央附近合流的2个循环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42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使用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调节机。在上述空气调节机中,重要的是如何能够使空气快速循环。作为空气清洁性能可举出集尘能力和吸尘速度。
集尘能力是表示如何能够快速清洁整个房屋的空气的指标,主要被风量左右。为了吸入尽量多的室内空气而需要相应的风量。一般认为风量越大集尘性能也越高。集尘能力是在继续使用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所重视的性能。
另一方面,吸尘速度是表示如何高效地吸入室内的远处的空气的指标,主要被风速左右。例如,能够通过计算位于对面的墙边附近的粉尘到达空气调节机的吸入口附近的时间来了解如何快速吸入室内的远处的空气,其与集尘能力一起作为空气清洁性能。吸尘能力是在瞬间使用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所重视的性能。
在希望尽快清洁室内的空气的情况下,即在希望提高吸尘速度的情况下,需要提高气流的射程,而且需要提高风速。因此,在提高风速时,如果缩小吹出口的开口面积,则压力损失变大,由此风量会减少。即,当要提高吸尘速度时会导致集尘能力的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抑制集尘能力的降低且实现吸尘速度的提高的空气调节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1个方面的空气调节机,具备:外壳,其具有吹出口,上述吹出口向室内开口,吹出空气;以及风扇,其收纳于外壳,朝向吹出口送出空气。吹出口包括规定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内壁。空气调节机具备涡流成分发生部,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设为从内壁突出,在通过风扇向吹出口送出的空气流的主流侧产生涡流成分。上述吹出口的开口面在从正面观看的情况下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上述内壁包括:沿着上述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内壁部;以及从上述第1内壁部的两端立起的在上述长边方向上相对的第2内壁部和第3内壁部,作为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设置有:设于上述第1内壁部和上述第2内壁部的角部的第1涡流成分发生部;以及设于上述第1内壁部和上述第3内壁部的角部的在上述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与上述第1涡流成分发生部相对的第2涡流成分发生部。
另外,优选吹出口的开口面在从正面观看的情况下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涡流成分发生部设于长边方向的吹出口的两端中的至少任一端。
另外,优选涡流成分发生部以棱线从涡流成分发生部所突出的内壁侧往空气流动的流路侧成为凸形状的方式设置。
另外,优选吹出口包括使吹出口的开口面的面积可变的百叶。涡流成分发生部设于百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空气调节机,具备:外壳,其具有吹出口,上述吹出口向室内开口,吹出空气;以及风扇,其收纳于外壳,朝向吹出口送出空气。作为从吹出口向室内的吹出流,生成包括空气流的主流和涡流的吹出流,上述空气流的主流通过风扇向吹出口送出,上述涡流沿着主流流动,并具有漩涡成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集尘能力的降低且实现吸尘速度的提高的空气调节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看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关闭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设于背面吹出口的百叶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百叶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2中的百叶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向室内的吹出流的图。
图16是将图15中的由双点划线XVI包围的范围放大后表示的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速度势的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用于进行比较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速度势的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设于背面吹出口的百叶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3中的百叶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图23中的百叶的立体图。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向室内的吹出流的图。
图27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量的关系的坐标图(全开时)。
图28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量的关系的坐标图(45mm时)。
图29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量的关系的坐标图(35mm时)。
图30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量的关系的坐标图(30mm时)。
图31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速的关系的坐标图(全开时)。
图32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速的关系的坐标图(45mm时)。
图33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速的关系的坐标图(35mm时)。
图34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速的关系的坐标图(30mm时)。
图35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风量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全开时)。
图36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风量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45mm时)。
图37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风量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35mm时)。
图38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风量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30mm时)。
图39是表示在实施例4中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长度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5.7m3/min时)。
图40是表示在实施例4中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长度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3.5m3/min时)。
图41是表示在实施例5中风量和噪声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42是表示在实施例5中风量和送风风扇的消耗电力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43是表示在实施例6中x/L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44是表示在实施例6中x/L和集尘能力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45是表示在实施例6中x/L和空气清洁力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4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在图46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针对同一或者与其相当的构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图1是从正面侧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观看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500具有纵型长方体状的外壳1。空气调节机500在具有墙壁和地面的室内以外壳1的背面侧与墙壁对面的姿态设置于地面。
空气调节机500能够进行:对设置的室内的臭气进行除臭的空气调节动作、对室内的垃圾、灰尘、花粉等进行集尘的空气调节动作、释放作为带电粒子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以下简称为离子)的空气调节动作、对室内进行加湿的空气调节动作。
第1通风路10、第2通风路20以及控制室90相互区分地设于外壳1的内部。
第1通风路10被垂直方向的分隔壁14和斜后方向的分隔壁15进一步划分,具有:比分隔壁14靠后侧(背面侧)的过滤器收纳室11;位于2个分隔壁14、15之间的加湿室12;以及比分隔壁15靠前侧(前面侧)的送气室13。在外壳1的后面安装有具有多个吸气口17的后面板16且上述后面板16能够装拆。过滤器收纳室11通过开设于后面板16的多个吸气口17与外部连通。送气室13通过开口形成于外壳1的顶面的背面吹出口18与外部连通。加湿室12通过设于分隔壁14和分隔壁15的下部的开口与过滤器收纳室11和送气室13双方连通。
在过滤器收纳室11中层叠配置有除臭过滤器31和集尘过滤器32。除臭过滤器31例如在无纺布中分散保持活性炭而成,起到吸附、去除通气中的臭味成分的作用。集尘过滤器32例如是公知的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过滤器,起到捕获收集、去除通气中包含的细微的尘埃的作用。除臭过滤器31和集尘过滤器32与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矩形的框体分别实现一体化,嵌入设于后面板16的前侧的过滤器收纳室11。
送风风扇4例如是西洛克风扇,具有叶轮40和驱动叶轮40的风扇电机41。风扇电机41固定于构成送气室13的壁面。叶轮40固定于向送气室13内突出的风扇电机41的输出端,配置成与设于分隔壁14、15的下部的开口相对。送风风扇4的叶轮40通过风扇电机41的驱动而旋转。在叶轮40旋转的情况下,如用图3中的箭头所示,空气经过设于后面板16的吸气口17被导入过滤器收纳室11的内部。被导入过滤器收纳室11的空气在过滤器收纳室11的内部向前方流动,经过加湿室12被叶轮40吸入,向上改变方向后被导出到送气室13的内部。空气在送气室13内向斜后方流动,经过送气室13末端的背面吹出口18被送出到外部。
这样,过滤器收纳室11、加湿室12以及送气室13构成第1通风路10,上述第1通风路10根据送风风扇4的动作产生上述空气流。除臭过滤器31和集尘过滤器32位于第1通风路10的上游侧,经过吸气口17被导入过滤器收纳室11的外部气体通过经过除臭过滤器31而被去除臭味成分,通过经过集尘过滤器32成为去除了尘埃的清洁的空气,经过送气室13的末端的背面吹出口18被送出。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具有加湿功能,为了对流经第1通风路10的空气进行加湿,在加湿室12(即,集尘过滤器32和送风风扇4之间)设有加湿单元5。
加湿单元5包括加湿过滤部50和水槽55。加湿过滤部50构成为在呈圆环状的保持框51的内侧收纳保持加湿过滤器52。加湿过滤器52是由无纺布等具有高含水性并且能够通气的材料制成的薄板,为了增加与从后侧朝向前侧流动的通气的接触面积而以蛇腹状折叠,使折叠宽度的方向沿着通气的方向而收纳于保持框51的内部。
水槽55是上部开放的盘形的容器,构成为通过嵌入在外壳1的底板设置的引导部19而配置于集尘过滤器32的前侧的加湿室12的内部,通过设于内部的2个辊构件(未图示)支撑加湿过滤部50的保持框51并且保持框51能够旋转。水槽55与加湿过滤部50一起沿着引导部19滑动移动,由此能够从外壳1的一个侧面向外部抽出。水槽55的抽出侧的端部连设有大宽度的箱架56,在箱架56上设有供水箱6并且供水箱6能够装拆。
供水箱6是在一侧的端部具有供水栓的长方体的箱体,以使供水栓侧向下的倒立姿态装配于箱架56。供水栓内置有公知的定水位阀。该定水位阀当向箱架56装配供水箱6时开放,起到将供水箱6内的收纳水向水槽55送出,在水槽55的内部储存固定水位的水的作用。
沿着加湿过滤部50的保持框51的外周安装有从动齿轮51a。从动齿轮51a与配置于加湿过滤部50的上部的驱动齿轮58a啮合。当通过配置于加湿过滤部50的上部的电动机58使驱动齿轮58a旋转时,驱动力传递到从动齿轮51a,保持框51和加湿过滤器52旋转。加湿过滤器52的通过旋转浸渍于水槽55的部分依次在周向上移动而吸取水,整个加湿过滤器52成为包含水分的状态。其结果是,经过了加湿过滤器52的空气被加湿。另一方面,当加湿过滤器52不旋转时,经过了加湿过滤器52的空气几乎不吸湿。
另外,在从送风风扇4到背面吹出口18的送气室13中配设有离子发生器35。离子发生器35固定于送气室13的壁面13a,具有针状的放电电极和与该放电电极相对配置的感应电极,被施加高电压的放电电极发生电晕放电而产生正负离子。离子发生器35的放电电极向送气室13露出,在驱动离子发生器35的情况下,对从送风风扇4朝向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释放离子,包含离子的空气从背面吹出口18向室内送出。向室内释放的离子使菌类、病毒以及过敏原等灭绝或者非活性化,分解作为恶臭的原因的物质(例如乙醛这种有机化合物)。
在背面吹出口18设有粗格子状的保护部70。保护部70设置成位于比后述的百叶7靠空气流的上游侧。保护部70与百叶7相邻地设于空气流的上游侧。
此外,送气室13的前侧和后侧的壁面13a、13b以从前下侧向后上方倾斜的方式配置,因此经过背面吹出口18向室内送出的空气沿着空气调节机的背面的墙壁上升,沿着天花板向远离墙壁的方向流动。沿着天花板流动的空气在房屋的相反的一侧的墙壁附近下降,因此能够使包含离子的空气到达离空气调节机比较远的场所。另外,在房屋的相反的一侧的墙壁附近下降的空气沿着地面向空气调节机的方向流动,在房屋中进行循环。
另一方面,第2通风路20位于比第1通风路10靠上侧、外壳1的靠前的位置,设于被与外壳1的顶面相连的曲面状的分隔壁21和外壳1的前罩1a划分的区域。在前罩1a上开设有矩形的吸气口22,在前罩1a的上部和外壳的顶面之间设有前面吹出口26。在第2通风路20中设有送风风扇24,第2通风路20被比送风风扇24靠下侧的吸气室20a和比送风风扇24靠上侧的送气室20b分割。吸气室20a经过吸气口22与外部连通,送气室20b经过前面吹出口26与外部连通。
在吸气室20a中设有粗格子状的保护部23,预过滤器8装配于保护部23并且装拆自如。预过滤器8包括过滤部81和把手部82,上述过滤部81通过保持框保持网眼比较小的网状的过滤器,上述把手部82形成第2通风路20的一部分并且成为装拆时的把手。预过滤器8捕获收集并去除流入吸气室20a的空气中所包含的大的尘埃。
设于第2通风路20的送风风扇24具有风扇电机(未图示)和风扇242。风扇电机使风扇242绕左右方向的轴进行旋转驱动。风扇242是例如具有多翼叶轮的横流风扇,上述多翼叶轮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外缘侧向旋转方向移位的多个叶片,呈圆筒形状。风扇242以旋转中心的方向成为空气调节机的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风扇电机固定于外壳1的内部。风扇242固定于风扇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风扇电机的驱动而旋转。风扇242旋转,由此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室内的空气经过吸气口22向第2通风路20被吸入,被吸入的空气从吸气室20a向送气室20b流通,经过前面吹出口26向室内被送出。
在第2通风路20中,与第1通风路10同样地配设有离子发生器25。离子发生器25在送风风扇24和前面吹出口26之间固定于分隔壁21的壁面,具有针状的放电电极和与该放电电极相对配置的感应电极,被施加了高电压的放电电极通过电晕放电而产生正负离子。在驱动离子发生器25的情况下,对从送风风扇24往前面吹出口26的空气释放离子,包含离子的空气从前面吹出口26向室内被送出。此外,在前面吹出口26设有通过电动机绕左右方向的轴进行旋转驱动的风向限制板27,调整风向限制板27的倾斜角度,使得送出的空气中所包含的离子易于到达室内的中央附近。
从第2通风路20送出的空气的方向与从第1通风路10送出的空气的方向不同。即,设为从第2通风路20朝向前方送出空气,与之相对,设为从第1通风路10朝向后斜上方送出空气。
图4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关闭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侧视图。
参照图4至图7,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500具有多个动作模式,基于根据动作模式确定的空气调节动作来调整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积。在空气调节机500具备的动作模式中,包括在室内的空气被突然污染时增大离子的释放量的离子喷淋模式、对室内的垃圾或灰尘快速地进行吸尘的快速吸尘模式等。空气调节机500的动作模式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被手动地切换,或者基于离子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臭气传感器或者灰尘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输出自动地切换。
空气调节机500具有百叶7作为使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积可变的机构。百叶7在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最下游侧形成有空气流动的流路。百叶7设于比保护部70靠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下流侧。
图8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5至图11,百叶7具有主壁部71、侧壁部72p以及侧壁部72q(以下在没有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侧壁部72)作为其构成部位。
主壁部71设为与送气室13的壁面13a相对。侧壁部72p和侧壁部72q相互隔开间隔相对地设置。侧壁部72p和侧壁部72q以从主壁部71的两端立起的方式设置。侧壁部72p和侧壁部72q支撑于外壳1侧并且能够以转动轴79为中心转动。
在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最下游侧,在被主壁部71和送气室13的壁面13a夹着的位置形成有空气流动的流路。百叶7以转动轴79为中心转动,由此,百叶7的主壁部71的倾斜度发生变化,与此相伴地主壁部71和送气室13的壁面13a之间的距离发生增减。由此,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得到背面吹出口18的关闭状态、全开状态以及半开状态。
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在从正面观看的情况下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长边方向与侧壁部72p和侧壁部72q相对的方向(图8中的箭头610所示的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主壁部71和送气室13的壁面13a相对的方向(图8中的箭头620所示的方向)一致。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在其长边方向上具有相对大的长度,在其短边方向上具有相对小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如果说明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大小的一例,则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在其长边方向上具有225mm的长度,在其短边方向上具有75mm的长度(全开时)。随着百叶7的转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变为45mm、35mm以及30mm(半开时)。
此外,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是指在从来自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观看的情况下看到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的平面,即,例如在从正面观看图8中所示的背面吹出口18时,被主壁部71的内壁、侧壁部72p及侧壁部72q的内壁、以及送气室13的壁面13a规定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是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不限于矩形形状,也可以具有例如椭圆形状、包括平行的2根直线和配置在其两侧的2个半圆的跑道形状等细长的形状。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不限于细长的形状,也可以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等的形状。
图12是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设于背面吹出口的百叶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百叶的主视图。在图中,表示从图12中的箭头XIII所示的方向观看的百叶。图14是表示图12中的百叶的立体图。
参照图5至图14,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500具有涡流成分发生部75p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以下在没有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涡流成分发生部75)。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背面吹出口18。
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从规定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内壁突出设于背面吹出口18。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在通过送风风扇4向背面吹出口18送出的空气流的主流(以下也简称为主流)侧产生涡流成分。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产生与主流不同的涡流成分的方式设于背面吹出口18。
在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与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相邻。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比保护部70靠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下流侧。在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保护部70和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之间。
在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周缘。在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局部地封闭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方式设置。在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长边方向的背面吹出口18的两端中的至少任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长边方向的背面吹出口18的两端。在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具有大致矩形的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四角中的下侧的两角。空气调节机500在以外壳1的背面侧与墙壁对面的姿态设置于地面的状态下,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离墙壁近的一侧的背面吹出口18的角部。在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相对于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的中心对称。
百叶7在背面吹出口18处具有规定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内壁73m和内壁73n(以下在没有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内壁73)。内壁73m形成于主壁部71,内壁73n形成于侧壁部72。
在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百叶7。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从内壁73突出的方式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内壁73m与内壁73n的角部。涡流成分发生部75p设于内壁73m与侧壁部72p的内壁73m的角部,涡流成分发生部75q设于内壁73m与侧壁部72q的内壁73m的角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能够转动的百叶7的构成,但不限于上述构成,涡流成分发生部75既可以设于不能转动的送气室13的壁面13a侧,也可以设于百叶7和送气室13的壁面13a的双方的四角。另外,在具备没有侧壁部72p和侧壁部72q而仅包括主壁部71的百叶7的空气调节机中,也可以是,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主壁部71的两端中的至少任一方。另外,在不具备百叶7的空气调节机中,也可以是,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背面吹出口18的适当的角部。
涡流成分发生部75具有第1面76和第2面77。第1面76从内壁73立起并在与主流的流动方向交叉的面上延伸。第1面76在与主流的流动方向倾斜地交叉的面上延伸。涡流成分发生部75p的第1面76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的第1面76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往下流侧而变小。第1面76包括弯曲面。
第2面77设为与第1面76形成棱线78。第2面77从棱线78朝向主壁部71和侧壁部72延伸。第2面77由弯曲面构成。棱线78设为端缘状。第1面76和第2面77以形成棱线78变得尖锐的线状的角部的方式交叉。涡流成分发生部75p的棱线78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的棱线78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往下流侧而变小。
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棱线78从空气流动的流路侧往涡流成分发生部75突出的内壁73侧成为凸形状的方式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p的棱线78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的棱线78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往下流侧而变小的比例逐渐变大。
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具有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的流路的长度(宽度)随着从空气流的上游侧往下流侧变小的缩窄形状。优选其长边方向的流路的最小长度x和长边方向的流路的全长L满足0.6≤x/L≤0.9的关系(参照图12)。
如图8和图9中所示,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在背面吹出口18的全开状态下其整体从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开口面露出。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在背面吹出口18的半开状态下其一部分从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开口面隐藏。
接下来,说明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500中起到的作用效果。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向室内的吹出流的图。图16是将图15中的由双点划线XVI包围的范围放大后表示的图。
参照图15和图16,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500中,生成包括主流510和涡流520(涡流520的回旋中心轴成为沿着主流510的流动方向的方向)的吹出流作为从背面吹出口18向室内的吹出流,上述涡流520沿着主流510流动,具有漩涡成分。
在背面吹出口18中向与主流510相同的方向流动的空气(箭头521所示的空气流)与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第1面76碰撞,沿着第1面76的立起形状流动(箭头522所示的空气流)。其中无法沿着第1面76流动的(从第1面76剥离的)空气在越过棱线78时,以卷入棱线78的边缘的方式流动。由此,在主流510侧产生与主流510不同的涡流成分(箭头523所示的空气流)。这样产生的涡流成分在从背面吹出口18被吹出后,成为涡流520而向与主流510相同的方向流动。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速度势的图。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用于进行比较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速度势图。在图18中的用于进行比较的空气调节机中,在背面吹出口18没有设置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涡流成分发生部75。
参照图17和图18,涡流520能够对主流510与其周围的边界层赋予新的动能,能够通过赋予旋转而到达远处。另外,涡流520的衰减较慢,因此防止主流510被引诱气流(从周围区域540被取入主流区域530的气流)侵蚀。由此,在远离背面吹出口18的位置也易于维持主流510的势核(风速成分的最大值)。由此,能够抑制主流510的速度的衰减,能够高效地延长主流510的射程。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涡流520抑制主流510的速度的衰减,因此与仅缩小背面吹出口18来提高主流510的风速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背面吹出口18的压力损失的增大。由此,能够防止背面吹出口18的主流510的风量大幅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长边方向的背面吹出口18的两端。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涡流成分发生部75抑制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被较大地缩小,且能够通过形成于主流区域530的端部的涡流520高效地抑制主流510的速度的衰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外观的第1面76由弯曲面构成。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涡流成分发生部75成为主流510的阻力而拦截空气流,能够更有效地得到由涡流520带来的效果。而且,能够不提高送风风扇4的转速地抑制背面吹出口18的风速的降低,能够使吸尘速度更高效地上升。另外,背面吹出口18的风速不易降低,主流510的射程延长,因此还能够提高离子的释放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成分发生部75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上形成缩窄形状,吹出面积减少。通过上述构成,从背面吹出口18吹出的主流510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其射程。
另外,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的流路的最小长度x和长边方向的流路的全长L满足x/L≤0.9的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在主流510侧更可靠地产生涡流成分,能够通过该涡流高效地维持主流510的风速。另外,在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的流路的最小长度x和长边方向的流路的全长L满足0.6≤x/L的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将背面吹出口18的风量的减少抑制为最小限度,且能够高效地提高吸尘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百叶7。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改变百叶7的倾斜度来进行风速的调整,能够根据使用场合将吸尘速度最佳化。另外,在背面吹出口18中能够使涡流成分的流动方向更接近主流510的流动方向。由此,能够使更强的涡流成分沿着主流510流动,能够高效地抑制主流510的速度的衰减。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500,能够通过由涡流成分发生部75产生涡流成分来抑制主流510的速度的衰减。由此,能够抑制集尘能力的降低且实现吸尘速度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500进行对设置的室内的臭气进行除臭的空气调节动作、对室内的垃圾、灰尘或者花粉等进行集尘的空气调节动作、释放离子的空气调节动作、以及对室内进行加湿的空气调节动作。应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不限于上述构成,也可以是进行上述4个空气调节动作中的至少1个、或者除此以外的空气调节动作的空气调节机。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应用于除湿器、加湿器、空气调节装置、空气清洁器等用于调整、整理空气的状态的各种空气调节机。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500相比具备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以下针对重复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斜向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设于背面吹出口的百叶的俯视图。图24是表示图23中的百叶的主视图。在图中,表示从图23中的箭头XXIV所示的方向观看的百叶。图25是表示图23中的百叶的立体图。
参照图19至图25,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具有涡流成分发生部75p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以下在没有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涡流成分发生部75)。涡流成分发生部75在与实施方式1的涡流成分发生部75相同的形态下设于背面吹出口18。
涡流成分发生部75具有第1面76和第2面77。第1面76从内壁73立起并在与主流的流动方向交叉的面上延伸。第1面76在与主流的流动方向倾斜地交叉的面上延伸。涡流成分发生部75p的第1面76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的第1面76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往下流侧而变小。第1面76由弯曲面构成。
第2面77以与第1面76形成棱线78的方式设置。第2面77从棱线78朝向主壁部71和侧壁部72延伸。第2面77由弯曲面构成。棱线78设为端缘状。第1面76和第2面77以形成棱线78变得尖锐的线状的角部的方式交叉。涡流成分发生部75p的棱线78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的棱线78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往下流侧而变小。
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棱线78从涡流成分发生部75所突出的内壁73侧往空气流动的流路侧成为凸形状的方式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p的棱线78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的棱线78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往下流侧而变小的比例逐渐变小。
如果说明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大小的一例,则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在其长边方向上具有225mm的长度而在其短边方向上具有75mm的长度(全开时)的情况下,涡流成分发生部75(75m、75n)在相同的长边方向上具有37.5mm的长度,在相同的短边方向上具有45mm的长度,在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具有70mm的长度。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9中的空气调节机中从背面吹出口朝向室内的吹出流的图。
参照图26,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中,生成包括主流510和涡流520的吹出流作为从背面吹出口18向室内的吹出流,上述涡流520沿着主流510流动,具有漩涡成分。
此时,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棱线78朝向流路成为凸形状的方式设置,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在涡流成分发生部75产生的涡流成分的吹出方向成为接近主流510的流动方向的方向。由此,能够使更强的涡流520沿着主流510流动,更显著地得到主流510的风速的侵蚀抑制效果。结果是,能够易于维持主流510的初速,更高效地提高吸尘速度。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能够同样地起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效果。
接下来,说明为了确认通过实施方式1和2的空气调节机起到的作用效果而实施的各种实施例。
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以及比较例的空气调节机(在背面吹出口18没有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空气调节机)。将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为225mm,将全开时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以下也称为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设为75mm,将半开时的短边方向的长度设为45mm、35mm以及30mm。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实施方式1的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形状称为“R形状”,将实施方式2的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形状称为“倒R形状”。
图27至图30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量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为75mm(全开时)、45mm、35mm以及30mm的情况下,使送风风扇4的转速发生变化,同时测定背面吹出口18的吹出流的风量,将该结果在图27至图30中表示(图27:全开时、图28:45mm时、图29:35mm时、图30:30mm时)。
参照图27至图30,在任一种情况下,均是送风风扇4的同一转速时的风量与实施方式2相比在实施方式1中稍大。实施方式1的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R形状是适于稍微提高风速、使风量进一步增大的形状,能够通过增加风量而优先提高集尘能力。
图31至图34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送风风扇的转速和风速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是75mm(全开时)、45mm、35mm以及30mm的情况下,使送风风扇4的转速发生变化且在从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向高度方向离开50cm的位置测量吹出流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风速,将其结果在图31至图34中表示(图31:全开时、图32:45mm时、图33:35mm时、图34:30mm时)。
参照图31至图34,在任一种情况下,均是送风风扇4的同一转速时的风速在实施方式2中最大。实施方式2的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倒R形状是适于同等地保持风量且进一步显著地提高风速的形状,能够通过提高风速而优先提高吸尘速度。
图35至图38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风量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为75mm(全开时)、45mm、35mm以及30mm的情况下,测定同一风量时(5.7m3/min、3.5m3/min)的吸尘速度,将其结果在图35至图38中表示(图35:全开时、图36:45mm时、图37:35mm时、图38:30mm时)。通过计算存在于与设置有空气调节机的墙壁对面的墙边附近的粉尘到达外壳1的吸气口22附近的时间来确定吸尘速度。
参照图35至图38,当比较同一风量时的吸尘速度时,按照吸尘速度优异的顺序成为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1以及比较例,在上述实施例2中成为仿照风速高的顺序的倾向。另外,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积随着百叶7的倾斜度的变化而变小,由此能够加快吸尘速度,但上述倾向没有变化。
图39和图40是表示在实施例4中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长度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本实施例中,比较了相对于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的同一风量时的吸尘速度(图39:5.7m3/min时、图40:3.5m3/min时)。参照图39和图40,在背面吹出口18没有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比较例中,由于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积变小,压力损失提高,所以风量降低,因此无法高效地改善吸尘速度。即使缩小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也成为吸尘速度没有变快反而变慢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能够通过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大且使风速高效地上升而根据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缩小度来加快吸尘速度。
图41是表示在实施例5中风量和噪声的关系的坐标图。图42是表示在实施例5中风量和送风风扇的消耗电力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是75mm(全开时)的情况下,使风量发生变化且测定各风量时的噪声,将其结果在图41中表示。另外,在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是75mm(全开时)的情况下,使风量发生变化且测定各风量时的送风风扇4的消耗电力,将其结果在图42中表示。
参照图41和图42,均无法看到噪声和送风风扇4的消耗电力在背面吹出口18没有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比较例和背面吹出口18设有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之间存在大的差。
图43是表示在实施例6中x/L和吸尘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图44是表示在实施例6中x/L和集尘能力的关系的坐标图。图45是表示在实施例6中x/L和空气清洁力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涡流成分发生部75是R形状)、送风风扇4的消耗电力是52W、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长度是75mm(全开时)的情况下,使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的流路的最小长度x发生变化,且测定了吸尘速度、集尘能力以及空气清洁能力的各性能(长边方向的流路的全长L是225mm)。
参照图43至图45,关于吸尘速度,当x/L低于0.9时急剧地变快,当低于0.7时其后不会较大地变化。送风风扇4的消耗电力是固定的,因此当缩小背面吹出口18时,由于压力损失增大,所以风量降低,送风风扇4的负荷变小,送风风扇4的转速增加。其结果是,风量降低,但维持风速。
关于集尘能力(风量),与没有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情况(x/L=1)相比,是同等以上直至x/L低于0.6,当x/L低于0.6时,成为急剧地降低的结果。越缩小背面吹出口18集尘能力越降低,风速变快,因此延长了吹出流的射程,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集尘能力的降低。
关于空气清洁能力,将以没有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情况为基准的、集尘能力的无量纲值除以吸尘速度的无量纲值而得到的数定为空气清洁能力,设为表示作为空气清洁器的整体性能的指标值。空气清洁能力的值与没有设置涡流成分发生部的情况相比是大的值直至x/L低于0.585。空气清洁能力的峰值在x/L=0.7附近。根据以上内容,确认到在x=0.6L程度为止的范围内提高了空气清洁性能。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500相比基本上具备同样的结构。以下针对重复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4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中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的开口面的情况下的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图47是表示在图46中的空气调节机中背面吹出口的全开状态的截面图。
参照图42和图43,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除了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外还具有凸部560。凸部560设于背面吹出口18。
凸部560从规定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内壁突出地设于背面吹出口18。凸部560设为从送气室13的壁面13a突出。
当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凸部560设于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周缘。当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凸部560以局部地封闭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方式设置。当从正面观看背面吹出口18的开口面时,凸部560设于涡流成分发生部75p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之间。凸部560在与涡流成分发生部75p和涡流成分发生部75q之间的槽部对应的位置设为从与该槽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涡流成分发生部75的百叶7与设有凸部560的送气室13的壁面13a侧相比,在背面吹出口18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更长地形成。
根据以上说明的构成,能够更高效地延长来自背面吹出口18的吹出流的射程。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能够同样地起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效果。
如下所示,对本发明的构成和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说明。此外,对发明的构成附上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附图标记,但其为一例。
本发明的1个方面的空气调节机具备:外壳(1),其具有吹出口(18),上述吹出口(18)向室内开口,吹出空气;以及风扇(4),其收纳于外壳(1),朝向吹出口(18)送出空气。吹出口(18)包括规定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内壁(73)。空气调节机具备涡流成分发生部(75),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为从内壁(73)突出,在通过风扇(4)向吹出口(18)送出的空气流的主流侧产生涡流成分。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通过涡流成分发生部在空气流的主流侧产生涡流成分,由此使不易衰减、能够到达远处的涡流存在于从吹出口向室内吹出的主流与其周围的边界层。由此,能够抑制主流被引诱气流(从周围被取入主流的气流)侵蚀,能够抑制主流速度的衰减。此时,以从吹出口的内壁突出的方式设置的涡流成分发生部没有较大地缩小吹出口的开口面,因此能够抑制主流的风量减少。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集尘能力的降低且提高吸尘速度。
另外,优选吹出口(18)的开口面在从正面观看的情况下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长边方向的吹出口(18)的两端中的至少任一方。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能够通过涡流成分发生部抑制缩小吹出口的开口面,且能够起到抑制主流速度衰减的效果。
另外,优选涡流成分发生部(75)具有:第1面(76),其从内壁(73)立起,在主流的流动方向所交叉的面上延伸;以及第2面(77),其形成第1面(76)和棱线(78)。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在吹出口处流经流路的空气在第1面中向其立起方向改变流动。由此,空气从第1面剥离,还在越过第1面与第2面的棱线时以卷入该棱线的方式流动,由此能够产生涡流成分。
另外,优选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棱线(78)成为端缘状的方式设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空气以卷入端缘状的棱线的方式流动,由此能够产生更强的涡流成分。
另外,优选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第1面(76)成为弯曲面状的方式设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能够抑制吹出口的主流的流动由于涡流成分发生部而被阻碍。
另外,优选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棱线(78)从涡流成分发生部(75)突出的内壁(73)侧往空气流动的流路侧而成为凸形状的方式设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能够使产生涡流成分时的涡流成分的流动方向接近主流的流动方向。由此,能够使更强的涡流成分沿着主流流动,能够高效地抑制主流速度的衰减。
另外,优选涡流成分发生部(75)以具有长边方向的流路的长度随着从空气流的上游侧接近下流侧而变小的缩窄形状的方式设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通过涡流成分发生部使吹出口的开口面为缩窄形状,因此主流的吹出速度上升。因此,能够优先提高吸尘速度。
另外,优选长边方向的流路的最小长度x和长边方向的流路的全长L满足0.6≤x/L≤0.9的关系。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能够平衡良好地实现抑制主流的速度衰减的效果和抑制主流的风量减少的效果。
另外,优选吹出口(18)包括使吹出口(18)的开口面的面积可变的百叶(7)。涡流成分发生部(75)设于百叶(7)。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将涡流成分发生部设于限制主流的流动方向的百叶,由此能够使产生涡流成分时的涡流成分的流动方向更接近主流的流动方向。由此,能够使更强的涡流成分沿着主流流动,能够高效地抑制主流速度的衰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空气调节机具备:外壳(1),其具有吹出口(18),上述吹出口(18)向室内开口,吹出空气;以及风扇(4),其收纳于外壳(1),朝向吹出口(18)送出空气。作为从吹出口(18)向室内的吹出流,生成包括空气流的主流和涡流的吹出流,上述空气流的主流通过风扇(4)向吹出口送出,上述涡流沿着主流流动,并具有漩涡成分。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能够抑制集尘能力的降低且提高吸尘速度。
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调节机。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a前罩;4、24送风风扇;5加湿单元;6供水箱;7百叶;8预过滤器;10第1通风路;11过滤器收纳室;12加湿室;13、20b送气室;13a、13b壁面;14、15、21分隔壁;16后面板;17、22吸气口;18、26吹出口;19引导部;20第2通风路;20a吸气室;23、70保护部;25、35离子发生器;27风向限制板;31除臭过滤器;32集尘过滤器;40叶轮;41风扇电机;50加湿过滤部;51保持框;51a从动齿轮;52加湿过滤器;55水槽;58电动机;58a驱动齿轮;71主壁部;72、72p、72q侧壁部;73、73m、73n内壁;75、75p、75q涡流成分发生部;76第1面;77第2面;78棱线;79转动轴;81过滤部;82把手部;90控制室;242风扇;500空气调节机;510主流;520涡流;530主流区域;540周围区域;560凸部。

Claims (3)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其具有吹出口,上述吹出口向室内开口,吹出空气;以及
风扇,其收纳于上述外壳,朝向上述吹出口送出空气,
上述吹出口包括规定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内壁,
上述空气调节机还具备:
涡流成分发生部,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设为从上述内壁突出,在通过上述风扇向上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流的主流侧产生涡流成分,
上述吹出口的开口面在从正面观看的情况下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
上述内壁包括:沿着上述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内壁部;以及从上述第1内壁部的两端立起的在上述长边方向上相对的第2内壁部和第3内壁部,
作为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设置有:设于上述第1内壁部和上述第2内壁部的角部的第1涡流成分发生部;以及设于上述第1内壁部和上述第3内壁部的角部的在上述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与上述第1涡流成分发生部相对的第2涡流成分发生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具有:从上述内壁立起并在与主流的流动方向交叉的面上延伸的第1面;以及与上述第1面形成棱线的第2面,
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以上述棱线从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所突出的上述内壁侧往空气流动的上述流路侧成为凸形状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口包括使上述吹出口的开口面的面积可变的百叶,
上述涡流成分发生部设于上述百叶。
CN201480047480.5A 2013-10-04 2014-07-30 空气调节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83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9426 2013-10-04
JP2013-209426 2013-10-04
PCT/JP2014/070045 WO2015049915A1 (ja) 2013-10-04 2014-07-30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393A CN105518393A (zh) 2016-04-20
CN105518393B true CN105518393B (zh) 2018-04-06

Family

ID=5277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748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8393B (zh) 2013-10-04 2014-07-30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16698B2 (zh)
CN (1) CN105518393B (zh)
MY (1) MY177936A (zh)
WO (1) WO20150499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04835A (ja) * 2018-12-25 2020-07-09 株式会社Soken 空気吹出装置
CN113614454A (zh) * 2019-03-28 2021-11-05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JP7291043B2 (ja) 2019-09-13 2023-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KR20210105602A (ko) * 2020-02-19 2021-08-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1212Y2 (zh) * 1987-10-30 1991-08-29
JP2000280736A (ja) * 1999-03-30 2000-10-10 Denso Corp 吹出グリル
JP2002061938A (ja) * 2000-08-11 2002-02-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1615575U (zh) * 2010-04-14 2010-10-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5627U (zh) * 1979-11-16 1981-06-20
JP3311272B2 (ja) * 1997-08-11 2002-08-05 協立エアテ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口の結露防止構造
KR20080081759A (ko) * 2007-03-06 2008-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9085558A (ja) * 2007-10-02 2009-04-23 Sharp Corp 空気清浄機
JP2014032780A (ja) * 2012-08-01 2014-02-20 Sharp Corp 空気清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1212Y2 (zh) * 1987-10-30 1991-08-29
JP2000280736A (ja) * 1999-03-30 2000-10-10 Denso Corp 吹出グリル
JP2002061938A (ja) * 2000-08-11 2002-02-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1615575U (zh) * 2010-04-14 2010-10-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393A (zh) 2016-04-20
JP6116698B2 (ja) 2017-04-19
WO2015049915A1 (ja) 2015-04-09
MY177936A (en) 2020-09-28
JPWO2015049915A1 (ja)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0730B (zh) 空气净化器
CN204513599U (zh) 一种顶部出风的双风机除湿机
CN105518393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8474573A (zh) 空气净化单元和包括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
CN111365775A (zh) 除湿和加湿装置、除湿空气清洁器、加湿空气清洁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2971587B (zh) 空气调节机
CN212179081U (zh) 空气净化器
CN107435964A (zh) 一种防止油烟逃逸的风幕系统
JP2011237063A (ja) 空調機
CN202915485U (zh) 空气净化机
JP5423189B2 (ja) 空気清浄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201269595Y (zh) 多功能空气清新机
CN201827976U (zh) 一种室内通风及调节、过滤空气的通风箱
CN105605689B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532711B2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110701717B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换新风空调室内机
JP2019011875A (ja) 加湿空気清浄装置
JP2017020710A (ja) 空気清浄機及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CN21117710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146581U (zh) 空调器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JP7542170B2 (ja) 加湿装置
CN105180265B (zh) 空调器
CN207407446U (zh) 一种紧凑型双向流带热交换柜式风机
JP2015021703A (ja) 空気清浄機
CN208075113U (zh) 空调器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