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大全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一
《草原》一课是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上课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以歌曲结束,让学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第二步,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三步,选精彩段落感悟人情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整体来看,本课完成的较为理想。
不足之处:学生放手不够,教师点拨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学习重点是要熟读成诵,在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上修饰部分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简介雷锋的生平。了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1.配乐诵读。
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生字。
(2)小组开火车读。
(3)认读生字词语: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5)扩词。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7)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滴小露珠。
(8)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
洒:不要写成“酒”。
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
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范写“冒、迹、滴”。
“冒”字要注意结构。上面部分要写得扁以些,现面的是个“目”,要瘦一些。 “迹”字要注意“亦”中的竖撇和竖钩不要些成两个竖。 “滴”字的右边注意不要写成“商”。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冒着泥泞脚窝足迹年迈洒下汗滴寻觅终于献出爱心荆棘
五、重点识字
(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听写生字。
2:给“冒、迹、迷”扩词。
二、朗读感悟
1.读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1)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2)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3)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2.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3)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三
体会诗歌主旨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本诗的画面感和抒情性的结合是教学中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纪的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职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在1846年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优美的爱情诗。1847年裴多裴与心爱的人结成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出爱情的表达。
《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二、内容大意
全诗共五节,采用的都是“我愿意……”开头的格式。诗人把自己说成是“激流”“荒林”“废墟”“云朵”“破旗”。把爱人比作小鱼小鸟长春藤火焰夕阳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鉴赏要点
1、多样解读
首先将其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深挚的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其次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出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指革命战士们;“爱人”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
2、意象的独特性排列:
本诗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层层递进,使诗人情感富于变化,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
我愿是我的爱人是
急流(崎岖)小鱼(鱼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风)小鸟(是你的可爱家园)
废墟(荒凉)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击)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云朵(破旗)夕阳(是你的,相依伙伴)
在我的怀抱中接受我的关爱与呵护,我们相依相伴,我愿为你奉献一切。
注意修饰词语的暗色调,可体现:
1、生活的艰难
2、男人的勇敢
3、也可能是革命斗争的艰难
《篱笆那边》
自读导言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解说:这是一首蕴涵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学习本诗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解说: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惟一的标准的答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应加以肯定,答案不强求一致。)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解说:这一层次的理解是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学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锢者这一点,教者要作适当的提示。)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上获得一些启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1)投影材料1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辨析比较句子的含义:不同句式感情不同
投影2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问题:这样改好不好?
辨析明确: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2)投影材料3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辨析明确: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放弃
3)关于“推敲”的故事
提问:“推”一定比“敲”好吗?(联想意境)
辨析明确: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投影材料4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团月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明确: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释“圆”
联想意义:易误用而生流弊“套板效应”
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上面的分析是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表达的观点,我们已经和朱先生达成共识。
材料5:
《汉语大词典》
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义。
读课文,找一找朱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明确:不能懒刻苦自厉推陈出新求思想感情的精练与吻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找一些用字精当的例子,体会妙处。
3思考练习二
第二课时
讨论课比较《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读本)
一、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练习二)
二、课堂交流,(开放式)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五
篇目:
《金色的脚印》
《天鹅的故事》
《科霍河畔的奇遇》
《藏羚羊跪拜》
《蜥蜴的故事》
《羚羊的故事》
《瞎眼狐清窝》
一、研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文中动物的做法,感受到动物之间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文中人物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研读准备
教师:教学ppt文本
学生:文具盒水彩笔
三、研读活动
(一)歌曲导入(独唱《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由歌曲过度到教学中。)
(二)学习《金色的脚印》
1、我会想我会读
ppt出示“思考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交流分享
(1)抽生回答两个问题。(板书)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爱的?(抽生回答,ppt出示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凸显主题“爱,让灵性绽放”)
(三)学习选文
1、我会读(ppt出示“阅读要求”)【范学一篇选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选学选文,学后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3、我会做做一份“读书卡”或者“阅读海报”。
4、回报展示选学成果。
5、在展示中,小组成员补充阅读中的勾画的能体现“爱”的.语段。(全班视情况朗读)
6、交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待定)
四、课堂小结
1、背景音乐情感升华。
2、ppt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2、课结束分享对联。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六
1、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掌握文中生字词。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3、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分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和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生: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赤壁大战,过五关斩六将,失街亭斩马谡,草船借箭……
师:看来,大家真是对三国故事十分熟悉啊。其中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失街亭》。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祈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一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祈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我们知道,诸葛亮一向神机妙算,常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次为什么失掉了如此重要的街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在了解主人公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作者和《三国演义》。
【作者介绍】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据说,他曾跟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张士诚有不错的关系,曾给张士诚当过幕客。他“有志图王”,足见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了中国,他改而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介绍】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这三人构成“三绝”。
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曹操:“奸绝”。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关羽:“义绝”。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的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勇猛有余,智略不足,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被塑造成“义”的化身,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由此可见,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本课截去了司马懿调兵遣将进攻街亭一段和他率兵占领列柳城一段,这两段写司马懿善于用兵,而本课重点人物是诸葛亮,故而截去。本回又大段截去“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的内容。第九十六回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后半部分内容是写孙吴与曹魏的明争暗斗,故截去。节选部分集中表现诸葛亮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分明和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
【生字词】(见课本)
【故事情节】
给出7到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孔明点将:司马懿、张邰挥师西进,诸葛亮料其必取街亭。参军马谡愿前往防守,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令王平协助防守绘制“图本”;又唤高翔“屯兵”街亭东北之列柳城,以作策应;再派魏延屯扎街亭之后。遂令赵云、邓芝出箕谷为疑兵,自统大军以姜维为先锋取眉城。
马谡拒谏:马谡“屯兵山上',王平规劝,马谡不听,二将分兵。
双方激战,蜀失街亭:司马懿围困街亭,断绝汲水道路,放火烧山,蜀兵不战自乱,马谡冲出重围,魏延来救,陷入包围之后,王平救,魏王二人回寨不成,来投高翔。三将谋复夺街亭,连连中计,迫不得已,退守阳平关。
布置退兵,挥泪执法:诸葛亮闻街亭、列柳城俱失,跌足长叹,布置撤军。回汉中后,赞赏赵云,挥泪斩马谡。
【故事线索】
生:全文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展开情节,处处离不开街亭的攻守。
生:它是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我们看出情节错综复杂,波澜曲折。但是线索十分清晰,结构井然有序。
【分析人物形象】
生:三笑,三哭,三次嘱托。
诸葛亮的“三嘱”——一嘱马谡:“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险阻,守之极难。”把困难说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二嘱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三嘱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成图本来我看。……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
师:很好,那么,这些嘱托表明孔明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高中语文课本《失街亭》节选于《三国演义》第95、96回,写三国后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征南蛮泸水班师后北伐攻魏的一次军事行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失街亭》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七
11、新型玻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提醒同学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三、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玻璃?
四、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
1、默读第一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的句子。
2、汇报
(指导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话)
3、自述夹丝网防盗玻璃,要求说清特点和作用。
4、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四、按照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的3至5自然段。
1、小组学习
2、汇报交流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八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能读会写“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等词语。
2、了解两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两首诗。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两首诗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