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跳转到内容

周信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信芳
周信芳年轻时的便装照
男演员
本名周士楚
别名麒麟童
国籍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浙江宁波府慈谿县慈城镇
出生(1895-01-14)1895年1月14日
逝世1975年3月8日(1975歲—03—08)(80歲)
职业戲曲演員
语言中文
配偶劉鳳嬌(1912年-1936年后,离异)
裘麗琳(1936年后-1968年,逝世)
儿女周丕承
周采藝
周采萍
周采藻
周采薀
周采芹
周少麟
周英華
周采茨
活跃年代1920年代至1960年代

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生麒派创始人。一生演出剧目超过650齣。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周信芳出身梨园世家,祖籍浙江宁波府慈谿县慈城镇(今属宁波市江北区),1895年1月14日出生在江苏省清河县清江浦(在今淮安市境)[1]:8。自六歲起学习京剧,七岁時在杭州登台演娃娃生,艺名“七龄童”。1907年在上海演出时傳單誤植为“麒麟童”,其後便一直沿用。11歲起學習譚鑫培派老生;1908年到北京科班「喜連成」做帶藝入科(帶藝搭班邊學邊演)實習演員。

他幼年时嗓音条件极好,但由于演出繁重,变声期后嗓音败坏,显得沙哑低沉。然而他能夠巧妙利用有限的自身条件,把不利因素转化为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唱腔古朴沉郁、道白苍劲铿锵的麒派声腔艺术;他的形体表演技巧的更是有口皆碑,他的基本功深厚扎实,舞蹈动作准确而优美,武打动作火爆中不乏稳健,扑跌敏捷俐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随心所欲的综合利用所掌握的一切表演技巧来表达剧中人物深层次的心里状态和思想感情,真正做到利用技巧塑造人物的目的,得以和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被视为三十年代以来活跃于京剧舞台上的,最全面两位表演艺术大师。

1909年,周信芳到俄羅斯巡迴演出,可能是最早出國表演的京劇演員之一。他曾編演《民國花》、《宋教仁》等時裝京劇(京劇現代戲)。

周信芳不但是位京剧名家,也是一位爱国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排演《文天祥》、《徽钦二帝》、《明末遺恨》等新戏,以激发人们的爱国心,亦惹怒了汪精衛政府

1949年后

[编辑]
1962年京剧《四进士》中周信芳扮演宋士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梅蘭芳程硯秋等幾位戲曲界代表,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開國大典

1950年起歷任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兼华东京剧实验学校校长(1951年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起,連任3屆)、上海京剧院院长(1955年起,創院院長)等公職,並在1959年7月1日參加中國共產黨,入党介绍人是刘厚生和丁毓珠[2]

1960年代後,他與當權派產生種種意見上的分歧,他編演的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楊立貝》未獲准上演,他做上海京劇院院長,指斥江青動員全院人力物力排演實驗性的「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是勞民傷財,反應時事的新戲(新編古裝京劇《海瑞上疏》)更成為他的罪狀書。

周信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清算,1968年3月24日被捕入獄;一年後被軟禁在家中,直到1975年心臟病發逝世。直到死後始獲得平反,1978年8月16日在上海舉行了周信芳的遗骨安葬儀式。骨灰供奉於上海龍華革命公墓,後與第二任妻子裘麗琳合葬。裘麗琳在1968年先他而去,兒子周少麟被關在監獄裡5年。

作品

[编辑]
1962年京剧《徐策跑城》中周信芳扮演徐策

他著有《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周信芳戏剧散论》、《谈麒派艺术》、《周信芳舞台艺术》等書,後輯成《周信芳文集》。

他領銜主演京劇電影《琵琶記》、《斬經堂》、《宋士杰》(彩色,郝德泉操琴,張鑫海打鼓,1956年)、《周信芳的舞台藝術》(含《下書殺惜》和《徐策跑城》2部戲,彩色,郝德泉操琴,張鑫海打鼓,1961年)、《周信芳的藝術生活》。

時事新戲創作

[编辑]

傳承

[编辑]

他的學生有1949年以前收的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王瀛洲于宗瑛王富英杨宝童李如春徐鸿培王少樓10大弟子和1949年以後收的沈金波童祥苓萧润增霍鑫涛逯兴才李少春李和曾徐敏初明毓琨管韵华曹艺斌曹春柏孙鹏麟李师斌张学海邵滨孙等人。

樂隊

[编辑]
1962年《乌龙院》中周信芳扮演宋江

他常合作的京劇樂師有孫葵林黃友仁是周信芳的琴师,出生于上海,苏州人士,早年为周信芳琴师,后随剧团各地演出,1949年解放时,黄友仁所在的京剧团刚好在镇江演出,剧团就地安置命名为镇江地区京剧团,镇江地区撤销以后更名为镇江市京剧团,黄友仁于1968年9月5日在镇江病逝。姜鴻奎郝德泉(以上琴師);黃成美張世恩王燮元張鑫海(以上鼓師)等。

家族關係

[编辑]
  • 父:周慰堂
  • 元配妻子:刘凤娇 周信芳十七岁时(1912年),在山东烟台与刘凤娇结婚。育有一子二女。1928年底,周信芳与富家小姐裘丽琳私奔,离开上海,四处演出。直到他与裘丽琳的第三个私生子女出生后,才与刘凤娇离婚。[1]:23-28
  • (刘凤娇所生一子二女排行不明)
    • 长子周丕承
    • 长女周连弟
    • 次女周连喜[3]
  • 情妇,后为第二任妻子:裘麗琳
  • (以出生顺序排列,男女分别排行
    • 三女:私生女,周采藻
    • 四女:私生女,周易(采蘊)
    • 五女:私生女,周采芹,演員
    • 次子:周少麟(菊傲),演員
    • 三子:周英华(Michael Chow)
    • 六女:周采茨

相關出版品

[编辑]
1962年,演员周信芳与导演应云卫
1962年周恩来观看《打渔杀家》,并与周信芳在结束后握手

書籍

[编辑]
  • 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中國戲劇家協會編(北京,1955年)
  • 周信芳文集:(北京,1982年)
  • 周信芳藝術評論集: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輯部編(北京,1982年)
  • 夜深沈: 浩劫中的周信芳一家:樹棻著(福建,1984年)
    • 我的公公麒麟童:黃敏禎著(台北,1984年)
  • 周信芳演出劇本唱腔集:(上海,1986年)
  • 上海的女兒-周釆芹自傳:周采芹著(香港,1989年)
    • 上海的女兒-麒麟童之女周釆芹自傳(台北,1990年)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 Chatto and Windus(1988)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 St Martins Pr(1989)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Corgi(1990)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 St Martins Pr(1994)
  • 京劇流派唱段薈萃(周信芳、譚富英):(北京,1992年)
  • 周信芳藝術評論集續編:周信芳藝術研究編 (北京,1994年)
  • 麒麟童先生百歲誕辰紀念特輯:曹駿麟編輯(台北,1994年)
  • 周信芳與麒派藝術:李曉、黃菊盛主編(上海,1994年)
  • 生死劫:周易口述、樹棻著(香港,1994年)
    • 麒麟童生死情緣—周信芳與裘麗琳(海南,2000年)
    • 生死戀歌:周信芳與裘麗琳(上海,2003年)
  • 周信芳傳:沈鴻鑫,何國棟著 (河北,1996年)
  • 周信芳評傳:沈鴻鑫著(上海,1996年)
  • 梅韻麟風/梅蘭芳周信芳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梅蘭芳周信芳誕辰100 周年紀念委員會學術部主編(北京,1996年)
  • 周信芳/海派京劇宗師:陳鳴著(上海,1999年)
  • 梅蘭芳周信芳和京劇世界:沈鴻鑫著(上海,2004年)
  • 周信芳傳奇之戲子佳人(上 )和 (下): 黃浩義著(香港,2009年)

錄音出版品

[编辑]
  • 蕭何月下追韓信 (香港,1962年)
  • 周信芳誕辰一百週年精品紀念 : 京劇藝術大師1895-1975(香港,1991年)
    • 周信芳(麒麟童)誕辰一百週年精品紀念(台北,2000年)
  • 梅魂芳韻:梅蘭芳周信芳百年紀念特刊(台北,1994年)
    • 梅魂芳韻:梅蘭芳.周信芳百年紀念專輯(台北,2002年)
  • 二堂舍子(上海,1995年)
  • 斬經堂(上海,1997年)
  • 周信芳(台北,1997年)

影像出版品

[编辑]
  • 徐策跑城;下書殺惜(台北(年不詳)
  • 徐策跑城;下書殺妻(台北,1990年)
  • 伴飛-周信芳的一天(年地不詳)
  • 名家京劇寶典-名家名段1(安徽,年不詳)
  • 宋士杰(四進士)(年地不詳)
  • 中國京劇-流派精選(年地不詳)
  • 老生唱段精選-京劇(北京,年不詳)
  • 描容上路;掃松下書(天津,年不詳)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周采芹. 上海的女儿. 何毅华.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会. 200204. ISBN 978-7-219-04521-3/I696. 
  2. ^ 刘厚生. 周信芳入党记:没有因自己的艺术地位要求特殊化. 中国新闻网,来源:文汇报. 2011-06-30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简体中文). 
  3. ^ 麒麟童和周少麟的父子情谊.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网站,作者:沈鸿鑫. 2009年 [201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2) (简体中文).