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5355689A -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5689A
CN105355689A CN201510807762.7A CN201510807762A CN105355689A CN 105355689 A CN105355689 A CN 105355689A CN 201510807762 A CN201510807762 A CN 201510807762A CN 105355689 A CN105355689 A CN 105355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ayer
notacoria
cell panel
tack c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077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5689B (zh
Inventor
翁毅
邱诗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Qian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Sh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Sh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Sh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077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5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5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5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5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5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电池板包括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背膜层以及铝合金框体,背膜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于电池片层的背侧,其中,背膜层包括耐候层、基体层以及粘结层,耐候层与粘结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分别粘合于基体层表面,高透光胶黏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40~50份改性有机硅胶树脂、15~20份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5~10份乙烯基甲醚、2~4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3份过硫酸铵以及1~2份过氧化醋酸叔戊酯。从而通过高透光胶黏剂,有效增加背膜层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高透光率和耐高温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高透光背膜层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寻找和开发新能源成为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对环境无污染,同时来源简单,可以说是在人类的生存年限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太阳能已作为可替代的能源去广泛地开发和利用。现如今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大多是通过太阳能电池转换而来,太阳能电池对光的感应,得以把照射在其表面的光能转换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材料主要包括玻璃、背膜(氟膜、PET厚膜、EVA胶膜)、硅胶、边框以及接线盒等。目前的商用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要求为25年,而背膜作为直接与外界环境大面积接触的光伏封装材料,应当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高温、耐紫外、耐老化)、耐绝缘性、抗冲击性以及水蒸汽阻隔性等,以用于保障太阳能电池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耐久性。一旦背膜出现脱层、龟裂、起泡、泛黄等不良现象,就会造成电池模块脱落、电池片滑移、电池有效输出功率降低等情况。
现在的太阳能电池背膜涂装工艺通过粘合剂级别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在热压条件下将背膜粘接到太阳能电池板背面,进而起到保护电池内部的作用。但是由于背膜表面粘结能力差,透光率有效,通过EVA粘结剂无法长久透明地将背膜粘接于太阳能电池板处,常常出现剥离现象,使得背膜无法高透光性地密封太阳能电池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其通过高透光胶黏剂,有效增加背膜层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高透光率和耐高温性,从而有效提高背膜层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对光线的利用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所述电池片层通过粘胶相连设置于所述钢化玻璃层内表面;背膜层,所述背膜层与所述电池片层之间设置有高透光胶黏剂,所述背膜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粘合于所述电池片层的背侧,其中,所述背膜层包括耐候层,所述耐候层设置于所述背膜层外侧;基体层,所述基体层粘合于所述耐候层的内表面;以及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面向所述电池片层,所述耐候层与所述粘结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分别粘合于所述基体层表面,所述高透光胶黏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40~50份改性有机硅胶树脂、15~20份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5~10份乙烯基甲醚、2~4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3份过硫酸铵以及1~2份过氧化醋酸叔戊酯;以及铝合金框体,所述铝合金框体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外围,以用于所述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以及背膜层四周的封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的改性有机硅胶树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0~40份硅酸钠、8~20份二苯二氯硅烷、12~25份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0~25份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5~15份正辛醇、1~5份醋酸以及3~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耐候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30~40份聚偏氟乙烯、5~9份环氧乙烯基酯树脂、6~8份芳纶纤维、5~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4~6份聚乙二醇、2~4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钛酸酯偶联剂以及4~6份二异丁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粘结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5~20份甲基乙烯基硅烷、8~12份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4~6份过氧化苯甲酰、4~8份2-乙酰氨基丙烯酸、4~6份固化剂以及12~20份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粘结层的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溶剂为正辛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30~45μm,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30~50μm。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
S100提供基体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耐候层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耐候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30~40份聚偏氟乙烯、5~9份环氧乙烯基酯树脂、6~8份芳纶纤维、5~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4~6份聚乙二醇、2~4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钛酸酯偶联剂以及4~6份二异丁酮;
S200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粘结层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形成层状背膜,其中,所述粘结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5~20份甲基乙烯基硅烷、8~12份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4~6份过氧化苯甲酰、4~8份2-乙酰氨基丙烯酸、4~6份固化剂以及12~20份溶剂;以及
S300真空冷压所述层状背膜,通过高透光胶黏剂将所述背膜粘合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形成背膜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层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400:按相应质量份将硅酸钠加入混有正辛醇、去离子水和醋酸的容器中,搅拌后再加入二苯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混合物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30~60min;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继续反应20min;除去体系中的酸苯,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通过蒸馏制得改性有机硅胶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
S110按相应质量份将聚偏氟乙烯、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芳纶纤维、聚乙烯醇缩丁醛放入高速混合机里,900~1000转/分钟搅拌10~15min,获得第一混合物;
S120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90~100℃,加入相应质量份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钛酸酯偶联剂、二异丁酮,继续搅拌20~30min,获得第二混合物;
S130将第二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造粒得薄膜母粒,双螺杆挤出机的共混挤出温度为:一区170~180℃,二区180~190℃,三区190~205℃,四区205~220℃,五区220~230℃,机头210~230℃,其中,螺杆转速180~200r/min;
S140将薄膜母料经过双螺杆挤出成厚膜,厚膜经过双向拉伸后定型,制得所述耐候层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200包括步骤:将相应质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烷、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过氧化苯甲酰、2-乙酰氨基丙烯酸加到正辛醇中,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至混合均匀后,倒入模具,热压成型,制得所述粘结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背膜层的各层结构以及将背膜层粘合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有效增加背膜层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高透光率和耐高温性,改性有机硅胶树脂改善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的粘性,提供良好的保持力,有效防止脱胶的情况发生;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为高透光胶黏剂提供必要的强度和内聚力,提高了整个胶黏剂的透光率,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中的不饱和键可与改性有机硅树脂中的不饱和键发生聚合反应,提高了整个高透光胶黏剂的内聚力;在有机硅胶树脂中引入苯基和乙烯基,有效提高有机硅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和剥离强度,得以对有机硅胶树脂进行改性;
2、耐候层中的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不饱和基团可以和聚偏氟乙烯中的双键反应,聚偏氟乙烯上引入醇基来改进其疏水性,克服纯聚偏氟乙烯亲水性较差,所制作的薄膜易剥离的缺点,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得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防止脱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所述电池片层通过粘胶相连设置于所述钢化玻璃层内表面;背膜层,所述背膜层与所述电池片层之间设置有高透光胶黏剂,所述背膜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粘合于所述电池片层的背侧,其中,所述背膜层包括耐候层,所述耐候层设置于所述背膜层外侧;基体层,所述基体层粘合于所述耐候层的内表面;以及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面向所述电池片层,所述耐候层与所述粘结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分别粘合于所述基体层表面,所述高透光胶黏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40~50份改性有机硅胶树脂、15~20份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5~10份乙烯基甲醚、2~4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3份过硫酸铵以及1~2份过氧化醋酸叔戊酯;以及铝合金框体,所述铝合金框体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外围,以用于所述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以及背膜层四周的封边。从而,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所述背膜层的各层结构以及将所述背膜层粘合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有效增加背膜层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高透光率和耐高温性,从而有效提高背膜层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对光线的利用率,同时防止所述背膜层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脱胶、剥离。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进一步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背膜层的下方,所述电池片层采用的光伏材料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连接所述接线盒。在所述钢化玻璃层与所述电池片之间通过EVA粘胶相连。
其中,所述钢化玻璃层、所述电池片层以及所述背膜层的四周通过所述铝合金框体进行封边处理。所述铝合金框体、太阳能电池片层以及接线盒交界处采用硅胶密封。
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的改性有机硅胶树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0~40份硅酸钠、8~20份二苯二氯硅烷、12~25份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0~25份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5~15份正辛醇、1~5份醋酸以及3~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
其中,改性有机硅胶树脂为分散相,主要改善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的粘性,提供良好的保持力,有效防止脱胶的情况发生。二苯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水解形成的硅醇基,与硅酸钠水解得到的主链上的硅羟基继续缩合反应,形成有机侧链。同时,在有机硅胶树脂中引入苯基和乙烯基,有效提高有机硅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和剥离强度,得以对有机硅胶树脂进行改性。
其中,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是所述高透光胶黏剂中的富有弹性以及柔性的有机硅橡胶,作为连续相,粘胶剂的成膜物质,为所述高透光胶黏剂提供必要的强度,提高必要的内聚力,且提高了整个胶黏剂的透光率。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中的不饱和键可与改性有机硅树脂中的不饱和键发生聚合反应,提高了整个高透光胶黏剂的内聚力。
所述背膜层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对所述电池片层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耐绝缘性、阻水性以及耐老化性。
所述耐候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30~40份聚偏氟乙烯、5~9份环氧乙烯基酯树脂、6~8份芳纶纤维、5~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4~6份聚乙二醇、2~4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钛酸酯偶联剂以及4~6份二异丁酮。
其中,聚偏氟乙烯透光率好得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转化效率,其偶极矩较大,得以使所述耐候层具有良好热性能,通过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中的不饱和基团可以和聚偏氟乙烯中的双键反应,聚偏氟乙烯上引入醇基来改进其疏水性,克服纯聚偏氟乙烯亲水性较差,所制作的薄膜易剥离的缺点,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得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防止脱胶。
芳纶分子链中的苯环及分子间的氢键结构使得分子链难以内旋转,分子链不能折叠,呈伸展的刚性棒状结构,分子链之间可排列得十分紧密,从而使纤维具有很高的模量和强度。这种刚性分子结构还赋予芳纶纤维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通过芳纶纤维填充改性聚偏氟乙烯,可以提高整个体系的力学性能、刚性和热变形温度,并降低成本。
钛酸酯偶联剂具有良好的偶联效果,通过钛酸酯偶联剂代替传统的硅烷偶联剂,有效改变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面状态,提高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性和防沉降性。钛酸酯偶联剂能与无机物表面羟基起反应,从而达到化学偶联的目的,得以偶联亲水性较强的纳米二氧化硅,由于由于无机物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提高了膜熔体的黏度、使膜中的各个组分分散均匀,且该进一步增强其亲水性,使得所述耐候层易与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相连,粘合于所述基体层。
所述基体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PET层)。
所述粘结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5~20份甲基乙烯基硅烷、8~12份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4~6份过氧化苯甲酰、4~8份2-乙酰氨基丙烯酸、4~6份固化剂以及12~20份溶剂。
其中,所述粘结层的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溶剂为正辛醇。
其中,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30~45μm,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38μm。
其中,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30~50μm,优选地,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40μm。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
S100提供基体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耐候层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耐候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30~40份聚偏氟乙烯、5~9份环氧乙烯基酯树脂、6~8份芳纶纤维、5~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4~6份聚乙二醇、2~4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钛酸酯偶联剂以及4~6份二异丁酮;
S200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粘结层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形成层状背膜,其中,所述粘结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5~20份甲基乙烯基硅烷、8~12份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4~6份过氧化苯甲酰、4~8份2-乙酰氨基丙烯酸、4~6份固化剂以及12~20份溶剂;以及
S300真空冷压所述层状背膜,通过高透光胶黏剂将所述背膜粘合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形成背膜层。
其中,所述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层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400:按相应质量份将硅酸钠加入混有正辛醇、去离子水和醋酸的容器中,搅拌后再加入二苯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混合物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30~60min;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继续反应20min;除去体系中的酸苯,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通过蒸馏制得改性有机硅胶树脂。
其中,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
S110按相应质量份将聚偏氟乙烯、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芳纶纤维、聚乙烯醇缩丁醛放入高速混合机里,900~1000转/分钟搅拌10~15min,获得第一混合物;
S120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90~100℃,加入相应质量份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钛酸酯偶联剂、二异丁酮,继续搅拌20~30min,获得第二混合物;
S130将第二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造粒得薄膜母粒,双螺杆挤出机的共混挤出温度为:一区170~180℃,二区180~190℃,三区190~205℃,四区205~220℃,五区220~230℃,机头210~230℃,其中,螺杆转速180~200r/min;
S140将薄膜母料经过双螺杆挤出成厚膜,厚膜经过双向拉伸后定型,制得所述耐候层薄膜。
其中,所述步骤S200包括步骤:将相应质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烷、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过氧化苯甲酰、2-乙酰氨基丙烯酸加到正辛醇中,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至混合均匀后,倒入模具,热压成型,制得所述粘结层。
实施例一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最上层钢化玻璃层、中间层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和最下层背膜层组合而成。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连接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的背板层下面,所述钢化玻璃层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层通过EVA粘胶相连,所述背膜层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相连,所述基板层、太阳能电池片层、背板层组成的四周铝合金框体封边。
所述铝合金框体、太阳能电池片层与接线盒交界处采用硅胶进行密封。
所述高透光胶黏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45份改性有机硅胶树脂、15份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10份乙烯基甲醚、3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份过硫酸铵、2份过氧化醋酸叔戊酯。
改性有机硅胶树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
硅酸钠30份
二苯二氯硅烷12份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8份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20份
正辛醇15份
醋酸4份
聚甲基丙烯酸酯4份
其中,改性有机硅胶树脂的制备方法:按所述有机硅胶树脂的原料配方将硅酸钠加入混有正辛醇、去离子水和醋酸的容器中,搅拌后再加入二苯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混合物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45min之后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继续反应20min;然后除去体系中的酸苯,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接着蒸馏后得到改性有机硅胶树脂。
所述背膜层由外向内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为耐候层、第二层为基体层,第三层为粘结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相连。
所述第一层为耐候层的厚度为50μm,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各个组分组成:
聚偏氟乙烯30
环氧乙烯基酯树脂5
芳纶纤维6
聚乙烯醇缩丁醛8
聚乙二醇5
纳米二氧化硅3
钛酸酯偶联剂4
二异丁酮4
所述耐候层的制备过程如下:
1.按配比将聚偏氟乙烯、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芳纶纤维、聚乙烯醇缩丁醛放入高速混合机里,950转/分钟搅拌10min,获得第一混合物。
2.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94℃,加入相应质量份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钛酸酯偶联剂、二异丁酮,继续搅拌30min,获得第二混合物。
3.将第二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造粒得薄膜母粒,双螺杆挤出机的共混挤出温度为:一区170℃,二区180℃,三区190℃,四区205℃,五区220℃,机头210℃;螺杆转速200r/min。
4.将上述得到的薄膜母料经过双螺杆挤出成厚膜,厚膜经过双向拉伸后定型,制得一种耐候层薄膜。
所述第三层为粘结层,粘结层的厚度为45μm,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各个组分组成:
甲基乙烯基硅烷20
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8
过氧化苯甲酰4
2-乙酰氨基丙烯酸5
异氰酸酯固化剂5
正辛醇12
所述粘结层的制备过程如下:将相应质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烷、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过氧化苯甲酰、2-乙酰氨基丙烯酸加到正辛醇中,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至混合均匀后,倒入模具,热压成型。
将所述耐候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粘结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制得层状背膜,真空冷压所述层状背膜,通过高透光胶黏剂将所述背膜粘合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形成所述背膜层。
实施例二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最上层钢化玻璃层、中间层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和最下层背膜层组合而成。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连接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的背板层下面,所述钢化玻璃层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层通过EVA粘胶相连,所述背膜层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相连,所述基板层、太阳能电池片层、背板层组成的四周铝合金框体封边。
所述铝合金框体、太阳能电池片层与接线盒交界处采用硅胶进行密封。
所述高透光胶黏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40份改性有机硅胶树脂、18份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7份乙烯基甲醚、4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份过硫酸铵、1份过氧化醋酸叔戊酯。
改性有机硅胶树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
硅酸钠10份
二苯二氯硅烷8份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2份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10份
正辛醇5份
醋酸1份
聚甲基丙烯酸酯3份
其中,改性有机硅胶树脂的制备方法:按所述有机硅胶树脂的原料配方将硅酸钠加入混有正辛醇、去离子水和醋酸的容器中,搅拌后再加入二苯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混合物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30min之后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继续反应20min;然后除去体系中的酸苯,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接着蒸馏后得到改性有机硅胶树脂。
所述背膜层由外向内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为耐候层、第二层为基体层,第三层为粘结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相连。
所述第一层为耐候层的厚度为30μm,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各个组分组成:
聚偏氟乙烯35
环氧乙烯基酯树脂9
芳纶纤维8
聚乙烯醇缩丁醛6
聚乙二醇4
纳米二氧化硅2
钛酸酯偶联剂3
二异丁酮6
所述耐候层的制备过程如下:
1.按配比将聚偏氟乙烯、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芳纶纤维、聚乙烯醇缩丁醛放入高速混合机里,900转/分钟搅拌12min,获得第一混合物。
2.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90℃,加入相应质量份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钛酸酯偶联剂、二异丁酮,继续搅拌20min,获得第二混合物。
3.将第二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造粒得薄膜母粒,双螺杆挤出机的共混挤出温度为:一区175℃,二区185℃,三区196℃,四区215℃,五区225℃,机头220℃;螺杆转速190r/min。
4.将上述得到的薄膜母料经过双螺杆挤出成厚膜,厚膜经过双向拉伸后定型,制得一种耐候层薄膜。
所述第三层为粘结层,粘结层的厚度为35μm,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各个组分组成:
甲基乙烯基硅烷17
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12
过氧化苯甲酰5
2-乙酰氨基丙烯酸4
异氰酸酯固化剂4
正辛醇16
所述粘结层的制备过程如下:将相应质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烷、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过氧化苯甲酰、2-乙酰氨基丙烯酸加到正辛醇中,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至混合均匀后,倒入模具,热压成型。
将所述耐候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粘结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制得层状背膜,真空冷压所述层状背膜,通过高透光胶黏剂将所述背膜粘合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形成所述背膜层。
实施例三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最上层钢化玻璃层、中间层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和最下层背膜层组合而成。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连接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的背板层下面,所述钢化玻璃层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层通过EVA粘胶相连,所述背膜层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相连,所述基板层、太阳能电池片层、背板层组成的四周铝合金框体封边。
所述铝合金框体、太阳能电池片层与接线盒交界处采用硅胶进行密封。
所述高透光胶黏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50份改性有机硅胶树脂、20份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5份乙烯基甲醚、2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份过硫酸铵、2份过氧化醋酸叔戊酯。
改性有机硅胶树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
硅酸钠40份
二苯二氯硅烷20份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25份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25份
正辛醇10份
醋酸5份
聚甲基丙烯酸酯6份
其中,改性有机硅胶树脂的制备方法:按所述有机硅胶树脂的原料配方将硅酸钠加入混有正辛醇、去离子水和醋酸的容器中,搅拌后再加入二苯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混合物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60min之后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继续反应20min;然后除去体系中的酸苯,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接着蒸馏后得到改性有机硅胶树脂。
所述背膜层由外向内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为耐候层、第二层为基体层,第三层为粘结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相连。
所述第一层为耐候层的厚度为40μm,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各个组分组成:
聚偏氟乙烯40
环氧乙烯基酯树脂7
芳纶纤维7
聚乙烯醇缩丁醛5
聚乙二醇6
纳米二氧化硅4
钛酸酯偶联剂6
二异丁酮5
所述耐候层的制备过程如下:
1.按配比将聚偏氟乙烯、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芳纶纤维、聚乙烯醇缩丁醛放入高速混合机里,1000转/分钟搅拌15min,获得第一混合物。
2.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100℃,加入相应质量份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钛酸酯偶联剂、二异丁酮,继续搅拌25min,获得第二混合物。
3.将第二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造粒得薄膜母粒,双螺杆挤出机的共混挤出温度为:一区180℃,二区190℃,三区205℃,四区220℃,五区230℃,机头230℃;螺杆转速180r/min。
4.将上述得到的薄膜母料经过双螺杆挤出成厚膜,厚膜经过双向拉伸后定型,制得一种耐候层薄膜。
所述第三层为粘结层,粘结层的厚度为30μm,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各个组分组成:
甲基乙烯基硅烷15
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10
过氧化苯甲酰6
2-乙酰氨基丙烯酸8
异氰酸酯固化剂6
正辛醇20
所述粘结层的制备过程如下:将相应质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烷、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过氧化苯甲酰、2-乙酰氨基丙烯酸加到正辛醇中,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至混合均匀后,倒入模具,热压成型。
将所述耐候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粘结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制得层状背膜,真空冷压所述层状背膜,通过高透光胶黏剂将所述背膜粘合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形成所述背膜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化玻璃层;
电池片层,所述电池片层通过粘胶相连设置于所述钢化玻璃层内表面;
背膜层,所述背膜层与所述电池片层之间设置有高透光胶黏剂,所述背膜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粘合于所述电池片层的背侧,其中,所述背膜层包括:
耐候层,所述耐候层设置于所述背膜层外侧;
基体层,所述基体层粘合于所述耐候层的内表面;以及
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面向所述电池片层,所述耐候层与所述粘结层通过所述高透光胶黏剂分别粘合于所述基体层表面,所述高透光胶黏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40~50份改性有机硅胶树脂、15~20份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5~10份乙烯基甲醚、2~4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3份过硫酸铵以及1~2份过氧化醋酸叔戊酯;以及
铝合金框体,所述铝合金框体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外围,以用于所述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以及背膜层四周的封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光胶黏剂的改性有机硅胶树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0~40份硅酸钠、8~20份二苯二氯硅烷、12~25份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0~25份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5~15份正辛醇、1~5份醋酸以及3~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30~40份聚偏氟乙烯、5~9份环氧乙烯基酯树脂、6~8份芳纶纤维、5~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4~6份聚乙二醇、2~4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钛酸酯偶联剂以及4~6份二异丁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5~20份甲基乙烯基硅烷、8~12份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4~6份过氧化苯甲酰、4~8份2-乙酰氨基丙烯酸、4~6份固化剂以及12~20份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溶剂为正辛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30~45μm,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30~50μm。
7.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0提供基体层,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耐候层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耐候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30~40份聚偏氟乙烯、5~9份环氧乙烯基酯树脂、6~8份芳纶纤维、5~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4~6份聚乙二醇、2~4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钛酸酯偶联剂以及4~6份二异丁酮;
S200通过高透光胶黏剂粘合粘结层于所述基体层的内表面,形成层状背膜,其中,所述粘结层以重量份计由下列组分组成:15~20份甲基乙烯基硅烷、8~12份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4~6份过氧化苯甲酰、4~8份2-乙酰氨基丙烯酸、4~6份固化剂以及12~20份溶剂;以及
S300真空冷压所述层状背膜,通过高透光胶黏剂将所述背膜粘合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形成背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膜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步骤S400:按相应质量份将硅酸钠加入混有正辛醇、去离子水和醋酸的容器中,搅拌后再加入二苯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混合物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30~60min;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继续反应20min;除去体系中的酸苯,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通过蒸馏制得改性有机硅胶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膜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
S110按相应质量份将聚偏氟乙烯、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芳纶纤维、聚乙烯醇缩丁醛放入高速混合机里,900~1000转/分钟搅拌10~15min,获得第一混合物;
S120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90~100℃,加入相应质量份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钛酸酯偶联剂、二异丁酮,继续搅拌20~30min,获得第二混合物;
S130将第二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造粒得薄膜母粒,双螺杆挤出机的共混挤出温度为:一区170~180℃,二区180~190℃,三区190~205℃,四区205~220℃,五区220~230℃,机头210~230℃,其中,螺杆转速180~200r/min;
S140将薄膜母料经过双螺杆挤出成厚膜,厚膜经过双向拉伸后定型,制得所述耐候层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膜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包括步骤:将相应质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烷、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过氧化苯甲酰、2-乙酰氨基丙烯酸加到正辛醇中,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至混合均匀后,倒入模具,热压成型,制得所述粘结层。
CN201510807762.7A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355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7762.7A CN105355689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7762.7A CN105355689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5689A true CN105355689A (zh) 2016-02-24
CN105355689B CN105355689B (zh) 2017-03-22

Family

ID=5533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7762.7A Active CN105355689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568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6800A (zh) * 2016-07-29 2016-12-07 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62422A (zh) * 2023-02-19 2023-05-26 安徽谊鑫胶带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9543A1 (ja) * 2013-01-31 2014-08-0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用フィルム状封止材、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シート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04022173A (zh) * 2014-06-20 2014-09-03 中天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率太阳能电池用一体化背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93081A (zh) * 2014-11-14 2015-03-04 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2082A (zh) * 2014-11-27 2015-04-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结构的pet薄膜及由其组成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JP2015186861A (ja) * 2014-03-26 2015-10-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9543A1 (ja) * 2013-01-31 2014-08-0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用フィルム状封止材、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シート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15186861A (ja) * 2014-03-26 2015-10-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022173A (zh) * 2014-06-20 2014-09-03 中天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率太阳能电池用一体化背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93081A (zh) * 2014-11-14 2015-03-04 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2082A (zh) * 2014-11-27 2015-04-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结构的pet薄膜及由其组成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6800A (zh) * 2016-07-29 2016-12-07 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62422A (zh) * 2023-02-19 2023-05-26 安徽谊鑫胶带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5689B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5605B (zh) 一种封装硅胶的制备方法、制品及其应用
CN101735744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eva热溶胶片
CN101914364B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0796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TW201900830A (zh) 層壓黏著劑組成物及其等之應用
CN102532900B (zh) 功率型led封装用有机硅透镜材料
CN103992645A (zh) 一种led封装用高性能有机硅固晶材料
CN103403881B (zh) 太阳能电池用密封膜和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
CN104745132A (zh) 一种户外贴片灯珠用环氧树脂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5689B (zh) 一种高透光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层制备方法
CN103890967A (zh) 太阳能电池用密封膜和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
JP311762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保護シート用組成物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保護シート
CN113956801B (zh) 彩色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彩色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08707300A (zh) 一种高性能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5865A (zh) 一种光伏背板防水高强耐热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5692B (zh) 一种防老化高阻隔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770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09110405A1 (ja) 熱硬化性有機無機ハイブリッド透明材料
CN116574457A (zh) 一种防迁移抗老化光伏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5688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背膜制备方法
CN109575820A (zh) 一种转光型光伏封装用eva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22101A (zh) 一种玻璃用可紫外固化氟硅聚丙烯酸酯防污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6932A (zh) 一种玻璃封装用eva胶膜的制备方法
CN116144284B (zh) 原料包、一体型胶膜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
CN115044346B (zh) 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313000 1-C, building 1, No. 656, Qix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zhou xinbeil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0015, Fujian, Fuzhou Mawei Town, Mawei East Road, No. 136 sunshine city Century Square office building C, floor 25, office 16

Patentee before: FUZHOU SH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0

Address after: 425600 Sanheyuan village, Wenmiao street, Ningyuan County, Yong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Hunan Qian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000 1-C, building 1, No. 656 Qix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zhou xinbeil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