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3544B - 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13544B CN105013544B CN201410167135.7A CN201410167135A CN105013544B CN 105013544 B CN105013544 B CN 105013544B CN 201410167135 A CN201410167135 A CN 201410167135A CN 105013544 B CN105013544 B CN 1050135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layer model
- hydrophilic fibers
- fibers silk
- induction
- method ba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icromachin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具体是亲水纤维丝被嵌入芯片的微通道内,表面活性剂掺加入油相中,在芯片两翼的微液滴在流经亲水纤维丝时接触亲水纤维丝的部分会发生延展和形变,使微液滴水油界面的不稳定,从而触发微液滴的融合。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高效的实现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液滴的融合,并且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微液滴是利用水、油两相不混溶的特性,在流动剪切力与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利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在芯片上高通量地、可控地产生高度单分散的微液滴。微液滴作为一个独立的反应器,其具有体积小(皮升至纳升级),较低的扩散和样品间的交叉污染的风险,以及包涵物快速混合的特点。目前,微液滴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合成、细胞培养及筛选、蛋白质结晶,生物标记物的检测等领域。
对于化学和生物反应体系,反应试剂的添加量和添加顺序直接关系到反应的成败。由于水油界面阻止了外源试剂的引入,不同于开放式的试管或孔板反应器,微液滴反应器是相对封闭的。所以对于微液滴的反应体系,目前主要采用液滴融合的方法实现试剂的添加。液滴融合方法依据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可以分为两种: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基于主动模式的液滴融合主要依靠电、光、热、和磁等外部能源,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选择性的融合。但是外加能量增加了液滴活性内含物如细胞、蛋白分子等的损害风险。基于被动模式的液滴融合不需要外部供能,主要借助特殊的微通道结构或通道表面性质。例如,流体诱导的融合方法是利用局部扩张的微通道造成的流体变化触发液滴的融合。但是这类方法中,通常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然而,表面活性剂在维持液滴的稳定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缺乏将会导致液滴的稳定性下降直接影响后续的液滴操控如分选,捕获,孵育等。表面诱导的融合方法是在微通道的局部用光聚合修饰亲水性的涂层,当液滴流经亲水涂层时被捕获并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亲水纤维丝被嵌入芯片的微通道内,表面活性剂掺加入油相中,在芯片两翼的微液滴在流经亲水纤维丝时接触亲水纤维丝的部分会发生延展和形变,使微液滴水油界面的不稳定,从而触发微液滴的融合。
所述芯片为T型结构,其中亲水纤维丝嵌在T型结构的汇聚口处。所述在芯片两翼的微液滴是芯片上产生;或是预先形成的微液滴之后添加到芯片上。
进一步的说,亲水纤维丝被嵌入T型结构芯片的汇聚口处的微通道内,表面活性剂掺加入油相中。在芯片两翼微液滴在流经亲水纤维丝时接触亲水纤维丝的部分会发生延展和形变,使微液滴水油界面的不稳定,从而触发微液滴的融合。
其中,油相与水相流体的驱动是由外接注射泵或通过真空负压的方式提供。
所述油相流速为0.1-1μL/min,水相流速为0.1-1μL/min。
所述油相为矿物油、大豆油或十六烷。
所述亲水纤维丝的材质为玻璃、多聚物、硅或金属,且直径为5-50μm。
所述多聚物为聚乙烯、聚丙烯。所述金属为铜、铁、铝。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或鲸蜡基聚乙二醇。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的新方法。该方法是采用的被动融合模式,在融合过程中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能源如电、光、热、和磁等。亲水纤维丝可以通过嵌合的方式集成在微流控芯片中,避免了复杂的制作过程。利用该方法可以高效的实现表面活性剂稳定的微液滴的融合,融合效率可以达到100%。该被动式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显示了其在现场即时分析中巨大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微液滴融合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图。图中:1油相溶液入口;2水相溶液入口;4亲水性纤维丝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微液滴融合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具体的方法如下: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是先利用光蚀刻技术制作SU-8模板,然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浇注于模板上,80℃烘箱聚合2小时,将印记有微结构的多聚物从模具上剥离。然后将亲水玻璃丝嵌入微通道中,与平板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封接在一起。将封接的芯片置于80℃烘箱中过夜,使聚二甲基硅氧烷恢复其疏水性。
芯片的设计包含了3个T型结构并行排列(参见图1)。将表面活性剂(2.5%Span80)掺加入油相(矿物油)。在外泵的驱动下,油相流速为0.1μL/min,水相(超纯水)流速为0.1μL/min,分别注入两侧的T型结构用于产生微液滴。两侧产生的微液滴同步到达中间的T型结构。由于中间的T型结构嵌合了亲水玻璃丝,在亲水玻璃丝的诱导下发生融合(参见图2),进而可以高效的实现表面活性剂稳定的微液滴的融合,融合效率可以达到100%。
另外,在芯片中注入水相可相同或不同,水相大都可为细胞悬液、蛋白溶液、核酸溶液和化学小分子溶液。同时流体的驱动还可以采用通过真空负压的方式,即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申请号为201310382774.0专利申请案中记载的微液滴发生器中实现。
Claims (7)
1.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亲水纤维丝被嵌入芯片的微通道内,表面活性剂掺加入油相中,在芯片两翼的微液滴在流经亲水纤维丝时接触亲水纤维丝的部分会发生延展和形变,使微液滴水油界面的不稳定,从而触发微液滴的融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流速为0.1-1μL/min,水相流速为0.1-1μL/min。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芯片两翼的微液滴是芯片上产生;或是预先形成的微液滴之后添加到芯片上。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矿物油、大豆油或十六烷。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纤维丝的材质为玻璃、多聚物、硅或金属,且直径为5-50μm。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物为聚乙烯、聚丙烯;所述金属为铜、铁、铝。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山梨醇酐单油酸酯或鲸蜡基聚乙二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67135.7A CN105013544B (zh) | 2014-04-24 | 2014-04-24 | 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67135.7A CN105013544B (zh) | 2014-04-24 | 2014-04-24 | 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13544A CN105013544A (zh) | 2015-11-04 |
CN105013544B true CN105013544B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4404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67135.7A Active CN105013544B (zh) | 2014-04-24 | 2014-04-24 | 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135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84650B (zh) * | 2018-07-06 | 2024-10-22 | 北京致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数字pcr检测的液滴生成系统及数字pcr检测方法 |
CN110684828B (zh) * | 2018-07-06 | 2024-08-30 | 北京致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数字pcr芯片、数字pcr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110918141B (zh) * | 2018-09-20 | 2023-09-12 | 上海欣戈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微流控芯片及含有该微流控芯片的装置,以及用于制备微乳化液滴的应用 |
CN111484918A (zh) * | 2019-01-29 | 2020-08-04 | 北京致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pcr液滴生成装置及生成方法 |
CN114505017B (zh) * | 2020-10-28 | 2022-1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烯烃水合反应装置及烯烃水合方法 |
CN114471300B (zh) * | 2020-10-28 | 2023-08-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通道组件、微通道混合设备和混合系统及应用 |
CN114425260B (zh) * | 2020-10-29 | 2023-05-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液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6485A (zh) * | 2009-11-05 | 2010-06-02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拉锥石英毛细管的微反应器 |
CN103257244A (zh) * | 2006-11-29 | 2013-08-21 | 株式会社东芝 | 微化学分析装置、微混合装置和微化学分析系统 |
CN103285947A (zh) * | 2013-05-27 | 2013-09-11 | 苏州扬清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滴微流控芯片及其操控方法 |
KR20130109876A (ko) * | 2012-03-28 | 2013-10-08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고분자 기반 마이크로 액적 제조 초미세 유체칩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분자 기반 마이크로 액적 제조 방법 |
CN103386333A (zh) * | 2013-08-07 | 2013-11-13 | 苏州扬清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流控液滴生产芯片 |
-
2014
- 2014-04-24 CN CN201410167135.7A patent/CN1050135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7244A (zh) * | 2006-11-29 | 2013-08-21 | 株式会社东芝 | 微化学分析装置、微混合装置和微化学分析系统 |
CN101716485A (zh) * | 2009-11-05 | 2010-06-02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拉锥石英毛细管的微反应器 |
KR20130109876A (ko) * | 2012-03-28 | 2013-10-08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고분자 기반 마이크로 액적 제조 초미세 유체칩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분자 기반 마이크로 액적 제조 방법 |
CN103285947A (zh) * | 2013-05-27 | 2013-09-11 | 苏州扬清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滴微流控芯片及其操控方法 |
CN103386333A (zh) * | 2013-08-07 | 2013-11-13 | 苏州扬清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流控液滴生产芯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13544A (zh) | 2015-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13544B (zh) | 一种基于亲水纤维丝诱导的微液滴融合方法 | |
Narayanamurthy et al. | Advances in passively driven microfluidics and lab-on-chip devices: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patent analysis | |
Shang et al. | Emerging droplet microfluidics | |
Zhao et al. | Control and applications of immiscible liquids in microchannels | |
CN102527280B (zh) | 一种微混合和微反应装置 | |
Wang et al. | Controlling flow behavior of water in microfluidics with a chemically patterned anisotropic wetting surface | |
CN106754245B (zh) | 基于海藻胶液滴的数字pcr芯片及其应用 | |
CN104324769A (zh) | 基于微管道的液滴的生成方法 | |
Li et al. | Continuous particle focusing in a waved microchannel using negative dc dielectrophoresis | |
CN103285947A (zh) | 一种液滴微流控芯片及其操控方法 | |
CN209287355U (zh) | 微流控芯片及含有该微流控芯片的装置 | |
CN108940387A (zh) | 一种用于单细胞分离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41308B (zh) | 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芯片 | |
CN105498875A (zh) | 一种用于制备液滴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 |
Jin et al. | Visualization of droplet merging in microchannels using micro-PIV | |
CN107442191A (zh) | 一种用于油包水液滴生成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 |
Shamsi et al. | High throughput blood plasma separation using a passive PMMA microfluidic device | |
Hegde et al. | Vapor mediated control of microscale flow in sessile droplets | |
CN106635777B (zh) | 基因微滴颗粒芯片制作装置及方法 | |
CN104148124B (zh) | 一种用于微流控芯片的液滴生成装置 | |
Fan et al. | Single particle train ordering in microchannel based on inertial and vortex effects | |
CN104293666B (zh) | 两种不同单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微流控芯片装置 | |
CN104984773B (zh) | 一种微通道内强化流体混合的方法 | |
Wang et al. | Online monodisperse droplets base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n a continuously flowing system by using microfluidic devices | |
CN207680633U (zh) | 一种用于油包水液滴生成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