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查字典范文网 >>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8篇)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8篇)

小编:JQ文豪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

片断一

在引入新课阶段,师出示一道猜规律题:

师:屏幕上第一行有8块饼,第二行有4块饼,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规律?

生1:每行减少4块。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师出示第三行的2块饼

生:它的规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师: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块。

师:再接下去呢?

生:半块。

师:你能用手中的圆形折出半块来吗?

生折出后

师:怎么表示这半块饼?

生1:可以用“半块饼”表示。

生2:可以说“一块饼的一半”。

生3:可以画出半块饼“d”。

生4:可以用 表示。

……

片断二

在学生认识了 和 这两个分数之后,师出示题目: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 吗?

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的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吗?

生动手操作后反馈

生1:我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

生3:我用图形表示出 。

生4: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生5: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

片断三

在巩固练习阶段,在进行了基本练习之后出示了一道提高的练习。

在下图中?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课件演示,逐步出现,逐步练习)

师:(课件先在1处出现问号),谁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出示第2处问号),谁又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谁能说出问号处是 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你还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演示出示第3处问号)你能仿照2处问号说出你的想法吗?

生1:它是原图的

生2:它是小的

生3:它是的

生4:它是 的

[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 、 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 这个分数。又如在片断三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 〗  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活动二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红领巾      剪刀     吸管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活动三〗   创造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三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二)认识1/4。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7-分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四

角的初步认识

第38、39页练习八1、2、3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的三角尺、活动角、吸管等

教    学    活    动

教    师

学    生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师播放多媒体:把实物抽象成图形,再把角拉出来。

2、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  第38页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大剪刀、球门的框、球场的角等。

2.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投影出示例1

3.  小结: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4.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5.  师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角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顶点

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图形名称,并指出各有几个角。

生观察。

生在教室里找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用两只铅笔搭一个角……等。

2、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教    师

学    生

(2)出示不同的角,你们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画角

五、巩固练习

1.练习第1题判断。要求学生出2和4为什么不是角的原因。

2.练习第2题,数角。

3.练习第3题,比角的大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6.  出示活动角。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下有关。

六、拓展、游戏:

1.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角?有几种摆法?

2.  有一个长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七、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自学。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生玩活动角:慢慢地张开,慢慢地合拢。

学生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说一说。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 探索 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分数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六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七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八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生:都有个小圆点。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6分米呢8分米呢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学生回答: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18厘米你会转化么(18/100米,0.18米)

(2)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

(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教学板书:

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团结的力量 团结才能有力量心得体会(优秀10篇)

下一篇:优秀老师培训个人体会体会范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