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2992A - 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2992A CN104762992A CN201510124718.6A CN201510124718A CN104762992A CN 104762992 A CN104762992 A CN 104762992A CN 201510124718 A CN201510124718 A CN 201510124718A CN 104762992 A CN104762992 A CN 1047629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s
- ground
- basement
- separately
- pl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3224 coccidiostat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将建筑划分为复数个阶段进行施工,每个阶段包括施工一层地下室、计算该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根据该最大楼层数施工与该层地下室相对应的上部结构;第一阶段的施工:施工地下室一层的顶板;计算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开挖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并根据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地下室一层的顶板上施工第一阶段的上部结构;其他阶段的施工:施工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计算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开挖当前层地下室的土方,并根据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上一层地下室所对应的上部结构上施工当前阶段的上部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高层筒体结构每施工地下一层,上部施工的层数需要小于对应的受限层数,若超过该层数高度,会造成结构局部失稳或总体倾覆,施工过程中出现“楼歪歪”现象,对施工安全造成隐患。另外,目前通常的施工方法是等地下全部开挖完成后,再施工上部结构,这样会大大影响工期。特别地,针对在软土地基地区进行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如果仍旧采用上述常规的施工方法,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较差,一次性将地下土方全部进行开挖,尤其会对施工的安全造成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安全性高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将建筑划分为复数个阶段进行施工,每个阶段均包括施工一层地下室、计算该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以及根据该最大楼层数施工与该层地下室相对应的上部结构;
其中,第一阶段的施工步骤,包括:
施工地下室一层的顶板;
计算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开挖所述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并根据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上施工第一阶段的上部结构;
其他阶段的施工步骤,包括:
施工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
计算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开挖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土方,并根据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上一层地下室所对应的上部结构上施工当前阶段的上部结构。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将地下室施工与地上上部结构的施工同时进行,既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安全的同时,还可以节约工期,避免施工过程上部结构待全部地下室施工完毕才能施工,造成施工过慢,影响工期和总体的盈利指标。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计算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包括: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和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总体竖向力和所述临界竖向力,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
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欧拉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和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倾覆力矩和所述抗倾覆稳定力矩,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
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抗倾覆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
选取所述第一受限层数与所述第二受限层数中的较小者,作为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包括: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重力值,记为gi,其中i为楼层数;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竖向施工荷载总值,记为qi;
利用公式Pn=∑gi+∑q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Pn。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包括: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层高,记为hi;
利用公式Pcr=π2EI/(μL)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Pcr,其中L=∑hi为欧拉计算长度,E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I为建筑核心筒截面的短边截面抵抗矩,μ为支撑条件系数。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总体竖向力和临界竖向力,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包括:利用公式Ncr=Pcr/Pn,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Ncr。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欧拉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包括:利用公式Ncr≥[γ],其中[γ]为容许稳定系数,选取最接近容许稳定系数[γ]的欧拉稳定系数Ncr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Ccr。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包括:
利用公式Fi=Wi·A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高度的风力值Fi,其中Wi为每层高度对应的层均风压,Ai为结构迎风面积;
利用公式Mo=∑Fi·H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Mo,其中Hi为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相对于地面的总高度。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包括:
利用公式Mr1=0.5B·Σg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自重部分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1,其中B为楼层底部宽度;
利用公式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被动土压力部分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2,其中C为挖土深度内建筑周边土体的粘聚力系数,为相应土体的摩擦角值,γ为相应土体的平均重度,K为建筑物的截面的长边宽度,hp为相应挖土深度;
利用公式Mr=Mr1+Mr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所述倾覆力矩和所述抗倾覆稳定力矩,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包括:利用公式Nst=Mr/Mo,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Nst。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抗倾覆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包括:利用公式Nst≥[γ],选取最接近容许稳定系数[γ]的抗倾覆稳定系数Nst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Cst。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施工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将建筑划分为复数个阶段进行施工,每个阶段均包括施工一层地下室、计算该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以及根据该最大楼层数施工与该层地下室相对应的上部结构;
其中,第一阶段的施工步骤,包括:
施工地下室一层的顶板;
计算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开挖所述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并根据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上施工第一阶段的上部结构;
其他阶段的施工步骤,包括:
施工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
计算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开挖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土方,并根据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上一层地下室所对应的上部结构上施工当前阶段的上部结构。
其中,计算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包括: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和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总体竖向力和所述临界竖向力,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
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欧拉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和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倾覆力矩和所述抗倾覆稳定力矩,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
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抗倾覆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
选取所述第一受限层数与所述第二受限层数中的较小者,作为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将地下室施工与地上上部结构的施工同时进行,既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安全的同时,还可以节约工期,避免施工过程上部结构待全部地下室施工完毕才能施工,造成施工过慢,影响工期和总体的盈利指标。
以下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即确定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上部结构的受限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计算过程中每施工一层地下室顶板,其对应的受限层数C需要满足三大条件:1)欧拉稳定系数Ncr≥[γ];2)抗倾覆稳定系数Nst≥[γ];3)施工到该受限层数C时,外荷载作用下对应的地下室侧墙的最大压应力S不大于混凝土设计应力fc,若大于该值则应逐层减小受限层数C的值直到满足其最大压应力S<fc即可。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
1.1假设建筑的总体楼层共K层,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重力值,记为gi(i≤K),其中i为楼层数;
1.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竖向施工荷载总值,记为qi;
1.3利用公式Pn=∑gi+∑q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Pn。
S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
2.1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层高,记为hi;
2.2利用公式Pcr=π2EI/(μL)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Pcr,其中L=∑hi为欧拉计算长度,E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具体可以参见混凝土规范查表得到,I为建筑核心筒截面的短边截面抵抗矩,由于本发明涉及到的核心筒截面为定常截面,因此其几何参数不随高度变化,μ为支撑条件系数,可查表得到。
S3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总体竖向力和临界竖向力,利用公式Ncr=Pcr/Pn,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Ncr。
S4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均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利用公式Ncr≥[γ],其中[γ]为容许稳定系数,选取最接近容许稳定系数[γ]的欧拉稳定系数Ncr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Ccr。
其中,[γ]为容许稳定系数,是安全性的指标,若γ=1代表没有安全储备,一般[γ]的规范取值为1.3~1.5,由于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本发明为了使施工过程既安全又能够有一定的舒适度,将[γ]的取值选为10。
S5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
5.1利用公式Fi=Wi·A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高度的风力值Fi,其中Wi为每层高度对应的层均风压,Ai为结构迎风面积,Wi和Ai均可通过结构荷载规范查表得到;
5.2利用公式Mo=∑Fi·H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Mo,其中Hi为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相对于地面的总高度。
S6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抗倾覆稳定力矩由自重及地下室入土范围内的被动土压力弯矩共同引起;
6.1利用公式Mr1=0.5B·Σg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自重部分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1,其中B为楼层底部宽度;
6.2利用公式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被动土压力部分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2,其中C为挖土深度内建筑周边土体的粘聚力系数,为相应土体的摩擦角值,γ为相应土体的平均重度,K为建筑物的截面的长边宽度,hp为相应挖土深度;
6.3利用公式Mr=Mr1+Mr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
S7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所述倾覆力矩和所述抗倾覆稳定力矩,利用公式Nst=Mr/Mo,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Nst。
S8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均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利用公式Nst≥[γ],选取最接近容许稳定系数[γ]的抗倾覆稳定系数Nst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Cst。
S9利用公式C=min{Ccr,Cst},选取所述第一受限层数与所述第二受限层数中的较小者,作为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即受限层数C。且受限层数C层对应的最大压应力f需要满足不超高该楼层设计用混凝土的抗压设计强度fc,这主要是由于超高层受压为主引起的,利用公式f=Mo/w+Pn/A,计算受限层数C层对应的最大压应力f,其中Mo为受限层数C层的总体倾覆力矩,W为筒体的截面抵抗矩,A为筒体的截面面积,Pn为受限层数C层对应的总体竖向力。再利用公式f<fc,确定受限层数C层对应的最大压应力f是否满足要求。若f≮fc时,应将逐层减小受限层数C,直到调整后的值满足f<fc。
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并且安全性高。将地下室施工与地上上部结构的施工同时进行,既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安全的同时,还可以节约工期,避免施工过程上部结构待全部地下室施工完毕才能施工,造成施工过慢,影响工期和总体的盈利指标。
以下配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配合参看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施工顺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施工,楼层总共施工70层。具体地:
一、第一阶段的施工;
1)施工地下室一层1a的顶板10;
2)计算地下室一层1a的顶板1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3)根据地下室一层1a的顶板1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地下室一层1a的顶板10上施工第一阶段的上部结构1b,并同时开挖地下室一层1a的土方;
由于计算受限层数C时还未开挖地下室,计算层高时只包括地上1层~地上70层的上部结构的参数,相应挖土深度hp的值为零。参见下表1.1与1.2所示,第一阶段的受限层数C为13F。
表1.1:第一阶段对应分析结果
表1.2:第一阶段受限层数C的确定
二、第二阶段的施工;
1)施工地下室二层2a的顶板20;
2)计算地下室二层2a的顶板2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3)根据地下室二层2a的顶板2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第一阶段的上部结构1b上施工第二阶段的上部结构2b,并同时开挖地下室二层2a的土方;
由于计算受限层数C时开挖了地下室一层,计算层高时包括地上1层~地上70层的上部结构的参数以及地下室一层的参数。参见下表2.1与2.2所示,第二阶段的受限层数C为24F。
表2.1:第二阶段对应分析结果
表2.2:第二阶段受限层数C的确定
三、第三阶段的施工;
1)施工地下室三层3a的顶板30;
2)计算地下室三层3a的顶板3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3)根据地下室三层3a的顶板3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第二阶段的上部结构2b上施工第三阶段的上部结构3b,并同时开挖地下室三层3a的土方;
由于计算受限层数C时开挖了地下室一层和地下室二层,计算层高时包括地上1层~地上70层的上部结构的参数以及地下室一层、地下室二层的参数。参见下表3.1与3.2所示,第三阶段的受限层数C为31F。
表3.1:第三阶段对应分析结果
表3.2:第三阶段受限层数C的确定
四、第四阶段的施工;
1)施工地下室四层4a的顶板40;
2)计算地下室四层4a的顶板4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3)根据地下室四层4a的顶板4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第三阶段的上部结构3b上施工第四阶段的上部结构4b,并同时开挖地下室四层4a的土方;
由于计算受限层数C时开挖了地下室一层、地下室二层和地下室三层,计算层高时包括地上1层~地上70层的上部结构的参数以及地下室一层、地下室二层、地下室三层的参数。参见下表4.1与4.2所示,第四阶段的受限层数C为43F。
表4.1:第四阶段对应分析结果
表4.2:第四阶段受限层数C的确定
五、第五阶段的施工;
1)施工地下室五层5a的顶板50;
2)计算地下室五层5a的顶板5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3)根据地下室五层5a的顶板50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第四阶段的上部结构4b上施工第五阶段的上部结构5b,并同时开挖地下室五层5a的土方;
由于计算受限层数C时开挖了地下室一层、地下室二层、地下室三层和地下室四层,计算层高时包括地上1层~地上70层的上部结构的参数以及地下室一层、地下室二层、地下室三层、地下室四层的参数。参见下表5.1与5.2所示,第五阶段的受限层数C为58F。
表5.1:第五阶段对应分析结果
表5.2:第五阶段受限层数C的确定
最后:浇筑最后一层地下室的底板,等其强度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时,上部结构施工至封顶,即70层。由于此时所有地下室均已施工完毕,达到了设计的最终要求,故不需要计算即可封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建筑划分为复数个阶段进行施工,每个阶段均包括施工一层地下室、计算该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以及根据该最大楼层数施工与该层地下室相对应的上部结构;
其中,第一阶段的施工步骤,包括:
施工地下室一层的顶板;
计算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开挖所述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并根据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所述地下室一层的顶板上施工第一阶段的上部结构;
其他阶段的施工步骤,包括:
施工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
计算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开挖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土方,并根据所述当前层地下室的顶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在上一层地下室所对应的上部结构上施工当前阶段的上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包括: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和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总体竖向力和所述临界竖向力,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
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欧拉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和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倾覆力矩和所述抗倾覆稳定力矩,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
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抗倾覆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
选取所述第一受限层数与所述第二受限层数中的较小者,作为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楼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包括: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重力值,记为gi,其中i为楼层数;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竖向施工荷载总值,记为qi;
利用公式Pn=∑gi+∑q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对应的总体竖向力Pn。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包括:
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层高,记为hi;
利用公式Pcr=π2EI/(μL)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所容许的临界竖向力Pcr,其中L=∑hi为欧拉计算长度,E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I为建筑核心筒截面的短边截面抵抗矩,μ为支撑条件系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总体竖向力和临界竖向力,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包括:利用公式Ncr=Pcr/Pn,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Ncr。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高度的欧拉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欧拉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包括:利用公式Ncr≥[γ],其中[γ]为容许稳定系数,选取最接近容许稳定系数[γ]的欧拉稳定系数Ncr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一受限层数Ccr。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包括:
利用公式Fi=Wi·A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高度的风力值Fi,其中Wi为每层高度对应的层均风压,Ai为结构迎风面积;
利用公式Mo=∑Fi·H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对每层地下室的顶板引起的倾覆力矩Mo,其中Hi为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相对于地面的总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包括:
利用公式Mr1=0.5B·Σgi,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自重部分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1,其中B为楼层底部宽度;
利用公式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被动土压力部分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2,其中C为挖土深度内建筑周边土体的粘聚力系数,为相应土体的摩擦角值,γ为相应土体的平均重度,K为建筑物的截面的长边宽度,hp为相应挖土深度;
利用公式Mr=Mr1+Mr2,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所容许的抗倾覆稳定力矩Mr。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所述倾覆力矩和所述抗倾覆稳定力矩,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包括:利用公式Nst=Mr/Mo,计算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Nst。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上所有楼层各自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中选取不小于施工的容许稳定系数且最接近所述容许稳定系数的一个抗倾覆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包括:利用公式Nst≥[γ],选取最接近容许稳定系数[γ]的抗倾覆稳定系数Nst所对应的楼层的层数,记为第二受限层数Cst。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4718.6A CN104762992B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4718.6A CN104762992B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2992A true CN104762992A (zh) | 2015-07-08 |
CN104762992B CN104762992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364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2471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2992B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62992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65484A (ja) * | 1999-03-19 | 2000-09-26 | Penta Ocean Constr Co Ltd | PCa杭地中壁による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
CN101255702A (zh) * | 2008-02-29 | 2008-09-03 | 刘志宏 | 一种逆作法工程采用车道法进行开挖施工的方法 |
CN101736756A (zh) * | 2009-12-04 | 2010-06-16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逆作隔层施工方法 |
CN101736757A (zh) * | 2009-12-04 | 2010-06-16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双向同步施工方法 |
-
2015
- 2015-03-20 CN CN201510124718.6A patent/CN10476299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65484A (ja) * | 1999-03-19 | 2000-09-26 | Penta Ocean Constr Co Ltd | PCa杭地中壁による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
CN101255702A (zh) * | 2008-02-29 | 2008-09-03 | 刘志宏 | 一种逆作法工程采用车道法进行开挖施工的方法 |
CN101736756A (zh) * | 2009-12-04 | 2010-06-16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逆作隔层施工方法 |
CN101736757A (zh) * | 2009-12-04 | 2010-06-16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双向同步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马刚: "基于过程控制的软土地基超高层逆作法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pages 1 - 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2992B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52448B (zh) | 一种不平衡基坑支护设计方法 | |
CN108930285B (zh) | 一种考虑地震作用的挡土墙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6021753B (zh) | 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方法 | |
JP7262874B1 (ja) | 非極限土圧分布モードを考慮した偏圧ピット囲い保護構造の設計方法 | |
CN106703059B (zh) | 沉井十字形拉槽施工方法 | |
CN106759400B (zh) | 一种基于最优距径比的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设计方法 | |
CN104762992A (zh) | 超高层筒体建筑全逆作施工方法 | |
CN107657092B (zh) | 地基钻孔取土的建筑物纠倾方法 | |
CN204000967U (zh) | 一种互层隔震地基 | |
CN206143805U (zh) | 一种新型护坡挡土墙 | |
CN207228124U (zh) | 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格构锚结构 | |
CN110472314B (zh) | 一种评估隧道存在软弱夹层下掌子面稳定性的方法 | |
CN104481090A (zh) | 一种全预制混凝土楼梯滑动连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472313B (zh) | 一种抗滑桩桩前均质岩体阻滑宽度的计算方法 | |
CN109033662B (zh) | 基于变形的顺层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方法 | |
CN204151799U (zh) | 一种钢箱体混凝土抗滑桩结构 | |
CN205276768U (zh) | 一种蘑菇石固定系统 | |
CN213448498U (zh) |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 |
Suprunyuk et al. | Rational planning of pile foundations | |
CN211873082U (zh) | 一种应用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与底板的连接结构 | |
CN215925996U (zh) | 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圆形地连墙支护结构 | |
CN110528551B (zh) | 沉井w形开挖下沉施工方法 | |
CN114065341B (zh) | 一种用于确定顺层岩质边坡开挖预留厚度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3283128B (zh) | 挡土结构与既有建/构筑物之间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
CN202850511U (zh) | 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立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