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人乳含有3-5%的脂肪,是新生儿主要的能量来源(>50%),其中,甘油三酯占98%以上。人乳脂肪中含有大约200多种脂肪酸,包括中碳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以及羟基脂肪酸等。在这些脂肪酸中,含量大于1%的脂肪酸有油酸(25-35%)、棕榈酸(20-30%)、亚油酸(10-20%)、硬脂酸(5-9%)、肉豆蔻酸(4-9%)、月桂酸(3-7%)以及棕榈油酸(1-3%)。人乳脂肪中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分布比较独特,60%以上的棕榈酸分布在甘油三酯的sn-2位,其他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由于这种特殊的脂肪酸分布,人乳脂肪虽然含有200多种脂肪酸,但是甘油三酯的种类却远远小于随机分布的3200种。人乳脂肪中,TAG含量最多的是USU,如OPO和OPL等。这种结构的甘油三酯同婴幼儿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重要关系。婴幼儿摄取的脂肪大约有10-30%被舌脂肪酶和胃脂肪酶(对甘油三酯sn-3位有选择性的脂肪酶)水解成为sn-1,2-甘油二酯,大多数甘油三酯被胰脂肪酶(对甘油三酯sn-1,3有选择性的脂肪酶)在小肠中水解成为sn-2单甘酯。sn-2单甘脂可以同胆盐结合以初始形式被吸收,并在小肠上皮细胞中再次酯化为甘油三酯,最后转化为乳糜微粒进入淋巴循环,为机体组织提供能量。在此过程中,60-70%的sn-2位脂肪酸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因此,饱和脂肪酸位于甘油三酯的sn-2位将有利于婴幼儿对其吸收,同时避免由于饱和脂肪酸同体内钙镁离子的结合生成皂造成能量及钙离子的损失。此外,有人研究了OPO和POO两种同分异构体对于婴儿淋巴乳糜微粒的影响,由OPO形成的乳糜微粒的平均粒径要大于由OOP形成的乳糜微粒的平均粒径。这说明OPO的运输效率比OOP更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奶粉企业除了关注奶粉中脂肪的脂肪组成外,更加关注脂肪结构。
人乳脂肪中的中碳链脂肪酸主要有己酸,辛酸及月桂酸。中碳链脂肪酸主要分布在人乳脂肪的sn-3位置,十二指肠前脂酶对在这个位置的中碳链脂肪酸有较高活力。水解的中碳链脂肪酸可以被门静脉吸收,为婴幼儿提供即时能量,而1,2位甘二酯通过增加甘油三酯的可溶性从而有利于其在十二指肠中的消化吸收。人乳中的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等。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乳脂肪中含量较少,但是其对于婴幼儿的发育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变质,因此,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主要以粉末油脂的形式添加。
由于一些原因,母亲不能为婴幼儿提供母乳喂养,因此,有必要合成化学组成及结构类似于人乳脂肪的替代脂产品添加至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大量文献报道了人乳替代脂合成方面的研究。所用的原料主要有棕榈硬脂,猪油及鲶鱼油等。目前商业化的人乳替代脂产品主要通过改性棕榈硬脂得到。文献报道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主要针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极少针对甘油三酯组成。实际上,即使人乳替代脂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类似,其甘油三酯组成可能完全不一样。婴儿在摄入食物的过程中,脂肪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并被摄入的。由于婴儿在消化酶活力和胆盐含量方面低于成人,因此,这种甘油三酯组成的差异同婴儿对脂肪消化代谢是否有影响,或者影响大小,目前尚不可知。人乳脂肪的特殊组成是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选择而来的。基于人乳脂肪的组成是制备人乳替代脂的“黄金法则”的原则,人乳脂肪甘油三酯组成将是制备人乳替代脂最佳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上同人乳脂肪有较高相似度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所得产品,脂肪酸组成:月桂酸为1.21-9.0,优选为3-9.0;肉豆蔻酸为2.0-9.8,优选为2.5-5.0;棕榈酸为13.8-24.7,优选为18-24.8;硬脂酸为3.5-9.1,优选为4.0-7.0;油酸为25.6-37.4,优选为30-37.0;亚油酸为14.9-27.8,优选为17-27.8。Sn-2脂肪酸组成:月桂酸为1.95-13.19,优选为5.0-10.0;棕榈酸为37.0-57.6,优选为37.0-45.0;油酸为5.5-20.0,优选为5.5-15.2;亚油酸为2.6-20.0,优选为2.6-15.4。甘油三酯组成:POLa为5.8-13.5,优选为8.0-13.5;POL为12.7-21.2,优选为12.7-15.0;PPL为3.0-8.87,优选为5.8-8.87;POO为13.6-28.4,优选为18.0-28.4;PPO为4.8-8.2,优选为6.0-8.2。产品同人乳脂肪的在脂肪酸方面的相似度在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在sn-2位脂肪酸上的相似度在80%以上,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在甘油三酯上的相似度在60%以上,优选为65%以上;产品同人乳脂肪总体相似度在70%以上,优选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
技术方案:采用天然油脂或改性油脂为原料,以人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为基础,采用油脂混合模型优化添加油脂的比例,得到在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方面同人乳脂肪相似的组合物。所得产品同人乳脂肪在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的相似性通过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评价,在脂肪酸方面的相似度为90%以上,sn-2脂肪酸相似度为80%以上,甘油三酯的相似度为60%以上,产品总体同人乳脂肪的相似度在70%以上。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天然存在的油脂包括天然存在的植物油,动物油,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1%;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改性油脂为以物理分提、酶法改性或化学法改性得到的使油脂在某种或某些成分上满足人乳脂肪化学组成的产品;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人乳脂肪化学组成包括人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如下所示:
表1.人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
表2人乳脂肪的甘油三酯组成
TAG |
Min |
Max |
Ave |
MCaLa |
0.06 |
0.45 |
0.19±0.14 |
OLaCa |
0.14 |
0.84 |
0.58±0.22 |
MLaLa |
0.12 |
0.67 |
0.54±0.45 |
OLaLa |
0.59 |
3.31 |
2.58±1.03 |
MMLa |
0.56 |
5.59 |
1.85±1.49 |
LLaO |
1.21 |
2.65 |
1.99±0.61 |
MOLa |
2.27 |
8.44 |
6.65±2.40 |
PMLa |
1.7 |
5.27 |
2.42±1.41 |
LaOO |
2.19 |
9.01 |
6.54±2.21 |
POLa |
5.8 |
13.52 |
10.39±3.02 |
MPL |
0.73 |
3.97 |
1.77±1.17 |
SMM |
1.17 |
4.64 |
2.56±1.35 |
POL |
12.69 |
21.25 |
16.93±3.27 |
PPL |
5.8 |
8.87 |
7.15±1.06 |
PPM |
0.69 |
2.44 |
1.35±0.56 |
OOO |
1.14 |
3.75 |
2.04±0.98 |
POO |
13.69 |
28.46 |
21.52±5.39 |
PPO |
4.79 |
8.27 |
6.41±1.38 |
PPP |
0.19 |
0.91 |
0.45±0.22 |
SOO |
0.21 |
0.89 |
0.59±0.24 |
POS |
1.65 |
3.08 |
2.28±0.58 |
PPS |
0.05 |
0.24 |
0.14±0.06 |
本发明中制备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以人乳脂肪的化学组成为基础,选择适当的天然油脂或改性油脂,采用油脂混合模型优化比例得到,所采用的油脂混合模型如下所示:
Y1和Yi分别为中间产品和所选择油脂的各脂肪酸的含量;Y1(sn-2)和Yi(sn-2)分别为中间产品和所选择油脂二位上各脂肪酸的含量;Xi为所选择的油脂同中间产物的摩尔比。根据以上公式可得到添加油脂后的体系中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根据人乳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的特点建立不等式,同时根据体系中油脂重量公式(5),采用MatlabR2010a(MathWorks,Natick,Massachusetts)得到满足人乳脂替代品条件下的最大油脂添加量。
M为最终产品的重量;X1是中间产品的摩尔数;M1是中间产品的分子质,Mi是所选择油脂的分子质量。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同人乳脂肪在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方面的相似性,采用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所采用的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GFA/sn-2FA/PUFA分别为人乳替代脂在脂肪酸组成、sn-2脂肪酸相对含量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方面同人乳脂肪的相似度;
Ei(FA/sn-2FA/PUFA)是分别为人乳替代脂中脂肪酸组成、sn-2脂肪酸相对含量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在人乳脂肪相应指标含量范围之外所被扣除的相似度;
为人乳脂肪的脂肪酸、sn-2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同其总含量的相对值;
Ci(FA/sn-2FA/PUFA)是浮动系数,其取决于人乳脂代品的总脂肪酸含量、sn-2脂肪酸相对含量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Bi(FA/sn-2FA/PUFA)是人乳替代脂中的总脂肪酸含量、sn-2脂肪酸相对含量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Ai(FA/sn-2FA/PUFA)是相应的人乳脂肪的总脂肪酸、sn-2相对脂肪酸含量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当B高于A时,A选择上限;当B小于A时,A选择下限;如果B在A的范围之内,C为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天然油脂或改性油脂为原料,根据人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方面的特点,采用油脂混合模型优化油脂添加比例,得到在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上同人乳脂肪有较高相似度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本发明所得到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不仅在脂肪酸层面上同人乳脂肪相似,同时在甘油三酯层面同人乳脂肪有较高的相似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猪油同人乳脂肪相比,缺乏月桂酸、肉豆蔻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在甘油三酯组成方面,猪油与人乳脂肪相比缺乏一些含中碳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同时PPO,POS等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可以通过分提的方式去除猪油中的饱和甘油三酯,同时添加其他油脂,改善猪油的化学组成。根据目前各种植物油的化学组成,选择富含中碳链脂肪酸的棕榈仁油,富含油酸的菜籽油,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进行调和。
原料猪油60℃熔化后维持30min,以2℃/h的降温速率下降至21℃,在此条件下养晶时间9h,搅拌速率35转/分;结晶完成后利用真空抽滤完成固脂和液脂的分离。得到的液油部分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甘油三酯组成如下所示。
表3.液油部分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
|
total |
sn-2 |
C14:0 |
2.17 |
3.74 |
C16:0 |
25.67 |
63.46 |
C16:1 |
3.23 |
4.55 |
C18:0 |
7.21 |
3.27 |
C18:1 |
48.6 |
17.39 |
C18:2 |
12.34 |
6.61 |
表4.液油部分的甘油三酯组成
LLLn |
1.27 |
OOO |
7.16 |
OLL |
2.71 |
POO |
46.48 |
PLL |
3.9 |
PPO |
4.75 |
OOL |
7.21 |
SOO |
4.32 |
LPO |
17.02 |
POS |
3.77 |
PPL |
0.64 |
|
|
根据分提猪油同人乳脂肪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选择棕榈仁油,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及亚麻籽油添加进入猪油分提物。所选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甘油三酯组成如下所示。
表5.总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 |
棕榈仁油 |
棕榈油 |
菜籽油 |
大豆油 |
亚麻籽油 |
C8:0 |
2.99 |
|
|
|
|
C10:0 |
3.17 |
|
|
|
|
C12:0 |
47.14 |
0.42 |
|
|
|
C14:0 |
16.39 |
1.09 |
|
0.09 |
|
C16:0 |
8.83 |
43.69 |
4.16 |
10.73 |
5.5 |
C16:1 |
|
0.17 |
0.24 |
0.1 |
0.09 |
C18:0 |
2.29 |
4.62 |
1.79 |
4.49 |
3.63 |
C18:1 |
16.25 |
39.02 |
60.02 |
22.96 |
21.72 |
C18:2 |
2.71 |
9.95 |
20.37 |
52.73 |
16.3 |
C18:3 |
|
|
7.64 |
6.7 |
49.97 |
C20:0 |
0.13 |
0.42 |
|
0.39 |
0.2 |
C20:1 |
0.08 |
0.13 |
0.58 |
0.17 |
0.28 |
C22:0 |
|
0.08 |
0.34 |
0.42 |
0.14 |
C22:1 |
|
|
0.17 |
|
|
C24:0 |
|
0.09 |
|
0.16 |
0.1 |
表6.Sn-2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 |
棕榈仁油 |
棕榈油 |
菜籽油 |
大豆油 |
亚麻籽油 |
C8:0 |
1.78 |
|
|
|
|
C10:0 |
2.89 |
|
|
|
|
C12:0 |
64.38 |
|
|
|
|
C14:0 |
14.98 |
|
|
|
|
C16:0 |
4.69 |
39.6 |
0.1 |
3.56 |
5.18 |
C18:0 |
0.84 |
7.59 |
0.4 |
1.92 |
2.38 |
C18:1 |
8.51 |
36.43 |
54.6 |
22.44 |
31.7 |
C18:2 |
1.92 |
16.37 |
33.9 |
65.38 |
27.46 |
表7.所选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组成
TAG |
棕榈油 |
菜籽油 |
大豆油 |
亚麻籽油 |
TAG |
棕榈仁油 |
LnLnLn |
|
|
|
30.43 |
CCC |
0.51 |
LLnLn |
|
|
0.68 |
15.23 |
CCLa |
5.63 |
LLLn |
|
0.39 |
6.71 |
2.50 |
CLaLa |
8.17 |
LnLnO |
|
1.36 |
|
16.55 |
LaLaLa |
34.91 |
LnLnP |
|
|
|
6.05 |
LaLaM |
21.53 |
LLL |
|
5.80 |
23.13 |
0.74 |
LaLaO |
3.61 |
LnLO |
|
0.58 |
4.97 |
5.97 |
LaMM |
9.17 |
LnLP |
|
0.45 |
2.57 |
1.70 |
LaMO |
2.94 |
LnLS |
|
|
|
3.49 |
LaPM |
3.08 |
LLO |
0.18 |
6.80 |
19.43 |
1.30 |
LaOO |
1.87 |
LnOO |
|
11.96 |
|
6.20 |
LaPO |
2.89 |
PLL |
1.10 |
1.32 |
15.22 |
|
LaPP |
1.28 |
LnOP |
|
|
|
3.35 |
MMO |
0.94 |
LOO |
0.79 |
26.90 |
6.28 |
1.61 |
MPO |
0.99 |
LLS |
|
|
|
0.73 |
OOO |
0.95 |
LOP |
8.69 |
3.12 |
11.42 |
1.28 |
POO |
1.01 |
PPL |
7.91 |
0.46 |
1.59 |
|
PPO |
0.55 |
OOO |
2.87 |
34.77 |
1.36 |
1.43 |
|
|
SOL |
|
|
4.41 |
|
|
|
POO |
29.82 |
4.35 |
1.55 |
1.02 |
|
|
POP |
42.11 |
|
|
|
|
|
SPL |
|
|
|
|
|
|
PPP |
5.34 |
|
|
|
|
|
SSL |
|
|
|
|
|
|
SOO |
1.20 |
0.68 |
0.67 |
0.41 |
|
|
POS |
|
|
|
|
|
|
PPS |
|
|
|
|
|
|
SSO |
|
1.05 |
|
|
|
|
人乳脂肪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甘油三酯,若要达到甘油三酯组成上的相似,需要对合成一些特殊甘油三酯。通过比较,猪油及植物油中普遍缺乏人乳脂肪中所需要的POLa。通过酶法及化学法合成得到甘油三酯POLa。
采用油脂混合模型,以人乳脂肪的化学组成为依据,得到满足人乳脂肪组成条件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的比例为:
表8.混合油脂的比例
猪油 |
棕榈仁油 |
棕榈油 |
菜籽油 |
大豆油 |
亚麻籽油 |
POLa |
1 |
0.36 |
0.33 |
0.32 |
0.57 |
0.11 |
0.30 |
所得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分布、甘油三酯组成如下所示:
表9.所得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
|
total |
sn-2 |
%sn-2 |
sn-1,3 |
C8:0 |
0.36 |
0.21 |
19.84 |
0.43 |
C10:0 |
0.38 |
0.34 |
30.39 |
0.39 |
C12:0 |
8.99 |
7.66 |
28.42 |
9.65 |
C14:0 |
2.81 |
3.03 |
35.9 |
2.7 |
C16:0 |
22.53 |
44.03 |
65.14 |
11.78 |
C16:1 |
1.14 |
1.3 |
37.88 |
1.07 |
C18:0 |
4.38 |
3.54 |
19.32 |
5.3 |
C18:1 |
34.09 |
16.08 |
21.69 |
40.04 |
C18:2 |
20.77 |
18.43 |
32.81 |
21.94 |
C18:3 |
4.01 |
3.56 |
29.63 |
4.23 |
表10.所得产品的甘油三酯组成
CCC |
0.11 |
LnLnLn |
1.42 |
LLS |
0.03 |
CCLa |
1.17 |
LLnLn |
0.71 |
LOP |
10.98 |
CLaLa |
1.69 |
LLLn |
0.16 |
PPL |
1.27 |
LaLaLa |
7.24 |
LnLnO |
0.83 |
OOO |
5.92 |
LaLaM |
4.46 |
LnLnP |
0.28 |
SOL |
0.00 |
LaLaO |
0.75 |
LLL |
2.31 |
POO |
26.90 |
LaMM |
1.90 |
LnLO |
0.30 |
POP |
6.78 |
LaMO |
0.61 |
LnLP |
0.10 |
SPL |
0.00 |
LaPM |
0.64 |
LnLS |
0.16 |
PPP |
0.63 |
LaOO |
0.39 |
LLO |
4.90 |
SSL |
0.00 |
LaPO |
0.60 |
LnOO |
0.80 |
SOO |
2.35 |
LaPP |
0.27 |
PLL |
3.58 |
POS |
1.87 |
MMO |
0.19 |
LnOP |
0.16 |
PPS |
0.30 |
MPO |
0.21 |
LOO |
6.38 |
SSO |
0.05 |
采用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对产品进行相似性评价,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表11.产品评价得分
|
GFA |
Gsn-2FA |
GTAG |
G |
相似度(%) |
100 |
93.4 |
67.1 |
86.8 |
实例2
选择巴沙鲶鱼油为初始原料。巴沙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甘油三酯组成如下所示。
表12.巴沙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
FA |
total |
Sn-2 |
%sn-2 |
sn-1,3 |
C12:0 |
0.31 |
0.43 |
46.24 |
0.25 |
C14:0 |
4.55 |
4.16 |
30.48 |
4.75 |
C16:0 |
32.79 |
49.34 |
50.16 |
24.52 |
C16:1 |
0.48 |
0.53 |
36.81 |
0.46 |
C18:0 |
8.69 |
5.37 |
20.60 |
10.35 |
C18:1 |
38.9 |
26.28 |
22.52 |
45.21 |
C18:2 |
9.74 |
9.16 |
31.35 |
10.03 |
C18:3 |
0.43 |
0.49 |
37.98 |
0.40 |
表13.巴沙鱼油的甘油三酯组成
PMM |
0.8677 |
PPM |
0.9849 |
PML |
2.4012 |
OOO |
6.8326 |
MMO |
1.3733 |
POO |
31.7052 |
OOL |
5.8022 |
PPO |
22.2021 |
POL |
17.3078 |
PPP |
1.1034 |
PPL |
8.9034 |
|
|
根据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选择椰子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亚麻籽油添加入巴沙鱼油,调节其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所选择的植物油的化学组成如下所示。
表14.所选植物油的总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 |
椰子油 |
菜籽油 |
葵花籽油 |
亚麻籽油 |
C8:0 |
M |
|
|
|
C10:0 |
5.71 |
|
|
|
C12:0 |
5.56 |
|
|
|
C14:0 |
47.7 |
|
0.08 |
|
C16:0 |
19.3 |
4.16 |
6.53 |
5.5 |
C16:1 |
9.97 |
0.24 |
0.13 |
0.09 |
C18:0 |
|
1.79 |
3.44 |
3.63 |
C18:1 |
3 |
60.02 |
30.22 |
21.72 |
C18:2 |
7.03 |
20.37 |
58.08 |
16.3 |
C18:3 |
1.74 |
7.64 |
|
49.97 |
表15.所选植物油的sn-2位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 |
椰子油 |
菜籽油 |
葵花籽油 |
亚麻籽油 |
C8:0 |
1.43 |
|
|
|
C10:0 |
3.46 |
|
|
|
C12:0 |
76.92 |
|
|
|
C14:0 |
9.35 |
|
|
|
C16:0 |
3.06 |
0.1 |
4.62 |
5.18 |
C18:0 |
0.87 |
0.4 |
2.42 |
2.38 |
C18:1 |
3.62 |
54.6 |
22.8 |
31.7 |
C18:2 |
1.27 |
33.9 |
70.16 |
27.46 |
C18:3 |
|
9.5 |
|
33.28 |
表16.所选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组成
TAG |
菜籽油 |
葵花籽油 |
亚麻籽油 |
TAG |
椰子油 |
LnLnLn |
|
|
30.43 |
CCC |
0.79 |
LLnLn |
|
|
15.23 |
CCLa |
13.52 |
LLLn |
0.39 |
|
2.50 |
CLaLa |
19.19 |
LnLnO |
1.36 |
|
16.55 |
LaLaLa |
19.14 |
LnLnP |
|
|
6.05 |
LaLaM |
17.78 |
LLL |
5.80 |
28.39 |
0.74 |
LaLaO |
1.37 |
LnLO |
0.58 |
|
5.97 |
LaMM |
10.80 |
LnLP |
0.45 |
|
1.70 |
LaMO |
1.05 |
LnLS |
|
|
3.49 |
LaPM |
4.46 |
LLO |
6.80 |
36.54 |
1.30 |
LaOO |
0.30 |
LnOO |
11.96 |
|
6.20 |
LaPO |
0.87 |
PLL |
1.32 |
7.75 |
|
LaPP |
1.41 |
LnOP |
|
|
3.35 |
MMO |
0.34 |
LOO |
26.90 |
11.17 |
1.61 |
MPO |
0.50 |
LLS |
|
|
0.73 |
OOO |
0.43 |
LOP |
3.12 |
8.60 |
1.28 |
POO |
0.30 |
PPL |
0.46 |
|
|
PPO |
0.27 |
OOO |
34.77 |
4.58 |
1.43 |
|
|
SOL |
|
2.96 |
|
|
|
POO |
4.35 |
|
1.02 |
|
|
POP |
|
|
|
|
|
SPL |
|
|
|
|
|
PPP |
|
|
|
|
|
SSL |
|
|
|
|
|
SOO |
0.68 |
|
0.41 |
|
|
POS |
|
|
|
|
|
PPS |
|
|
|
|
|
SSO |
1.05 |
|
|
|
|
人乳脂肪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甘油三酯,若要达到甘油三酯组成上的相似,需要对合成一些特殊甘油三酯。通过比较,巴沙鲶鱼油及植物油中普遍缺乏人乳脂肪中所需要的POLa。通过酶法及化学法合成得到甘油三酯POLa。
采用油脂混合模型,以人乳脂肪的化学组成为依据,得到满足人乳脂肪组成条件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的比例为:
表17.混合油脂的比例
巴沙鲶鱼油 |
棕榈仁油 |
菜籽油 |
葵花籽油 |
亚麻籽油 |
POLa |
1 |
0.16 |
0.12 |
0.18 |
0.11 |
0.18 |
所得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为
表18.所得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
FA |
total |
sn-2 |
%sn-2 |
sn-1,3 |
C12:0 |
7.53 |
7.26 |
32.14 |
7.67 |
C14:0 |
2.75 |
2.5 |
30.30 |
2.88 |
C16:0 |
25.77 |
43.77 |
56.62 |
16.77 |
C16:1 |
0.33 |
0.23 |
23.23 |
0.38 |
C18:0 |
6.15 |
4.8 |
26.02 |
6.83 |
C18:1 |
37.42 |
17.48 |
15.57 |
47.39 |
C18:2 |
17.9 |
18.21 |
33.91 |
17.75 |
C18:3 |
3.84 |
3.5 |
30.38 |
4.01 |
表19.所得产品的甘油三酯组成
LaPO |
10.00 |
PPS |
0.00 |
PPL |
0.03 |
LaPP |
0.00 |
SSO |
0.08 |
OOO |
7.50 |
MMO |
0.83 |
LnLP |
0.14 |
SOL |
0.49 |
MPO |
1.44 |
LnLS |
0.21 |
POO |
19.46 |
LnLnLn |
1.84 |
LLO |
6.59 |
POP |
8.16 |
LLnLn |
0.92 |
LnOO |
1.25 |
SPL |
0.00 |
LLLn |
0.18 |
PLL |
6.73 |
PPP |
0.66 |
LnLnO |
1.10 |
LnOP |
0.20 |
SSL |
0.00 |
LnLnP |
0.37 |
LOO |
7.40 |
SOO |
0.07 |
LLL |
5.14 |
LLS |
0.04 |
POS |
0.00 |
LnLO |
0.40 |
LOP |
12.13 |
|
|
采用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对产品进行相似性评价,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表20.产品评价得分
|
GFA |
Gsn-2FA |
GTAG |
G |
相似度(%) |
100 |
92.5 |
65.3 |
85.9 |
实例3
选择酶法改性棕榈硬脂为原料,其脂肪酸组成及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21.酶法改性棕榈硬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
FA |
total |
sn-2 |
%sn-2 |
sn-1,3 |
C12:0 |
0.3 |
0.1 |
11.1 |
0.4 |
C14:0 |
0.4 |
0.1 |
8.3 |
0.6 |
C16:0 |
39.6 |
83.7 |
70.5 |
17.6 |
C18:0 |
3.5 |
2.4 |
22.9 |
4.1 |
C18:1 |
36.6 |
10.2 |
9.3 |
49.8 |
C18:2 |
14.6 |
2.7 |
6.2 |
20.6 |
C18:3 |
4.8 |
0.6 |
4.2 |
6.9 |
根据改性棕榈硬脂同人乳脂肪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选棕榈仁油,葵花籽油及菜籽油添加入改性棕榈硬脂,调节其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
采用油脂混合模型,以人乳脂肪的化学组成为依据,得到满足人乳脂肪组成条件的人乳替代脂组合物的比例为:
表22.混合油脂的比例
改性棕榈硬脂 |
榈仁油 |
葵花籽油 |
菜籽油 |
1 |
0.28 |
0.40 |
0.36 |
所得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为:
表23.所得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
FA |
total |
sn-2 |
%sn-2 |
sn-1,3 |
C8:0 |
0.7 |
0.1 |
4.8 |
1.0 |
C10:0 |
0.8 |
0.2 |
8.3 |
1.1 |
C12:0 |
9.6 |
6.9 |
24.0 |
11.0 |
C14:0 |
3.5 |
3.0 |
28.6 |
3.8 |
C16:0 |
23.5 |
43.1 |
61.1 |
13.7 |
C18:0 |
3.4 |
1.4 |
13.7 |
4.4 |
C18:1n-9 |
34.6 |
22.8 |
22.0 |
40.5 |
C18:2n-6 |
19.1 |
19.0 |
33.2 |
19.2 |
C18:3n-6 |
3.7 |
2.3 |
20.7 |
4.4 |
表24.所得产品的甘油三酯组成
LaLaLa |
3.3 |
PLL |
4.37 |
POO |
14.87 |
MLaLa |
2.13 |
POLn |
2.95 |
PPO |
9.82 |
LaLaO |
0.45 |
POLa |
1.06 |
PPP |
1.61 |
LLL |
9.15 |
OOL |
8.18 |
SOO |
0.47 |
PLLn |
0.59 |
POL |
14 |
POS |
0.32 |
MOLa |
0.25 |
PPL |
3.26 |
SSS |
0.9 |
OLL |
9.68 |
OOO |
8.12 |
|
|
采用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对产品进行相似性评价,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表25.产品评价得分
|
GFA |
Gsn-2FA |
GTAG |
G |
相似度(%) |
98.5 |
87.5 |
60.4 |
86.8 |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