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1445B - 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01445B CN105101445B CN201410201266.2A CN201410201266A CN105101445B CN 105101445 B CN105101445 B CN 105101445B CN 201410201266 A CN201410201266 A CN 201410201266A CN 105101445 B CN105101445 B CN 1051014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ration
- communication node
- time
- time interval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间调度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通信网络信道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其中,60GHz毫米波通信凭借其GHz的免许可连接带宽和支持Gbps传输速率的能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支持的应用主要为高清视频的无损传输、千兆以太网等。
基于60GHz通信网络制定的IEEE 802.11ad标准定义了一种新型网络,即PBSS(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基础服务集),该网络具有的STA(station,无线通信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其中一个具有特殊功能STA称为PCP(PBSS Control Point,中心控制节点),它负责对网络信道服务区间的调度,即为整个PBSS网络提供资源分配管理和基本定时等服务,而不需借助无线路由器设备或其他无线节点设备。
在采用点对点工作模式的PBSS网络中,一般包括PCP和STA两个通信节点,该网络适用于很多应用场景,有利于工作站的快速网络访问。例如,需要与局域网中其他工作站进行共享传输文件时,就可以选用点对点工作模式。在点对点PBSS中,任何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节点使用信道来发送数据,因此如果调度对信道的使用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是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对于点对点PBSS网络信道的调度,通常是采用CSMA/CA(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避免)的协议来完成的,即CSMA/CA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发送数据,尽量避免冲突,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影响,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冲突,此时,不能使用媒介的STA需要重传数据,因此会重新占用信道的资源,造成信道资源的浪费,并且CSMA/CA所需的硬件复杂,成本与功耗高,STA的重传也会造成功耗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通信网络的信道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调度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网络的信道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
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
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的长度,将所述信道分为N个时间区间,N为大于2的正整数;
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的,在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取i为从1至N的整数,分别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N个时间区间中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i为不小于1且不大于N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通信数据量及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确定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
将所述保护时长叠加至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获得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
可选的,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转移数据消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转移数据消息为包含有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对应的信息的数据消息;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具体为确认转移消息或拒绝转移消息;
其中,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则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可用时长。
可选的,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具体为: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存在待发送数据帧;
若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确认转移消息;或者
若不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可选的,在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的同时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信道中位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之后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的第二实际时长;
将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可用时长。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一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
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长度,将所述信道分为N个时间区间,N为大于2的正整数;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的,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取i为从1至N的整数,分别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N个时间区间中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i为不小于1且不大于N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通信数据量及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确定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
将所述保护时长叠加至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获得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转移数据消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转移数据消息为包含有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对应的信息的数据消息;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具体为确认转移消息或拒绝转移消息;
其中,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则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可用时长。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存在待发送数据帧;
若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确认转移消息;或者
若不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信道中位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之后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的第二实际时长;将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可用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分别具有各自的时间区间,由于当确定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时,可以将确定的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时间区间的时长中,从而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使用所述第二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通信,且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较大时,通过获得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可使用的时长将会比预先分配给该时间区间的时长要长,从而便于完整地将数据进行传输,不会因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而造成故障,避免了因重传数据造成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间调度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BI内时间区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的BI内时间区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主要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分别具有各自的时间区间,由于当确定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时,可以将确定的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时间区间的时长中,从而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使用所述第二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通信,且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较大时,通过获得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可使用的时长将会比预先分配给该时间区间的时长要长,从而便于完整地将数据进行传输,不会因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而造成故障,避免了因重传数据造成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指PBSS网络中所包括的基本元素,可以称为STA(Station,站),其中一个STA作为PCP,为整个PBSS网络提供资源分配管理和基本定时等服务。例如,在PBSS网络中,PCP定期静态平均分配PCP和STA可使用的所述信道的时间区间,并根据传输的数据量确定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从而可使得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能够通过所述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就可以是PCP。
通常,两个移动设备(例如手机)也可以组成点对点PBSS网络,互相通信而不受其它网络干扰,或者对于可拆分的笔记本电脑而言,拆分的基座和屏幕者两部分也可以组成一个点对点的PBSS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可以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信道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完整地发送数据所需的实际时长。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时长可以是PCP预先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而预先分配的时长。
目前,在IEEE组织为60GHz通信网络制定的国际标准IEEE 802.11ad标准中,IEEE802.11ad标准规定PCP定期发送用于监控和数据分析、传输等的beacon帧,两个beacon帧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BI(Beacon Interval,信标间隔),即毫米波WLAN通信网络中的时隙分配方法以BI为基本单位。
请参见图2,每一个BI根据接入规则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时间区间。其中各个时期具体用途如下:
BTI(Beacon Transmission Interval)时期:用于PCP发送一个或多个beacon帧,包含描述每一个区间的开始时间及长度信息;
A-BFT(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时期:之前在BTI是生气收到Beacon帧的STA间进行波束成型训练。此区间为可选,不是必须区间;
ATI(Announcement Time)时期:PCP与非PCP的STA间,基于请求响应机制管理接入。此区间为可选,不是必须区间。
DTI(Data Training)时期:通过帧交换的方式,STA间进行数据通信,例如用于发送通用的数据、控制等帧类型。DTI时期又分为CBAP(Contention-based Access Period,竞争接入时期)和SP(service period,无竞争的服务时期)。其中,CBAP为基于CSMA/CA的信道使用区间,一个BI内可有多个CBAP;SP为预先调度好的信道使用区间,一个BI内可有多个SP,且每个DTT中所包含的CBAP和SP数目及次序可以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信道的长度,将所述信道分为N个时间区间,N为大于2的正整数;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其中,所述N个时间区间具体可以是指所述信道中一个BI中的DTI时期所包括的时间区间,则PCP可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使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IEEE 802.11ad标准中定义的BI时隙分配的基础上,假设每个BI周期的DTI时期中只有SP时期,没有CBAP时期。因为A-BFT时期不是必须的,为简化算法的描述,我们假设BI内没有A-BFT时期。并且,即使BI内存在A-BFT时期,以下算法可经过简单调整后同样适用。在有CBAP时期存在的应用环境中,以下算法对CBAP时期之外的其它信道使用时间区间也仍然适用。请参见图3,其中,SP(PCP)表示分配给PCP进行发送的SP,即可以是代表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所述第一时间区间,SP(STA)表示分配给STA进行发送的SP,即可以是代表分配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时间区间。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PCP分配各个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时,可以采用一个定时器,则每过BI时间段,PCP可以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时间区间的调度。例如,PCP可以根据beacon帧的长度和当前无线通信的速率,计算出BTI时期的时间长度,该长度需足以完成发送beacon帧及其应答(ACK)帧的传输。同样,根据在ATI时期将要传输的所有管理帧的长度,PCP计算出ATI的长度,确保所有ATI帧均能在该长度内完成传输。
对于所述信道中的DTI时期,其可以包括N个时间区间,则PCP可提前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平均、轮流分配给PCP和STA,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例如,假设DTI长度为10ms,时间区间SP(PCP)与时间区间SP(STA)对应的时长可分别为1ms,则第一个时间区间SP可以分配给PCP,例如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第二个时间区间SP可以分配给STA,例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依次轮流,从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轮流使用所述信道的时间区间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取i为从1至N的整数,分别执行以下步骤:确定所述N个时间区间中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i为不小于1且不大于N的整数;根据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通信数据量及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确定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将所述保护时长叠加至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获得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可以是指PCP预先分配给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的时长,例如1ms。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时长可以是指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过程中,由于时钟的不同步或在读取硬件时间时的延迟,可能造成两个相邻的时间区间的重叠,为避免其发生,而为每个时间区间增加一个保护时长,即Guard time。请参见图4,在一个DTI时期内从区间1开始每个时间区间都具有一个保护时长,故相邻的时间区间之间可以均具有一个Guard time。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进行通信时,如果在一个时间区间内传输的数据在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结束时还未完成传输,则其所需的最大额外时间(max_late_time)必须小于保护时长,且,如果一个区间内的数据量在该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开始之前就发生传输,其提前传输的最大时间(max_early_time)必须小于保护时长。因此,通常来说该时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不小于max_late_time与max_early_time之和,则每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实际为其对应预设通信时长和保护时长的时间和,使得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通信过程中,在所述N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内能够对数据进行传输。
步骤102: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可以是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间差。例如,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数据,且完成数据传输所需要的所述第一实际时长短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则可将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中剩余的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累计时长。
步骤103: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出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后,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需要发送数据的量较大,则可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中,以延长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能够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长。
例如,在DTI时期内,PCP或STA有可能用不了分配给它的全部时间,因此可以将其剩余的时间释放并转借给对方,对方可立刻开始SP进行数据发送,从而充分利用信道资源。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转移数据消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转移数据消息为包含有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对应的信息的数据消息;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具体为确认转移消息或拒绝转移消息;其中,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则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可用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后,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并通过所述反馈消息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需要使用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来延长用于数据发送的时间。
例如,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的量较大,所需的时长长于所述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在接收到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确认转移消息,从而可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从而延长所述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长,即获得所述第一可用时长,使得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能够有效地利用所述信道,避免因延时造成数据的堵塞或丢失,从而避免重发数据的情况。
可选的,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具体可以为: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存在待发送数据帧;若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确认转移消息;或者,若不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即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后,可以根据其当前是否存在需要发送的数据来确定是否使用所述第一累计时长。
当存在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可将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用于表示一个CFP结束的CF-End帧进行扩展,CF-End帧可以是指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此时,可在CF-End帧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credit字段,该字段可包括所述第一累计时长的信息;同时,新增另外两个控制帧类型:Credit-Accept和Credit-Reject,分别代表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和所述拒绝转移消息。则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收到包含有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信息的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时,它可以决定是否接收所述第一累计时长。
例如,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此时并未数据需要发送,则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回应的反馈消息可以是所述拒绝转移消息,即Credit-Reject帧;反之,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中存在需要发送的数据,或需要发送的数据的量较大时,可以发送所述接收转移消息,即Credit-Accept帧,从而可以使用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并可以提前进行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的同时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信道中位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之后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的第二实际时长;将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可用时长。
即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转借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后,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之后的通信过程中需要发送的数据较大,或者因为通信速率等问题造成的延时,使得传输需要的所述第二实际长度较长,且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多对应的时长小于该第二实际长度而不足浴完成所有数据的传输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可以获得之前转借给对方的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从而来延长其SP的时长,即所述第二可用时长,以完成所有数据的传输。
并且,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所述第二可用时长进行通信时,若还有剩余的时长,则可再次将该时长转借给对方,并在对方接收使用后,自身也可以再次获得相应的转借时长,从而较为公平地进行调度,故通过对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的时间的动态调度,能够较为灵活地为通信网络中各个通信节点合理分配和调节使用信道的时长,从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请参见图5,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一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单元501、第一确定单元502和获取单元503。
所述控制单元501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502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
所述获取单元503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包括分配单元504,请参见图6。
所述分配单元50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长度,将所述信道分为N个时间区间,N为大于2的正整数;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单元504具体可以用于:取i为从1至N的整数,分别执行以下步骤:确定所述N个时间区间中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i为不小于1且不大于N的整数;根据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通信数据量及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确定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将所述保护时长叠加至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获得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
所述获取单元503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转移数据消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转移数据消息为包含有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对应的信息的数据消息;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具体为确认转移消息或拒绝转移消息;其中,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则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可用时长。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503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存在待发送数据帧;若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确认转移消息;或者,若不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505,请参见图7。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05用于确定所述信道中位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之后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的第二实际时长;将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可用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分别具有各自的时间区间,由于当确定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时,可以将确定的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时间区间的时长中,从而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使用所述第二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通信,且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较大时,通过获得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可使用的时长将会比预先分配给该时间区间的时长要长,从而便于完整地将数据进行传输,不会因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而造成故障,避免了因重传数据造成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时间调度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
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
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在与步骤: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对应的计算机指令被执行之前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信道的长度,将所述信道分为N个时间区间,N为大于2的正整数;
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在与步骤: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计算机指令被执行之前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取i为从1至N的整数,分别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N个时间区间中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i为不小于1且不大于N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通信数据量及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确定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
将所述保护时长叠加至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获得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在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转移数据消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转移数据消息为包含有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对应的信息的数据消息;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具体为确认转移消息或拒绝转移消息;
其中,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则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可用时长。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在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存在待发送数据帧;
若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确认转移消息;或者
若不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在与步骤:在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对应的计算机指令被执行的同时或之后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信道中位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之后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的第二实际时长;
将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可用时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
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
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的长度,将所述信道分为N个时间区间,N为大于2的正整数;
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取i为从1至N的整数,分别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N个时间区间中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i为不小于1且不大于N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通信数据量及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确定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
将所述保护时长叠加至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获得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转移数据消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转移数据消息为包含有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对应的信息的数据消息;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具体为确认转移消息或拒绝转移消息;
其中,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则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可用时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具体为: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存在待发送数据帧;
若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确认转移消息;或者
若不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的同时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确定所述信道中位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之后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的第二实际时长;
将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可用时长。
7.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一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且各个通信节点在信道中分别具有对应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间区间,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的第一时间区间内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并记录所述通信所需的第一实际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间是所述信道中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时间区间;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小于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实际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确定第一累计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为所述第一实际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
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叠加至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一可用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区间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信道中对应的时间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长度,将所述信道分为N个时间区间,N为大于2的正整数;将所述N个时间区间轮流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取i为从1至N的整数,分别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N个时间区间中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第i个预设通信时长,i为不小于1且不大于N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通信数据量及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确定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保护时长;
将所述保护时长叠加至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预设通信时长,获得与所述第i个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时长,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转移数据消息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转移数据消息为包含有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对应的信息的数据消息;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具体为确认转移消息或拒绝转移消息;
其中,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确认转移消息,则将所述第一累计时长与所述信道的第二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可用时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转移数据消息,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存在待发送数据帧;
若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确认转移消息;或者
若不存在所述待发送数据帧,控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拒绝转移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若所述反馈消息为所述拒绝转移消息,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信道中位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之后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信的第二实际时长;将所述第三时间区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一累计时长进行叠加,获得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二可用时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01266.2A CN105101445B (zh) | 2014-05-13 | 2014-05-13 | 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01266.2A CN105101445B (zh) | 2014-05-13 | 2014-05-13 | 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01445A CN105101445A (zh) | 2015-11-25 |
CN105101445B true CN105101445B (zh) | 2018-10-12 |
Family
ID=5458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01266.2A Active CN105101445B (zh) | 2014-05-13 | 2014-05-13 | 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014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74554B (zh) * | 2017-03-10 | 2021-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0336603B (zh) * | 2019-06-21 | 2020-04-14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适用于星间网络的动态时隙分配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8505A (zh) * | 2006-04-21 | 2007-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 |
EP1937028A3 (en) * | 2006-12-21 | 2008-11-05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yclical transmission schedule reservation |
CN101499887A (zh) * | 2008-01-28 | 2009-08-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半静态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重传选择调度方法及系统 |
CN101547514A (zh) * | 2008-03-25 | 2009-09-30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 |
CN102065561A (zh) * | 2005-08-24 | 2011-05-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多样传输时间间隔 |
CN103685065A (zh) * | 2013-12-24 | 2014-03-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一种基于时间的通信调度方法 |
CN103731921A (zh) * | 2013-12-13 | 2014-04-16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太赫兹超高速无线网络的mac接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31346B2 (en) * | 2006-12-21 | 2012-12-11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Distributed context-aware scheduled access in a network |
US8750254B2 (en) * | 2006-12-21 | 2014-06-10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Dynamic frame scheduling based on permutations of sub-channel identifiers |
-
2014
- 2014-05-13 CN CN201410201266.2A patent/CN1051014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5561A (zh) * | 2005-08-24 | 2011-05-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多样传输时间间隔 |
CN1968505A (zh) * | 2006-04-21 | 2007-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 |
EP1937028A3 (en) * | 2006-12-21 | 2008-11-05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yclical transmission schedule reservation |
CN101499887A (zh) * | 2008-01-28 | 2009-08-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半静态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重传选择调度方法及系统 |
CN101547514A (zh) * | 2008-03-25 | 2009-09-30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 |
CN103731921A (zh) * | 2013-12-13 | 2014-04-16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太赫兹超高速无线网络的mac接入方法 |
CN103685065A (zh) * | 2013-12-24 | 2014-03-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一种基于时间的通信调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01445A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79241B (zh) | 邻居感知网络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 |
JP5658260B2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省電力動作のための遊休タイムアウトの報知時間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5659683B (zh) | 用于设置循环前缀长度的系统和方法 | |
WO201618831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among peer stations in decentralized manner with high channel efficiency | |
US990708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control in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 |
CN102843785B (zh) | 无线局域网中逆向协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27136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 |
US10313966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 |
CN107889114A (zh) | 一种非授权频谱信道占用的方法及设备 | |
EP2809110B1 (en) |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 |
CN111406426B (zh) | 包括蓝牙收发器的并置收发器的业务流共存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Pang et al. | Dynamic backoff for 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s | |
CN107113782A (zh) | 用于数字通信中避免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 |
Song et al. | Cooperative LBT design and effective capacity analysis for 5G NR ultra dense network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
US2016015715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 |
US20240032089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prioritized traffic | |
CN105900513B (zh) | 竞争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
EP3091812B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7332735B2 (ja)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Hsu et al. | An adaptive multichannel protocol for large-scale machine-to-machine (M2M) networks | |
CN106455114A (zh) | 基于多信道的退避方法及设备 | |
CN107534848A (zh) | 一种以分散和省电方式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5101445B (zh) | 一种时间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 |
Elmachkour et al. | Data traffic‐based analysis of dela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with and without resource reservation | |
CN103974378B (zh) | 基于QoS保证和竞争窗口的低速率用户接入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