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7809B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07809B CN104007809B CN201310062098.9A CN201310062098A CN104007809B CN 104007809 B CN104007809 B CN 104007809B CN 201310062098 A CN201310062098 A CN 201310062098A CN 104007809 B CN104007809 B CN 1040078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speech recognition
- recognition engin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air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Naviga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工作状态时不够快捷的技术问题。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获得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等等,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
其中,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其所对应的输入方式也越来越多,比如:鼠标输入、键盘输入、语音输入等等。其中,语音输入由于操作方便且快捷,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当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电子设备所对应的语音识别引擎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可以通过响应对一预设按钮的长按操作来开启语音识别引擎。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响应对一预设按钮的长按操作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工作状态,故而存在着不够快捷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不够直观,影响用户的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工作状态时不够快捷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具体为:
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具体为: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
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具体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所包含的第一气流声音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工作状态不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不能通过语音控制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时,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前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三提示信息。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另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麦克风是否采集到的第二气流信息;
在采集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四提示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一触控预设按钮的第一操作;
在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检测到一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另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得芯片,用于获得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
第一判断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第一控制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第二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
第二判断子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判断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第一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具体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所包含的第一气流声音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第二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不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不能通过语音控制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控制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前或之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判断芯片,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第三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三提示信息。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另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五判断芯片,用于判断所述麦克风是否采集到第二气流信息;
第六判断芯片,用于在采集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第四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四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控制芯片,用于在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一触控预设按钮的第一操作;
第一控制子芯片,用于在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具体包括:
第四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检测到一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
第二控制子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麦克风采集到第一气流信息,然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技术方案,由于仅仅通过气流就可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故而达到了更加快捷的开启语音识别引擎的技术效果;
另外,通常情况下,用户在使用语音识别引擎之前,都会对麦克风吹一气流以确定麦克风是否完好,故而采用气流的方式控制语音识别引擎更加直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2)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主要为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故而达到了防止产生错误的响应的技术效果。
(3)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还可以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并且进一步的达到了防止错误响应的技术效果。
(4)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对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或者先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是否包含语音信息等等;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5)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还要判断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基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分别产生不同的提示信息,故而达到了能够防止产生无效的语音信息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例如:尽管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二状态,但是可能电子设备并未连接至网络、或者网络信号不好,而电子设备所使用的语音识别库可能需要从云端服务器读取,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二状态,但是其并不能对用户所产生的语音信息进行识别,故而在这种情况下,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处于非使能状态,故而可以通过产生提示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以防止用户产生无效的语音信息,进而导致用户的体验度不高。
(6)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进而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之前或之后,如果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还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而解锁状态,通常情况下,用户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故而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时,也会对电子设备进行解锁操作,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就不需要响应用户额外的解锁操作,就能够控制电子设备进入解锁,故而达到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7)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检测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第二状态,例如:工作状态,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第四提示信息,故而能够准备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防止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非工作状态,用户也产生语音信息,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识别的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
(8)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出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一状态,比如:关闭状态、待机状态时,还可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其中,由于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时,通常是用户希望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语音控制的时刻,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方法中采用第二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方法中基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产生不同提示信息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工作状态时不够快捷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获得通过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其中,所述麦克风可以为电子设备本身所固有的,也可以为外接的麦克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例如: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其中,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主要分为: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抵用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对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另外,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那么,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前或之后,还可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时,仅仅通过气流就可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故而达到了更加快捷的开启语音识别引擎的技术效果;
另外,通常情况下,用户在使用语音识别引擎之前,都会对麦克风吹一气流以确定麦克风是否完好,故而采用气流的方式控制语音识别引擎更加直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所述电子设备例如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请参考图1,所述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得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
步骤S102: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S103: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其中,步骤S101中,所述麦克风可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只要存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就能够被所述麦克风所检测;但是,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节省能耗以及防止采集无效的气流信息的目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时,也可以保持麦克风处于关闭状态,然后通过响应一预设操作进而控制麦克风处于工作状态,比如:在麦克风上设置一振动传感器,在所述振动传感器检测到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则控制所述麦克风处于开启状态,以对所述第一气流信息进行检测;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预设操作还可以为:点击一按钮的操作、划一预设手势的操作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其中,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例如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又例如为:风吹过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等等。
其中,步骤S102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任意条件,进而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过程也不同,例如: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风吹过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何种预设条件不作限制。
其中,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具体为: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主要包括如下两个判断过程,第一,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第二,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主要为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故而达到了防止产生错误的响应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用户的嘴应该离麦克风距离较近,故而通过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就能够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所产生的语音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可以为任意距离阈值,比如:1cm、2cm、5cm等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阈值,例如: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通过接近传感器检测等等。
第二种,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时,可以确定用户希望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一定的操作,故而可以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检测握持电子设备的操作,比如:电容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等;也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检测移动电子设备的操作,比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等。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还可以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并且进一步的达到了防止错误响应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或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信息,所述检测装置例如为:振动传感器,通过所述振动传感器就能够将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机械量转化为电量,然后对电量进行测量进而获得一第一气流信号曲线,所述第一气流信号曲线中包括信号强度和时间,基于所述第一气流信号曲线就能够确定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可以由所述第一气流信号曲线中强度最高值、最低值或者平均值,对于所述第一气流强度为所述第一气流信号曲线中的何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或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号曲线之后,就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持续时间,当所述第一气流信息对应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持续时间时,就标明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持续时间可以为任意时间,比如:2s、4s、10s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第二种,请参考图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
步骤S202: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其中,步骤S201、步骤S202中,当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信号曲线之后,就从中获取气流强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的至少一个气流片段,然后判断所述至少一个气流片段中是否存在气流片段的持续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在大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时,则表明所述第一气流信息大于所述预设持续时间。由于如果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用户的语音信息的话,那么所述第一气流信息的气流强度应该是时高时低的,故而基于此就可以将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用户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还是用户说话所产生的语音信息区分开。
第三种,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是否包含语音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语音活动检测(VAD,Voice activity detection)算法或者语音端点检测算法来判断第一气流信息中是否携带语音信息,其中,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携带语音信息时,则表明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用户说话所产生的语音信息,而当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不携带语音信息时,则表明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用户吹气所产生的语音信息。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对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或者先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是否包含语音信息等等;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其中,步骤S103中,所述第一状态例如为:关闭状态、待机状态等等,所述第二状态例如为工作状态,通常情况下,为了起到节省能耗的目的,在不需要使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时,可以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关闭状态、待机状态等低能耗状态,而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之后,则确定用户需要使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而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3,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是否为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步骤S302a: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步骤S302b:在所述工作状态不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不能通过语音控制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所对应的语音识别库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地,也可以位于云端服务器,其中,当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所对应的语音识别服务器位于云端服务器时,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可能处于使能状态也可以处于非使能状态,例如: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并未连入网络服务器、或者网络信号较差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二状态,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却并非出于工作状态,故而其并不能对用户所输入的语音信息进行识别,故而在这种情况下,语音识别引擎处于非使能状态;而只有在于语音识别引擎相配合以完成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才能够对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才处于使能状态。
故而,为了防止产生无效的语音控制指令,还可以基于步骤S301中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是否为使能状态,其中,步骤S301中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时,可以通过检测网络连接情况,来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是否为使能状态。
其中,步骤S302a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可以为任意类型的提示信息,例如:气流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文字提示等等;其中,所述气流提示信息例如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所包含的第一气流声音的提示信息,具体来讲,也就是在所述扬声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后,就记录所述第一气流信息,并且在判断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使能状态时,则通过所述电子设备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的第一气流声音,进而提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所述电子设备的语音识别引擎处于使能状态,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步骤S302b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也可以为任意类型的提示信息,只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内容不同的提示信息即可。其中,可以仅仅产生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也可以仅仅产生所述第一提示信息,还可以既产生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也产生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其中,在既产生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也产生所述第二提示信息时,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可以为类型相同的提示信息,例如: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皆为气流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提示信息,例如: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气流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为文字提示信息等等。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还要判断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基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分别产生不同的提示信息,故而达到了能够防止产生无效的语音信息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时,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前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就可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希望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故而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其中,既可以先控制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再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也可以先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再控制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或者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同时控制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等等。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进而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之前或之后,如果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还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而解锁状态,通常情况下,用户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故而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时,也会对电子设备进行解锁操作,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就不需要响应用户额外的解锁操作,就能够控制电子设备进入解锁,故而达到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基于步骤S103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三提示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时,可能需要缓冲一段时间,比如:2s、3s、5s等等;又或者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出现故障,不能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故而为了使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确认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之后,产生一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也可以为任意提示信息,例如:气流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等等,所述气流提示信息与前面的气流提示信息类似,故而在不再详细介绍。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等。所述第一状态例如为:待机状态、关闭状态等等;所述第二状态例如为:工作状态。
请参考图4,所述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判断所述麦克风是否采集到的第二气流信息;
步骤S402:在采集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步骤S403a: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四提示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基于步骤S402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3b: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其中,步骤S401中,所述第二气流信息可以为预设的任意气流信息,比如: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风吹过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等等,其中,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由于具体如何检测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已作介绍,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步骤S402中,可以通过调用电子设备内部的应用程序管理器来确定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其中,步骤S403a中所述第四提示信息也可以为任意提示信息,比如:气流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等等;所述气流提示信息例如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中所包含的第二气流声音的提示信息,具体来讲,也就是在所述扬声器检测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之后,就记录所述第二气流信息,并且在判断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就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中的第二气流语音,进而提示所述第一用户能够使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检测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第二状态,例如:工作状态,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第四提示信息,故而能够准备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防止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非工作状态,用户也产生语音信息,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识别的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基于步骤S403b判断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也可以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五提示信息,所述第五提示信息可以为气流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等等,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只产生所述第四提示信息,也可以仅仅产生所述第五提示信息,又或者既产生所述第四提示信息也产生所述第五提示信息,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只要所述第四提示信息与所述第五提示信息不同即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403b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而所述第二状态,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一触控预设按钮的第一操作;在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具体来讲,也就是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设置一按钮,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的点击操作,手动触发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第二种,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检测到一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对于如何基于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已经详作介绍,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与所述第二气流信息可以为相同的气流信息,也可以为不同的气流信息,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出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一状态,比如:关闭状态、待机状态时,还可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其中,由于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时,通常是用户希望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语音控制的时刻,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为了使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三将站在用户侧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一所介绍的控制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将以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介绍。
在T1时刻,用户A取出处于锁屏状态的手机并将所述手机移至嘴边。
在T2时刻,所述手机的麦克风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
所述手机上所设置的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手机的麦克风距离用户A的嘴的距离为2cm,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5cm,故而判断出所述麦克风与用户A的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故而确定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用户A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同时,所述手机通过语音活动检测算法确定出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不包含语音信息,故而确定出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用户A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故而确定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控制所述手机的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第一预设条件,故而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
同时,所述电子设备建立与云端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在建立所述网络连接之后,所述电子设备检测网络信号,确定能够通过云端服务器对语音信息进行识别,故而产生一气流信息,以提示用户A可以通过语音信息对所述手机进行控制。
同时,所述电子设备产生一解锁指令,以对所述手机进行解锁操作。
实施例四
为了使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信息处理的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四将站在用户侧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一所介绍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将以所述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为例进行介绍。
在T3时刻,用户B控制所述平板电脑进入开启状态;
在T4时刻,所述平板电脑已处于开启状态,用户B对所述平板电脑的麦克风进行吹气,进而产生一第二气流信息。所述平板电脑检测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之后,确定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为用户B对所述平板电脑的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进而检测所述平板电脑的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平板电脑检测到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工作状态,因而通过平板电脑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二气流信息中的第二气流语音,进而提示所述用户B可以使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
在T5时刻,用户B不再使用所述平板电脑,进而所述平板电脑进入锁屏状态,并且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关闭状态。
在T6时刻,用户B拿起所述平板电脑,并对所述平板电脑的麦克风吹气,所述平板电脑检测到所述吹气所对应的气流信息之后,检测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进而确定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故而不产生提示信息。
在T7时刻,用户B没有接收到所述平板电脑所产生的第四提示信息,故而确定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关闭状态,进而继续对所述麦克风进行吹气,并且持续时间大于3S,所述平板电脑检测到用户B的持续时间超过3S的气流信息之后,即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开启状态。
实施例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
请参考图5,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下结构:
获得芯片501,用于获得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
第一判断芯片50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第一控制芯片503,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多种预设条件,进入所述第一判断芯片402的功能也不同,例如: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风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等等,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主要为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故而达到了防止产生错误的响应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第二,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在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可以采用多种判断方式,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二种,所述第二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
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还可以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并且进一步的达到了防止错误响应的技术效果。
在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可以采用多种判断方式,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
第二种,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第三种,所述第一判断芯片502,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
第二判断子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对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或者先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是否包含语音信息等等;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判断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第一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具体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所包含的第一气流声音的提示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第二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不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第一用户不能通过语音控制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还要判断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基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分别产生不同的提示信息,故而达到了能够防止产生无效的语音信息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控制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前或之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进而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之前或之后,如果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还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而解锁状态,通常情况下,用户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故而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时,也会对电子设备进行解锁操作,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就不需要响应用户额外的解锁操作,就能够控制电子设备进入解锁,故而达到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判断芯片,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第三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三提示信息。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五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三中控制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三所介绍的控制方法,本领域所述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申请实施例五所描述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变形,所以在此对于该电子设备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三中控制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本申请欲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请参考图6,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
第五判断芯片601,用于判断所述麦克风是否采集到第二气流信息;
第六判断芯片602,用于在采集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第四产生芯片603,用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四提示信息。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检测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第二状态,例如:工作状态,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第四提示信息,故而能够准备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防止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非工作状态,用户也产生语音信息,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识别的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控制芯片,用于在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在具体时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进而所述第三控制芯片所包含的功能模块也不同,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一触控预设按钮的第一操作;
第一控制子芯片,用于在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第二种,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具体包括:
第四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检测到一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
第二控制子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出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一状态,比如:关闭状态、待机状态时,还可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其中,由于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时,通常是用户希望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语音控制的时刻,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六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二或四中信息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二或四所介绍的信息处理的方法,本领域所述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申请实施例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变形,所以在此对于该电子设备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二或四中信息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本申请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麦克风采集到第一气流信息,然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技术方案,由于仅仅通过气流就可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故而达到了更加快捷的开启语音识别引擎的技术效果;
另外,通常情况下,用户在使用语音识别引擎之前,都会对麦克风吹一气流以确定麦克风是否完好,故而采用气流的方式控制语音识别引擎更加直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2)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主要为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故而达到了防止产生错误的响应的技术效果。
(3)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还可以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并且进一步的达到了防止错误响应的技术效果。
(4)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对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例如: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或者先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是否包含语音信息等等;故而达到了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5)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还要判断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基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分别产生不同的提示信息,故而达到了能够防止产生无效的语音信息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例如:尽管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二状态,但是可能电子设备并未连接至网络、或者网络信号不好,而电子设备所使用的语音识别库可能需要从云端服务器读取,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二状态,但是其并不能对用户所产生的语音信息进行识别,故而在这种情况下,语音识别引擎的工作状态处于非使能状态,故而可以通过产生提示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以防止用户产生无效的语音信息,进而导致用户的体验度不高。
(6)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进而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之前或之后,如果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还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从锁屏状态进而解锁状态,通常情况下,用户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故而在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时,也会对电子设备进行解锁操作,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就不需要响应用户额外的解锁操作,就能够控制电子设备进入解锁,故而达到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7)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检测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第二状态,例如:工作状态,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第四提示信息,故而能够准备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防止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非工作状态,用户也产生语音信息,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识别的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
(8)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出语音识别引擎处于第一状态,比如:关闭状态、待机状态时,还可以控制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其中,由于在检测到第一气流信息时,通常是用户希望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语音控制的时刻,故而达到了对于语音控制更加方便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具体为:
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具体为: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
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具体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所包含的第一气流声音的提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工作状态不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不能通过语音控制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时,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前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三提示信息。
10.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麦克风是否采集到的第二气流信息;
在采集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四提示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一触控预设按钮的第一操作;
在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检测到一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14.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得芯片,用于获得通过所述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一气流信息;
第一判断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第一控制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判断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第一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是否为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对所述麦克风吹气所产生的气流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嘴与所述麦克风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判断在获得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握持所述电子设备并移动的操作。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或
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芯片,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气流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气流强度;
第二判断子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强度大于所述预设气流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气流强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具体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气流信息中所包含的第一气流声音的提示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其中,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使能状态时,设备端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行配合以完成所述语音识别引擎的语音识别功能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第二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不为所述使能状态时,产生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不能通过语音控制指令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21.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控制芯片,用于在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第二状态之前或之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锁屏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判断芯片,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之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第三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三提示信息。
23.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语音识别引擎,以及包括或连接有麦克风,其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功耗低于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功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五判断芯片,用于判断所述麦克风是否采集到第二气流信息;
第六判断芯片,用于在采集到所述第二气流信息时,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第四产生芯片,用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一用于提示所述语音识别引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第四提示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控制芯片,用于在判断所述语音识别引擎是否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后,在所述语音识别引擎不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一触控预设按钮的第一操作;
第一控制子芯片,用于在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具体包括:
第四判断子芯片,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检测到一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气流信息;
第二控制子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气流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识别引擎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62098.9A CN104007809B (zh) | 2013-02-27 | 2013-02-27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14/190,347 US9329676B2 (en) | 2013-02-27 | 2014-02-26 |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62098.9A CN104007809B (zh) | 2013-02-27 | 2013-02-27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7809A CN104007809A (zh) | 2014-08-27 |
CN104007809B true CN104007809B (zh) | 2017-09-01 |
Family
ID=51368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62098.9A Active CN104007809B (zh) | 2013-02-27 | 2013-02-27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29676B2 (zh) |
CN (1) | CN1040078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3025B (zh) * | 2014-02-18 | 2017-11-14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486507A (zh) * | 2014-12-22 | 2015-04-0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隔空手势控制手机的方法、系统及手机 |
EP3091422B1 (en) * | 2015-05-08 | 2020-06-2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ntering operational states based on an input type |
CN104932897A (zh) * | 2015-06-30 | 2015-09-2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通知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5161100B (zh) * | 2015-08-24 | 2019-12-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425957A (zh) * | 2015-11-06 | 2016-03-2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760084B (zh) * | 2016-01-25 | 2019-01-25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语音输入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844183A (zh) * | 2016-03-18 | 2016-08-10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隐私保护方法和系统 |
CN107293298B (zh) * | 2016-04-05 | 2021-02-19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语音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7273107B (zh) * | 2016-04-08 | 2021-01-0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
EP3613206B1 (en) | 2017-06-09 | 2024-09-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ilent voice input |
CN107765891B (zh) * | 2017-10-19 | 2021-12-21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麦克风的控制方法及麦克风 |
KR102679107B1 (ko) * | 2018-02-23 | 2024-06-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세탁 기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CN109059199A (zh) * | 2018-06-28 | 2018-12-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唤醒装置、方法及语音控制空调系统 |
CN109782900A (zh) * | 2018-12-03 | 2019-05-21 | 方正璞华软件(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 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
CN110262767B (zh) * | 2019-06-03 | 2022-03-11 | 交互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靠近嘴部检测的语音输入唤醒装置、方法和介质 |
CN112420031A (zh) * | 2019-08-23 | 2021-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11099635B2 (en) * | 2019-09-27 | 2021-08-24 | Apple Inc. | Blow event detection and mode switching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
CN111079112B (zh) * | 2019-12-06 | 2022-06-0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应用控制方法、应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6244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明基电通(上海)有限公司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KR20110070338A (ko) * | 2009-12-18 | 2011-06-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의 외부 출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692997A (zh) * | 2011-11-25 | 2012-09-26 | 北京十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终端操作的方法 |
CN102750087A (zh) * | 2012-05-31 | 2012-10-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控制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94632B1 (en) * | 1998-11-02 | 2003-07-15 | Ncr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s-free operation of a voice recognition system |
CA2574642A1 (en) * | 2004-07-23 | 2006-01-26 | Intercure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eathing pattern determination using a non-contact microphone |
CN102541574A (zh) * | 2010-12-13 | 2012-07-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开启系统及方法 |
-
2013
- 2013-02-27 CN CN201310062098.9A patent/CN104007809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26 US US14/190,347 patent/US93296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6244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明基电通(上海)有限公司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KR20110070338A (ko) * | 2009-12-18 | 2011-06-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의 외부 출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692997A (zh) * | 2011-11-25 | 2012-09-26 | 北京十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终端操作的方法 |
CN102750087A (zh) * | 2012-05-31 | 2012-10-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控制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244272A1 (en) | 2014-08-28 |
CN104007809A (zh) | 2014-08-27 |
US9329676B2 (en) | 2016-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7809B (zh)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8320742B (zh) | 语音交互方法、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735209B (zh) | 唤醒词绑定方法、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580699B (zh) | 一种待机时声控智能终端方法及装置 | |
CN103943106B (zh) | 一种手势语音识别的智能手环 | |
KR101726945B1 (ko) | 수동 시작/종료 포인팅 및 트리거 구문들에 대한 필요성의 저감 | |
CN104285428B (zh) | 用于运行通信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0798397B (zh) | 文件发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8711430B (zh) | 语音识别方法、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886861B (zh) |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KR20200012928A (ko) | 사용자 정의 가능한 웨이크업 음성 명령 | |
CN106297802A (zh) | 用于在电子装置中执行语音命令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252226B (zh) |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2883041A (zh) | 移动终端的语音控制装置及方法 | |
JP2005284492A (ja) | 音声利用操作装置 | |
CN109493865A (zh) | 信号处理方法、终端及车辆 | |
CN104516474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7870674B (zh) | 一种程序启动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6055260B (zh) | 一种安全键盘的读屏方法及装置 | |
CN110428806A (zh) | 基于麦克风信号的语音交互唤醒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 |
CN109446775A (zh) | 一种声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1614544B (zh) | 消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097875A (zh) | 基于麦克风信号的语音交互唤醒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 |
CN106483861A (zh) | 触控装置、触控方法和家用电器 | |
CN104036167A (zh) |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