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7392B - 活塞式内燃机压缩气体捂燃增压技术 - Google Patents
活塞式内燃机压缩气体捂燃增压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57392B CN105257392B CN201510749076.9A CN201510749076A CN105257392B CN 105257392 B CN105257392 B CN 105257392B CN 201510749076 A CN201510749076 A CN 201510749076A CN 105257392 B CN105257392 B CN 1052573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combustion
- ring
- combustion chamber
- pressuriz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活塞式内燃机压缩气体捂燃增压技术,它是由活塞,连杆,曲轴,汽缸,缸盖,火花塞组成。并加有,平压通道,电磁阀,环压缩室,环压燃烧室火花塞,占位活塞环,在压缩冲程,活塞到上止点,压缩气体大部分被转移到环压室内,少部分留在保压室内,电磁阀关闭后,在做功冲程中,火花塞点燃保压室和环压室的气体,环压燃烧室对被转移来的燃料气体做捂燃增压处理,其内部的燃烧气体因为提前点燃且没有空间增加而增压,待活塞开始从上止点下行至气缸内侧壁的内凹空间开口处,与保压燃烧室构成总燃烧室后,再和保压燃室的燃烧气体一起推动活塞下行做功。总燃室内的燃烧速度和能量释放速度远高于传统内燃机,且形成湍流,燃烧更充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塞式内燃机装置,尤其是能回移压缩气体到环压燃烧室做捂燃增压处理,再介入总燃烧室高压燃烧推动活塞下行,和以曲轴大力臂传递连杆力开始做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内然机,无论是四冲程,还是二冲程式内燃机在压缩和做功冲程中,活塞把燃料气体压缩到活塞上止点所在气缸中的位置,再小偏角爆燃做功。压缩冲程中压缩气体在提升压缩比过程中压缩增压,在开始介入推动活塞下行做功之前没有对已完成压缩比的压缩气体再加压处理,做功初始气压低,即点火气压低。
同时,小偏角开始燃烧做功情况下,此时连杆以曲轴为半径绕曲轴轴心线转动,形成的夹角小,曲轴力臂就小,来自连杆的绕着曲轴转动传递的力就小。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内燃机做功冲程中,压缩气体点火做功初始气压低和曲轴力臂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装置,该内燃机不仅能压缩燃料气体,爆燃做功,排出废气,吸入燃料气体,而且能方便地转移压缩气体到增压处理空间,该空间能封闭燃烧且不扩充空间容积的方式增加气压,即增压燃烧室,本案的增压燃烧室以环压室例进行说明,环压室位于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方向回移一段行程附近的汽缸内壁与活塞外壁之间。
做功冲程中,电磁阀内的气门隔开了环压室和保压室,保压室火花塞和环压室火花塞先后点火燃烧燃料气体,点火后环压室被称为环压燃烧室,保压室点火后称为保压燃烧室,在环压燃烧室还可对压缩气体做预先捂燃增压处理,再以很高的做功初始气压介入总燃烧室后,高压,高速燃烧推动活塞下行做功,即在环压燃烧室燃烧一定时间后再介入总燃烧室做功。
并且同时实现曲轴大力臂,让连杆传递的力,以曲轴大力臂的传递方式转动曲轴,本发明因为只涉及到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所以在以下的说明和附图中只对这两个冲程进行说明,没有排气和吸气部份的具体说明,以及气门打开部份的附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活塞机型四冲程和二冲程内然机中,环压室与保压室通过平压通道联通,环压室12由汽缸内侧壁的内凹空间112和活塞外侧壁的外凹空间111两部份构成,本案中汽缸内侧壁的内凹空间简称为内凹空间,如图13中的112。活塞外侧壁的外凹空间简称为外凹空间,如图13中的111,点火后又称为环压燃烧室。
平压通道18内设有电磁阀5,在压缩冲程,如图2所示,电磁阀5开启,压缩气体在活塞6上行至能封闭环压室12的开口之后的压缩行程,通过平压通道18平衡环压室12和保压室15内部气压,电磁阀5在压缩冲程末尾阶段保持开启状态,让活塞6在上行过程中经过了环压室12的开口上沿后,继续由平压通道18经过保压室15向环压室12输送气压。
作为推动活塞6下行做功起主要作用的大部份燃料气体被存储环压室12,实现压缩气体部分回移。少部分燃料留存在保压室15,保压室容积大小以其内部燃料点火后,最大气压能使活塞6从上止点下行至环压燃烧室91开口处距离为准,在图2中对应的位置是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
压缩冲程中,活塞继续上行到上止点后,电磁阀5关闭,隔绝环压燃烧室91和保压燃烧室90,环压室火花塞16和保压室火花塞19分别点火,此时,保压燃烧室90内气体开始燃烧,气压升高,活塞6开始下行,下行的距离以保压燃烧室的气压值增长到最大时就是环压燃烧室91的开口为准,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
在活塞6还没下行至环压燃烧室91开口之前的时间段,环压燃烧室91气体也可以提前点火燃烧,做捂燃增压处理,待活塞6继续下行经过环压燃烧室91的开口之后,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与保压燃烧室90联通构成总燃烧室100。
环压燃烧室91内部经过预先捂燃增压处理的高压燃烧气体,以较高的做功初始气压通过开口介入总燃烧室100,与保压燃烧室90的燃烧气体一起燃烧推动活塞6下行做功,同时形成湍流,让燃烧更充分。
捂燃增压处理技术是:压缩冲程完成并转移燃料气体到增压空间,再开始做功冲程,在没有燃烧空间增加的情况下在封闭空间环压室12内点火燃烧,以增加空间内燃料气体的气压,接合环燃烧室火花塞16,控制着点火时间提前量,时间提前量可为正,零和负值,本发案中以时间提前量为正值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以便环压燃烧室91内的燃料气体不易过早被点燃而增压太过,仅利用燃烧的开始阶段发生在环压燃烧室91中,之后的燃烧阶段,活塞6已经下行至环压燃烧室91的开口处,接通环压燃烧室91和保压燃烧室90构成总燃烧室100,根据压强越高,温度就越高,燃烧速度就越快的原理,那么燃料的能量释放速度就越快。
经过预先捂燃增压处理过的燃烧气体,以更高的压强在活塞6经过环压燃烧室91的开口加入到总燃烧100,才开始伴随活塞的下行做功,比起传统内燃机,未经过预先捂燃增压处理的压缩燃料气体,仅以完成压缩比所增加气压所达到的压强值,直接点火就开始伴随活塞6下行的压缩燃烧气体,其开始做功的初始燃烧气压要高出很多,即介入做功初始燃烧气压要高出很多。
其在总燃烧室内的燃烧效果更优异,能量释放速度更快,燃烧反应更充分。气缸内总燃烧室100的压强增长速度会更快,爆燃效果更好,做功效果也更好。
当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与保压燃烧室90联通构成总燃烧室100时,在这个介入点,从活塞6上止点开始,连杆7绕曲轴8转了一个角度Q,如图10所示,这个角度Q大于传统内燃机的小偏角点火的角度,连杆力131以曲轴线132为半径绕曲轴中心轴线上Z点转动与连杆力131形成较大的力臂L。在内燃机每个做功冲程的初始,连杆7拥有大力臂L转动曲轴8,曲轴8的输出力就更大。
活塞6从其上止点反回运行到环压燃烧室91开口处的这段距离,也就是在做功用压缩气体介入推动活塞6做功之前的阶段,同时也是曲轴大力臂形成的阶段。
活塞6回移,导致气缸中保压燃烧室90空间增加,是由留在保压室15中的小部分压缩气体被点火爆燃,扩张体积来填充活塞6回移所增加的空间,以确保做功用燃烧气体从环压燃烧室91介入总燃烧室100时,不会损失气压去弥补保压燃烧室90的气压低于完成压缩冲程时的气压值,即活塞下行所增加空间形成的气压差。
为确保做功用的燃烧气体的气压值从环压燃烧室91开始介入进总燃烧室100,就以大于,至少等于完成压缩比时的气压值。
在环压室12内对里面的压缩气体做预先捂燃增压处理,以提前于介入总燃烧室100之前一定时间量点火,在没有空间增加的情况下高压燃烧,只增压不扩大空间,其燃烧速度会高于有空间增长伴随燃烧的保压燃烧室90的燃烧速度,加上大部份燃料是存放在环压室12内,即没有燃烧气压推动活塞扩张空间增长的燃烧气压和燃烧速度会高于有活塞运行而增加空间的燃烧气压和燃烧速度,其燃烧速度和燃烧气压可强许多倍。
可以随环压燃烧室火花塞16点火提前量的控制,来方便地控制预先捂燃增压处理所增加的气压。当活塞6下行到环压燃烧室91开口处形成总燃烧室100时,燃烧气体以高于保压燃烧室90的气压的介入总燃烧室100,再燃烧着推动活塞6下行做功。
在双活塞对置机型,如图12所示,也可以设计压缩气体回移捂燃增压技术,捂燃增压技术的A环压室131,B环压室132, C环压室133, D环压室134,分别设计在气缸中部的内壁,即两个活塞的上止点附近,如图12所示。
图12中的47,48,49,50是各个汽缸配套的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电磁阀。图12中的双活塞对置机型是每个活塞都设计了环压燃烧室和捂燃增压系统。也可以只对部份活塞组做配套设计。
设计在平压通道18内的电磁阀5,在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中电磁阀5的两个气门31和气门27都是开启状态,如图8所示,方便气体流通,在压缩冲程末端和做功冲程中,即环压燃烧室91做预先捂燃增压处理阶段,设在平压通道18内的电磁阀5对于保压室15和环压室12的分隔起着重要作用,即要在压缩冲程中让压缩气体流通,又要在做功冲程中实现两燃烧室先后点火燃烧的气压差不再互相流通,且最好在全封闭的情况下工作,所以电磁铁控具有特殊结构的气门可以胜任,一端大另端较小形状的气门31和气门27,如图14中所示,以气压差越大,开合得更好,特别是气门并闭后。
在做功冲程中,保压燃烧室90先点火,气压先升高,此时保压燃烧室90的气压高于环压燃烧室91,在做功冲程中当保压燃烧室90一侧压强高于环压燃烧室91一侧的压强时,气门31被高气压从保压燃烧室91方向牢牢的顶在平压通道18在保压燃烧室90端开口上,当环压燃烧室91也点火后,平压通道18通向环压燃烧室91开口端气压因为是没有空间增长的捂燃方式燃烧速度更快,且大部份燃料存放在环压燃烧室91内,所以此时的气压要高于保压燃烧室90,环压燃烧室91的高气压也牢牢地把气门27顶在平压通道18的环压燃烧室91方向开口上,如图14所示。
无论是压缩冲程还是做功冲程,电磁阀5和平压通道18的开合都没有与气缸4之外有空隙相通,实现了全封闭,且两个气门由电磁阀杠杆22相连接,只要一个气门受高气压推动,力也会通过电磁阀杠杆22让另一个气门关闭得更好,加上电磁铁29和电磁铁25的作用力,能主动关闭气门。
环压室12在其内部的环压燃烧室火花塞16点火后被称为环压燃烧室91,在活塞6下行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之前,环压室12是由活塞外侧壁的外凹空间111,和能起存放燃烧气体以及封闭在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下沿122两部份构成,如图13中的环压室12。
即,活塞外侧壁的外凹空间111所在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的上沿121和下沿122之间,可用来存放燃料气体和封闭点火燃烧做捂燃增压外理,活塞外侧壁的外凹空间111指的是活塞体和各活塞环由外向内凹陷的空间,可任意设计成各种形状的凹空间和分部状态,如呈星点分部。本案中以环形分部为例,包括上活塞环14与占活塞位环11之间且未与汽缸内壁接触的空间,如图13所示,这部份空间点火前称为环压室12,点火后又称为环压燃烧室91,保压室15在汽缸顶部的保压室火花塞19点火后称为保压燃烧室90,主要起保证气压的作用,当在活塞下行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的上沿121处,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与保压燃烧室90联通又构成总燃烧室100。
在具本实施例中:环压室12主要由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由构,而活塞6方面除了各活塞环之外的空间外,没有设计出特别的外凹空间,环压室12由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构成。
位于活塞6上的活塞占位环11,其位置,厚度和宽度是,活塞6处于上止点时,其下沿向下到达环压室12下沿口,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的下沿122,其上沿不封闭环压室12开口上沿,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的上沿121,其厚度尽量占据活塞6与汽缸4之间空隙,而又不与气缸4有较大磨擦,起占据空间作用,在活塞下行时占据活塞与缸体之间空隙,好让环压燃烧室91的燃料气体更多的在总燃烧室100内充分燃烧。
增压空间即环压室内的汽缸内壁有活塞滑动桥供活塞滑行通过,活塞滑动桥开设得有孔洞,好让燃料气体相负流通。
有益效果:可以在压缩冲程压缩燃料气体的同时回移压缩气体,在环压燃烧室内提前一定时间量点火对燃料气体做预先捂燃增压处理,提高了燃料气体的介入做功的初始燃烧气压值,该气压值远高于压缩比完成时的气压值,使发生在总燃室内的燃料气体的燃烧更充分和高速,为活塞到达下止点之前,气缸内爆燃效果更好,气压更高。加上介入总燃烧室的湍流效应,燃烧就越充分,让内燃机输出更大扭力和功率的同时,更节能环保。
同时连杆上的力可以方便地获得大力臂以曲轴为半径绕曲轴中心轴转动,曲轴的力就更大。
该捂燃增压技术,在环压燃烧室火花塞点火时间提前量的控制下,能取得可变化的介入做功初始燃烧气压,其可变化的气压值范围比可变压缩比技术要大,可高出很多和低很多。
由于环压燃烧室在活塞下行经过其开口处才介入总燃室燃烧做功,在开口刚被连通时,环压燃烧室内的高压气体会流向总燃烧室,形成燃烧着的高速湍流,流动着的方式燃烧,可以把处在气缸周边角落里的氧,碳,及没有充分燃烧形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在流动中充分配合,让处于氧分子稀薄区域的碳和一氧化碳有机会得到氧元子,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活塞在下止点开始上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活塞压缩冲程上行经过环压室上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活塞在上止点结构示意图。
图4是做功冲程,活塞下行至环压燃烧室开口上沿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做功冲程,活塞下行至下止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汽缸剖面图汽缸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活塞放大示意图。
图8是电磁阀开启状态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电磁阀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环压燃烧室内燃烧气体介入做功时的大力臂示意图。
图11是汽缸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双活塞对置机型配套设计捂燃增压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例的环压燃烧室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电磁阀关闭状态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进气门,2.排气门,3.气缸盖,4. 气缸体,5.电磁阀,6.活塞,7.连杆,8.曲轴,11.活塞占位环, 16.环压燃烧室火花塞, 19.保压室火花塞。
图2中, 4. 气缸体,5.电磁阀,6.活塞,11.活塞占位环,12.环压室,14.上活塞环,15.保压室,18.平压通道,112.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21.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2.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下沿。
图3中, 1.进气门,2.排气门, 4. 气缸体,5.电磁阀,11.活塞占位环,12.环压室,14.上活塞环, 15.保压室, 16.环压燃烧室火花塞,18.平压通道,19.保压室火花塞, 90.保压燃烧室,91.环压燃烧室,112.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21.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
图4中, 1.进气门,2.排气门,5.电磁阀,6.活塞,7.连杆,8.曲轴,11.活塞占位环,14.上活塞环,16.环压燃烧室火花塞,19.保压室火花塞,90.保压燃烧室,91.环压燃烧室,121.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
图5中,1.进气门,2.排气门,3.气缸盖,4. 气缸体,5.电磁阀,6.活塞,7.连杆,8.曲轴,11.活塞占位环,14.上活塞环,16.环压燃烧室火花塞,19.保压室火花塞,91.环压燃烧室,99.被带离的燃烧气体,100.总燃烧室,122.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下沿。
图6中, 4. 气缸体,112.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 34. A活塞滑动桥,35.B 活塞滑动桥, 36.纵剖面线,37.横剖面线。
图7中, 6.活塞,11.活塞占位环,13.下活塞环,14.上活塞环 。
图8中,21.电磁阀壳体,22.电磁阀杠杆,23.A铁块,24.B铁块,25.A电磁铁, 27.出口气门,28.出口,29.B电磁铁,30.A支称套柱,31.进口气门,32.进口,33.电磁阀中心轴。
图9中, 4.气缸体,112.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8.平压通道,22.电磁阀杠杆,23.A铁块,27.出口气门,28.出口,31.进口气门,32.进口。
图10中,6.活塞,131.连杆力,132.曲轴线, O点,J点,Z点,角Q。
图11中,4.气缸体,112.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 34. A活塞滑动桥,35.B 活塞滑动桥, 36.纵剖面线。
图12中,131.A环压室,132. B环压室,133. C环压室, 134. D环压室,151. A外活塞,152. B外活塞,153. E内活塞,154. D内活塞,155.发动机壳体,157. A外连杆, 158. B外连杆,159.对置活塞曲轴,51.A进气道, 52. B排气道,53.C进气道,54. D排气道。
图13中, 4.气缸体,5.电磁阀,11.活塞占位环,12.环压室,14.上活塞环,16.环压燃烧室火花塞,19.保压室火花塞,90.保压燃烧室,111. 活塞外侧壁的外凹空间,112.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21.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2. 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下沿。
图14中, 21.电磁阀壳体,22.电磁阀杠杆,23.A铁块,24.B铁块,25.A电磁铁, 27.出口气门,28.出口,29.B电磁铁,30.A支称套柱,31.进口气门,32.进口,33.电磁阀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在单气缸单活塞机型中,从压缩冲程开始,经过三阶段完成燃料气体的压缩和回移,第一阶段,如图1所示,活塞6从下止点向上止点推进,进气门1和排气门2关闭,电磁阀5打开,其打开方式如图8所示,是由A电磁铁25产生磁力拉动B铁块24由电磁阀杠杆22绕电磁阀中心轴33顺时针转动,把进口气门31向上顶起,同时把出口气门27向下推开,完成开启动作。
进口气门31是装在A支称套柱30的滑孔内,出口气门27是装在B支称套柱26的滑孔内,可以上下滑动。
第二阶段,如图2所示,当活塞6推进到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开口处,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其开设在活塞6上止点回移到活塞的整个行程的十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处。
上活塞环14到达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占位活塞环11上端并没有到达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其下端还在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下沿122处,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已经被活塞6的上活塞环14和占位活塞环11封闭住开口,构成环压室12,在余下的压缩冲程末端阶段,压缩气体只能通过平压通道18经开启的电磁阀5从保压室15流向环压室12。
第三阶段,如图3所示,活塞6从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继续向上推进到其上止点,完成压缩冲程。
电磁阀5关闭,如图14所示,其关闭方式是由电磁铁29产生磁力推动A铁块23使电磁阀杠杆22绕电磁阀中心轴33逆时针转动,把进口气门31向下拉,同时把出口气门27向上拉动,完成关闭动作。压缩气体成功回移,并分别封存在图3所示的保压室15和环压室12内。
接下来是做功冲程,如图4中所示,活塞6从上止点开始向下运行,在环压燃烧室91对其内部的压缩气体做预先捂然增压处理。
也要经过三阶段,第一阶段,如图4所示,进气门1和排气门2关闭,电磁阀5关闭着。保压燃烧室90顶部的保压室火花塞19开始点火,压缩气体开始燃烧,气压升高,活塞6从其上止点开始下行,曲轴8开始从十二点钟点位顺时针转动,活塞6下行到环压燃烧室91开口上沿处,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保压燃烧室90内那小部份燃料气体的燃烧使其内部气压达到最高值,此时保压燃烧室90和环压燃烧室91之间被第一道活塞环14隔着,活塞环14和占位活塞环11也封闭着环压燃烧室91,如图4所示。就在第一道活塞环14随活塞6下行离开环压燃烧室91的开口上沿之前,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也就是连通保压燃烧室90和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112,构成总燃烧室100之前,如图5所示的总燃烧室100。
环压燃烧室火花塞16也提前点火,图如4所示,环压燃烧室91内的压缩气体预先捂燃增压处理,活塞6下行经过环压燃烧室91开口上沿,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121,构成如图5所示的总燃烧室100,经过预先捂燃增压处理的高压气体,以较高的初始压强值通过环压燃烧室91开口介入总燃烧室100,与之前保压燃烧室90的燃烧气体一起推动活塞6下行做功,图5所示。因为有占位活塞环11的设计,其宽度较宽,随着活塞6下,上活塞环14接触到环压燃烧室91开口下沿时,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下沿122处时,在上活塞环14与占位活塞环11之间的燃烧气体被带离总燃烧室99的量尽可能最小,这部份燃烧气体不参与做功,如图5中活塞6运行到下止点,就在总燃烧室100刚开始构成之时,这部分被带离总燃烧室99燃烧气体没有推动活塞下行做功。
曲轴8也由活塞6从上止点开始下行时,其对应的十二点钟促位置O点转到了点J处,如图10所示,连杆力131,以曲轴线132为半径绕曲轴中心轴线上的点Z顺时针转动角度Q,构成较大力臂L。即等于曲轴8从十二点钟位转15度时活塞所处位置最佳,如图10所示中的J点。连杆7上边的力以大力臂L转动曲轴8,点J作为经过预先捂燃增压处理的高压气体介入总燃烧室100开始对活塞6做功的介入点,比较于传统内然机所有燃料气体在活塞6上止点小偏角点火做功,即曲轴在十二点钟位置,所获得的力臂要大得多。且经过预先捂燃增压处理其介入做功初始燃烧气压值要高得多。
Claims (9)
1.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由汽缸,连杆,曲轴,汽缸盖,进气门,排气门,环压室,环压燃烧室火花塞,保压室,保压室火花塞,平压通道,电磁阀,活塞,上活塞环,占位活塞环,曲轴箱组装而成,其特征是:压缩冲程中,压缩燃料气体被部分转移到增压空间内,即环压室内,做功冲程中,环压燃烧室火花塞点燃环压室内的燃料气体做没有空间容积增加的捂燃增压,经捂燃增压处理的燃料气体,待活塞开始从上止点下行至气缸内侧壁的内凹空间开口处,与保压燃烧室构成总燃烧室后,再和保压燃室的燃烧气体一起推动活塞下行做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环压室与保燃室由平压通道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电磁阀是由两组电磁铁控制平压通道内的气门的开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增压空间,即环压室由位于活塞上止点附近的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与活塞外侧壁的外凹空间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活塞占位环的位置,厚度和宽度是,活塞处于上止点时,其下沿向下到达环压室下沿口,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下沿,其上沿不封闭环压室开口上沿,即汽缸内壁的内凹空间的开口上沿,其厚度占据活塞与汽缸之间空隙,而又不与气缸磨擦,在活塞下行时占据活塞与汽缸之间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活塞处于上止点位时,环压室与保压室之间要有至少一道活塞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环压室内设有环压燃烧室火花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环压室内的环压燃烧室火花塞点火时间提前量,其提前量值为非负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其特征是:增压空间即环压室内的汽缸内壁有活塞滑动桥供活塞滑行通过,活塞滑动桥开设得有孔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9076.9A CN105257392B (zh) | 2015-11-08 | 2015-11-08 | 活塞式内燃机压缩气体捂燃增压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9076.9A CN105257392B (zh) | 2015-11-08 | 2015-11-08 | 活塞式内燃机压缩气体捂燃增压技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57392A CN105257392A (zh) | 2016-01-20 |
CN105257392B true CN105257392B (zh) | 2017-09-12 |
Family
ID=55097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49076.9A Active CN105257392B (zh) | 2015-11-08 | 2015-11-08 | 活塞式内燃机压缩气体捂燃增压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573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52584A (zh) * | 2017-08-01 | 2017-10-17 | 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茶油过滤装置 |
CN113107662A (zh) * | 2021-05-08 | 2021-07-13 | 永康市茂金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分层扫气二冲程发动机的汽缸活塞单元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65415A (en) * | 1920-06-25 | 1922-12-27 | Krupp Ag | Improvements in and method of work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injection of the fuel |
SU1183698A1 (ru) * | 1983-10-18 | 1985-10-07 |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Турбомоторный Завод" Им.К.В.Ворошилова |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 с воспламенением от сжати |
US5025765A (en) * | 1989-04-26 | 1991-06-25 | Isuzu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Heat-insulated four-cycle engine with prechamber |
US5322042A (en) * | 1992-06-17 | 1994-06-21 | Sonex Research, Inc. | Combustion chamb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process of combustion using fuel radical species |
CN103003535A (zh) * | 2010-05-13 | 2013-03-27 | 伊扎克·古尼曼 |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487687A (zh) * | 2012-07-18 | 2015-04-01 | 马勒国际公司 | 内燃机的活塞 |
CN205101113U (zh) * | 2015-11-08 | 2016-03-23 | 张元东 | 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 |
-
2015
- 2015-11-08 CN CN201510749076.9A patent/CN1052573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65415A (en) * | 1920-06-25 | 1922-12-27 | Krupp Ag | Improvements in and method of work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injection of the fuel |
SU1183698A1 (ru) * | 1983-10-18 | 1985-10-07 |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Турбомоторный Завод" Им.К.В.Ворошилова |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 с воспламенением от сжати |
US5025765A (en) * | 1989-04-26 | 1991-06-25 | Isuzu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Heat-insulated four-cycle engine with prechamber |
US5322042A (en) * | 1992-06-17 | 1994-06-21 | Sonex Research, Inc. | Combustion chamb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process of combustion using fuel radical species |
CN103003535A (zh) * | 2010-05-13 | 2013-03-27 | 伊扎克·古尼曼 |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487687A (zh) * | 2012-07-18 | 2015-04-01 | 马勒国际公司 | 内燃机的活塞 |
CN205101113U (zh) * | 2015-11-08 | 2016-03-23 | 张元东 | 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57392A (zh) | 2016-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7422C (zh) | 连续燃烧恒功率发动机 | |
US3805752A (en) | Quenched combustion separated charg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0432387C (zh) | 双向作动活塞组件 | |
EP3022411B1 (en) | Spool shuttle crossover valve in split-cycle engine | |
CN103748334A (zh) | 内燃式两冲程发动机、运转内燃式两冲程发动机的方法以及转换两冲程发动机的方法 | |
US8056541B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n electric solenoid poppet valve and air/fuel injector | |
CN102597455B (zh) | 分置循环引擎 | |
CN109072763A (zh) | 压缩点火引擎的改良系统及方法 | |
CN102575570B (zh) | 二冲程发动机 | |
CN105257392B (zh) | 活塞式内燃机压缩气体捂燃增压技术 | |
US3991721A (en) | Low emission compound combustion engine | |
US2255925A (en) | Multistage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
CN205101113U (zh) | 活塞式压缩气体捂燃增压内燃机 | |
US1722951A (en) |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
US2345056A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3842812A (en) |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out a camshaft | |
US2227896A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the charging thereof | |
US1476307A (en) |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
CN1210199A (zh) | 分缸循环内燃机 | |
US1369511A (en) |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
US2148458A (en) | Deton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
US2275756A (en) | External combustion motor | |
US1152386A (en) |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
CN105114177B (zh) | 一种分体式双缸内燃机 | |
CN103195531A (zh) |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及有该发动机凸轮轴的发动机工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