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4734469B -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4469B
CN104734469B CN201510160698.8A CN201510160698A CN104734469B CN 104734469 B CN104734469 B CN 104734469B CN 201510160698 A CN201510160698 A CN 201510160698A CN 104734469 B CN104734469 B CN 104734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feedback
electric current
threshold value
feedback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06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4469A (zh
Inventor
邓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il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liji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liji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liji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06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4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4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4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4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4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16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所述控制电路通过多个反馈支路共用同一个补偿电路,各反馈支路通过单向的调节电流来对补偿电路施加反馈调节补偿信号,由此,可以减少均需要单独的补偿电容和补偿电阻,有利于缩小控制电路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

Description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背景技术
在开关型变换器中,可以基于多环路反馈来对开关型变换器的输出进行限压。这种限压方式可以应用于不能利用过压保护电路进行限压的情形,特别是表征期望的输出电压的参考电压会发生变化的情况。例如,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可以通过在逆变电路前设置开关型变换器,使得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的谐振与磁耦合电路的输入电压可调,通过调节输入到谐振与磁耦合电路的电压可以使得阻抗匹配不受负载阻抗的限制。但是,对于该开关型变换器,其动态生成的期望电压可能大于电路的限压阈值,此时不能使用过压保护电路进行限压。
现有的用于限压的多环路反馈电路包括两个反馈回路,每个环路的补偿电路均需要单独的补偿电容和补偿电阻,而电容和电阻元件在集成电路中占用面积较大,因此,不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和提高功率密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以减少电容和电阻元件数量,缩减集成电路的面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开关型变换器,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至少两个反馈支路,具有相互连接的输出端;
补偿电路,与所述至少两个反馈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反馈支路生成的调节电流调节补偿信号;
补偿电流源,与所述补偿电路连接,用于以与所述调节电流相反的方向对所述补偿电路注入或抽取预定强度的电流;
控制信号生成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补偿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型变换器;
其中,每个所述反馈支路输入对应的反馈参量和阈值参量,在所述反馈参量与所述阈值参量满足预定关系时产生具有预定方向的所述调节电流,在反馈参量与所述阈值参量不满足所述预定关系时不输出所述调节电流,所述调节电流响应于所述反馈参量和所述阈值参量的差值。
优选地,每个所述反馈支路包括:
跨导放大器,输入所述反馈参量和所述阈值参量;
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支路的输出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二极管具有与所述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阴极和与所述反馈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的阳极;
所述补偿电流源对所述补偿电路注入预定强度的电流。
优选地,每个所述反馈支路还包括:
误差消除电流源,用于在所述二极管导通时从所述反馈支路输出端抽取具有所述预定强度的电流。
优选地,所述二极管具有与所述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阳极和与所述反馈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的阴极;
所述补偿电流源对所述补偿电路抽取预定强度的电流。
优选地,每个所述反馈支路还包括:
误差消除电流源,在所述二极管导通时从向所述反馈支路输出端输出具有所述预定强度的电流。
优选地,所述预定关系为所述反馈参量小于所述阈值参量或者所述反馈参量大于所述阈值参量。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反馈支路包括:
第一反馈支路,接收输入电压检测值和输入电压阈值,在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值小于所述输入电压阈值时输出第一调节电流;
第二反馈支路,接收输入电流检测值和输入电流阈值,在所述输入电流检测值大于所述输入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调节电流;
第三反馈支路,接收输出电压检测值和输出电压阈值,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值大于所述输出电压阈值时输出第三调节电流;和
第四反馈支路,接收输出电流检测值和输出电流阈值,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值大于所述输出电压阈值时输出第四调节电流。
优选地,所述反馈参量为用于表征功率级电路中电压/电流参数的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开关型变换器,包括:
功率级电路;
如上所述的控制电路。
通过多个反馈支路共用同一个补偿电路,各反馈支路通过单向的调节电流来对补偿电路施加反馈调节补偿信号,由此,可以减少均需要单独的补偿电容和补偿电阻,有利于缩小控制电路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环路反馈限制功率级电路参量的开关型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的工作波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型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的工作波形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型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环路反馈限制功率级电路参量的开关型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的工作波形图。以下结合图1以及图2解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开关型变换器的控制电路会通过多个反馈环路来生成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例如,对于作为电池充电管理系统主要部分的开关型变换器需要对输出电压(也即充电电压)、输出电流(也即充电电流)以及电池温度三个方面对电池进行保护。此外,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还需要通过控制其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对前端的输入适配器或者USB端口进行保护。由此,除了温度保护外,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可能还需要包含充电限流、充电限压、输入限流以及输入限压等控制环路以对电池充电实现多环路的控制。现有的多环路控制的开关型变换器包括功率级电路1和控制电路2。控制电路2中反馈环路包括四个反馈支路,每个反馈支路用于对不同的参量进行限制。在图1中,四个反馈支路分别对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控制。其中,每个反馈支路包括跨导放大器Gm1~Gm4以及对应的补偿电路CP1~CP4。补偿电路CP1~CP4分别与跨导放大器Gm1~Gm4的输出端连接,基于跨导放大器Gm1~Gm4输出电流被充电或放电分别形成对应的第一至第四补偿电压Vc1~Vc4。选择电路Min与四个反馈支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输入电压Vc1~Vc4中的最小值作为补偿信号Vc。如图1所示,选择电路Min可以为四个阳极连接,阴极分别与补偿电路CP1~CP4连接的二极管D1~D4组成。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基于补偿信号Vc来输生成控制信号Q控制功率级电路1中的功率开关M1和M2。
同时,由于补偿电路CP1~CP4中包括电容,其会延迟补偿电压Vc1~Vc4的变化,也即,补偿电压Vc1~Vc4会缓慢上升或下降,这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补偿信号Vc过冲。如图2所示,当控制电路2由充电限流环路切换至充电限压环路时(也即由输出电流对应的补偿电压Vc3切换至输出电压对应的补偿电压Vc4时),由于电容的延迟特性,Vc3会慢慢上升、而Vc4会慢慢下降,这便会导致补偿信号Vc会过冲(也即高于其实际应当的值)。补偿信号Vc过冲会导致控制电路2无法有效限制功率级电路1中的电压/电流参量,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功率级电路被损坏。此外,在系统刚刚启动时,也会出现Vc过冲的现象。
为了限制补偿信号Vc过冲现象的出现,控制电路2通常还会设置软启动电路SL。软启动电路SL通常包括二极管D5、开关S0、电容C0以及电流源A0,二极管D5的阳极与选择电路Min的输出端连接,阴极通过电容C0接地,开关S0与电容C0并联,且由系统启动信号的非信号控制,即其在系统启动后一直处于关断状态。电流源A0与电容C0串联,输出电流Is给电容C0充电。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电容C0上的电压还比较小,若此时补偿Vc1、Vc2、Vc3、Vc4都比较大,则二极管D5导通,同时使得二极管D1-D4均截止。此时,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根据电容C0上的电压生成控制信号Q。由此,上述软启动电路可以避免补偿信号Vc过冲的现象。
容易看出,在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中,每个反馈支路的补偿电路均需要单独的补偿电容和补偿电阻,而电容和电阻元件在集成电路中占用面积较大,因此,不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和提高功率密度。同时,由于软启动电路的设置会进一步增加电路的复杂度和规模。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型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型变换器包括功率级电路1和控制电路2。
功率级电路1可以采用各种典型的功率级电路拓扑,例如降压型拓扑、升压型拓扑、升降压型拓扑等。
控制电路2包括至少两个反馈支路FBn、补偿电路CP、补偿电流源Ac和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
在本实施例中,以四条反馈支路FB1~FB4分别对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限制。
其中反馈支路FB1~FB4具有相互连接的输出端m。每个反馈支路FB1~FB4输入对应的反馈参量和阈值参量,在对应的反馈参量与阈值参量满足预定关系时产生具有预定方向的调节电流I1~I4,在反馈参量与阈值参量不满足所述预定关系时不输出所述调节电流。其中,调节电流I1~I4响应于反馈参量和阈值参量的差值。其中,反馈参量为用于表征功率级电路中电压/电流参数的量,其可以为表征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量。
反馈支路FB1~FB4通过设置的二极管来输出具有预定方向的调节电流。通过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质,使得反馈支路输出具有预定方向的调节电流并阻隔输出方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馈支路FB1输入表征功率级电路1的输入电压Vin的输入电压检测值S(Vin)和输入电压阈值Vinref。在输入电压检测值S(Vin)小于输入电压阈值Vinref时从输出端抽取响应于输入电压阈值与输入电压检测值差值的第一调节电流I1。在两者不满足上述关系时,第一反馈支路FB1不输出调节电流。第一反馈支路FB1用于限制输入电压过低。
第二反馈支路FB2接收表征功率级电路1的输入电流Iin的输入电流检测值S(Iin)和输入电流阈值Iinref,在输入电流检测值S(Iin)大于输入电流阈值Iinref时从输出端抽取响应于输入电流检测值S(Iin)和输入电流阈值Iinref差值的第二调节电流I2。在两者不满足上述关系时,第二反馈支路FB2不输出调节电流。第二反馈支路FB2用于限制输入电流过高。
第三反馈支路FB4接收表征功率级电路1的输出电流Iout的输出电流检测值S(Iout)和输出电流阈值Ioutref,在输出电流检测值S(Iout)大于输出电流阈值Ioutref时从输出端抽取响应于两者差值的第三调节电流I3。在两者不满足上述关系时,第三反馈支路FB3不输出调节电流。第三反馈支路FB3用于限制输出电流过高。在本实施例的功率变换器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时,所述的输出电流为电池的充电电流,输出电流阈值为电池的充电电流阈值。
第四反馈支路FB4接收表征功率级电路1的输出电压Vout的输出电压检测值S(Vout)和输出电压阈值Voutref,在输出电压检测值S(Vout)大于输出电压阈值Voutref时从输出端抽取响应于两者差值的第四调节电流I4。在两者不满足上述关系时,第四反馈支路FB4不输出调节电流。第四反馈支路FB4用于限制输出电压过高。在本实施例的功率变换器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时,所述的输出电流为电池的充电电流,输出电流阈值为电池的充电电流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反馈支路FB的调节电流的流向均为由其输出端m向反馈支路流动,也即,从输出端抽取电流。
具体地,反馈支路FB1~FB4分别包括跨导放大器Gm1~Gm4和连接在跨导放大器Gm1~Gm4的输出端与反馈支路的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D1~D4。
在本实施例中,跨导放大器器Gm1的同相端输入输入电压检测值S(Vin),反相端输入输入电压阈值Vinref;跨导放大器Gm2的同相端输入输入电流阈值Iinref,反相端输入输入电流检测值S(Iin);跨导放大器Gm3的同相端输入输出电流阈值Ioutref,反向端输入输出电流检测值S(Iout);跨导放大器Gm4的同相端输入输出电阈值Voutref,反向端输入输出电压检测值S(Vout)。
在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1~D4的阴极具有与对应的跨导放大器Gm1~Gm4的输出端连接,其阳极与对应的反馈支路FB1~FB4的输出端连接。虽然,二极管D1~D4的连接方式虽然与图1类似,但是其作用完全不同。在图1所示的由二极管D1~D4构成的电压选择电路中,仅允许一路二极管被选通。而在图3中,反馈支路中并不存在补偿电路。因此,只要该支路存在向跨导放大器流动的电流,则对应的二极管会被选通。可能同时存在两路或更多路的二极管被选通。
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电压检测值S(Vin)小于输入电压阈值Vinref时,跨导放大器Gm1产生由二极管流向跨导放大器的电流,由此,二极管D1被选通,第一反馈支路FB1从其输出端抽取电流。在输入电压检测值S(Vin)大于输入电压阈值Vinref时,二极管D1截止,第一反馈支路FB1不对后级电路施加影响。
类似地,第二反馈支路FB2、第三反馈支路FB3和第四反馈支路FB4在对应的反馈参量小于阈值参量时从输出端抽取调节电流I2~I4,否则,对应的二极管D2~D4截止,不对后级电路施加影响。
补偿电路CP与所有反馈支路FB1~FB4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有反馈支路FB1~FB4生成的调节电流I1~I4调节补偿信号Vc。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反馈支路FB1~FB4共用同一个补偿电路CP。补偿电路CP包括补偿电容Cc和补偿电阻Rc。在存在过高或过低的反馈参量时,对应的反馈支路从输出端m抽取电流,而补偿电路CP又连接在反馈电路的共同输出端,则由反馈支路生成的调节电流只能对补偿电路的电容Cc放电,以调节电容Cc上的电压下降。
如上所述,由于反馈支路FB1~FB4仅允许从输出端m抽取电流,因此,必须存在电流对补偿电路CP充电使得其补偿信号Vc在被放电下降后能缓慢回升,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2设置补偿电流源Ac。补偿电流源Ac与补偿电路CP连接,用于以与调节电流相反的方向对补偿电路CP注入预定强度的电流。补偿电流源Ac从电路启动开始对补偿电路CP的补偿电容Cc充电,使得补偿电路CP输出的补偿信号Vc缓慢上升,在遇到反馈支路FB1~FB4从输出端m抽取电流时,补偿电容Cc被放电,使得补偿信号Vc被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节电流是从补偿电路CP抽取电流,因此,补偿电流源Ac为对补偿电路CP注入预定强度的电流Ic。补偿电流源Ac的电流Ic被设置为较小,从而使得补偿信号Vc缓慢增加。
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用于根据补偿信号Vc生成开关控制信号Q控制功率级电路1的功率开关,以使得补偿信号Vc满足预定条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控制功率级电路1的功率开关以使得补偿信号Vc与预定值的差值最小化。
对于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在一个或多个反馈参量不满足预定条件时(过高或过低),对应的反馈支路从补偿电路CP的电容抽取电流,使得补偿信号Vc降低。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基于降低的补偿信号Vc调整开关控制信号Q的占空比,使得开关型变换器的功率级电路1的对应参量被调整,从而维持整个系统保持稳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可以使得多条反馈支路共用同一个补偿电路,大大减少了电容和电阻的数量。有利于缩小控制电路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
同时,在多个反馈参量符合预定条件(也即与对应的阈值参量满足预定关系)时,反馈支路会同时从补偿电路CP抽取多个调整电流,使得补偿信号得到快速调整。
图4是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的工作波形图。如图4所示,在输出电流下降而输出电压上升,使得控制电路2由充电限流环路切换至充电限压环路时,由于补偿信号通过调节电流直接进行调节,不存在图1所示电路电压竞争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电路2在不设置软启动电路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出现补偿信号Vc过冲。
优选地,为了获得对于补偿信号Vc更加精确的控制,每个反馈支路FB1~FB4还可以包括连接在跨导放大器Gm1~Gm4输出端的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用于在对应的二极管D1~D4导通时从反馈支路FB1~FB4的输出端m抽取具有预定强度的电流Ie。在图3中,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产生由跨导放大器Gm1~Gm4的输出端流向接地端的电流Ie。电流Ie具有与补偿电流源Ac的电流Ic相同的预定强度。由于在存在多个反馈参量满足预定条件时,多个反馈支路会同时从补偿电路抽取电流调节补偿信号Vc,随着补偿信号Vc被调整,多个反馈参量会逐一恢复到不满足限制条件。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控制电路2仅基于某一特定反馈支路来进行调整,此时,设置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可以抵消补偿电流源Ac对应补偿信号Vc的影响,从而使得对补偿信号Vc的调整更加精确。同时,电流Ie和电流Ic同样被设置得较小,由此可以保证在电路进入稳态后,电流Ie仅在存在调节电流时对反馈支路的输出端施加影响。虽然在反馈参量由与阈值参量符合预定关系切换到不符合预定关系瞬间,电流Ie会保持从反馈支路的输出端m抽取电流,但是,由于反馈环路的存在,反馈参量会被持续调整直至跨导放大器与误差消除电流源之间达成平衡从而进入电路稳态。在电路进入稳态后,在不存在调整电流时,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不对反馈支路输出端m施加影响。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型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开关型变换器中,反馈支路FB1’~FB4’中的二极管D1~D4的连接方式与图3相反。在图5中,二极管D1~D4的阴极与反馈支路FB1’~FB4’输出端连接,而阳极分别与对应的跨导放大器Gm1~Gm4的输出端连接。其中,跨导放大器Gm1~Gm4的连接方式与图3相反。反馈支路FB1’~FB4’的输出端m相互连接。由此,每个反馈支路FB1’~FB4’仅允许由输出端m向补偿电路CP充电,而不允许从补偿电路CP抽取电流。由此,在反馈参量符合相应的预定条件(过高或过低)时,对应的反馈支路向补偿支路CP充电调整补偿信号Vc。同时,在图5中,补偿电流源Ac’从补偿电路CP抽取电流(也即,对补偿电路CP放电)从而使得补偿信号Vc在被充电上升后可以缓慢下降。
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用于根据补偿信号Vc生成开关控制信号Q控制功率级电路1的功率开关,以使得补偿信号Vc满足预定条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控制功率级电路1的功率开关以使得补偿信号Vc与预定值的差值最小化。应理解,由于补偿信号Vc被调节时变化的方式发生变化,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生成电路Ctr可以作出适应性的改变,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作出的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可以使得多条反馈支路共用同一个补偿电路,大大减少了电容和电阻的数量。有利于缩小控制电路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
同时,在多个反馈参量不符合预定条件时,反馈支路会同时从补偿电路CP抽取多个调整电流,使得补偿信号得到快速调整。
优选地,为了获得对于补偿信号Vc更加精确的控制,每个反馈支路FB1’~FB4’还可以包括连接在跨导放大器Gm1~Gm4输出端的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用于在对应的二极管D1~D4导通时向反馈支路FB1~FB4的输出端m输出具有预定强度的电流Ie’。在图5中,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产生流向跨导放大器Gm1~Gm4的输出端的电流Ie’。电流Ie’具有与补偿电流源Ac’的电流Ic’相同的预定强度。由于在存在多个反馈参量满足预定条件时,多个反馈支路会同时向补偿电路充电调节补偿信号Vc,随着补偿信号Vc被调整,多个反馈参量会逐一恢复到不满足限制条件。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控制电路2仅基于某一特定反馈支路来进行调整,此时,设置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可以抵消补偿电流源Ac’对补偿信号Vc的影响,从而使得对补偿信号Vc的调整更加精确。同时,电流Ie和电流Ic同样被设置得较小,由此可以保证在电路进入稳态后,电流Ie仅在存在调节电流时对反馈支路的输出端施加影响。虽然在反馈参量由与阈值参量符合预定关系切换到不符合预定关系时,电流Ie会保持对反馈支路的输出端m充电,但是,由于反馈环路的存在,反馈参量会被持续调整直至跨导放大器与误差消除电流源之间达成平衡从而进入电路稳态。在电路进入稳态后,在不存在调整电流时,误差消除电流源A1~A4不对反馈支路输出端m施加影响。
应理解,虽然本发明实施例以四个反馈支路分别对功率级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等四个参量来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至少两条反馈支路来对至少两个参量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开关型变换器,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至少两个反馈支路,具有相互连接的输出端;
补偿电路,与所述至少两个反馈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反馈支路生成的调节电流调节补偿信号;
补偿电流源,与所述补偿电路连接,用于以与所述调节电流相反的方向对所述补偿电路注入或抽取预定强度的电流;
控制信号生成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补偿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型变换器;
其中,每个所述反馈支路输入对应的反馈参量和阈值参量,在所述反馈参量与所述阈值参量满足预定关系时产生具有预定方向的所述调节电流,在反馈参量与所述阈值参量不满足所述预定关系时不输出所述调节电流,所述调节电流响应于所述反馈参量和所述阈值参量的差值;
其中,每个所述反馈支路包括:
跨导放大器,输入所述反馈参量和所述阈值参量;
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支路的输出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具有与所述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阴极和与所述反馈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的阳极;
所述补偿电流源对所述补偿电路注入预定强度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馈支路还包括:
误差消除电流源,用于在所述二极管导通时从所述反馈支路输出端抽取具有所述预定强度的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具有与所述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阳极和与所述反馈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的阴极;
所述补偿电流源对所述补偿电路抽取预定强度的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馈支路还包括:
误差消除电流源,用于在所述二极管导通时从向所述反馈支路输出端输出具有所述预定强度的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关系为所述反馈参量小于所述阈值参量或者所述反馈参量大于所述阈值参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反馈支路包括:
第一反馈支路,接收输入电压检测值和输入电压阈值,在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值小于所述输入电压阈值时输出第一调节电流;
第二反馈支路,接收输入电流检测值和输入电流阈值,在所述输入电流检测值大于所述输入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调节电流;
第三反馈支路,接收输出电压检测值和输出电压阈值,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值大于所述输出电压阈值时输出第三调节电流;和
第四反馈支路,接收输出电流检测值和输出电流阈值,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值大于所述输出电压阈值时输出第四调节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量为用于表征功率级电路中电压/电流参数的量。
9.一种开关型变换器,包括:
功率级电路;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CN201510160698.8A 2015-04-07 2015-04-07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Active CN104734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698.8A CN104734469B (zh) 2015-04-07 2015-04-07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698.8A CN104734469B (zh) 2015-04-07 2015-04-07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4469A CN104734469A (zh) 2015-06-24
CN104734469B true CN104734469B (zh) 2017-09-15

Family

ID=5345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0698.8A Active CN104734469B (zh) 2015-04-07 2015-04-07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4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1746B (zh) * 2016-03-11 2018-05-25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转换负载快速响应电路及电源转换器
CN106655766B (zh) * 2016-11-11 2020-02-04 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补偿电路、集成电路和多环路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6786981B (zh) * 2017-01-24 2019-06-18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11934526B (zh) * 2020-08-13 2023-10-27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18100634B (zh) * 2024-02-28 2024-09-27 上海帝迪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多环路控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2298A (en) * 1999-03-03 2000-04-18 Peco Ii, Inc. Inverter input noise suppression circuit
CN2567867Y (zh) * 2002-07-05 2003-08-20 北京通力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器控制器
CN201750587U (zh) * 2009-12-31 2011-02-16 王业欣 用于半导体光源的电源
CN104283426A (zh) * 2014-09-17 2015-01-14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环路反馈的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电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2298A (en) * 1999-03-03 2000-04-18 Peco Ii, Inc. Inverter input noise suppression circuit
CN2567867Y (zh) * 2002-07-05 2003-08-20 北京通力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器控制器
CN201750587U (zh) * 2009-12-31 2011-02-16 王业欣 用于半导体光源的电源
CN104283426A (zh) * 2014-09-17 2015-01-14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环路反馈的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电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采用电容共用技术的DC-DC开关电源软启动电路;黄文理等;《电子器件》;20091031;第32卷(第5期);第938-94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4469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4469B (zh) 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型变换器
KR101845337B1 (ko) 단일 인덕터 정부(正負) 전압 출력장치
CN104600813B (zh) 自适应输入电流限制的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US8593014B2 (en) Method of operation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nergy installation with photovoltaic modules
CN104065119B (zh) 电池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
CN101517879B (zh) 控制换流器的方法
CN101764425B (zh) 单板电源备份电路及单板电源系统
CN105099188B (zh) Dc-dc变换器
CN102035410B (zh) 电压调节电路及具有该电压调节电路的电源适配器
CN103973114A (zh) 一种恒功率控制的直流电源
CN106463943B (zh) 限流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3036426A (zh) 一种峰值电流渐变的同步升压电路
CN106992681A (zh) 具有多模式恒流控制的开关转换电路
CN208904889U (zh) 供电时序控制电路
CN110311562A (zh) 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
JP2010521945A (ja) 電源用アクティブ・フィルタ・デバイス
CN111245238A (zh) 三电平Boost电路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436614A (zh) 电压控制系统
CN105245101A (zh) 高效光伏功率优化器串联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11755B (zh) 一种提高瞬态响应的降压型开关稳压器
EP1602998A1 (en) Voltage regulator with multiple feedback
CN202840584U (zh) 电源供应电路
CN106655766A (zh) 补偿电路、集成电路和多环路直流‑直流变换器
CN205070786U (zh) 高效光伏功率优化器串联拓扑电路
CN116111820A (zh) 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23 Xu Zhuang Software Park, 699-27 Xuanwu Avenue, Xuanw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rovince, Room 302, B District, F building, three District, China

Patentee after: Nanjing Sil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23 Xu Zhuang Software Park, 699-27 Xuanwu Avenue, Xuanw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rovince, Room 302, B District, F building, three District, China

Patentee before: Silergy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Hangzhou)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