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跳至內容

師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師曠
子野
本名氏:
名:曠
國籍晉國
別名晉野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晉平公樂師

師曠(?—?),子野,又稱晉野,出生地爭議不錄,晉國盲人樂師,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其出仕年代約在晉悼公晉平公執政期間。據說撰有《寶符》100卷。師曠曾擔任晉國大夫,也時常透過其「眼盲」作梗來勸諫君王。

師曠生而無目,自稱「盲臣」。耳朵非常靈敏,甚知音律[1][2][3],善彈琴,相傳其譜作有《陽春》《白雪》等著名琴曲。[4] 也會鼓瑟[5]

善斷鍾音

[編輯]

晉平公曾鑄有大鐘,樂工都以為音律和諧,只有師曠說「不調」,後來齊國樂師師涓證實師曠所言不假。

師曠撞琴

[編輯]

晉平公和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興時,晉平公歎了一口氣說:「沒有甚麼事比做君王更快樂的了!只有君王講的話沒人敢反抗!」師曠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晉平公敲去。晉平公連忙提起衣服躲開。琴在牆壁上敲壞了。晉平公說:「大師, 您敲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您旁邊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敲他。」晉平公說:「說話的是寡人呀。」師曠說:「哎呀!這不是為人君王的人應該說的話啊!」後來,晉平公要求手下不要清理掉牆上琴敲過的痕跡,以便給自己留下個警戒。[6]

炳燭而學

[編輯]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已經是七十歲的人了,想要學習,恐怕太晚了吧?」 師曠說:「那就點亮火把?」晉平公生氣地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就認真地對他說:「盲臣怎麼敢戲弄君王啊!我聽說:『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日出時的陽光;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太陽在中午時的光明;老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點亮火把的光亮。』點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個更好呢?」 晉平公聽後,稱讚師曠講得很好。 [7]這是他勉勵晉平公要活到老學到老的事跡,出於劉向說苑》,以三個比喻說明老年時才學習,雖成效低、學得慢,但總比不學習好。但這一典故與《史記》矛盾,真實性存疑。《史記》記載晉平公之父晉悼公14歲繼位,在位14年去世,而晉平公在位26年,去世時應該遠沒有70歲。

民本思想

[編輯]

左傳》記載了師曠的民本思想。魯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晉悼公問師曠對衛人逐君的看法,師曠直言:所謂君王,是神明的主祭者,也是人民的希望。如果讓人民賴以為生的物資缺乏,神明失去了祭祀,人民也失去了希望,社稷也沒有人主持,君王幹甚麼用?不趕走君王那要幹甚麼?[8]師曠的思想比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要早得多。

註釋

[編輯]
  1. ^ 莊子·齊物論》說師曠「甚知音律」。
  2. ^ 《洪洞縣誌》云:「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
  3. ^ 淮南子·汜論訓》說:「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
  4. ^ 神奇秘譜朱權 洪熙元年
  5. ^ 周書
  6. ^ 《韓非子·難一》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於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或曰:平公失君道,師曠失臣禮。夫非其行而誅其身,君之於臣也;非其行則陳其言,善諫不聽則遠其身者,臣之於君也。今師曠非平公之行,不陳人臣之諫,而行人主之誅,舉琴而親其體,是逆上下之位,而失人臣之禮也。夫為人臣者,君有過則諫,諫不聽則輕爵祿以待之,此人臣之禮也。今師曠非平公之過,舉琴而親其體,雖嚴父不加於子,而師曠行之於君,此大逆之術也。臣行大逆,平公喜而聽之,是失君道也。故平公之跡不可明也,使人主過於聽而不悟其失;師曠之行亦不可明也,使奸臣襲極諫而飾弒君之道。不可謂兩明,此為兩過。故曰:平公失君道,師曠亦失臣禮矣。
  7. ^ 說苑·建本》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8. ^ 左傳·襄公·十四年》「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