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1496A - 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01496A CN104301496A CN201310294510.XA CN201310294510A CN104301496A CN 104301496 A CN104301496 A CN 104301496A CN 201310294510 A CN201310294510 A CN 201310294510A CN 104301496 A CN104301496 A CN 1043014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intelligent mobile
- mode
- current
-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在接到来电时,显示来电界面,并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然后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如果相同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及包含所述装置的智能移动终端。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自动控制,并提高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手机接到来电时,手机会根据用户设置的振铃模式进行响铃和/或振动。当手机发出响铃和/或振动后,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手机达到静音的效果,例如:通过翻转手机使之静音,或者按开机键、音量键或静音键等方式使手机静音。
现有技术均是在手机响铃和/或振动之后,通过用户操作手机来达到静音的效果。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是不希望来电铃声响铃的。例如:当用户在比较安静的场合下(如开会、上课、电影院、办公室、晚上睡觉前)使用手机时,并不希望来电铃声打扰到周围的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以提高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性,实现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自动控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包括:
在接到来电时,显示来电界面,并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如果相同,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较佳地,所述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当前的状态或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较佳地,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对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或使用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感应器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处于被操作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较佳地,在接到来电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判断: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使用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感应器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者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或者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则将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每隔第一时长重复本操作;其中,所述标记位用于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所述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如果所述标记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较佳地,在显示来电界面时,进一步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较佳地,在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判断进行振铃之后的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切换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较佳地,判断进行振铃之后的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用户操作包括:
当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感应器被使用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或者,使用追踪技术,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者追踪到人手从屏幕上经过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较佳地,判断是否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包括:判断所追踪到的眼球的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用于进行比对的眼球的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判定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
较佳地,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包括:
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
或者,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到有应用程序在使用感应器操作智能移动终端,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
或者,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包括:振铃模式确定模块和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其中:
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在智能移动终端接到来电并在屏幕显示来电界面后,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所述振铃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如果相同,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较佳地,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当前的状态或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较佳地,该智能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并将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应结果进行判断,如果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或者,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包括眼球追踪子模块,所述眼球追踪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并将追踪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追踪结果进行判断,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或者,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包括操作检测子模块;所述操作检测子模块用于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较佳地,该智能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包括状态检测子模块、眼球追踪子模块和操作检测子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状态检测子模块中进一步包括状态检测单元和状态存储单元;
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每隔第一时长触发距离感应器、眼球追踪子模块和操作检测子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工作;
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如果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眼球追踪子模块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操作检测子模块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在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时,用于获取状态存储单元中标记位的取值,如果所述标记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并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
较佳地,该智能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振铃后检测模块;
所述振铃后检测模块用于在智能移动终端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之后判断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切换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本申请所述的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在接到来电时,首先显示来电界面,并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然后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如果相同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采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将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切换到当前适用的振动模式或静音模式,从而实现了对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自动控制,提高了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较佳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较佳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种较佳的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较佳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接到来电时,显示来电界面,并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步骤102: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执行步骤103,如果相同,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步骤104: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对应于图1所示方法,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振铃模式确定模块和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其中:
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在智能移动终端接到来电并在屏幕显示来电界面后,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所述振铃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如果相同,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根据图2,振铃模式确定模块内部还包含有其他的功能模块,在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的内部构造并不相同,后续将予以详细说明。
在上述步骤103之后,可以进一步判断进行振铃之后的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切换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也就是说,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之后,如果在预设的一段时间之内(例如5秒),用户没有对来电进行接听、挂断、按下音量键、关机键等有效的操作时,将振铃模式还原至切换前的振铃模式,以提醒用户。这里,有效的用户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当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例如:点击静音、点击通知栏菜单、滑动挂/接电话等,没有滑动成功也可以算作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2)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感应器被使用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例如:通过重力感应器检测到用户挥手接电话,可能没有挥手接听成功,或者检测到用户有拿起手机的动作。
3)使用追踪技术,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者追踪到有人手从屏幕上经过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类似于隔空解锁。
4)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例如:检测到用户按下音量键、开机键等。
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任何有效触摸事件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任何按键被按下,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被摇晃、重心发生变化或加速度发生变化时,也可以认为是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相应地,图2所示装置中可以进一步包括振铃后检测模块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而言:所述振铃后检测模块用于在智能移动终端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之后判断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切换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其中,振铃后检测模块判断是否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的方式可以包括:
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被摇晃、重心发生变化或加速度发生变化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上述步骤101中,需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此,本申请提供了几种较佳的实现方式,下面分别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种较佳的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方式: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当前的状态来确定当前使用的振铃模式。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眼球追踪技术对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或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感应器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眼球跟踪器是一种可以追踪用户眼球的活动并受其控制的技术,该技术已应用在三星公司的智能移动终端中。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中的眼球跟踪器追踪使用者的眼球,并判断使用者的眼球是否在注视智能移动终端,如果是,判定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
又例如:可以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图片;并判断所采集的图片中是否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如果有,判定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这种方式下,按照用户通常的使用习惯,可以启动智能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片,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眼球识别技术、眼球位置跟踪技术等识别是否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
这里,可以采集多张图片进行判断,例如:规定采集N张图片、或规定在T秒的时间内采集N张图片、或拍摄一段长度为T秒的视频并从中截取N张图片。在判断所采集的图片中是否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时,可以每采集一张图片就进行一次判断,只要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就不再进行图片采集;也可以采集完N张图片之后再进行判断。
较佳地,判断是否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可以包括:判断所追踪到的眼球的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用于进行比对的眼球的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判定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下面对此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可以进一步预先存储用于进行比对的图片,所述图片中有人脸,例如可以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所有者的人脸图片;在判断是否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时包括:判断所追踪到的眼球所属的人脸与用于进行比对的图片中的人脸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判定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结合上述用摄像头采集图片进行眼球追踪的例子,在判断所采集的图片中是否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中时,可以首先判断所采集的图片中的人脸与用于进行比对的图片中的人脸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进一步判断所采集的图片中是否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这样,可以识别出是否是手机所有者的人脸和眼球在盯着屏幕。预先存储的用于进行比对的图片的输入方式可以采用类似于手机中预置头像解锁、图片头像识别等方式。
又例如:可以通过红外扫描眼球的方式来匹配用户的身份。
对应于上述第一种较佳的方式,图2所示装置中可以进一步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可以包括眼球追踪子模块;具体而言:
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并将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应结果进行判断,如果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所述眼球追踪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并将追踪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追踪结果进行判断,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结合上述用摄像头采集图片进行眼球追踪的例子,图2所示装置中的眼球追踪子模块可以是摄像头检测单元,所述摄像头检测单元用于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图片,并判断所采集的图片中是否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有眼球在看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基于上述第一种较佳的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方式,图3为本申请第一较佳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为简化描述,图3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手机接到来电。
步骤302:显示来电界面,并延迟振铃。
步骤303:启动眼球追踪子模块进行眼球追踪,判断是否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如果有,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7。这里,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检测出结果,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4:启动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手机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手机当前的振铃模式,如果不需要改变,执行步骤307,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将振铃模式切换到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即:切换为振动模式或静音模式。
步骤306:启动振动后检测模块,判断手机在预设的一段时间内是否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执行步骤307,否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启动手机原有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步骤308:用户对手机进行操作。
第二种较佳的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方式:根据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具体而言,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处于被操作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这里,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包括:
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例如:各种有效的触摸屏幕的事件;
或者,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到有应用程序在使用感应器操作智能移动终端,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例如:眼球控制翻页、使用重力感应器玩游戏或使用重力感应器做有效的操作等;
或者,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例如:检测到用户按下音量键、开机键等。
例如: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即在屏幕亮起时,如果界面处于主界面中或者在某个app中,如读短信、看微博、游戏等界面时,并且有滑动、单击、双击、长按屏幕、摇晃手机、使用重力感应器、加速度感应器、方向感应器等触摸或者各种感应器的事件之一时,认定为有效的触摸事件。
对应于上述第二种较佳的方式,图2所示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可以包括操作检测子模块;所述操作检测子模块用于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其中,操作检测子模块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的方式可以包括:
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有应用程序在使用感应器操作智能移动终端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第三种较佳的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方式:
本方式的原理在于:无论智能移动终端是否接到来电,周期性地判断并存储用于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标记位,并在接到来电时,根据所存储的标记位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标记位。具体而言: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判断: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使用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感应器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者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或者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则将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每隔第一时长重复本操作;其中,所述标记位用于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在需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时,如果所述标记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对应于上述第三种较佳的方式,图2所示装置中可以进一步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可以包括状态检测子模块、摄像头检测单元和操作检测子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状态检测子模块中可以进一步包括状态检测单元和状态存储单元;
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每隔第一时长距离感应器、眼球追踪子模块和操作检测子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工作;
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如果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眼球追踪子模块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操作检测子模块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在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时,用于获取状态存储单元中标记位的取值,如果所述标记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并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
其中,操作检测子模块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的方式可以包括:
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有应用程序在使用感应器操作智能移动终端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时,判定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
图4为本申请第三种较佳的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为简化描述,图4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手机开机。
步骤402:状态检测子模块中的状态存储单元启动,将标记位的取值设置为FALSE。这里,标记位的取值设置为FALSE表示无需改变振动模式,标记位的取值设置为TRUE,表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
步骤403:状态检测单元启动,触发眼球追踪子模块工作,对应于步骤404,并触发操作检测子模块工作,对应于步骤406。
步骤404:启动眼球追踪子模块判断是否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如果追踪到,执行步骤408,否则执行步骤405。这里,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检测出结果,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5:暂停检测,等待预设的第一时长之后返回步骤404继续检测。
步骤406:启动操作检测子模块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处于被操作状态,执行步骤408,否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暂停检测,等待预设的第一时长之后返回步骤406继续检测。
步骤408:更新状态存储单元中标记位的取值,将其设置为TRUE。
步骤409:当状态存储单元中标记位的取值为TRUE的时间达到预设的第一时长时,将标记位的取值设置为FLASE。
根据图4,状态检测子模块在开启后,一直伴随着手机在运行。状态检测单元触发眼球追踪子模块和操作检测子模块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结果存入到状态存储单元。如果检测结果在到达手机预设的一段时间(例如2秒)则自动失效,即手机检测到眼球或者有效用户操作的2秒内,则认为当前手机是在使用状态,若超过两秒且仍然没有接收到新的检测结果时,则认为当前手机是在未使用状态。
基于上述第三种较佳的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的方式,图5为本申请第二较佳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手机接到来电。
步骤502:显示来电界面,并延迟振铃。
步骤503:根据状态检测子模块的检测结果,即状态检测单元所存储的标记位的取值,判断来电前的一段时间内用户是否在使用手机或者在看手机,如果是,执行步骤504,否则执行步骤507。
步骤504:启动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手机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手机当前的振铃模式,如果不需要改变,执行步骤507,否则执行步骤505。
步骤505:将振铃模式切换到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即:切换为振动模式或静音模式。
步骤506:启动振动后检测模块,判断手机在预设的一段时间内是否检测到有效的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执行步骤507,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7:启动手机原有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步骤508:用户对手机进行操作。
上述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是在接到来电时,采集相关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这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只要符合任意一个条件,即可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振动模式或静音模式。在上述两种方式下,由于是在接到来电时采集数据进行判断,因此,来电时有一小段时间智能移动终端只是显示来电界面,无铃声,之后再根据判断结果进入相应的振铃模式。
上述第三种方式是周期性地采集数据对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使用状态或使用者当前的状态进行判断,并存储判断结果,当接到来电时,根据所存储的判断结果直接进入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对于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也可以在接到来电,显示来电界面时,同时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然后采集数据进行判断,在满足条件时进入振动模式或静音模式。
根据上述对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操作检测子模块和振铃后检测模块的主要功能均在于检测是否存在有效的用户操作,因此,上述两个功能模块可以合在一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当智能移动终端来电时,本申请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采集眼球的位置来判断用户是否已经在注意屏幕,或使用眼球追踪技术判断用户是否在注视屏幕,或通过距离感应器判断智能移动终端是否距离使用者较近,或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自身状态判断用户是否在操作智能移动终端,从而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来电是否只需要通过显示来电界面就可以达到提醒用户来电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本申请自动切换振铃模式,让智能移动终端自动进入振动模式或者静音模式,从而达到静音的效果。本本申请能够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户无需操作智能移动终端就能够自动切换振铃模式,提高了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到来电时,显示来电界面,并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如果相同,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当前的状态或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对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或使用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感应器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处于被操作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接到来电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判断: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使用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感应器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者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或者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则将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每隔第一时长重复本操作;其中,所述标记位用于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所述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包括:如果所述标记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显示来电界面时,进一步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判断进行振铃之后的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切换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进行振铃之后的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用户操作包括:
当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感应器被使用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或者,使用追踪技术,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或者追踪到人手从屏幕上经过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或者,当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时,判定检测到用户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是否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包括:判断所追踪到的眼球的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用于进行比对的眼球的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判定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包括:
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检测到有效的触摸事件,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
或者,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到有应用程序在使用感应器操作智能移动终端,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
或者,当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按键被按下,判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
10.一种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铃模式确定模块和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其中:
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在智能移动终端接到来电并在屏幕显示来电界面后,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所述振铃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切换为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并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如果相同,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当前的状态或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智能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并将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应结果进行判断,如果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或者,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包括眼球追踪子模块,所述眼球追踪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并将追踪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追踪结果进行判断,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或者,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包括操作检测子模块;所述操作检测子模块用于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否则,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智能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振铃模式确定模块中包括状态检测子模块、眼球追踪子模块和操作检测子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状态检测子模块中进一步包括状态检测单元和状态存储单元;
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每隔第一时长触发距离感应器、眼球追踪子模块和操作检测子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工作;
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对使用者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行感应,如果感应到使用者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距离门限,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眼球追踪子模块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对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进行眼球追踪,如果追踪到使用者的眼球,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操作检测子模块用于在状态检测单元的触发下判断智能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被操作状态,如果智能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操作状态,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一取值,否则,将状态存储单元中的标记位设置为第二取值;
所述振铃模式判断模块在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时,用于获取状态存储单元中标记位的取值,如果所述标记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确定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为静音模式或振动模式,并判断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的振铃模式是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智能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振铃后检测模块;
所述振铃后检测模块用于在智能移动终端按照当前适用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之后判断第二时长之内是否检测到用户操作,如果没有检测到,控制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按照智能移动终端切换前的振铃模式进行振铃。
15.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94510.XA CN104301496A (zh) | 2013-07-15 | 2013-07-15 | 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94510.XA CN104301496A (zh) | 2013-07-15 | 2013-07-15 | 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01496A true CN104301496A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32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94510.XA Pending CN104301496A (zh) | 2013-07-15 | 2013-07-15 | 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01496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7815A (zh) * | 2015-11-20 | 2016-08-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的控制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
CN106254131A (zh) * | 2016-08-26 | 2016-12-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更新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303088A (zh) * | 2016-09-30 | 2017-01-0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提示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603850A (zh) * | 2016-12-21 | 2017-04-26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648415A (zh) * | 2016-10-10 | 2017-05-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知模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06791096A (zh) * | 2016-12-21 | 2017-05-31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096316A (zh) * | 2019-04-19 | 2019-08-0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响铃事件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WO2023016016A1 (zh) * | 2021-08-12 | 2023-02-1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来电音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0302A (zh) * | 2009-07-17 | 2009-1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终端铃音音量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118513A (zh) * | 2011-03-29 | 2011-07-0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铃音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2572118A (zh) * | 2012-03-01 | 2012-07-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手机的情景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及手机 |
CN102833421A (zh) * | 2012-09-17 | 2012-12-19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和提醒方法 |
-
2013
- 2013-07-15 CN CN201310294510.XA patent/CN10430149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0302A (zh) * | 2009-07-17 | 2009-1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终端铃音音量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118513A (zh) * | 2011-03-29 | 2011-07-0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铃音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2572118A (zh) * | 2012-03-01 | 2012-07-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手机的情景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及手机 |
CN102833421A (zh) * | 2012-09-17 | 2012-12-19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和提醒方法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7815A (zh) * | 2015-11-20 | 2016-08-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的控制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
CN106254131A (zh) * | 2016-08-26 | 2016-12-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更新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303088A (zh) * | 2016-09-30 | 2017-01-0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提示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648415A (zh) * | 2016-10-10 | 2017-05-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知模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06648415B (zh) * | 2016-10-10 | 2020-03-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知模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06603850A (zh) * | 2016-12-21 | 2017-04-26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791096A (zh) * | 2016-12-21 | 2017-05-31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096316A (zh) * | 2019-04-19 | 2019-08-0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响铃事件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WO2023016016A1 (zh) * | 2021-08-12 | 2023-02-1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来电音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01496A (zh) | 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振铃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 |
CN104302048B (zh) | 灯具控制方法及装置 | |
RU2637467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ктивизации микросхемы mcu | |
CN105472587A (zh) | 来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1984347B (zh) | 交互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225096A (zh) | 通知提醒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
RU2632319C2 (ru) | Способы 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точкой доступа | |
CN105487650A (zh) | 一种智能关闭闹钟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496317A (zh) | 剩余关键系统信息的公共资源集合的查找方法及装置 | |
CN106527682B (zh) | 切换环境画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681928A (zh) |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0262692B (zh) | 一种触摸屏扫描方法、装置及介质 | |
CN111988493B (zh) | 交互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516944A (zh) | 短信清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5068632A (zh) | 终端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710509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报警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4899501A (zh) | 对话列表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8307073B (zh)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390120A (zh) | 亮屏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721283B (zh) | 截屏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4780574A (zh) | 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113639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4023207A (zh) | 单呼即通实况通信终端、方法及工具 | |
CN106231072A (zh) | 消息提醒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 |
CN105094915A (zh) | 复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