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 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
原作名: Ich will verstehen
译者: 高原
出版年: 2024-8-20
页数: 388
装帧: 平装
丛书: 守望者·访谈
ISBN: 9787305282911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阿伦特电视访谈合集、致雅斯贝尔斯书信选首译中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极权主义的起源》标配读物,收录阿伦特本人认为极重要的数次访谈。
-----------------------------------------
★她曾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思想争议,她是直面恶意与攻击的伟大女性。
-----------------------------------------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阿伦特?
-----------------------------------------
★直击当代社会痛点,引起当代人深刻共鸣。
-----------------------------------------
★洞悉平庸的恶、政治谎言、舆论暴力;畅谈爱与自由、民族与同化、工作与消费。
----------------------------...
【编辑推荐】
★阿伦特电视访谈合集、致雅斯贝尔斯书信选首译中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极权主义的起源》标配读物,收录阿伦特本人认为极重要的数次访谈。
-----------------------------------------
★她曾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思想争议,她是直面恶意与攻击的伟大女性。
-----------------------------------------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阿伦特?
-----------------------------------------
★直击当代社会痛点,引起当代人深刻共鸣。
-----------------------------------------
★洞悉平庸的恶、政治谎言、舆论暴力;畅谈爱与自由、民族与同化、工作与消费。
-----------------------------------------
★四次深度畅谈,四场思想风暴,全面呈现阿伦特思想图景。
关于爱、自由与思考;关于恶;关于犹太人与大屠杀;关于艾希曼的争议;关于极权主义与国家安全;关于移民与同化;关于政治与哲学……
“我从未‘爱’过任何民族或集体。我只爱我的朋友。”
“恶没有深度也没有魔性,像真菌一样在表面生长,可以破坏整个世界。”
“这就是极权主义的基本特征:人对人的完全统治。”
-----------------------------------------
★时跨近四十年的私人通信,长达半生的时代记录,讲述阿伦特的亲情、爱情、事业。
关于父母与童年;关于丈夫与陪伴;关于友谊与旅行;关于疾病、车祸、衰老与死亡;关于舆论暴力;关于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本雅明、韦伯、尼采、布洛赫、康德、奥古斯丁……
“那些支持我的人寄来私人信件——他们不敢再公开。谁胆敢开口,马上就有组织严密的暴徒群起而攻之。毕竟,每个人都相信所有人相信的东西。”
“变老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人们终于获得了合规的舒适权。我带着极大的愉悦感向年轻人介绍我的白发。”
-----------------------------------------
★一份阿伦特思维导图,提取阿伦特人生关键词:爱、自由与政治。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由阿伦特珍贵手稿拼贴而成,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汉娜·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激情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今日,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我想理解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代表作有《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等。
【编者简介】
乌苏拉·卢茨(Ursula Ludz),学者、编辑,也是阿伦特著作的译者,为国际阿伦特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译者简介】
高原,浙江大学德语文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教师。
目录 · · · · · ·
2005年新版序
年表
第一部分 针对个人和作品的问答
致格哈德·肖勒姆的信
与蒂洛·科赫的电视访谈
与君特·高斯的电视访谈
在多伦多与友人和同事的讨论
与罗杰·埃雷拉的电视访谈
第二部分 与卡尔和格特鲁德·雅斯贝尔斯的交流
关于个人生平
关于犹太身份
关于个人作品
关于生活主题
版权来源
人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我想理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想理解"的人也喜欢 · · · · · ·
- 欲望与家庭小说 9.1
- 在欲望之所写作 7.6
- 万物交响 8.5
- 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 9.4
- 本雅明书信集 9.9
- 无扶手的思考 8.7
- 真实生活 8.3
-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9.4
- 我终于读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 7.7
- 纽约客故事集 8.7
我想理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思考——阿伦特与自己和解的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十四岁开始,汉娜·阿伦特就觉得哲学是一种必然。 我要么研究哲学,要么投水自尽。……我之前就说过,我必须理解。 汉娜·阿伦特是十四岁就开始读《世界观心理学》。她是一个高智商的天才少女,天赋让她与周围的人群隔离开,即使她没有野心,她的天赋还是让她蔑视他人,虽然...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iper (199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魔力与恐惧]我策划的奇诡的书们 (顾舜若)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出口成章——对话录与谈话录(续) (維舟)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作品集90年 (李燭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2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想理解的评论:
feed: rss 2.0
34 有用 顾舜若 2024-09-03 10:12:47 江苏
今年最爱的一本书。编辑高斯那篇电视访谈时,脑子里一直出现B站视频里阿伦特抽烟微笑闲谈的样子。因为艾希曼,她遭遇了堪比现在网暴的舆论暴力与恶意。她是真正的大女主,对人类境况有最深的关切,对自身的衰老和灾难有最坦然的姿态。她说过的话我愿意重复一千次。“人们在工作和消费中被完全抛回生物性和自身。”“独裁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而暴政则没有。”“我从未‘爱’过任何民族或集体,我只爱我的朋友。”
1 有用 tata 2024-10-27 12:22:03 浙江
阿伦特是很有个性的哲学家,就知名度来说在学界是非常高的(甚至很多不看哲学不太看书的人都会知道她),君特·高斯那期电视访谈的视频在国内传播很广,记得古早豆瓣时期就看过,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对于个人而言,问题其实不在于敌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朋友做了什么。”这本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访谈内容偏学术,后半部分书信内容偏生活,作为她大部头著作之外的补充阅读还是很不错的,关于她的犹太身份,关于《艾希曼在耶路... 阿伦特是很有个性的哲学家,就知名度来说在学界是非常高的(甚至很多不看哲学不太看书的人都会知道她),君特·高斯那期电视访谈的视频在国内传播很广,记得古早豆瓣时期就看过,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对于个人而言,问题其实不在于敌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朋友做了什么。”这本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访谈内容偏学术,后半部分书信内容偏生活,作为她大部头著作之外的补充阅读还是很不错的,关于她的犹太身份,关于《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所引发的争议,都很好。 (展开)
8 有用 自由独木舟 2024-09-02 14:57:43 上海
伟大而不矫情,理智而有情理!
1 有用 冬至 2024-09-11 17:07:37 上海
之前零星读过阿伦特的观点和论述,但没留下太深印象,倒是在这些访谈和信件中,能感受到一个蛮让人钦佩的人物形象,有着明晰的理性、直率的性格以及对友人的爱与真诚。
2 有用 连城易脆 2024-09-15 09:17:02 江苏
最早知道她还是因为2012年的一部德国同名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讲述的正是她为“死刑执行者”艾希曼发文辩护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也由此她提出了“平庸的恶”这一被广为流传,也同样被广为争议的观点。 这本《我想理解: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算是对这位顶级政治思想家的一次很好的注解,从而更深刻地认知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极权主义的起源》这两部代表作背后的思考,也就更好地洞悉平庸之恶与政治谎言!而由此... 最早知道她还是因为2012年的一部德国同名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讲述的正是她为“死刑执行者”艾希曼发文辩护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也由此她提出了“平庸的恶”这一被广为流传,也同样被广为争议的观点。 这本《我想理解: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算是对这位顶级政治思想家的一次很好的注解,从而更深刻地认知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极权主义的起源》这两部代表作背后的思考,也就更好地洞悉平庸之恶与政治谎言!而由此体现出的她直面争议与攻击的勇气也令人敬佩,也如她所言,思考可以带来力量和勇气! 重点推荐与蒂洛·科赫、君特·高斯、罗杰·埃雷拉的三篇电视访谈。 最后想提一下,守望者最近出的两本访谈录(另一本《李安访谈录》)用牛皮纸做的凹凸封面以及开本大小,握持感真的很舒服,进而可以一口气看很久很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