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6882B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56882B CN104456882B CN201410609384.7A CN201410609384A CN104456882B CN 104456882 B CN104456882 B CN 104456882B CN 201410609384 A CN201410609384 A CN 201410609384A CN 104456882 B CN104456882 B CN 1044568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tunnel
- flow
- duct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其通过设置用于将气流通道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的风洞部,风轮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各所述风洞内侧或外围处的出风口向前吹出,风洞为前后贯通的通道,风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部,流向挤压部后,在风洞部的作用下,气流至少分为两股,并从出风口吹出,出风口出来的风会使得风洞前侧形成空气负压,风洞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从风洞的前端开口流出,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节能环保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风道结构,其直接在壳体上设置栅格状的进、出风口,出风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其出风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道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风部和具有气流通道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连接于所述进风部的侧面,所述进风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挤压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气流通道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的风洞部或设置有风洞部和有用于将所述气流通道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的导流件,所述风洞部设置有贯通于所述挤压部的风洞,各所述风洞的内壁或外围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进风部内设置有用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吸入并使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后进入各所述分流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风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风轮旋转的电机。
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连接于所述底壳的前面板。
具体地,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前面板,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底壳的底部;或者,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底壳,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前面板。
具体地,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或斜流风轮。
具体地,所述进风部内设置用于将出风口和出风口隔开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具有用于供气流通过的导风圈。
具体地,所述导风圈呈圆形环状,所述导风圈与所述风轮同轴设置。
具体地,所述风洞部靠近于所述进风部的一端呈锐角状或直角状或钝角状或弧状。
具体地,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风洞部靠近于所述述进风部的一端处。
具体地,所述挤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所述进风部的周向均布。
具体地,所述挤压部内设置有至少两次分流结构。
具体地,所述挤压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洞,所述风洞并列相隔设置于气流通道或/和沿气流通道前后间隔设置。
具体地,所述进风部还连接有至少一个未设置有风洞且设置有出风口的挤压部。
具体地,所述分流道的末端交汇或不交汇。
具体地,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壳体的背面沿所述气流通道和/或所述分流道向出风口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地,所述风洞和所述出风口的形状均呈弧形弯折状,且弯折的方向与所述风轮旋转的方向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具有上述的风道系统。
具体地,所述风扇还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风扇模块,所述支撑杆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风扇模块摇头的驱动部件。
具体地,所述风扇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所述风扇模块上下拼接或/和左右拼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具有上述的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的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
具体地,所述壳体的外侧壁或/和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
具体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撑杆内置有输入输出管路。
具体地,所述空调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空调模块上下拼接或/和左右拼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的送风方法,采用上述的风道系统,电机驱动风轮旋转,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部,再从进风部流至各挤压部的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中气流被导流件或风洞部分为至少两股并流入各分流道,再从出风口吹出,从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所述风洞并与从各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其通过设置用于将气流通道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的风洞部,风轮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各所述风洞内侧或外围处的出风口向前吹出,风洞为前后贯通的通道,风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部,流向挤压部后,在风洞部的作用下,气流至少分为两股,并从出风口吹出,出风口出来的风会使得风洞前侧形成空气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后从风洞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节能环保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系统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系统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空调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空调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系统,可应用于风扇、空调等产品等领域。上述风道系统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进风部110和具有气流通道103的挤压部120,挤压部120连接于进风部110的侧面,进风部110设置有进风口101,挤压部120设置有用于将气流通道103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104的风洞部130。风洞部130设置有贯通于挤压部120的风洞10,各风洞10的内壁或外围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风洞10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102,分流道104绕设于风洞部130侧面,出风口102与分流道104连通;即气流从进风部110流向挤压部120后,在风洞部130的作用下,气流至少分为两股,并从出风口102吹出。进风部110内设置有用于将气流从进风口101吸入并使气流通过气流通道103后进入各分流道104后从出风口102吹出的气流产生装置;气流产生装置包括风轮31和用于驱动风轮31旋转的电机32,风轮31可固定连接于电机32的转轴。风洞10的截面可呈圆形、多边形、椭圆形、异形等,本实施例中,风洞10可呈不规则菱形。风轮31可驱动气流从进风部110流向挤压部120的气流通道103,气流通道103由风洞10的侧壁分为两股或多股分流道104,气流从气流通道103分流至各分流道104并到达出风口102处,使各风洞10处的出风口102内的气压大于出风口102外的气压,从而使气流从各出风口102沿相应风洞10轴向向前吹出,其气流路径短、流阻小、压力损失小,同等条件下出风口102压力大、风效高,出风口102可呈环形缝状且朝向于风洞10的前方,由于空气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气流从出风口102沿风洞10的轴向向前吹出时,其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从而在风洞10处形成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10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10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10后从风洞10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10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101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图中箭头指示气流的方向。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挤压部120靠近于进风部110的一端设置有收缩部121,即气流通道103局部缩窄,当气流流动时,在气流通道103缩窄处,动态压力(速度头)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静息压力)达到最小值,气体的速度因为涌流横截面积变化的关系而上升,整个涌流都要在同一时间内经历气流通道103缩小过程,因而压力也在同一时间减小,进而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可以给气流提供一个外在吸力,以提高气流的流速,风道系统的通风效果好。
具体应用中,挤压部120的外形可呈菱形、盾形、弧形、水滴形等。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壳体1包括底壳11和连接于底壳11的前面板12。底壳11的前端开口,前面板12可通过卡扣等结构连接于底壳11。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进风口101开设于前面板12,电机32固定连接于底壳11的底部;气流可以从前面板12的进风口101进入进风部110,再从进风部110的侧面流向挤压部120的气流通道103,再从出风口102向前吹出,此时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相反。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风轮31可以为离心风轮或斜流风轮。风轮31可以设置于进风部110的中心位置,风轮31旋转之后将空气从进风口101吸入,向四周甩开,最终从各风洞10的出风口102吹出来,出风口102的风在风洞10前侧形成空气负压,迫使风洞10后方的空气向前移动补充,从而形成额外的风。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进风部110内设置用于将出风口102和出风口102隔开的密封板41,密封板41具有用于供气流通过的导风圈411,以便安装换热器、除尘器等部件。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导风圈411呈圆孔状,导风圈411与风轮31同轴设置,风轮31进风更顺畅。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风洞部130靠近于进风部110的一端呈锐角状或直角状或钝角状或弧状,以减小气流阻力,使气流在风洞部130靠近于进风部110的一端处分流。收缩部121设置于风洞部130的上游处,以提高气流的流速。锐角状或直角状或钝角状的端部也可以设置有圆角。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挤压部120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进风部110外侧的周向均布,以提高出风效果。具体应用中,挤压部120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风轮31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挤压部120设置有四个,且各挤压部120呈“X”形排布。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中进风口设置于前面板12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进风口101开设于底壳11的底部,电机32固定连接于前面板12。气流可以从壳体1底部的进风口101进入进风部110,再从进风部110的侧面流向挤压部120的气流通道103,再从出风口102向前吹出,此时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相同。气流从出风口102沿风洞10的轴向向前吹出时,其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从而在风洞10处形成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10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10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10后从风洞10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10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101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图中箭头指示气流的方向。
可以理解地,电机32和风轮31的安装位置可以有多种组合,例如,也可以在前面板12与底壳11上均设置有进风口,电机32也可通过支架固定于进风部的中央。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二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挤压部120内设置有风洞部130和有用于将气流通道103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104的导流件14。导流件14可位于气流通道103的内,以将气流通道103的气流“劈”成至少两股以流入分流道104,以减小流阻。即所述分流部可以是风洞10的内壁,也可以是特意设置的导流件14。导流件14可呈块状,也可以呈“V”形板状等。图中箭头指示气流的方向。
具体地,导流件14设置于风洞部130靠近于述进风部110的一端处,导流件14可呈锐角状或直角状或钝角状或弧状,以减小气流阻力,使气流在风洞部130靠近于进风部110的一端处分流。风洞部130靠近于进风部110的一端的上游处设置有上述收缩部121,以提高气流的流速。
具体地,导流件14迎风的一端可设置有圆角。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挤压部120内设置有至少两次分流结构,以提高气流的通过效率。
具体地,挤压部120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洞10,风洞10并列相隔设置于气流通道103或/和沿气流通道103前后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分流道104或/和多级分流道104。具体应用中,挤压部120的设置以及风洞10和出风口10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数量的增减和形状的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图10中,进风部11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挤压部120和第二挤压部120。两个挤压部120上设置有多个风洞10,同一挤压部120上各风洞10上下间隔设置,相邻风洞10之间的间隔可为分流道104。分流道104、风洞10可交替设置。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进风部110还可以连接有至少一个未设置有风洞且设置有出风口102a的挤压部120a,以其它设置有风洞10的挤压部120上的出风口102形成混合送风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壳体可大致呈三角形。风洞10可呈弯月形且将气流通道103分成两股分流道104,出风口102相应呈弯月形并位于各风洞10的两侧。
实施例六: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13、14所示,分流道104的末端交汇,即分流道104的末端连通,交汇连通点可位于挤压部120的端部,挤压部120的根部一体连接于进风部110且与进风部110贯通。出风口102可以环绕于风洞10设置。当然,出风口102也可呈条状或半合围于风洞10的外围。图中箭头指示气流的方向。
实施例七:
与上述实施例六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15、16所示,每个挤压部120中的各分流道104的末端也可以不交汇,即分流道104的末端为盲道。
实施例八: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风洞10和出风口102的形状均呈弧形弯折状,且弯折的方向与风轮31旋转的方向一致,利于减小气流的流动阻力,进一步提高了送风的效果。
实施例九: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8和图3、4所示,出风口102设置于壳体1的正面,壳体1的背面沿气流通道103和/或分流道104向出风口102方向倾斜设置,气流通道103和/或分流道104。即所述挤压部距离风轮31较近的位置厚度较宽,距离风轮31较远的位置厚度较窄,倾斜方向为向出风口102方向倾斜,以减小阻力,有利于将风挤压往前运动,提升送风距离。
实施例十:
如图19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风扇,包括风扇模块51,风扇模块51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系统。
具体地,风扇还包括底座52和支撑杆53,支撑杆53的一端连接于底座52,支撑杆53的另一端连接于风扇模块51,支撑杆53连接有用于驱动风扇模块51摇头的驱动部件,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设置于风扇模块51的正面或分设于正面和背面,其风道短,现有的风洞风扇采用气旋加速器,成本较高,而且气旋加速器设置在其底部的座体,出风口102设置在顶部,风道较长,风阻大,加上气旋加速器本身的噪音,导致其噪音很大。另外,由于其气旋加速器和出风口之间的支撑部为气流管道,不能实现旋转,即不能改变风的方向。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洞风扇,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集成在一起,结构紧凑,空气流程更短,风阻更小,噪音会更低。而且该风扇为独立的模块,通过搭载电机32驱动可以实现旋转,可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导风,便于使用。
具体应用中,风扇模块51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风扇模块51上下拼接或/和左右拼接,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产品适用性广,且外观新颖。
实施例十一:
如图22至图2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空调器,包括空调模块61,空调模块61具有实施例一至九中任一所述的风道系统,风道系统的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器62。换热器62可为蒸发器。
具体地,壳体1的外侧壁或/和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63,以避免能量损失,以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保温层63可为海绵层或者泡沫层等保温性能佳的材料层。
具体地,空调器还包括底座63和支撑杆64,支撑杆64的一端连接于底座63,支撑杆64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支撑杆64内置有输入输出管路65。支撑杆64连接有用于驱动空调模块61摇头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可为电机32。空调器可以设置成落地风扇的样式,空调器的输入输出管可以隐藏于支撑杆64中。
具体地,空调模块61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空调模块61上下拼接或/和左右拼接,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且外观新颖。
或者,可采用上述风扇模块51与换热器62组合,进风口101设置在前侧,前侧进风后,气流经过蒸发器后在后侧的通道中流动达到所述风扇模块51,气流在后侧的通道避开风洞10的位置进行设置,即气流先流经换热器62进行换热,再通过进风口101流入上述风道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采用上述空调器。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通过设置用于将气流通道103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104的风洞部130,风轮31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01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62后从各所述风洞10内侧或外围处的出风口102向前吹出,风洞10为前后贯通的通道,风洞10内侧设有出风口102,风从进风口101进入后经过蒸发器,再从风洞10的出风口102流出,出风口102出来的风会使得风洞10前侧形成空气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10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10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10后从风洞10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10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101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而且这些额外的风没有经过蒸发器换热,与出风口102的风(冷风或者热风)混合在一起后,吹到用户身上会让其感觉更加舒适。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的送风方法,可采用上述的风道系统,电机32驱动风轮31旋转,使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进风部110,再从进风部110流至各挤压部120的气流通道103,在气流通道103中气流被导流件14或风洞部130分为至少两股并流入各分流道104,再从出风口102吹出,使气流可以更均匀地从各出风口102流出,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从各出风口102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10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10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所述风洞10并与从各所述出风口102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由于空气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气流从出风口102吹出时,其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10周围的空气也将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101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
挤压部120靠近于进风部110的一端设置有收缩部121,即气流通道103局部缩窄,当气流流动时,在气流通道103缩窄处,动态压力(速度头)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静息压力)达到最小值,气体的速度因为涌流横截面积变化的关系而上升,整个涌流都要在同一时间内经历气流通道103缩小过程,因而压力也在同一时间减小,进而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可以给气流提供一个外在吸力,以提高气流的流速,风道系统的通风效果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风道系统,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进风部和具有气流通道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连接于所述进风部的侧面,所述进风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挤压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气流通道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的风洞部或设置有风洞部和有用于将所述气流通道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的导流件,所述风洞部设置有贯通于所述挤压部的风洞,各所述风洞的内壁或外围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进风部内设置有用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吸入并使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后进入各所述分流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风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风轮旋转的电机,所述挤压部靠近于所述进风部的一端设置有收缩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连接于所述底壳的前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前面板,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底壳的底部;或者,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底壳,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前面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或斜流风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内设置用于将出风口和出风口隔开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具有用于供气流通过的导风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呈圆形环状,所述导风圈与所述风轮同轴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部靠近于所述进风部的一端呈锐角状或直角状或钝角状或弧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风洞部靠近于所述进风部的一端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所述进风部的周向均布。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内设置有至少两次分流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洞,所述风洞并列相隔设置于气流通道或/和沿气流通道前后间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还连接有至少一个未设置有风洞且设置有出风口的挤压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的末端交汇或不交汇。
14.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壳体的背面沿所述气流通道和/或所述分流道向出风口方向倾斜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和所述出风口的形状均呈弧形弯折状,且弯折的方向与所述风轮旋转的方向一致。
16.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风扇模块,所述支撑杆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风扇模块摇头的驱动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所述风扇模块上下拼接或/和左右拼接。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的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或/和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撑杆内置有输入输出管路。
22.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模块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空调模块上下拼接或/和左右拼接。
23.一种风道系统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电机驱动风轮旋转,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部,再从进风部流至各挤压部的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中气流被导流件或风洞部分为至少两股并流入各分流道,再从出风口吹出,从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所述风洞并与从各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9384.7A CN104456882B (zh) | 2014-10-31 | 2014-10-31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9384.7A CN104456882B (zh) | 2014-10-31 | 2014-10-31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6882A CN104456882A (zh) | 2015-03-25 |
CN104456882B true CN104456882B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2903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09384.7A Active CN104456882B (zh) | 2014-10-31 | 2014-10-31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568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2729B (zh) * | 2015-11-12 | 2017-12-08 | 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吸顶式空调 |
JP6800649B2 (ja) * | 2016-08-03 | 2020-12-16 | 伸和コントロールズ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6642327A (zh) * | 2016-11-30 | 2017-05-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9140732B (zh) * | 2018-07-13 | 2020-10-1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节能型均流靶向送风口 |
CN110118391A (zh) * | 2019-04-25 | 2019-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0878977B (zh) * | 2019-11-18 | 2024-08-23 | 杭州友邦演艺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空气循环的舞台架 |
CN114623499B (zh) * | 2020-12-11 | 2023-07-21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4623501B (zh) * | 2020-12-11 | 2023-07-21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21357A2 (de) * | 1997-12-05 | 1999-06-09 | KRANTZ-TKT GmbH | Bodenauslass |
EP2394100A2 (en) * | 2009-02-06 | 2011-12-14 | Lindab AB | Supply air terminal device |
CN104006523A (zh) * | 2014-05-28 | 2014-08-2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 |
CN203810670U (zh) * | 2014-02-28 | 2014-09-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3810563U (zh) * | 2014-02-28 | 2014-09-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4456883A (zh) * | 2014-10-31 | 2015-03-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
2014
- 2014-10-31 CN CN201410609384.7A patent/CN1044568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21357A2 (de) * | 1997-12-05 | 1999-06-09 | KRANTZ-TKT GmbH | Bodenauslass |
EP2394100A2 (en) * | 2009-02-06 | 2011-12-14 | Lindab AB | Supply air terminal device |
CN203810670U (zh) * | 2014-02-28 | 2014-09-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3810563U (zh) * | 2014-02-28 | 2014-09-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4006523A (zh) * | 2014-05-28 | 2014-08-2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 |
CN104456883A (zh) * | 2014-10-31 | 2015-03-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6882A (zh) | 201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6882B (zh)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
CN104390268B (zh) | 天花板空调器及该天花板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203810563U (zh) | 空调器 | |
CN204460621U (zh) | 引流部件及空调器 | |
CN104456883B (zh)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
CN104390267B (zh)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104374066B (zh)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104374065A (zh)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
CN104879846B (zh) | 空调器 | |
CN106642322A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CN104110730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4390334A (zh)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107747763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8644905A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104456881B (zh)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器 | |
CN204227555U (zh) | 空调器 | |
CN1818491B (zh) | 通风系统 | |
CN105805912B (zh) | 引流部件及空调器 | |
CN107741052A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6247584A (zh) | 出风面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299183U (zh) |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06207687U (zh) | 一种柜式空调的引风结构 | |
CN205689467U (zh) | 一种塔扇结构 | |
CN207146847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036184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