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车载智能空调装置和车载智能空调方法,以及机动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智能空调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预设温度阈值;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接收控制指令,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
优选的,远程对外发送。
优选的,接收远程的控制指令。
优选的,还预设监测时间;在所述监测时间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
优选的,还预设目标终端;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当前温度。
优选的,接收控制指令后,判断其是否来自所述目标终端,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
优选的,接收控制指令后进行鉴权,鉴权通过则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
优选的,还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设置车载空调的目标温度;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时,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例如,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
优选的,控制启动车载空调时,仅启动车载空调。例如,仅启动车载空调,不启动汽车。
优选的,还预设时间段;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时,计算在所述时间段的平均温度,作为有效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
优选的,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时,采用连续的N个当前温度的平均值,作为有效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
优选的,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则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
优选的,在锁车后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
本发明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智能空调装置,其包括存储器、温度感应器、无线收发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预设温度阈值;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对外发送;所述无线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控制指令,由所述控制器判断启动车载空调时,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
优选的,还包括所述车载空调。
优选的,所述车载空调设置独立电源系统。
优选的,锁车关联并开启所述独立电源系统。
本发明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动车,其采用上述任一车载智能空调方法实现空调控制。
本发明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动车,其包括上述任一车载智能空调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监控车内的当前温度,当该温度较高时通知用户,由用户选择是否提前开启车载空调,使得用户在用车时无需应对极端的车内温度环境,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车载智能空调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预设温度阈值;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接收控制指令,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优选的,在锁车后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优选的,在人工手动锁车后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在车子没上锁之前,默认车内用户能够自行调节空调温度,此时无须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例如,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智能空调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预设温度阈值;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接收控制指令,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
例如,一种车载智能空调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预设温度阈值;优选的,温度阈值包括低温阈值与高温阈值,例如,低温阈值为5摄氏度、0摄氏度、-5摄氏度、-8摄氏度或者-10摄氏度等;又如,高温阈值为40摄氏度、45摄氏度、50摄氏度、55摄氏度、58摄氏度或者60摄氏度等。
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优选的,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则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例如,对外发送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报警信息;又如,对外发送当前温度;又如,对外发送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差值;例如,温度阈值为48摄氏度,当前温度为52摄氏度,对外发送当前温度为52摄氏度,或者,对外发送当前温度超出温度阈值4摄氏度,或者,对外发送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报警信息;这样,可以灵活设置对外发送的信息。又如,判断当前温度不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不作后续处理,继续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优选的,远程对外发送,例如,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远程对外发送;例如,通过3G、4G或者WIFI网络,远程对外发送。例如,远程对外发送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报警信息或者当前温度或者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差值。这样,应用方便,可以远程通知用户,例如数百米外的办公区域的用户。
然后,接收控制指令,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例如,否则不作任何处理。优选的,接收远程的控制指令,例如,接收远程的控制指令,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例如,接收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例如,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或者笔记本;优选的,接收移动终端的应用的控制指令;例如,接收手机、平板或者笔记本的应用的控制指令,例如,接收笔记本的QQ、手机的微信或者平板的车载智能空调应用的控制指令,以此类推,然后根据该控制指令,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这样,非常方便控制车载空调。
优选的,还预设监测时间;在所述监测时间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例如,用户某天8点停车,18点下班,预设监测时间为17点30分,在所述监测时间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例如,发送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信息到移动终端。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延长使用时间。
优选的,还预设目标终端;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当前温度。例如,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对外发送时仅针对合法用户的目标终端;又如,对外发送时仅针对建立连接的目标终端;这样,可以有的放矢,不易被恶意破坏。优选的,接收控制指令后,判断其是否来自所述目标终端,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优选的,接收控制指令后进行鉴权,鉴权通过则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这样,可以实现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合法控制启动车载空调,避免了意外情况发生。
优选的,还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设置车载空调的目标温度;例如,手机在收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信息时,发送控制指令,确定启动车载空调,且调节至目标温度,例如对于高温阈值,目标温度为24摄氏度,或者对于低温阈值,目标温度为12摄氏度等。这样,可使得车载空调达到智能的温度调节效果,更适合用户体验。优选的,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时,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例如,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这样,远处的用户就知道,温度已经调节好了,可以上车享受了,而非原本的上车受罪了。
为了节能环保,优选的,控制启动车载空调时,仅启动车载空调。例如,仅启动车载空调,不启动汽车。优选的,预设置车载空调独立供电方式,例如,为车载空调独立设置与车载蓄电池连接的供电电路;又如,还为车载空调额外设置专用蓄电池及其控制电路;这样,接收控制指令后,判断需要启动车载空调时,只需要独立启动车载空调,无须启动汽车,即可实现车内的温度调节功能,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都非常实用,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降低了废气输出,也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电动车,例如,所述电动车设置若干电池组,其一为车载空调供电,又如,该电池组兼顾为车载空调以及电动车的动力系统供电。
为了避免孤值或者特殊数据造成的错误干扰,优选的,还预设时间段;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时,计算在所述时间段的平均温度,作为有效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例如,飘过一片云,遮挡了阳光,使得车内温度下降了;又如,晒水车经过,水冲洗了车体,使得车内温度下降了;这样,就可以避免了这些突发因素所造成的干扰,使得超温报警更为准确。例如,预设时间段为3分钟,采用先进先出数据队列,在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时,每次都统计3分钟内的当前温度数据,计算在所述时间段的平均温度,作为有效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又如,预设时间段为1分钟、5分钟或10分钟等,以此类推。
又如,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时,采用连续的N个当前温度的平均值,作为有效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例如,N为2、3、4、5、6、7、8、9、19、30等,以此类推。一个例子是,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时,采用先进先出数据队列,采用连续的10个当前温度的平均值,作为有效的当前温度,判断其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是则对外发送。
结合应用上述任一车载智能空调方法,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如下:一种车载智能空调装置,其包括存储器、温度感应器、无线收发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预设温度阈值;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对外发送;所述无线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控制指令,由所述控制器判断启动车载空调时,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设置车载空调的目标温度;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例如,对外发送所述当前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优选的,所述车载智能空调装置还包括所述车载空调。优选的,所述车载空调设置独立电源系统。优选的,锁车关联并开启所述独立电源系统,即,车锁与所述独立电源系统的开关相关联,在锁车时开启所述独立电源系统。又如,为了避免自动锁车时用户在车内的问题,在人工手动锁车时开启所述独立电源系统,并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
又如,所述无线收发器设置远程数据收发模块,例如,所述无线收发器设置3G、4G或者WIFI远程数据收发模块等。又如,所述车载智能空调装置还设置计时器,用于预设监测时间,在所述监测时间由所述温度感应器监测车内的当前温度;又如,所述车载智能空调装置还设置定向器,用于预设目标终端,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当前温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以及所述定向器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当前温度;又如,所述车载智能空调装置还设置认证器,所述无线收发器接收控制指令后,所述控制器判断控制指令是否通过鉴权,是则判断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或者,所述无线收发器接收控制指令后,所述控制器判断控制指令是否来自所述目标终端,是则控制启动车载空调。
结合应用上述任一车载智能空调方法,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如下:一种机动车,其采用上述任一车载智能空调方法实现空调控制。和/或,结合应用上述任一车载智能空调装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如下:一种机动车,其包括上述任一车载智能空调装置。
例如,借助手机APP应用来实现车载智能空调方法,例如,一种的智能空调管理装置和方法,驾驶人无需进入到车内,启动发动机和空调,等待车内降温等一系列繁琐措施,只需远程感应车内温度,并通过手机APP装置无线连接车载空调系统提前调节温度,当调节到一个合适的温度,提醒驾驶人准备从远离车的位置靠近汽车。
又如,该车载智能空调装置主要包括以下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车载智能环境感应器,可实时感应车内环境和温度,并根据需要上报手机APP客户端车内环境及温度。空调电源,传统地车载空调需要发动机提供能量,而空调电源可实时提供车载空调能量,无需发动机点火启动等步骤,保证了即使驾驶人远离汽车,仍可通过空调电源提供能量,启动车载空调装置。又如,该车载智能空调装置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车载空调系统,接收手机APP指令信息,调节车内温度。手机APP空调管理管理系统,实时了解车内温度及环境信息,远程管理车内温度及环境。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极大提升车内环境改善的易用性,方便驾驶人坐进车内时,感受到极佳的舒适环境和温度。又一个例子,使用智能车载空调系统改善车内环境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设置舒适环境及温度门限,然后进行车内环境及温度感应,判断是否超过门限要求,否则继续进行车内环境及温度感应,是则环境及温度感应装置向手机端发送测量数据,然后确定是否启动车载空调,是则手机APP下发指令,启动车载空调,调节环境及温度,否则继续进行车内环境及温度感应。
例如,基于手机APP管理,车载智能空调主要步骤如下:
设定车内温控,环境等系统警戒门限,当车内的温度或气压等超过设定的门限时,且一直维持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当车内温度及环境小于设定的警戒门限,温度及环境测量系统仍然继续实施感应车内环境。
温度及环境测量系统实时感应监控车内的环境,当测量的数据超过温度及环境警戒门限时,且超过一定的时间段长度,此时可确定车内温度及环境维持在一个非理想状态,需要启动调节机制。
温度及环境测量系统向手机APP发送车内数据,驾驶者接收到车内测量数据后,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启动车内空调及通风系统。当驾驶者暂时不会进入车内,此时可设定一个启动时刻,当启动时刻来临时,车内空调电源提供车载空调动力。
车载空调接收到手机APP下发的启动信息,通过车内空调电源启动车载空调,手机APP下发的信息包括空调启动时刻,温度,环境指标等,当车内温度及环境达到适宜目标后,反馈给手机APP,此时完成调节,提醒驾驶者进入车内。
这样,使用基于智能手机APP调节车载空调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解决提前调节车内环境的诸多问题,节省了燃油消耗,使人未到达车内,但车内环境却能提前调节到适宜程度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APP仅仅是一个应用的例子,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平板、笔记本或者台式机等应用实现。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车载智能空调装置和车载智能空调方法,以及具有车载智能空调装置的机动车,或者应用车载智能空调方法的机动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