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7647A - 漏电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漏电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77647A CN104377647A CN201410707631.7A CN201410707631A CN104377647A CN 104377647 A CN104377647 A CN 104377647A CN 201410707631 A CN201410707631 A CN 201410707631A CN 104377647 A CN104377647 A CN 1043776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resistance
- diode
- circuit
- coup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包括漏电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发生漏电,并在发生漏电时输出漏电信号,第一回路,包括控制开关、分压器以及保护器,控制开关和分压器并联后与保护器串联,第一回路在接收到漏电信号时通过保护器切断供电线路,开关控制电路在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断开控制开关,使电流流过分压器进行分压,在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导通控制开关。在第一回路电流过大时,使分压器串联入第一回路进行分压,减小流过保护器的电流,避免了保护器电流过大对与其配合的执行机构造成的较大冲击,增强了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电气寿命;在第一回路电流较小时,又会短接分压器,确保保护器有足够的电流流过以断开故障处的电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漏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系统中设漏电保护装置是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因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之一。
常见的漏电保护装置有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等。现有技术中,当负载在线运行时,会通过检测元件,比如互感器来检测电路中是否有漏电故障,具体应用中,某一相线的火线、零线穿过互感器的磁环,构成了互感器的一次线圈,缠绕在磁环上的绕组构成了互感器的二次侧线圈。如果没有漏电发生,这时流过火线、零线的电流向量和等于零,因此在互感器的二次侧线圈上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而如果发生了漏电,则火线、零线的电流向量和不等于零,就会使互感器的二次侧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并触发执行机构,比如脱扣器脱扣切断故障处的电源。
目前,在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中,常见的电子式漏电保护断路器中的漏电保护电路普遍采用的是单脱扣线圈工作的方式,根据不同需要,分为分立式漏电保护断路器和集成式漏电保护断路器,图1为分立式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互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过简单的电阻电容处理后用来直接触发可控硅D5,可控硅D5导通后,在火线A、脱扣线圈Coil、整流桥、可控硅D5以及零线N间形成回路,有电流流过脱扣线圈Coil,使其产生吸合力使搭扣与锁扣脱开,将主触头分断,切断故障处电源以实现漏电保护的功能;图2为集成式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就是采用集成芯片来处理互感器二次侧线圈检测出来的漏电信号。
但无论是分立式还是集成式的漏电保护断路器,为了保证漏电保护断路器在交流50V~230V工作电压下正常工作,所用的脱扣线圈必须满足在交流50V电压下能正常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电路中,正常供电电压为230V,其电压已经超出所用脱扣线圈Coil的正常工作电压的4倍,脱扣器长期在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情况下工作,流过脱扣器的电流较大,大大增加了脱扣线圈Coil的脱扣力,这会对与之配合的执行机构造成较大的冲击,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另外,单个的脱扣线圈Coil在长期大电流下工作会因发热降低其使用寿命,增大其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漏电保护电路普遍采用的是单脱扣线圈工作的方式,脱扣器长期在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情况下工作,使得流过脱扣器的电流较大,导致脱扣线圈的脱扣力过大,对与之配合的执行机构造成较大的冲击,产生了不必要的损坏,降低了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电气寿命,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增强漏电保护断路器电气寿命的漏电保护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包括:
漏电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发生漏电,并在发生漏电时输出漏电信号;
第一回路,包括控制开关、分压器以及保护器,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分压器并联后与所述保护器串联;所述第一回路在接收到所述漏电信号时通过所述保护器切断供电线路;
开关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断开所述控制开关,使所述电流流过所述分压器进行分压;在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导通所述控制开关。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包括互感器、第一稳压管Z3、第一电容C5、第一电阻R8以及第二电阻R9;
所述互感器包括磁环和缠绕在所述磁环上的绕组,火线和零线从所述磁环穿出,所述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阴极耦接,所述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阳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的一端经所述第一电阻R8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阴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电阻R9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阳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与所述第一电阻R8耦接的一端即为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漏电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漏电信号。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保护器23是第一脱扣线圈Coil。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第一回路还包括第一可控硅D8、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桥式电路以及第一压敏电阻MYR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控制极与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漏电信号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负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四端耦接,所述第一脱扣线圈Coil的一端与所述火线耦接,所述第一脱扣线圈Coil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YR1后与所述零线耦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Y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耦接。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二可控硅D6以及第五二极管D7;
所述第二可控硅D6以及所述第五二极管D7串联后与所述分压器并联;
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正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耦接。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分压器是线圈N。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第一回路还包括放电器,与所述线圈N并联,用于在所述线圈N断电的瞬间对所述线圈N放电。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放电器包括第六二极管D5,所述第六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线圈N与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正极相连的一端耦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线圈N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的一端耦接。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U1、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以及第二电容C1;
所述比较器U1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阻R2与所述第二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三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三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R2和所述第二电容C1的一个公共端以及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第四电阻R2与所述第二电容C1的另一个公共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接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即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耦接;
当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处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处的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当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处的电压小于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处的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本发明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压提供子电路,所述电压提供子电路包括第一稳压管Z1、第二稳压管Z2以及第七电阻R7;
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二稳压管Z2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并联,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相连后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四端耦接,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后与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的一端用于给所述比较器U1提供直流电压,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公共端用于输出所述预设电压V2。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包括漏电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发生漏电,并在发生漏电时输出漏电信号,第一回路,包括控制开关、分压器以及保护器,控制开关和分压器并联后与保护器串联,第一回路在接收到漏电信号时通过保护器切断供电线路,开关控制电路在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断开控制开关,使电流流过分压器进行分压,在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导通控制开关。也即在第一回路电流过大时,使分压器串联入第一回路进行分压,减小流过保护器的电流,避免了保护器电流过大对与其配合的执行机构造成的较大冲击,以及保护器长期大电流下工作因发热而导致的使用寿命降低的现象,增强了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电气寿命;在第一回路电流较小时,又会短接分压器,确保保护器有足够的电流流过以断开故障处的电源,确保了漏电保护功能的顺利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分立式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集成式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漏电检测单元,2-第一回路,3-开关控制电路,4-用电设备,5-执行机构,6-电源,11-互感器,21-控制开关,22-分压器,23-保护器,24-放电器,34-电压提供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
漏电检测单元1,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发生漏电,并在发生漏电时输出漏电信号;
第一回路2,包括控制开关21、分压器22以及保护器23,所述控制开关21和所述分压器22并联后与所述保护器23串联;所述第一回路2在接收到所述漏电信号时通过所述保护器23切断供电线路;
开关控制电路3,在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断开所述控制开关21,使所述电流流过所述分压器22进行分压;在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导通所述控制开关21。
具体地,比如漏电检测单元1检测到用电设备4发生漏电后,会输出漏电信号至第一回路2,第一回路2在收到漏电信号后,第一回路2中的保护器23会控制执行机构5动作,断开发生漏电的用电设备4处的电源6,防止操作人员触摸到用电设备4的金属外壳后发生触电。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保护器23产生足够的力量控制执行机构5动作,一般会使流过保护器23的电流比较大,也即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比较大,但保护器23长期在大电流下工作容易发热降低使用寿命,另流过保护器23的电流过大也会使保护器23对与其配合的执行机构5造成的冲击较大,导致执行机构5损坏。
在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开关控制电路3会控制控制开关21断开,此时分压器22投入第一回路2进行分压,使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降低,流过保护器23的电流自然也会降低了,减小了其对执行机构5的冲击,延长了保护器23和执行机构5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开关控制电路3会导通控制开关21,此时分压器22被控制开关21短接,切出第一回路2,使得保护器23流过足够大的电流使执行机构5动作。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在确保保护器23在发生漏电时控制执行机构5断开故障处电源以实现漏电保护功能的同时,还能尽可能降低流过保护器23的电流,防止其对执行机构5产生过大的冲击,延长了其电气寿命。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可以包括互感器11、第一稳压管Z3、第一电容C5、第一电阻R8以及第二电阻R9;
所述互感器11包括磁环和缠绕在所述磁环上的绕组,火线和零线从所述磁环穿出,所述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阴极耦接,所述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阳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的一端经所述第一电阻R8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阴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电阻R9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阳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与所述第一电阻R8耦接的一端即为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的漏电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漏电信号。
具体地,当电路中发生漏电故障时,流入互感器11磁环的电流和流出互感器11磁环的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互感器11的绕组两端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经第一稳压管Z3稳压限幅以及第一电阻R8和第二电阻R9的分压后施加在第一电容C5上,第一电容C5与第一电阻R8耦接的一端的电压即可作为漏电信号,相应的第一电容C2与第一电阻R4耦接的一端即为漏电检测单元1的漏电信号输出端。第一电阻R8和第一电容C5连接可以进行滤波,过滤掉漏电信号中的干扰。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保护器23可以是第一脱扣线圈Coil。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回路2还可以包括第一可控硅D8、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桥式电路以及第一压敏电阻MYR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控制极与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的漏电信号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负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四端耦接,所述第一脱扣线圈Coil的一端与所述火线耦接,所述第一脱扣线圈Coil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YR1后与所述零线耦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Y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耦接。
具体地,火线和零线间的交流电经桥式电路整流后会给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施加一个正向电压,因为第一可控硅D8的控制极与漏电检测单元1的漏电信号输出端耦接,即为与第一电容C5与第一电阻R8间的公共端电连接,当漏电检测单元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足够大,也即漏电信号足够强,达到第一可控硅D8的控制极的触发电压时,就会触发导通第一可控硅D8了,而第一可控硅D8导通后,火线A、第一脱扣线圈Coil、桥式电路、第一可控硅D8、零线N间就会形成一个导通的回路,也即第一回路2导通,此时会有电流流过第一脱扣线圈Coil,使其产生吸合力使搭扣与锁扣脱开,将主触头分断,切断故障处电源以实现漏电保护的功能。而第一脱扣线圈Coil和第一压敏电阻MYR1相串联,可以吸收浪涌,维持电路稳定。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开关21可以包括第二可控硅D6以及第五二极管D7;
所述第二可控硅D6以及所述第五二极管D7串联后与所述分压器22并联;
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正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的电压输出端耦接。
具体地,在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开关控制电路3向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输出低电平,低于第二可控硅D6的触发电压,使其截止,而第二可控硅D6截止,也即控制开关21断开,使得分压器22投入第一回路2进行分压,降低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在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开关控制电路3向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输出高电平,高于第二可控硅D6的触发电压,使其导通,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直接经第二可控硅D6、第五二极管D7、第一可控硅D8、整流桥后返回零线N,分压器22被短接,切出第一回路2。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分压器22可以是线圈N。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漏电保护电路,通过开关控制电路3检测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情况,并根据电流情况控制控制开关21的导通或断开,实现了单线圈和双线圈两种工作方式的启动切换,并利用低电流下单线圈(第一脱扣线圈Coil)工作,高电流下两个线圈(第一脱扣线圈Coil和线圈N)串联分压的作用机理,达到降低流过第一脱扣线圈Coil的电流的目的,降低其脱扣时的脱扣力,防止其对执行机构冲击力(吸合力)过大带来的损坏,增强了产品的电气寿命。
优选地,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回路2还可以包括放电器24,与所述线圈N并联,用于在所述线圈N断电的瞬间对所述线圈N放电。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放电器24可以包括第六二极管D5,所述第六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线圈N与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正极相连的一端耦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线圈N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的一端耦接。
具体地,当第二可控硅D6导通的瞬间,线圈N被短接,此时线圈N在断电的瞬间会进行放电,若没有增加第六二极管D5,线圈N放出的电有可能会反向击穿第二可控硅D6和第五二极管D7,通过增加第六二极管D5,线圈N和第六二极管D5间会形成一个放电回路,防止第二可控硅D6和第五二极管D7被反向击穿。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可以包括比较器U1、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以及第二电容C1;
所述比较器U1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阻R2与所述第二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三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三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R2和所述第二电容C1的一个公共端以及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第四电阻R2与所述第二电容C1的另一个公共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接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即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耦接;
当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处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处的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当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处的电压小于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处的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具体地,所述比较器U1可以选用电压比较器芯片,根据电压比较器芯片的特性,当其正(+)输入端电压高于负(-)输入端电压时,电压比较器芯片的输出端输出为高电平,当其正(+)输入端电压低于负(-)输入端电压时,电压比较器芯片的输出端输出为低电平。预设电压V2的值可以根据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的预设值以及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的阻值来确定。
本实施例中,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引脚2处)为负输入端,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引脚3处)为正输入端。当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流过第六电阻R5的电流也会比较大,使得第六电阻R5上的电压也会比较大,此时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引脚2)处的电压就会大于或等于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引脚3)处的预设电压V2,也即正(+)输入端电压低于负(-)输入端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引脚1)处就会输出低电平,第二可控硅D6截止,使得线圈N投入第一回路2进行分压,使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减小;当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流过第六电阻R5的电流也会比较小,使得第六电阻R5上的电压也会比较小,此时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引脚2)处的电压就会小于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引脚3)处的预设电压V2,也即正(+)输入端电压高于负(-)输入端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引脚1)处就会输出高电平,第二可控硅D6导通,使得线圈N切出第一回路2。
具体地,为了增强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强度,使其在输出高电平时足以导通第二可控硅D6,可以在比较器U1的输出端添加上拉电路,如图4所示,第五电阻R4和第六电阻R5即构成了上述上拉电路,具体连接关系为第五电阻R4的一端接直流电压V1,所述第五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5的一端耦接,所述第六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4与所述第六电阻R5的公共端与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耦接。
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还可以包括电压提供子电路34,所述电压提供子电路34可以包括第一稳压管Z1、第二稳压管Z2以及第七电阻R7;
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二稳压管Z2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并联,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相连后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四端耦接,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后与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的一端用于给所述比较器U1提供直流电压V1,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公共端用于输出所述预设电压V2。
具体地,通过第一稳压管Z1和第二稳压管Z2的稳压作用,可以向比较器U1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V1和预设电压V2,控制更为精准。
本实施例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在第一回路2电流过大时,使分压器22串联入第一回路2进行分压,减小流过保护器23的电流,避免了保护器23电流过大对与其配合的执行机构5造成的较大冲击,以及保护器23长期大电流下工作因发热而导致的使用寿命降低的现象,增强了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电气寿命;在第一回路2电流较小时,又会短接分压器22,确保保护器23有足够的电流流过以断开故障处的电源,确保了漏电保护功能的顺利实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漏电检测单元(1),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发生漏电,并在发生漏电时输出漏电信号;
第一回路(2),包括控制开关(21)、分压器(22)以及保护器(23),所述控制开关(21)和所述分压器(22)并联后与所述保护器(23)串联,所述第一回路(2)在接收到所述漏电信号时通过所述保护器(23)切断供电线路;
开关控制电路(3),在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断开所述控制开关(21),使所述电流流过所述分压器(22)进行分压;在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导通所述控制开关(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包括互感器(11)、第一稳压管(Z3)、第一电容(C5)、第一电阻(R8)以及第二电阻(R9);
所述互感器(11)包括磁环和缠绕在所述磁环上的绕组,火线和零线从所述磁环穿出,所述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阴极耦接,所述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阳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的一端经所述第一电阻(R8)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阴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电阻(R9)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3)的阳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C5)与所述第一电阻(R8)耦接的一端即为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的漏电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漏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23)是第一脱扣线圈(Coi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路(2)还包括第一可控硅(D8)、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桥式电路以及第一压敏电阻(MYR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作为桥式电路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控制极与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的漏电信号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负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四端耦接,所述第一脱扣线圈(Coil)的一端与所述火线耦接,所述第一脱扣线圈(Coil)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YR1)后与所述零线耦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Y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21)包括第二可控硅(D6)以及第五二极管(D7);
所述第二可控硅(D6)以及所述第五二极管(D7)串联后与所述分压器(22)并联;
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正极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的电压输出端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器(22)是线圈(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路(2)还包括放电器(24),与所述线圈(N)并联,用于在所述线圈(N)断电的瞬间对所述线圈(N)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器(24)包括第六二极管(D5),所述第六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线圈(N)与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正极相连的一端耦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线圈(N)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的一端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包括比较器(U1)、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以及第二电容(C1);
所述比较器(U1)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阻(R2)与所述第二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三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三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R2)和所述第二电容(C1)的一个公共端以及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第四电阻(R2)与所述第二电容(C1)的另一个公共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接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即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可控硅(D6)的控制极耦接;
当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处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处的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当所述第一回路(2)中的电流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处的电压小于所述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处的预设电压(V2),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还包括电压提供子电路(34),所述电压提供子电路(34)包括第一稳压管(Z1)、第二稳压管(Z2)以及第七电阻(R7);
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二稳压管(Z2)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并联,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相连后与所述桥式电路的第四端耦接,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后与所述第一可控硅(D8)的正极耦接,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的一端用于给所述比较器(U1)提供直流电压,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公共端用于输出所述预设电压(V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07631.7A CN104377647B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漏电保护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07631.7A CN104377647B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漏电保护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77647A true CN104377647A (zh) | 2015-02-25 |
CN104377647B CN104377647B (zh) | 2018-02-27 |
Family
ID=52556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07631.7A Active CN104377647B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漏电保护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77647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6897A (zh) * | 2016-05-19 | 2016-08-03 | 辛文忠 | 一种漏电断路器及方法 |
CN107919661A (zh) * | 2017-12-28 | 2018-04-17 | 浙江多格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式浪涌保护器 |
CN108270195A (zh) * | 2017-02-17 | 2018-07-10 | 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 漏电保护电路和方法 |
CN110247366A (zh) * | 2019-06-18 | 2019-09-17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防线圈烧毁的漏电保护电路 |
CN110531219A (zh) * | 2019-09-05 | 2019-12-03 | 上海芯荃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开关漏电的交流检测方法和电路 |
CN110829364A (zh) * | 2019-11-15 | 2020-02-21 | 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漏电保护装置及用电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49366A1 (en) * | 2006-07-27 | 2008-02-28 | Yokowo Co., Ltd. | Protection circuit |
CN202103404U (zh) * | 2011-06-21 | 2012-01-04 | 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 | 漏电断路器 |
CN202210115U (zh) * | 2011-09-20 | 2012-05-02 | 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保护可控硅的剩余电流信号测量电路 |
CN203339658U (zh) * | 2013-04-12 | 2013-12-11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CN203883452U (zh) * | 2014-06-12 | 2014-10-15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 |
CN204205560U (zh) * | 2014-11-27 | 2015-03-11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漏电保护电路 |
-
2014
- 2014-11-27 CN CN201410707631.7A patent/CN1043776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49366A1 (en) * | 2006-07-27 | 2008-02-28 | Yokowo Co., Ltd. | Protection circuit |
CN202103404U (zh) * | 2011-06-21 | 2012-01-04 | 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 | 漏电断路器 |
CN202210115U (zh) * | 2011-09-20 | 2012-05-02 | 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保护可控硅的剩余电流信号测量电路 |
CN203339658U (zh) * | 2013-04-12 | 2013-12-11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CN203883452U (zh) * | 2014-06-12 | 2014-10-15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 |
CN204205560U (zh) * | 2014-11-27 | 2015-03-11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漏电保护电路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6897A (zh) * | 2016-05-19 | 2016-08-03 | 辛文忠 | 一种漏电断路器及方法 |
CN108270195A (zh) * | 2017-02-17 | 2018-07-10 | 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 漏电保护电路和方法 |
CN107919661A (zh) * | 2017-12-28 | 2018-04-17 | 浙江多格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式浪涌保护器 |
CN110247366A (zh) * | 2019-06-18 | 2019-09-17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防线圈烧毁的漏电保护电路 |
CN110531219A (zh) * | 2019-09-05 | 2019-12-03 | 上海芯荃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开关漏电的交流检测方法和电路 |
CN110829364A (zh) * | 2019-11-15 | 2020-02-21 | 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漏电保护装置及用电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77647B (zh) | 2018-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22205U (zh) | 一种过压、漏电保护电路 | |
CN104377647A (zh) | 漏电保护电路 | |
CN102623947A (zh) | 一种带相线切换功能的漏电保护器 | |
CN104426128B (zh) | 中性线断线检测电路及相应剩余电流断路器 | |
CN204967236U (zh) | 漏电保护器 | |
CN204205560U (zh) | 漏电保护电路 | |
CN201054492Y (zh) | 一种带地线电流/电压检测的三极断开漏电保护装置 | |
CN202917763U (zh) | 一种漏电检测保护插头 | |
CN204177857U (zh) | 一种过欠压判断电路和过欠压保护电路 | |
CN203135399U (zh) | 漏电保护器 | |
CN104410055A (zh) | 一种供电线路保护电路 | |
CN204696376U (zh) | 一种转换电压型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4205559U (zh) |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 | |
CN202864606U (zh) | 电梯电气系统安全回路 | |
CN204992530U (zh) | 一种三相漏电保护电路 | |
CN104901090A (zh) | 一种转换电压型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1813031U (zh) | 保护型插板 | |
CN103474955A (zh) | 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9748404U (zh) | 一种带输入浪涌电流抑制功能的三相整流保护电路 | |
CN108306257A (zh) | 智能控制型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1985508U (zh) | 断零保护器及其连接结构 | |
CN203326559U (zh) | 漏电保护插头电路 | |
CN203180491U (zh) | 漏电保护装置 | |
CN204992531U (zh) | 一种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 | |
CN201421934Y (zh) | 漏电过压保护插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