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
- 历史
- 地理
武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介于南京、上海之间。1995年撤县建市,2002年撤市设区,成为常州市武进区。
武进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500多年,境内的春秋淹城遗址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进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这里曾形成“阳湖文派”、“恽南田画派”、“常州词派”。
改革开放以来,武进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县级区域经济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历届“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 (市)”评比中均名列前10位,是“中国明星县(市)”、“中国首批小康县(市)”之一。200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2亿元,比上年增长 23%。
武进工业基础雄厚,规模经济支撑明显。武进工业起步早,基础好,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目前已形成机械、纺织、冶金、化工、轻工、电子、建材和粮油食品等八大骨干产业,主要产品2000多只,形成了包括新科 DVD在内的一大批名牌产品。全区拥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50家。民营经济加速崛起,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武进农业基础稳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作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百名农业大县(市)”。近几年来,武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多种经营发展迅速,粮经比达到 6:4。农产品结构向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特、优品种调整,经营方式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板块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形象明显改观。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以及新长铁路、沿江高速公路、锡宜高速公路等,构成了武进畅通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进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地区之一,成为新一轮国际资本投资的热点区域。
三国吴大帝孙权崇尚武功,曾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于嘉禾三年(234年)诏复丹徒为武进,取以武而进之意,故名。武进的命名,表现了孙权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英雄气概。
武进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淹城、寺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武进已形成原始村落。春秋战国时期武进称延陵邑,为吴国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改称毗陵县、毗坛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县,分丹徒、曲阿以东地区置武进县,永嘉五年(311年)改称晋陵郡、县。此后,晋陵、武进两县时分时合,数易其名。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置武进、阳湖两县。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合并为武进县。
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区解放,武进县城析出建立常州市。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武进属常州市管辖。1993年7月18日,武进县政府驻地由常州市区迁至湖塘镇。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武进撤县设市。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成为规划建设中常州特大城市的南翼。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22号):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武进市,设立常州市武进区。武进区辖原县级武进市的湖塘、牛塘、洛阳、礼嘉、南夏墅、前黄、寨桥、潘家、漕桥、雪堰、奔牛、邹土区、卜弋、夏溪、嘉泽、湟里、东安、横林、遥观、横山桥、芙蓉、焦溪、郑陆2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湖塘镇。原县级武进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罗溪、西夏墅、小河、孟河7个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
武进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濒太湖,衔滆湖,东邻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北接常州城区、新北区,总面积1 242.3平方千米。境内平原宽广,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平原占总面积的99%,水面占总面积的27.4%,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全区有耕地4.86万公顷。
武进地处亚热带北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武进区濒太湖,衔滆湖,河网稠密。平原占总面积的99%,水面占总面积的27.4%,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2004年,武进区平均气温16.8℃,比常年平均值高1.3℃。其中,冬季平均气温5.5℃,比常年平均值高1.6℃;春季平均气温15.6℃,比常年平均值高1.3℃;夏季平均气温27.4℃,比常年平均值高0.7℃;秋季平均气温18.1℃,比常年平均值高0.9℃。
其中3月~5月、7月~8月和11月~1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高0.9℃~2.2℃。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高4.2℃。全年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有16天,较常年偏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7.9℃,出现在7月2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6.5℃,出现在1月25日。
终霜日出现在4月4日,比常年偏迟。初霜日出现在11月27日,比常年偏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