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理解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初步懂得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激发创新的欲望。懂得要珍惜生命。
希望学生读一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和了解一些杏林子的故事。
老师完成拓展内容的收集和相关连接的资料收集。
根据设计制作出cai课件。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播放课件(《命运交响曲》)内容:孩子出生的幸福瞬间,植物破土的力量瞬间,蚕破茧而出的瞬间,花朵开放的瞬间等。老师有感情的介绍引入并板书课题。
学生随着音乐仔细的欣赏感悟。获得对生命初步的感悟。读课题三次。不同的力度(轻缓的,有力的,高昂的。)
运用音乐和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有心灵的触动。
阅读体会
2、写出副板书。
1、学生小组学习,填出老师事先设计的表格。在组长的带领下读两次课文。
2、全班汇报。
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研读欣赏
扣文章重点句。
1、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来体现出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2、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在课件上出示重点句子。
3、2段4、5、6句。通过读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生命的力量)
4、课件出示第三段,老师重点突出两个词“竟然”“竟使”。
5、老师播放课件。心脏跳动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出示第四段有关句子。抓住单单这个词。
6、出示第四段第二句。
1、学生汇报。
2、让学生反复的读,抽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3、生谈体会,个别个性化朗读。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4、小组分读有“竟然”和“竟使”的句子和没有这两个词的句子。从中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不同的读体会出生命的意义就是奋发向上。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请学生闭眼手摸着胸膛,随着课件心跳的律动感受自己的心跳。体会单单。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6、生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出心中所想,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的齐读课题,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
拓展延伸
出示一组课件,配乐。一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却做出了不朽事迹的人。(杏林子、张海迪等)他们在好好的利用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呢?板书生命的价值。
出示最后一段。
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讨论应该怎样好好利用自己的生命。汇报。再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突出“好好”“白白”。
引导学生读。
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升华主题
再次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说名言
2、出示诗歌《珍爱生命》,配乐朗诵,轻松,结束新课。
1、连贯性的说出学生收集到的关于生命的名言。
2、学生朗诵。结束新课。
通过进一步的拓展,丰富学生积累。升华情感。懂得生命的价值。
板书设计
拥有力量
理解意义
生命生命
实现价值
珍惜美丽
副板书:飞蛾求生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相关联接:
珍爱生命
生命是如此珍贵,
生命是如此憔悴,
生命中充满磨难,
磨难是书,
直使你奋起直追!
生命是缘,
直使你生死相随。
啊,朋友,
勿要轻视生命,
丢掉它有去无回。
啊,朋友,
珍惜生命,
宇宙间唯独有你!
朋友啊朋友,
快乐每一天,
生命每时都闪耀光辉。
生命的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做好观察、描述和记录。
3、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内容。
教具准备:学生对蚕宝宝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主题的探究
1、谈话: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谈到了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重新描述一下蚕宝宝的新模样。
2、翻阅活动记录、描述
二、新授蚕茧发生的变化
1、变成蛹之后的蚕宝宝还会变模样么?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
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蛹到哪里去了?
2、交流活动记录、小组讨论描述。
3、总结归纳。(通过交流发现更多的问题)
三、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指导观察。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3、想一想:蚕蛾的身体各部分是从蛹的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引导学生从卵的数量、颜色上进行观察比较。
4、观察蚕蛾
(1)描述蚕蛾的身体、并画一只蚕蛾
(2)观察蚕蛾和蛹比较不同。
(3)找蛹和蛾的相同点
(4)结合课件交流雌蛾产卵的观察结果
(通过画画对蚕蛾的形体特征有个更深刻的印象)
四、小结蚕的一生
1、巡回指导。
2、引导了解蚕一生所经历的变态
3、四人小组讨论并整理记录。
4、研究蚕的一生经历几个阶段适当注名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5、用文字或图表示
6、交流(展示小组内的研究成果、结合图表描述蚕一生经历的变化)
(结合图表能直观感受到蚕的生命周期及蚕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变化)
五、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2、讨论:青蛙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
六、延伸
1、出示部分动物的生命周期图。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与蚕、蝴蝶、青蛙相同的经历呢?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并做好观察记录
3、记录好课外的观察研究任务并做好初步的计划和观察方案
(让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
板书设计:
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卵蛹
成虫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做好观察、描述和记录。
3、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内容。
教具准备:学生对蚕宝宝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主题的探究
1、谈话: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谈到了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重新描述一下蚕宝宝的新模样。
2、翻阅活动记录、描述
二、新授蚕茧发生的变化
1、变成蛹之后的蚕宝宝还会变模样么?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
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蛹到哪里去了?
2、交流活动记录、小组讨论描述。
3、总结归纳。(通过交流发现更多的问题)
三、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指导观察。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3、想一想:蚕蛾的身体各部分是从蛹的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引导学生从卵的数量、颜色上进行观察比较。
4、观察蚕蛾
(1)描述蚕蛾的身体、并画一只蚕蛾
(2)观察蚕蛾和蛹比较不同。
(3)找蛹和蛾的相同点
(4)结合课件交流雌蛾产卵的观察结果
(通过画画对蚕蛾的形体特征有个更深刻的印象)
四、小结蚕的一生
1、巡回指导。
2、引导了解蚕一生所经历的变态
3、四人小组讨论并整理记录。
4、研究蚕的一生经历几个阶段适当注名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5、用文字或图表示
6、交流(展示小组内的研究成果、结合图表描述蚕一生经历的变化)
(结合图表能直观感受到蚕的生命周期及蚕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变化)
五、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2、讨论:青蛙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
六、延伸
1、出示部分动物的生命周期图。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与蚕、蝴蝶、青蛙相同的经历呢?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并做好观察记录
3、记录好课外的观察研究任务并做好初步的计划和观察方案
(让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
板书设计:
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卵蛹
成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1.积累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朗读课文并了解作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
学生回答他们所了解的作者的情况,师补充。
从一个残疾人到十九世纪最杰出的人,她是怎样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再塑生命》,谁再塑了她的生命?(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空行使本文分为三部分,请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认识事物和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
(2)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2、根据朗读情况注意结束后正音。
三、深入文本,讨论问题
1、谁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生:安妮莎莉文老师。
2、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
作者对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3、作者为什么“不能不感慨万分”?“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双重否定,表达强烈肯定含义,强调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截然不同”一词说明了从那时开始老师对海伦生命的意义。
暗示老师将要到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美丽景色反衬“我”内心的愤怒、苦恼和疲惫不堪。
5、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大雾中的.航行”来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师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情,表现了她对光明的渴望。
6、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再读课文,划出相关内容。(课件)
7、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8、文题中的“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对于我们读者来看,在再塑生命的过程中看到了海伦身上最伟大的精神和品质。
四、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吗?
五、总结课文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从1887年3月3日直到1936年莎莉文老师逝世,老师与海伦相伴近五十年。在她的遗言中她说“谢谢上帝让我将生命赠予了海伦,使她拥有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请你让海伦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也能快乐地生活!”
1956年11月15日,竖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颤抖的手亲自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妈莎莉文麦西。这是一块为纪念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而设立的,是对海伦和莎莉文这两位共同创造了人类生命奇迹的人的无上敬意。
板书设计
富有爱心、耐心、包容
莎莉文老师 教育艺术高超
传授知识、激发爱
再塑生命
求知欲强
海伦凯勒 悟性极高
情感丰富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生命、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
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
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
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犹豫,思考写在空白处。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更何况是个10的孩子,所以一开始男孩开始……)多善良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你有了这些感悟时,请你在来读读这段话。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说(2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出示:确认……)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亲情!这就是浓浓的兄妹亲情!
(“平分生命”)分享生命。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教学目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子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这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细细感受这可以触摸的真情。
1、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2、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等课前3分钟交流。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易错生字的识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2、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给家长洗脚。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象征意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1、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研讨探究法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学生树立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1、导入
有一篇短篇小说,备受伟大导师列宁的喜爱赞赏,他在逝世的前两天,还让他的夫人给他朗读这篇小说,从中汲取战胜病魔的力量。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霜冷长河》中建议一位对前途感到渺茫的高中生不妨读一读这篇小说,它就是杰克伦敦创作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2、背景介绍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热爱生命》讲述的就是这个“淘金热”中的一个故事。
3、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小说情节: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思考:
学生筛选、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朋友的背叛、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种硬汉精神。
示例: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的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指名朗读,思考: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坚决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学生集体朗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1、作者用连个名字也没有的“他”来称呼主人公有什么含义?“狼”又有什么寓意?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作者没有写出“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一切热爱生命的人的代表,他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类人,只要热爱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个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减弱了。小说的象征意味也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小说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他”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所在,而小说中的“狼”更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2、怎样看待文中的“金沙”与“病狼”?
这是一种矛盾,他去的目的是为了那袋金沙,但归路的目的却已经发生了转变,由于身处逆境,这时他最大的热望是能“活下来”。为了生存与活命,那十五磅粗金沙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现在金沙的取舍决定着生命能否延续。比尔的命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先倒一半,再全部放弃的描写,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矛盾,但最终生命高于一切,他选择了保存生命,舍弃金沙。作家的高明之处正是以“狼”和“金沙”这两个物象来反衬人对生命的热爱!
1、提问:“他”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1)要勇于面对失败。“他”曾经全身疲乏、伤痛,感到了失败,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2、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
1、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2、搜集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名言或类似的求生故事,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荒野独行,勇敢坚强;
硬汉精神于孤独时,不失希望;
于无望时,不忘坚持;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细节描写)金钱面前,不失理智;
(心理描写)
(象征、反衬)死亡边缘,不灭天良;
野兽爪下,沉着镇定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1、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不停地在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在小憩。
(3)令我震惊。
(4)令我肃然起敬。
(5)昂然挺立。
(6)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也可以。
(8)庸碌一生。
(9)我应许。
(10)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10、作业。
见“研讨与练习”。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精蹋、珍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携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学生交流在课外搜集到的人生格言。
一、剖析课题特点,感悟课题的内涵。
1.生齐读格言。(简介杏林子)
2.剖析课题特点,指导读题。
二、阅读品悟语言,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读音,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3.深入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杏林子向我们讲述了哪几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鲜活事例?
4.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生齐读)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走进飞蛾售感悟生之欲望]
1.自由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板书:飞蛾求生)
2.指名汇报,师引读课文。(板书:强烈)
3.字理教学理解“欲望”一词。
4.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强烈!那样鲜明!
5.角色体验:看到苦苦挣扎的飞蛾,杏林子,你会怎么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6.引读品味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7.齐读第二段并尝试背诵。
三、联系生活思考,聆听生命。
1.播放汶川地震图片:你从哪个镜头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2.学生改写句子,指名汇报。
3.呼应课题:第二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杏林子的人生。
第二课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竟然”的意思。
2.指导朗读:读出你的不可思议。
3.结合课文改写句子:生命是_______________。
[走进杏林子感悟生之真谛]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品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自白地精蹋它。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3.理解“糟蹋”的意思.()。
4.走进杏林子的人生,感悟生命的真帝。
5.结合课文改写句子:生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