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电子手表等等之类的移动终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移动终端使用方便,操作便利,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由于移动终端存在着体积小的原因,也比较容易丢失、被盗或者遗忘在某个地方难以寻找。
尤其是,现在人们的很多信息都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了存储,一旦出现被盗现象,这些信息有可能就被不法分子采用。
以手机为例,现在手机被盗或者遗落后,机主可以通过向客户服务中心报失领回手机中的SIM卡,并且防止储存于SIM卡中的信息被非法使用。但是如果没有手机追踪技术,只能重新购置手机。现有的手机追踪技术通常在手机中内置防盗应用模块。通过由机主设定的防盗选项,例如更换SIM卡、多次输入密码错误等情况,防盗应用模块即判断手机丢失。进一步,由报警模块向预存于手机中的报警号码(可以是手机合法机主的号码,也可以是其他受手机合法机主信任的号码,还可以是系统运营商或者公安机关的受理号码)发送当前SIM卡号码等信息。报警号码得到被窃手机当前SIM卡号码等信息后,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两种措施:1、通过与此SIM卡绑定的用户信息寻找被窃手机的当前用户从而找到被窃手机;2、由公安机关发起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定位,通过GPS系统寻找被窃手机。无论采用以上两种措施中的哪种,都无法及时对被窃手机进行定位。其中对于措施1,并不是所有SIM卡号码都有与之绑定的用户信息;对于措施2,GPS定位是由公安机关发起的,由于流程的复杂性,得到的位置信息会不够及时,并且无法提供定位服务直到被窃手机被找到。
现在也有一种技术,就是让被盗手机主动发出定位信息。但是这也存在很大的缺陷:1、盗窃者直接将手机进行关机、取下SIM卡或取下电池,被盗手机无法工作,则无法实现如上述的被盗手机主动发出定位信息;2、盗窃者直接将手机内机主的信息盗取,用于不法用途,虽然被盗手机能够定位成功,但是仍然会对机主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定位防盗装置,保证在手机丢失后能够定位手机的同时,保证机主的信息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智能隐形定位防盗装置以及移动终端,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移动终端的智能隐形定位防盗装置,包括电源组、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定位模块,所述电源组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通讯模块持续供电,
所述电源组包括独立电源、移动终端自带电源以及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一个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在位检测单元和一个电源切换控制单元,所述电源切换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在位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在独立电源与移动终端自带电源之间切换;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在位时,电源切换控制单元会选择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当检测到移动终端自带电源不在位时,则会选择切换到独立电源;
所述通讯模块包括SIM卡,用以接收外部通讯器的激发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激发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反馈和进一步传输;
上述的,激发信息可以采用短信形式或APP软件发出的指令形式,而外部通讯器是指能够发送短信的通讯器,或者安装有APP软件的通讯器。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以接收所述通讯模块传输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开关动作,且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移动终端的开机主线路的通断;
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相连,所述定位模块接收所述通讯模块传输的信息,并将定位信息传输回所述通讯模块,并由所述通讯模块将定位信息反馈至所述外部通讯器。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源开关主线路上。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开关在正常状态下保持闭合,使移动终端的电路畅通,当接收到通讯模块的指令,则断开,使整个移动终端无法开机使用。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继电器或晶体管。所述晶体管采用MOS管。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继电器和所述晶体管均可以利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功能实现“根据通讯模块传输的信息”进行开关。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模块定位采用GPS定位方式、北斗定位方式和LBS定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独立电源、电源管理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固定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内部,除非强力破坏,否则无法拆卸。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独立电源、电源管理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封装一体。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独立电源独立于所述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终端,安装有所述智能隐形定位防盗装置。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包括电源组、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其中设置的电源组包括独立电源、移动终端自带电源以及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一个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在位检测单元、一个电源切换控制单元,所述电源切换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在位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在独立电源与移动终端自带电源之间切换。基于这种结构,即便是手机被盗,盗窃者将电池拔掉或者将SIM卡拔掉,在电源管理模块的作用下,会将电源切换到独立电源,继续为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定位模块供电,保证它们的工作状态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了电话定位的准确性和持续性。
2、本发明包括电源组、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其中,所述通讯模块包括SIM卡,用以接收外部通讯器的激发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激发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反馈和进一步传输;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以接收所述通讯模块传输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开关动作,且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移动终端的开机线路的通断;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相连,所述定位模块接收所述通讯模块传输的信息,并将定位信息传输回所述通讯模块,并由所述通讯模块将定位信息反馈至所述外部通讯器。基于这种结构,能够形成一个独立运作的定位、信息传输装置,而且当手机被盗,通讯模块接收到外部通讯器发来的激发信息(短信或APP软件发出的指令)时,会利用控制开关将移动终端的开机主线路断开,使得手机无法再行开机,这样极大的保障了手机内机主已经存储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合理,能够保证手机的持续定位防盗,同时也会避免手机丢失后,手机内存储的机主信息被窃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用于移动终端的智能隐形定位防盗装置,包括电源组1、通讯模块2、控制模块3、定位模块4,所述电源组1给所述控制模块3、所述定位模块4、所述通讯模块2持续供电,所述电源组1包括独立电源11、移动终端自带电源12以及电源管理模块13,所述电源管理模块13包括一个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在位检测单元131和一个电源切换控制单元132,所述电源切换控制单元132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自带电源在位检测单元131的检测结果在独立电源11与移动终端自带电源12之间切换,当移动终端自带电源12在位时,电源切换控制单元132会选择移动终端自带电源12给各模块供电,当检测到移动终端自带电源12不在位时,则会选择切换到独立电源11给各模块供电,所述独立电源11独立于所述移动终端自带电源12工作,这就保证了所述控制模块3、所述定位模块4、所述通讯模块2能够持续工作;所述通讯模块2包括SIM卡,用以接收外部通讯器的激发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激发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反馈和进一步传输;所述控制模块3包括控制开关31,所述控制开关31用以接收所述通讯模块2传输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开关动作,且所述控制开关31能够控制移动终端的开机线路的通断;所述定位模块4与所述通讯模块2相连,所述定位模块4接收所述通讯模块2传输的信息,并将定位信息传输回所述通讯模块2,并由所述通讯模块2将定位信息反馈至所述外部通讯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源开关主线路上,所述控制开关在正常状态下保持闭合,使移动终端的电路畅通,当接收到通讯模块2的指令,则断开,使整个移动终端无法开机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继电器或晶体管,所述晶体管采用MOS管,所述继电器和所述晶体管均可以利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功能实现“根据通讯模块传输的信息”进行开关。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4定位采用GPS定位方式、北斗定位方式和LBS定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独立电源11、电源管理模块13、通讯模块2、控制模块3、定位模块4固定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内部,除非强力破坏,否则无法拆卸。进一步的,所述独立电源11、电源管理模块13、通讯模块2、控制模块3、定位模块4封装一体,然后固定安装于移动终端内部,例如,封装于一块PCB板上,然后粘接于移动终端的内部。
参见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安装有所述智能隐形定位防盗装置,(图2中标示为防盗装置)。智能隐形定位防盗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外部通讯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例如:GPRS、WIFI、3G、4G、Zigbee等等)发出激发信息,该激发信息可以为短信,也可以是外部通讯器上预先安装的APP软件发出的指令,智能隐形定位防盗装置能够接收外部通讯器发出的激发信息(短信或APP软件发出的指令),并根据该激发信息做出切断手机的开机主线路的操控动作,同时对手机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以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外部通讯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