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糖保健功能的白簕多糖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降糖保健功能的白簕多糖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生化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典型临床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不是单一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所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及神经病变等是造成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根据WHO的资料显示,世界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2013年我国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总数约有9000万。糖尿病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的改变,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饮食和长期服药,但是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无法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糖尿病防治手段成为全球专家研究的热点课题。
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天然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毒副作用小和不易造成残留等优点。同时研究发现多糖对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植物多糖降糖功效的优点表现在:多靶点、对并发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作用温和等方面,因而植物多糖以降糖疗效好、毒性低且可防治并发症等特点,逐渐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
对植物多糖降糖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植物多糖的降糖功效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之一,对植物多糖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已从一般药理作用研究发展到细胞、分子水平,从药品向食品、从治疗向保健方向发展。常见的植物多糖有茶多糖、枸杞多糖、黄芪多糖等,但开发成为降糖保健食品的却寥寥无几,因此,从天然植物中开发降糖保健品已成为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
功能性食品在我国通常被称为保健品,适宜特定人群,具有机体调节功能、改善慢性疾病、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国内目前糖尿病相关保健食品不多,已开发出的糖尿病相关功能性食品成分主要有膳食纤维、全谷食品、乳制品等初级食品,对糖尿病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普通人患糖尿病风险,市面上还有部分蜂皇浆冻干粉、南瓜、桑叶和黑木耳等相关降糖产品,但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大多属于低水平上的重复,普及产品多而专用产品少,与欧美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改善糖尿病方面,功能性食品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白簕为五加科攀援状灌木,《常用中草药手册》中记载其又称为三叶五加。白簕化学成分丰富,含有黄酮、强心苷、多糖、香豆素等药用成分,作为药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经验认为,白簕可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舒筋活血。白簕的安全性已经过千百年的民间验证,现代毒理实验也证实白簕属于无毒物质。白簕干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多糖含量高,易于提取,是开发为保健品的优良原料。
CN103070880B公开了白簕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和其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但却没有涉及其相关药物或保健品的制作。基于目前市面上也尚未出现以白簕为原材料的保健食品,因而白簕多糖片作为一种糖尿病保健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降糖保健功能的白簕多糖片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白簕多糖片剂满足其在保健品中的临床应用和大规模工业生产。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降糖保健功能的白簕多糖片剂,其所含活性成分为:白簕多糖干膏粉。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白簕多糖片剂的原料组分配比按重量份为:白簕多糖干膏粉50份、淀粉30份、微晶纤维素15份、内加交联PVP2份、外加交联PVP2份、硬脂酸镁0.8份。
一种具有降糖保健功能的白簕多糖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取白簕多糖干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和内加交联PVP按原料组分配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料;
2)在混合粉料中加入黏合剂进行湿法制粒,干燥后得到干颗粒;
3)按原料组分配比往干颗粒中加入外加交联PVP和硬脂酸镁,充分混合均匀后进行压片,即得白簕多糖素片,并对白簕多糖素片进行多糖含量测定,要求多糖含量为40mg/片;
4)白簕多糖素片经薄膜包衣工艺后即得成品。
本品为多糖类产品,其干膏粉粘性较强。淀粉虽然是一种常用的良好稀释剂,但单用淀粉作为稀释剂制成的片剂,可压性较差,次品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而微晶纤维素具有较好的抗粘性和可压性,且不影响白簕多糖含量的测定,因此选择将其与淀粉配合使用作为白簕多糖干膏粉的共同稀释剂。本品经过一系列片剂处方考察后,确定干膏粉和稀释剂的使用比例为,白簕多糖干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10:6:3。
另外,外加交联PVP与内加交联PVP均是交联PVP,区别仅在于两者在不同的步骤中加入。交联PVP具有优良的生理惰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络合性能,同时可用于药物崩解剂,其与羧甲基淀粉钠等其它润滑剂相比,在崩解时间、硬度等质量指标上均更具优势。因此制备过程中选择在混合粉料时和干颗粒进行压片前均加入交联PVP,能使白簕多糖片剂综合性能更优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黏合剂为30%乙醇,加入量为混合粉料总重的16%。本白簕多糖片剂的处方考察结果显示,采用30%乙醇作为湿法制粒中的黏合剂,所得软材不易起团,较易过筛,颗粒收率较高,各项指标均符合压片要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所述压片选用直径为9mm的浅弧冲,并按0.3g/片压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4)所述薄膜包衣工艺,是先取胃溶型薄膜包衣粉加入到不断搅拌的水中,配制成含固量为16%的包衣液,其中薄膜包衣粉用量为白簕多糖素片总重的4.2%;再将白簕多糖素片置于包衣锅中,预热后启动空压机,压力控制在0.4~0.6Mpa,用喷枪喷液包衣,直至白簕多糖素片表面全部被包裹且表面色泽均匀;停止喷液后,冷风吹约10min,即得成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白簕多糖干膏粉的制备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晒干后的白簕地上部分的新鲜药材切成长约2cm的小段,清洗干净后备用;
2)按药材量:水=1:10进行煎煮和过滤,每次煎煮2h,重复2次,合并滤液;
3)将上述步骤合并所得的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60℃时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加入浸膏体积2倍量的乙醇,沉淀24h,得沉淀物;
4)取上述所得沉淀物,按比例加入沉淀物体积1倍量的水以及沉淀物质量3%的微粉硅胶,搅匀干燥,即得白簕多糖干膏粉。
其中微粉硅胶作为辅料用于制备白簕多糖干膏粉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其与常用作药物润滑剂的滑石粉相比,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抗粘性,能有效改善白簕多糖干膏粉在后续制备过程中的颗粒流动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白簕多糖干膏粉制备过程中步骤4)干燥的方式采用喷雾干燥,且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出的以白簕多糖干膏粉作为原料活性成分的白簕多糖片剂,具有贮存稳定、服用方便的优点,同时其片剂的制备方法具有质量可控、生产成本低、剂量准确等优点,适合白簕多糖片剂在保健品中的临床应用和大规模工业生产。
2、本发明中白簕多糖干膏粉的制备过程采用喷雾干燥技术,有效解决了多糖样品难干燥,干燥后溶解性差等问题。本发明中干燥条件温和,加入的辅料微粉硅胶无毒无味,性质稳定,加入辅料进行喷雾干燥后所得样品流动性好,不易吸潮,有利于保存。
3、本发明制备出一种具有降糖保健功能的白簕多糖片剂,通过对其进行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白簕多糖片剂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同时白簕在其产地作为食材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无毒副作用,将其开发为保健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白簕多糖片剂的制备
片剂规格:0.3g/片,配制数量10000片;
原料组分:白簕多糖干膏粉150g,淀粉90g,微晶纤维素45g,内加交联PVP6g,外加交联PVP6g,硬脂酸镁2.4g,30%乙醇46.6mL。
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白簕多糖干膏粉的制备:
1)将晒干后的白簕地上部分的新鲜药材切成长约2cm的小段,清洗干净后备用;
2)按药材量:水=1:10进行煎煮和过滤,每次煎煮2h,重复2次,合并滤液;
3)将上述步骤合并所得的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60℃时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加入浸膏体积2倍量的乙醇,沉淀24h,得沉淀物;
4)取上述沉淀物,按比例加入沉淀物体积1倍量的水以及沉淀物质量3%的微粉硅胶,搅匀,控制干燥温度为80℃,喷雾干燥成细粉,即得白簕多糖干膏粉。
步骤二:白簕多糖片剂的制备:
1)取150g白簕多糖干膏粉,90g淀粉,45g微晶纤维素和6g内加交联PVP分别粉碎并混合均匀成混合粉料;
2)将上一步得到的混合粉料从锥形料斗上方投入制粒机物料斗,待物料高效混合时,注入46.6mL的30%乙醇作为黏合剂,并通过制粒机将其切割成细小而均匀的颗粒,得湿颗粒。将得到的湿颗粒放置于温度控制在70℃的热风循环烘箱中进行干燥,待干燥后用整粒机进行整粒,得干颗粒;
3)往上述干颗粒中加入8g外加交联PVP和2.4g硬脂酸镁,在三维运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同时向压片机饲料斗中加入0.5kg左右淀粉颗粒进行清机,准备白簕多糖片剂的压制。压制时选用直径为9mm的浅弧冲为本品的压片冲模并按片剂规格进行压片,制得白簕多糖素片。用苯酚硫酸法抽样测定样品片剂中白簕多糖的含量,要求控制白簕多糖含量为40mg/片。
4)白簕多糖素片经薄膜包衣工艺后即得成品。所述薄膜包衣工艺具体为:先取胃溶型薄膜包衣粉加入到不断搅拌的水中,配制成含固量为16%的包衣液,其中薄膜包衣粉用量为白簕多糖素片总重的4.2%。再将白簕多糖素片置于包衣锅中,用热风将片芯预热至40℃左右,启动空压机,压力控制在0.4~0.6Mpa,用喷枪喷液包衣,并适当调节喷液量及包衣锅转速,直至白簕多糖素片表面全部被包裹且表面色泽均匀。停止喷液后,冷风吹约10min,即得成品。
实施例2:苯酚硫酸法测定白簕多糖含量
1)样品溶液制备:随机抽取3片白簕多糖素片,分别称定重量后,用蒸馏水溶解,离心除去不溶性杂质,上清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后摇匀作为母液,再取1mL母液至2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即为样品溶液;
2)吸光度测定:准确移取1mL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1.0mL的6%苯酚和5.0mL的98%硫酸,混匀后,管口加盖,静置30min后浸于冷水浴中冷却,水浴结束后取出试管,于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度,得到样品吸光度值;
3)标准曲线:准确移取浓度分别为30μg/mL、40μg/mL、50μg/mL、60μg/mL、70μ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各1mL,分别置于10mL配有试管塞的试管中,分别测定各溶液吸光度,操作同上述2)中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测定。以标准葡萄糖浓度(μg/mL)为横坐标X,以相应浓度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Y作图,拟合得到标准曲线。
4)结果计算:
a、将样品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出样品溶液稀释后的多糖浓度;
b、根据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计算出样品溶液的多糖浓度;
c、每片中多糖含量mg/片=(样品溶液体积×样品溶液多糖浓度)/片剂数量。
实施例3:白簕多糖片剂的降糖药理学研究
针对该白簕多糖片剂的降糖保健功能进行动物实验。
1)实验分组及处理:
取90只26±2g健康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三天,其中70只禁食(不禁水)8小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mg/kg;其余20只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小鼠。72h后测定空腹血糖值,以血糖值大于11.1mmol/L作为标准,选取5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及20只正常小鼠进行降血糖实验。
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5组,即高血糖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多糖片低剂量组、多糖片中剂量组和多糖片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正常小鼠分为2组,即正常组和正常中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其中,二甲双胍组灌胃125mg·kg-1·d-1二甲双胍,多糖片低剂量组、多糖片中剂量组和多糖片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0mg·kg-1·d-1、100mg·kg-1·d-1、200mg·kg-1·d-1多糖片,正常中剂量组灌胃100mg·kg-1·d-1多糖片,正常组及高血糖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自由饮水进食,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第14天及最后一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血糖。
2)数据测定:
白簕多糖片剂的药理学数据是通过血糖测定试纸进行测定的,各组小鼠于第14天及第28天分别禁食(不禁水)8小时,剪尾取血,采用血糖试纸测定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值。
3)实验结果及总结:
与给药前相比:* P<0.05,** P<0.01;与高血糖模型组相比:# P<0.05,## P<0.01
由表1中数据可看出,给予白簕多糖片后第14天至28天,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逐渐降低,而正常中剂量组小鼠血糖值较为平稳,与给药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同时,多糖片中剂量组和多糖片高剂量组在给药第14天时血糖已经明显下降,效用显著(P<0.05),而多糖片低剂量组在给药4周后也出现显著降低的现象(P<0.05);第4周给药结束时,各多糖片组小鼠的血糖均显著低于高血糖模型组(P<0.05)。
STZ于1960年首次被用于建造动物糖尿病模型,而在目前的糖尿病动物研究中,STZ已成为建造糖尿病模型的经典诱导药物,一次性大剂量注射STZ可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从而诱发糖尿病。对白簕多糖片的降血糖效果考察结果可见,多糖片可在4周内有效降低STZ诱导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与高血糖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且该效果在实验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该片剂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影响。根据《国家食药监局关于印发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等9个保健功能评价方法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中相关规定,该片剂的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支持将该片剂用于保健品。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