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又称痔,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静脉丛充血或瘀血肿大形成的,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好发于45~65岁,经治疗后可痊愈,部分患者易复发。
肛门瘙痒指的是肛门与其周围皮肤出现剧烈瘙痒症状,但没有原发性皮肤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多因肛门及肛周皮肤反复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刺激引起。此病多发于中年男性,儿童的肛门瘙痒常因感染寄生虫导致的。
肛周脓肿,又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
直肠癌是指源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包括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下腹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肠癌一般是指大肠癌。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我国是以直肠癌为主,其次是结肠癌(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避免死亡率上升的关键。
肛瘘即肛管直肠瘘,指的是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起的肉芽肿性管道,分为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易反复发作、难自愈,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结肠癌是指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等部位。患者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等,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治疗,多数患者可有较长的生存期。
肛裂指的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裂伤后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周期性的剧烈疼痛。有自愈可能,也会复发,长期未愈需手术治疗。多发于中青年人。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分布。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有发热、疲乏等全身表现,肛周脓肿或瘘管等局部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损害。多见于青少年,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
内痔为痔疮的一种,其实质是曲张的静脉血管团,发生于肛管齿状线以上的直肠末端黏膜下,以间歇性的便后有鲜红色血为常见表现。痔疮是生活中常见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目前痔疮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大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内痔在女性妊娠期间也较为常见,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排便习惯可缓解症状。
外痔为痔疮的一种,发生于肛管齿状线以下、近肛门端,以肛门的不适感或出现瘙痒、疼痛为典型表现,久坐、久立及不良的排便习惯易引发此病。
脱肛一般是指直肠脱垂,即直肠壁部分或整层向下移位,主要症状为脱出粉红色的肿块脱出,可能伴肛门失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治疗以手法复位和手术为主。
肛门痛即肛门疼痛,是指肛门及直肠周围以疼痛为主的的一种症状。肛门处神经丰富,感觉敏锐,受到刺激时容易发生疼痛或剧烈疼痛。表现为肛门处有刺痛、胀痛、灼痛、坠痛,可发生在便时、便后或其他时间,可由肛门直肠周围感染、肛门疾病、肠道感染或腹泻、便秘等多种疾病都可引起。
肛门息肉指的是肛管内腔上皮隆起状病变,多与遗传因素、炎症刺激、长期便秘、高脂饮食有关,典型表现为出现便血、里急后重。发现肛门息肉后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预防肛门息肉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是发生于结、直肠的一种弥漫性炎症性病变,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但可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本病为慢性疾病,多见于20~40岁群体,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具体病因尚未明确。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性腹泻、脓血便、腹部痉挛性疼痛,可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轻症者预后较好,出现并发症或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病程漫长者有癌变的危险。
痔疮便血是痔疮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便血多发生于痔疮患者排便时。痔疮便血多发于青壮年,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诱发或加重便血。患者经痔疮治疗后可缓解便血症状,但应积极改变排便习惯和饮食习惯,防止复发。
肛门坠胀,为肛门或直肠下端或肛周坠胀不适,常伴有异物脱出感、肛门阻塞感和(或)里急后重感等。坠胀感可持续存在或间断发作。主要是由于腹膜刺激、盆底占位、盆底功能性改变、肛管直肠局部病变等原因引起,部分肛门术后的患者也可有此症状。
直肠炎是直肠黏膜的炎症,可因感染、放疗或炎症性肠病所致。临床表现为直肠出血或腹泻、便意频繁、排便疼痛、里急后重、腹痛等。引起直肠炎的病因有很多,辨别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状病变,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疾病。本病多发于直肠下端,可单发,也可多发,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对于有恶变倾向的直肠息肉,应积极处理和治疗。
肛周湿疹是指发生于肛门周围皮肤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症反应,是湿疹的一种。皮损形态不定,伴有剧烈瘙痒感。病程长短不定,易复发。
肛裂便血指的是因肛裂引起的便血症状,多伴有周期性的疼痛。有自愈可能,但可能会复发,长期未愈需手术治疗。发病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大,多发于中青年人。
内痔脱出一般是指内部的痔疮从肛门齿状线脱出,甚至脱出至肛门外边的现象,内痔一般是说在直肠粘膜下方或者在肛门齿状线的上面,由平滑肌、血管、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共同组成的软性团块。内痔脱出一般会引起便血,患者可能会在大便的时候出现点滴状血样,严重者会出现射血的症状。
结肠息肉指的是结肠黏膜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慢性病变,多发于乙状结肠,可能伴腹痛、便血等症状。结肠息肉多发于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预防工作重在临床筛查,有家族发病史的人群需定期做肠镜检查。结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出现症状后需及时就医治疗,尽早干预。
混合痔,又叫梅花痣,属痔疮的一类,即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肛门有肿块脱出,伴坠胀感。多发于青壮年女性,病因尚不明确,进食辛辣食物、饮酒可诱发或加重病情,轻症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缓解症状,重症者需手术治疗。
肛漏为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瘘。主要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形成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管道。具有易复发、难愈合的特点,多需手术治疗,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血栓性外痔是外痔的一种类型,常突然发病,表现为肛周出现皮下肿块,伴疼痛、异物感。急性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不良的生活方式易加重或引起复发。
是指局限于肛门处皮肤,少数可累及会阴部的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是湿疹的一种。瘙痒剧烈,反复发病,病程可长可短,任何年龄、性别、季节均可发病。
肛乳头瘤又叫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状纤维瘤,是指发生于肛管的良性肿瘤。肛乳头为肛门内的结构之一,粪便、慢性炎症等长期刺激引发肛乳头瘤。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发病后以手术治疗为主,经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本病预防重在保持肛周清洁。
孕妇痔疮指的是发生于孕妇的痔疮,实质是一种静脉团,多表现有肛周的瘙痒、疼痛,伴便秘、便血等。约40%的孕妇会出现此病,且多见于妊娠后期。
直肠脱垂指的是直肠壁部分或整层向下移位,表现多为肛门有光滑的、粉色的肿块脱出,可能会伴肛门失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治疗以手法复位和手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