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跳转到内容

封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hàn屬一种皇帝受命于天下古典祭祀。

由於三皇之首,天皇伏羲,以木德而帝天下,被尊為天下共主,伏羲道場泰山,木主東方,亦被稱為青帝。後世所謂泰山北斗象征巔峰之意,即源於泰山象征著天下共主、三皇之首、青炎黃白玄、五帝之首青帝伏羲之意,歷代自認功垂千秋之帝王多以封禪祭祀天皇伏羲,向天皇伏羲表功,以更為堅定玉璽所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之愿。这种仪式流傳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

封禅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封禅之礼,最初见于《管子·封禅篇》,但此篇今已佚。据《史記·封禪書》记载管仲的论封禅: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72代,而管仲本人记得有十二个。从无怀氏周成王,都受命后举行封禅典礼。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种不召而来的祥瑞体现,这样才能举行这种典礼。《管子》一书出自战国稷下学派手笔,因此或许代表了这批阴阳家们对封禅的看法。

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三年(前219年),巡狩郡县,与齊鲁儒士讨论封禅典礼。博士们议论纷纷,但提不出一个具体的仪礼程序。秦始皇遂借用原来秦国於雍城祭祀上帝的仪典,先到泰山行封礼,然后到梁父行禅礼。[1]初,经济萧条,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虽讨论过封禅,但没有经济条件去做。武帝后经济好转,于是命名儒赵绾王臧等人“草巡狩、封禅、改曆、服色事”。但因窦太后极力反对而作罢。[2]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才行封禅,封于泰山,而禅于肃然山(泰山东北),并改元元封。然而这次封禅,不但具体仪式主要由方士草订,并且其行事神秘,史官亦不知其详。[3]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54年),张纯等大臣奏请汉光武帝封禅,但他以自己无德而不许。两年后,他认为“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典,遂东巡,封于泰山,禅于梁阴,并改元为中元元年(56年)。

其後在中國歷史上,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舉行過封禪。历代帝王中唯有女皇武则天别出心裁,登基之前随夫君唐高宗以皇后身分封禅泰山,称帝后封禅嵩山

封禅举行的地點:泰山

歴代帝王封禅祭祀泰山嵩山一览表

[编辑]
泰山无字碑,汉武帝封禅泰山所立

以外的統一王朝的皇帝都进行过封禪。

  • 武帝劉徹
    • 元封元年(前110年),封泰山、禅肃然山
    • 元封二年(前109年),封泰山、祠明堂
    • 元封五年(前106年),封泰山、祠明堂
    • 太初元年(前104年),封泰山、禅蒿里山
    • 太初三年(前102年),封泰山、禅石闾山
    • 天漢三年(前98年),封泰山、祠明堂
    • 太始四年(前93年),封泰山、禅石闾山
    • 征和四年(前89年),封泰山、禅石闾山
  • 光武帝劉秀 建武三十二年(56年),封泰山、禅梁父山
  • 章帝劉炟 元和二年(85年),柴祭泰山、祠明堂
  • 安帝劉祜 延光三年(124年),柴祭泰山、祠明堂

(含武周

[编辑]
  • 聖祖玄燁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祭祀泰山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祭祀泰山
  • 高宗弘曆
    • 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之間,前後10回祭祀泰山[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史記·封禪書》: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於是徵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葅稭,言其易遵也。」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於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祕之,世不得而記也。
  2. ^ 《史記·封禪書》:今天子(漢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伺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皆廢。
  3. ^ 《史記·封禪書》: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太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祕。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閒一茅三脊為神藉。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禮。兕牛犀象之屬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
  4. ^ 泰山文化纪年》:1、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二十八日,清高宗奉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高宗之母)东巡,驻跸泰安府。次日,祭岱岳庙,侍太后登岱顶,祀碧霞元君。2、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月十六日,清高宗与皇太后南巡回銮,幸泰安,祀岱岳庙。3、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十一日,清高宗南巡回銮,抵泰安,谒岱岳庙,登岱顶,礼碧霞祠。4、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十九日,清高宗南巡回銮,途经泰安,谒岱岳庙,次日登山祀碧霞祠。5、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清高宗奉皇太后南巡,回銮谒岱岳庙, 驻跸灵岩寺。6、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清高宗为恭贺皇太后八十寿辰,奉太后东巡,二十四日至泰安府, 驻跸白鹤泉 (此地是年建成行宫)。次日高宗躬谒岱庙。7、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为庆祝大小金川叛乱平定,清高宗“恭奉皇太后巡幸山左,登岱延禧”。三月十四日至泰安府,谒岱庙,驻跸白鹤泉行宫。十五日登岱顶,祀碧霞祠。8、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清高宗南巡,过泰安府。二十六日,驻跸白鹤泉行宫,次日谒遥参亭、岱庙。9、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初六,清高宗与皇子顒琰(即后之清仁宗嘉庆皇帝)南巡江河至泰安,躬谒遥参亭,“诣岱庙行礼”。10、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二月,清高宗东巡。三月初四日至泰安府,谒岱庙,驻跸白鹤泉行宫。次日以八旬之龄与皇子顒琰登岱顶,祀碧霞祠。初七日躬诣岱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