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跳至內容

韃靼海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韃靼海峽

ㄉㄚˊㄉㄚˊ海峽(俄語:Татарский пролив),日本稱為間宮海峽(日語:間宮海峡まみやかいきょう Mamiya kaikyō),俄語亦名涅維爾斯科伊海峽(пролив Невельского),中國古代文獻則稱之為賽哥小海鯨海,是位於太平洋西北海峽,將其東的庫頁島同其西的亞洲大陸分開,也將其北的鄂霍次克海同其南的日本海連接起來。海峽與日本海的分界線大致為濱海邊疆區北部靠近阿姆古的貝爾金角和庫頁島西南海岸的庫茲涅佐夫角的連線。海峽,最窄7公里;最寬340公里;最淺4公尺;最深23公尺。海峽的長度,為900公里。是北半球的最長海峽。 黑龍江在韃靼海峽入海,沿岸主要城市是尼古拉耶夫斯克,亦有不少適合建港的海灣,如奇哈切夫灣、瓦尼諾灣。該海峽因韃靼人而得名,標誌着韃靼利亞的東端。韃靼是俄羅斯人對中亞和北亞許多游牧民族的統稱。

根據1689年清朝和俄羅斯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該海峽是中國內海。1709年清帝國康熙帝為了繪製皇輿全覽圖,派出耶穌會士組成的測量隊前往黑龍江下游地區,翌年第二支由滿人組成的測量隊橫渡鯨海到達庫頁島。日本探險家間宮林藏於1808年對該海峽進行了探查,日本人遂將其命名為間宮海峽。1848年,俄國探險家根納季·涅韋爾斯科伊對該海峽進行了考察,所以部分俄國人稱該海峽為涅維爾斯科依海峽。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於1860年逼迫中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占據該海峽兩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